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日本單反相機技術的發明屬於

日本單反相機技術的發明屬於

發布時間:2021-06-19 11:36:04

Ⅰ 照相機是什麼時候發明

1歷史編輯
最早的照相機結構十分簡單,僅包括暗箱、鏡頭和感光材料。現代照相機比較復雜,具有鏡頭、光圈、快門、測距、取景、測光、輸片、計數、自拍、對焦、變焦等系統,現代照相機是一種結合光學、精密機械、電子技術和化學等技術的復雜產品。
1550年,義大利的卡爾達諾將雙凸透鏡置於原
照相機
來的針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為明亮清晰 。
1558年,義大利的巴爾巴羅又在卡爾達諾的裝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為提高;1665年,德國僧侶約翰章設計製作了一種小型的可攜帶的單鏡頭反光映像暗箱,因為當時沒有感光材料,這種暗箱只能用於繪畫。
1822年,法國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個小時的曝光。1826年,他又在塗有感光性瀝青的錫基底版上,通過暗箱拍攝了一張照片。
1839年,法國的達蓋爾製成了第一台實用的銀版照相機,它是由兩個木箱組成,把一個木箱插入另一個木箱中進行調焦,用鏡頭蓋作為快門,來控制長達三十分鍾的曝光時間,能拍攝出清晰的圖像。
1841年光學家沃哥蘭德發明了第一台全金屬機身的照相機。該相機安裝了世界上第一隻由數學計算設計出的、最大相孔徑為1:3.4的攝影鏡頭。

照相機(20張)
1845年德國人馮·馬騰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搖攝150°的轉機。1849年戴維·布魯司特發明了立體照相機和雙鏡頭的立體觀片鏡。1861年物理學家馬克斯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1860年,英國的薩頓設計出帶有可轉動的反光鏡取景器的原始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1862年,法國的德特里把兩只照相機疊在一起,一隻取景,一隻照相,構成了雙鏡頭照相機的原始形式;1880年,英國的貝克製成了雙鏡頭的反光照相機。
1866年德國化學家肖特與光學家阿具在蔡司公司發明了鋇冕光學玻璃,產生了正光攝影鏡頭,使攝影鏡頭的設計製造,得到迅速發展。
隨著感光材料的發展,1871年,出現了用溴化銀感光材料塗制的干版,1884年,又出現了用硝酸纖維(賽璐珞)做基片的膠卷。1888年美國柯達公司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軟、可卷繞的「膠卷」。這是感光材料的一個飛躍。同年,柯達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裝膠卷的可攜式方箱照相機。
1906年美國人喬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閃光燈。1913年德國人奧斯卡·巴納克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機。
從1839年至1924年這個照相機發展的第一階段中,同時還出現了一些新穎的鈕扣形、手槍形等照相機。
從1925年至1938年為照相機發展的第二階段。這段時間內,德國的萊茲(萊卡的前身)、祿來、蔡司等公司研製生產出了小體積、鋁合金機身等雙鏡頭及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隨著放大技術和微粒膠卷的出現,鏡頭的質量也相應地提高了。1902年,德國的魯道夫利用賽得爾於1855年建立的三級像差理論,和1881年阿貝研究成功的高折射率低色散光學玻璃 ,製成了著名的「天塞」鏡頭,由於各種像差的降低,使得成像質量大為提高。在此基礎上,1913年德國的巴納克設計製作了使用底片上打有小孔的 、35毫米膠卷的小型萊卡照相機-徠卡單鏡頭旁軸照相機。
不過這一時期的35毫米照相機均採用不帶測距器的透視式光學旁軸取景器。
1931年,德國的康泰克斯照相機已裝有運用三角測距原理的雙像重合測距器,提高了調焦准確度,並首先採用了鋁合金壓鑄的機身和金屬幕簾快門。
1935年,德國出現了埃克薩克圖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使調焦和更換鏡頭更加方便。為了使照相機曝光准確,1938年柯達照相機開始裝用硒光電池曝光表。1947年,德國開始生產康泰克斯S型屋脊五棱鏡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使取景器的像左右不再顛倒,並將俯視改為平視調焦和取景,使攝影更為方便。
1956年,聯邦德國首先製成自動控制曝光量的電眼照相機;1960年以後,照相機開始採用了電子技術,出現了多種自動曝光形式和電子程序快門;1975年以後,照相機的操作開始實現自動化。
在20世紀五十年代以前,日本的照相機生產主要是引進德國技術並加以仿製,如1936年佳能公司按照徠卡相機仿製了L39介面的35mm旁軸相機,尼康是在1948年才仿照康泰克斯製造出了旁軸相機。
PENTAX的前身旭光學工業公司1923年開始生產鏡頭,隨著日本侵略戰爭的擴大,日本軍隊對光學儀器的需求急劇增加,尼康、賓得和佳能等日本光學儀器廠都接到了大量的軍隊訂單,為侵華日軍生產望遠鏡、經緯儀、飛機光學瞄準儀、瞄準鏡、光學測距機等等軍用光學儀器。隨著戰爭的結束,這些軍隊訂單已經不再有,戰後軍工企業為生存不得不轉向民用品的生產,光儀廠商尼康、佳能、賓得都先後開始了照相機生產。
1952年賓得引進德國技術並引入德國「PENTAX」品牌,生產出了「旭光學」的第一部相機。1954年,日本第一部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在旭光學-賓得公司製成。1957年作為日本照相機的後起之秀,又製造出了日本的第一部五菱鏡光學取景的單反照相機。此後美能達、尼康、瑪米亞、佳能、理光等公司爭相仿製、改進單反照相機及鏡頭技術,從而推動了民用照相機技術在日本的發展,世界單反照相機技術重心逐漸由德國轉移到了日本。
1960年,賓得推出的PENTAX SP相機問世,開創了照相機TTL自動測光技術。
1971年,賓得公司的SMC鍍膜技術申請了專利,並應用SMC技術開發生產出了SMC鏡頭,使得鏡頭在色彩還原和亮度以及消除眩光和鬼影兩方面都得到極大改善,從而顯著提高了鏡頭品質
照相機圖片
。得益於SMC技術,此後賓得鏡頭的光學素質達到了極大的改善,有多隻賓得鏡頭被職業攝影師們推崇,甚至超越了德國頂級鏡頭蔡司鏡頭,成就了賓得相機一時的輝煌。(SMC是英文Super-Multi Coating的縮寫,意即超級多層鍍膜技術,應用這一技術,使得鏡頭中鏡片間光線的單次反射率能夠由5%下降到0.96-0.98%,整隻鏡頭的光透過率高達96%以上。)雖然幾乎所有廠商生產的照相機鏡頭都聲稱採用了SMC技術,但是實測證明,在這一點上做得最好的,還是賓得鏡頭。
1969年,CCD晶元作為相機感光材料在美國的阿波羅登月飛船上搭載的照相機中得到應用,為照相感光材料電子化,打下技術基礎。
1981年,索尼公司經過多年研究,生產出了世界第一款採用CCD電子感測器做感光材料的攝像機,為電子感測器替代膠片打下基礎。緊跟其後,松下、Copal、富士、以及美國、歐洲的一些電子晶元製造商都投入了CCD晶元的技術研發,為數碼相機的發展打下技術基礎。1987年,採用CMOS晶元做感光材料的相機在卡西歐公司誕生。

Ⅱ 單反相機誰發明的

20世紀90年代初,佳能公司又率先研製成功「眼控對焦」並用於相機上,在此階段,光學傳遞函數理論應用於光學設計領域,出現了成像質量高、色彩還原好、孔徑大、低畸變的攝影鏡頭。多層鍍膜技術、非球面鏡片、影像平衡原理、電子技術、微電腦等一系列先進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135單鏡頭反光相機的發展日新月異。

1936年在德國的德累斯頓(DRESDEN)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愛克山克塔(Kine Exakta)。它採用的是俯視取景,其預示著單反機時代的到來。

1948年,德國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台五棱鏡取景的135單反機——康泰時(Contax)S型照相機,是現代135單反相機的雛形。但以上兩種相機由於反光板不能自動復位,所以實用價值不高。直到1954年,日本旭光學工業公司才在賓得相機(Asahi-Pentax)上解決了反光板自動復位問題。

1960年,柯尼卡F型(Konica F)相機首次使用金屬簾幕快門,使快門具有更高的運動速度和更長的使用壽命。

1971年,賓得ES型相機首先具有了光圈優先、快門自動功能。到了1976年,佳能(Canon)AE-1型相機又推出了快門優先、光圈自動功能。與此同時,攝影界出現了「哪個優先更好」的爭論。為了彌補這一缺憾,使爭論偃旗息鼓,1977年,美能達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雙優先自動曝光相機——Minolta XD-7型135單反機。開創了同一台相機具有多種曝光功能的先例。

1978年,佳能AE-1,Progzam又推出了程序自動功能。

1980年,尼康(Nikon)F3相機集平均測光、點測光、程序自動、雙優先、手動功能於一體,在135單反機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1982年,在尼康FM2相機上首次使用了稀有金屬鈦合金快門,使快門速度高達1/4000秒。

1984年,柯尼卡TC-X相機首次裝入了DX編碼系統。

繼1981年,日本旭光學工業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自動調焦的單反相機——賓得(Pentax)ME-F型後,美能達公司又於1985年生產出世界第一台由機身內置馬達控制的自動聚焦功能、多模式自動曝光功能、手動曝光功能、電動自動輸片功能等於一體的α-7000型相機。1986年α-9000相機又實現了自動包圍曝光功能,從而拉開了現代AF照相機的生產序幕。

1989年,佳能公司在EOS-1型相機的配套鏡頭上安裝了超聲波馬達,實現了低雜訊、快速並具有預測自動調焦功能。
本當:

盡管EXAKTA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台單反相機,但是現代單反相機的最根本的五棱鏡結構是CONTAX發明的,如果沒有二戰,NIKON CANON每生產一台單反相機都得交CONTAX一份專利錢了,因此我們通常認為CONTAX S 是現代單反相機的鼻祖。回顧整個歷史,NIKON CANON基本都沒有起到什麼關鍵性作用,推陳出新不斷進取的都是那些倒閉或者瀕臨倒閉的公司,CONTAX, KONICA, MINOLTA,請記住這些傳奇般的名字。

Ⅲ 日本數碼相機技術來自哪裡

美國軍方--柯達---索尼---日本各公司。
索尼生產了第一台商用相機,此後日本各數碼公司就雨後春筍般的推出各種新品,並且一直站在領頭位置。

Ⅳ 單反照相機是德國造的 為什麼現在日本單反技術比德國好呢

日本單反技術比德國好是兩國光學產業對於民用攝影市場的重視度不同而造成的,德國在戰前是檔子無愧的攝影巨頭,戰後除了被美國和蘇聯瓜分了光學產業(蔡司被美蘇兩家人輪流搶劫),加上很多技術專家被劫持、流失,以及戰斗經濟結構轉型所以就不太注重民用攝影技術的發展,而日本眾所周知戰後在上個世紀60年代日本觀音(佳能前身)、東京光學(尼康前身)、小西六(柯尼卡前身)等等都是以開始山寨德國相機為生,到逐漸走上自主設計、自主創新的道路。在那個年代,歐美(包含德國)的主流攝影器材是旁軸相機(單反剛開始普及),日本就開始大量革新單反技術並通過工業生產拉低價格,從而迅速獲得市場(單反相機的操作比旁軸簡單,也是促使單反普及的一個重要基礎),再接著日本利用自己在電子領域的優勢,不斷強化產品的電子性能和自動化功能,所以80年代來時日本單反全面佔領全球市場,進入良性循環,於是市場越大、盈利越多、技術也就越好。
反觀德國光學工業,徠卡專注於小眾的旁軸生產,蔡司停止自主生產民用攝影器材很多年了(授權、貼牌倒是很多),反而聚焦於眼鏡、醫療器材、天文設備等領域,福倫達破產並賣給了日本確山能......此消彼長,德國的民用攝影包括單反技術,被日本拉開越來越長的差距。

Ⅳ 日本將什麼進行集成,發明了單反相機

日本將()進行集成,發明了單反相機。
A、萊卡相機的技術B、小孔成像C、東德的發明D、膠卷曝光成像

答案AC

Ⅵ 單反相機。。。單反技術始於哪一年 在網上查了很多。。。但是都沒有提及單反技術始於哪一年。。。。所以想

單反技術。。。如果從單反的發展史可以看出單反應該是起源在2戰前。剛才網路了一下。
1935年,蘇聯製造出世界第一台135單鏡反光相機(Спорт,其中Спорт為英語Sport之意)。 1936年,德國製造出第一台量產135單鏡反光相機Jhagee Exakta。
1949年,德國製造出第一台五棱鏡單鏡反光相機康泰時S型(CONTAX S)。
1950年,德國製造出第一台可交換式觀景窗單鏡反光相機Exakta VX。
1954年,日本賓得(Pentax)公司發表世界第一台反光鏡即時自動回彈式單鏡反光相機Asahiflex II
1958年,德國製造出第一台內建測光表單鏡反光相機CONTAFLEX。
1960年,日本製造出第一台高速縱走金屬快門單鏡反光相機柯尼卡F型(KONICA F),最高速度1/2000。
1960年,日本製造出第一台高速橫走焦平面快門單鏡反光相機佳能R2000(Canon R2000),最高速度1/2000)。
1960年,日本製造出第一台鏡後測光(TTL)單鏡反光相機PENTAX Spotmatic,1964年才成功商品化)。
1966年,日本美能達(Minolta)公司發表世界第一台全開光圈TTL分割測光的單鏡反光相機SRT-101。
1971年,日本賓得公司發表世界第一台全開光圈先決自動曝光的單鏡反光相機ES。 1971年,日本佳能發表世界第一台全開光圈快門先決自動曝光的單鏡反光相機FTb。 1972年,日本佳能發表F-1 Motor,每秒九張的連拍速度是當時最快的可動反光鏡單鏡反光相機。 1977年,日本美能達推出XD(或稱XD-7/XD-11),是世界第一台具備多重自動曝光模式的單鏡反光相機。 1981年,日本賓得公司發表世界第一台自動對焦單鏡反光相機ME-F。 1987年,日本賓得公司發表世界第一台內建電子閃光燈的自動對焦單鏡反光相機SFX。 1992年,日本佳能發表EOS5,為世界第一台具備瞳孔對焦(Eye Control)技術的單鏡反光相機。

Ⅶ 日本錄像機技術發明屬於什麼創新

記錄方式的創新

閱讀全文

與日本單反相機技術的發明屬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