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苦艾酒最早是由誰發明的

苦艾酒最早是由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6-18 13:53:06

A. 苦艾酒的基本定義

苦艾酒是一種有茴芹味的高酒精度蒸餾酒,主要原料是苦艾(wormwood)葯草(即洋艾(Artemisiaabsinthium)),酒液呈綠色,當加入水時變為混濁的乳白色。此酒芳香濃郁,口感清淡而略帶苦味,並含有百分之六十八的高酒精度。什麼是苦艾?苦艾(即洋艾(Artemisiaabsinthium))是分布於世界許多地方的一種菊科蒿屬草本香料植物,味苦。。Absinthe是兩百多年前一名瑞士醫生發明的一種加香加味型烈酒,最早是在醫療上使用,後來卻成為不少人迷戀的杯中物。該酒的主要原料是前面提到的草本植物苦艾的葉子中提取的,它賦予了苦艾酒靈魂。苦艾的拉丁文為「Artemisiaabsinthium」,這也是Absinthe酒名字的來源了。此外,該酒在製作中還加入了茴香、蜜蜂花、肉豆蔻等多種葯草和香料。
Absinthe酒的酒精含量至少為45%,最高的可高達89.9%,顏色可從清澈透明到傳統上的深綠色,區別在於茴香提取物含量的多少,因為苦艾酒的深綠色主要是茴香的提取液帶來的。傳統上,飲用時常加3-5倍的溶有方糖的冰水稀釋,所以口感先甜後苦,伴著悠悠的葯草氣味。另一種較粗礦的被稱為波希米亞(Bohemeian)飲法的方式是將方糖燃燒後混入Absinthe酒,再加水飲用。稀釋後的酒呈現混濁狀態是優質苦艾酒的標志,成因主要是酒內含植物提煉的油精的濃度大,水油混合後會造成混濁的效果。有趣的是,不少傑出的藝術家和文學家,如海明威、畢加索、梵高、德加及王爾德等都是Absinthe酒的愛好者。畢加索、梵高和德加都畫過以苦艾酒為題材的作品,但我個人感覺德加畫的苦艾酒館(L'Absinthe)最令人心動,畫中婦人神情憂愁落寞,面前擺放著一杯苦艾酒,讓人記憶深刻。

B. 苦艾酒的歷史

苦艾是一種葯用植物,古羅馬戰車競賽的冠軍要飲上一杯浸著苦艾葉的酒,提醒勝利者光榮也有苦澀的一面。苦艾汁作為一種添加劑用來釀造苦艾酒。苦艾酒配方復雜,主要成分有茴香、海索草、蜜蜂花、檜、肉豆蔻、婆羅納等植物。釀成之後碧綠透明,被詩人稱作「綠色繆司」或者「綠色仙子」。
苦艾酒出現於19世紀,它含有一種有毒化學物質側柏酮,可致人產生幻覺,也因此臭名昭著。

威爾弗雷德·尼爾斯·阿諾德曾於1992年出版了一本書,對荷蘭畫家梵高等人飲用苦艾酒後出現的症狀加以描述。書中說,過度飲用苦艾酒可能導致幻覺、痙攣、精神錯亂,乃至自殺。
至今,苦艾酒被許多國家定為禁酒,在美國也明令禁止出售,但在義大利等歐洲國家可以買到。
有專家說,現代苦艾酒中的側柏酮含量比梵高時代的少。但《可怕的苦艾酒:瓶中魔鬼的歷史》一書作者扎德·亞當斯說,「大量飲用苦艾酒還是會使人看見幻像、行為古怪,能通過影響人的大腦讓人產生反常的想法。」
許多藝術家愛從苦艾酒中找靈感,如梵高,有人說他精神病的元兇就是喝苦艾酒過多。王爾德也講過:「苦艾酒可能是世界上最富詩意的東西,一杯苦艾酒和一輪落日又有什麼區別呢?他在進入佳境之後形容自己看到的情景:我感覺大簇大簇的鬱金香,在我腳邊挨挨擦擦。」

這一切都來源於苦艾酒微妙的致幻作用。正因為如此,它神秘的綠色散發著誘惑、美和快樂。電影《紅磨坊》中作家住的閣樓下就掛著「苦艾酒吧」(Absinthe Bar)的招牌,可見苦艾酒給當時的巴黎添加了多少的風韻。然而,苦艾酒也有其罪惡的一面,它可以導致失明、癲癇、精神錯亂,甚至死亡,它的另外一個名字就是「綠色魔鬼」。

苦艾酒長期以來被列入禁酒,直至上世紀80年代初期,歐盟才取消了苦艾酒的禁令,但是據說改良之後的苦艾酒變成了乳白色,原來那種神秘的綠色悄然消逝了……
苦艾酒 梵谷的至愛

看點:1830年,阿爾及利的駐軍中流行一種酒。遇到身體不適的情況,就會在喝的水中滴幾滴苦艾酒。但是,無論是士兵還是軍官都喜歡盡量調配出高濃度的苦艾酒,似乎這也是治癒思鄉症的最好方式。這種產於非洲太陽下的植物,很快成為一種令人上癮的飲品。後來一場禁酒的運動席捲歐洲大部分地區,目標所指就是這種苦艾酒。苦艾酒的成份包括1.5%的苦艾草精華,檸檬香油,薄荷萃取物以及酒精。據說苦艾酒當年是梵谷的至愛。今天,聰明的商家就利用這一點,讓名為Absente的苦艾酒重返法國時尚舞台,並且以梵谷作為其形象代言人。與老式的苦艾酒相比,相同的是也由苦艾的精華製成,不同的是其從苦艾草中提取的有限成份都是在新的規定所允許的范圍內。

傳統的喝法是倒一盎司的苦艾酒至專用的杯子,然後將專用的勺子放在杯子上方,放一小塊方糖在上面。之後用兩至三盎司的冰水將方糖溶解在杯子里,原來清澈的酒液此時突然變得混濁起來,最後用勺子攪拌均勻即可飲用。

C. 苦艾酒是怎樣作出來的

當年,尚沒有苦艾酒,有的是一種叫苦艾(Wormwood)的植物。古希臘的醫葯大師希波克拉底認為它是治療肝炎的良葯,順便也能對付煩人的風濕,要知道,地中海氣候讓很多希臘貴族每到潮濕的季節便痛苦不堪。

在普林尼的著作里,記錄著當年羅馬的一種風尚,戰車比賽的冠軍們通常都要飲上一杯浸著苦艾的酒,目的是提醒勝利者:光榮也有苦澀的一面。這種飲料,就是苦艾酒(Absinthe)的前身。至於這種苦澀的滋味,於斯曼在小說里有更細致的描繪,他說:「雖然加過糖,多少將令人反感的味道沖淡了一些,但苦艾酒還是有一股黃銅的味兒,它在口腔里的那種回味就像你慢慢地吮吸一枚金屬鈕扣似的。」

假如喝苦艾酒真的就僅僅像是吮吸「金屬鈕扣」,那它肯定不會讓頹廢詩人和先鋒畫家們趨之若鶩。這里還有一個秘密,苦艾酒的微妙之處在於它有一點點致幻作用。對此瞭然於胸的多是些法國人,但英國人王爾德是個異數,他對苦艾的致幻之妙也頗有心得。他描述著這種幻覺:酒後走在寒夜的大街上,我卻感覺大簇大簇的鬱金香,在我腳邊挨挨擦擦。1882年,王爾德游歷美國時的比喻則更為詩意:「一杯苦艾酒跟一輪落日有什麼分別呢?」即便到了後來,王爾德孑然一身、貧病交加,但他的聰明勁兒卻未嘗稍減:「我正跟我的牆紙進行一場殊死搏鬥,要麼是它走,要麼是我亡。」

苦艾酒的風行,讓那些像王爾德般的街頭醉漢明顯地多了起來;因此苦艾酒遭到「衛道士」們的敵視與詛咒也就不足為奇了。順帶遭殃的,還有那些畫家們。早在1859年,馬奈的一幅《喝苦艾酒的人》就遭到了沙龍評選委員會的斷然拒絕。原因據說是馬奈「失去了道德感」,因為苦艾酒當時雖然未被禁止,但至少是一樁丑聞。他的同行德加,闖的禍則更大,後者的名作《苦艾酒》1893年送倫敦參展時,竟引發了英國人的「反法」浪潮,不苟的英國人將苦艾酒看作是「法國毒葯」;當然,這就跟將梅毒說成「法國痼疾」一樣的不公平。

大約就在同時期,從荷蘭來到法國的、落落難合的畫家梵谷也愛上了苦艾酒。他白天在阿爾的鄉間寫生,金黃的烈日讓這頭寂寞的獸乾渴難耐,便在星夜裡一頭扎入了「綠色繆斯」的懷抱。梵谷寫信給他親愛的弟弟提奧:「咖啡館是個會讓人毀掉自己、讓人發狂的地方,所以我用路易十五的柔綠色、用孔雀綠,再襯以黃綠色、粗糙的青綠色,我用這些來表現在低矮的咖啡館里蘊含的黑色力量;所有的一切都籠罩在魔鬼熔爐一樣的氛圍中,泛著硫磺的顏色。」多年以後,阿爾卡薩這處苦艾酒徒們麋集的地方竟因這種「令人瘋狂的綠色」,成了繪畫史上的一處名勝。

至於到底是哪位天才第一個跟「綠色繆斯」發生了關系,現在已難以考證。但至少可以追溯到繆塞的時代。他是法國公認的天才,十幾歲就出版詩集,31歲就晉身法蘭西學院。可自打那以後,他幾乎沒寫過一首像樣的詩,因為他喝了太多的苦艾酒。有意思的是,直到1914年,法國政府也開始禁絕苦艾酒的時候,那些為堅守最後一道防線的酒徒們還在近乎絕望地呼喊:「看在上帝的份上,苦艾酒至少還激發過繆塞的靈感!」———可在我看來,繆塞的靈感哪裡來自苦艾酒,它分明是來自喬治·桑。

苦艾酒發展史

1792 法國 pierre ordinaire 博士蒸餾出了一種高酒精度(68% 或更高/標准酒精度 136 度)的烈性酒,含有苦艾、茴芹、海索草和不同量的其它常用葯草,這種酒被用作醫治百病的葯酒。它很快便非常流行,其他人也開始蒸餾這種酒,並很快有了一個昵稱 'la fée verte'(綠色小精靈)。 1870 葡萄根瘤蚜開始對法國葡萄酒業造成長達 30 年的摧殘。葡萄園遭到這種稱為葡萄根瘤蚜的小蟲破壞,它沿迂迴的路徑啃食葡萄根莖。因此,葡萄酒變得稀少並且非常昂貴,在葡萄酒緊缺的這一時期,苦艾酒迅速成為酒吧文化中的寵兒,而且銷售規模巨增。 1890 在十九世紀的最後十年,享樂主義在法國蔓延成為一種時尚,典型的例子是人們紛紛參加紅磨坊的波希米亞飲酒狂歡會,並表演古怪行為,使紅磨坊成為盛極一時的娛樂中心。巴黎的紅燈區位於蒙馬特 (montmartre) 區中心,經營者很清楚苦艾酒傳說中的催欲效果,從那時起苦艾酒和「紅磨坊」就變成了同義詞。 1910 苦艾酒在瑞士遭查禁。有 36,000,000 多升苦艾酒銷往法國。 1912 美國頒布苦艾酒禁令。有 220,000,000 多升苦艾酒銷往法國。 1915 在其流行的最旺盛時期,苦艾酒在法國遭到查禁。在向軍隊配給苦艾酒作為預防瘧疾的防範措施幾年後,法國政府決定禁止飲用苦艾酒,歸咎的原因是一戰期間配給的酒普遍丟棄在戰壕中。但是影響更大的原因可能是來自法國葡萄酒業的極大壓力,他們認為苦艾酒會侵佔他們的市場。 1998 當苦艾酒在歐洲許多國家遭查禁半個多世紀後,george rowley 於 1998 年 7 月 21 日獲得英國政府允許將苦艾酒在歐盟合法銷售的批文,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突破。 2000 la fée 苦艾酒 — 首個在法國以商業目的釀造的傳統苦艾酒 — 自 1915 年發布禁令以來終於解禁。在法國奧塞小鎮 (auvers-sur-oise) 由法國苦艾酒博物館參與釀造的苦艾酒,尤其受到了熱烈歡迎。 2002 la fée 苦艾酒首先在時尚酒吧市場上獲得成功,而後由英國最大的酒類零售商 tesco 銷售到 350 多個餐飲店,隨後 la fée 苦艾酒成為主要街道商店中購物車中的搶手貨。 2003 在國際飲料雜志 (drinks international) 主辦的國際烈酒挑戰賽 (international spirits challenge) 上,la fée 苦艾酒是唯一獲得獎牌的苦艾酒品牌。 la fée 苦艾酒 45% 及更高度系列推出後,立即成為 yates 等名流人士追逐的目標,他在名流圈內也以喜歡喝烈酒而著稱。 法國著名廚師 jean-christophe novelli 為慶祝他與 la fée 苦艾酒結下的不解之緣,特別創制了新世紀的一系列令人稱絕的配合飲用苦艾酒的菜單。

D. 苦艾酒的詳細底細!

苦艾酒是一種有茴芹味的高酒精度蒸餾酒,主要原料是苦艾 (wormwood) 葯草(即洋艾 (Artemisia absinthium)),酒液呈綠色,當加入水時變為混濁的乳白色。此酒芳香濃郁,口感清淡而略帶苦味,並含有百分之六十八的高酒精度。

什麼是苦艾?
苦艾(即洋艾 (Artemisia absinthium))是分布於世界許多地方的一種菊科蒿屬草本香料植物,味苦。

苦艾酒的味道如何?
加水沖淡後,一杯苦艾酒就成為含有非常溫和的茴芹味、可供您細細品嘗的清爽飲料,禁不住引起您對法國南部漫長夏日時光的憧憬與回憶。應避免不摻水直接飲用,因為苦艾酒在沖淡調兌前味道非常濃烈且不可口。

E. 苦艾酒是怎麼回事

是柯南里的人物,組織的人。因為被新一和小蘭救過一命而暗中保護。

F. 苦艾酒是誰

苦艾酒
當年,尚沒有苦艾酒,有的是一種叫苦艾(Wormwood)的植物。古希臘的醫葯大師希波克拉底認為它是治療肝炎的良葯,順便也能對付煩人的風濕,要知道,地中海氣候讓很多希臘貴族每到潮濕的季節便痛苦不堪。

在普林尼的著作里,記錄著當年羅馬的一種風尚,戰車比賽的冠軍們通常都要飲上一杯浸著苦艾的酒,目的是提醒勝利者:光榮也有苦澀的一面。這種飲料,就是苦艾酒(Absinthe)的前身。至於這種苦澀的滋味,於斯曼在小說里有更細致的描繪,他說:「雖然加過糖,多少將令人反感的味道沖淡了一些,但苦艾酒還是有一股黃銅的味兒,它在口腔里的那種回味就像你慢慢地吮吸一枚金屬鈕扣似的。」

假如喝苦艾酒真的就僅僅像是吮吸「金屬鈕扣」,那它肯定不會讓頹廢詩人和先鋒畫家們趨之若鶩。這里還有一個秘密,苦艾酒的微妙之處在於它有一點點致幻作用。對此瞭然於胸的多是些法國人,但英國人王爾德是個異數,他對苦艾的致幻之妙也頗有心得。他描述著這種幻覺:酒後走在寒夜的大街上,我卻感覺大簇大簇的鬱金香,在我腳邊挨挨擦擦。1882年,王爾德游歷美國時的比喻則更為詩意:「一杯苦艾酒跟一輪落日有什麼分別呢?」即便到了後來,王爾德孑然一身、貧病交加,但他的聰明勁兒卻未嘗稍減:「我正跟我的牆紙進行一場殊死搏鬥,要麼是它走,要麼是我亡。」

苦艾酒的風行,讓那些像王爾德般的街頭醉漢明顯地多了起來;因此苦艾酒遭到「衛道士」們的敵視與詛咒也就不足為奇了。順帶遭殃的,還有那些畫家們。早在1859年,馬奈的一幅《喝苦艾酒的人》就遭到了沙龍評選委員會的斷然拒絕。原因據說是馬奈「失去了道德感」,因為苦艾酒當時雖然未被禁止,但至少是一樁丑聞。他的同行德加,闖的禍則更大,後者的名作《苦艾酒》1893年送倫敦參展時,竟引發了英國人的「反法」浪潮,不苟的英國人將苦艾酒看作是「法國毒葯」;當然,這就跟將梅毒說成「法國痼疾」一樣的不公平。

大約就在同時期,從荷蘭來到法國的、落落難合的畫家梵谷也愛上了苦艾酒。他白天在阿爾的鄉間寫生,金黃的烈日讓這頭寂寞的獸乾渴難耐,便在星夜裡一頭扎入了「綠色繆斯」的懷抱。梵谷寫信給他親愛的弟弟提奧:「咖啡館是個會讓人毀掉自己、讓人發狂的地方,所以我用路易十五的柔綠色、用孔雀綠,再襯以黃綠色、粗糙的青綠色,我用這些來表現在低矮的咖啡館里蘊含的黑色力量;所有的一切都籠罩在魔鬼熔爐一樣的氛圍中,泛著硫磺的顏色。」多年以後,阿爾卡薩這處苦艾酒徒們麋集的地方竟因這種「令人瘋狂的綠色」,成了繪畫史上的一處名勝。

至於到底是哪位天才第一個跟「綠色繆斯」發生了關系,現在已難以考證。但至少可以追溯到繆塞的時代。他是法國公認的天才,十幾歲就出版詩集,31歲就晉身法蘭西學院。可自打那以後,他幾乎沒寫過一首像樣的詩,因為他喝了太多的苦艾酒。有意思的是,直到1914年,法國政府也開始禁絕苦艾酒的時候,那些為堅守最後一道防線的酒徒們還在近乎絕望地呼喊:「看在上帝的份上,苦艾酒至少還激發過繆塞的靈感!」———可在我看來,繆塞的靈感哪裡來自苦艾酒,它分明是來自喬治·桑。

——————————————————————————
也是《柯南》中的黑暗組織的成員!~和酒琴差不多~~~
圖:
http://www.s988.com/Conan/voice/頭像/Vermouth.jpg

http://photo1.hexun.com/p/2006/0326/14067/b_FC53537145A83F06.jpg

G. 什麼是苦艾酒

苦艾酒是一種有茴芹味的高酒精度蒸餾酒,主要原料是苦艾 (wormwood) 葯草(即洋艾 (Artemisia absinthium)),酒液呈綠色,當加入水時變為混濁的乳白色。此酒芳香濃郁,口感清淡而略帶苦味,並含有百分之六十八的高酒精度。

苦艾酒(Vermouth)起源於古希臘羅馬時代,當時人們以某些植物浸泡在葡萄酒中做為祭典或醫病用,直到四世紀初。法國才為這些加味葡萄酒命名為苦艾酒(Vermouth),主要產地為義大利都靈(Turin)。各品牌所用之浸泡葯物種類不同,一殿均包含苦艾、登翹、丁香、肉桂、金雞納樹皮、人參等數十種植物,早期只有紅色苦艾酒,在1930年代 Cinzano公司以金雞納樹皮加入配方發明了Bianco,不久之後又改良製成 Dry口味的苦艾酒·Bianco口味清淡甘美。Dry甘冽清爽Rosso以焦糖著色香甜可口

苦艾酒《名偵探柯南》中黑暗組織成員莎朗·溫亞德的代號為苦艾酒(Vermouth)
莎朗·溫亞德
代號:苦艾酒『Vermouth』(又譯:貝爾摩得)
性別:女
聲優:小山茉美

H. 苦艾酒是由什麼製造,介紹苦艾酒的資料

苦艾酒顏色可從清澈透明到傳統上的深綠色,區別在於茴香提取物含量的多少,因為苦艾酒的深綠色主要是茴香的提取液帶來的。傳統上,飲用時常加3-5倍的溶有方糖的冰水稀釋,所以口感先甜後苦,伴著悠悠的葯草氣味。
法國的苦艾酒應該說是最好的、最有感覺的。畢加索、梵高和德加都畫過以苦艾酒為題材的作品。喜歡苦艾酒的朋友們,給你們個推薦,法國的GRANDE
ABSENTE
ABSINTHE
推薦你試試。還有一個像滴管的,苦艾酒精華液
還是什麼的。都很棒。

I. 貝爾摩德為什麼又稱苦艾酒

Vermouth,即為苦艾酒 起源於古希臘羅馬時代,當時人們以某些植物浸泡在葡萄酒中做為祭典或醫病用,直到四世紀初。法國才為這些加味葡萄酒命名為苦艾酒<Vermouth> ,主要產地為義大利杜林<Turin> 。各品牌所用之浸泡葯物種類不同,一殿均包含苦艾、登翹、丁香、肉桂、金雞納樹皮、人參等數十種植物,早期只有紅色苦艾酒,在1930年代 Cinzano公司以金雞納樹皮加入配方發明了Bianco,不久之後又改良製成 Dry口味的苦艾酒﹒Bianco口味清淡甘美。Dry甘冽清爽Rosso以焦糖著色香甜可口。 定義:可以刺激食慾的酒都可以統稱為餐前酒。 酒精含量:15%——19% 功效:滋養、強壯身體、健胃等功效。 特性:可刺激食慾。 植物:指苦艾,是一種含有植物礆的香料植物,自古以來就因其特質而被當成是振奮劑或退燒葯。中世紀時就以此製成葯用飲品。而苦艾酒最早是在 1797 年時由 H.L. Pernod 公開販售。苦艾酒的吃法之一是在玻璃杯上放個有小洞的湯匙,湯匙上放一小塊方糖,再將苦艾酒徐徐倒在方糖上,使之溶化流入杯中。詩人把苦艾酒叫做』綠色的繆司』< 繆司,傳說中的希臘女神,詩人靈感的泉源> ,在十九世紀末時變得很普遍,但實際上它有著強效的葯力,會嚴重影響神經系統,因此在 1915 年 3 月 16 日立法控管其製造和銷售。 苦艾,即洋艾 <Artemisia absinthium >是分布於世界許多地方的一種菊科蒿屬草本香料植物,味苦。當年,尚沒有苦艾酒,有的是一種叫苦艾< Wormwood >的植物。古希臘的醫葯大師希波克拉底認為它是治療肝炎的良葯,順便也能對付煩人的風濕,要知道,地中海氣候讓很多希臘貴族每到潮濕的季節便痛苦不堪。 加水沖淡後,一杯苦艾酒就成為含有非常溫和的茴芹味、可供您細細品嘗的清爽飲料,禁不住引起您對法國南部漫長夏日時光的憧憬與回憶。應避免不摻水直接飲用,因為苦艾酒在沖淡調兌前味道非常濃烈且不可口。

J. 苦艾酒的歷史介紹

苦艾酒起源於古希臘羅馬時代,當時人們以某些植物浸泡在酒中做為祭典或醫病用,直到四世紀初。法國才為這些加味酒命名為苦艾酒(Absinthe)。各品牌所用之浸泡葯物種類不同,一般均包含苦艾、燈椒、丁香、肉桂、金雞納樹皮、人參等數十種植物。
最開始這種酒是法國專門給軍隊喝的,因為有治療的作用,後來軍隊回國後,把這酒也帶回國了。隨後大概19世紀中葉,一些有錢的資本家開始喝這酒。在西方,一般苦艾酒是被當做餐前酒,開胃酒來喝的。餐前酒的邏輯是,需要有很多的香氣,幫助人們打開味蕾。舊時候痴迷於苦艾酒的藝術家們,很多都是一喝一整天,跟抽煙一樣作為嗜好品而不是儀式來享用的。加水喝也是因為做餐前酒的關系,一般講究純飲的是價格相對高昂,口味也相對深邃的餐後酒。
1792
法國 pierre ordinaire 博士蒸餾出了一種高酒精度(68% 或更高/標准酒精度 136 度)的烈性酒,含有苦艾、茴芹、海索草和不同量的其它常用葯草,這種酒被用作醫治百病的葯酒。它很快便非常流行,其他人也開始蒸餾這種酒,並很快有了一個昵稱 'la fée verte'。
1870
葡萄根瘤蚜開始對法國葡萄酒業造成長達 30 年的摧殘。葡萄園遭到這種稱為葡萄根瘤蚜的小蟲破壞,它沿迂迴的路徑啃食葡萄根莖。因此,葡萄酒變得稀少並且非常昂貴,在葡萄酒緊缺的這一時期,苦艾酒迅速成為酒吧文化中的寵兒,而且銷售規模巨增。
1890
在十九世紀的最後十年,享樂主義在法國蔓延成為一種時尚,典型的例子是人們紛紛參加紅磨坊的波希米亞飲酒狂歡會,並表演古怪行為,使紅磨坊成為盛極一時的娛樂中心。巴黎的紅燈區位於蒙馬特 (montmartre) 區中心,經營者很清楚苦艾酒傳說中的催欲效果,從那時起苦艾酒和「紅磨坊」就變成了同義詞。
1910
苦艾酒在瑞士遭查禁。有 36,000,000 多升苦艾酒銷往法國。
1912
美國頒布苦艾酒禁令。有 220,000,000 多升苦艾酒銷往法國。
1915
在其流行的最旺盛時期,苦艾酒在法國遭到查禁。在向軍隊配給苦艾酒作為預防瘧疾的防範措施幾年後,法國政府決定禁止飲用苦艾酒,歸咎的原因是一戰期間配給的酒普遍丟棄在戰壕中。但是影響更大的原因可能是來自法國葡萄酒業的極大壓力,他們認為苦艾酒會侵佔他們的市場。
1998
當苦艾酒在歐洲許多國家遭查禁半個多世紀後,george rowley 於 1998 年 7 月 21 日獲得英國政府允許將苦艾酒在歐盟合法銷售的批文,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突破。
2000
la fée 苦艾酒 — 首個在法國以商業目的釀造的傳統苦艾酒 — 自 1915 年發布禁令以來終於解禁。在法國奧塞小鎮 (auvers-sur-oise) 由法國苦艾酒博物館參與釀造的苦艾酒,尤其受到了熱烈歡迎。
2002
la fée 苦艾酒首先在時尚酒吧市場上獲得成功,而後由英國最大的酒類零售商 tesco 銷售到 350 多個餐飲店,隨後 la fée 苦艾酒成為主要街道商店中購物車中的搶手貨。
2003
在國際飲料雜志 (drinks international) 主辦的國際烈酒挑戰賽 (international spirits challenge) 上,la fée 苦艾酒是唯一獲得獎牌的苦艾酒品牌。
la fée 苦艾酒 45% 及更高度系列推出後,立即成為 yates 等名流人士追逐的目標,他在名流圈內也以喜歡喝烈酒而著稱。
法國著名廚師 jean-christophe novelli 為慶祝他與 la fée 苦艾酒結下的不解之緣,特別創制了新世紀的一系列令人稱絕的配合飲用苦艾酒的菜單。

閱讀全文

與苦艾酒最早是由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