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要工作不能躺下!林俊德院士生命的最後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2012年5月31日這天7點44分,林俊德院士先後9次請求甚至哀求醫生同意自己下床工作,面對已經極度虛弱的他,家人只好滿足這可能是最後一次的願望,林俊德院士重新坐到電腦前開始自己最後的工作,兩個小時後虛弱的他不得不回到病床上,半昏迷半清醒之間他反復叮囑自己的學生和家屬,有哪些資料還沒有解決、資料整理時的注意事項、密碼箱的打開方式等等。5個小時後,林俊德院士完成自己最後一次沖鋒。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中國地下核試驗爆炸……林俊德將他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核試驗科研,甚至於在生命的最後一天,都要堅持做完最後的工作,囑咐未完成的科研項目,叮嚀項目資料的保密整理。雖然他已經離開了科研界,但他帶給中國科研事業的巨大財富是永遠都不可估量的。
2. 沖擊波儀器來自那個國家
林俊德(一9三吧三月一三-二0一二5月三一)男福建永春爆炸力與核試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總裝備部某試驗訓練基研究員一9陸0畢業於浙江機械繫一99三晉升少軍銜二00一選工程院院士 早 一9三吧三月林俊德於閩南山鄉永春縣介福鄉紫美 村靠助金完一9陸0林俊德浙江機械繫畢業配防科委屬研究所工作專業機械製造單位派哈爾濱軍事工程院進修兩 一9陸三5月接受研製測量核爆炸沖擊波壓力自記儀任務並擔任組項研製工作允許間工作條件差按期完參試前全部技術准備考核工作並參加首核試驗 鑄核盾 一9陸四第顆原彈爆炸一99陸進行核試驗參與全部四5核試驗 林俊德核試驗沖擊波機測儀器研製組組面西家技術封鎖用半間研製第台機功用於第核試驗 一9陸四一0月一陸一5羅布泊聲春雷蘑菇雲騰空起林俊德研製儀器第間准確測核爆炸沖擊波參數晚任華民共周恩向全世界宣布第顆原彈爆炸功 一9陸漆陸月一漆吧第顆氫彈爆炸功林俊德帶領收組爆附近步行幾十公圓滿完核試驗爆炸數據採集任務 一9陸9冬進行首核試驗林俊德戰場氣層轉盡快掌握核試驗爆炸應力波測量核試驗工程設計技術戰友山深處平洞試驗戈壁灘豎井試驗先建立一0餘種測量系統核試驗安全論證工程設計提供重要數據 一99陸漆月二9功進行核試驗勝利實現既定目標 連克難關 一9吧漆林俊德沖擊波測量技術功應用規兵驗 武器試驗帶領項目組發展聲電報靶技術、聲電落點定位技術解決際面積立靶自檢測難題研製設備系統已裝備於試驗靶場公安部門射擊訓練場 二0紀90代啟核試驗震、餘震探測及其傳播規律研究全面收集析全球震數據核試驗應力波測量技術向核試驗震核查技術拓展參與際禁核試核查贏重要發言權 二00一選院士主擔綱某重防科研實驗裝備研製任務各種案歧情況帶領攻關組連續攻克案設計、工程應用、實驗評估等難關終取關鍵技術重突破研製適合各種實驗要求系列重要裝備 病逝世 二0一二5月四解放軍總醫院檢查結證實林俊德罹患膽管癌晚期拒絕接受手術 二0一二5月二陸病情突惡化林俊德送入重症監護室醒悉命留給自間能計數堅決要求搬工作重症監護室轉普通病房 二0一二5月二9轉普通病房林俊德現完全腸梗阻肚充滿脹氣腹水率每鍾達一三0醫建議做腸梗阻手術林俊德再拒絕 二0一二5月三0午坐病床工作 病重堅持工作 林俊德要求辦公桌搬進病房 二0一二5月三一午林俊德已極度虛弱脹氣腹水使膈肌抬導致呼吸困難林俊德先9向家醫護員提要床工作病危林俊德眾攙抬向數步外辦公桌二已近昏迷林俊德抬病床 二0一二5月三一二0一5林俊德離
3. 林俊德有怎樣的人格魅力
我國爆炸力學與核實驗工程領域的著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林俊德有個「3不原則」:不是自己研究的領域不輕易發表意見,點綴門面的學術活動堅決不參加,不利於學術研究的事情堅決不幹。2001年,某技術學院想聘請他擔負客座教授,許諾年薪20萬元,提供1棟別墅,1年只去1次就能夠。他立即拒絕:「我既不熟習你們的教學工作,又不從事你們的研究領域,這個忙我幫不上。」1番鏗鏘有力的話語,展現出1位老專家崇高的大師風范和超凡的人格魅力。在眾人眼裡,林俊德是學富5車的泰斗和德高望重的專家。但是,他從不以「全能教授」自居,不以「萬能專家」自詡,而是在各種誘惑眼前不分心、不走神,認認真真做好自己熟習的工作,心無旁騖開辟自己的專業領地。正由於如此,他得以攀登上事業的高峰,創造出讓業內人士驚嘆、讓眾人敬佩的事跡。
4. 林俊德院士逝世9周年了,他為我國做出了哪些貢獻
他為我國的核事業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我國的核事業領域裡面提起李俊的院士的名號,我想是無人不知的。但是像這樣一個有著豐功偉績的院士,在事業的幾十年之內一直都隱姓埋名,默默的為這個事業奮斗著。由於其工作的特殊原因,他不能告被曝光,所以說一直在一個偏僻的地方,默默的為這項事業努力著。
他這一生為我國核事業都在不停的奮斗著,可以說他將他的一生真正的獻給了自己熱愛的國家。在生命的最後十小時里,他仍然在堅持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工作著。他說自己還有工作沒有完成,如果不完成這些工作的話,也無法安心躺下。於是他堅持著完成了這些工作,之後對身邊的人說,我終於可以安心躺下了。看到他生命中的後的十小時里仍在為我國核事業的發展所堅持著,真的是讓人非常的動容。
5. 請問是什麼樣的力量讓林俊德將軍紮根戈壁荒漠堅守了52年將軍院士
他是一位將軍,更是一位傳奇院士,一輩子隱姓埋名52年堅守在羅布泊,參與了中國全部的45次核試驗任務。他活了75年都默默無聞,但最近,一張他離世幾小時前與死神賽跑的照片,在網路上傳開了。他感動了整個中國!
藏身大漠為國鑄「核盾」
1938年,林俊德出生在福建省永春縣的一個偏僻山村。因為家中一貧如洗,剛上完小學就輟學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林俊德靠著政府的資助,上完了初中,又上了高中。1955年,17歲的林俊德硬是打著赤腳考上了浙江大學機械繫。
林俊德曾說,他這輩子有三個沒想到:上大學、做將軍、當院士。而他更沒有想到的是,一直到生命最後,他都和國家命運綁得很緊。
1960年,從浙大機械繫畢業的林俊德,被分配到國防科委下屬某研究所。報到的第二天,所領導向林俊德交底:「國家正在西北建設一個核試驗場,把你挑過來,就是去那裡工作。」得知自己將從事核試驗時,他激動不已,那一刻他就下定決心,把一生獻給這一偉大事業。
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林俊德,從未見過沖擊波機測儀器長什麼樣。當時,既沒設備,更沒技術,他們就根據當時美國、蘇聯少數解密核試驗資料和公開刊物的常規武器試驗測量文章埋頭研究。
1964年10月16日15時,羅布泊一聲巨響,蘑菇雲騰空而起。鮮為人知的是,當蘑菇雲還在不斷向上翻滾時,穿著防護服的科技人員,無所畏懼地向煙雲開進,搜尋記錄此次爆炸數據的設備。在那些義無反顧的身影中,就有林俊德。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現場總指揮張愛萍向周恩來總理報告,總理在電話里謹慎地問:「怎麼證明是核爆?」現場指揮帳篷里頓時一片肅靜。法國第一次核試驗沒拿到任何數據,美國、英國、蘇聯第一次核試驗只拿到很少的數據……就在這時,核武器試驗研究所所長程開甲帶著26歲的林俊德匆匆趕到:「沖擊波的數據已拿到,這次爆炸是核爆炸。爆炸當量為2萬噸。」張愛萍激動地拍了拍林俊德的肩膀說:「你們立了大功。」
1966年,我國為首次氫彈空投爆炸做最後的准備。高空沖擊波測量難度更大。儀器要在零下60攝氏度低溫下工作,為了創造低溫環境,林俊德和同事們背著儀器,爬上3000米,在零下20攝氏度的山頂呆了一宿。林俊德新研製的高空壓力自記儀測試系統,為我國首次氫彈試驗飛機投彈安全論證提供了科學依據。
此後幾年,林俊德和他的團隊吃著玉米面和榆樹葉合蒸的窩頭,喝著孔雀河裡那令人肚子發脹的水,睡著冬天寒冷夏天苦熱的地窨子……林俊德和戰友們堅守大漠,默默攻關,研製出一系列裝備,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核爆炸沖擊波機測體系。
1996年7月29日,中國成功進行了最後一次地下核實驗。從1964年到1996年,32年來,這是中國第45次核試驗,也是林俊德參加的最後一次核試驗。
他的人品如激光一樣筆直明亮
「他就像激光一樣,方向性強,能量集中,單色性好。」「他能52年堅守崗位,取得那麼多重大科研成就,是因為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時間用在工作上。」這是林俊德的同事對他的評價。
林俊德一輩子被人看作學習狂和工作狂。他這樣總結成功:抓住機遇,然後發狂地工作。即使年紀上了七十,在他的日程表裡,搞研究、做實驗、帶學生幾乎佔去所有時間。他一年只休息三天:大年初一、初二、初三。
在林俊德生命倒數第二天,他回首往事,斷斷續續說了兩句話,「我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試驗,我很滿意」。他說自己搞核試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這兩個都成了不折不扣的事實。他研究爆炸力學,一輩子都和炸葯打交道。為了拿到第一手資料,每次總是盡可能地離炸葯近一點。
林俊德平時說話硬,講原則,常常一句話能把人撅一個跟頭,這是很多人領教過的。他參加學術評審會,從來不收評審費,他只要材料,不要見人。不是自己主持的項目堅決不掛名。可他的學生們說,老師是一個心裡有愛的人,他戴了15年的手錶,是大學母校百年校慶時送的紀念品,他一直戴著,舊了磨手就用透明膠粘上。去世後,學生們收拾他的衣物,都潸然淚下,除了軍裝,老師竟沒有幾件像樣的便裝,兩件毛衣都還打著補丁。
另外,從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的那天起,林俊德就在筆記本上寫下他的臨終清單:1.計算機、保密櫃清理;2.**技術(國家機密)3.家人留言4.(空)5.馬蘭物品清理(宿舍、辦公室)。可死神留給他的時間太少了,5條提綱的內容沒有完全填滿,家人留言這一條完全是空白。
他分秒都在與死神賽跑,親朋好友來看他,他卻說:「我沒有時間了,看我一分鍾就夠了,其他的問我老伴兒吧。」他就這樣一直拼盡最後一絲氣力。
生命的最後10小時
林俊德是在2012年5月4日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的,從確診到死亡的27天時間里,他戴著氧氣面罩,身上插著十多根管子,坐在臨時搬進病房的辦公桌前,對著筆記本電腦,一下一下地挪動著滑鼠……
因為在他的電腦里,關系國家核心利益的技術文件,藏在幾萬個文件夾中。還有學生的畢業論文,「他們快要答辯了,不能耽誤孩子們畢業」。他意識到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一切都要快,要盡快。
5月31日,林俊德病情再度惡化,生命進入倒計時。他9次請求甚至哀求醫生同意自己下床工作。在家人法人幫助下,他才終於又坐在了電腦前。上午10點,已經工作了2個多小時的他,顫抖地對女兒說:「C盤我做完了。」
他的手開始顫得握不住滑鼠,眼睛也漸漸看不清東西,他幾次問女兒:「我的眼鏡在哪兒?」女兒說:「眼鏡戴著呢。」這時候,很多人痛哭起來,因為怕他聽到,使勁捂著嘴巴。最後,還是他的老伴兒說了一句:「醫生想叫你休息一會兒。」他則回答:「坐著休息。」
而他接下來說的一句話,讓在場所有人再一次掩面啜泣。「坐著比躺著好啊,我不能躺下,躺下了,就起不來了。」兩個小時後,他累得再也支撐不住了。在醫護人員的攙扶下,林俊德回到了病床。幾個小時後,2012年5月31日20時15分,林俊德,這位讓羅布泊發出45次巨大轟鳴的將軍,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寧可犧牲生命,絕不拖欠使命。生命最後時刻,林俊德從羅布泊的荒原戈壁轉戰到醫院病房這個特殊戰場,完成了一名戰士最後的沖鋒。
林俊德參與了中國全部核試驗,他的老伴兒黃建琴也參與了其中的9次。夫妻兩人藏身荒漠半個世紀,他們從不屬於家庭、不屬於彼此,只屬於民族和國家。在妻子黃建琴心中,兩人雖然相伴45年,但只有林俊德去世前住院那一陣子,才是他們倆在一起最長的一段時間。就在林俊德終於卸下擔子,閉上雙眼的那一刻,黃建琴才輕輕地對著他說:「老林,你終於屬於我了……」
「有一個地方名叫馬蘭,你要尋找她,請西出陽關……」這是《馬蘭謠》里的歌詞,馬蘭,是在荒漠中也能頑強生長的小花。馬蘭,也是中國保密的核工業基地(一個地圖上搜不到的地方)。對於林俊德院士來說,馬蘭是他永遠的「家」,臨終前,他用虛弱的話語再三叮囑:「死後將我埋在馬蘭。」
6. 「兩彈一星」開拓者林俊德逝世9周年,生前有過哪些成就
用將近1年的時間研發出了研製出了第一台核試驗沖擊波機測儀器樣機,他們就是使用這個樣機成功讓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在之後的幾年裡林俊德把沖擊波測量技術成功應用到常規兵驗。他帶領項目組發展了聲電報靶技術、聲電落點定位技術,解決了國際上大面積立靶自動檢測的難題,並在我國已經在部分部門開始實施。20紀90年代,啟動核試驗地震、餘震探測及其傳播規律研究,全面收集分析全球地震數據,把地下核試驗應力波測量技術向核試驗地震核查技術拓展,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天仍然在處理著實驗的數據。
7. 林俊德是我國的優秀核物理專家嗎
林俊德(1938年3月13日-2012年5月31日)男,福建永春人,中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總裝備部某試驗訓練基地研究員。1960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機械繫。1993年晉升為少將軍銜。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早年生活
1938年3月,林俊德出生於閩南山鄉永春縣介福鄉紫美 村,靠助學金上完中學和大學。1960年林俊德從浙江大學機械繫畢業,分配到國防科委下屬研究所工作專業是機械製造,單位派他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進修兩年。
1963年5月,接受了研製測量核爆炸沖擊波壓力自記儀的任務並擔任組長。這項研製工作只允許有一年多的時間,工作條件差,但按期完成了參試前的全部的技術准備和考核工作,並參加了首次核試驗。
為國鑄核盾
從1964年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1996年中國進行的最後一次地下核試驗,參與了中國的全部45次核試驗。
林俊德是「核試驗沖擊波機測儀器研製小組組長」。面對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他們用了半年時間研製出了第一台樣機,一年後成功用於中國的第一次核試驗。
1964年10月16日15時,羅布泊一聲春雷,蘑菇雲騰空而起。林俊德研製的儀器,第一時間准確測得了核爆炸的沖擊波參數。當天晚上,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向全世界宣布「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林俊德帶領回收小組在爆心附近步行幾十公里,圓滿完成了核試驗爆炸數據的採集任務。
1969年冬,中國進行了首次地下核試驗。林俊德的戰場從大氣層轉到了地下,為盡快掌握地下核試驗爆炸應力波測量和核試驗工程設計技術,他和戰友從大山深處的平洞試驗到戈壁灘上的豎井試驗,先後建立了10餘種測量系統,為中國地下核試驗安全論證和工程設計提供了重要數據。
1996年7月29日,中國成功進行了最後一次地下核試驗,勝利實現了既定目標。
連克難關
1987年,林俊德把沖擊波測量技術成功應用到常規兵驗。
武器試驗中,他帶領項目組發展了聲電報靶技術、聲電落點定位技術,解決了國際上大面積立靶自動檢測的難題,研製的設備系統已裝備於中國多個試驗靶場和公安部門射擊訓練場。
20紀90年代,啟動核試驗地震、餘震探測及其傳播規律研究,全面收集分析全球地震數據,把地下核試驗應力波測量技術向核試驗地震核查技術拓展,為中國參與國際禁核試核查贏得了重要發言權。
2001年當選院士後,他主動擔綱某重大國防科研實驗裝備的研製任務,在各種方案分歧很大的情況下,他帶領攻關小組連續攻克方案設計、工程應用、實驗評估等難關,最終取得了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研製了適合各種實驗要求的系列重要裝備。
因病逝世
2012年5月4日,解放軍總醫院的檢查結果證實林俊德罹患膽管癌晚期,但是他拒絕接受手術。
2012年5月26日,病情突然惡化的林俊德被送入重症監護室。醒來後,得悉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只能以日來計數後,他堅決要求搬出無法工作的重症監護室,轉回普通病房。
2012年5月29日,轉回普通病房的林俊德出現完全腸梗阻,肚子充滿脹氣和腹水,心率每分鍾達130次。醫生建議做腸梗阻手術,林俊德再一次拒絕了。
2012年5月30日下午,感到坐在病床上無法工作的
病重堅持工作
林俊德,要求把辦公桌搬進病房。
2012年5月31日上午,林俊德已極度虛弱,脹氣和腹水使膈肌上抬,導致呼吸困難,林俊德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病危的林俊德,在眾人的攙抬下,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2小時後,已近昏迷的林俊德被抬回了病床。
2012年5月31日20時15分,林俊德離開人世。
8. 我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林俊德,在生前究竟有多敬業
我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林俊德,在生前究竟有多敬業?我國著名專家林俊德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他在自己的領域創造了非常多科學技術奇跡,帶領著中國科學取得了全面發展,他非常敬業,下面給大傢具體介紹一下,朋友們參考:
通過上面這些分析,朋友們就可以看出林俊德是一位,非常敬業的人。他的一生幾乎都在忙碌工作,而且他一直在為中國科學事業,做著自身不懈努力。幾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工作,這種敬業精神真是我們的楷模,應該向這位科學家學習。我們也要通過自身努力建設我們偉大祖國。
9. 林俊德院士逝世前的最後時刻他都做了什麼
林俊德院士逝世前的最後一天:
7時44分,林俊德院士要求起來工作,家屬勸他多休息,說戴著氧氣面罩給氧行動不便,他同意。
8時3分,下胃管。醫生通知要換血,否則上午這一關難過,但家屬遵照他的意願,放棄換血。
8時52分,醫生囑咐不能讓林院士睡著,為了不讓他睡著,老伴和妹妹在他耳旁不停地跟他說話。
9時17分,護士問是否需要點水,他點頭應答。
9時26分,他突然說:我要工作。護士跟他商量說一會兒讓他工作,他點頭答應,但說話比較吃力。
9時30分,他再次要求工作,護士說等他休息一陣、身體好一點再工作。他說:「我等不了了,(你們)太理論化了。」女兒問他:「爸,肚子難受嗎?」他搖頭,說:「不,我要工作。」隨後反復要求工作,要求直接工作。女兒說:「你要弄什麼?我幫你弄。」他說:「不行,我自己來,我要工作。」並詢問護士現在幾點。看著女兒流淚,他望了一會兒,對她說:「大家要高興。」他戴著氧氣面罩的聲音有些悶,但很堅定。
9時40分,他繼續說:「我要工作。」女兒說:「好,我把筆記本支上。」他說:「行。」
他要求坐起來,女兒反對他坐起來,但他堅持要坐起來,並大聲地說:「可以!」大家跟他商量坐在床上是否可以,他反對,說要下來,坐到工作台上。醫生來問他是否要坐起來,他大聲回答:「是!」醫生建議他不要下床,他堅決要下來在工作台上,說:「效率高!」態度很堅決,大家只好准備讓他下床工作。
9時54分,他說:「盡快讓我起來工作!」
9時55分,學生、同事和護士一同把他扶到桌旁。他說:「在工作區工作效率高。」別人問他坐著能行嗎?他很堅決地回答:「沒問題。」在場的醫生、護士、家人和學生、同事多次勸他休息都被拒絕,他說:「不要強迫我,我的時間太有限了,你們不要打擾我,讓我專心干點工作。」大家多次勸他上床休息,都被拒絕。他說:「我的習慣,你們都知道的,我可以。」
10時30分,在多人勸阻下,他暫時停下了工作,但只願坐在椅子上休息,不願上床,說:「坐著休息,上去就下不來了。」隨後他繼續工作。
10時45分,大家再次勸他躺下來休息,但他只願坐著休息,休息幾分鍾便又開始工作。
10時54分,他向學生交代電腦中的資料,要求資料從電腦中找,已經按ABC的順序排好序。
11時09分,在眾人勸說下,他依依不捨地離開工作台和筆記本,躺在了床上。
11時35分,親屬、戰友、學生一直陪在他身邊。
12時15分,基地領導來病房看望,對他說:「林院士,大家都向您學習,感謝您!感謝您!」「院士,爆炸力學這個您開辟的事業,我們繼續發揚光大!」大家都深深地看著他,約2分鍾。
12時28分,他說想睡覺。
12時30分,他向女兒強調自己工作上的文件夾名及排序,強調順序規范。
12時46分,他對女兒和兒子說:「照顧好你媽,一切簡單。」兒子說:「您跟我說的話我都記著,您放心,我們一定照顧好媽媽!」
14時09分,林俊德院士陷入昏迷。老伴一直緊緊握著他的手,貼在耳邊說:「老林啊老林,這是我第一次把你的手握這么長時間!40多年了,你把家當旅館,一心撲在工作上,你現在終於屬於我了……」這期間,他時而昏迷時而清醒,反復念叨辦公室里還有什麼資料要整理,密碼箱怎麼打開,整理時要注意保密……
19時20分,學生從外地匆匆趕到醫院。老伴伏在林俊德的耳邊說:老林,鍾博士來了。林俊德的手指動了一下。鍾博士拿過林俊德的手貼在臉上說,「林總,你就像父親一樣摸摸我的頭吧。」
最後,20時15分,心電圖成直線,林俊德平靜地離開了。
林俊德院士的生平
1955年,17歲的林俊德從福建永春大山中走出,考上了浙江大學機械繫。1958年,還是大三學生的林俊德和同學張文斌被安排攻克研製液壓馬達的難題。沒有見過液壓馬達的兩人,憑借一張蘇聯液壓馬達示意圖,在老師的帶領下,反復研究,在3周後成功製作出了一台液壓馬達。
1960年9月,林俊德從大學一畢業,就被挑選到國防科委下屬某研究所。1963年,剛從哈軍工進修回來的林俊德接到組織通知,他被任命為「核試驗沖擊波機測儀器研製小組組長」。
在核試驗基地,林俊德帶領小組一起研製測量核爆炸沖擊波的壓力自記儀。沒有實驗設備,沒有技術材料,在這樣的困苦環境下,林俊德採用鍾表的齒輪、發條驅動作動力,設計了鍾表式壓力自記儀。他用簡單的方法、創新的思維解決復雜的問題,這樣的自記儀在我國歷次核試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林俊德對壓力自記儀實驗數據的精確性幾近苛刻。林俊德的學生說,為拿到第一手資料,他常年奔波在實驗一線。凡是重要實驗,他都親臨現場,拍攝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林俊德用確鑿的數據,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林俊德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說:「我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試驗,我很滿意。」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工程院-林俊德院士的最後4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