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以賽亞58章怎麼寫講章
【賽五十八13】「「你若在安息日掉轉(或作「謹慎」)你的腳步,在我聖日不以操作為喜樂,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稱耶和華的聖日為可尊重的,而且尊敬這日,不辦自己的私事,不隨自己的私意,不說自己的私話,」
〔呂振中譯〕「『你若從安息日掉轉你的腳步,在我的聖日不作你自己喜歡作的事,只稱安息日為有樂樂,稱永恆主之聖日為可尊重,而你若尊重它〔或譯:他〕,不行你自己的路,不尋求你自己喜歡作的事,不說你的廢話,」
〔暫編註解〕「掉轉…腳步」:指不在安息日工作。聖經舊約定安息日為敬拜神的日子,個人的業務和娛樂消遣都應停止。「不辦自己的私事」、「不以操作為喜樂」。今天,基督徒守主日、赴聚會,其他很少遵守。其實能把主日從一周七天中留開給主,這里所說的福分一樣會賜給守聖日的人。忽略主日可以形成靈性上的冷淡,令神的祝福遠離(參尼十三17~18)。
「掉轉你的腳步」:指不做平日的事務,以免觸犯聖日。
「以操作為喜樂」:參3節的「仍求利益」。
「私話」:就是閑話、無聊的話。
遵守安息日的責任,約翰加爾文(J.Calvin)曾扼要地說:「在神面前放棄自己的所有意志與慾望。」
掉轉(或作謹慎)你的腳步。復興的工作始於重新遵守真安息日,其實質就是在神所規定的聖日中與他交往,紀念他創造的大能。以色列作為一個民族,其命運取決於她對神聖日的態度(見耶17:24-27)。安息日不是目的,而是人了解創造主品格和旨意的途徑(見出20:8注釋)。
以操作。注意「以」這個介詞是譯者加添的。但在死海古卷1Qisa,七十士譯本和亞蘭語譯本里有「以」。
喜樂。罪的本質是自私的,就是任意而行,不顧神或同胞。安息日給人以克服私心,培養討神喜悅,造福於同胞的行為習慣(約壹3:22)。正確地理解和遵守安息日,是獲得今生和來世幸福的鑰匙。真正遵守安息日,會導致賽58:5-12所描寫的改革。那些不明白神所設安息日屬靈意義的人,沒有認識到自己缺乏什麼。安息日是親愛的創造主賜給人類的最大福氣之一。
可喜樂的。只在形式上遵守安息日是沒有什麼價值的。把安息日看作負擔的人,並不了解其真實意義和價值。
耶和華的聖日。見創2:1-3注釋。
尊敬這日。是否尊崇神,是正確遵守安息日的試石。人所做的事情,只要是為了更多地學習創造主的品格,作為,道路和旨意,使他的愛藉以流到我們同胞的心靈和生活中去,都是屬於尊崇神。
13~14「掉轉你的腳步」。即你若不使用安息日來工作。守安息日應該是一件「喜樂」的事,人向神表達自己對他和他律法的愛慕,並且因而得到極大的祝福(14節)。
13-14 守安息日的態度:守安息日的意義是把注意力轉移到神的作為上,內心尊敬神,以神為樂。
13~14內容及意義與禁食相同。舊約安息日與主日的關系,請參照路6:5,安息日與耶穌的關系參照出31:12-17守安息日的屬靈意義。
【賽五十八14】「你就以耶和華為樂。耶和華要使你乘駕地的高處,又以你祖雅各的產業養育你。」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
〔呂振中譯〕「那麼,你就必以永恆主為有樂趣;永恆主就必使你乘駕地之山丘;將你祖雅各的產業喂養你了:這是永恆主親口說的。』」
〔暫編註解〕「耶和華要使你 ...... 養育你」:應許百姓將來必得回迦南地(被擄後回歸)。
你就以耶和華為樂。那些實現神設立安息日之理想的人,將與他建立密切的關系,是別人所不知道的。參詩40:8;見結20:12,20注釋。
地的高處。那些全心全意地進入安息日靈意的人(見太6:33注釋),將得到物質上的和屬靈上興旺的承諾。
『貳』 以賽亞書58章13節至14節講道講章
【賽五十八13】「「你若在安息日掉轉(或作「謹慎」)你的腳步,在我聖日不以操作為喜樂,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稱耶和華的聖日為可尊重的,而且尊敬這日,不辦自己的私事,不隨自己的私意,不說自己的私話,」
〔呂振中譯〕「『你若從安息日掉轉你的腳步,在我的聖日不作你自己喜歡作的事,只稱安息日為有樂樂,稱永恆主之聖日為可尊重,而你若尊重它〔或譯:他〕,不行你自己的路,不尋求你自己喜歡作的事,不說你的廢話,」
〔暫編註解〕「掉轉…腳步」:指不在安息日工作。聖經舊約定安息日為敬拜神的日子,個人的業務和娛樂消遣都應停止。「不辦自己的私事」、「不以操作為喜樂」。今天,基督徒守主日、赴聚會,其他很少遵守。其實能把主日從一周七天中留開給主,這里所說的福分一樣會賜給守聖日的人。忽略主日可以形成靈性上的冷淡,令神的祝福遠離(參尼十三17~18)。
「掉轉你的腳步」:指不做平日的事務,以免觸犯聖日。
「以操作為喜樂」:參3節的「仍求利益」。
「私話」:就是閑話、無聊的話。
遵守安息日的責任,約翰加爾文(J.Calvin)曾扼要地說:「在神面前放棄自己的所有意志與慾望。」
掉轉(或作謹慎)你的腳步。復興的工作始於重新遵守真安息日,其實質就是在神所規定的聖日中與他交往,紀念他創造的大能。以色列作為一個民族,其命運取決於她對神聖日的態度(見耶17:24-27)。安息日不是目的,而是人了解創造主品格和旨意的途徑(見出20:8注釋)。
以操作。注意「以」這個介詞是譯者加添的。但在死海古卷1Qisa,七十士譯本和亞蘭語譯本里有「以」。
喜樂。罪的本質是自私的,就是任意而行,不顧神或同胞。安息日給人以克服私心,培養討神喜悅,造福於同胞的行為習慣(約壹3:22)。正確地理解和遵守安息日,是獲得今生和來世幸福的鑰匙。真正遵守安息日,會導致賽58:5-12所描寫的改革。那些不明白神所設安息日屬靈意義的人,沒有認識到自己缺乏什麼。安息日是親愛的創造主賜給人類的最大福氣之一。
可喜樂的。只在形式上遵守安息日是沒有什麼價值的。把安息日看作負擔的人,並不了解其真實意義和價值。
耶和華的聖日。見創2:1-3注釋。
尊敬這日。是否尊崇神,是正確遵守安息日的試石。人所做的事情,只要是為了更多地學習創造主的品格,作為,道路和旨意,使他的愛藉以流到我們同胞的心靈和生活中去,都是屬於尊崇神。
13~14「掉轉你的腳步」。即你若不使用安息日來工作。守安息日應該是一件「喜樂」的事,人向神表達自己對他和他律法的愛慕,並且因而得到極大的祝福(14節)。
13-14 守安息日的態度:守安息日的意義是把注意力轉移到神的作為上,內心尊敬神,以神為樂。
13~14內容及意義與禁食相同。舊約安息日與主日的關系,請參照路6:5,安息日與耶穌的關系參照出31:12-17守安息日的屬靈意義。
【賽五十八14】「你就以耶和華為樂。耶和華要使你乘駕地的高處,又以你祖雅各的產業養育你。」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
〔呂振中譯〕「那麼,你就必以永恆主為有樂趣;永恆主就必使你乘駕地之山丘;將你祖雅各的產業喂養你了:這是永恆主親口說的。』」
〔暫編註解〕「耶和華要使你 ...... 養育你」:應許百姓將來必得回迦南地(被擄後回歸)。
你就以耶和華為樂。那些實現神設立安息日之理想的人,將與他建立密切的關系,是別人所不知道的。參詩40:8;見結20:12,20注釋。
地的高處。那些全心全意地進入安息日靈意的人(見太6:33注釋),將得到物質上的和屬靈上興旺的承諾。
『叄』 上帝安排永遠是完美的講章
錯了,自強不息的理性啟蒙思想才是完美講章
『肆』 教會講章從神的創造看見神的愛
那太豐富了:
神設立白晝黑夜為了讓人作息;
神設立大光小光定節令,讓人的生活專過程由規律;
神為人預備一屬切所需用的;
神設立很多星球保持地球能夠按現在的軌道速度氣溫等運轉;
神按他自己的形象樣式造人;
至高無限的神竟然與被造的人立約;
......
『伍』 創世紀第一章26節,神說的話里用的是「我們」。這是什麼意思啊
創來1:26神說:「我們要源照著我們的形象,經過我們的相似,讓他們的魚在海,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一切爬昆蟲。「在這里對三位一體的上帝創造了人,神是一樣的愛與正義的性質,聖潔,愛心,誠實和道德的屬性有治理,管理,修理,看守權威和權力在全地上。
『陸』 提摩太前書1章5節經文講章
【提前一5】「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
〔原文字義〕「總歸」終極,結局,最後宗旨;「愛」神聖的愛,無私的愛,完全的愛(agape)。
〔文意註解〕「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命令』與第三節的『囑咐』同字,但這里是名詞,而那裡則是動詞。保羅禁止人傳異教(參3節),此項命令的終極目標乃是愛,正如神向人賜下各種命令,其動機乃是因著他愛世人,其結局也是要叫人得著他的愛。
「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心』是魂所在的地方,一個人之魂的表現乃由心發出,故中文又稱思想、情感和意志為心思、心情和心志(或心意);『清潔的心』就是清心(太五8),指動機純潔,心裡沒有摻雜,除神之外,別無所求所慕(詩四十二1~2;七十三25)。
『良心』就是『是非之心』(羅二15),是神特意為人創造的一項功能,用來規范人的言行。當人的言行逾矩,良心就發出定罪和不安的感覺;當人的言行中規中矩,良心就有平安的感覺。
『無虧』有二意:一是無缺損、不虧欠,二是敏銳、良好;『無虧的良心』意指行事為人通得過正常良心的評審,毫無不安或定罪的感覺。
「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無偽』就是沒有虛假;『無偽的信心』指真信心,不是裝模作樣的或出於人造的信心,因為主耶穌才是我們信心的的創始成終者(來十二2)。
〔話中之光〕(一)在聖經中,神對我們的一切命令,其基本原則乃是愛:一面是向我們顯出神的愛,一面是要我們更愛神。
(二)任何的道理教訓,如果叫我們不能更清楚認識神的愛,也不能引導我們生發愛心,反而激起爭論、敵意甚至怨恨的,必定不是出於神的,也不是根據聖經的。
(三)神話語的『總歸』,乃是那位是『愛』的基督,並他在人身上的屬靈實際──『清潔的心、無虧的良心和無偽的信心』
(四)『愛』是基督徒內涵的外證。人內里若有『清潔的心』,就必將神的旨意放於首位;若有『無虧的良心』,就必依從神的標准,立志讓自己的道德操守受他的規范;若有『無偽的信心』,就必能單單倚賴神,真誠信靠。
(五)認識神的路乃在於有清潔的心,因為清心的人必得見神(太五8);我們的心若不單純,整個人就會陷入黑暗裡(太七23),看不見人生的正路,當然也就摸不著那愛之源頭的神,也就沒有愛心了。
(六)撒但常利用許多的道理和事物來誘惑我們的心,使我們失去向著主那純一清潔的心(林後十一3),連帶也叫我們向著人的愛心越過越冷淡了。
(七)世人常在別人面前誇說他們作事憑著良心,其實他們所憑的良心是有虧的良心、或者根本是喪盡感覺的良心。
(八)基督徒的良心既經過主寶血的洗凈,理當有活潑、新鮮和敏銳的感覺;我們若能事事憑著良心的感覺而活,就必能為主作美好的見證。
(九)我們信徒應當養成一種習慣,當發現自己有了過失或錯誤,總要立即對付掉,好叫良心裏面沒有一點虧欠和定罪的感覺。
(十)良心甚麼時候有虧,我們甚麼時候就不能坦然無懼;因為『我們的心若不責備我們,就可以向神坦然無懼了』(約壹三21)。
(十一)我們一不能向神坦然無懼,我們與神的交通,就立即有了隔閡。良心一有虧欠,交通就也虧欠。神乃是按著我們良心的程度,而與我們交通。
(十二)良心的虧欠,是最會攔阻直覺上與神交通的。因為『我們的心若責備我們,神比我們的心大』(約壹三20);我們良心所定罪的,神也必定罪。
(十三)良心是我們信心的機關。無虧的良心和無偽的信心,是分不開的。良心一有虧欠,信心立即衰弱(參19節)。
(十四)我們屬靈的程度增加多少,我們良心的銳利程度也隨之而增加多少。如果是良心的感動,只怕不多,不怕太多。良心是神的制動機。它告訴我們以為某地方已經發生毛病了,應當修理後再行。我們如果肯聽,就免得後來拆毀更多的工作。
(十五)當基督徒的靈命長進到一個地步時,就良心所作的見證,和聖靈所作的見證,幾乎都是一致的。因為當良心完全受聖靈管治的時候,良心的銳利日甚一日,以致與聖靈所發的聲音更為合拍。並且聖靈也就是借著良心向信徒說話――『我良心被聖靈感動,給我作見證』(羅九1)。
(十六)我們若要向人有無虧的良心,我們就必須先向神有無虧的良心。因為向神的良心一虧,向人自然也有虧了,所以凡要追求屬靈生活的信徒,總當求在神面前有無虧的良心(彼前三21)。
(十七)我們不只當求向神無虧的良心,也當求向人無虧的良心。許多的事,在神前是可以作的,但是在人面前是不可以的。良心對人無虧,才能在人前有好的見證。
(十八)良心有虧,就外面的行為雖好,是沒有用處的;良心無虧,就是有人誤會或毀謗,也不要緊。因為『存著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彼前三16)。
(十九)基督徒在信心上可能自欺欺人:本來沒有信心,卻自以為有信心,或使別人誤以為自己有信心,這叫作虛假的信心。
(二十)信心是一切屬靈美德的根基。愛心是從信心生發出來的(加五6);當基督因信住在我們的裡面時,我們的愛心才會生根立基(弗三17原文)。
(廿一)真信心必然會有信心的行為,而信心行為的表現,乃在於對弟兄有愛心(參雅二14~16)。
『柒』 馬太十五章二十二節到二十八節經文講章
15:22 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
15:23 耶穌卻一言不答。門徒進前來,求他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她走吧!」
15:24 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
15:25 那婦人來拜他,說:「主啊,幫助我!」
15:26 他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
15:27 婦人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
15:28 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從那時候,她女兒就好了。
一五21、22 耶穌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那地方位於地中海岸邊。我們知道這是他自公開傳道以來,唯一次不在猶太境內的。在腓利基,有一個迦南婦人請他醫治她女兒,因為她女兒被鬼附著。
我們必須知道這女人並非猶太人,她是外邦人,沒有被神揀選,是不道德的族類。約書亞曾帶領以色列民攻打迦南地,但因以色列的不順服,沒有消滅所有迦南人,於是便有部分迦南人得以尚存,而這婦人便是迦南族生還者的後裔。因為是外邦人,不是神在地上揀選的民,她的身分令她不能享有特殊的權利。她是異族人,沒有盼望。處於這種地位,她沒有資格要求神或彌賽亞什麼。
她對耶穌說話時稱呼耶穌是主,是大衛的子孫。這個名是猶太人給彌賽亞的稱呼。雖然耶穌是大衛的子孫,但外邦人沒有權利靠近他。所以,耶穌起初並沒有回應那婦人。
一五23 門徒進前來,求他……打發他走,因為他們覺得她很討厭。但對耶穌來說,那婦人卻是信心的典範,她會盛載耶穌的恩典,並且彰顯他的榮美。不過,他必須先驗證她的信心和指教她!
一五24、25 他提醒她,說他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不是到外邦人那裡,更不是到迦南人那裡。對於耶穌明顯的拒絕,她並沒有退縮。她沒有再說大衛的子孫,而向耶穌敬拜說:「主阿,幫助我。」既然她沒有猶太人的身分去見耶穌,就以受造物的身分去朝見創造者。
一五26 為了進一步驗明她的信有多真,耶穌說不好把給猶太兒女吃的東西,用來喂外邦的狗。或許我們會覺得這番話很刺耳。但必須謹記,耶穌這番話就好比外科醫生用的解剖刀,作用不是要傷害,而是要醫治。她是外邦人。猶太人鄙視外邦人,把他們比作吃腐肉的狗,這些狗在街上徘徊,搜索食物的碎屑。可是,耶穌在這里的用詞是指細小的寵物狗。他的問題其實是:「她知不知道自己連他最小的憐憫,也不配得?」
一五27 她的回答是可誇贊的。她完全同意耶穌的描述。是的,她是不配的外邦人,但她把自己投向耶穌的憐憫、慈愛和恩典。她實在地說:「你說的對!我不過是桌底下其中一頭小狗。但我看到碎渣兒間中會從桌子上掉下來。你可否讓我得著一些碎渣兒?我的確不配你醫治我的女兒,但我懇求你,請你向你其中一個不配的受造物施予憐憫。」
一五28 耶穌稱贊她的信心是大的。不信的兒女並不飢餓要吃食物,但這自稱為「狗」的卻呼喊求食物。因著信心,那婦人便得著所求的:她的女兒立刻就好了。我們的主從遠處醫治了這位外邦人的女兒。這表示他現在的事奉是在神的右邊,當他古時揀選的民全國暫時被擱置一旁時,卻要在這時代向外邦人賜下屬靈的醫治。
『捌』 講章總歸納哪三大類,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同桌,這個應該更好進去一些區別,停電通告專賣一些總的內容一直趕快方法,所以人把這個高考放榜應該有更加好的進行一次使用。
『玖』 以賽亞書四十章27至31節的講章
【賽四十27】「雅各啊,你為何說:「我的道路向耶和華隱藏?」以色列啊,你為何言:「我的冤屈神並不查問?」」
〔呂振中譯〕「雅各阿,你為甚麼說:『我的路隱藏著、永恆主見不著』?以色列阿,你為甚麼說:『我伸冤的權利、我的神都忽略了』?」
〔暫編註解〕「我的道路向耶和華隱藏」:意指神不理會以色列民的前路,或指神使以色列民迷路,不知方向。
雅各啊……以色列啊:地球上200多個國家,都靠地理環境、歷史背景、文化遺傳等媒介得以建立,在神的宇宙性護理下作為共同體得以維持。猶大百姓聽到先知有關猶大將要滅亡、被擄至巴比倫的宣告,以為自己已完全從神的護理下被排除而悲觀絕望。面對深深陷入絕望的猶大百姓,先知反復使用「雅各」這一名字,強調猶大國或許遭遇毀滅,但「作為個人與民族,猶大將永遠站在神面前」,以此安慰他們。
許多猶大人覺得神忘記了他們,對他們不公正。但有許多事情他們並不明白。他坐在天國的寶座上看到一切,知道一切,並把一切都考慮在內。他仔細權衡每一因素,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一樣的。他沒有什麼是未考慮到的,也沒有什麼細節是他所未關注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智慧,公正和善良的。誰覺得自己被神忽略或虧待了呢?
27-31 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承接上文,先知指出全能全知的神不但統管宇宙,也幫助那些信靠他的人,所以擄民不應頹喪及懷疑神的能力,反要倚賴他。
27~31與以色列的控訴相反的是,神並非高高在上以至不關心世人(27節)。對於等候和信賴他的人,他賜能力(29節);他們從他那裡「重新得力」(31節)。
27~31神施行拯救的能力。本段經文的意思,消極地看就是「惟有愚蠢人才會懷疑神」;積極地看就是「惟要仰望耶和華」。以賽亞之所以能大膽地向犯罪的猶大百姓宣告這樣的內容,是因為他確信神賜人能力。以色列百姓並非不知道以賽亞的宣告,乃因他們所受的深重苦難,懷疑神擁有拯救能力。
【賽四十28】「你豈不曾知道嗎?你豈不曾聽見嗎?永在的神耶和華,創造地極的主,並不疲乏,也不睏倦,他的智慧無法測度。」
〔暫編註解〕神一直掌管歷史,他的能力不受地域規限,他為選民作工、申冤也有時候,非人所能明白。
你豈不曾知道嗎?見第21節注釋。
永在的神耶和華。最古老最智慧的人又怎麼能與永生的神相比呢?我們的世界與永恆相比,只不過存在片刻而已。人間最聰明的人,若與永恆之主相比,只能算軟弱和愚蠢。沒有一人能測透神的旨意和智慧(詩145:3;羅11:33)。他「數點星宿的數」。他的「智慧無法測度」。他的良善和仁慈足以滿足人類的一切需要(詩147:3-5;見徒14:17)。
【賽四十29】「 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
〔暫編註解〕永不軟弱的神會賜力量給軟弱的人。無論人有什麼需要,神都能滿足(見詩104:27;145:15)。溫柔謙卑的人既意識到自己的弱點,他們的需要就肯定能得到滿足(賽57:15;太5:3-6)。神總是傾聽那些覺得自己不能勝任眼前的工作,渴望得到上天幫助之人的祈求。神的能力要在人的軟弱中顯得完全(林後12:9)。這已經在千萬人的生活中得到證實。
【賽四十30】「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睏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
〔暫編註解〕精力充沛的青年人也會疲憊不堪。年富力強的人也會到了力不從心的地步。即使是精力最旺盛的人,也往往因肉體或心靈的軟弱而前功盡棄。
【賽四十31】「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睏倦,行走卻不疲乏。」
〔暫編註解〕「等候」:意思是信賴、仰望。
那等候耶和華的:栩栩如生地描繪真信徒屬靈活力的永久性與喜樂,他們擁有神的祝福,而不是只得到一時的能力(詩145:15-19;耶14:22)。
那等候耶和華的。就是誠懇謙卑地仰望主賜智慧和力量,然後耐心地等候他的引導(見賽:21節注釋;參照57:15)。
從新得力。基督徒的人生是不斷從神領受,又不斷向神奉獻的過程。我們的能力要用來為主服務(參可5:30),那位不知疲倦的主會一直供給我們新的恩典與活力。但沒有從神那裡不斷獲得力量的人,將發現自己無法事奉神。
如鷹。鷹似乎不用化什麼力氣就在空中翱翔,越飛越高,這是曠野中最壯觀的景象之一。得到上頭力量的神兒女也能夠一直向前和向上,不斷達到新的高度(見詩103:5)。基督徒有權利每天恩上加恩,從勝利走向勝利(見林前15:57;林後2:14);力上加力,不斷取得進步。基督徒的目標會越來越高,最終獲得「在基督耶穌里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4)。
『拾』 求一篇關於巴勒與巴蘭的講章
我給你復制一篇吧。
原主賜福你
以色列人征服巴珊之後,就集合於約但河東,在該河通海的入口處,對著耶利哥平原安營,准備立時攻取迦南。他們正駐扎在摩押的邊界上,摩押人因以色列人這么逼近他們,就極其懼怕。
摩押人並沒有受到以色列人的困擾,但他們見到周圍各國所發生的事,就疑懼橫生。他們從前曾被亞摩利人戰敗過,如今連亞摩利人也被希伯來人打敗了,從前亞摩利人從摩押人手裡奪去的土地,如今也已落在以色列人的手中。巴珊的大軍在那隱於雲柱中的神秘能力之前已經大敗,而且那些巨大的堡壘,也都被希伯來人佔領了,所以摩押人不敢冒險去攻打他們;在那為他們作戰的超自然的能力之前,若想用武力,是絕無希望的。但是摩押王象法老王一樣,決意利用邪術來反抗上帝的工作。決意要咒詛以色列人。
摩押人與米甸人在國家和宗教關繫上彼此唇齒相依。摩押王巴勒對米甸人說:「現在這眾人要把我們四圍所有的,一概舔盡,就如牛舔盡田間的草一般。」(見民22-24:)他想用這話來引起米甸人的恐懼,並在他抵擋以色列人的計劃上,好取得他們的合作。據說,米所波大米人巴蘭具有超自然的能力,而且他的名聲已經傳到摩押地。巴勒就決定請他來幫助他們。於是他差派「摩押的長老和米甸的長老」為使者,去求巴勒用占卜和邪術來抵擋以色列人。
於是使者立刻出發,攀越高山,穿過沙漠,跋涉長途,到米所波大米去了;他們會見了巴蘭,就把王的話告訴他,說:「有一宗民從埃及出來,遮滿地面,與我對居,這民比我強盛,現在求你來為我咒詛他們,或者我能得勝,攻打他們,趕出此地;因為我知道你為誰祝福,誰就得福,你咒詛誰,誰就受咒詛。」
巴蘭曾一度作過正直的人,又是上帝的一位先知;但他後來竟離道反教,沉溺於貪欲之中;可是他還自稱為至高上帝的僕人。他並不是不知道上帝為以色列人所施行的大事;而且當這些使者說明他們的來意時,他也明知自己的本分是應當拒絕巴勒的賞賜,並遣回他的使者。然而他竟敢於試探周旋,強留使者當夜在他那裡住宿,聲稱先等他求問耶和華的指示,否則他就不能給予肯定的答復。巴蘭明知自己的咒詛不能加害與以色列人。上帝是幫助他們的;而且只要他們忠於上帝,地上或陰間就沒有任何勢力能勝過他們。但使者的話,「你為誰祝福,誰就得福,你咒詛誰,誰就受咒詛,」打動了他的自尊心。那貴重的賄賂以及所能希冀的尊榮,引起了他的貪欲。他很得意地接受了所送來的財物,於是一面聲稱要嚴格順從上帝的旨意,一面卻設法滿足巴勒的願望。
夜間,上帝的天使到了巴蘭那裡,對他說:「你不可同他們去,也不可咒詛那民,因為那民是蒙福的。」
早晨,巴蘭懊惱地遣回巴勒的使臣;可是,他沒有把耶和華所說的話告訴他們。他只恨自己名利雙收的幻想忽然化為泡影,便急躁地說:「你們回本地去吧。因為耶和華不容我和你們同去。」
巴蘭「貪愛不義之工價。」(彼後2:15)貪心,就是上帝所說與拜偶像一樣的罪,使他成了一個機會主義者;而且撒但借著這罪,就得了完全支配他的權柄;這就是巴蘭敗亡的原因。那試探人的,常用世上的名利來引誘人不事奉上帝。他告訴世人說:他們之所以不能興旺發達,乃是因為他們過於本著良心行事;許多人就是這樣受引誘,偏離了絕對正直的道路。人走錯了第一步,第二步就更容易走錯,以致越來越膽大妄為;他們一被得利和爭權的願望所控制,連多麼可怕的事也敢去作了。許多人為要得到某些屬世的利益,就妄自以為他們能暫且偏離正路,及至達到目之後,他們還可以臨時懸崖勒馬,掉轉腳步。這樣的人正是自投於撒但的羅網之中,而且很少是能掙脫得掉的。
當使者回報巴勒,說先知不肯與他們同來,然而他們並沒有說這是因為上帝禁止他來。巴勒以為巴蘭的遲延不來,無非是想要取得更豐厚的饋贈;所以他又差遣使臣,比先前的又多又尊貴,並授權他們答應巴蘭可能提出的任何條件。巴勒帶給先知火急的信息說:「求你不容什麼事攔阻你到我這里來,因為我必使你得極大的尊榮,你向我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只求你來為我咒詛這民。」
巴蘭再次受到考驗了。在回答使臣的話中,他裝作廉潔正直,並告訴他們說,無論多少金銀,也不足以引誘他違反上帝的旨意。其實他心裡很想應承王的要求;所以上帝的旨意雖然已經明白地向他批示,他還強留使臣住下,使他可以再去求問上帝;好象無窮的上帝同一個人一樣,是可以被說服的。
耶和華夜間向巴蘭顯現,說:「這些人若來召你,你就起來同他們去;你只要尊行我對你所說的話。」因為巴蘭決心要得巴勒的酬贈,所以耶和華在這種限制之下容許巴蘭隨著自己的意思行。他並沒有真心努力遵行上帝的旨意,只是先揀選了自己的道路,然後試圖取得耶和華的許可而已。
現今有千萬的人也在採取這同樣的方針。若是他們的本分是合乎自己心意的,他們就不難看出這本分來。原來《聖經》中早已向他們明白地指出了,或者他們的環境和理智也清楚地向他們指明這一點。然而正因這些指示與他們的心願和嗜好相反,他們就往往置之不理,反倒擅敢再向上帝求問自己的本分。他們表面上似乎很認真,並恆切而誠懇地祈求真光。但上帝是輕慢不得的。他往往會讓這樣的人隨著自己的心願,使他們自食其果。「我的民不聽我的聲音,……我便任憑他們心裡剛硬,隨自己的計謀而行。」(詩81:11-12)每當我們清楚地看出自己的本分時,萬不可妄自祈求上帝,免去我們履行這本分的義務。反而更應當以謙卑順服的態度,祈求上帝的能力和智慧,好適合這本分的條件。
摩押人是一個墮落並拜偶像的民族;然而就他們所領受的亮光而論,他們的罪在上天看來,還沒有巴蘭的罪那麼嚴重。因為巴蘭既自稱是上帝的先知,他所講的話都要被人認為是出於上帝的威權。故此,上帝不準他隨便講話,只許傳講上帝所賜給他的信息。上帝的命令是:「你只要遵行我對你所說的話。」
上帝曾允許巴蘭說,如果摩押的使者早晨來召他的話,他可以與他們同去。但是巴蘭的遲延令使臣感覺不快,並預料巴蘭將要再度推辭,所以他們沒有再與他商談,便動身回家去了。這樣,巴蘭就再沒有任何借口去應承巴勒的要求;可是,巴蘭還是決心要獲得巴勒的賞賜;就備上他所騎慣的牲口上路了。就是到了此時,他還怕上帝會收回他的許可,所以急急前行,深怕中途發生什麼事故,使他得不到所貪愛的賞賜。
「但耶和華的使者站在路上敵擋他。」驢看見了巴蘭所沒有看見的上帝的使者,就從路上跨進田間。巴蘭很殘忍地打那匹驢,叫它回到路上;但天使又出現在一條兩邊有牆的窄道中,驢想要躲避那嚇人的影兒,就把它主人的腳擠在牆上擠傷了。巴蘭盲目,看不出是上天的干涉,也不知道是上帝在攔阻他;巴蘭極其震怒,無情地打驢,逼它前行。
「耶和華的使者又往前去,站在狹窄之處,左右都沒有轉折的地方。」天使象先前一樣顯出威嚇的姿態;於是這可憐的驢恐懼戰兢,一步不走,卧倒在巴蘭的胯下。巴蘭怒不可遏,便用杖打驢,比以前更加殘酷。這時上帝使驢開口,他借「那不能說話的驢,以人言攔阻先知的狂妄。」(彼後2:16)驢對巴蘭說:「我向你行了什麼,你竟打我這三次呢?」
巴蘭因為在路上這樣受了阻撓,不禁暴怒如狂,他回答驢好象對有理性的人講話一樣,說:「因為你戲弄我。我恨不能手中有刀,把你殺了。」巴蘭自命能行邪術,如今正想去咒詛一個全民族,要使他們癱瘓無力;而事實上,就是殺他所騎的牲口,也沒有一點辦法呢。
這時候,巴蘭的眼目明亮了,他看見上帝的使者拔出刀來,站在那裡,准備要殺他。巴蘭驚恐萬狀,「便低頭俯伏在地。」天使對他說:「你為何這樣三次打你的驢呢?我出來低擋你,因你所行的在我面前偏僻。驢看見我,就三次從我面前偏過去。驢若沒有偏過去,我早把你殺了,留它存活。」
巴蘭之得以保全性命,還有賴乎他所虐待的那可憐的驢。那自命為耶和華先知並聲稱他的「眼睛睜開,」是一個「得見全能者的異象」的人,如今竟因貪欲和野心而如此盲目,甚至不能看出他的驢所看見的上帝的使者。「此等不信的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林後4: 4)多少人都是這樣盲目啊!他們冒昧的行在所禁止的路上,一直違犯上帝的律法,並看不出上帝和他的天使是敵擋他們。他們也象巴蘭一樣,反而向那些阻止他們自趨滅亡的人發怒。
巴蘭已經在對待他牲口的事上,顯明那控制他的是什麼精神。「義人顧惜他牲畜的命;惡人的憐憫,也是殘忍。」(箴12:10)很少人看得出虐待牲畜,或因為疏忽而讓牲畜受苦,有多大的罪過。那創造人類的主,也是創造低級動物的主,「他的慈悲,覆庇他一切所造的。」(詩145:9)牲畜固然是為服役人而造的,可是人並沒有權利虐待牲畜,或殘忍的逼害牲畜,使他們受痛苦。
「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嘆息勞苦,」(羅8:22)因了世人的罪,痛苦和死亡不但臨到了人類,而且也臨到一切的動物了。這樣看來,世人誠然不可加重,而且更應該設法減輕那因人的罪而臨到上帝所造之物的痛苦。人因為能隨意支配牲畜,就常虐待他們,這表明他既是強暴之徒,又是怯懦之輩。凡喜好加痛苦於他人或禽獸的心,都是出於撒但的。許多人認為他們的殘忍行為是永遠沒有人知道的,因為這些可憐的動物,自己不能訴說它們的痛苦。但是這些人若能睜開眼睛象巴蘭一樣,他們就會看出有上帝的使者在旁作證,並要在天庭證明他們的不是。而且記錄要送到天上,將來必有一天,刑罰要降在那些虐待上帝所造之物的人身上。
當巴蘭看見上帝的使者時,他便非常驚慌地說:「我有罪了;我不知道你站在路上阻擋我。你若不喜歡我去,我就轉回。」耶和華讓他繼續他的行程,只是叫他知道,他所要講的話必須受上帝能力的約束。上帝要使摩押人看出希伯來人是受上天保護的;後來巴蘭不得上帝的許可,連一句咒詛的話也說不出來。如此,上帝就有力地向摩押人顯明了這一點。
摩押王聽說巴蘭快到了,隨即帶一大隊的扈從到國境去迎接他。巴勒向巴蘭表示,既然有這么豐厚的賞賜等待著他,希奇他為什麼姍姍來遲呢?先知回答說:「我已經到你這里來了,現在我豈能擅自說什麼呢?上帝將什麼話傳給我,我就說什麼。」巴蘭因了這種限制心中很是惋惜;他因為有耶和華控制的力量在他身上,所以惟恐自己的希望無法實現。
王和他國內的權貴們列成盛大的隊伍,護送巴蘭到「巴力的高處,」巴蘭從那裡可以觀看希伯來的全軍。且看,這先知站在高處,俯瞰上帝選民的營盤。以色列人焉知離他們這么近的地方,將有什麼事發生啊!他們焉知上帝日夜在照顧他們!上帝子民的悟性是多麼愚魯啊!在各世代中,他們對上帝的大愛和慈憐的認識,又是何等的遲鈍啊!如果他們能看出上帝怎樣不斷地為他們行使他奇妙的能力,他們的心豈不要因他的慈愛而充滿感謝,並因他的威嚴和權力而大為敬畏嗎?
巴蘭對希伯來人的奉獻祭物稍微有一點認識,他希望借著比他們更貴重的禮物可以獲得上帝的賜福,以便達到他罪惡的目的。可見拜偶像的摩押人的情感,已能駕馭到他的心思。他的智慧已經成了愚拙;他的屬靈眼光已經昏昧了;他因為屈從撒但的勢力,就使自己到了盲目的地步。
巴勒照著巴蘭的指示築了七座壇,巴蘭在每座壇上獻了燔祭。於是他就上了「高處」去求問上帝,並應許把耶和華所指示他的事告訴巴勒。
摩押王與貴族和首領站在燔祭旁邊,眾民熱切地聚集在他們四圍,守候著先知回來。最後他回來了,眾民等著要聽他講,藉此使那幫助他們所恨惡的以色列人的神奇能力,永遠失效。巴蘭說:——
「巴勒引我出亞蘭,
摩押王引我出東山,
說:來啊!為我咒詛雅各,
來啊!怒罵以色列。
上帝沒有咒詛的,我焉能咒詛?
耶和華沒有怒罵的,我焉能怒罵?
我從高峰看他,
從小山望他;
這是獨居的民,
不列在萬民中。
誰能數點雅各的塵土?
誰能計算以色列的四分之一?
我願如義人之死而死,
我願如義人之終而終。」
巴蘭承認他來是要咒詛以色列人的,但他所講出來的話,卻與他心裡的意念完全相反。他心中雖然充滿了咒詛,但口裡不得不說出祝福的話。
當巴蘭觀看以色列人的營盤時,他驚奇地看到他們興盛的現象。他先前聽說他們是一群未開化的烏合之眾,常四齣流動的騷擾各地,使四圍的列國受害,受驚;但是巴蘭所看到的與這一切的謠言完全相反。他看到他們的營盤范圍廣大,秩序井然,各方面都現出他們有嚴密的紀律和組織。他也看到上帝對待以色列人的恩眷,以及他們作上帝選民的獨特性質。他們不列在萬民中,乃是超於萬民之上。「這是獨居的民,不列在萬民中。」當巴蘭說這句話的時候,以色列人還沒有固定的安身之處,他們特殊的性質以及他們的風俗習慣,都是他所不熟悉的。但他的這個預言,卻是怎樣清清楚楚地應驗在日後以色列人的歷史中啊!在他們被擄的一切年日中,在他們分散於列國的一切世代中,他們總是保持著自己為一個獨特的民族。照樣,上帝的子民真以色列人雖然分散在萬民之中,他們在地上不過是寄居的,他們乃是天上的國民。
上帝不但將希伯來人國家的歷史指示給巴蘭,而且也使他看到上帝真以色列人的增多和昌盛,直到末時。他看到至高者的恩眷隨著一切愛他並敬畏他的人。他看到他們進入死蔭的幽谷時,上帝的膀臂支持了他們。他也看到他們從墳墓里出來,得了榮耀,尊貴和永生為冠冕。他也看到被贖之民在新天新地永不衰殘的榮耀中歡喜快樂。他注視著這種景象,不禁喊著說:「誰能數點雅各的塵土?誰能計算以色列的四分之一?」而且當他看到每人的頭上都帶著榮耀的冠冕,每人的臉上都煥發著喜樂的光彩,又當他仰望到那純潔幸福的永生時,他就發出嚴肅的禱告說:「我願如義人之死而死,我願如義人之終而終。」
如果巴蘭真有心接受上帝所賜給他的亮光,現在他就會真的照著他所說的話而行;他就會立刻與摩押人脫離一切的關系。他就不再想叨沾上帝的慈憐,卻要帶著深切悔改的心來歸向他了。可惜,巴蘭貪愛不義的工價,而這些工價乃是他決意要得到的。
巴勒原來希望巴蘭會發出一種使以色列人受嚴重打擊的咒詛,如今他聽了先知的話,就不禁發怒說:「你向我作的是什麼事呢?我領你來咒詛我的仇敵,不料你竟為他們祝福。」巴蘭既是出於不得已,索性就說得好聽一些;上帝的能力勉強他說出來的話,他說是出於他自己尊重上帝旨意的心。他回答說:「耶和華傳給我的話,我能不謹慎傳說嗎?」
巴勒到現在還不肯放棄他的計劃。他以為巴蘭是因看到希伯來人漫無邊際之營盤的動人局面而膽怯,所以不敢行邪術來咒詛他們。於是王決意帶這個先知到另一個地點去,使他只能看到以色列營的一小部分。如果他能勸誘巴蘭咒詛以色列的一部分人,不久全營也就註定被毀滅了。於是在毗斯迦山頂他又作了一次嘗試,在那裡又築了七座壇。每座壇上放了與先前一樣的祭牲。王和他的首領等候在燔祭旁邊,巴蘭又去求問上帝。這先知又受了上帝的一個信息,是他所無力改變或阻止的。
當他回到那一班焦急期待著的人面前時,他們就問他說:「耶和華說了什麼話呢?」他的回答象先前一樣,使王和首領大為恐慌:——
「上帝非人,必不致說謊,
也非人子,必不致後悔;
他說話豈不照著行呢?
他發言豈不要成就呢?
我奉命祝福,
上帝也曾賜福,此事我不能翻轉。
他未見雅各中有罪孽,
也未見以色列中有奸惡;
耶和華他的上帝和他同在,
有歡呼王的聲音在他們中間。」
巴蘭因這些啟示甚是畏懼,說:「斷沒有法術可以害雅各,也沒有占卜可以害以色列。」這個大邪術家曾經企圖按著摩押人的願望行使他法術的能力;但是就這一次的事件而論,「上帝為他行了何等的大事」這句話,用在以色列人身上實在是恰當之至。當他們在上帝的保護之下時,即或撒但出動一切的力量,幫助任何民族或國家來攻擊他們,也不能得勝。全世界應當因上帝為他子民所行的大事而驚異,——一個決心行惡的人竟被上帝的能力所控制,不但說不出咒詛的話,反而用高尚的言辭,動人的詩章,來發出最豐富和最寶貴的應許。而且上帝這次向以色列人所顯示的恩眷,也要作為他保護他歷代順從忠信之兒女的一個保障。當撒但鼓動惡人來污衊,困擾,並破壞上帝的子民之時,他們就要回想這一次的經歷,因而鼓起勇氣並加強信賴上帝的心。
摩押王灰心困惱地說:「你一點不要咒詛他們,也不要為他們祝福。」然而他心中仍存有一線的希望,所以他決意再試一次。這一次他領巴蘭到毗珥山,那裡有一座專供他們作邪淫膜拜的巴力神廟。於是他象先前一樣築了七座壇,獻了同樣的祭物;但是巴蘭這一次沒有象先前一樣,獨自去求問上帝的旨意。他沒有裝腔作勢,念咒劃符,只站在壇的旁邊觀看以色列人的營帳。上帝的靈再降在他身上,他口中便發出神聖的信息說:——
「雅各啊,你的帳棚何等華美!
以色列啊,你的帳幕何其華麗!
如接連的山谷,如河旁的園子,
如耶和華所裁的沉香樹,如水邊的香柏木。
水要從他的桶里流出,種子要撒在多水之處;
他的王必超過亞甲,他的國必要振興。
他蹲如公獅,卧如母獅,誰敢惹他?
凡給你祝福的,願他蒙福;凡咒詛你的,願他受咒詛。
這里巴蘭用自然界中最美麗的象徵,來說明上帝百姓的興盛。先知將以色列民比作遍滿豐收莊稼的肥沃山谷;比作永不枯竭之泉水所灌溉的繁茂田園;比作芬芳的擅香木和高大的香柏樹。而最後提到的象徵,更是《聖經》中所能找到最美麗最合適的比方。利巴嫩的香柏樹素為一切東方人所重看。這一科的樹木在全球上凡人類足跡所至之處,均可見到。從寒帶到熱帶,這一類的樹到處生長。在炎熱的氣候中固能欣欣向榮,在嚴寒的侵襲中也能屹立無恙;它在河邊發出豐富的枝葉,在乾旱的荒野也能長成參天的大樹;它紮根於高山的磐石之中,勇敢地抵禦暴風雨的打擊。當其他的樹木在歲寒中凋謝時,香柏樹的葉子仍然青翠欲滴。利巴嫩香柏樹的超越眾樹之上,是因它高大,堅實和它生氣的蓬勃;《聖經》用它來象徵那些將「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上帝裡面」的人。(西3:3)《聖經》說:「義人……生長如利巴嫩的香柏樹。」(詩92:12)上帝曾立香柏樹為眾樹之王。「松樹不及它的枝子,楓樹不及它的枝條;上帝園中的樹,都沒有它榮美。」(結31:8)香柏樹多次被用來作為君王的象徵;《聖經》並用它代表義人,這足以說明上天怎樣重視那些實行上帝旨意的人。
巴蘭曾預言以色列的王,將要比亞甲更強盛。亞甲是代表當時一個最強大的民族亞瑪力人的王;但以色列人若忠於上帝,就必能制服他一切的仇敵。以色列的王乃是上帝的兒子;必有一天,他在寶座要設立在地上,他的權柄要超過地上一切的王國。
巴勒聽了先知的話,既灰心、又失望,既懼怕、又憤怒,真是百感交集,莫可言宣。他覺得甚是憤慨,因為既然一切的事都已註定與他不利,為什麼巴蘭起初還給他一點成功的希望呢?他鄙視先知妥協和欺騙的作風。王暴躁地說:「如今你快回本地去吧;我想使你得大尊榮,耶和華卻阻止你不得尊榮。」巴蘭的回答仍是他以前對王說過的話,就是,他只能傳說上帝所給他的信息。
巴蘭在未回本地之前,發了一個最美麗,最偉大,有關世界救贖主並上帝仇敵最後毀滅的預言。他說:——
「我看他卻不在現時,我望他卻不在近日;
有星要出於雅各,有杖要興與以色列;
必打破摩押的四角,毀壞擾亂之子。」
最後,他又預言摩押,以東,亞瑪力,和基尼等國的完全毀滅,並沒有給摩押王留下一點希望。
他於是從自己揀選的使命的地方回來了。巴蘭對於得財富和尊榮的希望既已落空,又失了摩押王的恩寵,而且良心上深覺招惹了上帝的不悅。他到家之後,上帝聖靈的控制力離開了他,他那一時遏止住了的貪欲又死灰復燃。這時他准備不惜任何手段,去得到巴勒所應許的賞賜。巴蘭知道以色列人的興盛,有賴乎他們順從上帝,除非引誘他們陷在罪中,就沒有任何別的方法可以使他們敗亡。於是他決定向摩押人建議一切使以色列人受咒詛的方法,藉此獲得巴勒的恩寵。
巴蘭立時回到摩押地,把他的計策告訴王。摩押人自己也深知只要以色列人仍然忠於上帝,他必要護庇他們。巴蘭所獻的計策是要引誘以色列人拜偶像,使他們與上帝隔絕。只要引誘他們參加巴力和亞斯他錄邪淫的膜拜,他們無所不能的保護者就必要轉而成為他們的仇敵,他們就必很快的落在四圍兇猛好戰的民族手中了。王欣然採納了巴蘭的計策,巴蘭自己也留在那裡幫助實施這個計策。
巴蘭眼見自己惡毒的計策得到成功。他看到上帝的咒詛降在他百姓身上,成千的人受到上帝的刑罰;但是上帝按公義刑罰以色列人之罪後,並沒有放過試探他們的人。在以色列人攻擊米甸人的一次戰投中,巴蘭也被殺了。當他說:「我願如義人之死而死,我願如義人之終而終」的時候,他曾預感到自己的死期近了。可惜,他沒有揀選以義人的生活為生活,他的命運就與上帝的仇敵一樣了。
巴蘭的結果與猶大的厄運頗為相似,而且他們二人的品格也有顯著的相同點。這兩個人都又想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都是明顯地失敗了。巴蘭承認有一位真神,並且自稱是事奉他的;猶大也相信耶穌是彌賽亞,並列在他的門徒之中。但巴蘭希望把事奉耶和華作為求得財富和屬世尊榮的階梯;他既未能達到這一步,就失足跌倒而且敗亡了。猶大希望借著跟從基督可以獲得財富和屬世之國的尊榮,因為他相信彌賽亞快要設立這樣的國家。他的希望既落了空,自己就陷於背道和敗亡的禍坑之中。巴蘭和猶大都曾領受大光,享受特權;但他們所懷藏的一點罪惡就毒害了他們整個的品格,造成他們的毀滅。
人容許一個非基督化的特質存在心中,乃是一件危險的事。只要有一點罪懷在心中,這就足以漸漸敗壞人的品格,並使他一切比較高尚的能力都屈服於邪惡的慾望之下。我們若失去一個良心的保障,放縱一個邪惡的習慣,忽略一個本分的高尚條件,就是拆毀了心靈上的防禦,使撒但進來引誘我們走入岐途。惟一的安全之道,就是以一顆赤誠的心象大衛一樣禱告說:「我的腳踏定了禰的路徑,我的兩腳未曾滑跌在約但河邊的悖逆。」(詩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