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響聲

發明響聲

發布時間:2021-06-19 04:51:22

① 人們依靠聲音發明了什麼

探測水下物體深度採用聲吶技術。模仿蝙蝠,海豚的超聲波定位發明了雷達,不過雷達應用的是電磁波。還有超聲波碎石,清潔牙齒,檢測內部結構,如B超等。

② 古人發明了哪些隔聲方法

三國時期,諸葛亮率蜀軍南下,來到雲南陸良,與南軍在戰馬坡相會。南蠻王孟獲特意請深通法術的八納洞洞主木鹿大王前來助陣。

木鹿大王來到戰馬坡,命手下官兵挖了兩條長不到40米,寬不足1米的山路,叫做「驚馬槽」,並將蜀軍引到附近。

雙方開戰後,軍南陣營突然響起「嗚嗚」的號角聲,隨即虎豹豺狼、飛禽走獸乘風而出。蜀軍深入雲南,從未見過這陣勢,一時無力抵擋,迅速退入山谷。

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

一陣狂風過後,只聽周圍的岩石、樹木一齊作響,發出凄厲的尖嘯,似厲鬼呼號,攝人魂魄。蜀軍馬驚人墜,損失慘重。

後來,諸葛亮施展才智,巧用計謀,才降伏了孟獲。

此戰過後,驚馬槽一帶從此陰雲不散。一千多年來,生活在這里的村民,在一處幽深的山谷中,經常會聽到兵器相碰、戰馬嘶鳴的聲音,他們把這種奇怪的現象叫做「陰兵過路」。直至驚馬槽的旁邊修了一條公路,怪聲才得以平息。

其實,驚馬槽的形狀很像啤酒瓶的瓶身,如果吹一下啤酒瓶口,可以聽到刺耳的響聲。吹進驚馬槽的風,在與岩壁不斷撞擊之後,形成了共鳴與聲音反射的聲學現象,便出現了村民們傳說的怪聲。

很顯然,這是一個物理現象,在聲學上叫「共鳴」。共鳴是一種物理現象。我國古代對共鳴現象的認識和利用是頗有成就的。比如製造共鳴器,讓聲音通過它來放大,便能聽到遠處的聲音。

這項技術還曾經被用於軍事戰斗中。

諸葛亮

③ 有靠聲音〔的震動〕發電的東西嗎有發明了嗎

有,韓國發明一種給手機電池充電。當你手機快沒電了,打電話就可以給手機電池充電。聽說明年上市。

④ 有聲音的活動畫面——電影是怎麼被發明的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有兩個人為一樁事打起賭來。這並不稀奇,因為美國人似乎有愛打賭的天性。但那天的打賭對我們來說,卻有著重大的意義,因為它最終導致了電影的發明。

在一家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爭論的並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約定了打賭的金額後,請來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准著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繫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的快門上。

一切准備就緒後,麥布里奇牽來了一匹漂亮可愛的駿馬,讓它從跑道的一端飛奔過來。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根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總有一蹄著地,不會四蹄騰空,從而判定科恩贏了。

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介紹他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生物學家馬萊從這里得到啟迪。他試圖用照片來研究動物的動作形態,當然,首先得解決連續攝影的方法問題,因為麥布里奇的那種攝影方式太麻煩了,不夠實用。馬萊是個聰明人,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後,終於在1888年製造出一種輕便的「固定底片連續攝影機」,這就是現代攝影機的鼻祖了。

又經過了許多發明家的研究、改進後,電影終於誕生了,它的生日是1895年12月28日。

那天是星期六,下午,巴黎的一些社會名流應盧米埃爾兄弟的邀請,來到卡普辛大街14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這地下室不算太大,裡面有著幾排椅子,面對椅子的,是一塊掛在牆上的白布。盧米埃爾兄弟對來賓表示了歡迎,隨即熄滅了室內的燈,同時一道白光直射到白布上。

來賓們頓時被白布上出現的奇跡驚呆了,人們看到了真切的人和物在白布上活動著,看到一些工人在拆一堵牆,看到一個嬰兒張嘴喝下一匙湯,看到工廠的女工說笑著步入工廠大門,看到一列火車開進月台……

盡管這些都是生活中熟見的場景,可這樣出現在白布上,真是太出人意料了。一位記者曾這樣報道當時的情形:「一輛馬車被飛跑著的馬拉著,迎面跑來。我的鄰座中的一位女客看到這一景象竟那樣害怕,以致突然站了起來。」據說,有人看見白布上下起了雨,竟不自覺地去摸自己的雨傘。甚至,當白布上的火車頭噴著煙、吐著火開過來時,有人捂住了自己的眼睛,有人竟驚叫起來。

電影的這第一批觀眾出的「洋相」,卻使盧米埃爾兄弟感到了一種巨大的滿足:他們的作品顯然打動了觀眾,這正是成功的標志啊!

自從那天下午放了這第一場電影後,消息很快就傳開來了,人們紛紛趕來看盧米埃爾兄弟的「光和影的奇特把戲」。這家咖啡館一時間門庭若市,每天要放映20多場,一天收入超過1000法郎,就這樣,門口還要排成長隊。後來只能改在馬戲棚里放映,然而,天還沒有黑,馬戲棚里卻早已擠得水泄不通了。那時,幾乎整個法國都對這一嶄新的、神奇的娛樂著了迷,電影成為街頭巷尾議論的中心。

不久後,盧米埃爾兄弟迅速地培訓了一批放映員,派他們分赴歐洲各國和大洋彼岸的美國巡迴放映,同樣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而在法國,電影也離開了馬戲棚,走進了自己的專用場所——電影院里。

電影誕生後不到一年,就進入了中國。外國商人陸續攜帶一些影片來上海、北京等地放映。這期間有過一起小小的悲劇。

光緒三十年,也就1904年,慈禧太後七十壽辰時,英國公使獻的壽禮是一架放映機和數部影片。這下可把宮廷里的人樂壞了,都想看看傳聞中神奇的「西洋影戲」是個什麼玩意兒。於是在壽堂的一側架起了銀幕,接通了發電機,太監和宮女一大群趕來看熱鬧。不料,影片放到一半,發電機忽然發生炸裂,慌亂之中又引起了火災,造成了傷亡。慈禧太後大為光火,認為電影是「不祥之物」,從此就不準電影再進宮廷了。

不多幾年後,清朝就滅亡了。這時慈禧太後已經去世,要不然,她可能真以為這是電影等西洋傳來的「不祥之物」帶來的厄運呢。然而,電影還是以它無窮的魅力走進中國,走遍世界,吸引著人們,簡直成了人們難以分離的朋友。

知識點

皮影戲

皮影戲,是一種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藝術形式。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在河南、山西農村,這種拙樸的民間藝術形式很受人們的歡迎。皮影戲是中國的一門古老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千百年來,這門古老的藝術,伴隨著祖祖輩輩的先人們,度過了許多歡樂的時光。皮影不僅屬於傀儡藝術,還是一種地道的工藝品。它是用驢、馬、騾皮,經過選料、雕刻、上色、縫綴、塗漆等幾道工序做成的。皮影製作考究,工藝精湛,表演起來生趣盎然,活靈活現。

⑤ 人類利用動物叫聲的發明有哪些

仿生設計學,亦可稱之為 設計仿生學(Design Bionics),它是在 仿生學和 設計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

生命、植物等 自然形態以其 自身的豐富性,向我們展現著無限的美。這種高度感性的美的存在,常被 設計師作為借鑒的對象。
人類在 古老的年代似乎就認識到能從自然 生態系統中領悟到自身生存、發展、進步的真諦。人類從蒙昧時代進入文明時代就是在模仿和適應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回顧 中國的古文明史,不難看到人們較早就留下了模仿自然生態的痕跡。
從 公元前三千多年,我們的祖先巢氏模仿鳥類在樹上營巢,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魯班借鑒草葉的齒形邊緣設計的第一把木鋸,從仰韶文化的以魚紋為著的動物形象和動物紋樣為裝飾的半坡彩陶;到現實生活中以各種動物形態為原型的實用器皿,如牛角杯、豬形杯、鷹形壺等。外國的文明史上,也有很多仿生的案例:如泰爾從魚背骨和蛇的齶骨的形狀受到啟示發明的鋸子;達芬奇設計的最原始的人類第一架飛行器等等。
大量的事例記述了人們對自然生命的外在形態和功能創造性模仿。

到了現代,由於人口的不斷增加,資源消耗量的不斷增大,加上交通、通信事業的飛速發展,人類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的范圍不斷擴大,資源開發利用突破了區域界限和國界,資源配置向國際化和全球性發展。由此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全球性問題:環境破壞、生態失衡、能源枯竭,人類意識到重新認識自然,探討與自然更加與諧的生存方式的高度緊迫感,亦認識到 仿生設計學對人類未來發展重要性。特別是在一九六Ο年秋,在美國俄亥俄州召開第一次仿生學討論會,成為仿生學正式誕生之日。
此後,仿生技術取得飛躍的發展,並獲得廣泛的應用。 仿生設計亦隨之獲得突飛猛進發展,一大批仿生設計作品如智能機器狗和雷達、 聲納、 人工臟器、自動控制器、自動導航器等等應運而生。

⑥ 地震前地下有轟隆轟隆的響聲,我想是不是能夠發明一種裝置,地下有響聲時能夠報警

是的,你的想法有一定道理,而且早就已經有對聲音很敏感的感測器,用這種思路是可以報警。但是由於聲波的傳播速度比地震波的傳播速度小很多,所以實際建立的地震報警系統利用地震波進行報警,而不考慮用聲波來報警

⑦ 1919年發明的一種不用身體接觸就可以發出聲音的電子樂器

世界上唯一不需要身體接觸的電子樂器 神奇演奏無觸樂器

世界第一電子樂器Theremin即特雷門琴。生產於1928年,由前蘇聯科學家Leon Theremin教授發明,同年由一位女演奏家作公開演奏,連愛因斯坦都曾參觀,至今依然是世界上唯一不需要身體接觸的電子樂器。

Theremin的原理是利用天線和演奏者的手構成電容器,天線接在一個帶有放大電路和揚聲器的LC迴路上,通過天線接受手的位置變化來發出聲響。Theremin是最先以發明者的名字來命名的電子樂器,它的聲音是由兩個(固定/可變)震盪器之間的頻率差所產生的,表演者透過雙手來控制可變震盪器的天線移動使之發聲。

⑧ 第一個發明聲音的人是誰

發明聲音?什麼意思?
是電話嗎?
根據樓主的問題:第一個發明聲音的人是誰?答案是:人·!

⑨ 聲音是怎麼產生的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

聲音是一種壓力波,當演奏樂器、拍打一扇門或者敲擊桌面時,振動會引起介質—空氣分子有節奏的振動,使周圍的空氣產生疏密變化,形成疏密相間的縱波,產生了聲波。

聲音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並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作為一種波,頻率在20 Hz~20 kHz之間的聲音是可以被人耳識別的。

(9)發明響聲擴展閱讀:

聲音的特性

1、音色

聲音因不同物體材料的特性而具有不同特性,音色本身是一種抽象的東西,但波形是把這個抽象直觀的表現。音色不同,波形則不同。不同的音色,通過波形,完全可以分辨的。

2、響度

人主觀上感覺聲音的大小(俗稱音量),由「振幅」(amplitude)和人離聲源的距離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人和聲源的距離越小,響度越大。

3、響度

人主觀上感覺聲音的大小(俗稱音量),由「振幅」(amplitude)和人離聲源的距離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人和聲源的距離越小,響度越大。

⑩ 誰發明了聲音聚光燈

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是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利亞城的希羅於1世紀發明的風光管,不過它只不過是一個玩具而已。
薩弗里製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實用的蒸汽提水機,在1698年取得標名為「礦工之友」的英國專利。他將一個蛋形容器先充滿蒸汽,然後關閉進汽閥,在容器外噴淋冷水使容器內蒸汽冷凝而形成真空。打開進水閥,礦井底的水受大氣壓力作用經進水管吸入容器中;關閉進水閥,重開進汽閥,靠蒸汽壓力將容器中的水經排水閥壓出。待容器中的水被排空而充滿蒸汽時,關閉進汽閥和排水閥,重新噴水使蒸汽冷凝。如此反復循環,用兩個蛋形容器交替工作,可連續排水。
1764年,英國的儀器修理工詹姆斯·瓦特為格拉斯哥大學修理紐可門蒸汽機模型時,注意到了這一缺點,並於1765年發明了設有與汽缸壁分開的凝汽器的蒸汽機,並於1769年取得了英國的專利。初期的瓦特蒸汽機仍用平衡杠桿和拉桿機構來驅動提水泵,為了從凝汽器中抽除凝結水和空氣,瓦特裝設了抽氣泵。他還在汽缸外壁加裝夾層,用蒸汽加熱汽缸壁,以減少冷凝損失。
1782年前後,瓦特將機器進一步改進,完成了兩項重要發明:在活塞工作行程的中途,關閉進汽閥,使蒸汽膨脹作功以提高熱效率;使蒸汽在活塞兩面都作功(雙作用式),以提高輸出功率。這時的活塞既要向下拉動杠桿又要向上推動杠桿,扇形平衡杠桿和拉鏈已不再適用,瓦特使發明了平行四邊形機構。瓦特還於18世紀末將曲柄連桿機構用在蒸汽機上。
中學歷史課本上說明了瓦特的蒸汽機,引領了工業革命的飛躍。

閱讀全文

與發明響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