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生魚片起源於什麼時候
生魚片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食物之一,有文字記錄的歷史可上溯到周宣王五年,即公元前823年。出土青銅器《兮甲盤》上的銘文記載,那一年,周師於彭衙(今陝西白水縣境內)擊敗入侵的獫狁部落。《詩經·小雅·六月》篇記錄了同一次戰事,並描述了凱旋歸來後,領軍將領尹吉甫私宴張仲及其他友人,主菜為燒甲魚與生鯉魚片,詩中寫做「炰鱉膾鯉」。「膾」字指切細的生肉,也可表示把肉切細的動作。制膾的材料,有魚、牛、羊等肉類。
秦漢之後,牛、羊膾極為罕見,膾幾乎僅指魚膾,後來又衍生出一個「鱠」字,專門表示生魚片。「膾」和「鱠」兩字經常混用,但不可與「燴」字混淆;用火加工食物,才叫「燴」。詩《六月》篇是中國北方魚膾的最早記錄,中國南方缺乏類似的遠古文獻。直到一千多年後,東漢趙曄才在《吳越春秋٠闔閭內傳》中寫道,吳軍攻破楚都郢後,吳王闔閭設魚膾席慰勞伍子胥,吳地才有了魚膾。如果我們相信趙曄的說法,那是在公元前505年。《吳越春秋》的內容,許多來自民間傳說,不全可信,但在沒有其它資料的情況下,不妨姑妄聽之。魚膾在古代是流行食品,可以從東漢應劭在《風俗通義》中的記載得到證明。這本書收錄了各地的風俗習慣和奇人奇事,其中一條是:「祝阿不食生生魚片魚」。祝阿(今山東齊河縣祝阿鎮)的居民不吃生魚,應劭認為是奇風異俗,所以才書上一筆。祝阿人不食生魚的習俗,一直堅持到隋朝,在《隋書·地理志》中有更詳細的記載。
魚膾作為中國飲食文化的組成部分,經過長期的發展,在唐宋兩朝達到極盛,元明以後漸見衰微,到清末成為昨日黃花,終於從中國的主流飲食中消失。
Ⅱ 生魚片的發展史
生魚片起源於中國唐朝。第一個吃生魚片的人不詳。 唐詩有確切記載:魯酒若琥珀,汶魚紫錦鱗。山東豪吏有俊氣,手攜此物贈遠人。意氣相傾兩相顧,斗酒雙魚表情素。雙鰓呀呷鰭鬣張,蹳剌銀盤欲飛去。呼兒拂幾霜刃揮,紅肌花落白雪霏。為君下箸一餐飽,醉著金鞍上馬歸。
Ⅲ 吃生魚片是唐朝傳入扶桑的嗎
生魚片又稱魚生,古稱魚膾、膾或鱠,是以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食用的食物總稱。“膾”字指切細的生肉,也可表示把肉切細的動作,後衍生出一個“鱠”字,專門表示生魚片。
作為中國古代的鼎盛時期,唐朝在經濟文化領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是當時真正的國際中心。說到唐代,它是“自然之寶”,“傑出人物”,綿延千年的詩歌文化,開放包容的大度風度。
唐代,有無數外國使節來華學習交流。生魚片是從唐代運到日本的。
近代以來,滿族、赫哲族還有吃生魚片的習俗,南方一些地區還有吃生魚片的習俗。
自唐代以來,日本很少研究中國文化。因此,它把中國的名菜“魚翅”發揚光大,讓許多中國人認為“刺身”是日本料理。事實上,它起源於中國,是地道的中國傳統食品。
Ⅳ 水煮魚發明者是那位
「水煮魚」,又稱「江水煮江魚」只要是川菜館無論大小,幾乎都有這道菜,甚至一些街邊小鋪和食街排擋也把它作為當家主菜。但要是提及這道菜的來歷,最先把正宗水煮魚引進北京的沸騰魚鄉,理所當然最具有發言權。
"水煮魚"起源於重慶渝北地區,距今也只不過十幾年的歷史。發明這道菜的師傅是川菜世家出身,可以說是從小在廚房中長大的,再加之聰明好學,年紀輕輕就有了很深的造詣。說起他的成名,那就不能不提1983年重慶地區舉辦的一次廚藝大賽。在這次大賽上,他以一種類似於現在水煮魚做法的烹制方法製作了與當時傳統做法截然不同的「水煮肉片」。全新做法的「水煮肉片」以其色澤、品相、口味等諸多方面的特點獲得了評委的一致認可,他也因此而獲得了大獎。
自從獲獎後,親朋摯友紛紛前來祝賀,每次款待來客他必要親自下廚烹制「水煮肉片」。這一日,有一位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前來探望,這個朋友生活在嘉陵江邊,每次來都要帶幾條剛剛打上來的嘉陵江草魚,這次也不例外。每每相聚,小酌幾杯是肯定的,眼看時近中午,師傅反而為午飯發了愁,不是為了別的,只是因為這位好友從小忌吃大肉,偏偏家中又沒有準備其他的肉,而師傅又想讓朋友分享一下大賽獲獎的菜品。正在發愁之際,木盆里跳蹦的魚提醒了師傅,何不水煮「魚肉」。就這樣,第一盆水煮魚誕生了,更沒想到的是,魚肉的鮮美、麻辣的厚重,使得朋友贊不絕口,師傅本人也為之一驚。
從此以後,師傅開始潛心研究「水煮魚肉」,魚肉的特性,麻辣的搭配、色型的創新等諸多方面力爭做到精益求精,歷經一年多的努力,1985年水煮魚基本定型。很快水煮魚引領了當地的餐飲市場,並不斷的逐步完善,到90年代中期,在當地形成了水煮魚一條街。
1999年初,沸騰魚鄉的創始人楊戰先生到四川考察菜品,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水煮魚的發明人,把正宗的水煮魚帶回了北京,並針對北方的氣候特點和北方人的飲食習慣,對水煮魚進行了技術改良。1999年7月22日,第一家小店在北京開業了,他的看家主打菜就是「水煮魚」,並且根據水煮魚製作時熱油翻騰、辣椒滾動的特點而起名叫「沸騰魚鄉」。
烹飪技術
[編輯本段]
用料:魚肉250克,青蒜150克,芹菜心100克,干辣椒15克,郫縣豆瓣40克,清油200克,醬油15克,味精1克,薑片10克,蒜片15克,水豆粉、清湯各適量。
做法:
1、將魚殺好洗凈,剁下頭尾,片成魚片,並把剩下的魚排剁成幾塊。將魚片用少許鹽、料酒、生粉和一個蛋白抓勻,腌15分鍾。頭尾及魚排另裝盤,用同樣的方法腌制)
2、燒開一小鍋水,將豆芽洗凈後,放入開水中燙一下,撈入大盆中,按個人口味撒一點鹽,備用。
3、在干凈的炒鍋中加平常炒菜三倍的油,油熱後,放入三大匙豆瓣(或剁炒)爆香,加姜、蒜、蔥、花椒粒、辣椒粉及干紅辣椒中小火煸炒。出味後加入頭尾及魚排,轉大火,翻勻,加料酒和醬油、胡椒粉、白糖適量,繼續翻炒片刻後,加一些熱水,同時放鹽和味精調味(要嘗一下鹹淡)。待水開,保持大火,一片片將魚片放入,用筷子撥散,3~5分鍾即可關火。把煮好的魚及全部湯汁倒入剛才盛豆芽的大盆中。
4、另取一干凈鍋,倒入半斤油(具體油量要看準備的容器大小,以倒入大盆中時,把魚和豆芽全部淹沒為准,可以目測一下)。待油熱後,關火先晾一下。然後加入多多花椒及干辣椒(看個人的嗜麻辣程度),用小火慢慢炒出花椒和辣椒的香味。注重火不可太大,以免炒糊。
5、辣椒顏色快變時,立即關火,把鍋中的油及花椒辣椒一起倒入盛魚的大盆中。這樣香噴噴的水煮魚就好了。
另一種做法
用料:
魚2斤,(三人份) 大顆紅干辣椒叄兩(要剪開哦),花椒粒小半碗,大蒜瓣十粒,姜一塊,蔥五根細細地切成蔥花,鹽少許,雞蛋清半個,澱粉少許,葵花籽油三兩,辣椒油2兩,一小撮白芝麻,一條黃瓜和黃豆芽。
步驟
1.把魚清洗干凈,要注意把魚肚子黑黑的地方洗白哦,沿著魚骨剔出魚肉,用刀順著魚肉的紋路,斜著把魚片成半公分厚的魚片,這樣才不會有那麼多刺。(技巧:可在買魚的時候叫師傅幫忙把魚頭和魚骨剔出來,至於魚片,還是自己回家慢慢片,因為師傅可沒那麼多時間幫你片喲。
2.將魚片放到盤子里,加上蛋清、鹽、澱粉用手抓勻,大蒜切成蒜米待用,干辣椒去籽剪成段,酸菜、姜也切細待用。
3.把油倒入鍋中燒熱,爆炒姜、蒜、紅辣椒、花椒,將魚骨煎一下,就可以放入冷水,等大滾後,把切好的黃瓜和黃豆芽也倒入鍋中。
4。均勻地放入魚片,加少許的鹽和味精,撒上白芝麻就可以盛上大盆了。(放入魚片後,不需要等到水燒滾,只要有一點冒泡就可以了,這樣的魚片才會滑嫩的哦!)
5.這點是最重要的啦!魚香不香就看它了。燒熱鍋後,倒入油和辣椒油,燒到八成熱,放下紅辣椒和花椒爆香它,(注意不要爆太久了,稍微變色就可以了),直接倒在魚面上,只聽到「吱吱」的聲響,灑上切好的蔥花,香味迎面而來,彌漫著整個廚房,飄進了餐桌,可以上桌了。
家常水煮魚做法
用料:鮮魚、豆芽、榨菜絲
調料:料酒、色拉油、蔥、姜、蒜、辣椒、花椒、豆瓣醬、澱粉
做法:
1、鮮魚洗凈切片,放入碗中加料酒、鹽、蔥花、姜沫腌制,約20分鍾後加入澱粉抓好備用
2、鍋中加入油少許,旺火加熱後開小火放入豆瓣醬炒香,將腌好的魚放入鍋中,加水煮約3~5分鍾
3、豆芽抄好裝盆,鋪上榨菜絲,煮好的魚撈出鋪在豆芽及榨菜上,備用
4、煮魚的湯倒掉,鍋洗凈燒干,倒入色拉油(油量能蓋過魚片為合適),小火燒熱後放入花椒、辣椒、薑片、蒜沫,炸香,撒入3勺鹽
5、將炸好的油汁倒入盆中,灑上香蔥
小貼士:
1、榨菜可選擇加入
2、炸辣椒時一定要用小火,以免炸糊
Ⅳ 生魚片是日本的國菜,但卻不是日本人發明的,到底它的發源地在哪呢
說到日本料理,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特別是對於現在的年輕朋友來說,有時候中餐吃太多膩了,就會選擇一些日本料理來吃。而在眾多的日本料理中,生魚片可以算得上在我們國內最受歡迎的,雖然一開始很多人都害怕這些生的海鮮會攜帶寄生蟲,但是後來吃過一口後瞬間就愛上了。
隨著近年來社會的發展,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很多城市裡都出現了不同國家的美食,其中和中國飲食習慣相近的日本美食尤其受歡迎。
在日本飲食文化中,生魚片佔有很高的地位,甚至已經成為日本的符號,不過吃生魚片卻不是日本人發明的,中國在周朝時期就有關於吃生魚片的記載,到了唐朝時期,吃生魚片的習俗發展到了頂峰。
所以說這日本生魚片其實是來源於我們中國的,只不過中國人對食物比較挑,所以很多人都接受不了生魚片這樣的美食,漸漸的在我們國內就很少見到了。而日本人就不一樣了,他們非常喜歡吃海鮮,自然能接受腥味如此重的生魚片了。
Ⅵ 水煮魚是誰發明的
水煮魚是重慶民間的一道名菜,相傳此菜起源於明末清初重慶張姓大戶人家,員外有女出嫁招待親朋,第一天要新娘(媳婦)親自下廚,員外家女兒從小嬌生慣養,哪懂的下廚之事,無奈將魚片煮熟,用當地的花椒,辣椒,香料加熟油倒入盆中,端上桌後鍋中沸騰,滿屋飄香,令人脫口而出:「沸騰魚香」成了當地的一道名菜,風靡一時,當地新出嫁的姑娘紛紛效仿。如今在重慶市郊更是有多家魚庄吸引著眾多消費者驅車前往,更有甚者重慶名廚將此菜帶到京城,一夜之間家喻戶曉。特點:此菜有魚片的鮮嫩,入口即化,麻而不苦,辣而不燥的口感。選用淡水魚,相對無污染,低脂肪,多維生素氨基酸,辣椒是近年來醫學界推薦的天然美容養顏瘦身食品,同時有多食則涼少食則熱之特點。
Ⅶ 中國發明了哪些食物
第一種,拉麵
說到拉麵,很多人一定馬上想到日本各種有名的拉麵,但是這種食物卻是正宗的「國貨」,也就是中國人發明的。拉麵是中國北方城鄉獨具地方風味的一種傳統麵食,是山西省的名產,為山西四大麵食之一。1912年的時候才傳到日本。那是的日本拉麵館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面館的服務員都是要穿著中式服裝的,據說是為了要凸顯中國特色。至於日本拉麵溫和的口味,也是由於最早在日本的中國人大多都是從南方過去的,飲食比較清淡。
第二種,生魚片
這同樣是一種中國人的發明,在唐代吃生魚片已經非常流行,是很多王公貴族非常喜歡的一種食物。而那個時候也是日本向中國派遣使者前來學習最頻繁的時候,來自日本的遣唐使知道了這種吃魚的方式,而且覺得味道非常不錯,就把這種飲食方式連同其他文化一同帶回了日本並發揚光大。反而現在在中國吃還保留著吃生魚片這種飲食方式的地方越來越少,目前比較有名的就是順德和潮汕地區了。只不過這兩個地方吃法和日本不太一樣,用的是淡水魚,把河魚切成薄片,然後加入各種配菜,混合在一起吃。
第三種,抹茶
中國人喝茶的歷史相當悠久,而抹茶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不過當時喝的人並不多,只有貴族才能夠享用。而唐朝時開始大規模發展,普通老百姓也能喝到這種抹茶,到了宋代,達到頂峰,到了明代,抹茶逐漸在中國衰落,並不是人們不喜歡喝了,而是隨著制茶技術的發展,人們能夠喝到更好的茶葉泡成的茶。
Ⅷ 吃生魚片是誰發明的
生魚片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食物之一,有文字記錄的歷史可上溯到周宣回王五年,即公答元前823年。據出土青銅器《兮甲盤》上銘文的記載,那一年,周師大舉出動,於今陝西白水縣境內的彭衙迎擊入侵的獫狁部落。凱旋歸來後,大將尹吉甫私宴張仲及其它友人,主菜就是燒甲魚加生鯉魚片。
Ⅸ 古代有生魚片嗎
在古代,生食魚、肉被稱為膾,唐朝時膾的烹飪方式更為流行。這一時期,人們對適合做膾的魚種有了更多了解和認識,發現很多魚都可以生食,常把鮮魚切成片與酒一起下肚。唐朝詩人孟浩然《峴潭作》中就有食用生魚片的詩句:「石潭傍隈隩,沙岸曉夤緣。試垂竹竿釣,果得槎頭鯿。美人騁金錯,纖手膾紅鮮。」
唐朝除了有鮮魚膾,也有干膾,所謂干膾,也就是將新鮮海魚切片晾曬,曬干後密封保存,等食用時再用清水浸泡。這種干膾可以將魚片保存兩個月左右,唐朝的重要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