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創新能力訓練

創造創新能力訓練

發布時間:2021-06-18 19:42:58

⑴ 創新訓練項目和創業訓練項目的區別

創新訓練項目和創業訓練項目的區別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簡稱「大創」,是學校為進一步調動學生開展創新創業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倡導學生研究探索式學習,自主科研創新,深化創新創業教育的全國性大學生項目申報比賽。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是什麼

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是國家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主要建設內容之一。「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則是開展「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建設內容的具體項目之一,即由國家級、省級、校級聯合或分別發放資金,用來資助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訓練,旨在增強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能力,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的高水平創新人才。中央財政、地方財政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資金,按照財政部、教育部《「十二五」期間「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類型

1、創新訓練項目:

本科生個人或團隊,在導師指導下,自主完成創新性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條件准備和項目實施、研究報告撰寫、成果(學術)交流等工作;

2、創業訓練項目:

本科生團隊,在導師指導下,團隊中每個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扮演一個或多個具體的角色,通過編制商業計劃書、開展可行性研究、模擬企業運行、參加企業實踐、撰寫創業報告等工作;

3、創業實踐項目:

學生團隊,在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下,採用前期創新訓練項目(或創新性實驗)的成果,提出一項具有市場前景的創新性產品或者服務,以此為基礎開展創業實踐活動。

⑵ 結合自身實際,談一談如何培養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進行工作創新

首先,這也是與個人的情況相關的,如果你沒有一個靈活,富有創意的頭腦,再努力也是白費的,有一句話不是這么說的嗎,天才是1%靈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比99%的汗水都重要!我給你找了關於這方面的一些資料,你看看吧,如果還需要的話給我你的郵箱我給你發過去一些,有個人心得與案例....

組合法
組合創新是很重要的創新方法。有一部分創造學研究者甚至認為,所謂創新就是將人們認為不能組合在一起的東西組合到一起。日本創造學家菊池誠博士說過:「我認為搞發明有兩條路,第一條是全新的發現,第二條是把已知其原理的事實進行組合。」近年來也有人曾經預言,「組合」代表著技術發展的趨勢。
總的來說,組合是任意的,各種各樣的事物要素都可以進行組合。例如,不同的物品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材料可以進得組合,不同領域不同性能的東西也可以進行組合;兩種事物可以進行組合,多種事物也可以進行組合;可以是簡單的聯合,也可以是結合或混合。

類比法
所謂類比發明法,就是一種確定兩個以上事物並尋找同異關系的思維方法。即根據一定的標准尺度,把與此有聯系的幾個相關事物(這既可是同類事物,也可是不同類事物)加以對照,把握住事物的內在聯系進行創造。
類比方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常常運用到的。比如,為了買一樣稱心如意的商品,常要跑幾個商店,從商品的價格、功能狀況、使用價值和經久耐用的程度等方面進行比較,然後確定是否買下。但是,這不是類比發明,因為他沒有創造,只是在同類產品中挑選好一點的,與我們講的類比發明法是不同的,這里要求的是在類比中有新的創造。類比法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發明方法,人們對各種不同的事物進行類比,從類比中不斷地產生出新的創造設想,獲取更多的創造成果。

聯想法
聯想發明法是依據人的心理聯想而發明的一種創造方法。那麼,樣想是什麼呢?普通心理學認為,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現象。這種心理現象不公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而且在回憶、推理、創造的過程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許多新的創造都來自於人們的聯想。
聯想可以在特定的對象中進行,也可在特定的空間中進行,還可以進行無限的自由聯想。而且,這些聯想都可以產生出新的創造性設想,獲得創造的成功。我們還可從聯想的不同類型,發現不同的聯想方法,去進行發現、發明和創造。
聯想的方法很多,我們還可以從韻蟮囊蜆
瞪先ソ


部梢讕菔攣鐧耐

蛉ソ


箍梢源郵攣鎦
湎喙靨匭勻ソ

搿8髦指餮

敕椒ǘ伎梢圓
齟蔥灤隕柘耄
竦靡恍┏曬
N侍獾墓丶
皇竊擻媚囊恢至
敕椒ǎ

謨諼頤且
餼鍪裁次侍猓

惺裁創叢歟
鐧皆躚
哪康模換蛘呤裁囪
腦て諛康畝濟揮校
皇竅胗興
叢旆⒚鰲D敲矗
頤薔陀Ω
莞髯緣牟煌
蠛拖敕ǎ
幸獾鞀蛭摶獾厝ソ



氤繕
納柘脛腥セ竦靡恍┐蔥碌南咚鰲?
總之,創新是有規律可循的,人們經過學習和訓練會使創造力獲得迅速提高,創造潛能得到有效開發。這對於我們提高技術創新效率、創新水平、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極為有益。

⑶ 如何培養學生創造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應用的重要陣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陣地。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最熱門的話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和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創新能力的培養必將成為21世紀中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小學語文教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則必須在發展學生語文能力的過程中重視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通過創新教育,開啟學生創新的心扉,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成為21 世紀的創新型人才全面地打好基礎。那麼,怎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達到創新教育的目的呢?在此,我結合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實施創新教育的幾點做法和體會,淺談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民主氛圍,誘發學生的創新慾望。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師生之間是一種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諧關系,這將有利於教學任務的完成」。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與學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為完整的人與人之間理解與溝通,是人和人心靈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教師要放下「架子」和「尊嚴」,與學生零距離接觸,和學生建立民主和諧的關系。師生關系和諧,會使學生形成積極、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感情體驗,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學習過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所謂「樂其師,聽其言,效其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人的創新能力,不僅以其知識和智慧作基礎,而且要與積極情緒,特別是創新慾望密切相關。心理學研究表明,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維,給他們提供自由開放的空間,創設愉悅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就能主動參與,敢於質疑,敢於堅持自己的見解,敢於與老師、同學討論,從而建立起自主學習的激勵氛圍。因此,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誠於嘉許,寬於稱道」的態度,想方設法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間,使自己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一位聽眾,一位合作者,也是一位指導者,充當智多星、向導、顧問和夥伴的角色,把愛心、微笑、激勵成功和信任帶入課堂,在足夠的寬松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的創造力可以得到充分發揮。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打下創新基礎

興趣是人對事物的一種嚮往、迷戀、積極探索追求的心理傾向。它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學生學習的情感動力,是求知慾的源泉,是直接推動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培養創新能力的起點,也是學習成功的關鍵。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而且能使學生沉浸在活躍的氛圍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來靈活運用,誘導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設置懸念就是很好的一個做法。所謂懸念,就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運用懸念法引入新課,可以造成學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使教學緊緊扣住學生的心弦,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我們可從課文內容中截取一些令人擔心的故事情節或概括敘述人物的悲喜結局,以激起學生探求的心理,如教學《負荊請罪》時,有位教師是這樣設置懸念的: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和澠池會上立了大功。趙惠文王封他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廉頗很不服氣,想當眾羞辱藺相如。可到了後來,他卻到藺相如門前負荊請罪,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使得廉頗對藺相如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轉變?這樣一問,學生大腦中產生了懸念,他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起來,興趣油然而生,思維就活躍起來了。

三、引導學生放飛想像,拓展創新思維

想像是人的一種心理活動,是指人在知覺、感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是人對於不在眼前的事物而能想出它的具體形象的設想。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想像力是創造思性維最重要的東西,它是一種酶,能夠活化知識,開發智力,拓展思維,使學生融會貫通地發掘事物,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想像是創新的翅膀,小學生的想像力豐富,只要老師創造條件,正確引導,學生就會邊學課文邊在頭腦里浮現畫面。如教學《窮人》一文,課文結尾言猶未盡,可讓學生繼續推理想像,啟發引導學生:桑娜一家以後的生活會怎樣?針對這樣的問題,學生興趣盎然,思維也就活躍了,他們可以聯繫上下文,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學說:「桑娜一家的生活會變好,因為有愛就能戰勝一切,因為好人應該有好報。」有的同學說:「桑娜一家的生活會更悲慘,因為多了兩張口要吃飯,漁夫有可能撈不到魚,也有可能葬身海底,孩子也有可能生病……」學生想像被激活,進入個體豐富的想像空間,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新知不斷形成,思維異常活躍。

四、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是創新的重要手段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是一切發現創新的基礎。有疑問才能促進學生去探索,去創新。學生的疑問往往都是從好奇心開始的,他們活潑好動對什麼都充滿好奇心,遇到問題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 語文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的好奇心,熱情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引導大膽提出疑問,是培養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教師應善於啟發、誘導學生多思考,多質疑,以疑啟思,提高思維的變通性,應充分運用「變式」,對同一問題、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維產生矛盾,意見紛呈,這時教師放開讓學生各抒己見,使學生置身於思考探索的氣氛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順其童心,投其所好」,積極鼓勵學生敢想、敢疑、敢問,從而發現事物的奧妙。如《烏鴉喝水》一文中聰明的烏鴉把小石子放進瓶子里,使裡面不多的水升高,喝到了水。學完課文後,可設問:「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請小朋友給烏鴉想個好辦法。有的同學說:「用石頭把瓶磕破了烏鴉就喝到水了。」我問:「烏鴉把瓶碰碎後,水會流出來,本來不多的水就更少了,烏鴉能不能解渴啊?」又有同學說:「把瓶慢慢地推倒,然後小心地用嘴接住喝,像吸奶瓶一樣。」我贊許地說:「你的辦法不錯,有沒有更妙的?」一個同學說:「烏鴉可以撿一根吸管來。」我給了他一個大拇指,說:「如果附近有吸管的話,這的確是省力省事,最棒的辦法了!」還有的說:「烏鴉可以采根粗的蔥來吸。」我驚喜地說:「這個辦法真妙!蔥中間是空的,是天然的吸管!你真聰明。」最後總結:「剛才小朋友想出了許許多多的辦法,老師想你們如果碰到什麼難題都會迎刃而解,因為你們都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

五、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是創新的關鍵

發散思維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面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發散思維與創造力有直接關系,它可以使學生思維靈活,能讓學生豐富想像,積極探索求異,堅持自己的獨立見解。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善於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造性因素。語文是文化的載體,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學的載體,有不少課文給我們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的好機會。教師可以創設情境,給予每位學生參與的機會,讓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大膽進行發散創造,啟發學生提出多種不帶結論性的設想,盡可能將已知信息沿著不同的途徑朝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從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訓練學生的思維變通性,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如,教學《狼與小羊》一文,問:「最後狼撲向小羊,羊有生命危險嗎?」這時,學生們展開了豐富的想像。有的說:「當狼撲向小羊時,羊一閃,狼撲了空,掉進了萬丈深淵粉身碎骨。」有的說:「當狼撲向小羊時,這時狼卻突然倒下了。原來是一位獵人向狼開了一槍。」還有的說:「當狼撲向小羊時,小羊一蹲,狼正好撞在一塊岩石上撞暈了,小羊趁機逃走了。」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不斷變換角度,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出創新的關節點,做到精心設計,重點突破,就能讓學生的發散思維真正成為課堂教學中的創新能力。常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不斷變換角度,充分利用學生的舊知識,創設思維、討論的情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以培養發散性思維的能力,發揮個性創造能力。然後教師的點撥盡可能將已知信息沿著不同的途徑朝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從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訓練學生的思維變通性,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不斷改革應試教育弊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讓我們時刻銘記江總書記的話:「堅持創新、勇於創新」,使教育成為一片培植孩子創造思維的沃土。這雖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但只要我們大膽嘗試,勇於探索,用自己的智慧,定能讓小學語文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廣闊天地。

⑷ 如何培養員工創新能力

建立信任感
在培養員工的創新能力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消除其對集體的陌生感,鼓勵成員融入團體,建立安全感,試著接納他人,開放自我。
為此,團隊可以選擇一些較為輕松的、需通過合作完成的活動。隨著團體成員信任感、親密感的增加,可以自動調節成員的精神狀態,提高成員的情緒喚醒水平,進而提高工作效率。
互動釋放
通過一些拓展活動使成員充分體驗信任與合作,同時設置某些情境來激發成員的創新思維,突破原有觀念。無論什麼活動形式,都要發揮創造性思維,找到最佳的方法和途徑。
當然,我們也要允許活動失敗,失敗後再重新開始,直至成功。活動之後,還要組織成員進行討論,要求成員自我開放、坦誠表達、回饋個人的體驗感受。因為創造性思維的自組織形成的過程,就是大腦思維不斷開放的過程。
心理干預
這是指廣義上的心理訓練和心理干預,其目的在於培養成員的健康心理素質,塑造健康的人格。心理素質的訓練和培養能促進一個人創造性的發揮。心理干預活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行為訓練技術,通過行為訓練來塑造新的行為,如對成員進行自信心訓練,同時還可以採用行為模擬、角色扮演等來提高成員的交往技能和團體合作技巧;
其二是心理分析技術,通過採用心理分析來調控成員的內部沖突及影響其行為方式的情結和童年經驗等,如對成員的習慣化的消極行為方式進行分析,發現其心理潛能;
其三是認知領悟技術,人消極情緒的產生往往在於一些錯誤的非理性的思維方式,應該用積極的心態和觀念來看待客觀事物。
創新技法訓練
向成員介紹有關的創造技法,如組合法、列舉法等。成員領會和理解技法的要旨後,要在訓練師的主持下進行相關的創造技法的練習。同時還可以進行一些思維能力訓練,如發散思維能力,這種能力是通過訓練學員的靈活性、變通性、流暢性來實現的。
案例分析
配合所介紹的創造技法以及學員所來自的企業部門,進行案例分析與研討活動。成員可以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討論,也可以進行輪流發言。訓練師的主要職能是調節團體平等、尊重的氣氛。當出現冷場時,訓練師要採取積極的策略來消除這種局面,比如提議讓學員做一些簡單的小互動問答等。
經驗分享,學以致用
每個成員都會對其他成員產生影響。這一階段最重要的是要求學員彼此開放,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對成員個人面臨的問題,其他學員要積極尋求辦法加以解決。訓練師的職能在於引導,引導學員思索一些問題,引導學員突破和開拓自我。
創新能力訓練實施後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讓學員在工作中能應用所學的技能,即訓練成果的轉化。許多工作環境特徵會影響培訓成果轉化,如管理者和同事的支持、執行的機會等,這也需要不同成員之間的頻繁互動,學習型組織被認為是訓練成果轉化的最有利的工作環境,它能使創新能力訓練的成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轉化及運用。

⑸ 如何培養創造力

培養創造力的方式:

1,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特別是創造性想像,以及培養善於進行變革和發現新問題或新關系的能力;

2,重視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3,培養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

對於人來說,創造力不僅是天賦和才能,而且還是一種責任。創造力不是「deus ex machina」(解決一個困難的出乎意外的方法),也不能呼之即來,由創造力富有成果的表現看來,創造力是教育、培養和實踐的結果。閱題在於洞察創造活動的全過程,為促進創造力創造先決條件。

(5)創造創新能力訓練擴展閱讀:

影響創造力的因素:

1,知識,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

2,智力,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參考資料:

創造力-網路

⑹ 談談創新的重要性和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創新意識的培養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培養求知慾。學而創,創而學這是創新的根本途徑。青年要具備勤奮求知精神,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才能在自主創新中發揮生力軍作用。其次,培養好奇欲。將蒙昧時期的好奇心向求知時期的好奇心轉化,這是堅持、發展好奇心的重要環節。要對自己接觸到的現象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要敢於在新奇的現象面前提出問題,不要怕問題簡單,不要怕被人恥笑。第三,培養創造欲。不滿足於現成的思想、觀點、方法及物體的質量、功用,要經常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礎上創新發明、推陳出新,大腦里經常有「能否換個角度看問題?有沒有更簡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徑」等問題盤旋。第四,培養質疑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有疑問才能促使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因此,要鼓勵青年大膽質疑、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及最佳方法。從多角度培養青年的思維能力,激勵青年創新。鼓勵青年提問,大膽質疑,是培養青年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提出問題是取得知識的先導,只有提出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從而認識才能前進。一定要以銳不可當的開拓精神,樹立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既要尊重名人和權威,虛心學習他們的豐富知識經驗,又要敢於超過他們,在他們已進行的創造性勞動的基礎上,再進行新的創造。

⑺ 如何提高個人創新能力

有人說:環境太平凡了,不能創造。平凡無過於一張白紙,白石老人揮筆畫他幾筆,便成為一幅名貴傑作。平凡也無過於一塊石頭,到了米開朗琪羅、羅丹的手裡,卻可以成為不朽的塑像。
很多人為自己不能創造出新的事業和生活而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
有人說:環境太平凡了,不能創造。平凡無過於一張白紙,白石老人揮筆畫他幾筆,便成為一幅名貴傑作。平凡也無過於一塊石頭,到了米開朗琪羅、羅丹的手裡,卻可以成為不朽的塑像。
有人說:生活太單調了,不能創造。單調無過於身陷囹圄,但就是在監牢中產生了《易經》、《卜辭》,產生了《正氣歌》,產生了蘇聯的國歌,產生了《尼赫魯自傳》。單調又無過於沙漠,而雷賽布競能在沙漠中造出蘇伊士運河,將地中海與紅海貫通起來。
可見平凡單調,只是懶惰者之遁詞。我們是要在平凡中造出不平凡;在單調上造出不單調。
因此,我們可以很客觀地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讓我們大步向著創造之路邁進吧!
那麼,怎麼才能進行「創造」呢?「產生新思想」是創造最重要的前提。只要你依循下面的步驟,就一定能產生新思想。
①最初的觀念:你有一個問題要解決或有一件事要做;你想找一個更好的工作;你的房子需要重新裝飾一下;你想把你們公司里的廢料做成有用的副產品等等,這些都屬於最初的觀念。
②准備階段:現在你要調查一下發展這個處在萌芽狀態的觀念的所有可能的方法。盡可能多地收集有關那方面的資料,閱讀有關書籍,記筆記,和別人交談,提出問題。要善於接受新的事物。這些都是開動我們想像力的跳板。
③醞釀階段:這一階段應該讓你的潛意識活動起來。散散步,睡個午覺,洗個澡,做做其他的工作或消遣消遣,把問題留到以後再解決。如作家埃德娜·弗伯一次說過的:「一個故事,要在它自己的汁液里慢慢燉上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成熟。」
④開竅階段:這是創造過程的最高階段,也是創造過程中最令人興奮和愉快的階段。腦子豁然開朗起來,一切東西都突然變得井井有條。以查爾斯·達爾文為例,他一直在為進化理論收集材料,然後有一天,當他坐在馬車里旅行時,這些材料都突然一下子融為一體了。達爾文寫道:「當解決問題的思想令人愉快地跳進我腦子里時,我的馬車駛過的那塊地方我還記得清清楚楚。」
⑤核實階段:不管你的見識多麼高明,但開竅時得到的啟示並不一定靠得住。這時便要發揮理智和判斷的作用。你的預感或靈感都要經過邏輯推理加以肯定或否定。你要回過頭來盡可能客觀地看待你的設想。然後徵求別人的意見,對自己的設想加以修正,使之趨於完善。經過核實,你往往會得出更新更好的見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通過有意識地鍛煉,培養開闊的思路,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下面是專家總結的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①相信自己有創造力。
激發創造力最大的絆腳石,是認為自己缺乏創造力。但是,即使是最偉大的創新點子,也並非是無跡可循、難以捉摸的。以電視游樂器發明人諾南·巴希奈為例,他的靈感即來自游戲與電視。這兩項現代人最喜愛的東西,經他一結合,變成了價值1億美元的點子。其實,這只不過是一個平凡的聯想。
②多讀些參考書。
增加你的一般知識的有效方法是每天在睡覺前看看科普讀物。請記住:幾乎所有真正有藝術創造力的人,都曾經努力擴大他們的一般知識和專業知識。
③經常光顧工藝品商店。
從日新月異的文具、五金百貨等造型上你也許會突然獲得靈感或得到某些啟示。它的那些商品的巧妙布局常常會展現出許多你從未想過的作品題材。
④培養你的想像力。
找一篇你從未讀過的短篇小說,讀完第一段,然後試著自己接下去把小說寫完。寫完後,再去讀原小說的其餘部分。你會發現你的文學想像力比你預料的要大得多。
⑤置身新領域。
一個年輕人請教管理專家彼德·杜拉克如何成為好主管。杜拉克回答:「學拉小提琴吧。」他的意思是,任何讓你置身新領域,或迫使你擺脫原先安適怠惰的活動,都可能將你的想像力激發出來。最好的活動是磨練平時不常用的另外半邊腦。有時這類活動會形成神奇的組合。
⑥對你的日常生活進行重新安排。
把那些原來不相連的事物安排在一起:晚會上不常在一起的人們。午餐中不放在一起吃的食物,房間里的物品,以及每天發生的事情。通過對這些習以為常的事情加以變動,你往往會發現一些新的、有趣的組合。
⑦抬頭看看你每天經過的那些建築物。
對於那些我們認為非常熟識的建築物,卻很少有人能描述一下它們的第二層是什麼樣子。你可以沿著你通常去商店、學校或辦公室的路線走一次,再反向走一次,沿途仔細觀察整個的建築物,你會有與以往不同的感受。
⑧多一些思考。
靜靜地躺著是非常養神的,在這些大腦平靜的時刻,你的潛意識的創造性思維將會異常活躍。你可以漫不經心地看著某些使人安詳的景物:白色的雲彩,龍飛鳳舞的書法,一道道帆布上的油彩,風格鮮明的東方地毯,綠色的植物,或金色的陽光。
⑨從一個新的角度觀察、考慮。
用望遠鏡或者放大鏡重新觀察和發現你周圍的環境或事物,從一個高建築物上觀察你生活或工作的地方將會使你有新的發現和新的感受。你是否這樣問過自己:我們是誰?我們正在做什麼?對於這些問題我們通常只有過於破碎和內向的認識。換一個角度對它們進行看待,會使我們有一個更新和更廣的認識。把諸如擴大、縮小、取代、重組、顛倒、合並等動詞列一張表,設法把每一個動詞都依次運用到你要解決的問題上,試試看是否行得通。
⑩隨時准備好。
你最好隨身帶一本筆記本、一支鋼筆或鉛筆,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帶一架微型盒式錄音機或錄音筆。新的念頭一出現,便及時地把它寫在紙上或錄在磁帶上。
科內爾大學的天文學家、作家卡爾·塞根每次一聽到心靈的「敲門聲」便記錄下來。他不論走到哪裡,都隨身帶著一台盒式錄音機,「有時敲擊聲彬彬有禮,也有時敲擊聲急促而持久。」塞根說,「總的說來,我發現自己被捲入激情,處於一種興奮狀態,我會坐在飛機上,聽整整一章的『敲門聲』。」
准備一個地方專門收集存放與每個不同的科目有關的思想記錄。這個思想庫可以是文件夾,寫字台抽屜,甚至是空鞋盒。當你有了好的念頭,便把它手下來放好。然後當你准備就緒,開始認真考慮的時候,你就會有許多過去的設想作為基礎。就讓時間來為你服務吧!啟示往往是在半夜裡不知不覺地溜進你的大腦的。如果你正在設法解決一個難題,你把解決問題的障礙寫下來,然後把它們丟在一邊去睡覺,不要再去想它們,讓你的潛意識起作用。當你一覺醒來時,往往已經有了新的設想或解決辦法。
要隨時准備好筆,在靈感降臨時,不要找不到筆,或者你找不到白紙,或者你缺少顏料,或者你忙得脫不開身。隨時隨地組織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不論靈感何時降臨,你都能夠從容應付!
化創意為行動。
所有的構思都必須付諸實行,才能真正具有價值。不要吝於將創意付諸行動。試試看哪些點子行得通,哪些行不通,然後你就會驚異,自己想像出來的點子,竟然對這個世界有所幫助。肯定自己的創造能力,並付諸實行,你也能夠成為創意天才。

⑻ 思道修的一道題:大學生應當如何增強創新創造的能力本領,做改革創新的實踐者和生力軍

1、重視個人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創新型人才首先是全面發展的人才,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世界觀,沒有堅定的信仰,沒有良好的品德修養,沒有高雅的審美情操,不僅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創新型人才,就是作為一個健全的人也是有困難的。

作為當代社會的創新型人才,還要以個性的自由和獨立發展為前提,作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種種條條框框的人都不可能成為創新型人才。

因此,作為當代大學生,首先要學會做人,要重視自己的生理與心理、智力與非智力、認知與意向等因素的全面和諧發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公民。

其次,重視自我個性的培養與完善,增強自己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在情感、智力方面全面發展的人。

2、要善於運用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

比如,注意培養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重視直覺和靈感的作用,把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結合起來,善於運用歸納、演繹、推理等多種邏輯思維方式,等等。真正把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運用好,實質上也就形成了創新性思維。具有了創新性思維,才能獲得創新能力,推動創新實踐。

3、要多進行思維訓練。

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和教育體制的制約,當代大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而缺少非邏輯性思維的能力。因此,應注重適時進行非邏輯性思維訓練,在獨立思考中發展思維能力。

(8)創造創新能力訓練擴展閱讀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發展的關鍵在創新,創新的關鍵在人才。要堅持圍繞重點工作納才育才。

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緊扣脫貧攻堅、深化改革、鄉村振興、國防軍隊改革等重點工作,堅持從實際出發,根據重點產業、重點領域不同特點,緊緊抓住人才工作短板,精準實施重點人才計劃和重大人才行動,實現人才的有序流動和科學配置,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

⑼ 動手創新能力培養體現在哪些方面

動手創新能力培養體現在哪些方面
1、個性化原則
青少年創新能力必須遵循個性化原則,因材施教,重在激發青少年的主動性和獨創性,培養其自主的意識、獨立的人格和批判的精神。確立教育的個性化原則,首先要走出思想認識上的誤區。要從「將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對立起來」的誤區中解放出來,從「將全面發展理解為平均發展」的誤區中解放出來,正確理解馬克思關於全面發展的理論;要從「對教育平等」的錯誤理解中擺脫出來,承認差異,發展差異,鼓勵競爭,鼓勵冒尖,不求全才,允許偏才、奇才、怪才的生存與發展。其次要從小培養和強化青少年的自主意識和獨立人格。家長和教師都要徹底改變「聽話就是好孩子、好學生」的陳腐觀念,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和學生,鼓勵他們大膽質疑,逢事多問一個「為什麼」「怎麼樣」,自己拿主意,自己作決定,不依附,不盲從,引導和保護他們的好奇心、自信心、想像力和表達欲,使他們逐步養成自主、進取、勇敢和獨立的人格。第三要因材施教。所謂因材施教,就是針對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體情況施行不同的教育。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欲,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勤思考,多討論,在所有的環節中把批判能力、創新性思維和多樣性教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努力創造一種寬松、自由、民主的「教學相長」的良好氛圍。

2、創新能力系統性原則
所謂系統是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以一定結構組成的,具有一定整體功能的有機整體。根據一般系統論原理,一方面,培養青少年創新能力是一個包括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方法等諸要素的有機整體,絕不能割裂開來;另一方面,培養青少年創新能力,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參與,封閉式的教育是沒有出路的。系統科學理論為我們培養青少年創新能力提供了方法論的啟示和指導。

3、創新能力實踐性原則
培養青少年創新能力,無論是培養的目的、途徑,還是最終結果,都離不開實踐。遵循實踐性原則,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教育觀和人才觀,堅持創新是一種創造性的實踐,堅持以實踐作為檢驗和評價青少年創新能力的唯一標准。

4、創新能力協作性原則
所謂協作是指由若幹人或若干單位共同配合完成某一任務。青少年的創新能力不只是跟他們的智力因素有關,非智力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創造潛能的發揮。個性品質中的協作特徵就是這樣一種因素。人的創造性既是一種個人化的品質,也是一種社會化的特徵。培養青少年的協作精神,首先要從小培養他們樂觀、豁達、開朗的性格,學會與人相處、關心他人。其次是要多讓他們參加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學會在一個有競爭的集體中進行工作,學會在與人合作中進行創造。

創新能力培養:
青少年創新能力的培養重點應該以大、中、小學生為主進行。青少年學生是具有創新潛能的,只要採取合適的方法,他們的創新能力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針對如今青少年學生創新意識不足、創新能力不強的特點,可從以下五個方面對青少年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加以探索和嘗試。
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創造精神
我們不能把學生看作消極的被管理對象,也不能把學生當作灌輸知識的容器,而要把每個學生看作具有創造潛能的主體、具有豐富個性的主體。學校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否則,若各個環節管理過死,學生就會完全處於被動狀態,個性得不到尊重和發展,就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此,應該改革傳統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例如可以實行學習過程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允許大學未畢業的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為他們保留一定時間的學籍,激勵那些敢於創新的學生脫穎而出等。

創新能力營造校園創新環境與創新氛圍
學校創新環境的建設是創新人才培養的必要條件,要把大、中學校創新環境的建設放在學校工作的重要地位。大學里應該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定期舉辦各種學術講座、學術沙龍和大學生科技報告會,出版大學生論文集,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術活動,對於不同領域的知識有一個大體的涉獵,進行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從而學習他人如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方法,以強化創新意識;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可以讓他們參加教師的科研課題,也可以由學生自擬題目,並選派教師指導,並對學生的科研課題進行定期檢查和鑒定,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毅力和責任心,拓展學生的視野,有效發揮他們的創造才能;建立激勵競爭機制,舉辦各種形式的競賽活動,對在創新方面成績突出的學生進行表彰和獎勵,對獲得國家級或省(部)級創新成果的學生,應有相關規定給予多方照顧或優待。
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開設專門的創新課程
創造能力來源於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良好的素質,僅僅掌握單一的專業知識是不夠的。因此,加強學生基礎教育的內涵更新和外延拓展及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就顯得非常重要。大學教育中要注重文、理滲透,我們可以對文科學生開設部分自然科學課程,對理科學生適當加強人文學科課程的教育,使文理學科之間相互滲透;改變專業劃分過細、學生知識面狹窄的現狀,實行大學科、大專業教育,使課程之間互相滲透,打破明顯的課程界限。中、小學校可適當安排一些創新課程,引導學生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興趣。
大學要增加選修課的比重,允許學生跨系、跨專業選修課程,使學生依託一個專業,著眼於綜合性較強的跨學科訓練。這不僅可以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為以後在某個專業深造做好准備,同時也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特殊興趣,使之能夠學有所長,以便提高創新的積極性。要開設一系列專門的創新課程。這些課程都是從某一學科如思維科學或心理學、方法論的角度來探討創造性思維的問題。在這方面,我們主要是有重點地教給學生們一些最基本的科研和創新方法,諸如如何選題,如何搜集、分析、整理資料,如何提煉論點(觀點),如何謀篇布局、安排論文結構;如何論證闡述;如何修改文稿,了解論文的書寫格式和規范等等。同時有意識地給學生布置一些綜合性大作業或小論文,對學生進行一些科研創新的基本訓練,教師再加以必要的指導和輔導,使學生初步掌握科研創新的方法和途徑。廣大學生通過科研創新實踐的磨練,科研創新的能力和水平都會有顯著的提高。

創新能力改進教學方法、轉變培養模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所學知識產生了研究創新的濃厚興趣,他們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就會如飢似渴地去學習和鑽研。因此,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地去調動和激發學生對科研創新的興趣,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這也就需要教師不斷改進和優化教學方法。
要把過去以「教師單方面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為「啟發學生對知識的主動追求」上來。積極實踐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培養他們在自主的基礎上增強創新能力,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以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使其思維活躍,善於動腦筋,能夠解決各種問題。在教學方式上,根據「可接受原則」,選擇真正適合大學生的教材,著重培養學生獲取、運用、創造知識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應該努力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積極性。

創新能力改進考試方式
傳統的課堂教學重視的是對已有知識的傳授,學生只有靠平時死記硬背式的知識積累才能順利通過考試。這樣的考試方式顯然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我們改革傳統的考試方式。新的考試模式不僅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要考查學生創造性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考試方式上,我們可以進行適量的開卷考試。考試時允許學生帶課本、筆記等資料,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對那些有創造性見解的答卷要給予鼓勵,力爭把學生的精力引導到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上來。有些課程也可以用綜合性大作業和專題小論文的方式取代傳統的閉卷考試方式,放寬考試時間限制,以便於他們搜集資料,對有關問題做較為深入地探討和研究。
在考試內容方面,我們要盡量減少試卷中有關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方面需要死記硬背的內容,盡可能地安排一些沒有統一標准答案的探討性問題,需要學生經過充分而深入地思考才能夠做出解答;或是安排一些綜合性較強的問題,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經過反復、仔細地分析思考才能做出回答。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並對他們起到一種重要的導向作用。

⑽ 如何培養自己的創造思維能力,

現代社會極具競爭性、挑戰性和開拓性,只有富有創造能力的人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而創造能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一是積極參加各種創造性活動。

思維一般是在問題情境中發生的,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的。創造性思維亦如是。積極參加創造性活動,或者在活動中進行積極的創造,自然會遇到種種常規思維所不能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將迫使你動腦筋,想辦法,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因此,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特別是那些富有創新性的實踐活動,是培養自己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前提。

二是積極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

創造性思維雖然是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的統一,但發散思維更集中體現了創造性的特點。因此,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有意識地進行發散思維訓練,有助於提高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做一件事,可以設計兩個甚至三個、四個方案;遇到一個問題,不要局限於一個維度的思考,不能滿足一個答案,而應進行二維甚至多維思考,敢於走出常規,廣思多慮,標新立異。長期有意識地進行發散思維訓練,久而成習,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自在其中。

三是學會捕捉靈感。

靈感是人腦以最優勢功能加工處理信息的最佳心理狀態,它常給人一種豁然開朗,妙思突發的體驗,使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頓釋。對許多科學家和藝術家的調查表明,在他們的發明創造和創作過程中,大多出現過靈感。靈感具有突發性、瞬間性,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易捕捉,使人感到非常神秘,可欲而不可求。其實,靈感的出現,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第一,靈感是深思熟慮的產物。靈感出現的基本條件是,個體必須對所要研究的問題有了一個長時間的思考,達到了深思熟慮甚至思維飽和的程度。這時從表面上看,已經走到了「山窮水復疑無路」的困境。但由於窮思竭慮,已諳熟了問題的方方面面,所有產生問題的原因及其導致的結果都爛熟於心。此時,一旦外界某種刺激忽然與所要研究的問題契合,靈感就一觸即發。

第二、靈感往往出現在個體緊張思維後精神鬆弛的狀態中。當問題百思不得其解,走投無路的時候,人們往往暫時把問題放下,從事別的活動或思考別的問題,使自己從該問題的緊張狀態中解脫出來。這從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種無為的鬆弛、消遣,如下棋、看電視、閑聊、散步、聽音樂或舒適地躺在草地上,望著白雲從蔚藍色的天空中飄過,等等。其實,這種放鬆不知不覺地敞開了人的思維的大門,使人的思維更加開闊,思維因無任何限制而自由奔放,靈感不期而至。阿基米德在沐浴時,從池水外溢想到了物體的浮力原理發現了金冠攙假的秘密;牛頓從蘋果落地這一司空見慣的現象,發現萬有引力定律;華萊士因發瘧疾卧床時想到進化論中的自然選擇觀點;凱庫勒在瞌睡小憩時解開苯的化學結構之謎等科學家發明創造的事例,都充分印證了一張一弛是靈感產生的道理。

我們知道靈感是怎麼產生的,也就懂得了怎樣去捕捉靈感。這就是:一要對問題深思熟慮,對問題本身以及有關資料要進行長時間的、反復深入地研究探索,直至把問題的方方面面都搞清楚,為靈感的捕捉鋪平道路。二是對問題達到一種專注沉迷的程度,要全身的投入問題的思考,不達目的絕不罷手。三要適時放鬆精神,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可以轉移注意力,做點別的事情或休閑一下,給思維留足發散的空間。

四是培養想像力,敢於大膽猜想

想像是人腦對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產生新形象的過程,它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在想像過程中產生的新形象,叫做想像表象。想像表象可以是人自己未曾親身感受過的事物,也可以是現時生活中尚不存在的,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事物形象。豐富的想像力和聯想力,不囿於成見的標新立異的大膽猜想,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標志。魯班發明了鋸,是他被絲茅草劃破手指聯想的結果;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是他們觀察飛鳥和看到一架有螺旋槳的玩具而聯想的結果。

培養自己的想像力、聯想能力和猜想能力,一要博覽群書,豐富記憶表象;二要重視自己生活、學習、工作的所有經歷,處處留心,深入觀察,細心體會,增強感悟能力;三要有膽量,不畏攝權威與定律,敢於提出超常的想法。人生不能沒有夢想,沒有夢想的人生是黑暗的。

閱讀全文

與創造創新能力訓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