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伶倫發明什麼

伶倫發明什麼

發布時間:2021-06-19 08:49:54

㈠ 中國「發明界」的始祖,黃帝的主要發明是什麼

嫘祖,黃帝之妻,養蠶繅絲,發明了紡織術。
炎帝,黃帝的盟友,嘗百草,開創發明了古代醫學、葯學,發現了茶。
倉頡,造象形文字,發明了記載文明、傳播文化的漢字。
奚仲,發明製造了便於乘載運輸的車。
伶倫,發明律呂、據以制樂,發明了音樂。
胡曹,發明了蔽體禦寒的衣裳。
客成,發明製造刑律,也就是法律。
揮,黃帝之子,發明了征戰狩獵的弓矢。

㈡ 炎帝黃帝發明了什麼

根據傳說,炎來帝神農氏部落自有五個方面的貢獻:
第一,用木材製造耒耜(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地。
第二,發明農業,種植糧食作物。
第三,從前人們沒有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炎帝時才開始製造出來。
第四,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嘗百草是為了知道百草的葯性,進而發展用草葯治病的技術,神農也因此貢獻了偉大的生命。
第五,發明紡織,抽出麻絲,利用輪紡織布,發明養蠶的嫘祖便是神農氏的後代

根據傳說,黃帝部落有以下貢獻:
數學:隸首作數,定度量衡之制。
軍隊:風後衍握奇圖,始制陣法。
音樂:伶倫取谷之竹以作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
衣服:元妃嫘祖始養蠶以絲制衣服。
醫葯:與岐伯討論病理,作《黃帝內經》。
文字:倉頡始制文字,具六書之法。
鑄鼎:在荊山(位於陝西中部)鑄鼎,分華夏為九州。
水井:井的發明,古人也歸功於黃帝。
其他:舟車、弓矢、房屋、鼓、指南車等發明。

㈢ 伶倫的傳說故事

「橋山月夜聚風光,鳳嶺春煙繞八方」。鳳嶺位於黃帝陵東側,是黃陵縣八景之一。
傳說鳳嶺是落鳳凰的地方。當年黃帝命伶倫作樂律,伶倫取懈谷之竹,先用其中厚薄均勻的做成竹管。
開始,吹出來的音調沒有陰陽之分,根本不成音律。人們諷刺伶倫說:「你吹的那竹管,不聽則罷,一聽把野獸都嚇跑了」。
有一次黃帝正在練習騎馬,剛跨上馬背,忽然傳來伶倫吹竹管發出的怪叫聲。黃帝的馬聽到這種怪音,嚇得四蹄騰空,仰頭嘶叫,把黃帝從馬背上摔下來,伶倫趕快跑過去把黃帝扶起來,黃帝對伶倫說:「你制的這個小竹管能把我的馬嚇驚,可見很不簡單,將來一定能吹出好聽的音律來」。
伶倫聽到黃帝的鼓勵,慚愧地對黃帝說:「我三年沒有製成音律,這已是很大的罪過,黃帝還這樣鼓勵我」。
黃帝說:「話不能這么講,一根普通的竹管,上面鑽了幾個小孔,就能吹響,這就是你的發明和功勞,怎能說是『罪過』呢?」說完,便牽馬走了。
在黃帝的鼓勵下,伶倫更加信心百倍,整天苦練,但仍然吹不出和諧的音調來。
有一天,伶倫獨自一人來到鳳嶺,躺在一塊石頭上冥思苦想,不知不覺睡著了。當他睡得正香時,忽然被樹上一陣美妙的鳥聲喚醒。伶倫馬上坐起來揉了揉眼睛,仰頭一看,只見樹上落著兩只羽毛美麗、體形優美的鳥在鳴叫,聲音婉轉悠揚,十分動聽,伶倫睜大雙眼,細心傾聽,而且情不自禁地拿起自製的竹管,模仿鳥的叫聲吹了起來,正在吹得起勁時,兩只鳥突然停止了鳴叫,展翅飛走了。伶倫急得又是跺腳,又是招手。可是,鳥已經飛得無蹤無影了。
伶倫回去後把此事報告黃帝,又把他學來的半生不熟的鳥叫聲,斷斷續續地給黃帝吹了一遍。黃帝聽後高興地說: 「這種鳥叫鳳凰,是鳥中之王。橋國能招來鳳凰,這正是吉祥之兆」。
從此,便把鳳凰停息的地方叫作「鳳嶺」。伶倫每天來到鳳嶺,坐在一塊大石頭上,專等鳳凰來鳴叫。果然,鳳嶺樹林里不斷有鳳凰棲落。不過,落在這里的鳳凰,不一定都鳴叫。伶倫經過長時間觀察發現,在鳴叫的鳳凰中,鳳的鳴叫聲音激情昂揚,凰的鳴叫聲音柔和悠長。每對鳳凰棲落後,一次各鳴六聲,然後,連聲合叫一遍,就飛走了。
伶倫根據鳳凰鳴叫的兩個六聲,經過長時間的揣摩、推敲,終於創制出音樂上12音律,受到了黃帝的贊揚。在此之後,伶倫又對各種飛禽走獸的叫聲都一一記錄下來,不斷豐富他所創制的音律。比如用擂鼓可以表現馬奔跑的蹄聲;用口哨可以表現各種鳥啼聲。

㈣ 樂祖伶倫

【簡介】
伶倫,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音樂人物,亦作泠倫。相傳為黃帝時代的樂官,是發明律呂據以制樂的始祖。《呂氏春秋·古樂》有「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的一段記載,說伶倫模擬自然界的鳳鳥鳴聲,選擇內腔和腔壁生長勻稱的竹管,製作了十二律,暗示著「雄鳴為六」,是6個陽律,「雌鳴亦六」,是6個陰呂。《古樂》篇還記載了伶倫制樂的傳說。記載中對黃帝以前氏族社會的樂舞,只列其內容,而名之以氏族名稱;氏族社會進入父系之後,自伶倫作《咸池》起,始有專用樂名。
【傳說故事】
「橋山月夜聚風光,鳳嶺春煙繞八方」。鳳嶺位於黃帝陵東側,是黃陵縣八景之一。
傳說鳳嶺是落鳳凰的地方。當年黃帝命伶倫作樂律,伶倫取懈谷之竹,先用其中厚薄均勻的做成竹管。
開始,吹出來的音調沒有陰陽之分,根本不成音律。人們諷刺伶倫說:「你吹的那竹管,不聽則罷,一聽把野獸都嚇跑了」。
有一次黃帝正在練習騎馬,剛跨上馬背,忽然傳來伶倫吹竹管發出的怪叫聲。黃帝的馬聽到這種怪音,嚇得四蹄騰空,仰頭嘶叫,把黃帝從馬背上摔下來,伶倫趕快跑過去把黃帝扶起來,黃帝對伶倫說:「你制的這個小竹管能把我的馬嚇驚,可見很不簡單,將來一定能吹出好聽的音律來」。
伶倫聽到黃帝的鼓勵,慚愧地對黃帝說:「我三年沒有製成音律,這已是很大的罪過,黃帝還這樣鼓勵我」。
黃帝說:「話不能這么講,一根普通的竹管,上面鑽了幾個小孔,就能吹響,這就是你的發明和功勞,怎能說是『罪過』呢?」說完,便牽馬走了。
在黃帝的鼓勵下,伶倫更加信心百倍,整天苦練,但仍然吹不出和諧的音調來。
有一天,伶倫獨自一人來到鳳嶺,躺在一塊石頭上冥思苦想,不知不覺睡著了。當他睡得正香時,忽然被樹上一陣美妙的鳥聲喚醒。伶倫馬上坐起來揉了揉眼睛,仰頭一看,只見樹上落著兩只羽毛美麗、體形優美的鳥在鳴叫,聲音婉轉悠揚,十分動聽,伶倫睜大雙眼,細心傾聽,而且情不自禁地拿起自製的竹管,模仿鳥的叫聲吹了起來,正在吹得起勁時,兩只鳥突然停止了鳴叫,展翅飛走了。伶倫急得又是跺腳,又是招手。可是,鳥已經飛得無蹤無影了。
伶倫回去後把此事報告黃帝,又把他學來的半生不熟的鳥叫聲,斷斷續續地給黃帝吹了一遍。黃帝聽後高興地說: 「這種鳥叫鳳凰,是鳥中之王。橋國能招來鳳凰,這正是吉祥之兆」。
從此,便把鳳凰停息的地方叫作「鳳嶺」。伶倫每天來到鳳嶺,坐在一塊大石頭上,專等鳳凰來鳴叫。果然,鳳嶺樹林里不斷有鳳凰棲落。不過,落在這里的鳳凰,不一定都鳴叫。伶倫經過長時間觀察發現,在鳴叫的鳳凰中,鳳的鳴叫聲音激情昂揚,凰的鳴叫聲音柔和悠長。每對鳳凰棲落後,一次各鳴六聲,然後,連聲合叫一遍,就飛走了。
伶倫根據鳳凰鳴叫的兩個六聲,經過長時間的揣摩、推敲,終於創制出音樂上12音律,受到了黃帝的贊揚。在此之後,伶倫又對各種飛禽走獸的叫聲都一一記錄下來,不斷豐富他所創制的音律。比如用擂鼓可以表現馬奔跑的蹄聲;用口哨可以表現各種鳥啼聲。
有人說,現代音樂上用的簡譜符號音樂簡譜上用1234567,最早還是起源於中華民族,也可能源於伶倫制定的音律,不過那時的音符不這樣寫罷了。
【古詩】
苦篁調嘯引 李賀
誰說軒轅在時事,伶倫采竹二十四。伶倫采之自昆丘,軒轅詔遺中分作十二。
伶倫以之正音律,軒轅以之調元氣。當時黃帝上天時,二十三管咸相隨。
唯留一管人間吹,無得不能得此管,此管沉埋虞舜祠。
華藏院此君亭詠竹 王安石
一徑森然四座涼,殘陰余韻去何長。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
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煩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倫學鳳凰。

㈤ 伶倫的介紹

伶倫又稱泠倫,是古代漢族民間傳說中的人物。《呂氏春秋.仲夏紀》里記載,泠倫是中國音樂的始祖。相傳為黃帝時代的樂官,是中國古代發明律呂、據以制樂的始祖。 《呂氏春秋·古樂》有「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的一段記載,說伶倫模擬自然界的鳳鳥鳴聲,選擇內腔和腔壁生長勻稱的竹管,製作了十二律,暗示著「雄鳴為六」,是6個陽律,「雌鳴亦六」,是6個陰呂。《古樂》篇還記載了伶倫制樂的傳說。記載中對黃帝以前氏族社會的樂舞,只列其內容,而名之以氏族名稱;氏族社會進入父系之後,自伶倫作《咸池》起,始有專用樂名。

㈥ 嫘祖發明什麼,倉頡發明什麼,伶倫編出什麼,後人尊稱什麼為人文京初祖。

嫘祖發明了養蠶繅絲,倉頡發明了文字 ,拎倫編出了樂譜。後人尊稱黃帝為文化出祖

㈦ 相傳黃帝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屬下倉頡發明_______,伶倫編出了樂譜,他的妻子嫘祖發明了_______

文字;養蠶繅絲

㈧ 嫘祖發明養蠶繅絲倉頡發明了文字伶倫編出了樂譜,這些都是歷史事實。 改錯

將歷史事實改為歷史傳說

㈨ 《伶倫造律》的別稱是什麼

伶倫,黃帝樂官,是發明律呂據以制樂的始祖。

閱讀全文

與伶倫發明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