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十二音作曲技法的創造者是誰

十二音作曲技法的創造者是誰

發布時間:2021-06-19 07:43:01

⑴ 現代作曲技法叢書包括哪幾本

季家錦編著《20世紀西方作曲技法》;王震亞著《十二音序列》;鄭英烈著《序列音樂寫作基礎》;查爾斯.伍奧里南著、任達敏譯《簡明十二音作曲法》;童忠良著《近現代的和聲功能網》;文森特.佩爾西凱蒂著、劉烈武譯《20世紀和聲》等等。輔助參考讀物有:屬啟城著、陳文甲譯《作曲技法的演進》。
(不一定選用這些作者的著作,但要用這些類型的著作)

⑵ 安東·韋伯恩的創作影響

第一階段,晚期浪漫主義音樂:創作風格受古斯塔夫·馬勒等晚期浪漫主義作曲家的影響,主要作品Op.1帕薩卡里亞舞曲。
第二階段,自由無調性音樂:在其老師勛伯格的影響下創作了大量無調式音樂,作品的規模越來越小,在配器上簡潔的不能再簡潔,同時韋伯恩的創作開始使用音色序列法,即音色組合在不停地變換中,一個音色組合一般只持續1、2秒。主要作品Op.21交響曲。
第三階段,十二音音樂:這一時期韋伯恩除使用十二音作曲技法創作外,還進行了點描主義音樂的嘗試,Op.27鋼琴變奏曲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韋伯恩的影響越來越大。他的許多嘗試被後來的作曲家進一步發展,音色序列法被法國作曲家兼指揮家皮埃爾·布列茲發展為整體序列主義音樂;點描主義音樂首次將無聲視為一種音響與有聲取得相同的地位,極大的啟發了約翰·凱奇、卡爾海因茨·施托克豪森等作曲家。

⑶ 十二音音樂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十二音音樂的來源、含義及代表人物
1、來源
十二音音樂(twelve-note
system,德:zwolftonmusik)是20世紀20年代產生的一種作曲方法,也稱十二音體系,它是傳統調式與和聲體系不斷擴展的結果。奧地利作曲家豪爾(Josef
Matthias
Hauer,1883-1959)等人最早使用十二音技術,而真正將十二音技術發展成體系的是勛伯格,以他的《五首鋼琴小品》(Op.23)、《小夜曲》(Op.24)和鋼琴《組曲》(Op.25)作為誕生標志。
2、含義
十二音音樂作曲法:作曲家預先設置十二個半音的基本音列(basic
serial,縮寫為BS或B),並以原型prime(P)及其三種變形:逆行retrograde(R),倒影inversion
(I)
,逆行倒影retrograde-inversion(RI)作為基本材料進行創作,這些音列通過音高移位(每個音列都有48個關系密切的音高序列),節奏變化等方式進行展開。它的基本原則是:十二個半音地位平等,取消傳統大小調體系的音級功能差別。具體寫作中應遵循下列規則:①每一個音必須在其餘11個音都出現之後方可重復,防止調性的出現,但允許震音、波音、輔助音的短暫重復;②避免三和弦進行,以免引起調性感;③四度、五度音程,三全音音程盡可能只用一次;④在序列中不過多使用相同的音程。
3、代表人物
勛伯格、貝爾格、韋伯恩
作品:
1)器樂作品:《帕薩卡利亞》,《弦樂四重奏「6首小品」》、《5首管弦樂小曲》、《小提琴與鋼琴的3首小曲》、《交響曲》、《9件樂器的協奏曲》、《管弦樂變奏曲》等。
(2)聲樂作品:無伴奏合唱《輕舟飛逝》,《第一康塔塔》、《第二康塔塔》等。

⑷ 知道十二音作曲技法的開山鼻祖 勛伯格 的人請進

勛伯格和聲學就是古典傳統的和聲學。作曲就不知道了。好像他的十二音體系只是作曲體系吧。

⑸ 介紹「十二音體系」

http://ke..com/view/164695.htm
《十二音體系音樂》
這種音樂於二十世紀由勛伯格在歐洲興起。十二音樂的體系很難用幾句話來說明,簡單地說,就是否定性的音樂,他所使用的是十二個半音,作曲時,把十二個半音組成的一個單位稱為「音列」或「音組」,規定在一個「音組」中不得有兩個相同的音,也不能缺少任何一個音。十二個半音的地位是平等的。任何一個音都是沒有關系而獨立存在。為了避免產生調性的感覺,在十二個音沒有全部出齊之前,任何音不得重復。這任意出現的十二音的次序,就成了發展音樂的母題。

勛伯格1874年生於維也納,1951年死於洛杉磯。他幾乎是靠自學起家的。他是無調性音樂的鼻祖。他早期的代表作作品:《凈夜》(1899年) 和《格雷之歌》(1903年)具有浪漫派和印象派的味道。1908年他作了三首鋼琴曲是十二音體系作品的開始。

勛伯格在維也納時期,培養了幾位優秀的學生。其中阿爾班·貝爾格將十二音體系的理論發展為抒情式的。代表作有歌劇《沃切克》和弦樂四重奏《抒情組曲》等。他的另一個學生安東·威柏恩是最激進的十二音體系作曲家,他在音響的使用方法上已經預示了走向電子音樂的方向。

勛伯格由於政治原因,於1933年移居美國。貝爾格於1935年去世後,十二音體系音樂逐漸衰落。勛伯格在美國指揮演奏的自己的作品,幾乎都是年輕時所寫作的。在他的兩部管弦樂變奏曲中,其中作品第31號(1928年)是用有組織的十二音組寫成。

瓦格納的無終旋律,使音樂始終處在懸而不決的狀態。音樂的穩定性被否定的結果就是傳統的音樂思維基礎--調性的崩潰。自古以來,大的戰爭常常是孕育新思想的母體,音樂和思想也是不可分割的。然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十二音體系在國際上得到推廣。主要作曲家有德國的福特納以及巴黎的萊包維茨等人。在義大利也有不少同路人。實際上今天的十二音體系已打破了十二音序束縛,許多作曲家以更為自由的方法靈活地使用十二音音組,因此又被稱為十二音體系。

⑹ 十二音音樂

十二音體系音樂
這種音樂於二十世紀由勛伯格在歐洲興起。十二音樂的體系很難用幾句話來說明,簡單地說,就是否定性的音樂,他所使用的是十二個半音,作曲時,把十二個半音組成的一個單位稱為「音列」或「音組」,規定在一個「音組」中不得有兩個相同的音,也不能缺少任何一個音。十二個半音的地位是平等的。任何一個音都是沒有關系而獨立存在。為了避免產生調性的感覺,在十二個音沒有全部出齊之前,任何音不得重復。這任意出現的十二音的次序,就成了發展音樂的母題。

勛伯格1874年生於維也納,1951年死於洛杉磯。他幾乎是靠自學起家的。他是無調性音樂的鼻祖。他早期的代表作作品:《凈夜》(1899年) 和《格雷之歌》(1903年)具有浪漫派和印象派的味道。1908年他作了三首鋼琴曲是十二音體系作品的開始。

勛伯格在維也納時期,培養了幾位優秀的學生。其中阿爾班·貝爾格將十二音體系的理論發展為抒情式的。代表作有歌劇《沃切克》和弦樂四重奏《抒情組曲》等。他的另一個學生安東·威柏恩是最激進的十二音體系作曲家,他在音響的使用方法上已經預示了走向電子音樂的方向。

勛伯格由於政治原因,於1933年移居美國。貝爾格於1935年去世後,十二音體系音樂逐漸衰落。勛伯格在美國指揮演奏的自己的作品,幾乎都是年輕時所寫作的。在他的兩部管弦樂變奏曲中,其中作品第31號(1928年)是用有組織的十二音組寫成。

瓦格納的無終旋律,使音樂始終處在懸而不決的狀態。音樂的穩定性被否定的結果就是傳統的音樂思維基礎--調性的崩潰。自古以來,大的戰爭常常是孕育新思想的母體,音樂和思想也是不可分割的。然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十二音體系在國際上得到推廣。主要作曲家有德國的福特納以及巴黎的萊包維茨等人。在義大利也有不少同路人。實際上今天的十二音體系已打破了十二音序束縛,許多作曲家以更為自由的方法靈活地使用十二音音組,因此又被稱為十二音體系。

⑺ 十二音技法的介紹

十二音技法(twelve-tone technique),西方現代音樂的作曲技法之一。亦稱十二音體系,它是將一個八度中12個半音各自作為平等的一員,因而廢除了中心音的存在而進行作曲的一種技法。

⑻ 音樂家誕生在維也納的作品有哪些在維也納的哪些街、花園、禮堂、劇院、會議廳是用音樂家的名字命名的

海頓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月光奏鳴曲》、《英雄交響曲》,舒伯特的《天鵝之歌》、《冬之旅》,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

⑼ 十二音體系是誰創立的

十二音體系 - 創立時間
現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奧地利作曲家阿諾爾德·勛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年)於1921年創立。

十二音體系 - 特點
作曲家放棄傳統的調式、調性與和聲體制,將半音音階中的十二個音任意排成一年音列,然後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處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現過,否則任何一個音不得重復。

十二音體系 - 人物介紹
阿諾德-勛伯格是著名美籍奧地利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和音樂理論家,新維也納學派的領袖,序列主義音樂理論的創立者,二十世紀的音樂巨人之一。
1874年,勛伯格出生在維也納一個商人家庭。1898年,勛伯格的《D大調弦樂四重奏》在音樂會上公演,引起樂壇注意。1901年赴柏林,以寫通俗樂曲和為輕歌劇配曲謀生。R-施特勞斯十分賞識他的音詩《佩里亞斯與梅麗桑德》等作品,遂推薦他在施特恩音樂學院任教。
1903年勛伯格回到維也納,私人教授作曲與理論,學生不少,其中有韋伯恩和貝爾格等人,這兩人後來成了他的終生支持者和忠實信徒,師生三人以創作序列主義音樂聞名於世,被學術界稱為新維也納學派的代表人物。1911年,勛伯格遷居柏林,他的作品在倫敦和維也納等地上演,受到好評,逐漸成為知名作曲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兩次短期應征入伍,一度中斷了創作和教學活動,家庭經濟也陷入困境。戰後,在維也納創辦「同人作品演奏會」,並舉辦一系列音樂理論講座,作品得到國際音樂界注重,影響不斷擴大,這時,他的序列主義理論也逐漸形成。1925年,受柏林藝術研究院之聘舉辦作曲專家班,有了安定的生活,相繼完成了一系列作品。1933年移居美國,先後在多所院校任教,1941年加入美國籍,1961年在洛杉磯逝世。

⑽ 十二音體系是誰創立的

十二音體系 - 創立 現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奧地利作曲家勛柏格於1921年創立。 十二音體系 - 特點 作曲家放棄傳統的調式、調性與和聲體制,將半音音階中的十二個音任意排成一年音列,然後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處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現過,否則任何一個音不得重復。

閱讀全文

與十二音作曲技法的創造者是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