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高爐煉鐵的發明時間

高爐煉鐵的發明時間

發布時間:2021-06-17 18:38:22

Ⅰ 冶鐵技術什麼時候發展起來的

我國在何時產生了冶鐵技術?
答案:春秋中期
河南鄭州古滎鎮漢代冶鐵高爐遺址中的一號高爐,是我國最早的結構先進的高爐。

我國約在春秋中期就掌握了冶鐵技術;不遲於春秋晚期即能煉成鑄鐵(也叫生鐵),比歐洲領先了近2000年。我國煉鐵技術突飛猛進的首要原因,是在世界上最早採用了高爐煉鐵。

我國冶鐵的高爐是由煉銅的豎爐發展而來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比較廣泛地用豎爐煉銅了。在湖北大冶地區發現的春秋時代三座煉銅豎爐,復原後其結構特點與煉鐵用的高爐十分相似。

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我國最早的高爐產生於漢代。漢代的冶鐵高爐遺址,在河南、江蘇、北京以及新疆等地多次被發現,其中結構最先進的一座是河南鄭州古滎鎮一號高爐。經過復原,高爐爐體高4.5米,為橢圓形,這種爐體結構能克服風力吹不到中心的困難。高爐下部的爐牆向外傾斜,形成62度的爐腹角,從而使邊緣的爐料與煤氣能夠有相當充分的接觸。全爐可能有4個風口,用4個皮風囊鼓風。這座高爐的容積約44立方米,日產量約0.5噸到1噸。在約2000年前,我國的高爐就已具有如此先進的結構,實在是一項傑出的成就。這在當時世界上是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

Ⅱ 生鐵煉制技術是在什麼時期發明

我國,生鐵的煉制為時甚早,遠在夏禹之前已知使用鐵制農具。中國古代煉鋼亦均用鼓風的煉鐵熔,爐是用鹽拌和泥土砌成。周初以後由於風箱的發明,煉鐵業趨於興盛;不過大規模採用新式高爐為時較遲。清末督撫張之洞倡設鐵政局,直到光緒十六年才創辦漢陽鋼鐵廠,冶煉大冶礦。到光緒廿一年,中國第一座日產生鐵一百噸的新式煉鐵高爐才於漢陽鋼鐵廠正式生產,此亦為我國新法煉鐵的開始。

Ⅲ 高爐煉鐵的發展歷史

高爐煉鐵 :
鋼鐵生產中的重要環節。這種方法是由古代豎爐煉鐵發展、改進而成的。盡管世界各國研究發展了很多新的煉鐵法,但由於高爐煉鐵技術經濟指標良好,工藝簡單,生產量大,勞動生產率高,能耗低,這種方法生產的鐵仍佔世界鐵總產量的95%以上。
簡史和近況
早期高爐使用木炭或煤作燃料,18世紀改用焦炭,19世紀中葉改冷風為熱風(見冶金史)。20世紀初高爐使用煤氣內燃機式和蒸汽渦輪式鼓風機後,高爐煉鐵得到迅速發展。20世紀初美國的大型高爐日產生鐵量達 450噸,焦比1000公斤/噸生鐵左右。70年代初,日本建成4197立方米高爐,日產生鐵超過1萬噸,燃料比低於 500公斤/噸生鐵。中國在清朝末年開始發展現代鋼鐵工業。1890年開始籌建漢陽鐵廠,1號高爐(248立方米,日產鐵100噸)於1894年5月投產。1908年組成包括大冶鐵礦和萍鄉煤礦的漢冶萍公司。1980年,中國高爐總容積約8萬立方米,其中1000立方米以上的26座。1980年全國產鐵3802萬噸,居世界第四位。

Ⅳ 高爐煉鐵

高爐生產時從爐頂裝入鐵礦石、焦炭、造渣用熔劑(石灰石),從位於爐子下部沿爐周的風口吹入經預熱的空氣。在高溫下焦炭(有的高爐也噴吹煤粉、重油、天然氣等輔助燃料)中的碳同鼓入空氣中的氧燃燒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氫氣,在爐內上升過程中除去鐵礦石中的氧,從而還原得到鐵。煉出的鐵水從鐵口放出。鐵礦石中未還原的雜質和石灰石等熔劑結合生成爐渣,從渣口排出。產生的煤氣從爐頂排出,經除塵後,作為熱風爐、加熱爐、焦爐、鍋爐等的燃料。高爐冶煉的主要產品是生鐵,還有副產高爐渣和高爐煤氣。

Ⅳ 高爐煉鐵技術最早什麼時代謝謝

目前所知最古老高爐是中國西漢時代(紀元前1世紀)熔爐。在紀元前5世紀中國文物中就發現鑄鐵出土可見該時代熔煉已經實用化。初期熔爐內壁是用粘土蓋的,用來提煉含磷鐵礦。西方最早的熔爐則是於瑞典1150年到1350年間出現。這兩國的熔爐都是自行發展摸索出現,沒有互相傳達關系。
使用石炭的近代高爐出現於1709年。由於歐洲當時森林多用途砍伐導致木炭產量減少、被迫開發使用石炭的煉鐵法導致新技術出現,大幅增加煉鐵效率。

Ⅵ 鐵是什麼時候開始生產的

我國還是世界上最早生產鑄鐵的國家之一。煉鐵技術最早出現在西亞地區(公元前2000年)。我國發明煉鐵術雖然不是最早,卻後來居上。春秋戰國時期已懂得使用人力鼓風以提高爐溫,冶煉出可以澆鑄的鐵水,鑄造鐵鼎。漢代發展為畜力鼓風,水力鼓風。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用煤煉鐵。唐宋時期,鐵產量每年超過1000萬斤,鐵器曾經成為我國出口的主要貨物。先進的冶煉技術是我國對世界的偉大貢獻(歐洲11世紀開始知道使用水力鼓風爐,14世紀才得以推廣)。
在中世紀的歐洲,只有修道院或者主教人士才有充足的資金投入到煉鐵工業中去。煉鐵工業的大規模發展仰仗於宗教機構的勢力。如1408年,不列顛的達勒姆主教建立了第一座有文件為證的,利用水力於鼓風器的熟鐵吹煉爐。它的出渣口在煉爐之側。此外,由於採用水力鼓風器,就有可能進行連續作業,從而可用高爐煉鐵,高爐的特點是鐵水和爐渣從爐口底部排出的。

16世紀的高爐在兩側各開一個口,一個是風口,另一個為出鐵口。高爐第六天(一個冶煉期)大約只能出4~5噸鑄鐵。一座高爐貯存在不了這么多的鑄鐵。由於受到容積的限制,遂發展成早期的雙爐。1549年,雙爐能生產出重2200公斤的鐵爐鑄件。

在歐洲高爐的發展過程中,有兩種基本爐型相互競爭,一種是矮爐腹型高爐,和一種是高陡面爐腹型高爐。

1750年,英國的工業革命開始了。在燃燒上用焦炭代替木炭,這種轉變使煉鐵業突破了束縛,不再為木炭的短缺而陷入困境。因為不僅民用燃燒需要大量木料,而且為了提高農業產量也在大量砍伐森林。因此,對於人口密度高的國家,要靠木炭來增加鐵的產量是不易的。

到18世紀末,煤和蒸汽機已使英國的煉鐵業徹底改革,鐵的年產量從公元1720年的2.05×10000噸/年(大多是木炭鐵)增加到1806年2.5×100000噸/年(幾乎全是焦炭鐵)。估計,每生產一噸焦炭需煤3.3噸左右。但是,高爐燒焦炭勢必增加碳含量,以致早期的焦炭生鐵含碳在1.0%以上,全部成為灰口鐵即石墨鐵。

高爐的尺寸在18世紀內一直在增大。從公元1650年約7米,到1794年俄國的涅夫揚斯克高爐已增高到13.5米。因為焦炭的強度大,足以承擔加入的爐料的重量。大多數的煉爐採用爐缸、爐腹和爐身三部分按比例構成。19世紀末,平滑的爐襯公認為標準的爐襯,這基本上已經是現在的爐型。爐底直徑約10米,爐高約30米。全部高爐都設有兩只以上的風嘴。另一個巨大的進步就是採用熱風。20世紀後,現代鋼鐵業就蓬勃發展起來。

Ⅶ 誰發明高爐煉鐵法

這個應該是累計的突破。是群體智慧,不是單個人發明的

Ⅷ 高爐煉鐵的簡介

生產方式
高爐生產時從爐頂裝入鐵礦石、焦炭、造渣用熔劑(石灰石),從位於爐子下部沿爐周的風口吹入經預熱的空氣。在高溫下焦炭(有的高爐也噴吹煤粉、重油、天然氣等輔助燃料)中的碳同鼓入空氣中的氧燃燒生成的一氧化碳,在爐內上升過程中除去鐵礦石中的氧,從而還原得到鐵。煉出的鐵水從鐵口放出。鐵礦石中不還原的雜質和石灰石等熔劑結合生成爐渣,從渣口排出。產生的煤氣從爐頂導出,經除塵後,作為熱風爐、加熱爐、焦爐、鍋爐等的燃料。
簡史和近況
早期高爐使用木炭或煤作燃料,18世紀改用焦炭,19世紀中葉改冷風為熱風(見冶金史)。20世紀初高爐使用煤氣內燃機式和蒸汽渦輪式鼓風機後,高爐煉鐵得到迅速發展。20世紀初美國的大型高爐日產生鐵量達 450噸,焦比1000公斤/噸生鐵左右。70年代初,日本建成4197立方米高爐,日產生鐵超過1萬噸,燃料比低於 500公斤/噸生鐵。中國在清朝末年開始發展現代鋼鐵工業。1890年開始籌建漢陽鐵廠,1號高爐(248立方米,日產鐵100噸)於1894年5月投產。1908年組成包括大冶鐵礦和萍鄉煤礦的漢冶萍公司。1980年,中國高爐總容積約8萬立方米,其中1000立方米以上的26座。1980年全國產鐵3802萬噸,居世界第四位。
高爐煉鐵面臨淘汰 中國鋼鐵業急需升級換代
高爐煉鐵技術,適合於那些工業化初步發展的國家,生產大路貨、初級鋼材,但在發達國家,高爐技術正面臨淘汰。電爐技術煉鋼是當今世界趨勢。電爐煉鐵可以提升鋼材質量和特殊性能,減少原材料和電力等的浪費。在訂單經濟時代,生產要根據市場需求變化,但高爐煉鐵技術周期長,生產產品低級,且生產的產品還需要一道甚至更長的加工鏈條。電爐煉鋼則可縮短鋼材冶煉周期,可根據訂單安排生產,原材料和動力資源浪費少,不再如高爐煉鐵那樣存在大量的產品積壓情況。當今社會進入材料時代後,市場需要的鋼材不再是傳統的材料,高爐煉鐵生存空間更大為縮小,且附加值很低,以中國鋼鐵業為例,全國鋼鐵產業利潤還不如開采鐵礦的賺錢,原因就是因為高爐煉鐵技術低級落後,不能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我們固然贊美中國鋼鐵業對國家的貢獻,但不能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高爐煉鐵技術已經進入死胡同。
作為世界上第一鋼鐵生產大國,世界鐵礦第一進口大國,世界鋼鐵業初級鋼材第一出口大國,世界鋼鐵第一進口大國,世界鋼鐵產業人數最多的國家,世界鋼鐵廠最多的國家,中國必須認真思考中國鋼鐵業的下一步發展戰略。不能以推動就業為借口,把鋼鐵業的發展寄託在國家的巨型投資拉動鋼鐵業的繁榮,而要認真的思考減少污染,提高產品附加值和適應市場的實際需求,實現鋼鐵業的產業升級,效益升級。

Ⅸ 我國的冶鐵技術大約始於哪個朝代

我國塊煉鐵始於春秋時代,在掌握塊煉鐵技術的不久,就煉出了含碳2%以上的液態生鐵,並用以鑄成工具使用。

考古發現的最早人工冶煉鐵器屬於春秋時期,目前已知有大約二十件左右,有凹形鋤(臿)刃,梯形錛刃、削、刮刀、劍、鼎等,經金相核驗,多數屬固態還原的塊煉鐵(指不含炭的鐵)。

春秋晚期時期,人們掌握了塊煉滲碳鋼及其淬火工藝,大大提高了鐵器的實用性能,為戰國中期以後的鐵器大量應用於軍事和農業生產創造了技術條件。

(9)高爐煉鐵的發明時間擴展閱讀:

我國古代的制鐵術發明於春秋時期。由戰國到西漢,鋼鐵兵器逐漸興起。西漢中期以後,除弓、矢以外的主要兵器,多已由鋼材製作,為了提高鋼的硬度和強度,淬火技術應運而生。

兩漢時期,鋼的淬火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河北滿城,西漢中期劉勝墓,遼寧遼陽三道濠西漢遺址,山東蒼山縣等地都發現了淬火過的鋼刀和鋼劍,在史書上也有關於淬火的文字記載。

隨著淬火技術的深入發展,古人發現淬火劑對淬火質量有很大影響,三國(公元222~265年)時代的蒲元和南北朝時期的綦母懷文在這方面都曾經作出過較大的貢獻。

Ⅹ 高爐煉鐵起源

短鄙惜樣朝鼠寨/////////////朋友圈子裡面現在都在用這款。不但是免費的效果還好!

閱讀全文

與高爐煉鐵的發明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