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機器大工業創造的

機器大工業創造的

發布時間:2021-06-17 10:05:51

A. 歷史上機器大工業是怎樣產生的

經過產業革命,資本主義由工場手工業過渡到機器大工業。資本家在生產中廣泛採用機器的結果,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單位商品的勞動耗費大大減少,因而商品價值大大較低。資本主義正是憑借著機器生產的這種優越條件,徹底戰勝了封建經濟和小商品經濟,而使自己變成了占統治地位的生產方式。

然而,資本主義並不是無條件地使用機器的。假如僅僅為了減少勞動耗費和降低商品價值,那麼,只要生產機器所耗費的勞動少於使用機器所代替的勞動,在生產中使用機器就是有利的。但是,由於雇傭工人的一部分勞動即剩餘勞動是不給報酬的,勞動力的價值比工人勞動所創造的價值要小得多,因此,上述條件對資本家來說便遠遠不夠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只有當機器的價值低於機器所代替的勞動力的價值時,資本家才會使用機器;否則,他寧肯多僱工人,而不使用機器。這就是資本主義使用機器的界限。

機器的資本主義使用,給工人階級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後果。由於機器簡化了操作過程,使得體質較弱的勞動力參加生產成為可能,因此隨著機器的廣泛採用,便有大批的婦女、兒童到工廠來做工。從前,工人為了活命不得不出賣自己;而現在,卻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妻子和兒女了。所以,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所引起的一個最重要的變化,乃是工人階級地位的明顯下降。

資本主義使用機器,不僅使大批工人遭到排擠,被打入失業隊伍,而且使廣大中小生產者因抵擋不住廉價商品的競爭而陷於破產。這樣,便造成了越來越龐大的失業工人隊伍,而資本家則利用失業人口的存在,迫使在業工人降低工資和延長勞動時間,以加強對他們的剝削。

資本主義使用機器,還必然會大大加強工人的勞動強度。工人完全成了機器的附屬品,他必須跟著機器的運轉而動作,只要資本家加快機器的運轉速度或增加工人看管機器的台數,就會大大提高工人勞動的緊張程度。由於勞動的過度緊張,工傷事故大量增加,使大批工人變成殘廢、或者未老先衰、過早死亡。

隨著機器的廣泛採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對立也更加尖銳了。腦力勞動幾乎完全由少數與工人相對立的工程技術人員來進行,而壓在工人肩上的則是沉重而單調的體力勞動。

本來,大機器工業的出現,是人類征服自然的一個巨大勝利,但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機器卻大大加強了資本對僱傭勞動的統治。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道:「機器就它本身考察會縮短勞動時間,但它按資本主義方式使用時會延長勞動日;因為機器本身會使勞動變得輕易,但它按資本主義方式使用時會加強勞動;因為機器本身是人類對於自然力的勝利,但它按資本主義方式使用時會使人類為自然力所征服;因為機器本身會增加生產者的財富,但它按資本主義方式使用時會使生產者變為需要救濟的貧民」。

B. 哪項重大發明推動了人類社會進入機器大工業時代

1698年托馬斯·塞維利、1712年托馬斯·紐科門和1769年詹姆斯·瓦特製造了早期的工業蒸汽機。人們將蒸汽機的發明定義為工業時代的開始。

C. 大機器工業是什麼和機器大工業是一樣的嗎

一個是做機器的 一個是用機器做東西的

D. 機器大工業

經過產業革命,資本主義由工場手工業過渡到機器大工業。資本家在生產中廣泛採用機器的結果,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單位商品的勞動耗費大大減少,因而商品價值大大較低。資本主義正是憑借著機器生產的這種優越條件,徹底戰勝了封建經濟和小商品經濟,而使自己變成了占統治地位的生產方式。

然而,資本主義並不是無條件地使用機器的。假如僅僅為了減少勞動耗費和降低商品價值,那麼,只要生產機器所耗費的勞動少於使用機器所代替的勞動,在生產中使用機器就是有利的。但是,由於雇傭工人的一部分勞動即剩餘勞動是不給報酬的,勞動力的價值比工人勞動所創造的價值要小得多,因此,上述條件對資本家來說便遠遠不夠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只有當機器的價值低於機器所代替的勞動力的價值時,資本家才會使用機器;否則,他寧肯多僱工人,而不使用機器。這就是資本主義使用機器的界限。

機器的資本主義使用,給工人階級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後果。由於機器簡化了操作過程,使得體質較弱的勞動力參加生產成為可能,因此隨著機器的廣泛採用,便有大批的婦女、兒童到工廠來做工。從前,工人為了活命不得不出賣自己;而現在,卻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妻子和兒女了。所以,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所引起的一個最重要的變化,乃是工人階級地位的明顯下降。

資本主義使用機器,不僅使大批工人遭到排擠,被打入失業隊伍,而且使廣大中小生產者因抵擋不住廉價商品的競爭而陷於破產。這樣,便造成了越來越龐大的失業工人隊伍,而資本家則利用失業人口的存在,迫使在業工人降低工資和延長勞動時間,以加強對他們的剝削。

資本主義使用機器,還必然會大大加強工人的勞動強度。工人完全成了機器的附屬品,他必須跟著機器的運轉而動作,只要資本家加快機器的運轉速度或增加工人看管機器的台數,就會大大提高工人勞動的緊張程度。由於勞動的過度緊張,工傷事故大量增加,使大批工人變成殘廢、或者未老先衰、過早死亡。

隨著機器的廣泛採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對立也更加尖銳了。腦力勞動幾乎完全由少數與工人相對立的工程技術人員來進行,而壓在工人肩上的則是沉重而單調的體力勞動。

本來,大機器工業的出現,是人類征服自然的一個巨大勝利,但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機器卻大大加強了資本對僱傭勞動的統治。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道:「機器就它本身考察會縮短勞動時間,但它按資本主義方式使用時會延長勞動日;因為機器本身會使勞動變得輕易,但它按資本主義方式使用時會加強勞動;因為機器本身是人類對於自然力的勝利,但它按資本主義方式使用時會使人類為自然力所征服;因為機器本身會增加生產者的財富,但它按資本主義方式使用時會使生產者變為需要救濟的貧民」。

E. 洋務運動是否創辦了一批機器大生產工業

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機器大生產工業。

洋務企業採用西方技術和設備進行生產,屬於近代企業。②洋務派前期創辦的軍事工業,經費由清政府調撥,產品分配給軍隊使用,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門式的。雖然這些企業採用機器生產,但本質上屬於帶有資本主義因素的封建官辦企業。③洋務派後期創辦的民用工業,投資大多採取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形式,產品主要作為商品投放市場,管理上採取勞動僱傭制所以其本質上屬於帶有封建因素的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

F. 第一次工業革命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主要表現在 ①資產階級把機器大工業生產的

答案B
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工業革命擴大了生產和銷售的需要,促使資產階級在世界范圍內擴張,工業革命引起交通運輸業的技術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聯系更加緊密,而這一切,都促使世界貿易的范圍和規模迅速擴大,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①②③都正確。④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排除,故選B項。

G. 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最早出現於什麼行業

珍妮機的問世——工業革命的開始

在英國各個工業部門中,機器的最早採用,並不是在英國傳統的工業中,而是新興的工業部門棉紡織業中。這是因為棉紡織業作為一個年輕的工業部門,沒有舊傳統和行會的束縛,容易進行技術革新和開展競爭。同時,棉紡織品的價格比毛紡織品便宜,市場需求量大,為滿足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需要擴大生產規模以增加產量,所以對技術革新的要求比較迫切。

關於英國工業革命的發明成就,初中已有介紹,因此建議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以及【歷史縱橫】,觀察圖片《飛梭》、《早期紡車》和《珍妮機》,結合表格《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紡織業的主要發明》,掌握棉紡織業的發明成就。

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第一階段。珍妮機的出現是棉紡織業第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發明,使紡織效益提高了40倍以上。珍妮機的發明,一般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之後,有更多的機器被發明出來並得以應用,在冶金、採煤等其他行業,也出現發明和使用機器的高潮。

第二目「蒸汽時代」的來臨。本目介紹了工業革命的進程,尤其強調蒸汽機廣泛運用之後,運輸工具的改造,以及工廠制度的出現。

(1)蒸汽機的廣泛運用及現代工廠的出現

英國棉紡織業的巨大進步,是機械科學原理普遍運用的結果。在機械化裝置使用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動力成為制約機器生產進一步發展的嚴重問題。要發展工業,就必須有新的動力。瓦特經過多年的鑽研,廣泛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製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機,為英國的工業革命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並將其帶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蒸汽機為機器大工業的發展解決了至關重要的動力問題,還為機器大工廠的建立開拓了極其廣闊的地理空間。此後,凡是有燃料(煤炭)的地方,就能興建工廠。英國的工廠可以開設在市場繁榮、交通發達之處,以便購買原料和銷售產品;它可以移近人口密集地帶,以便招募人員;許多工廠可以匯集在一起,進而形成工業城市。工業革命還創造了新的工業制度——工廠制度。在工廠中,由於成套的機器設備的使用,工人的任務被降到簡單操作的水平,婦女、兒童可以很快地掌握,於是他們作為廉價勞動力被工廠大量僱傭。

(2)交通運輸革命

進入19世紀後,隨著蒸汽機技術的不斷完善,它成為車輛、船舶等交通工具上通用便利的動力機器,促成了以鐵路建設為代表的交通運輸業的繁榮。1800年後,人們開始研究用蒸汽機作為牽引動力。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研製出的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車試運行成功。1825年,英國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史蒂芬孫的火車頭拖著一長列客車和貨車前進,時速達25公里。此舉開拓了陸地交通運輸的新紀元,人類進入了所謂「鐵路時代」。鐵路運輸的優越性一經確認,英國迅速掀起一股鐵路建築的狂熱。1840年以後,歐洲大陸和美國也相繼開始了大力興建鐵路的時期。

人類水上交通技術的變革,同樣始自蒸汽機的使用。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蒸汽汽船。他使用從英國進口的萬能蒸汽機,驅動客輪在哈得孫河航行,揭開了蒸汽輪船時代的序幕。1811年,英國人利用這項發明也很快造出了自己的汽船。這樣英國擔任遠洋航運的商船隊力量大大加強了。遠洋貨輪把英國的消費商品運銷到世界每個角落,又把英國所需要的各種工業原料、生活用品運回。交通運輸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地球上各地區彼此隔絕的狀態。它迅速地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並加強各地之間的交往,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條件。火車出現以後,英國掀起修建鐵路的熱潮,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就修建了近萬千米的鐵路,把各個城市都連接起來。

(2)電力的廣泛應用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早在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提出了發電機的理論基礎。科學家們根據這一發現,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對電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這一時期,能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電動機也被發明出來,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但是,要把電力應用於生產,還必須解決遠距離輸送問題。1882年,法國人德普勒發現了遠距離送電的方法,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建立了美國第一個火力發電站,把輸電線聯接成網路。電力是一種優良而價廉的新能源。它的廣泛應用,推動了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等一系列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人類歷史從「蒸汽時代」跨入了「電氣時代」。

H. 工業革命完成的標志不是大機器產生取代工場手工業,而是用機器製造機器,為什麼,不明白

因為,手工工場的作用是生產消費品,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工場只是意味著工業生產中的消費品生產實現了工業化,還只是工業化的初級階段。

而用機器製造機器,意味著生產工具的產生也實現了工業化,完成了工業化的最終形態。

第一次工業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

所以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的標志:機器製造業的建立。機器製造機器,標志了工業革命的完成。


(8)機器大工業創造的擴展閱讀:

工業革命的歷史意義:

1、生產力的飛躍:

工業革命使得機器的廣泛使用,勞動生產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生產力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英國空前繁榮,確立了在工業世界的壟斷地位,成為了「世界工廠」。

2、社會結構的變化:

促使傳統的農業—鄉村為主導的社會轉變為工業—城市為主導的社會,這種轉變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狀態和外在的物質面貌,而且改變著人們的觀念、道德標准、價值取向和擇業理念等。

3、階級結構的變化:

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誕生,貧富差距加大。

4、社會潮流的變化:

工業革命完成後,加強了世界的聯系,促成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另一方面引發了民族解放運動。

5、這樣工業革命引發了19世紀自由主義、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三大潮流交錯並存的局面,其中自由主義佔主導地位,反映了當時的發展趨勢。

I. 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的發展可分為那兩個方面

機器零件的標准化生產和輕工業產品的流水線生產

閱讀全文

與機器大工業創造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