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音標是中國人發明的嗎
不是。
音標是記錄音素的符號,也是音素的標寫符號,應用於語言學中。音標的提出者是版H·斯維斯特 P·帕西 瓊斯權。英語音標中有20個母音,28個輔音,共48個。
音標的制定原則是:一個音標由多個音素組成,由2個音素構成的音標我們稱之為雙母音,如漢語的拼音字母、英語的韋氏音標和國際音標等。
(1)音標發明擴展閱讀:
英語音標記憶的順口溜:
單母音
[i:]-諧音為:易(yi);像數字1,記憶真容易。
[?:]-諧音為:噢(0);噢,這個音標就像個o。
[u:]-諧音為:霧(wu);杯子上有很多霧。
雙母音
[ei]-諧音為:妹(mei);鵝有一個妹妹。
[ai]-諧音為:愛(ai);音標的讀音跟拼音一樣。
[?i]-這個音標找不到拼音的諧音,可以按照字母o、i的發音連讀來進行諧音記憶。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音標
『貳』 音標是哪國發明的
英國人用音標```那就是英國人發明的?~那日本人也用漢字呢``漢字是日本發明的嗎?~
1886年,一些語音學工作者和語言教師,為了語言教學和研究,在英國倫敦成立了國際語音學協會。主持協會的人有法國的保爾·帕西(P.Passy)、英國的瓊斯(D.Hones)等。協會的會員一開始就具有國際性,來自歐洲的許多國家。同年5月,協會出版了一種刊物,定名為《語音學教師》,其內容完全用音標印刷(該刊1971年更名為《國際語音學會學報》)。
協會的會員們共同制定了音標的生理基礎,即音標所標注的音素應該是人類的發音器官的各個部位能夠發出來的語音,而且是各種不同的語言實際上存在的語音。據此,他們擬定了一套語音符號,把每個不同的音素用不同的符號標注出來。
協會成立之初,音標處於初創階段,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各用各的音標,比較混亂,影響了語音研究和相互的交流。鑒於這種情況,葉斯柏森給帕西去信,建議制定適用於所有語音的統一的音標。這封信刊登在1886年第7期《語音教師》上,得到了協會會員的熱烈響應。帕西根據斯威特(H.Sweet)提出的草案設計了一套記音系統,幾經磋商修訂,於1888年刊登在《語音教師》第八期,這就是國際音標。國際音標表後來便經常刊載在會刊上,以便於語言學工作者學習和使用。
國際音標最初是以記錄歐洲各國語言的語音系統的,音標還不是很多,後來,隨著對語言研究的深入,加上許多國家的教師紛紛入會,接觸到的語音音素越來越多,原來的符號已不夠記錄新的音素了。於是學者們又不斷修訂完善國際音標,改良不合適的符號,並且擴充字母,以滿足記錄不同語音的需要。目前我們能見到的國際音標,是修改至1979年的版本。
國際音標是按照人的發音器官的部位和發音方法,縱橫排列音素的,對人類所有語音音素進行了系統的分類。發音部位有雙唇、唇齒、齒間、舌尖前、舌面前、舌面後等11種,發音方法有塞音、檫音、塞檫音、鼻音、邊音等8種。每個音素都可在縱橫交叉點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即既有一定的發音部位,又有一定的發音方法。每個音素都有自己的特點,不在部位方面與別的音素相區別,就在方法方面與別的音素相區別。這同顯示了基本元素的化學性質的元素周期表在形式上非常相似。國際音標表也顯示了基本音素的性質:每個音素都通過自己的區別特徵同其它有共同特徵的音素相聯系,聚合成群,按照一定的規律與別的音素組合。
國際音標是以人類所有語音為對象制定的,可以用來記錄任何語音系統的音素。國際語音協會在公布國際音標方案時還說明了制定這個方案的原則,其中第二條指出:「好些語言里都有的音素在每個語言里都用同一個符號。很相近的音素也是如此。」所以國際音標是世界通行的,代表的音素是唯一的,如果幾種完全不同的語言的語音使用了國際音標中的同一個符號,那就只能說明這幾種語言的語音系統中都有這個音素,並且音色完全是一樣的。例如我們學習漢語或英語,會接觸到[p].[l].[n].[m].[a].[o]..等音素,這說明漢語和英語都有這些音素。
的確,國際音標的許多變通使用字母記音的方式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具有開創性的。例如國際音標使用了小寫尺寸的大寫字母、倒寫字母、反寫字母、合體字母、雙字母、添加附加符號等等,基本上以拉丁字母(僅少量借用希臘字母)就構成了記音體系,滿足了記錄不同語音的需要。而且這種開創性的工作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國際音標自公布以來,在國際上的影響日益擴大,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正如國際語音學會在其成立60周年的簡史中所言:「不但學會的官方出版物用國際音標記音,各國跟學會沒有關系的作者,在許多字典和教科書里也用國際音標記音。更加重要的是,學會的特殊字母,有的得到非洲一些語言正式採用,成為通行的文字。」
『叄』 國際音標的發明人是誰
國際音標最早是在1886年,由語言學家保爾巴西所帶領的一群英國和法國語言教師基回於教學與研究上的需答要,在國際語音學協會的贊助下開發出來的,於1888年公布。最早的國際音標是根據斯威特製訂的的羅馬字母,但之後它又經過數次修正,其最後一次的版本是在1993年,並於1996年又更新一次。每次修改都刊登在《語音教師》上。2005年國際音標新增符號V代表唇齒彈音。
保爾巴西 Paul Édouard Passy,(1859-1940)法國語言學家, 1886年國際語音學協會的創始人,參與了國際音標的研究
『肆』 音標是中國人發明的嗎我的老師又有一次和我說她給外教看音標,外教說他們不學這個。
是的 外教他們不學的 英語是他們的母語 他們自然而然的就會讀了
音標,回國際音標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原義是「國際語音字答母」簡稱IPA,由國際語音協會制定。
1888年,由英國的H·斯維斯特倡議,由法國的P·帕西和英國的D·瓊斯等人完成,發表在《語音教師》上(「國際語音協會」前身「語音教師協會」的會刊),這是歷史上第一個國際音標表。
『伍』 英語音標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發明的
英國人用音標```那就是英國人發明的?~那日本人也用漢字呢``漢字是日本發明的嗎?~ 1886年,一些語音學工作者和語言教師,為了語言教學和研究,在英國倫敦成立了國際語音學協會。主持協會的人有法國的保爾·帕西(P.Passy)、英國的瓊斯(D.Hones)等。協會的會員一開始就具有國際性,來自歐洲的許多國家。同年5月,協會出版了一種刊物,定名為《語音學教師》,其內容完全用音標印刷(該刊1971年更名為《國際語音學會學報》)。 協會的會員們共同制定了音標的生理基礎,即音標所標注的音素應該是人類的發音器官的各個部位能夠發出來的語音,而且是各種不同的語言實際上存在的語音。據此,他們擬定了一套語音符號,把每個不同的音素用不同的符號標注出來。 協會成立之初,音標處於初創階段,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各用各的音標,比較混亂,影響了語音研究和相互的交流。鑒於這種情況,葉斯柏森給帕西去信,建議制定適用於所有語音的統一的音標。這封信刊登在1886年第7期《語音教師》上,得到了協會會員的熱烈響應。帕西根據斯威特(H.Sweet)提出的草案設計了一套記音系統,幾經磋商修訂,於1888年刊登在《語音教師》第八期,這就是國際音標。國際音標表後來便經常刊載在會刊上,以便於語言學工作者學習和使用。 國際音標最初是以記錄歐洲各國語言的語音系統的,音標還不是很多,後來,隨著對語言研究的深入,加上許多國家的教師紛紛入會,接觸到的語音音素越來越多,原來的符號已不夠記錄新的音素了。於是學者們又不斷修訂完善國際音標,改良不合適的符號,並且擴充字母,以滿足記錄不同語音的需要。目前我們能見到的國際音標,是修改至1979年的版本。 國際音標是按照人的發音器官的部位和發音方法,縱橫排列音素的,對人類所有語音音素進行了系統的分類。發音部位有雙唇、唇齒、齒間、舌尖前、舌面前、舌面後等11種,發音方法有塞音、檫音、塞檫音、鼻音、邊音等8種。每個音素都可在縱橫交叉點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即既有一定的發音部位,又有一定的發音方法。每個音素都有自己的特點,不在部位方面與別的音素相區別,就在方法方面與別的音素相區別。這同顯示了基本元素的化學性質的元素周期表在形式上非常相似。國際音標表也顯示了基本音素的性質:每個音素都通過自己的區別特徵同其它有共同特徵的音素相聯系,聚合成群,按照一定的規律與別的音素組合。 國際音標是以人類所有語音為對象制定的,可以用來記錄任何語音系統的音素。國際語音協會在公布國際音標方案時還說明了制定這個方案的原則,其中第二條指出:「好些語言里都有的音素在每個語言里都用同一個符號。很相近的音素也是如此。」所以國際音標是世界通行的,代表的音素是唯一的,如果幾種完全不同的語言的語音使用了國際音標中的同一個符號,那就只能說明這幾種語言的語音系統中都有這個音素,並且音色完全是一樣的。例如我們學習漢語或英語,會接觸到[p].[l].[n].[m].[a].[o]..等音素,這說明漢語和英語都有這些音素。 的確,國際音標的許多變通使用字母記音的方式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具有開創性的。例如國際音標使用了小寫尺寸的大寫字母、倒寫字母、反寫字母、合體字母、雙字母、添加附加符號等等,基本上以拉丁字母(僅少量借用希臘字母)就構成了記音體系,滿足了記錄不同語音的需要。而且這種開創性的工作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國際音標自公布以來,在國際上的影響日益擴大,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正如國際語音學會在其成立60周年的簡史中所言:「不但學會的官方出版物用國際音標記音,各國跟學會沒有關系的作者,在許多字典和教科書里也用國際音標記音。更加重要的是,學會的特殊字母,有的得到非洲一些語言正式採用,成為通行的文字。」
『陸』 英語音標是誰發明的
國際音標最早是在1886年,由語言學家保爾巴西所帶領的一群英國和法國回語言教師基於教學與研究上答的需要,在國際語音學協會的贊助下開發出來的,於1888年公布。最早的國際音標是根據斯威特製訂的的羅馬字母,但之後它又經過數次修正,其最後一次的版本是在1993年,並於1996年又更新一次。每次修改都刊登在《語音教師》上。2005年國際音標新增符號V代表唇齒彈音。 保爾巴西 Paul
『柒』 國際音標的發明人是誰
1888年,由英國的H·斯維斯特倡議,由法國的P·帕西和英國的D·瓊斯等人完成,發表在《語音教師》上(「國際語音協會」前身「語音教師協會」的會刊),這是歷史上第一個國際音標表.
『捌』 中國古代有漢語音標嗎拼音什麼時候發明的那沒發明拼音之前人們怎麼學中文的
北京屬於專有名詞,是統一寫法,比如西藏,tibet,就和拼音不一樣了吧。漢語拼音是中國建國後50年代末發明的。
『玖』 音標是誰發明的
有人誤認為國際音標就是注英國音的音標,而KK是標美國音的。這種說法把國際音標說成好像只能用來標英國音,而且把KK音標認為不是國際音標。其實這是不正確的。
國際音標,如其名,是設計來標注國際各種語言的發音的,很多語言學家把國際音標做局部修改以標記他們所研究的語言,所以國際音標也有很多種。
KK音標是國際音標的一種,DJ音標也是其中的一種。
KK音標跟兩位美國語言學者J. S. Kenyan和T. A. Knott有關。他們根據IPA所編的描述美國英語的發音辭典(A Pronouncing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 1944, 1953)里所用的發音符號,就是一般通稱的KK音標。
而DJ音標跟英國語音學家Daniel Jones有關。他根據IPA編了一本英國英語的發音辭典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第1版至第12版,最後一版的出版時間為1963)。
這本辭典後來成為一種典範,凡是英語教學或學習辭典,只要是教英國音的,無不奉這本辭典為圭臬。
『拾』 國際音標發音 是誰發明的
國際音標(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簡稱 IPA),早期又稱萬國音標,是一套用來標音的系統,以內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容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准化標示方法。國際音標的使用者有語言學家、言語治療學家、外語教師、歌手、辭書學家和翻譯學家等人。
按照國際音標的設計,它只可以分辨出口語里下列音質的對立成分:音位、語調以及詞語和音節的分隔。若要表示諸如咬牙、咬舌和由唇顎裂所發出聲音的音質,則有另一套獲廣泛使用的國際音標擴充系統(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
直到2007年,國際音標共有107個單獨字母,以及56個變音符號和超音段成分。國際語音學學會偶爾會增刪一些符號,或者修正某些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