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lespaul發明

lespaul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17 16:42:35

A. 吉他這種樂器是誰發明

那不是豎琴嗎... 不懂. 吉他電吉他的起源是受在1920年以後大愛歡迎的“夏威夷”吉他的影響,夏威夷吉他是沒有共鳴箱的,所有的弦和拾音器都是固定在實心木塊上,此琴沒有回授的問題,鄉村樂隊紛用它來做獨奏的樂器,直到現在仍是鄉村音樂中不可缺少利器。

當時著名的魯特琴大師道蘭和魏斯等人的作品經後人改編,在今天的古典吉他曲目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偉大的巴洛克音樂集大成者巴赫所創作的不朽作品如大提琴、小提琴組曲、奏鳴曲的吉他改編曲,在古典吉他曲具有不朽的價值。

十八世紀後期魯特琴和比維拉琴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五對復弦和其後出現的六對復弦吉他也漸漸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使命。1800年前後,全新的六根單弦的吉他以其清晰的和聲及調弦方便等優點很快得到了幾乎全歐洲的青睞,古典吉他的黃金時代終於到來了。

十九世紀初,活躍在當時吉他音樂中心巴黎、維也納還有倫敦的最著名的吉他大師有索爾,阿瓜多,朱利亞尼,卡羅利,和卡爾卡西。其中索爾和朱利亞尼除了是吉他大師外還是出色的音樂家,他們以傑出的才華為六弦古典吉他創作了包括協奏曲在內的第一批大型曲目,為六弦吉他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尤其索爾在創作上承襲海頓、莫扎特的古典音樂傳統,除寫作歌劇、舞劇音樂外,還為吉他創作了包括系統的練習曲、教程在內的大量優秀作品,被音樂評論家稱為“吉他音樂的貝多芬”。 十九世紀後期著名的吉他音有樂家考斯特、默茨、卡諾、雷岡第等,他們為吉他創作的很多優秀作品都成為了十九世紀吉他音樂的經典。

吉他能在二十世紀蓬勃發展並達到前所未有的輝煌,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近代吉他之父”泰雷加對吉他從製做、樂器性能、演奏技術直至曲目等各方面的深入研究和革新。泰雷加和他的老師阿爾卡斯一直致力於與吉他製作家托雷斯合作,並最終生產出了琴體擴大、音量增大、樂器性能明顯改善的現代古典吉他。

B. 大家知道電吉他是誰發明的嗎

有說是Gibson Les Paul的也又說是Fender Esquire,但其實世界上第一把電吉他是George Beauchamp和

Paul Barth所設計的。楓木琴體的雛形源自一整塊鑄鋁「煎鍋」(Frying Pan),這是由廠長Harry Watson製造的。在1932年的夏末,由Ro-Pat-In 公司 (洛杉磯的電子專利樂器公司)批量生產。 Beauchamp的合夥人Adolph Rickenbacker和Paul Barth在1934年將公司改名為Rickenbacker電聲弦樂公司。這便是Rickenbacker吉他的來源。於是我們的提問便有了解答:「第一把電吉他是Rickenbacker(Ro-Pat-In)生產的」 以上質量來源網路

C. 電吉他起源於什麼時候

早在19世紀吉他在美國已是鄉村歌曲爵士樂中不可或缺的樂器了。可是因為吉他的音量無法和小提琴及薩克斯風比,吉他一直只是一個伴奏的樂器。在1920至1930年間有人試著不同的」pick-up」拾音器裝在吉他上試圖將吉他變為一個可獨奏的樂器。Rowe-DeAmond公司是第一個發展出可以夾在吉他響孔上的拾音器,但真正發展出」電吉他」的應該屬Gibson,早期的「空心電吉他」只是將一個拾音器裝在有著拱形面板,f型響孔的鋼弦吉他上Gibson在1935年推出ES-150,即是此種」空心電吉他」這種吉他可以完全當做一個空心吉他來使用,拾音器只是用來放大它的聲音的,此種吉他的最大缺點是有著很強的」feed-back」回授效應,也就是說在使用時常會產生不需要聲音。(TedNugtnt早期所使用的吉Birdland即是此種吉他,但TedNugent能控制此種回授而成為他的t奏技巧之一)Gibson後來在1985年後出產所謂」半空心電吉它」E335,此型有著比最期空心電吉他較薄的共鳴箱,而且在弦枕墊下一木塊已減低回授效應,此型古他大愛爵士樂吉他手的歡迎,像B.Bking的吉他」Lucile」即為此種琴型。

真正能稱為」電吉他」應屬實心的吉他,此種琴完全靠拾音器及擴大器去發出聲音而不靠共鳴箱。電吉他的起源是受在1920年以後大愛歡迎的「夏威夷」吉他的影響,夏威夷吉他是沒有共鳴箱的,所有的弦和拾音器都是固定在實心木塊上,此琴沒有回授的問題,鄉村樂隊紛用它來做獨奏的樂器,直到現在仍是鄉村音樂中不可缺少利器。早期夏威夷及空心電吉他都是用很很重很大的拾音器;在1930年間LesPaul是所有想設法改良此笨重的拾音器人中的一位,可是他不論用什麼樣的拾音器都不能解決回授的問題。在看到了發明大王愛迪生所發明的心電小提琴後,他想到使用實心的吉他;在1941年他說服Epiphone吉他公司讓他在周日使用工作房,他將一把Epiphone的f孔空心吉他切成兩半,再將一塊實心木塊粘在中間,他將兩個拾音器固定在這塊實心的木塊上做成了有名的」Log」吉他,他發現回授的問題再也沒有發生了。在接下來的幾年LesPaul想把他的想法推銷給Gibson吉他公司但Gibson一直沒有興趣直到1950年Gibson才答應生產由LesPaul合作所設計的吉他,在1952年這種以LesPaul為名的實心電吉他開始問世一直到現在歷久不衰。LesPaul吉他當初是爵士樂設計的。但後來的吉他手發現LedPaul是彈重金屬音樂的絕好吉他。從早期的LedZaplin、JimPage及Kiss的AceFrenley到現在Guns』n』Rese的Slash都是以用LedPaul吉他而出名,這又是LesPaul始料不及的。

雖說LesPaul的」Log」吉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實心電吉他,LeoFender在1948年所推出的Broadcaster卻是世界第一個上市的電吉他。LeoFender年輕時本來以修理收音機做嗜好,1930年以後他以幫人修擴大器及收音機為生,在1944年他和當時生產夏威夷吉他」Lapsteel」有名的Rickenbacker吉他公司的雇員」Doc」Kauffman組成K&F公司並開始生產K&FLapSteel及小的擴大器。在1946年以後LeoFender決定擴大營運,於是離開K&F公司自己成立。在1948年Fender推出了第一把電吉Broadcaster,也從此改寫了吉他的歷史,同時推出的SuperAmp,這在以後才詳述。Broadcaster很快的改名做Telecaster,此型吉他無論在各方面都是無與倫比的創新傑作。此吉他和LesPaul一樣,直到現在都沒有什麼大變動而卻被數以萬計一代又一代的吉他手所喜愛。BruceSpringsting、JeffBeck,PinkFloyd的DavidGilmore,RollingStone的KeithRichard所愛用,在Telecaster之後,Fender推出一系列的吉,他但都是由Telecaster變化而來,在1954年Fender推出一種重新設計的吉他」stratocaster」簡稱Strat。此吉他與SibsouLesPaul在吉他演變而來的。這些吉他的結構及特性以後幾章中再詳細討論。吉他手中以用strat著名的首推JimiHendrix,其它如EricClapton,JeffBeck,YngwieMalmsteen,StevieRayVaughn等不勝枚舉,Strat自從推出後大受歡迎Fender公司的業務也蒸蒸日上,可是LeoFender,因為醫生誤診以為自己得了絕症,活不了多久,在1965年他將Fender公司賣給了CBS(哥倫比亞傳播公司)。可是他在次年換了一個醫生病就好了。大多數的吉他手都認為Fender自從落入CBS之手後品質就大降,因此在CBS以前製造的Fender大為搶手;Fender後來因為製作成本愈來愈高,遂將生產線移至日本及韓國,但Fender吉他銷路更差,終於在年CBS公開拍賣Fender公司而由原Fender員工所組成的股東買下,從此Fender又開始在美國生產,並且業務蒸蒸日上,新的琴型不斷的推出,並且品質良好,似乎又恢復往日雄風。LeoFender本人在痊癒後與Fender合作了一段短時間後和MusicMan吉他公司合作了一段時間,最後和G&L公司合作設計一系列和Strat及Telecaster類似的吉他。在1992年初LeoFender病逝,享年歲。此一代吉他宗師現代電吉他之父所發明的Strat及Tele吉他在這半個世紀不知造就了多少電吉他手,也改變了整個音樂的形式,沒有電吉他就沒有搖滾樂更別提重金屬了,你說是嗎?

值得一提的是LeoFender的另一傑作,Bass吉他。在1940時Bass手一直是彈有著非常大音箱的Doublebass。隨著音樂的需要有人開始將拾音器放在Doublebass上來放Bass的音量,可是巨大的Doublebass使用及攜帶來非常的不方便,有鑒於此,LeoFender發明了第一把Bass吉他並在1951年問世,此Bass吉他叫做precisionbass。剛出的bass和Telecaster差不多,但不久就改成了Strat的樣而且有到今日都沒有什麼大改變。

除了Gibson和Fender之外,有名的吉他廠還有很多除了以生產鋼弦吉他著名Martin外,早期和Gibson同時生產空心電吉他的有Guild及Gretch公司,Epiphone在1957年被Gibson買下,現在也生產較低價錢的LesPaul吉他。RickenBaker的吉他因C.C.R的JohnFogerty及Beatles的JohnLennon所使用有出名現在生產的JohnLennon琴是一種半空心有著很短的琴弦長度。

80年代以後新吉他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成立,較有名的如Jackson/charvel,PaulReedSmith,Hammer,WashBurn,Kramer,G&L,Heritage,Musicman,ValleyArts,squier,等等。還Steinberget以生產沒有吉他頭的吉他著,Carvin吉他以生產吉他柄直接穿過琴身的吉他著名,並且以郵購的方式行銷。ESP吉他以讓手吉他自己設計所喜歡的吉他著名,其它還有以生產高價位吉他著名的小吉他廠如TomAnderson等實不勝枚舉。日本吉他廠如Yamaha自從推SG2000及近年Pacifica系列吉他後名聲也慢慢響亮起來,其它如AriaPro以生產bass吉他較有名。

D. 是誰發明了第一把實心電吉他

Les Paul

電吉他的起源是受在1920年以後大愛歡迎的「夏威夷」吉他的影響,夏威夷吉他是沒有共鳴箱的,所有的弦和拾音器都是固定在實心木塊上,此琴沒有回授的問題,鄉村樂隊紛用它來做獨奏的樂器,直到現在仍是鄉村音樂中不可缺少利器。早期夏威夷及空心電吉他都是用很很重很大的拾音器;在1930年間Les Paul是所有想設法改良此笨重的拾音器人中的一位,可是他不論用什麼樣的拾音器都不能解決回授的問題。在看到了發明大王愛迪生所發明的心電小提琴後,他想到使用實心的吉他;在1941年他說服Epiphone(念做 』epifon )吉他公司讓他在周日使用工作房,他將一把Epiphone的f孔空心吉他切成兩半,再將一塊實心木塊粘在中間,他將兩個拾音器固定在這塊實心的木塊上做成了有名的」Log」吉他,他發現回授的問題再也沒有發生了。在接下來的幾年Les Paul想把他的想法推銷給Gibson吉他公司但Gibson一直沒有興趣直到1950年Gibson才答應生產由Les Paul合作所設計的吉他,在1952年這種以Les Paul為名的實心電吉他開始問世一直到現在歷久不衰。
參考資料:http://book.vlike.com/ChapterInfo/1819/1819090.asp

E. GIBSON電吉他 LESPAUL懂的進

r8的「r」就是Reissue再版的意思 所謂的R8就是指1958年standard的復刻版
所以你說的1985Reissue和1958standard復刻就是一個東西

有點注意的就是r系列是為了復刻元年琴 為了更接近元年琴R系列也在一直改進 現在不同年份生產的R系列也會有些差別 比如今年2013的r系列就都說做的很不錯很vintage 不過價格也是稍微高出了點

F. 電吉他誰發明的啊

Les Paul

電吉他的抄起源是受襲在1920年以後大愛歡迎的「夏威夷」吉他的影響,夏威夷吉他是沒有共鳴箱的,所有的弦和拾音器都是固定在實心木塊上,此琴沒有回授的問題,鄉村樂隊紛用它來做獨奏的樂器,直到現在仍是鄉村音樂中不可缺少利器。早期夏威夷及空心電吉他都是用很很重很大的拾音器;在1930年間Les Paul是所有想設法改良此笨重的拾音器人中的一位,可是他不論用什麼樣的拾音器都不能解決回授的問題。在看到了發明大王愛迪生所發明的心電小提琴後,他想到使用實心的吉他;在1941年他說服Epiphone(念做 』epifon )吉他公司讓他在周日使用工作房,他將一把Epiphone的f孔空心吉他切成兩半,再將一塊實心木塊粘在中間,他將兩個拾音器固定在這塊實心的木塊上做成了有名的」Log」吉他,他發現回授的問題再也沒有發生了。在接下來的幾年Les Paul想把他的想法推銷給Gibson吉他公司但Gibson一直沒有興趣直到1950年Gibson才答應生產由Les Paul合作所設計的吉他,在1952年這種以Les Paul為名的實心電吉他開始問世一直到現在歷久不衰。

G. 電吉他Les Paul(LP)琴優點缺點 是否適合新手

樓主問的其實都是Gibson、Epiphone家的LesPaul的特點他們家出的是最經典的LesPaul優缺點都很明顯

首先說說優點LesPaul琴體的一大特點就是聲音渾厚扎實加上Gibson自家研製的的拾音器更是突出了這一點另外他們一般採用桃花心木製作琴體加上一層楓木貼面改善中高頻的通透性無論是主音還是節奏老搖滾還是流行都能輕松勝任代表人物有Slash、五月天怪獸、平澤唯(==)等

缺點恩我去試過EpiphoneLesPaulStandard、Custom、1957。。.。。共同的特點就是高把位太難彈了。。。因為琴頸連接處是直角手會被硌到。。。如圖。。。。但是別家的比如我的PRSSinglecut就沒有這樣的問題

琴頸寬也是真的因為Gibson是美國人的牌子嘛。。美國人手都很大。。不過還沒到中國人沒法彈得地步手小可以考慮EdwardESP旗下中高檔黑色的LesPaul很炫啊。。而且他們家的品絲都好粗啊。。手指粗的彈起來需要點技巧。。。可以和墨芬tele對比一下。。同是美國人。。差別怎麼這么大。。。。

四個鈕分別對應兩個拾音器的音量和音色好處是可以進行很細微的調整音色豐富缺點是關音量的時候需要兩個音量鈕一起關。。。呵呵。。。。

建議還是到實體店去試一下體驗一下手感再買能買到更喜歡的琴

純手打哦~~有問題敬請追問~~~~

H. 大家知道電吉他是哪個發明的嗎

目前這個答案是比較被認可的,我摘取給你,希望能有幫助。
在1920至1930年間有人試著將不同的pick-up 拾音器裝在吉他上。 rowe-deamond公司第一個發明出可以夾在吉他音孔上的拾音器,但真正發展出「電吉他」的應屬Gibson。早期「空心電吉他」只是將一個拾音器裝在有著拱形面板, f型音孔的鋼弦吉他上,Gibson在1935年推出es-150,即是「空心電吉他」,這種吉他可以完全當做一個空心吉他來使用。 拾音器只是用來放大它的聲音的.此種吉他的最大缺點是有著很強的feed-back回授效應,也就是說在使用時常會產生不需要的聲音(ted nugtnt早期所使用的bird land即是此種吉他,但ted nugent能控制此種回授而成為他的演奏技巧之一)。 Gibson後來在1985年後出產所謂」半空心電吉他」 e335,此型有著比最早期空心電吉他較薄的共鳴箱,而且在弦枕下墊一木塊以減低回授效應,此型吉他大受爵士樂吉他手的歡迎,像b.b king的吉他"lucile」即為此種琴型。
真正能稱為「電吉他」的應屬實心的吉他,此種琴完全靠拾音器及擴大器去發出聲音,而不是靠共鳴箱.電吉他的起源是受在1920年以後大受歡迎的「夏威夷」吉他的影響,夏威夷吉他是沒有共鳴箱的,所有的弦和拾音器都是固定在實心木塊上的.此琴沒有回授的問題,鄉村樂隊紛紛用它來做獨奏的樂器,直到現在仍是鄉村音樂中不可缺少的利器。
早期夏威夷吉他及空心電吉他都是用很重很大的拾音器,Les Paul是所有想設法改良此笨重的拾音器人中的一位,可是不論他用什麼樣的拾音器都不能解決回題。在看到發明大王愛迪生所發明的實心電小提琴後,他想到使用實心的吉他。1941年他說服epiphone吉他公司讓他在周日使用工作房,他將一把epiphone的f孔空心吉他切成兩半,再將一塊實心木塊貼在中間,然後將兩個拾音器固定在這塊實心的木塊上做成了有名的「log"吉他,他發現回授的問題再也沒有發生了。在接下來的幾年Les Paul想把他的想法推銷給gibson吉他公司,但Gibson一直沒有興趣,直到1950年Gibson才答應生產由Les Paul所設計的吉他.1952年這種以les paul為名的實心電吉他開始問世,一直到歷久不衰。les paul吉他當初是為爵士樂設計的,但後來的吉他手發現les paul是彈重金屬的絕好吉他。從早期led zepplin的Jimi Page及kiss的Ace Frenley到guns'n'rose 的slash都是以用les paul吉他而出名,這又是les paul始料不及的。直到現在,Les Paul吉他仍然是最好的電吉他之一,這一型號對電吉他的發展影響極其深遠。

I. 電吉他是哪個國家率先發明的

Les Paul

電吉他的起源是受在1920年以後大愛歡迎的「夏威夷」吉他的影響,夏威夷吉他是沒有共鳴箱的,所有的弦和拾音器都是固定在實心木塊上,此琴沒有回授的問題,鄉村樂隊紛用它來做獨奏的樂器,直到現在仍是鄉村音樂中不可缺少利器。早期夏威夷及空心電吉他都是用很很重很大的拾音器;在1930年間Les Paul是所有想設法改良此笨重的拾音器人中的一位,可是他不論用什麼樣的拾音器都不能解決回授的問題。在看到了發明大王愛迪生所發明的心電小提琴後,他想到使用實心的吉他;在1941年他說服Epiphone(念做 』epifon )吉他公司讓他在周日使用工作房,他將一把Epiphone的f孔空心吉他切成兩半,再將一塊實心木塊粘在中間,他將兩個拾音器固定在這塊實心的木塊上做成了有名的」Log」吉他,他發現回授的問題再也沒有發生了。在接下來的幾年Les Paul想把他的想法推銷給Gibson吉他公司但Gibson一直沒有興趣直到1950年Gibson才答應生產由Les Paul合作所設計的吉他,在1952年這種以Les Paul為名的實心電吉他開始問世一直到現在歷久不衰。

J. 歷史第一章唱片

唱片的歷史--一個名叫埃米爾·玻里納(EmileBerliner)的德國移民於1888年發明了唱片。
底下是說明
一 錄音技術的發明
偉大的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於十九世紀末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台錄音機。他原本是想把這種圓筒式錄音機作為聽寫機來推廣,結果這個計劃遭到了所有那些靠記錄老闆講話吃飯的秘書們的一致反對,不幸夭折了。但錄音機卻在音樂市場找到了用武之地。人們只要買一個錄音圓筒,就可以從家裡的錄音機上欣賞到各類音樂。
幾乎與此同時,機械鋼琴(Pianola)被發明。這是一種用打孔紙帶操縱的鋼琴,你只要買一卷紙帶,就可以在家裡的機械鋼琴上「高保真」地欣賞到名家的鋼琴獨奏。這個新玩藝兒極大地推動了「拉格泰姆」音樂(Ragtime,一種經常使用切分音的鋼琴音樂)在美國的普及。「拉格泰姆」音樂可以說是第一個歐洲沒有的,純美國風格的音樂形式,是公認的爵士樂的前身之一。
這兩樣發明從根本上改變了欣賞音樂的方式。以前,人們要麼自己彈琴,要麼買票去聽專家彈,總之不那麼容易。有了錄音技術和機械鋼琴,音樂才算第一次走進了尋常百姓的家裡。這兩樣發明還造就了現代模式的音樂工業,吸引了眾多的人材專心從事音樂生產,為音樂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現代音樂工業的誕生還打破了傳統民歌的生存基礎。按照公認的定義,民歌是指經過人們世代口頭相傳而流傳到今天的民間音樂。民歌愛好者之所以喜愛民歌,一是因為民歌背後悠久的歷史文化,二是因為民歌經過了幾百幾千年的競爭淘汰,存留下來的一定是久經考驗的優秀作品。不過有的人因此就小看了流行音樂,實在大可不必。其實這兩者完全是個蘿卜青菜的問題。流行音樂雖沒有民歌那麼富有歷史感,可流行音樂的現代感又是民歌所沒有的。有人說民歌是經過歷史考驗的,可他們忘記了,過去是沒有錄音機的,音樂的傳播速度很慢,傳播面也很窄,所謂考驗也就是局限在一個特定的小范圍里。而現在的流行音樂,一出世就面臨眾多聽眾的檢驗,能經得住這樣考驗的流行音樂不一定就比民歌差。換句話說,錄音技術為我們帶來了流行音樂,它代替了過去的民歌,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民歌。
二 七十八轉唱片
愛迪生圓筒十分粗笨,使用極為不便。一個名叫埃米爾·玻里納(EmileBerliner)的德國移民於1888年發明了唱片。後經包括愛迪生在內的許多人的改進,成了二十世紀初期錄音音樂的主要載體。因為技術的限制,那時的唱片轉速很快,每秒78轉。因為轉速快,這種唱片每面最多隻能錄不到三分鍾。這一時間上的限制決定了當時的流行歌曲一定是短小精悍的。其實世界上幾乎所有民族的傳統民間音樂鮮有這么短的,傳統文化里的音樂形式原本是風格多樣,長短不一的。但隨著78轉唱片的問世而誕生的所謂「流行歌曲」卻從此把人們聽音樂的習慣標准化了,其短小精悍的特點一直延續至今天,束縛了聽眾的欣賞口味,鈍化了人們的音樂想像力。流行歌曲之所以被烙上了諸如「速食麵」、「快餐文化」等諸多貶義烙印,當初78轉唱片的長度限制是罪魁禍首之一。
78轉唱片以人工上弦作為動力,無需電力,這在缺少電力的美國南方農村顯出了優勢。尤其是自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廣播開始在美國城市流行,唱片銷售受其影響而大幅下滑。唱片商不得不把眼光轉移到農村,開發適合農民口味的音樂種類,正是由於這些商人們的努力,美國民歌才得以開始了歷史上第一次復興,大批真正的民歌手被唱片公司發掘出來,他們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後來美國流行音樂的格局。
三 麥克風的改進
早期錄音是不靠麥克風的。樂手對著幾個大喇叭口演奏,聲音直接進入錄音設備,帶動刻錄針在唱片上刻下溝紋。這樣錄音麻煩自不用說,錄出來的聲音質量極差,根本沒法還原結構復雜的人聲。因此早期唱片錄的大都是器樂演奏,聽眾也就是聽個響動。1925年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個電動麥克風,它依靠的是電容對極板厚度變化的靈敏反應。而構成電容的材料也經歷了從金屬、碳再到空氣等改進,頻率響應越來越好。正因為如此,人聲才有可能逐漸代替器樂,成為流行音樂的主流。流行歌曲的演唱者才有可能代替演奏家,成為大眾明星。
麥克風和相應的擴音設備的不斷完善從根本上改變了歌手的演唱方式。在此之前,不管是歐洲的歌劇,還是中國的戲曲,甚至包括源自農村的民歌,其演唱者都必須扯著嗓子拚命唱,才能蓋過樂器的聲音。隨著麥克風的出現,音樂界才第一次出現了平·克勞斯貝和福蘭克·辛納屈這類用真嗓子演唱的「溫柔」歌手。沒有擴音設備,管弦樂的宏大音量早就把他們的肉嗓子淹沒了。

四 廣播業的興起
自二十年代開始,廣播逐漸在美國普及。這一新興的傳播方式在誕生初期曾極大地影響了唱片銷售。原因很簡單,古今中外人類的共性其實是一樣的,免費的東西總是最能吸引消費者。就象現在唱片商起訴互聯網一樣,當初美國的唱片出版組織ASCAP也曾多次起訴過廣播業,並迫使美國政府通過了新的法律,強迫廣播業主付費給唱片商。廣播業主們起初也想盡辦法賴帳,但最後被逼無奈,乾脆自己成立了一個新的名為BMI的組織,與ASCAP抗衡。由於ASCAP簽下了大多數主流歌手,BMI就只能去發掘那些地下的,另類的音樂家。在當時,這無疑是指黑人音樂家。BMI的興起直接導致了黑人音樂在美國的興盛。沒有黑人的影響,當今的美國流行音樂簡直就無從談起。
早期的廣播用的是「調幅」(AM)傳播方式。這種方式技術上簡單,而且傳播距離遠,但卻具有噪音大,保真度低的致命弱點。早在1923年,一個叫埃德溫·阿姆斯特朗(EdwinArmstrong)的工程師就開始研究另一種傳播方式:「調頻」(FM)。在廣播界巨頭RCA的幫助下,他終於在1936年向公眾展示了FM廣播系統。可是,當時RCA卻已經改變了經營策略,轉向了更有前途的電視業。為了與FM爭頻道資源,RCA游說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試圖把FM擠出「高頻」(VHF)頻段。雖然當年FCC還是把VHF的第一頻道給了FM,可二次大戰結束後,FCC終於裁定把FM永遠排除在VHF之外,只能使用「超高頻」(UHF)。這一裁定使得FM的傳輸距離大大縮短,噪音也變大了。贊助商因此紛紛退出,轉向利潤更大的電視業。阿姆斯特朗在絕望中跳樓自殺。
由於以上原因,AM電台又獨霸美國廣播業三十年。而音質較之出色得多的FM電台卻成了非主流電台,只能在窮人和少數民族聚居區得以流傳。
當時RCA轉向電視的決定從商業角度來說並不算壞。電視業(以及好萊塢)從一開始就遠遠走在了廣播和唱片業的前面,並因此吸引了大部分財力雄厚的大壟斷資本家的注意。這一現象不僅阻礙了FM電台的發展,而且還使得AM電台也受到了相對較少的關注。在這種大氣候之下,許多地方性的小AM電台得以迅速發展,並佔領了相當大的市場。這些獨立電台,以及它們僱傭的一批很有眼光的獨立DJ,為黑人節奏布魯斯,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早期搖滾樂在美國的發展壯大立下了汗馬功勞。
五 電吉它的發明
木吉它(或者叫做原聲吉它)的歷史據說可以追述至公元前1200年。這種樂器簡單易學,演奏者可以很方便地同時演唱,這兩條優點使得吉它(或類似的樂器)成為許多地方民歌手的主要伴奏樂器。但木吉它的聲音較小,在早期爵士樂當中不得不充當給吹奏樂器打節拍的角色(鋼琴的地位與之類似)。1924年,第一個可接放大器的吉它問世。可是人們當時還無法接受這種原始電吉它所發出的聲音,所以很不普及。直到三十年代,電吉它才開始被爵士吉它手們所青睞,他們開始嘗試在演奏中加進吉它獨奏(solo),並從此徹底改變了吉它的形象。早期的電吉它大都是由吉布森(Gibson)吉它公司生產的。
為了改進早期中空電吉它在聲音上的一些缺點,吉它手兼發明家萊斯·保羅(LesPaul)發明了實心(SolidBody)電吉它。他與吉布森吉它公司合作生產的「吉布森·萊斯·保羅實心電吉它」以及另一位吉它先驅里奧·芬德(LeoFender)設計生產的「FenderStratocaster」型實心電吉它成了吉它手們的最愛,並很快就擴展到布魯斯領域。可以說沒有電吉它,就不會有節奏布魯斯,那樣的話,搖滾樂也就不會存在了。
六 唱片的進化
七十八轉唱片所用的主要原料是蟲膠(Shellac),大部分來自印度。二戰期間,蟲膠的來源被切斷了,唱片公司被迫要求買主必須上交一定數量的舊唱片才能換一張新的,這一政策使得大量早期78轉唱片被銷毀,許多珍貴的錄音也因此永遠丟失了。
隨著蟲膠的越來越稀少,各大唱片公司不得不紛紛放棄黑人等少數民族音樂市場,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主流音樂市場上。這種傾斜政策一直延續到二戰後。面對隨之產生的真空,一大批小型唱片公司紛紛出來填補空白。它們對音樂的選擇和對音樂家的限制遠比大唱片公司要來得寬松,因此,一批別具一格的黑人音樂才得以被錄成唱片,節奏布魯斯因此才能此脫穎而出,並逐漸紅遍全國。
與此同時,一種全新的唱片於1948年在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問世了,其發明人是該公司的首席工程師皮特·格德馬克(PeterGoldmark)。他本人是個古典音樂愛好者。他對用78轉唱片播放古典音樂時必須不斷換唱片這一點感到十分不滿,並發誓要改造唱片,延長播放長度。要達到這一點,減慢唱片的轉速並增加溝紋數是當然的選擇。可這樣做勢必增加失真度,增大噪音,並縮小頻率響應范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格德馬克領導的研究小組經過多年的研究,從唱針唱臂,再到唱盤材料等許多地方對唱片進行了根本性的改革。他們採用鑽石做唱針,乙烯基塑料(Vinyl)為唱片材料,把唱片轉速降到每秒331/3轉,並增加溝紋密度,使得一張12英寸(約30厘米)唱片每面可放二十多分鍾的音樂。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密紋唱片,又叫「長時唱片」(LongPlay,LP)。LP唱片的音響規格很高,因此帶動了從麥克風到放大器再到揚聲器等音響設備的一系列革新,再加上1957年誕生的立體聲唱片技術,現代高保真音響(Hi-Fi)工業才算正式啟航了。這一新的音響標准在許多方面對音樂風格的進化產生了微妙的影響,其中比較極端的例子是:許多音響發燒友變成了只聽音響不聽音樂的怪物。順便插一句:在中國,古典音樂和爵士樂的「復興」與這兩者比較適合「發燒」很有關系。
讓我們再回到五十年代,面對哥倫比亞新推出的LP唱片,其主要競爭對手RCA立刻作出了回應。其實早在三十年代RCA就曾推出過331/3轉唱片,可因為音響質量差而沒有被老百姓接受。RCA的領導階層仍然堅持認為單曲唱片還將延續很長的時間,因此他們推出了一種新的規格:45轉唱片。這種唱片每面還是只能放不到五分鍾,但聲音質量卻比78轉唱片好多了,甚至比LP還好一些。當時RCA的一個副總裁曾武斷地對該公司古典部門的負責人說:「換一次面其實只需要七秒鍾,消費者不應該在乎這么短的時間。」那位哭笑不得的負責人回答:「這就好比你正和你哥們兒的老婆偷情,卧室的門卻總關不嚴。其實也不是總開著,就是每隔五分鍾開一次,每次七秒鍾……」。不用說,哥倫比亞的LP唱片很快就在古典音樂領域把RCA徹底打敗了。
但是45轉唱片也有自己的優勢。它直徑小,唱片薄,又不容易碎,運輸成本低,十分適合講究時效的單曲市場。另外,45轉唱片播放技術相對容易,RCA大批量地製造出一種攜帶型的,自帶喇叭的唱盤,在青少年當中推銷,結果很受歡迎,成了他們開派對時的最佳選擇。青少年們乾脆把這種唱盤叫做「Hi-Fi」。這類「Hi-Fi」的流行極大地促進了五十年代單曲市場的繁榮,而LP則只在那些聽嚴肅音樂的,經濟實力雄厚的大學以上程度的聽眾中流行,並最終為流行音樂的藝術化提供了物質基礎。
七 錄音磁帶的發明
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造成了78轉唱片市場的萎縮,卻陰差陽錯地從另一個方面對流行音樂市場提供了幫助。原來,德國的工程師們為了更好地廣播希特勒的講話,經過多年的研究,在磁帶錄音技術上取得了革命性的進步。二戰後,美國把這一技術原樣拿了過來,並很快就運用在流行音樂領域。磁帶錄音方便可靠,價錢便宜,質量又好,使得投資不多的小型錄音公司得以生存下去,為五十年代獨唱片立公司的發展壯大立下了汗馬功勞。前面提到過,這些小型公司的興起直接促成了搖滾樂的誕生。
六十年代中期,RCA發明了可以在汽車上使用的八軌磁帶(8-Track),這一發明立刻吸引了眾多以前不怎麼買唱片的消費者的注意,美國的音樂銷售也從這一時期開始直線上升。七十年代初,一批自稱是「低者」(Downer,相對於傳統的「Higher」)的吸毒群體發現在高速行駛中的汽車里聽震耳欲聾的重搖滾對達到「狀態」很有幫助。這種說法很快在聽眾中流傳開來,並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七十年代初期重搖滾的流行。一批重搖滾樂隊因此受益匪淺,如「深紫」(DeepPurple)、「黑色安息日」(BlackSabbath)和「AC/DC」等,他們的磁帶銷售往往會佔到總銷售額的70%以上。
再後來,杜比技術的發明讓可錄音的卡式磁帶走進了消費者的家中。這一新技術使得盜版磁帶開始在地下泛濫。唱片商不得不象當年對抗廣播業一樣,又開始藉助法律手段進行抵制。不過,磁帶的錄音質量比不上LP,再加上因為各種原因,六七十年代的美國流行音樂市場格外繁榮,因此盜版的影響不算太壞,倒是一些歌迷在地下市場交換私自錄制的歌手實況演唱錄音,算是彌補了錄音室唱片的不足。這些非法錄音不但為樂隊造就了一批批鐵桿歌迷,而且為後來音樂史學家們研究這段歷史幫助很大。
八 錄音技術的革新
唱片工業自誕生初期開始的前五十年裡,可以說一直是扮演著「現場錄音記錄者」的角色。絕大多數唱片都不對音樂家的現場表演做任何改動,聽眾也是抱著聽現場的心情聽唱片。 電吉它的出現是一個異數。電吉它發出的聲音和原聲吉它相去甚遠,聽眾當初很不適應這類電子聲,不把它當音樂來看待。後來因為電吉它的許多優點,有越來越多的樂手開始在舞台上演奏電吉它,老百姓也就漸漸熟悉並接受了這種怪聲音。但這種接受還是沒有離開舞台表演的范疇。
前面提到過的那個電子工程師兼吉它手萊斯·保羅把錄音技術提高了一大塊。他於三十年代末期開始嘗試多軌錄音技術,這種技術可以讓音樂家把分別錄好的伴奏或者人聲部分混在一起,讓人聽起來就象是有許多個音樂家在同時演奏一樣。保羅一開始這樣做的目的只不過是為了在唱片中增加一把吉它而已,在音樂概念上並沒有太多的創新。直到五十年代末期,一個名叫費爾·斯拜特(PhilSpector)的製作人開始大規模地在流行音樂唱片中使用多軌錄音技術。與保羅不同的是,他在錄音中加進了大量的樂器,營造出一種象牆一樣的巨大聲場。因此後人把他製作的這類音樂叫做「音牆」(WallofSound),這種前所未有的新鮮聲音鎮住了當時許多聽眾,為由他製作的唱片成為排行榜上的常勝將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斯拜特的這種「聲音牆」技術說白了不過是大量常規樂器疊加而產生的宏大效果而已,交響樂中早就有了,並不新鮮。真正對唱片製作進行了革命性改革的是披頭士樂隊的那張著名的《帕配軍士孤獨之心俱樂部樂隊》(Sgt.Pepper'sLonelyHeartClubBand)唱片。當時樂隊成員剛剛去了趟美國西海岸,目睹了一批迷幻樂隊在舊金山的興起。受他們影響,或者說是受到了迷幻劑的啟發,樂隊回到了倫敦的阿比路錄音棚(AbbeyRoadStudio),用了四個月的時間,花費了十萬美元的經費(也只有披頭士才花得起),製作出了這么一張被音樂界普遍認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專輯。
披頭士樂隊的著名製作人喬治·馬丁(GeorgeMartin)運用了當時最先進的錄音技術(其實也不過是台四軌機,但馬丁利用多重混音的辦法,實際上相當於使用了九軌),使用了各式各樣的古怪樂器,並大量採用延遲、失真、回聲和用現代眼光看近乎手工的剪接技術,營造了一個現實世界裡沒有的聲音仙境。整張專輯沒有任何單曲,而是用音效把每首歌連在了一起,唱片中的許多歌曲諷刺了現代人平庸而又毫無意義的生活方式。象這樣不刻意突出單曲,而是通過整張唱片表達某種概念的所謂「概念專輯」(ConceptAlbum)自《帕配軍士》之後迅速在歐美流行開來。如果沒有LP,沒有現代錄音技術,所有這一切都是不可想像的。
披頭士們本來是想在這張唱片里表現一個虛擬樂隊的現場演出的情景,可結果卻是結束了傳統唱片只能成為現場演出替代品的歷史,使唱片本身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從此,音樂的定義被大大擴展了,她不再只是旋律、和聲和節奏的簡單組合,許多諸如電子聲音、變形音效、環境噪音和其它各種用機器製造出來的聲響都可以通過藝術家巧妙的組合而被賦予某種深刻的含義。一句話,現代錄音技術(尤其是後來電子合成器的廣泛運用)解放了藝術家的想像力。
九 FM卷土重來
前面提到,由於多種原因,六十年代以前,極端商業化的AM電台在美國占據了大部分江山,FM電台則被迫成為只為少數民族服務的超小型電台。可是,隨著披頭士對流行音樂的徹底改造,越來越多的美國樂隊開始偏離傳統的流行單曲風格,向藝術搖滾的方向發展。可這類樂隊在美國卻十分缺乏對外宣傳的有效渠道。
這類樂隊最集中的地方要數舊金山,那裡發達的LSD文化和當地特有的崇尚自由的精神孕育出一大批迷幻樂隊。1967年4月的一天,當地一個名叫湯姆·唐納休(TomTonahue)的AM電台DJ正在為該電台沒法容納他喜歡的先鋒搖滾樂而苦惱,他的一個朋友向他提起了FM電台,舊金山居住著很多華裔和拉丁裔居民,他們都聽FM電台。唐納休受到啟發,開始四處打聽行情。最後,他了解到當地一個名為KMPX的FM電台正因一個中文DJ的離去而犯愁,於是便自告奮勇地要求填補空缺。就這樣,美國第一個先鋒搖滾FM電台正式成立了。
KMPX給了唐納休絕對的自由,他也正好盡情發揮,在他的節目里隨意地播放先鋒搖滾、民歌、布魯斯、爵士樂、古典音樂和電子音樂等所有他喜歡的音樂種類。與流行歌曲相比,這些「另類」音樂都對音響質量有很高的要求,具備立體聲的FM電台正好能滿足這種要求。很快,唐納休的先鋒實驗開始在舊金山流行開來,並引起了許多地方電台的注意。不久,一大批先鋒FM電台在美國各地冒了出來,贊助商也開始注意起FM電台了。這一風潮極大地促進了先鋒搖滾樂在美國的流行,從舊金山的許多迷幻搖滾樂隊到來自英國的一批先鋒搖滾樂隊都從中得到了好處。這一風潮還促使後來許多搖滾樂隊開始廣泛借鑒其他音樂形式,搖滾樂的融合期到來了。
十 演出音響的進步
磁帶唱片的流行和廣播電視的普及很容易讓我們忘掉了音樂的演出功能。其實,音樂現場表演方式的進化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音樂風格的演變。這種進化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演出音響的進步。舉個例子:如果沒有電子擴音設備,搖滾樂還能存在嗎?
早期擴音設備都是電子管的,笨重不說,功率也不夠大,所以那時的搖滾樂演出都只能在室內進行,到了室外就蔫了。熟悉鮑勃·迪倫的讀者可能都知道,他在1965年那次著名的新港民歌節上首次插電演出遭到了台下大多數聽眾的抗議,可你們也許不知道,那次演出所用的糟糕音響,而不是迪倫的搖滾樂,才應該負主要責任。那本來是個民歌演唱會,台上的麥克風沒幾個,音響功率也不夠大,調音師更是不懂怎樣調搖滾樂。迪倫突然帶了一個搖滾樂隊上了台,那個調音師立刻就慌了。他把樂器的聲音弄得很大,而因為台上沒有監聽音箱,迪倫也無法知道效果怎樣。結果台下聽眾根本聽不清迪倫在唱什麼,很多人起鬨其實是在抗議這一點!迪倫是栽在了音響上面。
和迪倫的遭遇相反,另一隻偉大的樂隊當初則是得益於他們的音響。「感恩而死」(GreatfulDead)樂隊剛成立那會兒在舊金山的一批迷幻樂隊當中並不十分突出。但他們有一個靠販賣毒品發了財的朋友。此人十分精通音響設備,花了一大筆錢為樂隊購置了一套當時最好的舞台音響,而迷幻搖滾樂非常需要好音響來增加效果。我這里當然不是說他們的發跡靠的是音響,但這套音響確實幫了他們的大忙,他們這種以大段的即興演奏為特點的現場表演之所以能成為最受歡迎的演出,音響起了很大作用。
自六十年代開始,隨著晶體管和印刷電路板的普及,演出用音響可以做得越來越輕便,功率卻越做越大了。大功率演出音響的出現使得所謂「體育場搖滾」(ArenaRock)樂隊的出現和流行成為可能,也為現在眾多講究音效的搖滾樂隊常年不斷的巡演創造了條件。
現代的搖滾樂演出甚至不光要有好的音響,還要有好的視覺效果。如果你有幸去現場「聽」過平克·弗洛伊德(PinkFloyd)樂隊的演出,你一定會發現你更多的時候是在「看」他們演出。他們在現場演出中用現代科技所營造的迷幻世界是歐美樂隊中最為獨特的一道風景。
不光是演出音響可以左右音樂的演變,個人聽音樂的方式也和某些音樂風格的流行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一個人人都躲在自己的蚊帳里聽耳機的社會,搖滾樂是很難流行開來的。同樣地,在一個人人有車,汽車音響又很容易搞得很誇張的社會,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講究低音和鼓點的「說唱」音樂(Rap)為什麼會那麼流行了。
十一 音樂的數字化
CD的出現除了為唱片商提供了一個賺錢的好機會外,一個很大的「成果」就是宣告了概念專輯的死刑。因為選曲的方便,聽眾完全可以不必被迫聽完一整面音樂了。這一點在網際網路流行起來以後更是越來越明顯。如果將來聽眾都習慣於在網上聽歌的話,概念專輯將不復存在。
當MP3在網際網路上流行起來以後,許多人都曾預言流行音樂的銷售將會直線下降。但至少截止到去年,美國流行樂壇仍然形勢一片大好。我認為這有兩個原因:第一,在新興MP3網站Napster出現以前,網上免費MP3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的,但去年剛出現的Napster從根本上改變了MP3的面貌,它的影響我們很快就會看到了。第二,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一個國家的流行音樂消費理論上就應該是越來越好的。也許沒有網際網路,這個市場本來是應該更好的。
如果說網際網路在近期內不會對整體音樂市場產生致命沖擊的話,它對音樂種類的分布則已經產生了某種影響。具體地說,就是那些主要針對青年和成年男性的音樂種類受到了沖擊,因為這批人是網際網路的最忠實的用戶。比如當今美國,從電台的播出率到演出市場走向,你根本看不出另類搖滾風潮有明顯的衰退,本人認識的那些二三十歲的男性朋友們仍然在聽這類搖滾樂,可他們都已經開始學著從Napster上下載,再燒到CD上。於是,唱片銷售排行榜上你很難再找到這些搖滾樂隊的影子了,取代他們的盡是些針對中學生以下的少男少女們的偶像歌星唱片。
另類搖滾從此就一蹶不振了嗎?倒也未必,關鍵是看他們怎麼去適應。比如,他們可以利用網際網路所產生的巨大知名度和聽眾群,把主要精力和商機集中在演出市場上。今年夏天美國的演出市場就充滿了這類樂隊。這種趨勢今後將會越來越明顯。
隨著網際網路帶寬的增加,流行音樂勢必還會發生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

「音樂不是人們用來去思索去追溯的介質,音樂就是供作享受的。」-----富特文格勒

閱讀全文

與lespaul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