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佛教是創造者嗎

佛教是創造者嗎

發布時間:2021-06-17 18:24:38

1. 佛教的創始人是誰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

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

釋迦牟尼(Śākyamuni)不是其本名,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意義是「釋迦族聖者」。「釋迦」是他所屬部落的名字,有「能」、「勇」之意;「牟尼」是當時對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稱謂,譯作「文」、「寂靜」等,是聖者之德,「釋迦牟尼」漢譯又作「能仁寂默」。一般也稱為「釋尊」或「佛陀」。

(1)佛教是創造者嗎擴展閱讀:

釋迦牟尼的生平,沒有引起早期三藏編者的重視,他們只是盡量詳細記錄導師的言詞;更詳盡的敘述和更傳奇的故事在後來才被精心編造出來。

關於佛陀的形象,相對可靠的是一個基本輪廓。他成長於富裕的環境,娶妻生子後,大概29歲時出家;所學的禪定和苦行都無法解決問題;約35歲時得到佛陀的自覺。餘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布恆河流域,向各階層說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維護了剎帝利的階級利益,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

佛滅後,聖典先是口口傳誦,較晚才陸續出現文字經典;原始經典後來又經各部派的重新編纂。這一系列的過程,佛陀的原說一直被加工。

所以在全部藏經中,某些法義以略不相同的面目出現。最多隻能在一定程度體現佛陀教說的,是巴利五部尼柯耶和漢譯四部阿含所代言的「原始佛教」 ,其內容結構多為三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緣起、三十七道品等。佛陀的根本原理,是成立於無常、無我的緣起,例如舍利弗皈依佛陀前,只需告訴他:「世尊所說,諸法是因緣的生滅」。

2. 佛教的創立者是誰

古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佛教的創立者是喬達摩·悉達多(約公元前565~前486年)。他得道創立佛教後,被佛教教徒尊稱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又有佛陀之稱號,意為「覺悟者」,在佛教的神話中被描繪成歷經幾世修行的類似天神的人物。

3. 佛教是中國人創立的嗎,是什麼時候創立的

現在世界上有三大宗教,每一個宗教都有著數以千萬計的教徒,在全世界范圍內都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佛教就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影響力非常深遠的一個宗教,而且佛教對我們國家也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在中國也有很多非常虔誠的信奉佛教的教徒存在。佛教的創始人並不是中國人,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佛教只不過在漢朝的時候開始傳入中國。

三、本土化的佛教

佛教除了在漢朝得到比較大的發揚之外,在唐朝更是形成了帶有中國本土色彩的佛教。唐朝的民風是非常開放的,而且唐朝也一直都比較注重在思想方面的融合和再度的發展,所以當佛教傳入唐朝的時候,就與唐朝的本土宗教進行了一種融合,形成了一個新的佛教,這個新的佛教,它的創始人其實就是我們的國人,只不過它與原來的佛教是有著很大的不同的。

4. 佛教起源於哪個國家創始人是誰

佛教(英語:Buddhism)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現今尼泊爾和印度邊界間靠近尼泊爾)的王室太子悉達多·喬答摩於35歲修道成為釋迦牟尼佛後,在約前6世紀對弟子開示的「苦、集、滅、道」的教導內容,因緣轉趨為宗教化,為現代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對於世界上,尤其是東亞、中南半島文化具有深刻的影響,此外在中亞、南亞和南洋群島地區的文化曾具有廣泛的影響,現正在向歐洲、非洲、北美洲發展。佛教經歷史發展,通過南、北兩條傳播途徑,現代存在南傳上座部佛教、北傳大乘佛教兩條支脈,其中大乘佛教又分為顯宗(漢傳佛教的主要內容)和密宗(藏傳佛教的主要內容),故也有上座部、漢傳佛教(大乘)、藏傳佛教(金剛乘)三分法,各脈又有諸多宗派;南傳主要為以聲聞乘阿羅漢果為最高聖位,北傳則追求在未來世成佛,皆稱為涅槃。
創教者為釋迦牟尼佛,一般尊稱其為「佛陀」,「佛陀」義為覺者、覺悟者,廣義上也包含三世諸佛。佛教的本意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指拜神佛的宗教,比起其他宗教教義更像是一種哲理,這是由於最原始的佛教概念中,沒有明確指出神明的定義,甚至反對迷信,佛陀認為不應該浪費時間思考對滅苦沒幫助的概念。「佛法」一言以蔽之,即「痛苦來自慾望」,佛教徒即為「相信這條法則的人」,佛教「最高原則」是「痛苦確實存在,我該如何逃離?」現有佛教的諸佛菩薩均是由後來的教派發展而成。
佛教在歷史上曾對世界文化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按照佛教的觀點,人和其他六道眾生一樣,沉淪於苦迫之中,並不斷的輪轉生死,惟有斷除無明的人才能出離三界,不再輪回。佛教徒修習佛法的目的,即在於追隨並實踐悉達多所覺悟的四聖諦,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斷盡一切煩惱,最終超越生老病死和所有苦,結束六道輪回,得到究竟解脫,進入涅槃的境界。

5. 佛教的創始人是誰

佛教的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他的姓是喬達摩,名叫悉達多。因為他屬於釋迦族,所以又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通常認為他出生於公元前565年,據說他從小受傳統的婆羅門教育,29歲時因尋求解脫之道而削發為僧,經過6年修行,最終悟道成佛,創立了佛教。

根據佛典記載,悉達多共出城郊遊四次,而正是這四次郊遊的所見所聞,改變了他的生活,增強了他出家的決心。第一次出遊,他在市區見到了一個白發躬腰、風燭殘年的老人;第二次在路旁見到了一個痛苦呻吟的病人;第三次遇到了一個送喪的行列;第四次郊遊,他遇到了一位神態安詳的出家修士。這讓他知道,任何人都逃避不了老、病、死的痛苦,一切眾生為了求自己的生存,更做出種種罪惡,甚至不惜互相殘殺,造成種種悲劇,結果還是向著老、病、死的路上走。這悲慘的生命界,這矛盾不合理的人生,應如何解脫痛苦呢?

帶著問題使悉達多不能安住於王宮,享受尊榮與富樂,他終於在29歲的一天夜晚,下定決心,拋棄了王位、財富和父母妻子,只帶著侍從車匿,騎著白馬,偷偷地離開了王宮,出家修行。

佛陀覺悟的,最主要的便是四聖諦和八正道。所謂四聖諦,便是:「苦諦」,遍及眾生界的苦惱;「集諦」,苦惱的原因;「滅諦」,斷絕苦惱的原因,解脫這些苦惱;「道諦」,修行正道,斷絕苦惱的原因。正道的內容,共有八項,所以名為八正道。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而不能成佛的原因,是無明煩惱障蔽了佛性。故佛陀的成道,是了悟緣起,斷除無明,慧光煥發,佛性顯現,內心清凈,燃起了真理光芒,照耀人間。

6. 佛教是什麼時候創立的

佛教誕生是在西元前6世紀以前由古印度的釋迦牟尼(被稱為佛陀)建立。從孔雀王朝開始,即中國的漢代時期傳入我國。

佛教由古印度的喬達摩·悉達多(被尊稱為釋迦牟尼或佛陀)35歲時創立,由於釋迦牟尼的生卒年代說法有兩種(參見釋迦牟尼條目),佛教開始的時間也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認為是在西元前523年5月月圓之日,另一種認為是在前589年或前588年。

當時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創立佛教,在其後的幾十年中雲游四方,度化了許多弟子,佛教影響逐漸擴大。

(6)佛教是創造者嗎擴展閱讀

釋迦牟尼死(入滅)後,弟子們整理出他的言行說教,通過幾次結集,成為經、律、論「三藏」。之後佛教在古印度發展非常迅速,到孔雀王朝阿育王時,成為了國教,佛教得到了極大的弘揚。隨著形勢的發展,佛教修正並發展了釋迦牟尼的學說,分化為18個部(有的說是20個部)。1世紀時產生了大乘佛教。

從孔雀王朝開始,佛教分別向南北兩個方向傳播。南傳佛教(又稱小乘佛教)主要影響泰國、緬甸、柬埔寨、斯里蘭卡等地。

北傳佛教(又稱大乘佛教)又分為兩個支派,一個經喀什米爾到達新疆,在漢朝時傳入中國,形成漢傳佛教,後又傳入朝鮮、日本以及越南;另外一支則主要在西藏地區傳播,稱為藏傳佛教,後來又傳入蒙古和中國東北等地區。

參考資料網路——佛教

7. 佛法是誰發明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29歲時因感於人生無常,要求擺脫生死苦惱而出家。
出家後先跟數論先驅阿羅邏和優陀羅學習禪定,又修行了六年苦行,但認為這樣做都達不到解脫,便到王舍城外尼連禪河畔伽耶的一棵畢缽羅樹下坐禪,經七天七夜,對人生和解脫問題進行思考,達到「覺悟」。
此後到波羅奈的鹿野苑地方找到了原先跟他一起修苦行的 陳如等五位侍者,把自己覺悟的內容向他們宣說,收他們為弟子,創立了最早的佛教僧團。

佛法一直存在,有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8. 在佛教中,是誰創造了人

南無阿彌陀佛,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慈慈光師兄答的也很好

人從哪裡來,妄想中來,執著中分,顛倒分別中來,因中來

佛陀是創世主嗎?
不。正信的佛教,沒有創世主的觀念,佛陀是人間的覺悟者,佛陀雖能覺悟世間的一切原理,但卻無能改變世間已有的狀態;佛陀雖能化度眾生,眾生的能否得度,尚須由眾生的能否自我努力而決定。佛陀是最好的良醫,能為眾生的痛苦診斷處方,服他的葯,必定得度,如果不肯服葯,佛陀也是愛莫能助;佛陀是最好的向導,能給眾生引導出離世間的苦海,聽從佛的引導,必定得度,如果不從引導,也是愛莫能助。因此,佛陀不以創世主自居,能夠實踐佛的言教,就等於見佛敬佛。所以,佛陀既不是創世主,也不是主宰神,佛陀只能教導眾生離苦得樂的方法,佛陀自己雖已離苦得樂,但卻不能代替眾生離苦得樂。佛陀是大教育家、人天導師。
佛教稱為無神論的意思是什麼?
這是宗教學上的一個專有名詞。世間有兩種無神論,一種是唯物的無神論;一種是佛教所說的無神論。
唯物無神論否定一切精神的獨立存在,也不信有鬼神的世界。而佛教所講無神論,是說諸法由因緣所生,宇宙萬物由眾生的共業所成,承認有精神、有鬼神,只是不以為有一位如一神教所說的全知、全能,主宰創造宇宙的,既是最初也是最後而唯一的神。
神的分類,從宗教學上,可分作多神、二神、一神、泛神以及無神的信仰。多神是一般的民間信仰,沒有組織、沒有體系,是原始民族的宗教型態,也是地域性的宗教型態。例如∶中國民間的神,分作地方的、國家的。地方的又分作祖先神和自然神,它的名稱和形象,可以因地、因時而異;國家的神是全國和全民族的元祖或山川日月。
至於二神信仰,是把善惡分為兩種勢力。最初是兩個敵對民族各自將己方的保護神視為善神,而對方的則為惡神,後來經由各民族的統一之後而形成了二神的信仰,那便是惡神為魔鬼,善神為上帝;不過,既崇拜魔鬼,也崇拜上帝的宗教,在世界上只有波斯的襖教。基督教雖然也相信魔鬼和上帝永遠的存在,但是只拜上帝,不拜魔鬼,有二神教的內容,只取一神教的形式。
所謂一神教是說,萬物由一神所創造、控制、毀滅,神有大能、權威來主宰萬物,正如中國人所稱為的造物者,基督教所說的耶和華。基督教雖然也相信有天使神,那是唯一上帝的扈從,也是唯一上帝的創造物,不可能成為上帝的繼承人和與上帝相等地位的另一位大神。
至於泛神,是哲學家所相信的理念之神,它是宇宙的本體,自然的法則,並沒有人格的形象,卻是萬物所出生和所回歸之處;神不能有意志地愛人,人有責任和義務服從和敬愛神。
至於無神,本文剛才已說有二類。一是唯物論的無神,認為宇宙人生的一切現象,都是由物質運行所產生,除物質的活動之外,沒有離物質而存在的靈體。人在出生以前,沒有過去,死亡之後,沒有未來;如果說有,是肉體遺傳的源頭和延續。對個人而言,人死如燈滅,縱然也承認人在世間時所發揮的精神力量,不論是學術的、政治的、藝術的,都能夠影響於後世;但那是物質,而不是精神。人能夠懷念古人,古人卻不知道我們懷念他,因為他們根本已不存在;懷念古人不為慰靈,乃為見賢思齊的自勵勵人。
佛教的無神論主要是基於諸法從因緣所生的現象,說明眾生是由業力感得的果報。每一眾生,各自造業,個別受報,而許多眾生,於往昔生中,曾造無量業;同類的業因,感同類的果報,出生於相同的環境,這就是佛說眾生無盡、世界無窮,是眾生的自作自受。
我們的世界屬於太陽系的范圍之內,是由地球人類及生於此界的其它眾生,往昔的共業所感,並不如一神論者所說是神創造而來。而對於神的認識及神的需求,實際上是因人的需要而有。全知的一神不是真的,但不能說他即等於無神,從信仰者說,他是有的;從被信仰的神而言,他可能是大力的鬼神,大福德的主神,或來自於他方世界的天神。他們不只有一個,因此,一神教的信仰者們,本身就有分裂,對於一神的形象、理解和感受都不一樣,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時而異;因此一神信仰,其實是多神信仰的升格。
佛教的無神,並不否定多神、二神,乃至於一神的信仰和作用,只是把它們當作眾生的類別,所以《華嚴經》、《地藏經》,乃至於《阿含經》等,都講到鬼神。佛教不是「無鬼神論」者,而是不以為有獨一無二主宰宇宙的創造神。

9. 佛教是中國人創立的嗎,創立於何時

中國佛教並非是由中國人自己創立的,而是從印度傳入的,傳入時間為漢明帝在位期間。據傳,漢明帝有一日突然夢見一位頭頂金光的人從西方走來。待第二天醒來之後他便將這個夢說給底下臣子們聽,其中一位臣子聽完之後回答說:“西方有神,稱為佛。”得此回答的漢明帝十分愉悅,隨即就任命蔡音等大臣前往西域求取佛經。三年之後,這些人從西域帶回諸多佛經以及兩位高僧,這意味著印度佛教自此開始進入中國。

不過之後由於唐武宗信仰道教,故而下令滅佛,從而致使佛教遭受了一場大浩劫。唐朝滅亡之後便進入混亂不堪的五代十國時期,所以先前遭遇浩劫的佛教未能得到恢復。這種狀態直到宋朝建立之後才迎來改變,但是始終難以恢復至隋唐時期的興盛狀態。

中國佛教雖然起源於印度佛教,但是經由兩千年左右的發展早已形成自己的風格,所以諸多風俗與印度佛教存在較大差異。

與佛教是創造者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