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孜然的發明

孜然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17 12:18:27

① 烤羊肉串最早是誰,是哪發明的求大神幫助

烤羊肉串 歷史: 從考古資料看,早在1800年前,中國內地就已有了烤羊肉串。《漢代畫像》全集中就有烤羊肉串的石刻圖像。馬王堆一號漢墓還出土過烤肉用的扇子。 烤羊肉串維吾爾語稱之為「喀瓦甫」。烤羊肉串在吐魯番是最有名的民族風味小吃。來吐魯番旅遊觀光的中外賓客,幾乎沒有不吃烤羊肉串的。新疆的烤羊肉串可以說是風靡全國的一種小吃,在城鄉、街頭和集市上隨處可見,受到廣大群眾的青睞。1986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陳佩斯、朱時茂合作表演了小品《烤羊肉串》,使吐魯番這一風味小吃聲名大噪,蹤跡遍及全國。 原料:羊後腿肉 調料:醬油、辣椒粉、鹽、味精、麻油。 操作方法: 首先用鮮嫩羊肉和尾部羊油切成拇指大小約3平方厘米見方的肉片,每一片有瘦有肥最好。然後將它們肥瘦搭配,一一平串在特製的鐵釺上,每串約六七塊肉。醬油內加調料拌勻,隨烤隨將醬油刷在肉上。烤羊肉串用的鐵釺子,長30厘米,一頭裝有木柄。過去,做串烤肉用的釺子都是用紅柳的細條截削而成的木釺。現在,這種原始的木釺不容易看到了。把肉穿好之後,便將它們疏密均勻地排放在燃著無煙煤的槽形鐵皮烤肉爐上,鐵槽分上下兩層,中間隔板成孔狀,用無煙煤作燃料。一邊用煤火烤,用扇子扇爐火,一邊撒上精鹽、辣椒粉、孜然粉等佐料,3~5分鍾左右待一面呈醬紅色,用同樣的方法翻烤另一面,上下翻烤幾分鍾後兩面刷上麻油即可食用。也可將串好的肉在用白麵粉、雞蛋、調料、鹽配製的料糊里浸泡一會兒再烤,隨烤隨吃,香嫩可口,營養豐富。 烤羊肉串新吃: 在新疆無論到哪裡都有烤羊肉串。近年來,在墨玉、庫車和烏魯木齊的二道橋市場等地出現了烤羊肉串的另一種形式,民間稱它為「米特爾喀瓦普」,意為「1米長的烤羊肉串」。這種烤羊肉串確實名符其實,釺子足有70-80厘米長,肉塊兒也大,立在饢坑裡烘烤,一次可烤出十幾串,味道鮮嫩可口,吃起來更為過癮,因為這一大串足頂那小的7一8烤羊肉串。吃上2-3串,即可飽肚。 現在賓館里做羊肉串,有了許多創新,除了一般的烤羊肉串之外,還有竹簽羊肉串、網油羊肉串,有的還用油炸,原料基本差不多。有的在烤之前,把羊肉片拌上蛋清和芡粉做成的糊,這樣烤出來的羊肉串更加鮮嫩。 烤羊肉串的特點: 該菜是新疆名菜,原料的取用和烤制的火候十分關鍵,烤熟後羊肉色澤醬紅,麻辣鮮香、油亮,不膩不膻,外酥里嫩,肉質鮮美,別具風味。新疆維吾爾族民間傳統的烤羊肉串,同樣既是街頭的風味快餐,又是可以上席待客的美味佳餚。正宗的串烤肉也和烤全羊一樣色澤焦黃油亮,味道微辣中帶著鮮香,不膩不膻,肉嫩可口。用料的講究不似烤全羊那樣嚴格,二者的區別在於烤制規模的大小和具體方法上。資料: http://ke..com/view/40850.html 謝謝
希望採納

② 孜然是什麼 哪來的

「孜然」的由來,是地中海以東的古波斯人把它稱作「zireh」。在公元前7世紀的時候,波斯入侵印度,波斯士兵把孜然和這個名字一起帶到如今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一帶,印度語為jeera。

新疆的孜然則是通過絲綢之路從波斯向東傳入古代西域的。所以,現在印度、巴基斯坦的本地語言和維吾爾語中,孜然的發音和古波斯語的發音大同小異。漢族人也根據維語的發音,把這種香料叫做「孜然」。

孜然芹其種籽作為香料時簡稱孜然,又稱阿拉伯茴香、安息茴香,傘形科孜然芹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自中東至南亞一帶。

孜然不僅歷史悠久,也有很高的葯用價值。它主要用於調味、提取香精油等,是料理食品常用的上等佐料,口感風味獨特且富有油性,氣味芳香而濃烈,也是配製咖喱的主要原料之一。

(2)孜然的發明擴展閱讀:

主要價值

孜然特徵性成分

1、孜然精油

採用低沸點有機溶劑結合水蒸氣蒸餾法、水蒸餾法和超臨界CO2萃取法分別提取孜然精油,並採用GC-MS從這三種方法得到的精油中鑒定出45種成分

並指出盡管提取方法不同,但是主要成分基本相同,分別為枯茗醛、藏花醛、2-亞甲基-6-甲基-3.5-庚二烯醛、α-丙基-苯甲醇、1-甲基- 4 -(1-甲基乙基)-1,4-環己二烯。

2、孜然蛋白

不同產地孜然中的粗蛋白含量為14.77%~21.33%,並測定孜然中含有17種游離氨基酸,其中7種為必需氨基酸,其中2種呈鮮氨基酸-谷氨酸和天門冬氨酸含量較高,占總氨基酸的34%,所以孜然是非常好的增鮮調味料 。

3、孜然多酚

孜然根、莖、葉、花及種子中均含有的一定的多酚類物質,含量為11.80~19.20mg,免疫調節等多種葯理活性,其高效提取、分離技術研究具有良好的產業化前景。

③ 辣條是誰發明的

辣條的創始人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但是辣條起源於湖南平江,行業叫麵筋,平江人叫麻辣,因為辣條一開始就是麻辣味,麻辣才地道。辣條是以麵粉為主原料,通過擠壓熟化,調味而成,非油炸、麻辣味的休閑零食。

1998年湖南發生特大洪水災害,導致農產品損失嚴重,平江縣醬干產業的主要原料大豆出現了大幅度的產能下降,直接對醬干產業造成了毀滅性打擊。

為了養家糊口,平江縣農民迫切需要新的出路,在這樣的情況下,平江縣三市鎮富有創新精神的平江人邱平江、李猛能、鍾慶元在探索中用麵粉代替豆粉,改進生產工藝,採用單螺桿擠壓機械加工。

加入辣椒、花椒、孜然、糖、鹽、植物油等佐料,創新發明了麻辣味的辣條,行業叫麵筋,平江人叫麻辣。



(3)孜然的發明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2017年,據鄭州市平江商會統計,河南調味面製品企業從2000年的4000多家減至2009年末的1000多家,2017年全省僅剩236家,年產值卻由2009年的80多億元上升到2017年的225億元。

2015年至2017年,全國有15個省份共計131家辣條生產企業的195批次產品上了食葯監部門的黑名單。這些問題企業中僅有49家擁有注冊商標。而不合格產品中,安賽蜜、糖精鈉、甜蜜素這3種甜味劑出現了64次,佔32.82%。根據國家關於食品添加劑的規定,糖精鈉不能用於調味面製品。

2017年8月21日,重慶市衛生計生監督執法局表示,新修訂的食品安全地方標准《調味面製品》將從9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標准對辣條生產進行了標准化要求。


④ 乾脆面誰發明的

我。
大概國內剛有方便麵的時候,我有一次把三鮮伊面捏碎了,吃起來好好吃……然後自己嘗試加了點辣椒面和孜然粉……並給我家人嘗試吃了,大家都說好吃。那個時候還是80年代

⑤ 烤羊肉串最早是誰,是哪發明的

烤羊肉串歷史起源很早,發明人無從考詳,從考古資料看,早在1800年前,中國內專地就已有了烤羊肉串。《屬漢代畫像》全集中就有烤羊肉串的石刻圖像。馬王堆一號漢墓還出土過烤肉用的扇子。

烤羊肉串營養價值:羊肉細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膽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溫補的美味之一;

羊肉性溫味甘,既可食補,又可食療,為優良的強壯祛疾食品,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補腎壯陽,生肌健力,抵禦風寒之功效。

(5)孜然的發明擴展閱讀

烤羊肉串做法:

主要材料:新鮮羊腿肉,孜然粉,油,鹽。

1,羊後腿肉肥瘦分開,切成可樂瓶蓋大小的方塊,不能太大,不好熟,太小烤完縮的就沒什麼東西了。

⑥ 臭豆腐的怎麼發明的

這聞著臭吃著香的臭豆腐是怎樣的一個由來呢?相傳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來京趕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閑居在會館中,欲返歸故里,交通不便,盤纏皆無;欲在京攻讀,准備再次應試,又距下科試期甚遠。無奈,只得在京暫謀生計。王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鄉開設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學過做豆腐,於是便在安徽會館附近租賃了幾間房,購置了一些簡單的用具,每天磨上幾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賣。時值夏季,有時賣剩下的豆腐很快發霉,無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廢棄。他苦思對策,就將這些豆腐切成小塊,稍加晾曬,尋得一口小缸,用鹽腌了起來。之後歇伏停業,一心攻讀,漸漸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風送爽,王致和又想重操舊業,再做豆腐來賣。驀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趕忙打開缸蓋,一股臭氣撲鼻而來,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嘗試,覺得臭味之餘卻蘊藏著一股濃郁的香氣,雖非美味佳餚,卻也耐人尋味,送給鄰里品嘗,都稱贊不已。

王致和屢試不中,只得棄學經商,按過去試做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來。此物價格低廉,可以佐餐下飯,適合收入低的勞動人食用,所以漸漸打開銷路,生意日漸興隆。後經輾轉籌措,在延壽街中間路西購置了一所鋪面房,自產自銷,批零兼營。據其購置房屋的契約所載,時為康熙十七年冬。從王致和創造了獨一無二的臭豆腐以後,又經多次改進,逐漸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產工藝,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質量更好,名聲更高。清朝末葉,傳入宮廷。傳說慈禧太後在秋末冬初也喜歡吃它,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稱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點,取名「青方」。

參考:王致和臭豆腐的來歷
http://biz.ynet.com/view.jsp?oid=5321077&pageno=1

====

1》湖南臭豆腐:
油炸「臭豆腐」聞著臭吃著奇香,是中國小吃一絕。「臭豆腐」各地皆有,而湖南長沙「火宮殿」的油炸「臭豆腐」卻更有名氣。據說,50年代,有名人去湖南搜集民間資料,曾來過以「臭豆腐」聞名當地的「火宮殿」。這里的臭豆腐,系用文火炸焦後,再將一塊一塊的豆腐鑽孔,灌辣椒油。吃起來辣味十足,臭香濃郁,頗受贊賞,也因此,「火宮殿」的臭豆腐的名聲傳出了湘地,傳遍了大江南北。
先用黃豆等製成豆腐片(白豆腐),再醞釀制鹵水,用黑豆豉煮沸,冷卻後加香菇、冬筍、白酒等佐料,浸泡15分鍾。炸要炸透,表面炸焦,裡面卻是白白嫩嫩的。淋辣椒漿吃。
2》臭豆腐製成
原料及配方:
黃豆5kg、辣椒油250g、茶油1kg、麻油150g、醬油500g 鹵水15kg、粗鹽100g 、熟石膏300g
生產工藝:
(1)制豆腐 將黃豆用水泡發,泡好後用清水洗凈,換入清水20~25kg,用石磨磨成稀糊,再加入與稀糊同樣多的溫水拌勻,裝入布袋內,用力把漿汁擠出,再在豆渣內對入沸水拌勻後再擠,如此連續豆渣不沾手,豆漿已擠完時,撇去泡沫,將漿汁入鍋用大火燒開,倒入缸內,加進石膏汁,邊加邊用木棍攪動,約攪15~20轉後,可滴上少許水,如與漿混合,表示石膏汁不夠,須再加進一些石膏汁再攪。如所滴入的水沒有同漿混合,約過20min後即成為豆腐腦。將豆腐腦舀入木盒內,蓋上木板,壓上重石塊,壓去水分,即成豆腐。
(2)油炸臭豆腐 將青礬放入桶內,倒入沸水用棍子攪開,放入豆腐浸泡2h左右,撈出豆腐冷卻。然後將豆腐放入鹵水內浸泡,春、秋季約需3~5個h,夏季約浸泡2h左右,冬季約需6~10個h,泡好後取出,用冷開水略洗,瀝干水分,再將茶油全部倒入鍋內燒紅,放入豆腐用小火炸約5min,一待焦黃,即撈出放入盤內,用筷子在豆腐中間鑽一個洞,將辣椒油、醬油、麻油倒在一起調勻,放在豆腐洞里即成。
(3)鹵水製法 以用豆豉2.5kg為標准計算,須加清水15kg燒開,過濾後,在汁水內加鹼1500g浸泡半個月左右,每天攪動1次,發酵後即成鹵水。
產品特點
色焦黃,外焦里嫩,鮮而香辣。

===

"做臭豆腐、醬豆腐的豆腐是特質的,壓得比我們一般吃的豆腐要硬,但比豆腐乾又軟,如果你家附近有豆腐作坊可以定製一板幾板的,如果沒有就難了。
除了原料難搞,接種黴菌也不容易,一般家庭里不備這個玩意兒。
臭豆腐的做法是將定製好的豆腐一板一板地上架,木質架子可以放十幾層豆腐,中間可通風,抹上鹽,點上黴菌(菌種溶化在水中,用手指蘸了彈在豆腐上),在無陽光直曬的通風房間里放兩至三天,夏天屋中氣溫可在32度上下,豆腐會長出一寸長的白毛,即黴菌。
南方用來炸制食用的臭豆腐發霉時間短些。
等等,中間還有一些細節,且各地的做法都有區別。
總之在家中自己做臭豆腐過於麻煩,一次霉幾塊豆腐還不夠折騰的,最好還是認准些牌子買瓶裝貨吧,臟不到哪兒去,反正都是發霉的東西。"

附臭豆腐的吃法:

毛豆煎臭豆腐
做法:
臭豆腐洗凈,切成小塊,漓 干水分。毛豆剝殼去衣。油鍋燒熱, 將臭豆腐下鍋炸至金黃撈起。鍋內 留少量油,燒至八成熱,下毛豆翻 炒至熟,再將臭豆腐倒入加少許水, 加鹽、味精,待湯汁收干後裝盤即可。
風味特色
味道鮮美

清蒸臭豆腐
材料:臭豆腐四塊,酸菜二片,大豆芽四兩,冬菇六隻,紅辣椒一隻,芫茜適量。
調味:麻油,黑醋,鹽,醬油,糖各適量。
做法:酸菜,冬菇,紅辣椒切絲。芫茜切碎。豆腐放碟或碗內加入調味及酸菜絲等,中火蒸約十分鍾,灑上芫茜碎即成。

麻辣臭豆腐
材料
絞肉、臭豆腐(A料)香菇、蝦米(泡軟切末)、大蒜、辣椒、蔥(切末)、(調 味料)辣椒醬、酒、糖、水、醬油均適量
作法
平底鍋倒少許油,開中火,將A料及絞肉入鍋炒香後,放入臭豆腐及調味料、水(蓋過臭豆腐即可)蓋上鍋蓋煮滾至臭豆腐熟透,入味即可。

肉 醬 蒸 臭 豆 腐
材 料:1. 廣香肉醬1罐2. 臭豆腐6塊3. 毛豆仁2大匙4. 紅辣椒1條
調味料: 1. 醬油膏1大匙
作 法: 1. 將臭豆腐洗凈切成4塊。2. 毛豆仁洗凈,紅辣椒切片。3. 廣達香肉醬與調味料加上毛豆仁與紅辣椒攪拌均勻。4. 臭豆腐排盤後,將作法3淋在上面,用猛火蒸約15分鍾即可。
備 註: 素食者可將廣達香肉醬1罐改用廣香吉丁醬2罐。
參考資料:http://article.pcpop.com/show.aspx?topic_id=1512561

⑦ 茴香小油條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就是一個很偶然的發現。茴香小油條是一種很受歡迎的食物,無論是直接吃,還是在吃火鍋的時候,在鍋種涮上一兩根,都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美味。茴香油條的靈魂就在於它裡面加的茴香籽。孜然和茴香都屬於香料科,但是味道不一樣,茴香的個體稍大,顆粒有點胖,孜然有點細長。茴香的顏色是發綠,孜然是發黃。常見的調味料小茴香,為植物茴香的乾燥成熟果實。茴香始載於唐本草。蘇頌說,北人呼為茴香,聲相近為懷香。

⑧ 中國辣條的發源是什麼,辣條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辣條,對廣大青少年有著無法抵擋的誘惑,在我們的童年裡如同神一樣的存在 ,它的發源地,在湖南平江縣。

1998年,湖南發生特大洪水災害,導致農產品損失嚴重,平江縣醬干產業的主要原料大豆出現了大幅度的漲價,由7毛一斤迅速攀升至一塊五一斤,直接對醬干產業造成了毀滅性打擊。為了養家糊口,平江縣農民迫切需要新的出路,在這樣的情況下,相對廉價易得的麵粉成為首選材料。為了降低成本,外地醬干作坊的教師傅們,一同研發了一種麵筋小食品的配方。

最初的辣條只有咸辣味,後來有經銷商反饋稱小孩子比較喜歡吃甜一些的辣條,於是專門製作的帶甜味的辣條應運而生,並迅速獲得廣大消費群體的歡迎。自此,辣條逐漸形成產業,在不到20年內迅速崛起,而生產小麥的河南省逐漸成為辣條生產的首選地之一,辣條的生產基地也就分成了分別以湖南和河南為首的南北兩派

⑨ 孜然粉怎麼傳入中國的誰發明的 謝謝

孜然,學名為枯茗(CuminumcyminumL.),是維吾爾語音譯,也叫安息茴香、野茴香,為傘形花科孜然芹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原始產地在北非和地中海沿岸地區。孜然為重要調味品,氣味芳香而濃烈,適宜肉類烹調,理氣開胃,並可驅風止痛。
「香料滋潤人們的生活,使生活變得更為豐富多彩:它是葯品,可以治病;是調料 孜然
,使飯菜更加可 口;是香水、潤膚劑和春葯,可使人心曠神怡。」 (馬斯格雷夫: 《改變世界的植物》)愛德華·謝弗在 《唐代的外來文明》一書中指出,幾乎所有的香料都經歷了一個從神壇走向世俗的過程。古時候人們常常在祭祀用的酒和肉中加入香料作為調味品,目的是為了防止祭品腐壞,增加祭品對於神的吸引力。後來,香料漸漸世俗化了,走下了神壇,搬上了貴族的餐桌,甚至還進入了尋常百姓人家。 馬可·波羅在描述13世紀的杭州時說,這座城市一天就運來了5噸波斯胡椒。他還說:在中國南方,有錢人可以享用好幾種香料腌制而成的肉,下層民眾的盤子里卻只能嗅到大蒜味。

⑩ 辣條是誰發明的。

辣條,起源於湖南平江。
湖南平江縣具有十分久遠的醬干、麻辣醬干、麻辣豆版筋製作歷史,是平江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8年湖南發生特大洪水災害,導致農產品損失嚴重,平江縣醬干產業的主要原料大豆出現了大幅度的產能下降,直接對醬干產業造成了毀滅性打擊。為了養家糊口,平江縣農民迫切需要新的出路,在這樣的情況下,平江縣三市鎮富有創新精神的平江人邱平江、李猛能、鍾慶元在探索中用麵粉代替豆粉,改進生產工藝,採用單螺桿擠壓機械加工,加入辣椒、花椒、孜然、糖、鹽、植物油等佐料,創新發明了麻辣味的辣條,行業叫麵筋,平江人叫麻辣。
最初的辣條主要是麻辣味,2001年,平江人開始走出湖南,走向全國,辣條企業遍地開花,尤以河南為盛,因北方人對辣接受度低,喜歡甜,為了迎合北方人的口味需求和小孩子的消費能力低,改變了平江辣條麻辣味的風味特點,在平江辣條的基礎上加甜加香減辣,形成了甜辣味辣條。因此,河南辣條與原產地平江辣條有了口味的區別。

閱讀全文

與孜然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