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的意識能夠創造出自然界所沒有的客觀事物
在電腦沒有出現之前,大自然中有沒有?如果說「沒有」,那麼,人的意識是可能創造出自然界所沒有的客觀事物的,因為「電腦」是客觀事物。
如果你所說的「客觀事物」指的是宇宙中本有的元素,如氫鋰鈉鉀之類,而一切有形物質都不外這些基本元素。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僅人的意識不能創造,就是上帝也不能創造,因為產生萬物的元素,即使虛化到量子狀態,只以能量的形式以無形的形式存在,它也是如佛經中所謂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只是形態上發生改變而已。當我們明白我們的一切努力,都是水中撈月鏡中看花時,我們就進入絕對的逍遙境界了!
B. 意識可以創造出世界上原來沒有的東西
A錯誤,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
B錯誤,「窮盡」說法錯誤;
C正確,盡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的意識越來越顯示出強大的力量,能夠創造出自然界原來沒有的東西」,但是物質決定意識,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所以,意識的能動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
D錯誤,否認了意識的能動作用;
故答案為C
C. 為什麼意識能夠創造一個理想的世界
B 意識能夠追溯過去、推測未來,能夠創造出一個理想世界,體現了B。
D. 意識可以創造物質嗎
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物質是客觀的,意味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所以意識不能創造物質。
E. 意識能夠創造出人類需要的現實的東西,這個觀點是否正確
意識能夠創造出人類需要的現實的東西,這個觀點是否正確?剛剛好了……
F. 人的意識能夠創造出自然界所沒有的客觀事物這句話表述的正確嗎
錯,意識不能創造事物。應該表述成:人能夠有意識地創造出自然界所沒有的客觀事物。
G. 意識可以轉化成物質與創造物質的區別
意識可以抄轉化成物質,但是意識不能創襲造物質。
意識可以轉化成物質,是指意識指導實踐,對物質進行加工改造,改變物質的具體形態,從而把意識中的「藍圖」轉化為現實中存在的具體物質形態,如在意識范疇內設計一幢建築的藍圖,然後用建築材料把這個建築建設出來,把藍圖轉化為現實的建築物。
物質本身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稅務所特性,因此物質是不能被消滅,也是不可能被人創造的。
H. 如何理解"人的意識不僅能夠反映世界,而且能夠創造世界
「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而且創造客觀世界」這句話是列寧說的.
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這不是唯心主義錯誤嗎?
首先前半句沒問題,關鍵在於後半句.列寧主張用意識在實踐中創造世界,而唯心主義錯誤一般只是是遐想,脫離實踐.
列寧意識創造世界的意思是在說意識對客觀事物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意識必須通過實踐才能創造世界.不可能直接創造世界!
I. 「意識可以創造物質。」這句話對嗎
不對。
意識是主觀的,是對客觀物質的反映,是物質的產物,意識不能憑空創造出物質,所以這句話不正確。
意識體便是在意識這個概念的基礎上表現的獨立個體。唯心主義哲學與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對意識的概念極大不同,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意識特指人的主觀能動意識,與其它生命意識予以區分。
(9)意識能夠創造擴展閱讀:
產生前提:
意識是思維主體對信息進行處理後的產物。沒有思維主體及思維活動就不可能產生意識。思維主體是可對信息進行能動操作(如採集、傳遞、存儲、提取、刪除、對比、篩選、判別、排列、分類、變相、轉形、整合、表達等等作業)的物質。思維主體既有自然進化而形成的動物(比如人類),也(會)有逐漸發展完善的人工智慧產品。
信息是能被思維主體識別的事物現象及表象,是思維活動的操作對象。思維活動所產生的意識以信息的形式儲存、表現和傳遞輸出,意識傳播的實質是信息傳播。意識往往又會成為思維主體進行下一步思維的基礎。
意識的產生需要能量,意識的存在和傳播需要介質(物質),總之,意識的存在是依附於物質的。意識與其物質載體本身的現象往往並不是一回事。撇去載體的因素,意識不佔據空間,而物質存在是占據空間的,這就是意識與物質的根本區別。
由於思維主體在獲取及處理信息時,信息可能發生種種變異,因此意識的內容不一定真實地反映了客觀事物,意識可能超越客觀事物,也可能是對客觀事物的歪曲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