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國科學院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中國科學院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發布時間:2021-06-19 07:23:54

1. 海南大學在1982年獲得國家發明一等獎的科研成果

你應該說的是「橡膠樹在北緯18-24度大面積種植技術」,這個技術是由許多單位共同研究出來的,其中有華南熱帶作物學院,也就是華南熱帶農業大學,2008年海南大學與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合並,更名為海南大學。下面是報道:
國家科委發明評選委員會評定 橡膠北移栽培技術獲發明一等獎

第1版()
專欄:

國家科委發明評選委員會評定
橡膠北移栽培技術獲發明一等獎
本報訊記者王友恭、通訊員雷於新報道:國家科委發明評選委員會18日舉行的第十二次會議評定:我國科技工作者首創的一整套橡膠北移栽培技術,為國家發明一等獎。
這項包括選擇地勢、營造防護林、選用抗風、抗寒品種、割膠技術在內的成果發明者,是廣東省農墾總局、雲南省農墾總局、廣西農墾局、福建農業廳農墾局、華南熱帶作物科學研究院、華南熱帶作物學院等單位。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的地理、土壤、氣象等科學工作者也為此做了不少工作。
國外歷來認為,橡膠樹只能在赤道以南10度、以北15度范圍內的高溫、多雨、靜風地區栽培。我國橡膠科技工作者在黨中央的關懷下,得到廣大農墾職工的支持,自力更生、協作攻關,在南起海南島,北到福建龍溪地區的范圍內,成功地栽培並收割了橡膠,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在北緯18度到24度地區大面積種橡膠的國家。
橡膠北移主要遇到冬季低溫和夏秋季強台風兩大危害。科技工作者克服種種困難,初步建立了橡膠科學技術體系。
這項發明在科學上具有重大價值。橡膠屬裸芽植物,幼芽沒有鱗片保護,經不住寒冷。我國的發明打破了「裸芽植物不能北移」的論斷,在植物馴化、育種的研究上,打開了人們的思路,開闊了眼界。這項發明已經引起世界產膠國的重視。
(詳細報道見第三版)

2. 國家技術發明獎初評和最終結果相差大嗎

============國家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科學技術方面設立的國家級的獎勵。獎勵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設立。獎項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共五大獎項。(1)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999年開始設立,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主要獎勵在當代科學技術做出特別大貢獻的科學技術工作者,給予獲獎者500萬元人民幣的獎勵。(2)國家自然科學獎……授予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的公民。(3)國家技術發明獎……授予運用科學技術知識做出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等重大技術發明的公民。(4)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應用推廣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項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這個獎項授予那些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華裔科學家楊振寧就曾經得到此獎。獎勵委員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是對獎勵進行評選的機構,設立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秘書長,委員等職位,一般主任委員,秘書長各一名,副主任委員兩名,另外有委員若干名。委員會成員主要是中國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及各知名大學的專家學者。獎勵委員會領導下設的五個獎勵評審機構,對獎勵頒發的全過程負責。

3. 目前為止,中國最高科學技術獎共授予了哪幾位科學家

技術獎
科學家簡介

世界性科學獎

科學教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中國目前最高級別的科技獎項,2000年設立,每年評選一次,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證書由國家主席簽署並頒發。獎金額目前為500萬元人民幣,其中50萬元獎勵給獲獎者個人,450萬元作為獲獎者的科研經費,由其自主選題。

2000年度(袁隆平、吳文俊) 2001年度(王選、黃昆)
2002年度(金怡濂) 2003年度(劉東生、王永志)
2004年度(空缺) 2005年度(葉篤正、吳孟超)
2006年度 (李振聲) 2007年度(閔恩澤 吳征鎰)

4. 中國科學技術新成就

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

5. 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高校獲獎

2014年高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獲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通用項目)統計表序號獲獎單位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合計一等二等二等一等二等一等二等合計1清華大學12121561華中科技大學123663東南大學11121453浙江大學122555哈爾濱工業大學211446北京大學12336吉林大學12336上海交通大學12336武漢理工大學123310武漢大學11112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2210復旦大學22210湖南大學112210華東理工大學112210江南大學22210南京大學112210山東大學112210太原理工大學112210中國石油大學(北京)112210中南大學22210中山大學112222成都理工大學11122天津中醫葯大學11122北京建築大學11122北京協和醫學院11122北京交通大學11122北京科技大學11122北京理工大學11122北京體育大學11122北京郵電大學11122大連理工大學11122第二軍醫大學11122第三軍醫大學11122電子科技大學11122東北大學11122東北師范大學11122東華大學11122福建農林大學11122廣東工業大學11122廣東葯學院11122貴州大學11122哈爾濱醫科大學11122河海大學11122河南農業大學11122黑龍江中醫葯大學11122華北電力大學11122華南理工大學11122華南農業大學11122江蘇大學11122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11122昆明理工大學11122南京工業大學11122南京林業大學11122南京農業大學11122南京師范大學11122南京醫科大學11122南開大學11122寧波大學11122山東建築大學11122上海應用技術學院11122深圳大學11122首都師范大學11122首都醫科大學11122蘇州大學11122天津工業大學11122同濟大學11122西安電子科技大學11122西安建築科技大學11122西安交通大學11122西安理工大學11122香港大學11122香港科技大學11122新疆大學11122長安大學11122浙江工業大學11122浙江海洋學院11122鄭州大學1112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1122中國礦業大學11122中國農業大學11122重慶大學111合計126384535117122注:1、此表中數據僅統計通用項目,按獲獎項目總數排序,僅供參考;2、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僅統計了第一完成人所在單位,科技進步獎僅統計了第一完成單位。 (附件2)推薦事項
為深化科學技術獎勵制度改革,做好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推薦工作,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以及《關於受理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推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規定》要求,推薦工作相關事項通知如下: 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推薦工作採取推薦單位或專家推薦兩種方式。各推薦單位於2012年12月20日起可以憑用戶名和密碼,登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綜合業務管理平台,按要求組織推薦。如專家推薦,請推薦專家與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直接聯系獲取推薦號和密碼。
(一)單位推薦
1.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推薦指標不限,原則上每個推薦單位限推薦1人,請注重推薦一線工作的傑出科學家。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推薦指標不限,請注重推薦學術水平高、國際影響大並對我國長期友好的候選人或外國組織。
3. 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學技術進步獎
各推薦單位應當建立科學合理的遴選機制,推薦本地區、本部門優秀項目和人選。推薦的項目應在本地區、本部門范圍內進行公示,並責成項目主要完成人所在單位進行相應公示。公示無異議或雖有異議但經核實處理後再次公示無異議的項目方可推薦。各推薦單位請嚴格按照下達指標數(附件1)進行推薦,各獎種指標不得挪用,超指標推薦的,一律不予受理。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和企業技術創新工程類項目的推薦指標另行下達。
(二)專家推薦
1.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每人每年可推薦1項(名)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人選)。
2.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含)以上可共同推薦1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候選人(外國組織),或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僅限1人獨立完成的項目)。
3.1973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中青年人員牽頭完成的基礎研究項目,可由3名以上國內知名同行專家(至少有1名院士)共同推薦國家自然科學獎。
專家應推薦本人所從事的學科或專業領域的項目(人選),且每年只能推薦1次。當推薦項目(人選)出現異議時,有責任協助處理。項目公示時將公布推薦專家姓名。
(三)推薦項目和人選的基本條件
推薦項目(人選)必須符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中規定的推薦要求,還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推薦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提供的主要論文論著公開發表時間應當於2010年1月31日前;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項目的整體技術應用時間應當於2010年1月31日前,並產生社會和經濟效益。
2.推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項目,如曾列入國家級計劃,應當在項目整體驗收後推薦。
3.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在一個推薦項目中作為前三完成人參加國家科技獎的評選。 (一)推薦材料截止時間
2013年1月31日前報送推薦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二)網路推薦截止時間
為了保障網路推薦工作的順利進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分類確定各推薦單位網路推薦截止時間,請積極配合。具體要求如下:
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特別行政區、計劃單列市的科學技術主管部門,網路推薦截止時間為2013年1月29日上午八時。
2.國務院組成部門、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的科學技術主管部門和專家推薦,網路推薦截止時間為2013年1月30日上午八時。
3.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大型行業協會、學會,大型企業及其他推薦單位的科學技術主管部門,網路推薦截止時間為2013年1月31日上午八時。

6. 最高科學技術獎2020

截止到2020年10月,2020年最高科學技術獎還沒有頒發。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於2000年由中華人內民共和國國務院設立,由容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負責,是中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的獎項,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官網顯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評選一次,每次授予不超過兩名,由國家主席親自簽署、頒發榮譽證書、獎章和800萬元獎金。截至2020年1月,共有33位傑出科學工作者獲得該獎。

(6)中國科學院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擴展閱讀:

申報條件

1、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的。

2、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

3、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項目中僅從事組織管理和輔助服務的工作人員,不得作為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候選人。

4、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候選人應當熱愛祖國,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並仍活躍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從事科學研究或者技術開發工作。

7. 煤制烯烴為什麼能摘下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煤制烯烴為什麼能摘下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2015-01-12 09:08:43 科技日報



甲醇制烯烴技術在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甲醇、烯烴等名詞真是陌生,但如果說甲醇製成的是烯烴是塑料等生活用品的原料,則大多數人會認識到它的重要性。

如果我們用長鏡頭聚焦今年的技術發明一等獎,我們會看到這樣一些畫面。

人物:走上主席台領獎的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中民,他代表研究團隊和已經退休的老前輩受此殊榮。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這些科研人員終於將一項實驗室技術變成了工業生產流程;工廠:從甲醇制烯烴技術在內蒙古包頭成功投產以來,已先後在國內建成或開工建設了十幾套大型工業裝置,總共能解決17000人的就業問題;效益:預計將為國家新增產值1200億元,可拉動上下游投資約2500億元;戰略布局:以前我們的烯烴主要從石油中提煉製取,隨著我國石油進口量的劇增,國際形勢的變化都會直接或潛在地對我國石化工業產生影響。而依靠我國相對富有的煤炭資源製取烯烴,將使我國在石化工業發展和能源安全戰略上有一定的保障。

可以說,甲醇制烯烴技術獲取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是實至名歸。

技術路線

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烴是重要的基本有機化工原料,也是現代化學工業的基石,其傳統生產技術嚴重地依賴石油資源,而我國石油資源不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石油及石化產品的需求迅速增長。

大連化物所所長張濤院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13年,我國原油產量2.08億噸,消費量則達到近5億噸,供求矛盾日漸突出,嚴重製約著我國經濟和相關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我國煤炭資源相對豐富。發展以煤為原料製取石油類產品的煤化工技術,實施石油替代戰略,是關繫到我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和能源安全的重大課題。而煤制烯烴技術就成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技術途徑和戰略發展方向。

在煤制烯烴的技術鏈條中,只有甲醇→乙烯丙烯在國際上沒有實現工業生產。

今天,我們能夠明顯地看出煤制烯烴是我國的戰略發展方向,但是在30多年前,在國際石油價格每桶不足10美元時,並非所有人都能看清這一方向。大連化物所的甲醇制烯烴研究就是在那種大背景下起步的。

經濟效益

甲醇制烯烴是實現煤制烯烴的核心技術,屬於世界性難題,必須解決與反應原理、催化劑、反應工藝相關的一系列科學和技術難題。

本次技術發明獎的第一獲獎人劉中民回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大連化物所就圍繞甲醇制烯烴催化劑和工藝技術開展創新研發工作。

在走通實驗室技術的基礎上,2004年,大連化物所、XXNY公司和ZSHLYYX公司合作,進行甲醇製取低碳烯烴成套工業技術開發(工藝名稱:DMTO),建成了世界第一套萬噸級甲醇制烯烴工業性試驗裝置,於2006年完成了試驗,裝置規模和技術指標均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4年後,DMTO技術又完成了從工業性試驗到工業化的跨越。2010年8月8日,在內蒙古包頭,利用DMTO技術,我國建成了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烴工業化裝置。

DMTO技術為企業帶來的利潤是豐厚的。神華包頭煤制烯烴裝置運行到2014年底,新增利潤43.4億元;NBHY裝置在運行了不到十個月時,全廠凈利潤就達到4.3億元。

2014年,DMTO工業裝置進入開工的高潮期,全年有5套工業裝相繼投產運行,新增烯烴產能280萬噸/年,新增經濟效益超過60億元。已投產的7套DMTO裝置的烯烴總產能已經達到400萬噸烯烴/年,帶動了我國甲醇制烯烴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形成。

30年堅守

在煤制烯烴技術30多年的研發過程中,石油價格一直牽動著大連化物所研究人員的神經。當油價較低時,煤制烯烴技術研究是否必要的質疑就會產生。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大連化物所在完成「合成氣經由二甲醚製取烯烴工藝」技術年產60噸烯烴的中試試驗後,國際油價出現大幅下跌,每桶最低時不到10美元。劉中民說,那時,我們的技術發展進入了困難期。但是團隊始終抱有堅定的信念,克服困難,最終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4年,國際油價開始回升。陝西省計劃建設煤制烯烴項目,並為此成立了XXNY公司。大連化物所結合甲醇制烯烴的技術特點,聯合該公司以及ZSHLYGCYX公司,成立了優勢互補的創新團隊,為最終取得DMTO技術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技術超前的部署,堅持不懈的追求,優勢互補的合作,這是DMTO技術走向成功的緣由。

8. 2019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的兩位科學家

來自國內的消息, 1 月 10 日上午,2019 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備受關注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了兩位廣東籍的科學家——94 歲的中國船舶集團所屬 719 所名譽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85 歲的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慶存。每人獎金 800 萬元人民幣。
黃旭華,1926 年 3 月出生於廣東省汕尾市。作為我國核潛艇事業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黃旭華院士畢生致力於我國核潛艇事業的開拓與發展,先後擔任我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副總設計師和總設計師,成功研製了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為我國海基核力量實現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曾慶存,1935 年 5 月出生於廣東省陽江市,是國際著名大氣科學家、國際數值天氣預報奠基人之一,為現代大氣科學和氣象事業的兩大標志——數值天氣預報和氣象衛星遙感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曾慶存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半隱式差分法」和構建斜壓原始方程模式,突破了同步計算渦旋和波動的技術瓶頸,首次成功實現原始方程數值天氣預報,這一工作成為數值天氣預報發展的里程碑。他的理論、模式和方法隨即被世界氣象組織——莫斯科世界氣象中心用於天氣預報業務。
2019 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 296 個項目和 12 名科技專家。其中:
國家自然科學獎 46 項:一等獎 1 項,二等獎 45 項;
國家技術發明獎 65 項:一等獎 3 項,二等獎 62 項;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185 項:特等獎 3 項,一等獎 22 項(含創新團隊 1 項),二等獎 160 項。
10 名外籍科學家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9. 2010年中國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2010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簡介)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一日電 中國二00九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十一日在北京舉行,備受矚目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知名數學家谷超豪和中科院院士、資深航天專家孫家棟共同獲得。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一日電 中國二00九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十一日在北京舉行,備受矚目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知名數學家谷超豪和中科院院士、資深航天專家孫家棟共同獲得。

閱讀全文

與中國科學院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