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紅外線是誰發現
遠紅外線的發現
西元1800年德國科學家"赫歇爾"發現太陽光中的紅外線外側所圍繞著一種用肉眼無法看見的光源,波長介於5.6-1000UM的「遠紅外線」,經過這種光源照射時,會對有機體產生放射、穿透、吸收、共振的效果。美國太空總署(NASA)研究報告指出,在紅外線內,對人體有幫助4-14微米的遠紅外線,能滲透人體內部15CM,從內部發熱,從體內作用促進微血管的擴張,使血液循環順暢,達到新陳代謝的目的,進而增加身體的免疫力及治癒率。
但是根據黑體輻射理論,一般的材料要產生足夠強度的遠紅外線,並不容易,通常必須藉助特殊物質作能量的轉換,將它所吸收的熱量經由內部分子的振動再發放較長波長的遠紅外線出來。
★自然界中的遠紅外線
太陽光中就含有遠紅外線,可是你無法在日光浴時單獨的享受遠紅外線,但自然界中卻有某些特殊物質,本身能夠吸收人體或周圍能量再自行轉換為遠紅外線放射出去。歸類有以下三種:
1.陶瓷奈米粉末 ( Ceramic Powder )
2.備長炭奈米粉末 ( Long Carbon Powder )
3.電氣石奈米粉末 ( Tourmaline Powder )
★遠紅外線的功效
1.改善微細循環
2.提升免疫系統功能
3.增加皮膚活性
4.改善關節疼痛
5.提高身體含氧量
6.促進新陳代謝
★遠紅外線的實際運用
近年來在世界各地,遠紅外線普遍被用在許多疾病的輔助治療上 ,主要是利用遠紅外線促 進血液循環的特性,而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
列舉如下:
1.醫療:酸痛貼布、陶 瓷健康儀。
2.工業:遠紅外線省油加速器。
3.紡織:遠紅外線織品。
4.美容:遠紅外線烤箱、遠紅外線瘦身艙
回答者:踩火車 - 經理 四級 2-16 21:39
太陽紅外線的發現
赫謝爾心中有個疑問,平常他所觀測的陽光,不同色的色光所含的熱量都相同嗎?
1800年,他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讓陽光通過三棱鏡,產生七彩光譜,利用三支塗黑酒精球的溫度計(較能吸收輻射熱),一支置於可見光某一色光中,另二支置於可見光外作為背景值的測量,發現從紫光、藍光、綠光、黃光、橙光到紅光,溫度依序增高!
更不可思議的是,他發現在紅光區域旁,肉眼看不見光線的地方,溫度居然更高,這里有眼睛看不到的光!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肉眼不可見的光,稱為「紅外線」。
不過,要補充說明的是,事實上太陽發出的能量以波長5800A的綠光最強,侯西勒之所以測到波長越長、溫度越高,是因為在他的實驗中,折射的過程,發生了長波長光線能量較集中,而短波長光線能量較分散的現象。
今年(2000)剛好是紅外線發現200周年;現在,人類已經可以利用紅外線偵測做許多事:天文學、醫療、保全、軍事、資源調查、衛星雲圖、海溫觀測等等各方面。
回答者:wswss11986 - 大魔法師 九級 2-16 21:39
紅外線是國外著名科學家赫歇爾在一次科學實驗中發現的,他發現在太陽的可見光線以外存在著一種神奇的光線,人的肉眼無法看見這種光線,但它的物理特性與可見光線極為相似,有著明顯的熱輻射。由於它位於可見光中紅光的外側,故而稱之為紅外線,紅外線的波長范圍很寬,介於0.75——1000微米之間,在紅外線中,波長較短的為近紅外線,而遠紅外線是紅外線中波長最長的一段紅外線。根據使用者要求的不同,劃分的標准不盡相同,在實際應用中,通常將波長在2.5微米以上的紅外線稱為遠紅外線。
遠紅外線是電磁波的一種;它是不可見光,但卻具備可見光所具有的一切特性,遠紅外線的主要物理特性如下:
1、發射性:
因為遠紅外是屬於光線范圍的電磁波,所以它與光線一樣不需要任何媒介便可直接傳導,這就是遠紅外的發射性。
2、滲透性(滲透力):
雖然遠紅外是屬於光線的電磁波,但在滲透力上與其它可見光不同。遠紅外具有獨特的穿透力,其能量可作用到皮下組織一定深度,再通過血液循環,將能量達到深層組織及器官中。這就是遠紅外線的滲透性。
3、吸收、共振性:
根據基爾霍夫輻射定律:任何良好的輻射體,必然是良好的吸收體。在同一溫度下,輻射體本領越大,其吸收本領越強,兩者成正比關系,所有含遠紅外的物體,既可以輻射遠紅外線,也可以吸收遠紅外線,輻射與吸收對等。而人體每時每刻也都在發射遠紅外線,據測定:人體發射的遠紅線波長在9.6微米左右,所以,健龍牌健康系列產品中所產生的遠紅外線的波長在8----15微米,和人體表面峰值正相匹配,形成最佳吸收並可轉化為人體的內能,極為密切影響到人類生命的起源、發生和發展,所以我們又稱這一波長范圍的遠紅外線為生命光線。因此,遠紅外線具有良好的吸收、共振性。
回答者:天使的右腳 - 魔法學徒 一級 2-16 21:40
紅外線實際上就是一種光線,也是一種電磁波,只是它的波長比可見的紅光更長,我們人的肉眼法看得見,但是身體皮膚卻可以感受它的溫熱效應。 1800年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發現紅外線。
要了解遠紅外線,須先了解什麼是紅外線。紅外線實際上就是一種光線,也是一種電磁波,只是它的波長比可見的紅光更長,我們人的肉眼法看得見,但是身體皮膚卻可以感受它的溫熱效應。紅外線在電磁波的頻譜(電磁波的大家庭)中,系介於可見光的紅光和俗稱的微波(或毫米波)之間。通常只要溫度的物體,就會不停的發放出紅外線,隨著溫度的高低、物體成份的不同,發出的紅外線波長也不一樣,我們人體的表面溫度大約是攝氏32度,所以人體表面一直在發射波長為十幾微米(一微米=10-6米)的紅外線,你只要擁有一具星光夜視線鏡就可以看見人體發放的紅外線電磁波
Ⅱ 紅外線是被誰發現的
1672年,人們發現太陽光(白光)由各種顏色的光復合而成。當時,牛頓作出了單色光在性質上比白光更簡單的著名結論。用分光棱鏡可把太陽光(白光)分解為紅、橙、黃、綠、青、藍、紫等單色光。1800年,英國物理學家赫歇爾從熱的觀點來研究各色光時,發現了紅外線。
Ⅲ 誰發現的紅外線
遠紅外線的發現
西元1800年德國科學家"赫歇爾"發現太陽光中的紅外線外側所圍繞著一種用肉眼無法看見的光源,波長介於5.6-1000UM的「遠紅外線」,經過這種光源照射時,會對有機體產生放射、穿透、吸收、共振的效果。美國太空總署(NASA)研究報告指出,在紅外線內,對人體有幫助4-14微米的遠紅外線,能滲透人體內部15CM,從內部發熱,從體內作用促進微血管的擴張,使血液循環順暢,達到新陳代謝的目的,進而增加身體的免疫力及治癒率。
但是根據黑體輻射理論,一般的材料要產生足夠強度的遠紅外線,並不容易,通常必須藉助特殊物質作能量的轉換,將它所吸收的熱量經由內部分子的振動再發放較長波長的遠紅外線出來。
★自然界中的遠紅外線
太陽光中就含有遠紅外線,可是你無法在日光浴時單獨的享受遠紅外線,但自然界中卻有某些特殊物質,本身能夠吸收人體或周圍能量再自行轉換為遠紅外線放射出去。歸類有以下三種:
1.陶瓷奈米粉末 ( Ceramic Powder )
2.備長炭奈米粉末 ( Long Carbon Powder )
3.電氣石奈米粉末 ( Tourmaline Powder )
★遠紅外線的功效
1.改善微細循環
2.提升免疫系統功能
3.增加皮膚活性
4.改善關節疼痛
5.提高身體含氧量
6.促進新陳代謝
★遠紅外線的實際運用
近年來在世界各地,遠紅外線普遍被用在許多疾病的輔助治療上 ,主要是利用遠紅外線促 進血液循環的特性,而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
列舉如下:
1.醫療:酸痛貼布、陶 瓷健康儀。
2.工業:遠紅外線省油加速器。
3.紡織:遠紅外線織品。
4.美容:遠紅外線烤箱、遠紅外線瘦身艙
回答者:踩火車 - 經理 四級 2-16 21:39
太陽紅外線的發現
赫謝爾心中有個疑問,平常他所觀測的陽光,不同色的色光所含的熱量都相同嗎?
1800年,他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讓陽光通過三棱鏡,產生七彩光譜,利用三支塗黑酒精球的溫度計(較能吸收輻射熱),一支置於可見光某一色光中,另二支置於可見光外作為背景值的測量,發現從紫光、藍光、綠光、黃光、橙光到紅光,溫度依序增高!
更不可思議的是,他發現在紅光區域旁,肉眼看不見光線的地方,溫度居然更高,這里有眼睛看不到的光!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肉眼不可見的光,稱為「紅外線」。
不過,要補充說明的是,事實上太陽發出的能量以波長5800A的綠光最強,侯西勒之所以測到波長越長、溫度越高,是因為在他的實驗中,折射的過程,發生了長波長光線能量較集中,而短波長光線能量較分散的現象。
今年(2000)剛好是紅外線發現200周年;現在,人類已經可以利用紅外線偵測做許多事:天文學、醫療、保全、軍事、資源調查、衛星雲圖、海溫觀測等等各方面。
回答者:wswss11986 - 大魔法師 九級 2-16 21:39
紅外線是國外著名科學家赫歇爾在一次科學實驗中發現的,他發現在太陽的可見光線以外存在著一種神奇的光線,人的肉眼無法看見這種光線,但它的物理特性與可見光線極為相似,有著明顯的熱輻射。由於它位於可見光中紅光的外側,故而稱之為紅外線,紅外線的波長范圍很寬,介於0.75——1000微米之間,在紅外線中,波長較短的為近紅外線,而遠紅外線是紅外線中波長最長的一段紅外線。根據使用者要求的不同,劃分的標准不盡相同,在實際應用中,通常將波長在2.5微米以上的紅外線稱為遠紅外線。
遠紅外線是電磁波的一種;它是不可見光,但卻具備可見光所具有的一切特性,遠紅外線的主要物理特性如下:
1、發射性:
因為遠紅外是屬於光線范圍的電磁波,所以它與光線一樣不需要任何媒介便可直接傳導,這就是遠紅外的發射性。
2、滲透性(滲透力):
雖然遠紅外是屬於光線的電磁波,但在滲透力上與其它可見光不同。遠紅外具有獨特的穿透力,其能量可作用到皮下組織一定深度,再通過血液循環,將能量達到深層組織及器官中。這就是遠紅外線的滲透性。
3、吸收、共振性:
根據基爾霍夫輻射定律:任何良好的輻射體,必然是良好的吸收體。在同一溫度下,輻射體本領越大,其吸收本領越強,兩者成正比關系,所有含遠紅外的物體,既可以輻射遠紅外線,也可以吸收遠紅外線,輻射與吸收對等。而人體每時每刻也都在發射遠紅外線,據測定:人體發射的遠紅線波長在9.6微米左右,所以,健龍牌健康系列產品中所產生的遠紅外線的波長在8----15微米,和人體表面峰值正相匹配,形成最佳吸收並可轉化為人體的內能,極為密切影響到人類生命的起源、發生和發展,所以我們又稱這一波長范圍的遠紅外線為生命光線。因此,遠紅外線具有良好的吸收、共振性。
回答者:天使的右腳 - 魔法學徒 一級 2-16 21:40
紅外線實際上就是一種光線,也是一種電磁波,只是它的波長比可見的紅光更長,我們人的肉眼法看得見,但是身體皮膚卻可以感受它的溫熱效應。 1800年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發現紅外線。
要了解遠紅外線,須先了解什麼是紅外線。紅外線實際上就是一種光線,也是一種電磁波,只是它的波長比可見的紅光更長,我們人的肉眼法看得見,但是身體皮膚卻可以感受它的溫熱效應。紅外線在電磁波的頻譜(電磁波的大家庭)中,系介於可見光的紅光和俗稱的微波(或毫米波)之間。通常只要溫度的物體,就會不停的發放出紅外線,隨著溫度的高低、物體成份的不同,發出的紅外線波長也不一樣,我們人體的表面溫度大約是攝氏32度,所以人體表面一直在發射波長為十幾微米(一微米=10-6米)的紅外線,你只要擁有一具星光夜視線鏡就可以看見人體發放的紅外線電磁波
Ⅳ 紅外線是誰發明的
1800年的一天早晨,年過花甲的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通過桌上的一塊三棱鏡,正在內欣賞太容陽光透過它形成的七色綵帶。
忽然,他想:「陽光帶有熱,可是組成太陽光的七種單色光中,哪一種攜帶的熱最多呢?」他靈機一動:「如果測得了每種光的溫度,不就知道了嗎?」
赫歇爾在實驗室牆上貼上一張白紙,並讓七色光帶照在紙屏上。在光帶紅、橙、黃、綠、藍、靛、紫以及紅光區外和紫光區外的位置上各掛一支溫度計。他發現綠光區的溫度上升了3℃,紫光區的溫度上升了2℃,紫光區外的那支溫度計的讀數幾乎沒有變化……然而令他吃驚的是,紅光區外的那支溫度計的讀數竟上升了7℃。
赫歇爾分析認為,在紅光區外一定還有某種人眼看不見的光線,而且這種光線攜帶的熱量最多。
後來,科學界把這種看不見的光線命名為紅外線,而赫歇爾也因此留名科學史冊。
Ⅳ 紅外線是誰發明的
人眼能看到的光稱為可見光,主要集中在0.38微米~0.78微米附近的譜段內。其中又可細分為紫、藍、青、綠、黃、橙、紅七色光。那麼在紅光以後就沒有其它光線了嗎?其實不然,紅光以後很長一段頻率就是紅外線,只是人眼看不到而已。1800年,英國物理學家赫胥爾在研究各種色光的熱量時,有意地把暗室中唯一的窗戶用木板堵住,並在板上開了一條矩形的孔,孔內裝一個分光棱鏡。當太陽光通過這個棱鏡時,便被分解成彩色光帶。在試驗中,他突然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放在光帶紅光外的溫度計,比室內其它溫度計的指示值都要高。經過多次試驗,這個所謂含熱量最多的高溫區,總是位於光帶最邊緣處紅光的外面。於是赫胥爾宣布,太陽發出的光線中除可見光外,還有一種人眼看不見的「熱線」,這種看不見的「熱線」位於紅色光外側,因而叫做紅外線。
紅外線其實也是一種電磁波,其波長范圍從0.78微米到1000微米。為了研究上的方便,紅外線被科學家劃分為三個波段,近紅外:波長為0.78微米~3.0微米,中紅外:波長為3.0微米~20微米,遠紅外:波長為20微米~1000微米。
紅外線的發現標志著人類認識自然的又一次飛躍。
紅外線也是電磁波
大家都知道,收音機接收電磁波可以發出聲音,電視機接收電磁波可以顯示圖象。自然界中五光十色的光線都是電磁波。通過實驗發現紅外線也是電磁波。
那麼,從收音機、電視機接收的電磁波和人眼到的光線以及紅外線之間的差別在哪裡呢?其根本差別就在於波長范圍不同。
我們常用的交流電也是以電磁波的形式沿著導線傳播的,它的波長有6000公里,可以說是波長最長的電磁波。收音機接收的電磁波,其波長范圍大致是從幾百米到幾十米,叫做中波或短波。電視機接收的電磁波,波長范圍從幾米到幾厘米,叫做微波。最短的無線電波波長只有幾毫米。紅外線也是電磁波,其波長范圍從0.78微米到1000微米。1微米等於千分之一毫米。為了研究上的方便,紅外線還可劃分為以下三個波段:
近紅外:波長為0.78~3.0微米
中紅外:波長為3.0~20微米
遠紅外:波長為20~1000微米
波長比0.78微米更短的電磁波便是可見光。可見光的波長范圍0.38微米到0.78微米。不同波長的可見光顏色不同,其波長與顏色的關系如圖1所示。
比可見光波長更短的電磁波是紫外線、X射線、伽馬射線和宇宙射線。紅外線和無線電波、可見光、紫外線以及各種射線組成了一個連續的電磁波波譜.
紅外線的特點
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表明,不僅太陽光中有紅外線,而且任何溫度高與絕對零度的物體(如人體等)都在不停地輻射紅外線。就是冰和雪,因為它們的溫度也源源高與絕對零度,所以也在不斷的輻射紅外線。因此,紅外線的最大特點是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中。也就是說,任何「熱」的物體雖然不發光但都能輻射紅外線。因此紅外線又稱為熱輻射線簡稱熱輻射。
紅外線和可見光相比的另一個特點是,色彩豐富多樣,。由於可見光的最長波長是最短波長的1倍(780nm~380nm),所以也叫作一個倍頻程。而紅外線的最長波長是最短波長的10倍,即具有10個倍頻程。因此,如果可見光能表現為7種顏色,則紅外線便可能表現70種顏色,顯示了豐富的色彩。
紅外線透過煙霧的性能好,這是它的又一個特點。
Ⅵ 紅外線是人類根據哪種動物發明的
紅外線是人類根據蛇發明的,如紅外線響尾蛇導彈等就是科學家模仿蛇的「熱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著一種似照相機裝置的天然紅外線感知能力的原理,研製開發出來的現代化武器。
Ⅶ 紅外線是誰發明的武器裝備
英國物來理學家F. W. 赫胥爾
1800年英國物理學家源F. W. 赫胥爾發現了紅外線,紅外線是一種電磁波,它在電磁波連續頻譜中的位置是處於無線電波與可見光之間的區域。紅外線輻射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最為廣泛的電磁波輻射,它是基於任何物體在常規環境下都會產生自身的分子和原子無規則的運動,並不停地輻射出熱紅外能量,分子和原子的運動愈劇烈,輻射的能量愈大,反之,輻射的能量愈小。溫度在絕對零度以上的物體,都會因自身的分子運動而輻射出紅外線。著名的普朗克定律表明溫度、波長和能量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紅外總能量隨溫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峰值波長隨溫度的增加向短波移動。根據斯蒂芬·玻耳茲曼定律,當溫度變化時,紅外總能量與絕對溫度的四次方成正比,當溫度有較小的變化時,會引起總能量的很大變化。
Ⅷ 紅外線是誰發現的
1800年的一天早晨,年過花甲的赫歇爾看著美麗的七色綵帶,腦海里突然閃現了一個好奇的念頭:「陽光帶有熱,可是組成太陽光的七種單色光中,哪一種帶的熱最多呢?」這一看似簡單的問題在當時誰也不知道,於是,赫歇爾便開始思考這個問題,試圖找出正確的答案。
經過冥思苦想,幾天以後,赫歇爾便找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他在自己房中的牆上貼上一張白紙作為光屏,使經過三棱鏡的七色光帶照在紙屏上。然後,在每一條光帶的位置桂一支溫度計。他怕自己的觀察不夠全面,又在紅光帶和紫光帶外各掛了一支溫度計。
做好這一切之後,赫歇爾記錄下每支溫度計開始的讀數,然後就在一旁觀察。溫度計的水銀掛緩慢地上升。大約過了半個小時,所有溫度計的讀數不再變了。赫歇爾發現綠光區的溫度上升了3℃,紫光區的溫度上升了2℃,紫光區外的那支溫度計讀數幾乎沒有變化。然而令他吃驚的是,紅光區外的那支溫度計的讀數竟上升了7℃。
多次的實驗結果都是相同的:紅光區外的那支溫度計的讀數上升最多。經過詳細的分析之後,赫歇爾認為陽光的光譜實際上比人們看到的七種單色光更寬,在紅光帶外一定還有某種人眼看不見的光線,而且這種光線攜帶的熱量最多。
得到准確結論後,赫歇爾對外宣布:大陽發出的光線中除可見光外,還有一種人眼看不見的「熱線」,這種看不見的「熱線」位於紅色光外測,因而叫作紅外線。
Ⅸ 紅外線是誰發明的
人眼能看到的光稱為可見光,主要集中在0.38微米~0.78微米附近的譜段內。其中又可細分為紫、藍、青、綠、黃、橙、紅七色光。那麼在紅光以後就沒有其它光線了嗎?其實不然,紅光以後很長一段頻率就是紅外線,只是人眼看不到而已。1800年,英國物理學家赫胥爾在研究各種色光的熱量時,有意地把暗室中唯一的窗戶用木板堵住,並在板上開了一條矩形的孔,孔內裝一個分光棱鏡。當太陽光通過這個棱鏡時,便被分解成彩色光帶。在試驗中,他突然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放在光帶紅光外的溫度計,比室內其它溫度計的指示值都要高。經過多次試驗,這個所謂含熱量最多的高溫區,總是位於光帶最邊緣處紅光的外面。於是赫胥爾宣布,太陽發出的光線中除可見光外,還有一種人眼看不見的「熱線」,這種看不見的「熱線」位於紅色光外側,因而叫做紅外線。 紅外線其實也是一種電磁波,其波長范圍從0.78微米到1000微米。為了研究上的方便,紅外線被科學家劃分為三個波段,近紅外:波長為0.78微米~3.0微米,中紅外:波長為3.0微米~20微米,遠紅外:波長為20微米~1000微米。 紅外線的發現標志著人類認識自然的又一次飛躍。 紅外線也是電磁波 大家都知道,收音機接收電磁波可以發出聲音,電視機接收電磁波可以顯示圖象。自然界中五光十色的光線都是電磁波。通過實驗發現紅外線也是電磁波。 那麼,從收音機、電視機接收的電磁波和人眼到的光線以及紅外線之間的差別在哪裡呢?其根本差別就在於波長范圍不同。 我們常用的交流電也是以電磁波的形式沿著導線傳播的,它的波長有6000公里,可以說是波長最長的電磁波。收音機接收的電磁波,其波長范圍大致是從幾百米到幾十米,叫做中波或短波。電視機接收的電磁波,波長范圍從幾米到幾厘米,叫做微波。最短的無線電波波長只有幾毫米。紅外線也是電磁波,其波長范圍從0.78微米到1000微米。1微米等於千分之一毫米。為了研究上的方便,紅外線還可劃分為以下三個波段: 近紅外:波長為0.78~3.0微米 中紅外:波長為3.0~20微米 遠紅外:波長為20~1000微米 波長比0.78微米更短的電磁波便是可見光。可見光的波長范圍0.38微米到0.78微米。不同波長的可見光顏色不同,其波長與顏色的關系如圖1所示。 比可見光波長更短的電磁波是紫外線、X射線、伽馬射線和宇宙射線。紅外線和無線電波、可見光、紫外線以及各種射線組成了一個連續的電磁波波譜. 紅外線的特點 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表明,不僅太陽光中有紅外線,而且任何溫度高與絕對零度的物體(如人體等)都在不停地輻射紅外線。就是冰和雪,因為它們的溫度也源源高與絕對零度,所以也在不斷的輻射紅外線。因此,紅外線的最大特點是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中。也就是說,任何「熱」的物體雖然不發光但都能輻射紅外線。因此紅外線又稱為熱輻射線簡稱熱輻射。 紅外線和可見光相比的另一個特點是,色彩豐富多樣,。由於可見光的最長波長是最短波長的1倍(780nm~380nm),所以也叫作一個倍頻程。而紅外線的最長波長是最短波長的10倍,即具有10個倍頻程。因此,如果可見光能表現為7種顏色,則紅外線便可能表現70種顏色,顯示了豐富的色彩。 紅外線透過煙霧的性能好,這是它的又一個特點
Ⅹ 紅外線攝像頭是誰發明的紅外線又是怎麼發現的
1800年,英國物理學家威廉.赫胥爾利用棱鏡和溫度計從熱的觀點來研究各種色光時,發現了紅外線。在光帶紅光外的這個所謂熱量最多的高溫區,總是位於光帶最邊緣處紅光的外面。於是赫胥爾宣布有一種人眼看不見的「熱線」。這種看不見的「熱線」位於紅色光外側,叫做紅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