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陶器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參考資料來自:博寶藝術網。
由於考古學的蓬勃發展,以及中國與世界各地早期陶器的不斷發現,陶器起源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許多歷史的謎團相繼解開。
最早的陶器出現在距今約1.5萬年—1萬年前。起初在日本的愛媛縣上黑岩陰遺址出土了距今約1.2萬年前的陶器,有些人不相信年代會如此久遠。近年來,在日本除北海道和沖繩以外的其他地區,相繼發現了早期陶器,於是,在日本考古學分期上單獨劃分出了一個繩紋草創期。最近在長野縣下茂內和鹿兒島縣簡仙山,都出土了經測定約為距今1.5萬年前的陶片,其中鹿兒島的陶片燒成溫度只有400度—500度,質地疏鬆,還沒有完全陶化,可謂名副其實的土器。1999 年,日本青森縣大平山元一號遺址出土了無紋飾陶器,其陶片附著碳化物的碳測校正年代為1.6520萬年—1.4920萬年,在國際考古界引起了轟動。這些處於繩紋草創期的陶器,大多為圜底和近圜底的小平底,最初階段皆為素麵無紋飾,後來有的陶器加飾隆起的線紋、豆粒紋或爪形紋。在俄羅斯遠東至西伯利亞地區的一些重要遺址中,同樣發現了早期陶器,如烏斯奇諾夫卡、格羅馬圖哈、嘎夏、富米等地,它們的年代大體在距今1.3萬年—1萬年之間,比日本列島的發現年代略遲。遠東地區的陶器多平底,素麵或飾刮條紋,西伯利亞南部的早期陶器則多為圜底。
從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尤其是近10年間,在 國的南方和北方陸續發現了一批距今萬年左右,甚至約1.4萬—1.3萬年前的遺址以及古老的陶器遺存。毫無疑問,中國已經成為探討陶器起源的重要地區。南方的重要發現有江西的萬年仙人洞、吊桶環,廣西桂林附近的甑皮岩、廟岩、大岩和湖南道縣的玉蟾岩等遺址。北方的重要發現主要集中在華北一帶,如河北陽原於家溝、徐水南庄頭與北京懷柔的轉年遺址等。南方的早期陶器大多為圜底的罐和釜形器,其中以道縣的陶釜最為引人注目。該遺址於1993年發掘時意外地發現了 3塊較大的原始陶片,1995年又在相距前發掘地1米左右的地方發現了一堆一碰即碎的陶片,陶胎厚達2厘米。經考古工作者在室內整理,將陶片精心拼對粘合,竟出人意料地復原出兩件燒煮食物的炊器——陶釜。其中較大的1件口徑31厘米、高29厘米,形制為侈口、圓唇、斜弧壁、尖圜底,通體飾繩紋。這些陶片及其附著物經北京大學考古系進行質譜加速器碳14年代測定,結果為距今1.232萬年±120年和1. 481萬年±230年。無疑,這是 國迄今出土年代最早的兩件復原陶器。北方的早期陶器則多以平底的罐形器為主,其中以陽原虎頭梁遺址群中於家溝1995 年~1997年發現的數塊夾砂罐片的年代最早,距今約1.2萬年。在時代稍晚的轉年遺址,還出土了盛放食物或水的盂形器,這表明了原始陶器不斷發展的進程。
從世界范圍來看,發明陶器的時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美洲的陶器最早距今只有5 000多年;西亞地區最早的陶器不早於距今9 000年前,這里是先產生農業,進入新石器時代後才發明了陶器,因此西亞兩河流域與埃及一帶,在考古學上有一個前陶新石器階段;巴勒斯坦的印度河流域,也存在著所謂的前陶新石器,即先有農業後有陶器;印度恆河中游的陶器出土情況與巴勒斯坦略有不同,這里最古老的陶器大約出現在距今1.1萬年~9000年,當時農業尚未出現。
上述發現說明,世界各地的陶器發明並沒有一個大致統一的時間,最早的與最晚的前後相差萬年左右,這同時表明,各地有著不同的陶器發展歷程,因此,陶器的起源應該是多元化的。
㈡ 陶器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制陶的發明與人類知道用火有密切的關系,被火焙燒的土地或者粘土因落入火堆而變得堅硬定型,可能促使原始先民有意識地用泥土製作他們需要的器物。因此,就一般意義來說,制陶完全可能由不同地區的原始先民各自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發現、發明,而不一定需要其他地方人群的傳授與教導。我國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裴李崗文化與磁山文化的陶器和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不論形制、器類、工藝與裝飾都不一樣,顯然都是各自獨立發生的。
第三種說法是虞舜發明了陶器。《史記》中就有虞舜在河濱制陶的記載,這種說法看來比較可信。
此外,還有不少學者指出,陶器並不是具體某人發明的,而是無數先民在生產實踐中逐步改進的產物。
㈢ 彩陶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彩陶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中國最早的彩陶出現於距今7000-8000年的大地灣文化。大地灣陶器有的塗一圈紅彩,這是我國最早的彩陶。
㈣ 彩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
彩陶發源於距今約10000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在新石器時代伴隨著相對定居的農耕文化一起發明了燒陶技術。關中地區大約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台文化時期就有了較發達的陶器,有個別缽形器口沿裝飾一條寬綵帶,這是彩陶的萌芽。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時期,人們已經能熟練地控制窯溫,並且彩繪藝術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中國彩陶發現較晚(1912年),至今僅有87年,而彩陶的誕生到今天卻已有8000年的歷史。彩陶記載著人類文明初始期的經濟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彩陶文化分布廣泛,延續時間長,從距今8000年到距今3000年左右,綿延了5000多年,跨越老官台、仰韶、馬家窯、大汶口、屈家嶺、大溪、紅山、齊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歷史中藝術成就最高。從製作工藝、藝術成就、歷史價值、升值空間等諸多因素看,陝、甘、寧、青的仰韶、馬家窯、齊家文化彩陶和山東地區的大汶口文化彩陶最宜收藏。
㈤ 陶器是由誰發明的
沒有誰發明一說,只能說人們在方便生活的使用中慢慢形成的,陶器歷史悠久,版在新石器時代就權已初見簡單粗糙的陶器。
陶器是指以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後,在800—1000℃高溫下焙燒而成的物品,坯體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聲音不清。陶器可區分為細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無釉或有釉。品種有灰陶、紅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中國早在商代,就已出現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質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現內容多種多樣,動物、樓閣以及日常生活用器無不涉及。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
㈥ 有誰知道中國彩陶發展史啊,盡量詳細點的。
中國的彩陶藝術歷史悠久,早在八千年前就有彩色陶器。從那時以後,我國的彩陶在持續的工藝改進中得到進一步發展,西部邊遠地區一直延續到東漢時期。中國彩陶從興起
㈦ 陶器是誰發明的
早先的人類並不會製造鍋碗瓢盆之類的東西,他們用樹枝編織容器來收集存放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籃子之類的容器輕巧便利,但又疏漏的毛病,細小的顆粒會漏出來。於是聰明的人們就想出一個辦法,在容器里塗上一層水和稀的泥,等泥干後再放種子就不會漏掉了。有一回,樹林里發生了大火,人們紛紛走避,來不及搬走的家雜用具,被無情的大火吞沒了。大火熄滅之後,人們沮喪地回到原來的家園卻驚奇的發現,那些編制的容器,外面的編織部分燒成了灰燼,而用泥土塗抹的里層卻變得硬梆梆的。這樣,人類發現了泥土與火的秘密,制陶就從這個遙遠的時代開始,一直伴隨人類發展到今天。 我國陶器的製造和使用大致始於距今1萬年左右的全新世初期。陶器的出現與農業、定居生活的出現成為石器時代人類文化新飛躍的重要標志,即人類文化從此進入了新石器時代。陶器的出現促進和豐富了原始人的經濟生活,在製作中,人類的審美智慧創造性得到了發揮。 原始先民經過了百萬年的狩獵與採集生活之後,在原始的農耕作業日勞年作的生產過程中,對於泥土的性質和狀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而居址的相對固定和生活資料的積累,使得人們有條件並且有必要製造大量加工和儲存生活資料的用具器物,這種生存性質的功利目的促使農耕文化的主人們在石質品、骨質品以及其它自然物之外去尋找一種新材料,於是以水、火、泥的合成方式生產的陶器應運而生。流行的觀點認為:原始先民可能因為偶爾在用竹、木、藤等有機物編成的盛器上塗上濕泥,在經過了火的燒烤之後成為可盛水漿的容器,於是由此受到啟發而有意識地製造出土質容器,再經過焙燒用於盛裝日常生活資料。這種推斷說明,陶器的產生是作為日常生活必需的用具而出現的,其最初始的造型和工藝技術是受當時人們單純的實用目的的驅使而出現的。 作為人工製品的一種新形式,陶器使人類能夠「綜合地利用水、火、土,不僅改變了對象的形狀,也改變了對象的性質。陶器的早期製作過程有著比石、木、骨等材料更大的可塑性,為人們的創造活動(包括美的創造)開拓了廣闊的前景」。制陶工藝的出現,一方面體現了人們能夠利用不同類別的自然物,去製造具有任意高度、厚度、弧度和直徑的三維空間新產品的技能,另一方面也使人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審美意識由此進0% (
㈧ 彩陶藝術的起源發展
中國的許多新石器時代文化都是以其獨特的彩陶藝術為顯著特徵之一。因此,考古學家和藝術家都十分關注中國新石器時代彩陶的起源和發展問題。過去,由於歷史的局限,關於中國彩陶的起源一直是一個難解之謎。直到 70 年代,黃河流域三個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發現,分別向人們展示了它們獨特的文化成就,特別是在老官台文化中發現了最早的彩陶藝術以後,這個問題才有了釋疑的眉目。
老官台文化彩陶,最先發現在陝西華縣元君廟遺址,後來臨潼白家,渭南北劉和甘肅大地灣等許多遺址都有出土。它主要是一種在紅色陶器口沿上繪以紫紅色寬頻紋的彩陶,像在陶器口上鑲嵌著一個紅箍,有色澤強烈的裝飾美的效果。同時,還在紅色三足缽的三個足上也塗滿了紅彩,像三個紅色支柱支撐著陶缽。凡是塗紅彩的地方,都是陶器的光面,因為陶器外表拍印滿了交錯繩紋。此外,在少數紅色圜底缽的內表面還用紅彩畫有三個或四個對稱布置的圓點、圓圈、短直線、波浪線等以及不同符號形的簡單花紋,這些就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彩陶。在同時期的其它新石器時代文化,以及更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中,幾乎都沒有發現過。因此,老官台文化的彩陶就成了中國新石器時代彩陶藝術的萌芽。
老官台文化的彩陶表現了兩個主要特點。一個是使用紅彩作為裝飾,這是早期彩陶普遍流行的特徵。因為紅色是遠古人類在舊石器時代最先認識的色彩,在他們眼中也許紅色是一種充滿生命力的色彩,他們首先用紅色來裝飾陶器,表現了他們對生活的信心和追求。另一個特點,彩繪紋飾非常簡單,主要是紅寬頻紋,而且都裝飾在陶器口沿上。從側面看是一條紅色寬頻,從上面俯視,又是一個紅圓圈。表明中國原始彩陶藝術從萌芽時起,就有了最簡單的雙關法或多效裝飾法的表現手法。同時少量圓點、圓圈、線條等十分簡單的紋樣,對稱性地分布在圜底缽內表,表明當時也已有了簡單的對稱原理。陶器口沿外面的一圈紅寬頻紋,雖然僅僅是簡單的一道紅色弦線,但它卻凝結著氏族先民巨大的智慧和豐富的想像力。黃河流域早期彩陶的這些特徵,給中國新石器時代後來的彩陶裝飾藝術以極大的影響,從而形成了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裝飾藝術。
老官台文化彩陶的產生和出現並不是偶然的。雖然彩陶作為一種原始藝術,是從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洞穴藝術」發展而來,但它的產生和出現卻要有一定的社會條件和物質基礎。首先,在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農耕文化基礎上,如果不是有了比較成熟的粟作農業、保障了人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人們不可能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創造和美化自己的生活。其次,制陶技術發明並逐漸成熟,使人們第一次掌握了一種人工創造的新的物質材料,為彩陶的發明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再次,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陶器刻劃裝飾藝術的發展,也為彩陶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裝飾藝術技巧。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到了新石器時代早期後段,彩陶才應運而生。因此可以說,彩陶是新石器時代早期定居農耕文化發展的產物,是制陶工藝和原始裝飾藝術發展的標志,同時也是陶器產生審美價值的確證。至於彩陶首先出現在渭水流域的老官台文化中,而不是其它地方,可能是因為老官台文化首先具備了產生彩陶的條件的原因。而彩陶產生以後又作為一種文化載體,一方面為原始藝術的發展開辟了新天地,成為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先例。另一方面,又以原始繪畫裝飾藝術的形式,反映了氏族先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彩陶產生的早晚,從一個方面體現了某個新石器時代文化發展的快慢和成熟程度,或者說,代表了某個原始文化發展水平的高低。據考古學的研究,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彩陶產生的歷史,並不晚於世界上其它幾個文明中心彩陶產生的歷史。老官台文化的彩陶同它們一樣,都是在距今約 8000 年左右而問世,同樣也站在了世界上最早產生彩陶的幾大文明中心之列①。這一事實就充分反映出了黃河遠古兒女的偉大創造力。
㈨ 陶器是怎樣發明的
有人推測,古人為了使枝條編制的器皿耐火和密緻無縫而塗上黏土,經過火燒之後,黏土部分很堅硬,進而發現成型的黏土不要內部容器也可以燒製成器,這可能是最原始的陶器。也有人認為,古人是偶然發現用手捏成的器物經火燒之後變得結實了,而且不怕水,因此而發現了陶器。
我國已發現距今約10000年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殘陶片。河北徐水縣南庄頭遺址發現的陶器碎片經鑒定為10800~9700年的遺物。此外,在江西萬年縣、廣西桂林甑皮岩、廣東英德縣青塘等地也發現了距今10000~7000年的陶器碎片。
##################
參考資料:陶器的發明
http://www.zjol.com.cn/gb/node2/node244025/node244029/node244043/userobject15ai4422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