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屠呦呦發現青蒿素過程中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屠呦呦發現青蒿素已經40年了,盡管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榮譽,但她始終默默無聞地工作,並致力於研究青蒿素。「屠呦呦是我的老朋友,我們是同一代的科學家。都是北京醫科大學畢業的,說起來還是我『師姐』。」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工程院院士李連達說,屠呦呦是個典型的科學家、學者,平時並不善於交際。
「可以說,她對青蒿素的研究一直沒有間斷過,現在也承擔了很多課題,還帶研究生,非常值得尊重。」在李連達看來,屠呦呦是那種持之以恆的科學家,不浮躁,不像有些科學家什麼時髦就搞什麼。而原本屠呦呦在60歲就到了退休年齡,但她81歲了還堅持工作。
在李連達的眼裡,屠呦呦具有一個科學家應有的美德,那就是有什麼想法都敢於直言。「她比較直率,講真話,不會拍馬屁,不管在會議上還是個別的談話,她同意的意見馬上就會肯定;不同的話,就直言相見,不管對方是老朋友還是領導。」
「她對學習非常執著,非常專心,各種功課中,生物課成績最好。但生活上卻挺不上心的,家務活不太會干。」清華大學教授陳效中是屠呦呦非常要好的朋友,兩人是初、高中同學,讀書時互相之間還串串門,時隔幾十年,陳效中老人還能追憶起那段青蔥歲月。
屠呦呦是高二時從效實中學轉到寧波中學的,在班上不聲不響,經常上完課就回家,成績也在中上游,並不拔尖。但屠呦呦有個特點,只要她喜歡的事情,就會努力去做。
陳老先生說,別看屠呦呦現在是個慈祥的老太太,當年長得還蠻清秀,戴眼鏡,梳著麻花辮。
因為陳效中和屠呦呦家住得近,兩家還有聯系,陳效中經常到屠呦呦家串門,也經常在上學、放學的路上和屠呦呦相遇。
高中畢業後,大家都考到了北京,陳效中考上了清華大學,屠呦呦考上了北京大學。屠呦呦讀的是生物葯學,當時這個專業比較冷門。而畢業後她被分配到中醫研究院的中葯研究所工作。
「屠呦呦生活上是個粗線條,不太會照顧自己,一心撲在工作上。有一次,她的身份證找不到了,讓我幫忙找找,我打開她的箱子,發現裡面東西放得亂七八糟的,不像一般女生收拾得那麼妥當。同學們見了後都笑話她。她家務事不靈光,成家後,買菜、買東西之類的事情基本上都由她先生做。」聊起過往發生的趣事,陳效中不禁大笑起來,「還有一次,我們幾個人來寧波開會。她因為還要出席一個重要場合,多留了一晚,第二天單獨坐火車回京。結果,發生了一件非常好笑的事:火車停靠途中站點時,屠呦呦下車走走。結果,火車開走了,她竟然被落下了。」
『貳』 屠呦呦發明的青蒿素對人類來說有什麼意義
自屠呦呦發現青蒿素以來,青蒿素衍生物一直作為最有效、無並發症的瘧疾聯合用葯。然而,世衛組織最新發布的《2018年世界瘧疾報告》顯示,全球瘧疾防治進展陷入停滯,瘧疾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在2020年前瘧疾感染率和死亡率下降40%」的階段性目標將難以實現。究其原因,除對瘧疾防治經費支持力度和核心干預措施覆蓋不足等因素外,瘧原蟲對青蒿素類抗瘧葯物產生抗葯性是當前全球抗瘧面臨的最大技術挑戰。
國際頂級醫學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近期刊載了屠呦呦團隊該項重大研究成果和「青蒿素抗葯性」治療應對方案,引發業內關注。
屠呦呦認為,解決「青蒿素抗葯性」難題意義重大:一是堅定了全球青蒿素研發方向,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青蒿素依然是人類抗瘧首選高效葯物;二是因青蒿素抗瘧葯價格低廉,每個療程僅需幾美元,適用於疫區集中的非洲廣大貧困地區人群,更有助於實現全球消滅瘧疾的目標。
「全球瘧疾防控與中國政府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行動倡議主旨高度一致。」世衛組織全球瘧疾項目主任佩德羅·阿隆索說,「截至目前,青蒿素聯合療法治癒的瘧疾病患已達數十億例。屠呦呦團隊開展的抗瘧科研工作具有卓越性,貢獻不可估量。」
『叄』 《自然地理》當初屠呦呦為什麼可以發現青蒿素,當初你為什麼就發現不了青蒿素
發現和發明需要天賦能力和不斷進取努力,當然也有運氣的眷顧。
『肆』 屠呦呦72年發現青蒿素為什麼2015才得獎
科學界主流的答案是:沒法確定獎項的歸屬。
1978年,「523」項目的科研成果鑒定會最終認定青蒿素的研製成功「是我國科技工作者集體的榮譽,6家發明單位各有各的發明創造」。在這個長達數頁的結論中,隻字未提發現者的名字。當年大協作的「523」項目以「勝利完成」而告終,然而後來的幾十年中卻爭議不斷,屠呦呦則被很多人認為「不夠淡泊名利」「個性執拗」。
遲到40年的獎項。
『伍』 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是誰她為什麼飽受爭議
屠呦呦,女,葯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在北大醫學院葯學系生葯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1-2] [3] 。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葯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4]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葯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1] 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葯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爭議:
拉斯克獎引發的疑問是:為什麼青蒿素沒有拿到國內的科技大獎,反而先拿到了國外的大獎?
科學界主流的答案是:沒法確定獎項的歸屬。1978年,「523」項目的科研成果鑒定會最終認定青蒿素的研製成功「是我國科技工作者集體的榮譽,6家發明單位各有各的發明創造」。在這個長達數頁的結論中,隻字未提發現者的名字。當年大協作的「523」項目以「勝利完成」而告終,然而後來的幾十年中卻爭議不斷,屠呦呦則被很多人認為「不夠淡泊名利」「個性執拗」。
『陸』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但是為何沒有人質疑她
屠呦呦,女,葯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在北大醫學院葯學系生葯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葯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柒』 為什麼國際都承認屠呦呦,中國還有爭議
屠呦呦屬於三無科學家,而且敢說真話,不善交際。不是因為獲諾獎,恐怕一輩子就默默無聞了。如果屠呦呦獲國家科技獎。
許多人並沒有做出屠呦呦一樣的成就,卻憑借學術以外的手段,謀到一官半職,甚至身居高位。屠呦呦的成就,讓他們汗顏。再獲國家科技獎,這些人就更無地自容了。
屠呦呦合成出了雙氫青蒿素,以證實其羥(基)氫氧基族的化學結構,但當時她卻不知道自己合成出來的這種化學物質以後被證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還要強得多。昆葯集團從2016年開始與屠呦呦合作研究雙氫青蒿素,目前處於臨床二期。
早年經歷: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是家裡5個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詩經·小雅》的名句寄託了屠呦呦父母對她的美好期待。
1935年,5歲的屠呦呦被父母送入幼兒園,1年後,進入寧波私立崇德小學初小,成為一名小學生。11歲起就讀於寧波私立西小學高小,13歲起就讀於寧波私立器貞中學初中,15歲起就讀於寧波私立甬江女中初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屠呦呦
『捌』 屠呦呦獲得過的獎項,其發明的「青蒿素」到底是個啥
2001年,世界衛生抄組織(世衛襲組織)向惡性瘧疾流行的所有國家推薦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療法。
其實,從最早的克隆魚、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到青蒿素的發現……中國科學家曾經在艱苦的歲月中作出過世界級水平的傑出貢獻。青蒿素項目誕生於「文革」時期,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周維善院士主持並參與了青蒿素結構測定和人工全合成。
『玖』 在屠呦呦發現青蒿素之後,人類社會發生了哪些變化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同時屠呦呦也獲得了國家科技最高獎以及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獎,這些獎項都是對屠呦呦的認可,對於屠呦呦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就是研發出了抗瘧疾的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這兩種青蒿素的發明,解決了治療瘧疾這種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對於世界每個地方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青蒿素的研發拯救了數千萬人的性命,這是因為瘧疾特別容易在人類身上傳染,因為有很多蚊蟲,特別是對於一些環境比較不好的地區來說,像非洲大陸的蚊蟲是非常多的,所以很多人都會被蚊蟲所叮咬,而有一些蚊蟲呢,它是帶有這種瘧原蟲的血液,如果人被這種蚊子咬的話,他就會發生瘧疾,它的死亡率特別的高,所以說有了屠呦呦所研發出的特效葯,就不用再怕這種疾病了。
『拾』 屠呦呦發明青蒿素是貨真價實的救命葯,為什麼得不到中國科技獎
屠呦呦如此偉大的科學成果卻始終得不到國內的任何科學獎勵,是因為中國是一個人人不講誠信,不遵守規則的國家,西方國家的科學家把一個科學大獎頒發給像屠呦呦這樣完全陌生的人是非常普遍的事,中國的科學獎勵都是學術權威們內部的人互相吹捧,只會把科學大獎頒發給自己圈內的人,對陌生人或者對像屠呦呦這樣只會埋頭苦幹,不會搞人際關系的圈外的科學家的成果一律視而不見!中國人說的屠呦呦的科學首創成果始終無法中國的重大的科學獎勵,是因為中國人只獎勵集體的科學首創,不獎勵個人的科學首創的文化,這完全是一個無恥的自欺欺人的謊言。如果真的是不獎勵個人首創者的文化,那麼所有的中國人又為什麼要對屠呦呦是這個科學成果的首創者的事守口如瓶?知情者在介紹這個科學成果時提一下,這個成果的首創者是屠呦呦,只是中國人的文化與西方國家的人的文化是不一樣的,中國不會給屠呦呦任何重大的科學獎勵的話總是應該的吧?守口如瓶的唯一目的就是要不讓屠呦呦獲得應有的科學獎勵!就像本來應該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工胰島素的首創者,由於所有的中國人都不肯把首創者是誰告訴諾貝爾獎評獎負責人,導致這個重大的科學成果的首創者至今無法獲得諾貝爾獎,更無法獲得國內的任何獎勵一樣。屠呦呦這次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是因為中國出了一個叫饒毅的「內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