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荷蘭·英國·美國在經濟體制創新方面的貢獻
貢獻:荷蘭建立起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英國推行自由貿易,並逐步確立起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美國推行羅斯福新政,政府大力干預經濟。共同特徵:對市場經濟進行創新和發展。
共同作用:建立起世界霸權,促進了人類文明的演進。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❷ 概括荷蘭在近代經濟體制創新方面得重大貢獻。這種創新對17世紀得荷蘭產生了什麼影響
荷蘭人是現代商品經濟制度的創造者,他們叩開了市場經濟的大門。之後英美兩國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相應的制度保障。17 世紀時, 面積只相當於兩個半北京的荷蘭,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的創立, 締造了一個稱霸全球的商業帝國。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來 聚集資本,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 比紐約的證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還率先創辦現代銀行, 並發明了我們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在世界經濟格局中,荷蘭第一個稱雄世界。
❸ 荷蘭和英國的崛起模式分別有哪些創新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過程
(一)君主立憲制的開始形成——從《大憲章》到《權利法案》(政治權力:國王——議會)
1、《大憲章》的簽署--限制王權的開始
(1)原因:英王因加強王權與貴族矛盾斗爭的結果
這是英國第一次明確國王也必須服從法律,沒有人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這是後來《權利法案》的先聲。
(2)作用:限制王權,保障貴族特權和部分騎士與市民的利益
(2)影響:從國王專權——有限王權
貴族權利——憲法權利
2.議會制度逐漸形成(組成、職責)
議會制度的組成、職責如何?
17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逐漸形成並壯大。英國處在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之下,斯圖亞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權神授」,厲行君主專制,經常觸犯資產階級的利益。英國議會中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對國王推行的政策和專橫行為不斷進行指責,在議會中形成了反對派,他們支持《大憲章》,積極要求限制王權。從1640年,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到1688年的「光榮革命」 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那麼,「光榮革命」後國王的權力與之前相比有何明顯區別?(國王喪失了最高權力,受到議會限制)哪一文件最能體現這種變化?(《權利法案》) 可見,國王是被議會「邀請」來的,國王權力的來源已不是上帝而是議會了,並制定了《權利法案》作為國王登基的條件。
3. 《權利法案》--開始建立君主立憲制
(1)背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
確立了議會主權,國王的權力受到議會的明確限制,運用法律的方式限制國王的權力,這是《權利法案》吸取了《大憲章》的重要部分。
發展:王權受議會限制;國家由國王個人統治發展為集體統治;由人治發展到法治
(2)影響:議會權力開始超越王權
《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英國確立的君主立憲制,也就是確立了英國沿用至今的政體,英國的統治方式從人治轉向法治。可見,從《大憲章》到《權利法案》過渡的歷史就是政治權力進一步從國王向議會轉移的歷史
過渡:《權利法案》限制了王權,加強了議會的權力,議會具有立法權、司法權、財政權,但《權利法案》還沒有解決國家的行政的決策和執行問題,這是《權利法案》的一個局限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內閣逐漸獨立出來,英王逐漸成為一個「統而不治」的君主,責任內閣制逐漸發展成熟。
(二)君主立憲制的發展--責任內閣制的形成(行政權力:國王——內閣)
1. 形成(時間、表現)
時間:光榮革命後表現:國王退出內閣,統而不治,行政權力轉移到內閣
國王召集咨詢會議本是英國的傳統,革命後內閣作為國王的私人會議的成分減少了,而從議會多數黨領袖中來遴選內閣成員也漸成慣例。喬治一世讓內閣自行處理國事,沃爾波爾就成了實際上的首相,全面主持政府工作。
2、特點
內閣職責
內閣與議會關系
議會可以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內閣下台;內閣要麼下台,要麼宣布解散議會,重新選舉。
3、發展
時間:19世紀中期
原因:選舉權擴大和兩黨制發展
表現:兩黨輪番執政,互相監督、促進內閣由占議會多數的黨組成
在責任內閣制下,英國的議會與政府的關系體現為:內閣必須得到下議院議員的支持,內閣設首相必須是下議院多數黨的領袖。如果議會通過了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議會,重新進行選舉。這樣,內閣制的建立使英國的立法機關得以控制行政,但又不減低後者的行政效率,調節了議會與政府的關系。此外,也可以看得出:英國的內閣是對議會負責的。
綜上,責任內閣制的形成,即是行政能力由國王向內閣轉移 的過程。
明代的內閣與英國的內閣有什麼區別?
英國的內閣制是資產階級政治制度,是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產物,其內閣制下的內閣是獨立於國王之外的機構。而中國的內閣制是封建制度之一,是皇帝強化封建統治的產物。
(三)君主立憲制的逐步完善
--1832年的改革法案(擴大普選權)
設兩個問題:1.英國民主化的趨勢是如何發展的?
2.普選權的廣泛性能否說明民主化的程度?
由學生閱讀課本,分小組討論後歸納以上問題的答案。
1、(1)光榮革命後,英國議會的權力掌握在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手中
(2)1832年,在英國第一次選舉制度改革中,新興的工業資產階級代表首次獲得進入議會的權力。
(3)在19世紀後半期的兩次議會改革中,成年男子獲得普選權,20世紀初,非貴族出身的議員在院中首次超過半數。
(4)20世紀,女子逐步獲得普選權。
❹ 經濟體制的創新對17世紀的荷蘭產生了什麼重大影響
荷蘭率先創立了現代銀行,並發明了我們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
荷蘭人發明了股份制,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
與股份制配套,荷蘭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標志著資本市場的誕生。
新制度的創立拓寬了荷蘭人的融資渠道,使荷蘭人擁有了資本的力量,是荷蘭人壟斷全球海上貿易將近一個世紀。
❺ 荷蘭創立現代金融制和股份制的意義
面積只相當於兩個半北京的小國荷蘭,在海潮出沒的濕地和湖泊上,以捕撈鯡魚起家從事轉口貿易,他們設計了造價更為低廉的船隻,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逐漸從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鬥士。
日間富有的荷蘭市民從貴族手裡買下了城市的自治權,並建立起一個充分保障商人權利的聯省共和國。他們成立了世界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建立起世界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率先創辦現代銀行,發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
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的創立,17世紀成為荷蘭的世紀。
由於國土面積,人口等天然不足,17世紀末,荷蘭逐漸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權。但直到今天,荷蘭人民的生活依然富足,荷蘭人開創的商業規則依然影響著世界!
我了解的荷蘭人絕大部分勤勞,節儉,勇敢。被西方人稱為:「在歐洲的中國人」。也有些人覺得荷蘭人很「摳」(這點我很有體會)。但這個是與他們的歷史有很大關系。
在歐洲,荷蘭的自然條件是最差的(沒有比這個國家的自然資源更差的國家啦)。一位西班牙著名經濟學家曾經這樣說過:「該國有一半是水或不出產任何東西的土地,種植面積不足國土面積的1/4.農業的收成僅供居民1/4之一的消費。」過去荷蘭出產的小麥很少,質量也不好,另外只有少量的黑麥,燕麥和綿羊。
在其他歐洲人眼裡,荷蘭人有一種比清教徒更為嚴謹的風格。艱苦的環境導致了荷蘭人精細節儉的生活習慣。農場主在土地上精耕細作,收獲的蔬菜在阿姆斯特丹街頭叫賣。荷蘭有一些牧場,土地面積的缺少促使他們把牲畜養的更好,奶牛每天產奶可以達到3桶。這在當時可是最高的產奶記錄了。他們從德意志、丹麥、日德蘭買來瘦牛,送往牧場3個星期後,就把牛養的又肥又胖。殷實之家的荷蘭人依然保持著節儉的生活方式。每年11月中旬,女主人會根據家庭人口的多少,買下半頭或者一頭牛,鹽腌煙熏後,用黃油伴著生菜吃。每到星期天,他們從腌缸里取出一大塊肉,煮熟後,分成幾餐食用。
就在這種人多地少的情況下,荷蘭人卻創造出歐洲最先進的農業,他們的農業革命首先是 農業商品化,他們將農田變成田園式的經營,發明了合理的輪作方式,依靠施肥取得了比其他國家更高的產量。直到如今,荷蘭的農業技術仍是是世界最為領先的。
而使得荷蘭人開始崛起的最根本原因是誠實守信!
❻ 荷蘭創立現代金融制度和股份制的意義是什麼
面積只相當於兩個半北京的小國荷蘭,在海潮出沒的濕地和湖泊上,以捕撈鯡魚起家從事轉口貿易,他們設計了造價更為低廉的船隻,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逐漸從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鬥士。 日間富有的荷蘭市民從貴族手裡買下了城市的自治權,並建立起一個充分保障商人權利的聯省共和國。他們成立了世界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建立起世界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率先創辦現代銀行,發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 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的創立,17世紀成為荷蘭的世紀。 由於國土面積,人口等天然不足,17世紀末,荷蘭逐漸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權。但直到今天,荷蘭人民的生活依然富足,荷蘭人開創的商業規則依然影響著世界! 我了解的荷蘭人絕大部分勤勞,節儉,勇敢。被西方人稱為:「在歐洲的中國人」。也有些人覺得荷蘭人很「摳」(這點我很有體會)。但這個是與他們的歷史有很大關系。 在歐洲,荷蘭的自然條件是最差的(沒有比這個國家的自然資源更差的國家啦)。一位西班牙著名經濟學家曾經這樣說過:「該國有一半是水或不出產任何東西的土地,種植面積不足國土面積的1/4.農業的收成僅供居民1/4之一的消費。」過去荷蘭出產的小麥很少,質量也不好,另外只有少量的黑麥,燕麥和綿羊。 在其他歐洲人眼裡,荷蘭人有一種比清教徒更為嚴謹的風格。艱苦的環境導致了荷蘭人精細節儉的生活習慣。農場主在土地上精耕細作,收獲的蔬菜在阿姆斯特丹街頭叫賣。荷蘭有一些牧場,土地面積的缺少促使他們把牲畜養的更好,奶牛每天產奶可以達到3桶。這在當時可是最高的產奶記錄了。他們從德意志、丹麥、日德蘭買來瘦牛,送往牧場3個星期後,就把牛養的又肥又胖。殷實之家的荷蘭人依然保持著節儉的生活方式。每年11月中旬,女主人會根據家庭人口的多少,買下半頭或者一頭牛,鹽腌煙熏後,用黃油伴著生菜吃。每到星期天,他們從腌缸里取出一大塊肉,煮熟後,分成幾餐食用。 就在這種人多地少的情況下,荷蘭人卻創造出歐洲最先進的農業,他們的農業革命首先是 農業商品化,他們將農田變成田園式的經營,發明了合理的輪作方式,依靠施肥取得了比其他國家更高的產量。直到如今,荷蘭的農業技術仍是是世界最為領先的。 而使得荷蘭人開始崛起的最根本原因是誠實守信! 1595年,荷蘭人兩條前往北極探險的船不幸被困,17名荷蘭水手在北極圈中度過了6個月漫長的冬季。在這6個月中,他們拆掉了船隻的甲板做燃料,以便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保持體溫;他們靠打獵來取得勉強維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由於條件惡劣,其中有8個人死去了。 在這樣的險境中,荷蘭人做了一件令人難以想像的事情,他們精心照顧好了別人委託他們帶往東方的貨物。這些貨物中包括可以挽救他們生命的衣物和葯品。 不僅如此,當有機會返回荷蘭時,他們寧可拆掉睡覺用的船艙,也要騰出空間把貨物幾乎完好無損地帶回荷蘭,交還到委託者手中。 這樣的誠信品格可以贏得任何人的信任!由此上帝也眷顧到這個民族,至此荷蘭逐步發展壯大起來、、、。 其實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也同樣具備與荷蘭人一樣的偉大傳統和勤勞,節儉,勇敢的品格。這個就是我們中華民族能夠5000年一直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的根本原因。但是近來,隨著經濟發展的深入,人的內心也發生了變化。我們誠實守信的傳統逐漸淡薄了,急功近利的思維占據了主流。其實這樣是非常非常危險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了誠實守信的品格,無論多麼有錢,也不可能變的強大。 其實誠實守信是有好處的!因為誠實守信可以獲得別人的信任,有了信任,就有了機會。有了機會就有成功的基礎。是不會吃虧的!如果一個人很有錢,但是沒有人信任他,那麼這個人的發展前景就一定會很糟糕,我覺得哈。 開卷有益!讀些好書,比看那些無聊的電視劇要有意義的多。 可惜現在我周圍的人,喜歡讀書的是越來越少了,大家都以很忙作為最有力的借口。不過我覺得如果不讀書,忙也是「瞎忙」,也更有可能是——白忙活。哈哈! 一盞台燈,一杯咖啡,一本好書,靜靜的,讓思想在宇宙中翱翔,那是多麼享受的事情啊!
希望採納
❼ 誰能告訴我一下詳細荷蘭的教學制度
旅居荷蘭的中國學者 早就聽說荷蘭是世界上教育最普及,教育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國民素質也居領先地位。如今在這里生活了六年,又從事了不少與教育有關的工作,對荷蘭的教育體制有了一定了解和印象,免不了與國內的教育體制要做一番對比。總的感覺是原先聽說的沒有錯,從國民受教育的普遍程度來說,還遠非中國可比。但它也並非盡善盡美,也有它的遠憂近患。這和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風俗及各種人文因素有關。 一、初級教育 剛到荷蘭就常見清晨有許多看上去還很小的孩子跟著大人,或甚至自己結伴騎車到小學上學。直到自己的小侄子也該上學了,才知道荷蘭的小學從4歲就已經開始。第一反應是這樣是不是太早了?但看過小侄子的課程安排後,感覺第一、二年和我們的幼兒園差不多。很多游樂性質的課程,課時也很少,主要鍛煉兒童的學習能力,培養好奇心和學習的積極性。後來知道荷蘭的義務教育是從5歲到16歲,4歲的兒童並不是強制入學。一個可能是由於這里的托幼設施很不發達,不但從數量上滿足不了需要,開銷也高得驚人。婦女生育後往往都不工作,專職照顧孩子,因為很可能她工作的工資還不夠交託兒費。這里孩子早早上學大概有彌補托幼不足的因素。但其好處是毫無疑問的,不僅減輕了家長的負擔,也有利於兒童智力發展。有一篇文章對比其他歐洲國家六歲入學的兒童,荷蘭兒童到12歲時數學及閱讀水平都要高出一些。從學習量來說,遠遠比不上許多國內的幼兒園。即使小學中後期,也不見有什麼學習壓力。一周一般周一、二、四上整天(早九點至下午三點),周三、五上半天。全年有十五周左右假期(各個學校有所不同)。最讓本地華人家長不解且擔心的是,從沒見有家庭作業。各班級的學生不超過25人,上課時團團圍坐。只要不擾亂教學,孩子們有充分自由,沒有手背後的規定。而孩子們可就開心了。我在親戚朋友家見到的所有孩子,無不無憂無慮,沒見哪個孩子整天埋在家庭作業中,或是四處奔波於補習班之間的。課外小組倒是有不少,大多是藝術類和體育。我曾去過一所音樂學校,有許多幼兒去學習樂器。都是高高興興地走進教室,下課後興高采烈地向家長顯示自己的所學,沒有絲毫被強迫的跡象。這種「快樂教學」的結果並不是荒廢學業或是玩物喪志,實際上荷蘭兒童的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在世界上是領先的。 荷蘭還非常注意特殊教育。這里的特殊教育針對的是輕度殘疾和有行動及學習困難等的兒童。重殘兒童的教育,取決於其殘疾的種類和殘疾程度,另有專門機構負責。輕殘兒童也可以選擇在特殊學校教師的指導下到普通學校學習。這些兒童在各方面都受到特殊的關心和照顧,有專門教師和心理學者針對不同情況對他們實行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有一個現象讓我覺得匪夷所思:在國內,多動症,學習困難等被認為是「腦子有問題」而被學生家長避之不及。而這里卻有不少兒童巴不得自己被鑒定為有這些問題而轉到特殊學校學習,因為那裡學習要輕松得多。家長對此甚至也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二、中等教育 兒童在小學畢業後,大都先參加一個全國統考(非強制性)。學校根據每個學生的統考成績,平時成績,平時表現,興趣愛好和學習積極性給他們做出一份報告,建議家長該學生適合繼續何種類型的中等教育。與我國十分不同的是,如果一名學生的成績位於兩類學校所要求的標准之間,通常教師會建議該生到較低類別的學校學習,而不是鼓勵學生盡可能提高標准去爭取較高的學歷,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會勉強學生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從而增加其壓力,使其失去學習的興趣。當然最終決定權還是在家長和學生本人,但是他們往往也都同意這種觀點。 荷蘭的中等教育學校大致分為三類: 1.高等教育預備學校(VWO):學制六年。前三年為第一階段,後三年為第二階段。取得文憑後可直接升入大學或大專學習。 2.高級一般中等教育(HAVO):學制五年。前三年為第一階段,後兩年為第二階段。取得文憑後可直接升入大專學習。要進入大學本科則需先取得VWO文憑。 3.職業預備中等教育(VMBO):學制四年,雖然可以取得文憑,但並不是最終教育,而是為進一步的職業教育打基礎。學生可在以下四類科目中選擇:理論科目,綜合科目,中級管理職業科目和基本職業科目。如要攻讀大專或大學則需先取得HAVO或VWO文憑。 在初中階段只有低等職業學校(LBO),畢業後可進入中等職業專科學校,師范學校或參加短期中等職業培訓。要攻讀大專或大學則需先取得HAVO或VWO文憑。 另外還設有特殊中等教育。有能力的殘疾人在受到普通中等教育後還可選擇在低等職業學校接受一定程度的技能培訓,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荷蘭不同性質的學校種類眾多,除公共學校和傳統的羅馬天主教、新教之外,還有猶太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及華人學校等等。因為荷蘭憲法規定教育自由,任何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教育理念開設學校。只要收集到一定數量的簽名,具備基本的教學設施和師資條件,經教育部門驗收通過後,就可開門招生,並向政府申請經費。 三、高等教育 荷蘭的高等教育院校分為大學本科(綜合大學)和大專(高等職業教育)兩類。申請大學本科入學資格需要高等預備學校(VWO)文憑,大專畢業證書或大專預備證書。那些不具備這些條件的21歲以上的學生可通過單科考試取得入學資格。 另一領域是國際教育,是由專門的國際教育學院、大學和大專共同提供的。 綜合大學主要注重培養學生在學術或專業環境中獨立進行工作的能力;大專則注重應用技術與科學,提供學生特別專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術;國際教育則專為提供外國學生的教育而設立。 申請大專入學資格需持有高級一般中等教育(HAVO),中等管理或特殊培訓或VWO畢業證書。那些不具備這些條件的21歲以上的學生可通過單科考試取得入學資格。學生由統一錄取系統來錄取。符合條件的學生可向中心申請及分配辦公室提出申請。對於對新生有名額限制的學科會通過根據成績抽簽或由該大專院校來決定學校錄取哪些學生。成績越好的學生越有機會得到錄取。這些名額限制有些是基於學校本身師資設施的局限,有些則是基於社會對某一行業的需求數量而定。 荷蘭的高等教育水平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這個面積僅4萬多平方公里,人口僅1700萬的小國,在近期公布的世界前五十名大學中竟佔有六名,甚至超過了德國。以下僅舉幾例: 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 萊頓大學是荷蘭最早的文理綜合大學,成立於1575年。幾百年來,在自然和人文科學領域都取得了傑出成就,是荷蘭天文和考古學的發源地。曾有四位教授獲得了諾貝爾科學獎。該校開設的專業領域和開展科學研究的范圍十分廣泛,有些專業和研究是荷蘭僅有的。在校學生有17,000多名,教職工近4,000名。萊頓大學設有荷蘭唯一的漢學院,其著名的圖書館中擁有歐洲最多的漢文藏書。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U Delft是荷蘭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理工大學,已成立150多年。現有教職工5000多名,學生12,000多名。它是歐洲乃至世界一流的理工大學,水利和建築系實力尤為強勁。著名的荷蘭圍海大壩就是該校師生設計的。 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正式建校於1636年,但起源要追溯到公元7世紀。 20世紀初達到頂峰,曾有10人獲得諾貝爾獎。現在校生26,000多人,教職工8,000多名,是荷蘭乃至歐洲規模最大,學科設置范圍最廣的大學。 近年來,由於荷蘭本國學生越來越不願意攻讀自然科學,生源成了大問題。因此各高校都使出各種招數吸引外國學生。中國學生受到其低學費,低生活費用的誘惑,數量急劇增加。但可惜現任的右翼政府只顧限制移民,並不把吸引人才放在首要地位,不但將學費從約2,000歐元提高了5倍,還在簽證和居留方面設置了很多障礙,其結果只能是對本國的教育科研造成損失。
麻煩採納,謝謝!
❽ 荷蘭是什麼制度的國家
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
1814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整體
二戰期間,荷蘭被納粹德國佔領
荷蘭王室被迫流亡
二戰之後,荷蘭光復
君主立憲制保留至今
1463年正式成為國家,16世紀前長期處於封建割據狀態。16世紀初受西班牙統治。1568年爆發延續80年的反抗西班牙統治的戰爭。1581年北部七省成立荷蘭共和國(正式名稱為尼德蘭聯合共和國)。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認荷蘭獨立。17世紀曾為海上殖民強國,繼西班牙之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18世紀後,荷蘭殖民體系逐漸瓦解。1795年法軍入侵。1806年拿破崙之弟任國王,荷被封為王國。1810年並入法國。1814年脫離法國,翌年成立荷蘭王國(1830年比利時脫離荷蘭獨立)。1848年成為君主立憲國。一戰期間保持中立。二戰初期宣布中立。1940年5月被德國軍隊侵佔,王室和政府遷至英國,成立流亡政府。1945年恢復獨立,戰後放棄中立政策,加入北約和歐共體及後來的歐盟。
❾ 荷蘭人靠什麼在17世紀創造了商業帝國
幾乎沒有任何資源優勢的荷蘭人,靠什麼在17世紀創造了一個遍布全世界的商業帝國,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創立並嚴格遵循商業規則。
從阿姆斯特丹的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不難看出荷蘭人對商業規則的創意是多麼高明!從漁民的漁船到貿易的商船,荷蘭人能夠迅速從商機中擺脫原來賴以生存的捕魚而看到財富不是靠勞動積累而是要靠貿易往來。荷蘭人靈活的頭腦和專心經商貿易的心態是當時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為數不多的。為了爭奪土地、王權,歐洲的大陸烽火狼煙,而荷蘭人正在埋頭聚集財富。荷蘭人聚集財富的方式和西班牙葡萄牙的完全依靠船隊進行殖民掠奪不同,而是更多的利用船隊進行貿易獲得。當然荷蘭早期的殖民掠奪也是很多,那隻是建立東印度公司以後的事情。
一個國家以自己的權利入股一個公司,這一點在我們東方的皇權政治綿延2000年中,是多麼令人驚詫!令人不可思議,但這就是真實的荷蘭人 ,現實而又精明的荷蘭人。當荷蘭市政廳的女僕都擁有東印度公司的股票時,我們的苟延殘喘大明帝國還在和滿洲的八旗軍激戰正酣。
荷蘭這樣一個國家當時的政權非常鬆散,政權完全是為商人階層服務,商人為代表的中產階級構成了城市的主體,而如今我們的國家也沒有達到這個地步。
千百年來,我們泱泱大國重農輕商的思想根深蒂固,不可動搖,國內的貿易都極為蕭條,加上明清的閉關鎖國,使得延續至今我們的社會主體仍是農民。
荷蘭的小國大業給我們的啟示是商業規則的制定創新和遵守非常重要!荷蘭的制度創新是其崛起的重要因素。
現代公司制度的創新是荷蘭對世界的歷史貢獻。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於1602年,1799年解散,以海外貿易為主業,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家發行股票的跨國公司,創立的原始動力是為了避免海外貿易中的惡性競爭,也是為了規避風險和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保護海上貿易。1602年成立時,公司的初始資本是642.46萬荷蘭盾,由六個省市的商會組成,各個商會又由單個股東組成。到1699年,它已是全球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擁有超過150艘商船、40艘戰艦、5萬名員工與1萬名雇傭兵。
對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成功, 在於政府給予的充分自主權和強力支持,荷蘭東印度公司就是荷蘭的代表,具有海外貿易、投資、經營的壟斷權,政府不僅不去干預它,相反,它還可以代表國家去宣戰、打仗、開發和經營殖民地、修築城堡、鑄幣、議和、簽訂條約。姑且不論海外擴張和海外殖民地的不道德性,正由於東印度公司的成功運作,荷蘭成為稱霸歐洲乃至世界的第一強國。
荷蘭東印度公司堪稱現代公司治理和組織制度的創立者。它有一個董事會,可是由於人員較多,所以公司的實際權力掌握在委員會手中。委員會人員的構成與股份構成相對應,任何一個商會都沒有絕對控制權,但在公司的實際運作中,權力還是控制在阿姆斯特丹商會手中。每個商會監督並裝備自己城市被允許派出的商船,而各商會允許派出的商船是根據其股份總額分配的。這些制度安排可以協調不同股東的利益,保障了公司運行的穩定性和決策的科學性。
有了這樣的制度保障,荷蘭東印度公司進行了另一項制度創新,即發行股票,擴大資本額,分散風險。荷蘭東印度公司合理的治理結構,保障了股民的利益。其鼎盛時期,股息高達40%。
我看了《小國大業》後感覺嚴守信用也是荷蘭航運業的另一基礎,荷蘭船長威廉巴倫支的商船在北冰洋嚴寒中遭遇不測困守半年,付出犧牲多個船員的代價,仍沒有動承運人的任何貨物,並在冰雪融化時返航將貨物送達,恪守信用的船隊贏得的不僅僅是聲譽,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形象。巴倫支海以這位荷蘭船長的名字命名。
再就是荷蘭使團拜見清朝順治皇帝時,以商業利益為重,而不在乎什麼過分的不平等的叩拜禮節也讓人的覺得荷蘭人就是商業民族。什麼可殺不可辱的例子在我們國家已經被樹為高風亮節的典範數不勝數,但是為了心理安慰的禮節放棄經濟利益的行為的價值觀在商品經濟時代是否應該中重新審視呢?
荷蘭的海上馬車夫的輝煌時代雖然早已經過去了多個世紀,但是荷蘭的富裕程度和經濟發展在歐洲仍然是名列前茅。發達的航運、優良的農牧業、良好的社會治安等等都是歐洲的典範。在中國是當今世界正在崛起的大國,大國的崛起必須汲取每一個國家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包括小國的歷史故事,因為小國的故事往往最為精彩和濃烈,最令人深思。荷蘭人的身上,無論他們的過去和現在,都值得我們國家認真的反思和學習。
❿ 荷蘭創立現代金融的意義
我的選修課考試有這道題,以下是一些零散的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1602年,在共和國大議長奧登巴恩維爾特的主導下,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
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資本市場就此誕生;率先創辦現代銀行,發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
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的創立,17世紀成為荷蘭的世紀。
荷蘭的市民是現代商品經濟制度的創造者,他們將銀行、證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責任公司有機地統一成一個相互貫通的金融和商業體系,這種先進的運作模式幫助荷蘭把貿易觸角伸得比葡萄牙和西班牙都要更長,由此帶來了爆炸式的財富增長。到17世紀中葉,荷蘭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此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擁有15000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
當時荷蘭有一支非常強大的商船隊,這個商船隊很龐大,當時荷蘭人口,就17世紀,17世紀荷蘭的 人口就100多萬不到200萬,當時的商船隊有1.6萬艘船,那麼1.6萬艘船,這樣一個龐大的數目,即便是在今天的話它也是一個,也是很大的。
17世紀中期,懸掛著荷蘭三色旗的16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大量的財富使得國家武裝力量大為增強,荷蘭已經成了一個讓葡萄牙和西班牙都畏懼的海上強國。在東亞,他們占據了中國的台灣,壟斷了日本的對外貿易;在東南亞,他們把印度尼西亞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建立的第一個殖民據點——巴達維亞城,構成了今天雅加達的雛形;在非洲,他們從葡萄牙手中奪取了新航線的要塞好望角; 在大洋洲,他們用荷蘭一個省的名字命名了一個國家——紐西蘭; 在南美洲,他們佔領了巴西;在北美大陸的哈得遜河河口,荷蘭東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今天,這座城市的名字叫作紐約。
股份制:
1.概念 股份制企業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利益主體,以集股經營的方式自願結合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它是適應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對分離、利於強化企業經營管理職能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 2.股份制企業的主要特徵 ①發行股票,作為股東入股的憑證,一方面藉以取得股息,另一方面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②建立企業內部組織結構,股東代表大會是股份制企業的最高權力機構,董事會是最高權力機構的常設機構,總經理主持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③具有風險承擔責任,股份制企業的所有權收益分散化,經營風險也隨之由眾多的股東共同分擔;④具有較強的動力機制,眾多的股東都從利益上去關心企業資產的運行狀況,從而使企業的重大決策趨於優化,使企業發展能夠建立在利益機制的基礎上。
1.擴大了企業自主權。實現了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國家只是企業的所有者之一,不再掌握全部生產資料。集體、個人以及國外投資者,都可以成為企業的部分所有者。股東有權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董事會負責對企業投資和發展方向作出重大決策,日常工作交董事會推選出來的廠長(經理)負責。職工入股,使所有權和勞動者直接結合,勞動的目的更加明確,積極性會大大提高。這樣,股份制通過把所有權分散化,使國家和企業之間,由原來的行政關系變成經濟制約關系。企業的自主權擴大了,企業的活力也就必然增強。
2.股份公司是籌集社會資金的有效途徑。單靠財政和銀行已難經滿足生產建設的資金需要。通過股份集資,向社會要資金,改變過去單一銀行間接融資的狀況,對於緩解資金短缺具有重要意義。
3.股份制企業主要靠發行股票籌集資金,進行生產活動。認購股票不受地區、城鄉、公私、內外的限制,完全靠入股者的自由選擇。而入股者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更多的股息、紅利收益。毫無疑問,經營有方、利益豐厚企業的股票會倍受青睞,資金會大量涌進先進企業,起到鼓勵先進的作用。先進企業股票的股息、紅利高於一般企業,因而入股者多,新增發的股票也容易推銷。股票的買賣順利,其股票價格在證券市場上升趨勢,持有該企業股票的股東資產增加,這又會使企業的地位和信譽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得到加強。
4.股東大會、董事會的組織形式,是一種民主管理企業的好形式。股東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決定領導人選。他們可以挑選精通業務、富有才乾的人,擔任企業領導,保證企業的經營方式對路,經營效果突出。
5.股份制能夠促進人才橫向流動。有知識有業務能力的管理人員、科技人員,想到有前途的企業工作的願望容易實現。先進企業會在人才、人力上得到加強。股份制實行以後,技術的橫向交流得以發展。新技術、新發明願意在先進企業推廣,先進企業也有條件,有能力購買新技術專利,從而使企業獲得新技術的支持。
6.股份公司形式有利於調動企業職工、企業所有者和經理人員的積極性。股份公司職工的收入同公司經營成果直接掛鉤,從而可以充分調動企業職工的積極性。股份企業財產是入股者的共同財產,入股各方即所有者從各自的利益出發,都會關心公司經營的好壞。股份制企業由於實現了企業經營權與管理權的分離,企業管理人員具有經營決策自主權,經理人員實行聘任制,使其責任感和積極性大為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