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諸葛亮發明的工具

諸葛亮發明的工具

發布時間:2021-06-17 04:53:43

『壹』 諸葛亮到底發明那些工具

木牛流馬
饅頭
孔明燈
木獸
地雷
八卦圖
諸葛連弩

『貳』 諸葛亮發明的東西還有那些

諸葛亮在四川地區深得民心,四川很多地方的居民一直到近現代仍有頭戴白布的習慣,據說就是為諸葛亮戴孝,歷時一千多年。

在高承《事物紀原》中,有記載諸葛亮南征班師時,正遇風起,不能渡河,孟獲說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頭和牲畜祭祀,便會風平浪靜。但諸葛亮覺得用人頭太殘忍了,於是用麵粉搓成人頭狀,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為饅頭。(又有一說,饅頭乃張飛征蜀時發明)。

諸葛連弩是三國時期蜀國的諸葛亮製作了一種連弩,又稱作元戎弩。一次能發射十支箭,火力很強,但是體積、重量偏大,單兵無法使用,主要用來防守城池和營塞。

另外,相傳諸葛亮擔任軍師中郎將時,因解決糧食問題,向百姓詢問了當時名為「蔓菁」的野菜的種植方法,並下令士兵開始種蔓菁,補充軍糧,後世便把這菜稱為諸葛菜。

亦有傳說指諸葛亮另有一兒諸葛懷與一女諸葛果。在晉朝時曾召錄漢代名臣之後裔到京城任職,但諸葛懷推辭,自給自足,在家終老。而諸葛果則相傳在成都西南乘煙觀修行和成仙升天。

在山區的居民過去要放送消息,會施放孔明燈,相傳是諸葛亮傳下來的。在雲南(三國時南中之地),佧佤族有傳說指諸葛亮曾教他們祖先蓋房子、編竹籮;傣族傳說指當地的佛寺大殿屋頂就是仿照諸葛亮的帽子建造的,又有說諸葛亮南征時發明一種銅鼓,稱為「諸葛鼓」,白天做飯,晚間可敲它作警報。

(2)諸葛亮發明的工具擴展閱讀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卧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南陽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叄』 諸葛亮發明的獨特運糧工具木牛流馬究竟是如何操作的

三國距今已經一千八百年左右,因為時代久遠,木牛流馬的究竟是什麼,它的構造是怎麼樣的,是如何操作的都已經失傳,後代關於木牛流馬製作流程有不同的說法,現在比較主流的說法是木牛流馬其實就是民間常用的獨輪車。

因為年代久遠,史書記載的有缺失和謬誤,木牛流馬的製作工藝就成了一個謎,很多歷史迷們根據史書中提供的一些線索來復原木牛流馬,復原的工藝品各不相同,現在比較受大多數人認可的是:木牛就是前面有車轅的獨輪車,流馬就是前面沒有車轅的獨輪車


『肆』 諸葛亮作為一代軍師,有沒有發明過什麼神器

諸葛亮作為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家、文學家、政治家,他的成就當然不局限於在治國理政上,他還是一名優秀的發明家,他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明了許多影響深遠的工具,接下來我就具體說一下。

  1. 木牛流馬

    這是一種運輸工具,諸葛亮在北伐曹魏時發明了它,他的構造很像牛、馬,故此命名,它可以在比較險峻的山路或狹窄的小道上運輸貨物和糧食,而且它只需要一人就可以操作,運輸貨物的數量也比較可觀。

諸葛亮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古代人物,他當時的發明對於蜀國的經濟和戰爭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讓蜀國在三國鼎立的時代更加具有競爭力。當然,他的這些技藝精湛的發明,也代表了古代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所以,諸葛亮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可以是當之無愧的。

『伍』 三國時,諸葛亮發明的一種運輸工具是靠什麼行走的

木牛與流馬是同一種運輸工具,以稱作木牛較為適宜。它是由人力推動的四足行走的木質運輸工具,自重約50公斤,載重約200公斤。利用杠桿原理省力,人肩負重在0-75公斤左右有規律地變化。它能在山地和泥濘路面等真牛可以通行的路面上行走,這是圓輪車不能相比的。在路況較好時,圓輪車比木牛流馬要實用得多,這是木牛流馬不能普遍使用以至失傳的一個主要原因。 關鍵詞 三國志通俗演義 木牛流馬 運輸工具 四足步行 杠桿原理 ⒈ 木牛流馬概述 木牛流馬是否存在,古籍記載的木牛流馬是否真實,對此爭論頗多,筆者以《三國志通俗演義》卷之二十一記載的木牛流馬造法為主,結合《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等有關資料進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繪出了圖紙並造出了模型。認定木牛流馬真實可信。筆者自信已揭開了木牛流馬之謎。請有關專家學者等同志給予審閱鑒定,歡迎賜教。 1.1 根據古籍記載可以製造出真正的木牛流馬 筆者根據《三國志通俗演義》卷之二十一「孔明造木牛流馬」原文,可以造出木牛流馬,而且有大同小異的幾種模式。本文優選一種模式,根據原文提供的名稱和數據繪制了木牛流馬輪廓圖、名稱圖、尺寸圖和行走示意圖,另外製作了模型。這個模型可以載重並進退自如。 這個木牛流馬模型是根據《三國志通俗演義》原文描繪的外貌和提供的數據製造出來的,各主要部分名稱和尺寸完全出自原文,只為本文說明的需要增添了幾個名稱,並推算出幾個尺寸。模型與原文的吻合,有力地證實了木牛流馬的真實性。請參見圖1《木牛流馬外貌示意圖》,圖2《木牛流馬步行示意圖》,圖3《木牛流馬部件名稱圖》,圖4《木牛流馬尺寸圖》,圖5《木牛流馬腳孔軸孔尺寸圖》。 1.2 木牛流馬有實際應用價值 本模型的木牛流馬是四足行走的酷似真牛的運輸工具。由於是四足行走,用於不平坦路面和泥濘路面都能行進,這是圓輪(獨輪或四輪)車難以行進或不能行進的路面,由於是四足行走,不易滑倒,在坡上停住後可以自動「剎車」,這些優點使它適宜於山地運輸。 木牛流馬的使用能做到「牛不飲食」是又一大優點,在戰爭中運輸糧草,真牛真馬要消耗糧草,使得運輸的糧草沒有運到目的地,就消耗了一部分。而且真牛真馬在沒有運輸工作時照常消耗糧草,這是真牛真馬運輸糧草的一大缺點。運輸時間越長則耗糧越多,這個缺點更為突出。用木牛流馬運輸糧草,它本身不消耗糧草,很好的克服了真牛真馬這方面的缺點,這是木牛流馬取代真牛真馬運輸糧草的又一依據。 由於木牛流馬*人力驅使,駕牛人是要消耗糧草的,這是人力運糧草的一個缺點。但人力運糧有其優點:一是駕牛人也是戰士,可以保護糧草,減少專門的護糧隊伍。二是駕牛人在沒有運糧任務時可以調往戰斗部隊;三是利用休閑的戰斗部隊去運糧,非常經濟合算。 木牛流馬能使「人不大勞」,是又一優點。木牛流馬的設計應用了杠桿省力原理,駕牛人肩負重量為總重量的0-30%。當總重量為250公斤時,駕牛人肩負重量為0-75公斤。這個負重量對於古人來說是不難的,的確是「人不大勞」。但相對於圓輪車在平地行進的負重量來說,還是顯得過重,這是木牛流馬不能普及以至失傳的又一原因。 以上說明,木牛流馬在山地運輸糧草能夠「進退自如」、「人不大勞」、「牛不飲食」。因此在山地運輸方面有實際應用價值。 1.3 木牛流馬是一種而不是兩種運輸工具 理由之一是,在古籍中很少單獨提到木牛或流馬,多是合稱木牛流馬。理由之二是,原文中單獨列出了造木牛之法和造流馬之法,但造木牛之法只描繪了木牛的外貌,沒有提到製造數據。正好相反,造流馬之法只有製造用的數據,而沒有外貌的描繪。如果將它們合二為一,正好組成一個整體,既有外貌的描繪,又有製造的數據。也只有將木牛和流馬的造法看成是同一種運輸工具的造法,才能證實木牛流馬的真實性。《三國志》有「流馬尺寸之數」一句,更能說明後段只是「尺寸之數」。 在造木牛之法的原文中,提到了牛的特徵——牛角,加之行進速度如牛之慢而無馬之快,可以認為原始設計為木牛,只是後來才稱為流馬。 「木牛流馬」之爭----- 三國時期諸葛亮製作的運送糧草的「木牛流馬」究竟 啥模樣?學術界一直說法不一。新疆工學院教師王湔從事 古機械研究,1985年5月稱復造出「木牛流馬」, 引來各 方關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三國文化研究專家譚良嘯卻認 為王湔復造的並非諸葛亮的「木牛流馬」。雙方在各自的 領域內不斷研究、探索,但從來不曾謀面。3月8日,王湔 赴蓉探親之際,專程到武侯祠拜訪譚良嘯,就13年前的那 場爭論進行了一次有意思的對話。木牛流馬該是什麼樣? 王:中國機械史的奠基人劉仙洲認為木牛流馬就是漢 晉時代的鹿車,即今所謂木製獨輪小車。我不同意這個觀 點,但傾向於它是一種非常規的機械。 譚:我也不同意劉仙洲的觀點,木牛流馬不是獨輪車, 我認為是一種人力木製四輪車,獨輪車重心高,很容易翻 車。 王:我總覺得自己復造木牛流馬最先切入的思路「步 行機械式」是對的,它形狀相似,也能走動,但不能負重。 譚:你那個機械復雜,超過漢末三國時代古人的能力, 負重問題也沒有解決。據史書載, 木牛載重量約648斤, 流馬是在木牛的基礎上製成的,載重量比木牛少,但速度 快。當時四川耕牛缺乏,又不產馬,為了加強軍糧運輸, 如果製造一個機械復雜、負重不多的工具,僅是一個擺設。 王:我老家是浙江農村,附近的路很不好走,下雨後 十分泥濘,都說蜀道難,棧道就是那個樣子吧。 譚:不是你想像的那樣,棧道分好幾種,寬的約兩米。 四川古代不用石子鋪路,整個棧道都是石板、木板路。漢 中與四川的棧道都是比較好的棧道,相當於現在的「國家 級公路」。 王:那我有一個失策,對木牛流馬走過的道路不了解。 「木牛流馬」為什麼失傳?王:祖沖之對木牛流馬的理解 是「一種奇械」。我覺得有用的奇械一般不會失傳,可木 牛流馬怎麼連張圖紙也沒留下? 譚:從歷史上說諸葛亮是一個踏實、實在的人,他的 發明都比較務實。劉備死後,他身上的擔子很重,沒有時 間去奇想。他當時只想少用點人力,多運些糧食。可木牛 流馬並非一種理想的先進工具,並沒受到稱贊,不像八陣 圖、連駑、鎧甲、斧頭那些發明,沒有推廣開是失傳的原 因之一。圖紙應該有,只不過沒發現,也或許時間久了, 紙張不易保存。 王:沒有受到稱贊?可陳壽為什麼將木牛流馬寫進《 三國志》? 譚:那隻是客觀的陳述。首先可以肯定諸葛亮是對運 輸工具進行了改進,否則不會冠以「木牛流馬」這個新概 念,具體有哪方面的改進需要進一步探討。 王:《三國演義》中,司馬懿仿製木牛流馬是否可信? 譚:司馬懿不可能仿製木牛流馬,那隻是小說。他自 己有糧食,不需要想辦法運送。「木牛流馬」依然是個謎 王:我從事古機械研究,就是小時候由對「木牛流馬」的 興趣產生的,很有挑戰性。談話讓我增長了許多知識,對 什麼是木牛流馬,不好下結論。它的復造不能局限在學術 界的小圈子內。 譚:由於古書上沒有「木牛流馬」正規製作的記載, 又沒有圖紙流傳下來,復制「木牛流馬」很困難。武侯祠 也請工程師畫過圖嘗試復制,也搜集了許多見解,但效果 都不理想。王湔的復造算是如今國內存在的多種「木牛流 馬」中的一種。 後記:王湔潛心於復原失傳的中華古機械已經40多年 了,他曾復造出失傳兩千多年的魯班木車馬、古代帝王置 於座位右側以示自警的欹器等。1985年王湔復造的「木牛 流馬」以木條、鐵條為構件,引起中外關注。《中國機械 報》1986年上半年還進行了「木牛流馬是什麼」的專題討 論。許多學者對「王湔是製造成功並驗證木牛流馬第一人」 之說表示質疑,因為古籍記載著我國古代傑出科學家、南 朝的祖沖之在公元五世紀即復造出木牛流馬。不過,王湔 的觀點可以豐富木牛流馬的研究,活躍人們的思維。王湔 因復造「木牛流馬」引來不少商家垂青,去年還南下廣州 闖市場進行展示。近年來王湔也在國內不斷尋訪有關專家 學者多方征詢意見。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陸』 諸葛亮各種發明的簡介

諸葛連弩 這是諸葛亮出山後發明的第一樣作戰兵器。以往的弩一次只能發一支箭,十分不便。諸葛亮發明的連發弩一次竟能發十支!!! 連發弩比一般的弩稍寬,射箭時平射,殺傷力極高。 「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 八陣圖(又名八卦陣) http://ke..com/view/2352.htm這是諸葛亮出山後自己創造的兵陣,他稱之為八卦兵陣。士兵排列為八卦形,八門入,八門出。此陣不易破解,善於迷惑敵人。諸葛亮後來又多次改造此陣,並由兵陣演化為石陣、馬陣。 孔明棋 http://ke..com/view/451202.htm早在隆中時,諸葛亮就打算發明一種棋。公元228年,蜀國南方暴亂。諸葛亮作為一國之相,決定親自率兵前往征討。然而,情況並沒那麼好:南方的氣候令士兵難以適應。加之軍中無趣,南王孟獲久久不肯歸服。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發明了孔明棋來活躍士兵煩悶的心。孔明棋規則簡單,是一種智力游戲。 火獸 諸葛亮平定南方時,曾遭一敗仗:南王孟獲以獸為兵,利用象、虎、野牛、狼等野獸大敗趙雲和魏延的兵馬。諸葛亮靈機一動,想到了野獸怕火。於是數日後,他發明了一種外型似獸,朱紅色,能噴火的武器來對付孟獲的獸兵。 搭橋槍 諸葛亮平定南方之後,決定揮師北上,完成劉備興復漢室的遺願。通往北方的地形極其艱難,山多河多。爬山還好,關鍵是渡河:士兵們每次都要花很長的時間搭橋。諸葛亮也為此苦惱。一日,他聯想到古人如何造鐮鉤,從而發明出了搭橋槍。搭橋槍的槍桿和紅纓槍一樣長,槍頭程螺狀(有點像現在的螺絲刀)孔明燈 http://ke..com/view/46542.htm這是諸葛亮北伐被司馬懿困於陽平時所發明的一種用來向救兵傳遞信息的空飄燈,也是熱氣球的起源。在科技不發達的三國時代,諸葛亮仍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熱氣球空飄這個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實的卧龍 木牛流馬 http://ke..com/view/68408.htm是諸葛亮五齣祁山時為了方便運量而發明的一種運量工具。據史料記載,應該是五齣祁山用流馬,六齣祁山用木牛。木牛流馬善於上坡下坡,收糧等。其構造極其像牛、馬。腿由粗木製成。內有一繩,繩頭接舌,繩尾接腿。每行20里扭轉舌頭一次,方能再行 《諸葛亮集》卷四《製造》:木牛者,方腹曲頭,一(股)〔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度)〔腹〕。載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橫者為牛領,轉者為牛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古)〔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鞅,攝者為牛秋軸。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載一歲糧,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勞(牛不飲食)。流馬尺寸之數,肋長三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徑中二寸。前腳孔分墨二寸,(七)〔去〕前軸孔四寸五分,廣一寸。前杠孔去前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長二寸,廣一寸。後(細)〔軸〕孔去前杠(孔)分墨一尺五分,大小與前同。後腳孔分墨去後軸孔三寸五分,大小與前(後同)〔同。後〕杠孔去後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後載克去後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長一尺八寸,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後杠與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長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廣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從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後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長一寸五分,廣七分,八孔同。前後四腳,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長四寸,徑面四寸三分。孔徑中三腳杠,長二尺一寸,廣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 杠耳 蒲元神刀 諸葛亮令巧匠蒲元造刀三千口,「以竹筒密納鐵珠滿中,舉刀斷之,應手虛落,若剃水芻,稱絕當世,因曰神刀」《諸葛亮集》卷四 五折剛鎧 三國初的馬鎧,由面簾、雞頸、當胸、馬身甲、搭後、寄生、鞍蹬(《中國軍事史》第一卷《兵器)第二章)構成,形制相當完備,除四足外,全身其餘部分均在鎧甲的防護之中。鎧甲的堅硬度增強。受此影響劉宋時官造「諸葛亮筩袖鎧帽」,「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宋書殷孝祖傳》)。此鎧是否沿用諸葛亮「五折剛鎧」(《諸葛亮集》卷二《作剛鎧教》)的製法,已難知其詳。但由此可知三國的鎧甲製造已然達到爐火純清的地步。 雲梯,沖車 蜀軍圍陳倉,「起雲梯沖車以臨城,(郝)昭於是以火箭逆射其雲梯,梯燃,梯上人皆燒死。昭又以繩連石磨壓其沖車,沖車折」 (《三國志·魏志·明帝紀》注引《魏略》) 孔明鎖 在沒有釘子繩子的情況下,你能將六根木條交叉固定在一起嗎?兩千多年前的孔明就發明了一種方法,用一種咬合的方式把三組木條垂直相交固定,這種咬合在建築上被廣泛應用,在民間人們把孔明的這種發明製成了一種玩具--孔明鎖.原創為木質結構,外觀看是嚴絲合縫的十字立方體,動動腦筋可拆解,裝上可不是那麼容易的。解開孔明鎖重現遠古智慧,別讓古人留給我們的財富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丟失.孔明鎖---相傳是三國時期諸葛孔明根據八卦玄學的原理發明的一種玩具,曾廣泛流傳於民間 諸葛鼓 《益部談資》、《游梁雜記》、《蠻司志》、《戎州志》記載的諸葛鼓 饅頭 《事物紀原》記載的諸葛饅頭 《三國演義》中第九十一回 祭瀘水漢相班師 伐中原武侯上表 記載諸葛亮制伏孟獲班後師回朝時,前軍至瀘水,時值九月秋天,忽然陰雲布合,狂風驟起;兵不能渡,回報孔明。孔明遂問孟獲,獲曰:「此水原有猖神作禍,往來者必須祭之。」孔明曰:「用何物祭享?」獲曰:「舊時國中因猖神作禍,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並黑牛白羊祭之,自然風恬浪靜,更兼連年豐稔。」孔明曰:「吾今事已平定,安可妄殺一人?」遂自到瀘水岸邊觀看。果見陰風大起,波濤洶涌,人馬皆驚。孔明甚疑,即尋土人問之。土人告說:「自丞相經過之後,夜夜只聞得水邊鬼哭神號。自黃昏直至天曉,哭聲不絕。瘴煙之內,陰鬼無數。因此作禍,無人敢渡。」孔明曰:「此乃我之罪愆也。前者馬岱引蜀兵千餘,皆死於水中;更兼殺死南人,盡棄此處。狂魂怨鬼,不能解釋,以致如此。吾今晚當親自往祭。」土人曰:「須依舊例,殺四十九顆人頭為祭,則怨鬼自散也。」孔明曰:「本為人死而成怨鬼,豈可又殺生人耶?吾自有主意。」喚行廚宰殺牛馬;和面為劑,塑成人頭,內以牛羊等肉代之,名曰「饅頭」。諸葛菜 《劉賓客嘉話錄》記載的諸葛菜 諸葛木 《雲南記》的諸葛木 諸葛筒袖鎧、諸葛竹槍 《宋書》記載的諸葛筒袖鎧、諸葛竹槍 鐵蒺藜 《裨史類編》記載的鐵蒺藜。 這里展出的馬刺(鐵蒺藜),不管怎麼扔都是三尖著地,一尖豎起,是對付騎兵的有效武器,據說始於諸葛亮集卷四《製造》 九連環 諸葛環,就是現在的九連環玩具 都江堰測水位的標尺 都江堰用來測水位的標尺,直到80年代才按原樣換成鋼 評:當年諸葛亮用於清淤維護的石標尺,直到80年代才被原樣仿製的鋼標尺替換。而武侯立下的維護法規,直到今天仍被原樣執行。 諸葛錦 諸葛亮改善了制錦工藝,南征時,把織錦的方法傳授給雲貴地區的少數民族,所以苗族把自己織的五彩錦稱為"武侯錦",而侗族婦女織的侗錦又稱"諸葛錦"。古來傳說,蜀錦歷久不褪色。原因在於蜀地養蠶的方法與他處方法不同,"當其眠將起時,以桑灰喂之",還有人認為是錦江(今成都南)的水質特別好,用它染絲、濯錦,能使色澤分外鮮明。蜀漢時管理織錦的官就駐在此地。杜甫《蜀相》詩雲:"錦官城外柏森森"。 彼時成都被稱為錦官城,原因即在此。

『柒』 諸葛亮發明的交通工具「木牛流馬」到底是什麼呢

相傳為三國時諸葛亮的發明,是一種

運輸工具

不用浪費任何東西就可以運算糧草。據說用這種工具運輸效率非常高。在諸葛亮北伐中原,出祁山時,糧草就是由木牛流馬提供的

木牛有四足,其實是輪子。在古代,沒有專業的機械術語,所以有些零部件的表達,和現在的會不一樣。

有猜測木牛是用腳走路的,可是這要用液壓機構,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是不可能的。用手來搖,也不可能。因為這樣用的機構太多,有些機構,在當時還沒有發明。

關於扭轉牛舌就不能行走,道理很簡單,裡面有防反轉的棘輪機構。

『捌』 諸葛亮發明了哪些東西如題 謝謝了

1,連發弩 這是諸葛亮出山後發明的第一樣作戰兵器。以往的弩一次只能發一支箭,十分不便。諸葛亮發明的連發弩一次竟能發十支!!! 連發弩比一般的弩稍寬,射箭時平射,殺傷力極高。 2,八陣圖(又名八卦陣) 這是諸葛亮出山後自己創造的兵陣,他稱之為八卦兵陣。士兵排列為八卦形,八門入,八門出。此陣不易破解,善於迷惑敵人。諸葛亮後來又多次改造此陣,並由兵陣演化為石陣、馬陣。 3,孔明棋 早在隆中時,諸葛亮就打算發明一種棋。公元228年,蜀國南方暴亂。諸葛亮作為一國之相,決定親自率兵前往征討。然而,情況並沒那麼好:南方的氣候令士兵難以適應。加之軍中無趣,南王孟獲久久不肯歸服。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發明了孔明棋來活躍士兵煩悶的心。孔明棋規則簡單,是一種智力游戲。 4,火獸 諸葛亮平定南方時,曾遭一敗仗:南王孟獲以獸為兵,利用象、虎、野牛、狼等野獸大敗趙雲和魏延的兵馬。諸葛亮靈機一動,他想到了野獸怕火。於是數日後,他發明了一種外型似獸,朱紅色,能噴火的武器來對付孟獲的獸兵。 5,搭橋槍 諸葛亮平定南方之後,決定揮師北上,完成劉備興復漢室的遺願。通往北方的地形極其艱難,山多河多。爬山還好,關鍵是渡河:士兵們每次都要花很長的時間搭橋。諸葛亮也為此苦惱。一日,他聯想到古人如何造鐮鉤,從而發明出了搭橋槍。搭橋槍的槍桿和紅纓槍一樣長,槍頭程螺狀(有點像現在的螺絲刀)。 6,孔明燈 這是諸葛亮北伐被司馬懿困於平陽時所發明的一種用來向救兵傳遞信息的空飄燈,也是熱氣球的起源。在科技不發達的三國時代,諸葛亮仍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熱氣球空飄這個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實的卧龍! 7,木牛流馬 這是諸葛亮五齣祁山時為了方便運量而發明的一種運量工具。據史料記載,應該是五齣祁山用流馬,六齣祁山用木牛。木牛流馬善於上坡下坡,收糧等。其構造極其像牛、馬。腿由粗木製成。內有一繩,繩頭接舌,繩尾接腿。每行20里扭轉舌頭一次,方能再行。 8,饅頭 諸葛亮南征前的祭祀品,人人都吃過,不做介紹了。

『玖』 諸葛亮發明的交通工具「木牛流馬」到底是什麼

三國時代,諸葛亮的蜀軍與曹軍在祁山對峙,山區險峻,運輸糧草不易,諸葛亮利用木牛流馬,作為運輸糧草的工具,解決運糧的困難。



是否有輪無輪,在下以為有輪!因在西漢末期,已有獨輪車的出現,稱之為「鹿車」。至三國時期,諸葛亮加以改進,便成了「木牛流馬」。

閱讀全文

與諸葛亮發明的工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