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創造性地開展歌唱教學活動
歌唱教學在幼兒音樂教育中佔主要地位。多年以來,幼兒園集體歌唱教學的方法就是教師示範,幼兒模仿,片面重視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幼兒的所感所想,幼兒只是被動機械地唱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藝術活動的目標是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豐富審美經驗,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和技能的傳授。 那麼,如何在歌唱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呢?我們作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 鼓勵幼兒創編歌詞,即興演唱 在歌唱活動中,我們嘗試讓孩子給熟悉的歌曲增編新的歌詞或改編部分歌詞,並能根據原調唱出。對於不同水平的幼兒要求也不同。 在小班的歌詞創編活動中,我們只要求幼兒用少數的替換詞來取代原歌詞中的相應詞彙,以減輕幼兒語言表達的負擔。如歌曲《大貓小貓》活動中,我們運用了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創編活動。1、幼兒在認識貓的前提下,先學會唱新歌並嘗試用不同的力度演唱關於大貓小貓的歌詞。2、學慣用其它不同的動物形象創編歌詞,如大狗小狗。3、學慣用兩種大小不同的動物形象創編歌詞,如老虎、老鼠等。在活動中,我們多採用一人想出相應的詞句,則集體一起唱出的方法,以減輕幼兒情緒方面的負擔。 在中班的歌詞創編活動中,為了確保在進行音樂活動時能有更多的創造氣氛和音樂審美氣氛,我們有時會在語言、科學等相關教育過程中,順帶進行一些必要的知識經驗和語言組織技能方面的准備。如歌曲《我有小手》、《走路》、《理發店》等等,我們事先讓幼兒認識手,知道手的用途;了解動物怎樣走;認識理發店等,讓幼兒具有一定的知識經驗,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然後再進行歌曲的創編。如《我有小手》中,教師問:「我們的手除了可以拍,還可以做什麼事呢?」小朋友們馬上就說:「我有小手我敲敲敲;我有小手我搓搓搓;我有小手我彈彈彈」等。幼兒不僅能把編的動詞講出來、唱出來,而且還可以一邊默唱一邊做相應的動作。 在大班歌詞創編活動中,要求又要比中班稍難。如《胡說歌》,教師在引導幼兒動腦筋編一些違反正常生活現象的滑稽事件的唱詞時,幼兒想出了很多很多。如「你把襪子穿在鼻子上嗎」;「你把襪子穿在小手上嗎」等等。除此之外,教師還引導幼兒創編襯詞來代替一、二、五句末的拍手動作。幼兒想出了「嘰嘰」、「噓噓」、「喵喵」等多種象聲詞。教師還啟發幼兒想出各種滑稽有趣的動作來替代有聲的襯詞。如在一、二、五句末拉兩下耳朵、眨兩次眼睛、摸兩次鼻子等等。 通過讓幼兒增編、改編歌詞,幼兒體驗到了自主探索和創造性參與的快樂,培養了創造能力。 二、鼓勵幼兒創編伴隨歌曲的身體動作 讓幼兒為歌曲創編動作,一方面可以激發他們歌唱的興趣,另一方面又可以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如《聽》這首歌,幼兒唱了幾遍後興趣就不大了。教師就對幼兒說:「你不僅可以用嘴巴唱,還可以用你的身體來唱。」幼兒的積極性馬上調動起來了。有的幼兒邊唱邊高舉雙手左右擺動,有的幼兒邊唱邊旋轉身體,就好象風兒真的吹來似的。如歌曲《小海軍》,它是幼兒十分喜愛的一首歌,特別是一些男孩子,很快就學會演唱了。當唱到「敵人膽敢來侵犯」時,他們一手叉腰,一手握起了小拳頭,一幅憤怒的表情。當唱到「打得他呀海底沉」時,整隻手有力地指向地面,就象真的把敵人的船隻打到了海底。 在創編活動中,我們不規定幼兒按照統一的模式來做,重要的是讓幼兒自主地去感受,去表現,學習過程的體驗。當孩子們富有個性的理解以及創造性的表現方式被教師肯定時,你們體驗到了被尊重的感覺,滿足了自我表現的需要。這種正面的情緒會激勵幼兒更加熱愛音樂。 三、與幼兒共同探討演唱的多種形式 有的歌曲中,兩段歌詞表達了完全不同的思想感情,如《小樹葉》、《小熊過橋》等。在《小熊過橋》中,我們一邊讓幼兒傾聽音樂一邊出示相關圖片,讓他們有豐富的體驗。幼兒感受到了第一段小熊在搖晃的竹橋上行走時緊張害怕的心情及第二段小熊經過媽媽的鼓勵勇敢地過了橋後快樂的心情。幼兒在唱這首歌曲時,都能較自然地把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准確地表達出來。 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在歌唱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是行之有效的。它培養了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激發了幼兒的音樂靈感,讓幼兒在愉快的情緒和積極的心理狀態下保持探索的興趣和創造的熱情,幼兒的創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⑵ 幼兒園音樂創造性名詞解釋
幼兒園音樂創造性: 通過聆聽的方式及其他輔助手段體驗和領悟音樂的真諦,從而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傳統的音樂教學忽略了對孩子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對幼兒的個性發展及創造力的培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今音樂教育提倡適宜兒童個性,擴展創造性經驗的音樂欣賞教育
⑶ 幼兒園的創造性歌唱活動有哪些方式
歌唱教學在幼兒音樂教育中佔主要地位。多年以來,幼兒園集體歌唱教學的方法就是教師示範,幼兒模仿,片面重視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幼兒的所感所想,幼兒只是被動機械地唱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藝術活動的目標是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豐富審美經驗,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和技能...的傳授。 那麼,如何在歌唱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呢?我們作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 鼓勵幼兒創編歌詞,即興演唱 在歌唱活動中,我們嘗試讓孩子給熟悉的歌曲增編新的歌詞或改編部分歌詞,並能根據原調唱出。對於不同水平的幼兒要求也不同。 在小班的歌詞創編活動中,我們只要求幼兒用少數的替換詞來取代原歌詞中的相應詞彙,以減輕幼兒語言表達的負擔。如歌曲《大貓小貓》活動中,我們運用了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創編活動。 1、幼兒在認識貓的前提下,先學會唱新歌並嘗試用不同的力度演唱關於大貓小貓的歌詞。 2、學慣用其它不同的動物形象創編歌詞,如大狗小狗。 3、學慣用兩種大小不同的動物形象創編歌詞,如老虎、老鼠等。在活動中,我們多採用一人想出相應的詞句,則集體一起唱出的方法,以減輕幼兒情緒方面的負擔。 在中班的歌詞創編活動中,為了確保在進行音樂活動時能有更多的創造氣氛和音樂審美氣氛,我們有時會在語言、科學等相關教育過程中,順帶進行一些必要的知識經驗和語言組織技能方面的准備。如歌曲《我有小手》、《走路》、《理發店》等等,我們事先讓幼兒認識手,知道手的用途;了解動物怎樣走;認識理發店等,讓幼兒具有一定的知識經驗,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然後再進行歌曲的創編。如《我有小手》中,教師問:「我們的手除了可以拍,還可以做什麼事呢?」小朋友們馬上就說:「我有小手我敲敲敲;我有小手我搓搓搓;我有小手我彈彈彈」等。幼兒不僅能把編的動詞講出來、唱出來,而且還可以一邊默唱一邊做相應的動作。 在大班歌詞創編活動中,要求又要比中班稍難。如《胡說歌》,教師在引導幼兒動腦筋編一些違反正常生活現象的滑稽事件的唱詞時,幼兒想出了很多很多。如「你把襪子穿在鼻子上嗎」;「你把襪子穿在小手上嗎」等等。除此之外,教師還引導幼兒創編襯詞來代替一、 二、五句末的拍手動作。幼兒想出了「嘰嘰」、「噓噓」、「喵喵」等多種象聲詞。教師還啟發幼兒想出各種滑稽有趣的動作來替代有聲的襯詞。如在一、二、五句末拉兩下耳朵、眨兩次眼睛、摸兩次鼻子等等。 通過讓幼兒增編、改編歌詞,幼兒體驗到了自主探索和創造性參與的快樂,培養了創造能力。 二、鼓勵幼兒創編伴隨歌曲的身體動作 讓幼兒為歌曲創編動作,一方面可以激發他們歌唱的興趣,另一方面又可以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如《聽》這首歌,幼兒唱了幾遍後興趣就不大了。教師就對幼兒說:「你不僅可以用嘴巴唱,還可以用你的身體來唱。」幼兒的積極性馬上調動起來了。有的幼兒邊唱邊高舉雙手左右擺動,有的幼兒邊唱邊旋轉身體,就好象風兒真的吹來似的。如歌曲《小海軍》,它是幼兒十分喜愛的一首歌,特別是一些男孩子,很快就學會演唱了。當唱到「敵人膽敢來侵犯」時,他們一手叉腰,一手握起了小拳頭,一幅憤怒的表情。當唱到「打得他呀海底沉」時,整隻手有力地指向地面,就象真的把敵人的船隻打到了海底。 在創編活動中,我們不規定幼兒按照統一的模式來做,重要的是讓幼兒自主地去感受,去表現,學習過程的體驗。當孩子們富有個性的理解以及創造性的表現方式被教師肯定時,你們體驗到了被尊重的感覺,滿足了自我表現的需要。這種正面的情緒會激勵幼兒更加熱愛音樂。 三、與幼兒共同探討演唱的多種形式 有的歌曲中,兩段歌詞表達了完全不同的思想感情,如《小樹葉》、《小熊過橋》等。在《小熊過橋》中,我們一邊讓幼兒傾聽音樂一邊出示相關圖片,讓他們有豐富的體驗。幼兒感受到了第一段小熊在搖晃的竹橋上行走時緊張害怕的心情及第二段小熊經過媽媽的鼓勵勇敢地過了橋後快樂的心情。幼兒在唱這首歌曲時,都能較自然地把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准確地表達出來。 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在歌唱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是行之有效的。它培養了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激發了幼兒的音樂靈感,讓幼兒在愉快的情緒和積極的心理狀態下保持探索的興趣和創造的熱情,幼兒的創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⑷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游戲化音樂活動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意識到藝術教育對開發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發孩子的自信、鍛煉孩子的意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藝術對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的調節,受益於終身的好處。因此我們有必要嘗試通過對孩子的藝術啟蒙來教育孩子,發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諧、全面地成長。新《綱要》提出藝術的目標在於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現實教學中真是如此的在開展嗎,我將以觀察到的現實音樂教學做以探討。 一、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以及音樂活動的重要性。 1.有效性的開展,在個體音樂活動中的外部顯示特徵是指本活動是否與教學目標達成一致,而教學目標的重點又是否正確科學,有沒有體現對孩子的樂趣培養。 2.所謂有效性在教育上的必要性,就要先知道音樂活動的重要性,幼兒從中可以發展情感和美感,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當幼兒參與表演和動手實踐體驗時實現了自己的藝術想像,培養了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也發展了幼兒的基本音樂能力。既然音樂教育對幼兒健康發展有著這么多的作用。那麼教師組織的每個音樂活動就要打動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積累孩子的音樂技能,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有利於其它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提出音樂活動要有效的開展,讓幼兒樂於學習,自由發揮想像和創造。 二、幼兒園音樂活動存在嚴重滯後現象。 音樂教育是愉悅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語言表白那樣直接而是像春雨點點滴滴滲透到兒童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起著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可是教育跟不上新理念,還停留在「教他學教他做」的現象處處可見。 現象 1.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關心幼兒會不會唱歌曲,樂隊的節奏是否整齊,舞蹈動作跟教師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數的結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時,幼兒還有點興趣,第二遍就開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經分散,原因就在於:教師沒有真正成為幼兒自主進行音樂活動的積極者,支持者,發掘者,只是個命令者,指揮者,監督者,教師較少去考慮如何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及幫助形成良好的、正確的自我概念。 教師不了解幼兒,也不觀察幼兒的需要,只一味的牽引著小朋友,小朋友始終處於被動地位。 現象 2.選擇音樂題材忽視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實際需要 ,忽視慎重篩選。 如一首《大中國》,不加修改的讓小朋友學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兒換氣只見個個氣噓喘喘。看到這兒我真為這群孩子痛心啊。 很多教師片面的認為兒童音樂應緊跟現代步伐 。因此,在選擇兒童音樂時,不考慮所選音樂是否適合孩子,音樂的音域是否適合孩子,即使選擇了音樂內容也不會處理以何種類型為主進行教學。如果這首《大中國》以欣賞和打擊樂形式教學未必不可。 現象 3.教學目標設定不能體現幼兒主體性。長期以來, 我國幼兒音樂教育主要採用目標教學模式, 目標在課程的選擇、組織、實施和評價中起著向導的作用,支配整個教學過程。而音樂教育的內容分為唱歌、律動舞蹈、音樂游戲、欣賞活動、打擊樂教學等 , 容易造成重點教學邏輯不清晰, 教師自然圍繞單項技能訓練來進行教學。由於教學方法較單 一、刻板,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便難以得到體現,而實際上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到什麼, 是怎樣去體驗音樂美卻往往被忽視。這抑制了幼兒的審美情感。幼兒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達, 其審美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必然喪失殆盡,忽視幼兒學習過程,不重視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 。 現象 4.「重頭輕尾」的音樂,許多老師在執教時重視情境化的導入,開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備新穎奇特,活動繼續開展就會突然脫節,道具利用率底,前後沒有關聯。 三、如何體現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 音樂活動中,教材的選擇是否符合年齡特徵,音樂活動內容側重的學習要科學合理安排,每項音樂題材如韻律、歌唱、欣賞、游戲等音樂類型的開展要同其它學科有機滲透,各項類型也可互相結合學習,一切的原理都離不開幫助孩子的全面發展。 1.活動前,要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教學內容。 現今的音樂教材種類較多,這就給教師的選擇提出了難題,而本市園內使用的幼兒教材中音樂題材也極其豐富,這就需要教師多搜集查找適合幼兒園大中小各年齡段的教材,在使用《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幼兒園課程指導》和省編教材。 教師選中一個音樂活動時,首先要熟透它,做出教案分析,將學習側重點的安排一定要科學。可以參考許卓婭老師主編的《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叢書——歌舞活動》和《欣賞音樂》《打擊樂器演奏活動》《韻律活動》及許老師的其它音樂活動書,和美國《妙事多音樂花園》的3-6歲音樂。那裡有許多適合現今幼兒愛玩愛想像的天性這已特點。自由的展現自己,更和諧地融入音樂中去,如《太陽出來了》它非常能調動幼兒的肢體動作,讓幼兒在表演中自然的獲得了歌唱的興趣,體驗了表演的樂趣,此歌曲又能較好的成為音樂活動的准備歌曲,因為前因關系的歌詞和四四指的穩定性讓幼兒能較自然和喜悅進入角色。而《妙事多音樂花園里》的音樂節奏感強且生活化,能融入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發揮創造力,從中選出合適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從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音樂里選些適合幼兒的音樂。進行有效整理,把韻律活動、欣賞、打擊、歌唱活動歸類,每一年齡段每一學期合理安排。將各項教學內容結合主題開展,但也不能為主題教學而約束,在適合主題教育的情況下要注重它能否給幼兒帶來興趣和快樂。 2.教學目標要體現以幼兒為主體, 注重興趣的培養。 目標的制定要在活動過程中具體施展,教師要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 重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幼兒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自信感,獲取表演的樂趣和學習的興趣。 3.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 (1) 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介入。 當適合幼兒的音樂內容確定後,教師如何有效地在活動中開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生動,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動生動活潑的語言方法,馬上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隨之進入情景生活化的場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師先妙趣橫生的介紹手指的成員,口氣幽默嫻趣,沒有任何輔助道具,使用誇張的語言打動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來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兒的心靈再進行動聽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裡?然後大拇指慢悠悠的出來,唱:我在這里,我在這里,你好不好。活動進行到這里,教師的教學語言的感染力是很強的,它有時能賽過一些色彩鮮艷的圖片及可愛的教具。所以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們運用生動活潑的言語機率要多些,它將帶給你教學上無窮的輕松,也能給幼兒的音樂學習帶來積極性,主動性。 (2) 給幼兒想像、創造的空間和機會。 音樂活動中盡量讓每位幼兒有動起來的機會,身體的運動是孩子的本能,如果這個音樂很動聽很感人,孩子有肢體動作的慾望,如果教師不安排肢體的創作將會抹殺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去聽課,一個新老師上《柳樹姑娘》,這是首優美動聽的三拍子歌曲,當幼兒欣賞完歌曲時,教師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和記憶歌詞,雖然這位新老師一味的強調這首曲子的美,而整個活動過程下來呈現給大家的是:整個圖譜設計獨特幫助孩子記住了歌詞,教師讓幼兒分男女生唱,自由選擇唱等形式開展,沒有任何的肢體語言,看上去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乏乏,雖然活動結果顯示孩子會唱這首歌,但是這樣的教學能有利於孩子音樂能力的培養嗎?結果我到那班裡進行調查,沒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動後享受自唱《柳樹姑娘》,聽完這個活動後,我在自己班裡用同一內容同一圖��
⑸ 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一、為孩子營造自由創造的氛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以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為前提,引導幼兒愉快、主動參與創造活動,為幼兒創設寬松愉悅、自由民主的音樂活動氛圍,讓他們能夠懷著愉悅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經驗自由思索、展開想像,充滿自信地與音樂進行交流,才能萌發最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並使最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由淺入深地引導創造,展示自己的才能。從改編歌詞、敲奏簡單樂句開始,發展到為圖片故事配音樂、創作樂曲、編動作等,激勵幼兒從自身實際出發,通過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創造力。比如:在《拔蘿卜》教學活動中,藉助老公公等角色的情節,引導幼兒傾聽不同的聲音,表現不同的形象,幼兒非常有創意,他們用不同的聲音、動作、樂器表現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貓、小耗子,不但豐富了情節,而且還充實了音樂形象。尤其在表現角色的動態上,更加惟妙惟肖,充分體現了幼兒的創造力,又如欣賞樂曲《天鵝》時,我啟發幼兒進行配樂朗誦。其中有個幼兒是這樣「朗誦」的:「一隻小天鵝受傷了,我輕輕把它抱回家,給它養傷。可是天鵝很寂寞,它準是想媽媽了。我明天一定把它送回天鵝媽媽的懷抱。」只有讓幼兒按自己的條件、方式、願意去做,他們才能學得主動,才能發揮想像力和獨創性。盡管幼兒的表現還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實感的流露,體現了他們獨特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創造力並不是要摒棄模仿,在音樂活動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學習方式,但必須較快地跨越這一分階段進入探索期,引導幼兒大膽創新、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例如在音樂《獅王進行曲》中小動物們幹了什麼、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小動物表演的動作等都是幼兒模仿、想像和創編的因素。由於幼兒的情感體驗和表現表達很難全部預料,所以在活動中有時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紊亂,但教師不要去訓斥孩子,而是要學會容忍,並在寬松的氛圍中鼓勵、支持和欣賞幼兒的創造表現。 二、為幼兒提供自主創造的機會。 《新綱要》指出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形式」,要使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並指出這種藝術表達是「自由表達」、是「創造表達」。但現實教學中,教師們常為了保證活動按計劃順利進行而代替孩子去體驗、判斷。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們往往要求幼兒按照成人的思維方式去感受理解音樂,使幼兒沒有機會主動感受、自由想像,只能在教師的牽引下被動參與。在這種教育影響下,孩子們的音樂興趣會日益減弱,音樂靈性會不斷消失。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孩子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究者和成功者。」作為教師,我善於捕捉幼兒不經意間的創造性的探索傾向,滿腔熱情鼓勵和指導,讓幼兒用特有的童心去感悟音樂,那麼,音樂的世界就會在孩子面前打開新的窗口、展示新的內容,哪怕她們的理解與原音樂內涵大相徑庭,也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學習過程的體驗。就象《動物狂歡曲》活動中,教師提供了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和時間,鼓勵幼兒在感知音樂的過程中運用已有經驗展開想像,自由表現,把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聯想用他們喜歡的顏色,通過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有的幼兒繪畫一對狐狸手拉手,其中一隻狐狸的另一隻手拿著一朵玫瑰花,另一隻狐狸則把另一隻手高高舉起,形象地表現狂歡的心情。還有的畫了獅子大王過生日的,畫小兔舉行運動會的,幼兒通過畫面充分表現出各自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當他們富有個性的理解以及稚嫩而新穎的創造性表現被教師接納、贊許和分享時,他們體驗到了被尊重的感覺,滿足了自我表現的需要,這種正向的情緒會激勵他們更加熱愛音樂。作為教師,我們不但要善於發現並細心呵護這些靈感的幼芽,而且還要創造機會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以真誠喜悅之心去發現、鼓勵、支持和欣賞他們的大膽表現。 三、重視孩子創造過程的體驗。 幼兒創造性音樂活動的真正目的是強調在活動過程中獲得心智的滿足,在挖掘音樂潛能中讓幼兒釋放能量,發展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遵循重「過程」不重「結果」的觀念,營造自由創造的氛圍,注重幼兒的自我表達和表現。在音樂創造活動中,幼兒對「過程」比「結果」更感興趣,因為過程給幼兒帶來無比的滿足。例如,在音樂活動《兩只小象》中,根據歌曲內容,引導幼兒創編兩只小象勾鼻子動作,但幼兒在活動中,兩兩結伴不是在表演勾鼻子,而是在做游戲,表現出強烈的表現慾望,如果教師能馬上調整計劃,孩子們也許能體驗到自主探索和創造參與的快樂,能體驗到用表情、動作、姿態與他人溝通的樂趣。細致嚴密的教學計劃固然是必需的,但我們不能為了實現計劃而犧牲孩子們享受音樂的機會,不能為了得到設計好的答案而犧牲孩子們自主學習、創造的機會。其實孩子不是為了取悅成人才進行音樂活動的。真正的音樂教育在於給幼兒以快樂和享受,只要從幼兒實際和音樂教育的本質出發,時間上多一點少一點,環節上多一個少一個,內容上動一動、改一改,都是可行的。評價音樂教育成功與否的標準是孩子是否更加喜歡音樂、是否促進了孩子身心和諧的發展、是否為他們將來積極參與社會文化生活奠定了基礎。我們應重視孩子的過程性體驗,而非具體的結果。
⑹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創新收獲與感悟
隨著新綱要的頒布和新課程的實施,為中國的音樂教育改革增添了濃重的一筆。新課程代表著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個「新」字。「新」是素質教育的靈魂。音樂是提高幼兒素質,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重要學科。新課程主張通過各種藝術教育,使幼兒內在的情感得於表現和發展,進而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並提出教師的作用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讓幼兒體驗表現和創造的快樂。藝術貴在創新,創新需要個性。因此,我們必須走進新課程,從幼兒的角度出發,構建新的音樂教學理念,通過靈活多樣的途徑發掘幼兒的潛能,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現就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點滴做法,粗淺地談一談新課程理念下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一、創設寬松環境,激起創新慾望。 利用音樂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教師必須給孩子創造一個音樂環境。沉浸在音樂環境中,感受著音樂的旋律,體驗著音樂的美感,幼兒會不時地迸發出音樂帶來的創造靈感。音樂環境的營造,可以從物質環境、心裡環境、文化環境等幾個方面進行。 物質環境的營造,我們可以在教室里建音樂區角,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具供幼兒擺弄。在這里孩子們就可以盡情地跳呀,唱呀,盡情感受音樂的美。如:在欣賞民樂合奏《金蛇狂舞》後,我把課上用的材料:鼓、自製的小旗幟、頭巾等放到了音樂區。幼兒手拿道具,興致勃勃,他們隨著音樂表演起來。舞龍的舞龍、賽龍舟的賽龍舟、敲鼓助威的助威。這場景、這氣勢,可以說幼兒的創造力已發揮到了最高峰。 良好的心理環境的營造可以鼓勵孩子,引導他們大膽參與創編活動,使他們從成功中獲得信心,從而不斷地挖掘他們的潛能。如:在大班歌曲《小星星》的教學中,我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創設了「星星垂掛「的環境布置,並在燈管上紮上蘭色的縐紙,把教室里的窗簾拉上,營造了夜晚的氛圍。在這樣一個寧靜的夜晚,幼兒唱著歌,跳著舒展的動作。體驗到了創編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創編的興趣。 文化環境的營造,我認為也是特別重要的。校園里的歌聲,幼兒教師歡快的舞蹈及其流暢的節奏,都會對幼兒產生音樂的熏陶。隨著新疆舞、蒙古舞的旋律,擺弄著他們最簡單的舞姿,孩子們常常是自然而然地輕松應和著,時而慢走,時而跳躍。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是音樂激發了他們創造的慾望,是音樂環境賦予了他們創造性表達的激情和空間。 二、精選教學內容,拓展想像空間。 新課程要求教學內容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有益於幼兒解決社會問題,從而提高幼兒的音樂修養。音樂只有來源於生活,才能創造於生活。因此,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緊密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教師應精心選擇一些具有鮮明特點,易被幼兒接受的樂曲。在不同場合出現不同音樂,能有效激發幼兒興趣。如運動時選擇熱烈的迪斯科;游戲時則選用活潑的鋼琴曲……動人的旋律,明快的節奏促使幼兒躍躍欲試,參與活動的興致頓然提高。 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創造建立在幼兒一定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必須讓幼兒從自己經驗里發生出來的知識做根。」這就要求幼兒園的教育應以幼兒生活為載體,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幼兒階段是想像力最活躍、最豐富的階段,是開發孩子創造力的重要時期。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形式活潑且受幼兒喜歡的活動豐富幼兒的創造源泉。如:在組織音樂活動《下雨了》之前,我有意識地讓幼兒在雨天時穿上雨靴、雨衣,打上雨傘,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孩子們興奮的在操場中玩耍,有的慢步,有的飛跑,有的在積水處踏得「啪啪啪」響,於是我引導幼兒發現雨落在不同的地方會發出什麼聲音。「老師,老師,我發現雨點落在雨傘上會發出「滴滴塔塔」的聲音」。過了一會,有的小朋友拉著我的手來到草地上說:「老師,你知道嗎?雨點落在小草上是沒有聲音的,而落在大型玩具上有「篤篤」的聲音」。「哦,是嗎?讓我來聽聽看」。我把耳朵湊到了小草旁仔細的聽。「哇,真的沒有聲音耶!」。於是,我提議讓幼兒用雨點的不同聲響來唱歌,幼兒在玩耍中進行了創造性活動。因此,精選音樂教學內容,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才能使幼兒發自內心地熱愛音樂,更積極地去接觸、「創造」音樂。 三、突破教學形式,構建創意課堂。 由於音樂教育的傳統模式化,許多教師把完成《綱要》中規定的音樂教育任務看作是單純地教會幼兒一定量的歌曲、舞蹈、律動和音樂游戲,一切都圍著教材轉,至於為什麼要教這些歌曲、舞蹈、音樂游戲,教材之間有什麼關系,教師很少去想。這樣的教學過程,既忽視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又忽視了幼兒的創造。那麼作為教師應該要突破傳統的教學形式,才能有效地、不失時機促進幼兒音樂感受力的發展 1.讓幼兒充分的動。 「動」是人的本性,動,是讓幼兒感受音樂的一個好辦法。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幼兒聽。例:一次我放了《學做解放軍》的音樂,幼兒都禁不住動了起來,神氣地走步、敬禮、持槍、吹號,那神情儼然像個解放軍。音樂引起了幼兒情感上的共鳴,他們的動正是反映了音樂的情緒。在教《採茶》律動時,首先我讓幼兒反復傾聽音樂,體會樂曲歡樂、活潑的情景,我提示幼兒:「茶葉」豐收了,可做採茶動作。然後我再讓幼兒聽音樂,他們就產生想像活動了,我還通過自身動作來豐富幼兒的視覺形象,特別是讓幼兒看看手是怎樣抓住茶枝,手腕怎樣轉動就能採下茶葉的?幼兒獲得了這些基本知識以後,也就有了音樂和與音樂形象相適應的視覺形象,此時便可以讓幼兒隨音樂來做採茶動作了,這樣教學的效果跟以前大不一樣了,幼兒隨自己想像創造了許多動作。有的采一次點點頭,有的兩手輪著采,幼兒跳兩跳采一下,有的做抱籃子狀,以示「茶葉」豐收了……幼兒自得其樂地做著各種採茶動作,把音樂作品的節奏、歡樂及愉快情緒都表現在每一個動作上。 2.讓幼兒自由的說。 聽音樂編故事是在幼兒充分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形象的基礎上再進行講述的一種教學形式。為了充分滿足幼兒的求知慾,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學中我適當增加了一些聽音樂編故事的內容,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聽音樂前,我先對幼兒作啟發性談話,引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能專心致志地聽音樂,在聽的過程中發揮想像。我說:「小朋友,今天老師教你們學一種新本領,聽聽音樂編故事。你們在聽時,要動腦筋想,音樂里有誰?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發生了什麼事情?後來又怎麼樣?看誰能編出最好聽的、最有趣的故事。」這樣一說,幼兒就有了積極性,也會認真聽音樂了。如:一次我選用了《春天》改編的管弦樂曲作為樂曲的開始,《彼德與狼》中描寫的狼的音樂為第二段,《黑貓警長》中英勇追擊的音樂為第三段,三段音樂經過巧妙的剪接,編成了故事的材料,幼兒聽了很感興趣。聽完第一段音樂後,我提問「樂曲里表現的是什麼季節?好象看到什麼動物?」幼兒說「春天來了,小草融化了,小河裡的冰融化了,河水嘩啦啦的唱歌,草地上的草變綠了。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吃又青又嫩的草。」還有的說「美麗的春天來了,草地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勤勞的蜜蜂忙著採花粉,漂亮的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小鳥在嘰喳的唱歌,一群小兔在游戲。」聽完第二段音樂,我啟發幼兒:「小兔忽然聽到了什麼樣的聲音?它回過頭來發現了什麼?它心裡是怎麼想的?這時大灰狼想干什麼?小白兔怎麼辦?」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講:「小白兔聽到了輕輕的聲音,回頭一看,在草地上發現了一隻大灰狼。」聽完第三段音樂,我又啟發幼兒:「在這危險的時刻誰來了?黑貓警長是怎
⑺ 幼兒園音樂區如何挖掘幼兒的創造力
心理學家把兒童的創造力描述為回憶過去的經驗,並對這些經驗進行選擇、重新組合,以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產品的能力,而音樂形式的活動不僅通過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悅的形式,潛移默化地陶冶幼兒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它對增強幼兒自信心、成功感及合作能力,發展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等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以音樂活動形式為主的音樂區正是注重幼兒主動、活潑、自主地展開學習,使幼兒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及生活經驗進行獨立思考,表達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獨特見解,音樂創造力的潛在資源在這里得到充分發掘。 一、豐富優美的環境資源激起幼兒的創造慾望 《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由於幼兒年齡小,堅持性與忍耐性較差,因此我們應有目的創設符合幼兒心理的環境和提供能滿足幼兒需要的材料,以激發其對音樂的興趣和積極創造的內驅力。 如:在開學初我們就在音樂區的環境設置上花了一番功夫:從屋頂上吊下長長的帷幔,配上鮮艷的彩條,擺上屏風,使音樂區形成了一個精美小巧的舞台,顯得獨特而醒目,一下子抓住了孩子們的眼球,再加上我們在那裡擺放了各種幼兒喜歡熟悉的樂器、頭飾、表演道具等,使音樂區的上座率大大提高,孩子們都爭著來這里過一把表演的癮,在這個獨特的情景中,就好象真的在舞台上表演一樣,他們自娛自樂互相欣賞,大大提高了表現自己的積極性。 又如《小鳥的舞》韻律活動中,我們和幼兒一起用廢舊的紙板做了許多棵大樹,在音樂區布置成樹林的場景,並製作了各種小鳥的頭飾,還用廣告紙、彩色塑料紙、絲巾綵帶等做成小鳥的翅膀,幼兒可以根據需要來把自己裝扮成各種各樣的小鳥,在這個特定的場景中孩子們很快就融入了角色中,跟著音樂翩翩起舞,不但創編出小鳥各種飛舞的姿勢,還編出了小鳥捉蟲、吃食、逗趣嬉戲等情景,顯得情趣盎然。 由此可見,優美的區域環境和豐富的材料才能激發幼兒參與和表現的慾望,而這正是創造力發揮的重要前提和條件。 二、 自由自主的想像表現發揮幼兒的創造潛力 活動區作為相對獨立開放的空間為幼兒的活動提供了更為自由寬松的物質環境和心理氛圍,而音樂區更為幼兒在音樂的天地里表現獨特的意識和感受創造了廣闊的空間,為幼兒創造力的發揮提供了可能,就是一些平時不願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的幼兒在這里也顯得輕松自在,勇於表現。孩子們有這樣的心理素質為基礎,常能產生一些創造意識、創造行為。 如:在節奏游戲中,孩子們正看著節奏卡用各種小樂器嘗試演奏,突然,點點的小鈴掉在地上發出清脆的響聲,這樣小鈴也會發出聲音啊!點點象發現新大陸一樣,興奮地拿起小鈴在地板上敲擊起來,其他幼兒看見了也紛紛效仿,我見此情景順勢引導:小樂器還可以怎樣發出聲音呢? 孩子們受到啟發積極嘗試起來,鈴鼓可以搖一搖。鼓棒可以敲小椅子。響板放在腿上拍也有聲音。孩子們各抒己見,並爭著展示自己的發現和創造,好象要比比誰的主意最多,就連不聲不響的凡凡在這樣的氣氛感染下也用沙球演奏出了不一樣的方法。於是新的樂曲合奏又開始了,孩子們不再是使用一種方法來演奏樂器,而是用上了渾身解數,將想到的各種演奏方法都用上了,由孩子們這樣全新演繹的節奏樂顯得更有活力和多姿多彩。 而只有音樂區的活動才能為幼兒提供更為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幼兒去充分探索表現,使創造的潛力得到更有效的發揮。 三、合作交往的游戲情景促進幼兒的創造行為 愛玩游戲是幼兒與生俱來的天性,他們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感知成長,音樂區的活動也不例外,有趣的音樂游戲能激發他們與音樂互動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融入音樂、體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而合作交流的形式在音樂區的游戲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兒在積極的討論中傳遞經驗,探索新方法,在他人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特質,而交往的方式是自由變化的,減少了思維的框框與內在壓力,促進了對音樂感受、想像、理解、創造等階段的逐步完善。 如:音樂游戲《辦家家》中,孩子們分角色,合作表演爸爸和媽媽,邊唱歌邊為寶寶炒菜、喂飯,慢慢的他們不滿足於單一的歌詞形式了,這個說還要給寶寶穿上衣服,那個說要讓寶寶睡一覺,聽到討論,我忙提供上了娃娃家常玩的被子、衣服等玩具,並鼓勵他們在照顧寶寶時也要把好聽的歌唱給他聽,寶寶更喜歡聽爸爸媽媽編的新歌呢,於是他們你一句、我一句地唱起來,邊唱還邊商量哪一件事該媽媽做,哪一句由媽媽唱;哪一件事該爸爸做,哪一句由爸爸唱,一首新的《辦家家》在游戲和合作的過程中就誕生了,雖然歌詞不是很工整,旋律也不完美,卻讓我們看到孩子們的思維在相互碰撞中擊起的創造性火花,這種火花正是可燎原的星星之火,特別難能可貴。 又如:在音樂游戲《蝴蝶找花》中,孩子們在音樂區相互合作,扮演小花和蝴蝶,討論自己扮演角色的表情和動作,扮演花的幼兒有的認為自己是花園里的花;有的認為自己是開在樹上的花;有的則覺得自己應該長在山坡上。而扮演蝴蝶的幼兒也表現出了各種不同的飛舞和與花兒交流的姿態,每個孩子在交流的過程中都表現自信,能主動地表達想法和做法。然後他們通過角色互換進行了進一步的體驗,在這樣的互動中,幼兒學會了如何與人交流,合作以及與人協調,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大大提高。 四、切實有效的引導鼓勵提高幼兒的創造能力 雖然區域活動是促進幼兒自主發展的有效手段,但自主不等於放任自流,教師在為幼兒創設環境和提供材料的基礎上,還應時時關注幼兒的活動,成為一名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游戲幼兒是否感興趣;孩子們是不是在有目的地進行游戲;與材料的互動和與同伴的互動情況怎樣,特別是幼兒每一點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是否能被及時捕捉並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從而使幼兒的創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這都需要教師的介入與引導。在音樂區中幼兒創造能力的提高同樣需要教師的關注、引導與鼓勵。 如:在幼兒能想出與他人不一樣的動作或表達出對音樂不同的感受時,我們會用你真棒!你想的和別人不一樣,真特別!你有新的創造,太好了!等肯定的話語來激勵他,並用你還能想出更多嗎?還可以怎樣會更好呢?等來幫助幼兒進一步擴散思維,推動幼兒創造思維的深入。對於一味模仿跟從他人的幼兒,我們多說相信你能行讓我們來試一試一類的話,並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的提示或暗示,調動起他們的創造力。 在音樂區中,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幼兒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和給予不同的指導,多鼓勵、多接納、多欣賞,讓能力弱的幼兒積極表現自己,獲取成功感;對於富有探索精神的幼兒及時加以肯定,使其剛萌發的創新意念得以延續和發展。 幼兒的思維能力是幼稚的,但其發展潛力卻是巨大的,我們應該利用幼兒園的一切教育活動和適當的條件,對其進行創造性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