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能舉出一些孩子創造性方面的表現
肌肉動起來,創造力Update 2歲前的嬰幼兒處於探索自己肢體的階段。從學坐、爬、站立到會走路,是每個寶寶必經的基本過程。而手部的精細動作,我們可以看到1、2月大的嬰兒在媽媽餵奶時,無法自己扶奶瓶,但到了3、4個月大,他就漸漸能自己用手去抓握奶瓶;到了1歲半,寶寶就進步到能自己抓握湯匙吃飯、拿蠟筆塗鴉、按壓會發出聲音的有聲書,當媽媽要他幫忙拿東西過來時,他也能達成媽媽的期望。 當寶寶到了3、4歲的階段,在小肢體的精細動作會比嬰幼兒時期更加精細,能做更多難度較高的動作,比如畫畫、玩黏土、玩玩具、拿剪刀、作美勞、能自己進食、自行穿脫衣服等;在大肢體的動作上,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僅走路走得很穩,還能攀爬、盪鞦韆、溜滑梯,這些都是因為寶寶隨著生理年齡成長,大小肌肉動作也隨之成熟的緣故。 心智技能發展好,創造力上升 除了大小肌肉的發展之外,寶寶的心智認知能力也與創造力緊密相依。寶寶的的心智認知能力包括記憶力、語言能力、對空間與方位的辨識能力、數字能力……等,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增長。 一般而言,嬰幼兒的心智認知發展,會影響到寶寶未來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學習能力,通常1歲多的孩子只能用單字或疊字溝通,3歲的寶寶,就可以講出一連串有組織且有意義的語句;到了4歲,寶寶則已能表達出內容更充實且完整的話語。如:3歲的孩子在幼稚園放學後,能向爸媽簡單表達他今天在校園里聽到且記得的內容,在數字能力方面,能從1數到3;到了4歲的孩子,除了講述今天發生過的事情之外,還能與父母進行討論,在數字能力方面,也進步到能從1數到5,對於前、後、上、下、左、右的空間感基本概念,也較3歲時來得好。 生活能自理,創造力加分 在生活中,寶寶在食、衣、住、行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影響日後發展創造力的要點之一。自寶寶4~6個月大開始,在飲食方面,父母可以開始為他補充副食品,到1歲半,則開始讓寶寶嘗試完全固體的食物,這都能提高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 其他如如廁、穿衣等,寶寶出生後,從包尿布到1歲多,聽話能力與自我控制能力逐漸發展,漸漸減少孩子包尿布的時間,固定每隔幾小時如廁,或要寶寶想上廁所時,要告訴大人等,這都是寶寶學習生活自理的一環;3歲的孩子可能在上廁所時,能自己脫褲子,但卻需要大人幫忙穿好褲子,但到了4歲,他就能自己穿脫自如,在生活行為中,各方面都愈來愈成熟、精準。 同樣地,在幼稚園里的寶寶,3歲時自己吃點心,可能會吃得滿地都是,到了4歲,他拿湯匙的技巧變好了,能夠自行吃得很乾凈,並遵守用餐禮儀。 社會化行為,寶寶創造力大跨步 創造力的涵蓋范圍非常廣泛,因此寶寶的社會化行為,也與之相關。嬰兒在4~6個月大時,就能辨識大人的臉部表情,並隨之作出情緒反應,若有人對他表現出很兇悍的臉,寶寶可能就會感到害怕並哭泣,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發展。 在情緒發展方面,通常愈小的孩子自我意識愈強。以2歲前的寶寶來說,在此階段仍尚未社會化,慢慢地,當他3歲上幼稚園後,踏入團體生活,雖然開始和別人接觸,但仍比較自我,例如玩玩具時,會自己玩自己的,不想和別人一起玩,也較少和他人有互動、討論;然而到了4歲之後的孩子,他們開始會喜歡和別人互動與分享、討論、輪流、等待,過程中當然也可能伴隨著爭執,例如:玩具互不相讓、破壞別人完成的成品……等,但在爭執中,孩子就會有社會化的情緒發展,這時,老師與家長或照顧者,就應該扮演引導的角色,讓孩子學習如何處理這樣的狀況,如:讓孩子討論是否能一起玩,或是輪流玩等概念,讓寶寶在同儕中互動關系更加良好,也能促進激發孩子的創造力。22種特徵表明孩子創造力高 1.在傾聽、觀察或做事時,精神高度集中,以至聽不見別人的說話或忘了吃飯等。如「哦,我沒聽見你叫我吃飯。」 2.異常的活躍、難以安靜。例如他會說:「我正在思考問題,我不能坐下。」 3.說話時喜歡用比喻,而且比喻又很別致。如「我覺得自己像一條即將變成蝴蝶的毛毛蟲。」 4.有向權威思想挑戰的傾向。如「為什麼書上說的都對呢?」 5.有追根究底的傾向。如「媽媽,我查看了所有的參考書,也看了電視的特別節目,而且問過老師,可我還是不知道上帝在哪裡!」 6.觀察事物很仔細。如「嗨,這只蜈蚣只有41條腿。」 7.渴望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別人。 8.即使在閑暇的時間也不放棄創造性活動。如他會說「休息時,我做了樣東西。」 9.把兩個毫無關系的東西聯系起來。如「嘿,媽媽,你的新帽子簡直像個飛碟。」 10.堅持把自己的某種想法付諸實施。 1 1.對各種事情表現出好奇,並渴望了解它們。如「我就是想知道從這個院子的房頂上看出去是什麼樣子的,所以我就爬上了房頂。」 1 2.自發地運用實驗檢驗自己的想法。如「我以為麵粉加顏料就能做成橡皮泥,結果都發霉了。」 1 3.有做各種試驗的習慣。如「我往洗鳥池裡放過清潔劑,可是沒有一隻鳥來洗。今天我想試試泡沫洗衣粉。 1 4.忠實於真理並強烈地探求真理。如「我覺得世界上真的不存在什麼妖精。」 1 5.有獨立的行為。如「讓我一個人想一會兒可以嗎?」 1 6.敢於提出新觀點。如:「我覺得應該允許兒童投票表決。」 1 7.不易分散注意力。如「我還不能出去,我必須等我的試驗做完了才能和你出去。」 1 8.善於獲得物體間的新組合。如「就用線和鉛筆做圓規吧。」 1 9.具有敏銳的觀察力的提出問題的能力。如「雪融化後,白色到哪兒去了呢?」 20.有尋求變通辦法和探究新的可能性的傾向。如「這只舊皮鞋可以做個花盆。」 2 1.能自覺地獨創性地學習。如「昨天我去圖書館把所有關於蚊子的書都查過了。」 2 2.樂於思考或提出一些調皮的問題。如「如果狗是主人而人是寵物,會怎樣呢?」 雖然,家長不能指望以上22個特徵會在同一個孩子身上表現出來,但只要經常細心地注意孩子的表現,就能不失時機地發現孩子身上隨時閃現的創造性火花
② 學習或生活中具有創造力的事有哪些舉例說明
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往大處說,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想法和做法,採用新的思維方式和辦事方式。比如:一個破瓶子可以干什麼啊?除了賣了就是扔了,其實還有別的方法,比如: 截短後養花;裝飾一下製作個花瓶;當筆筒或盛點硬幣之類的;剪成條狀之後可以編製成小籃子,盛東西。
拓展資料: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區分人才的重要標志。例如創造新概念,新理論,更新技術,發明新設備,新方法,創作新作品都是創造力的表現。創造力是一系列連續的復雜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動。它要求人的全部體力和智力的高度緊張,以及創造性思維在最高水平上進行。
知識
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任何創造都離不開知識,知識豐富有利於更多更好地提出設想,對設想進行科學的分析、鑒別與簡化、調整、修正;並有利於創造方案的實施與檢驗;而且有利於克服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這是創造力的重要內容。
智力
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人格
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③ 什麼是創造性思維,並列舉兩個事例說明
就是說總是來能以一條不同自於別人的思維去想事情
比如那些科學家,發明家,就是有了不同於別人的思維去看世界的一花一木,去想事情,所以才有了他們的各種發明,發現
或者也可以這樣理解:
總是想去改變生活中的一些根深蒂固的慣性的事物
比如在你現在的環境中你覺得某些地方不好,你想去改變他,這個就是創造性思維
總歸是創造,有這種思維是好事
④ 創造性思考的例子有哪些
北京奧運會火炬藝術和技術特色
2008年,奧林匹克的聖火在高雅華麗的「中國紙卷」中熊熊燃燒。北京奧運會火炬創意靈感來自「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祥雲」圖案。祥雲的文化概念在中國具有上千年的時間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火炬造型的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傳統的紙卷軸。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方。人類文明隨著紙的出現得以傳播。源於漢代的漆紅色在火炬上的運用使之明顯區別於往屆奧運會火炬設計,紅銀對比的色彩產生醒目的視覺效果,有利於各種形式的媒體傳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勻分割,祥雲圖案和立體浮雕式的工藝設計使整個火炬高雅華麗、內涵厚重。
魯班造鋸
魯班是怎樣發明鋸子的呢?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他還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條大蝗蟲,兩個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齒,所以能很快地磨碎葉片。魯班就從這兩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仿生學事例
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⑤ 有哪些關於創造性思維的例子呢
1、愛因斯坦
有一次,愛因斯坦問他的導師明可夫斯基:「一個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樣才能在科學領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閃光足跡、做出自己
的傑出貢獻呢?」明可夫斯基表示要好好想一想日後予以解答。三天後,明可夫斯基拉起愛因斯坦就朝一處建築工地走去,而且徑直踏上了建
築工人們剛剛鋪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築工人們的呵斥聲中,愛因斯坦被弄得一頭霧水,不解地問明可夫斯基:「老師,您這不是領我誤入『歧
途』嗎?」「對、對,正是這樣!」明可夫斯基說:「看到了吧?只有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才能留下深深的腳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路面,
那些被無數人、無數腳步走過的地方,你別想再踩出腳印來……」聽到這里,愛因斯坦沉思良久,意味深長地點了點頭。從此,一種非常強烈
的創新和開拓意識,開始主導著愛因斯坦的思維和行動。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從來不記憶和思考詞典、手冊里的東西,我的腦袋只用來
記憶和思考那些還沒載入書本的東西。」愛因斯坦為人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科學史冊上留下了深深的閃光的足跡。
2、拿破崙――打破常規
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失敗之後,被終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他在島上過著十分孤獨和寂寞的生活。後來,拿破崙的一位密友,秘密贈給他一副
象棋。這位赫赫有名的囚犯對那副精製而珍貴的象棋愛不釋手,常常一個人默默地下象棋,無可奈何地打發著孤獨和寂寞的時光,直至慢慢地
死去。拿破崙死後,那副象棋多次高價轉手拍賣。有一天,那位象棋的持有者偶然發現,象棋中的一個棋子底部是可以打開的。當這個人打開
這個棋子的底部後,不禁驚呆了,裡面竟密密麻麻地寫著如何從聖赫勒拿島逃生的詳細計劃。可是,拿破崙沒有從象棋中領悟到朋友的良苦用
心和象棋中的奧秘。拿破崙大概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最後竟然死在常規思維的陷阱里。如果他能用南征北戰時兵不厭詐的思維方法來思考一
下象棋可能蘊涵的其它功能,上帝很可能會再一次地向他祝賀與微笑。
資料來源:一些創造性思維例子 http://www.chenstory.com/archives/44.html
⑥ 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分析創造性思維
1、抽象思維: 亦稱邏輯思維。是認識過程中用反映事物共同屬性和本質屬性的概念作為基本思維形式,在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判斷、推理,反映現實的一種思維方式。
2、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是用直觀形象和表象解決問題的思維。其特點是具體形象性。
3、直覺思維:直覺思維是指對一個問題未經逐步分析,僅依據內因的感知迅速地對問題答案作出判斷,猜想、設想,或者在對疑難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對問題有「靈感」和「頓悟」,甚至對未來事物的結果有「預感」「預言」等都是直覺思維。
4、靈感思維:是指憑借直覺而進行的快速、頓悟性的思維。它不是一種簡單邏輯或非邏輯的單向思維運動,而是邏輯性與非邏輯性相統一的理性思維整體過程。
5、發散思維:是指從一個目標出發,沿著各種不同的途徑去思考,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與聚合思維相對。
6:收斂思維:是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盡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把眾多的信息和解題的可能性逐步引導到條理化的邏輯序列中去,最終得出一個合乎邏輯規范的結論。
7、分合思維:是一種把思考對象在思想中加以分解或合並,然後獲得一種新的思維產物的思維方式。
8、逆向思維: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
9、聯想思維:是指人腦記憶表象系統中,由於某種誘因導致不同表象之間發生聯系的一種沒有固定思維方向的自由思維活動。
⑦ 與創造性思維有關的事例
魯班發明鋸的故事
相傳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這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們只好上山用斧頭砍木,當時還沒有鋸子,效率非常低。一次上山的時候,由於他不小心,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長的一種野草,卻一下子將手劃破了。
魯班很奇怪,一根小草為什麼這樣鋒利?於是他摘下了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用手輕輕一摸,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細齒劃破的。後來,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
這同樣引起了魯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隻蝗蟲,仔細觀察蝗蟲牙齒的結構,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
這兩件事給了魯班很大啟發。於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到小樹上去做試驗,結果果然不錯,幾下子就把樹桿劃出一道深溝,魯班非常高興。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拉了一會兒,小鋸齒就有的斷了,有的變鈍了,需要更換竹片。
魯班想到了鐵片,便請鐵匠幫助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只見他倆一來一往,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
(7)創造性的舉例擴展閱讀:
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思維在內涵上的差異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為什麼要強調兩類思維的差異呢?原因在於,隨著對創造性和創新過程研究的逐步深入,術語的准確性顯得越來越重要。
兩類思維既相互區分又密切相連,釐清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思維在內涵上的差異,有助於明晰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形成過程,以及兩類思維的相互作用關系。
⑧ 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小例子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需要人們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一項創造性思維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經過長期的探索、刻苦的鑽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後才能取得,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要經過長期的知識積累、素質磨礪才能具備,至於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則離不開繁多的推理、想像、聯想、直覺等思維活動。
創造性思維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創造性思維具有新穎性,它貴在創新,或者在思路的選擇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維的結論上,具有著前無古人的獨到之處,在前人、常人的基礎上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突破,從而具有一定范圍內的首創性、開拓性。
創造性思維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它無現成的思維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闊天空地發揮想像力。
創造性思維具有藝術性和非擬化的特點,它的對象多屬「自在之物」,而不是「為我之物」,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存在著兩種可能性。
創造性思維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首先,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增加人類知識的總量;其次,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提高人類的認識能力;再次,創造性思維可以為實踐活動開辟新的局面。此外,創造性思維的成功,又可以反饋激勵人們去進一步進行創造性思維。正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人』之可貴在於能創造性地思維。」
敲擊木酒桶,到胸腔叩診和聽診器的發明,又是一個利用聯系原理展開思維聯想活動而得到的結果。其故事原委如下:300多年前,一位奧地利醫生給一個胸腔有疾的人看病,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出聽診器和X射線光透視技術,醫生無法發現病在哪裡,病人不治而亡,後來經屍體解剖,才知道死者的胸腔已經發炎化膿,而且胸腔內積了不少水。結果這位醫生非常自責,決心要研究判斷胸腔積水的方法,但久思不得其解。恰巧,這位醫生的父親是個精明的賣酒商,父親不僅能識別酒的好壞,而且不用開桶,只要用手指敲敲酒桶,就能估量出桶裡面酒的數量。醫生在他父親敲酒桶舉動的啟發下想到,人的胸腔不是和酒桶有相似之處嗎?父親既然通過敲酒桶發出的聲響可以判斷桶里有多少酒,那麼,如果人的胸腔內積了水,敲起來的聲音也一定和正常人不一樣。此後,這個醫生再給病人檢查胸部時,就用手敲敲聽聽;他通過對許多病人和正常人的胸部的敲擊比較,終於能從幾個部位的敲擊聲中,診斷出胸腔是否有病?這種診斷方法就是現在醫學上所稱的「叩診法」。
後來,這種「叩診」法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1861年的某一天,法國男醫生雷克給一位心臟有病的貴婦人看病時,為難了。正在為難之際,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在參與孩子游戲活動中的一件事情,孩子們在一棵圓木的一頭用針亂劃,另一頭用耳朵貼近圓木能聽到搔刮聲,而且還很清晰。在此事的啟發下,他請人拿來一張紙,把紙緊緊捲成一個圓筒,一端放在那婦人的心臟部位,另一端貼在自己的耳朵上,果然聽到病人的心率聲,甚至於比直接用耳朵貼著病人胸部聽的效果更好。後來他就根據這一原理,把卷紙改成小圓木,再改成現在的橡皮管,另一頭改進為貼在病患者胸部能產生共鳴的小盒,就成了現在的聽診器。
⑨ 舉例說明什麼是創造性思維
曹沖稱象和司馬光砸缸
1.卡文迪許與地球的重量
我們腳下的大地是碩大無比的地球。它也是有重量的。但是,要測出它的重量,用什麼做測量工具呢?又由誰把它抬起來稱量呢?英國科學家卡文迪許准備解決這一宏大的科學難題。他想起一個辦法。即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就是兩個物體之間引力的大小與兩個物體的重量成正比,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他想,如果有一個已知重量的鉛球,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是可以測定的,如果引力常數是已知的,就能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公式算出地球的重量。但是引力常數當時沒有人能測出來。1750年,19歲的卡文迪許開始向引力常數和地球重量的難題進軍。他先拿兩個鉛球做引力實驗。鉛球的重量是已知的,距離也是已知的,他要先測出它們之間的引力,才能求出引力常數。但是引力是很微小的,要測出引力需要極精確的測量裝置。卡文迪許根據細絲轉動的原理做了一個引力測量裝置,如果它受到引力,就會產生一個力,促使細絲轉動,轉動得越多,說明受到的力越大。盡管卡文迪許的裝置比普通的彈簧秤精確許多倍,但是對於測量微小的引力來說,細絲轉動的靈敏度還不夠大。一天,他看到幾個孩子在玩小鏡子的游戲而深受啟發。孩子們手裡的鏡子,對著太陽在牆上反射出一個個小光斑,小鏡子輕輕轉動一個很小的角度,光斑在牆上便會移動一大段距離。卡文迪許跑回家在他的測量裝置上也安上了一面小鏡子。細絲測力儀受到一點微小的力,它上面的小鏡子就會轉動一個微小的角度,而小鏡子的反射光就會轉動一個明顯的角度。他利用這種放大的辦法,使細絲測量引力裝置的靈敏度大大提高。最終,卡文迪許求出了引力常數,測出了地球與鉛球之間的引力,再反推出地球的重量。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測出地球重量的人。卡文迪許在構思測量地球實驗中運用邏輯思維的演繹推理創新思維,通過試驗,實現了對地球的測量,成為第一個測出地球重量的科學家。
2.漢武帝削藩
漢景帝時代,御史大夫晁錯為了鞏固中央政權,消除藩王割據的局面,提出「重本抑末」的政策,為漢景帝所採納,開始削奪各藩王的封地。此舉大大觸犯了劉姓藩王的利益,吳楚等七國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發動武裝叛亂。晁錯被政敵藉此攻擊中傷,為景帝所殺。在中央政權與地方藩王的斗爭中,晁錯的主張是完全正確的。即使不削藩,吳楚七國也會伺機反叛。但削藩確實也更加刺激了他們。漢武帝時期,削藩一事又被提到議程上,但武帝唯恐重蹈「七國之亂」覆轍。這時有一大臣獻策,這次削藩不採取由中央政權將各藩王封地削減剝奪的辦法,而是將其作為藩王們的內部事務處理,實行推恩,即廢除以往封地只許藩王的長子一人繼承的規定,各諸侯王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分封諸子弟為侯。漢武帝採納此建議,下「推恩令」,諸王皆大歡喜,而推恩越廣。封侯越來越多,藩國的封地則越來越小,越來越分散,名存實亡,也無力與中央政權相抗衡。「削藩」在漢景帝時期,受到強烈抵抗,甚至七國武裝叛亂,景帝也不得不揮淚殺晁錯;漢武帝運用辯證思維,舉重若輕,這就是,從變化發展的視角看削藩,採取「推恩」政策,雖然諸王皆大歡喜,但是分封藩王諸多子弟為候,藩國封地日益縮小,名存實亡,最終達到了削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