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理解「五大發展」
「五大發展理念」創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勢下我們要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重大問題,是順應時代潮流、發展優勢的戰略抉擇,是我們黨關於發展理論的重大升華。黨員幹部要緊密聯系維護和用好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聯系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聯系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刻認識「五大發展理念」的重大意義,增強貫徹落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我們要從四個方面理解「五大發展理念」:
「五大發展理念」體現著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全黨必須堅持這條思想路線,積極探索,大膽試驗,開拓創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黨章規定,黨的建設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就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樹立與時代和實踐發展相適應的思維方式,注重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更好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實踐。
「五大發展理念」貫穿著鮮明的問題導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發表系列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國家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貫穿著強烈的問題意識、鮮明的問題導向,體現了人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展現了馬克思主義者的堅定信仰和責任擔當。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黨員幹部必須有發現問題的敏銳、正視問題的清醒、解決問題的自覺。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必須堅持以問題為牽引,著力解決發展動力、發展平衡、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內外聯動、社會公平正義等問題,全力做好補齊短板這篇大文章,在破解發展難題中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中國除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系,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凌駕於群眾之上。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同人民群眾聯系問題是關系黨生死存亡的問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好推動共享發展的政策措施,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貳』 五大發展理念的基本內涵是什麼相互關系有哪些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被視為關系中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這五大發展理念的基本內涵是:
1、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我國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這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個頭的「阿喀琉斯之踵」。
2、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我國發展不協調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區域、城鄉、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等關繫上。在經濟發展水平落後的情況下,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是要跑得快,但跑過一定路程後,就要注意調整關系,注重發展的整體效能,否則「木桶」效應就會愈加顯現,一系列社會矛盾會不斷加深。
3、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十分嚴峻,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干凈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
4、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對外開放,而是如何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總體上還不夠高,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還不夠強,應對國際經貿摩擦、爭取國際經濟話語權的能力還比較弱,運用國際經貿規則的本領也不夠強,需要加快彌補。
5、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我國經濟發展的「蛋糕」不斷做大,但分配不公問題比較突出,收入差距、城鄉區域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上,無論是實際情況還是制度設計,都還有不完善的地方。
五大發展理念的相互關聯是:
1、創新發展,注重的是更高質量、更高效益。堅持創新發展,將使一國、一地區的發展更加均衡、更加環保、更加優化、更加包容。也就是說,創新發展對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
2、協調發展,注重的是更加均衡、更加全面。堅持協調發展,將顯著推進綠色發展和共享發展進程。更加註重生態保護、社會保護,是協調發展的題中之義。
3、綠色發展,注重的是更加環保、更加和諧。堅持綠色發展,將深刻影響一地區的發展模式和幸福指數。要想實現綠色發展,需要不斷地技術創新和理念創新。同時,綠色發展將顯著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使共享發展成為有質量的發展。
4、開放發展,注重的是更加優化、更加融入。堅持開放發展,將增強我國經濟的開放性和競爭性。開放發展是一國繁榮的必由之路。縱觀世界,凡是走封閉之路的國家,無一不是走向失敗國家的行列。開放發展,將使發展更加註重創新,更加重視生態文明的影響,更加有利於實現共享發展。
5、共享發展,注重的是更加公平、更加正義。堅持共享發展,是堅持其他四種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的發展,都是為了人的發展。堅持共享發展,將為其他四種發展提供倫理支持和治理動力。
『叄』 五位一體總布局中的五大建設,最重要的是什麼
五位一體總布局中的五大建設,最重要的是經濟建設。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全面推進。
2012年11月17日至11月23日,黨的十八大站在歷史和全局的戰略高度,對推進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作了全面部署。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個方面,制定了新時代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目標。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思想是一種辯證的思想,五大建設之間是有普遍聯系的。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障,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這五個方面是相互影響的。
(3)五大創造性擴展閱讀
在現代化布局方面,報告創造性地提出了「五位一體」,大大豐富了「現代化」的理論體系。以往的提法主要是「經濟現代化」,十六大報告提的是「三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
到了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這次進一步拓展到「五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這意味著中國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從局部現代化到全面現代化,從不大協調的現代化到全面協調的現代化。
從「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的發展,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適應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新認識。
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黨的十九大在全面總結經驗、深入分析形勢的基礎上,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個方面,制定了新時代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目標,作出了戰略部署。
這些部署,既有理論分析,又有實踐舉措,是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路線圖,是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任務書。
『肆』 人的五大需求是什麼
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是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的。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人本主義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
書中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4)五大創造性擴展閱讀:
積極方面
1.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符合人類需要發展的一般規律的。
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了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佔主導地位,而其他需要處於從屬地位。這一點對於管理工作具有啟發意義。
3.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基礎是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人的內在力量不同於動物的本能,人要求內在價值和內在潛能的實現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性和創造性的。
消極方面
1.需要層次理論存在著人本主義局限性。
2.人的動機是行為的原因,而需要層次理論強調人的動機是由人的需求決定的。
3.需求歸類有重疊傾向。
4.需要層次理論具有自我中心的傾向。
5.需要滿足的標准和程度是模糊的。
參考資料:網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伍』 3、五大人格,外向性、和親性、公正性、情緒性、創新性,你屬於哪一種人格
五大人格中,外向型,親和型,公正性,情緒性,創造性。我是屬於親和型的。
『陸』 五大需求層次
通俗理解: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強烈的,其它需要則顯得不那麼重要。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飢餓所佔據,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吃,其它什麼都不重要。只有當人從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時,才可能出現更高級的、社會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第一層次
呼吸 水 食物 睡眠 生理平衡 分泌 性
如果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項得不到滿足,人類個人的生理機能就無法正常運轉。換而言之,人類的生命就會因此受到威脅。在這個意義上說,生理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最首要的動力。馬斯洛認為,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後,其他的需要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而到了此時,這些已相對滿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第二層次
人身安全 健康保障 資源所有性 財產所有性 道德保障 工作職位保障 家庭安全
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當然,當這種需要一旦相對滿足後,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3]
第三層次
友情 愛情 性親密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系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致,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系。
第四層次
自我尊重 信心 成就 對他人尊重 被他人尊重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內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內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總之,內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價值。
第五層次
道德 創造力 自覺性 問題解決能力 公正度 接受現實能力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達到自我實現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決問題能力增強,自覺性提高,善於獨立處事,要求不受打擾地獨處,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說,人必須干稱職的工作,這樣才會使他們感到最大的快樂。馬斯洛提出,為滿足自我實現需要所採取的途徑是因人而異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4]
更高需求
自我超越的需求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一個模稜兩可的論點。通常被合並至自我實現需求中。1954年,馬斯洛在《激勵與個性》一書中探討了他早期著作中提及的另外兩種需要:求知需要和審美需要。這兩種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層次排列中,他認為這二者應居於尊敬需要與自我實現需要之間。
『柒』 創造性思維的五大特點
(1)流暢性,指發散思維的量。單位時間內發散的量越多,流暢性越好;
(2)變通性,指思維在發散方向上所表現出的變化和靈活;
(3)獨創性,指思維發散的新穎、新奇、獨特的程度。
『捌』 五種思維能力包括哪些
五種思維能力包括:創造性、系統性、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
1、創造性
創造性指思維活動的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不墨守成規,奇異、求變,能夠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突出表現在:一獨立性、二分散性、三是新穎性。
一,加強學習的獨立性,保持應有的好奇心。二,增強問題意識,在課堂聽講和讀書學習中,注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三,注重思維的發散,在解題練習中進行多解、多變。
2、系統性
系統性指善於抓住問題的各個方面,又不忽視其重要細節的思維品質。考慮問題,總是要從整體出發,能夠很好地處理整體與局部的關系。
系統思維,可以使一個人變得非常理智,而且統籌能力及預見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而系統思維能力對一個領導者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3、深刻性
深刻性指思維活動的抽象和邏輯推理水平,表現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問題周密,善於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每當遇到問題時,盡可能地尋求其規律性,或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變換觀察同一問題,以免被假象所迷惑。」
4、敏捷性
敏捷性是指思維活動的反應速度和熟練程度,表現為思考問題時的快速靈活,善於迅速和准確地作出決定、解決問題。要熟練掌握適宜階段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不要一味圖進度快、難度高。
5、靈活性
「靈活性」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思維起點的靈活性,即能否從不同的角度、方向、方面按照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二是思維過程的靈活性,即能否從分析到綜合,從綜合到分析,靈活地進行綜合分析;
三是概括和遷移能力,是否願意和善於運用規律,能否觸類旁通;
四是思維的結果是不是多種合理而靈活的答案。」
(8)五大創造性擴展閱讀
思維能力的訓練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教育活動。對它的作用不可輕估。人的天性對思維能力具有影響力,但後天的教育與訓練對思維能力的影響更大、更深。許多研究成果表明,後天環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個新人。
研究證實,人類從一出生即開始累積龐大且復雜的資料庫,包括各種文字、數字、符碼、味道、食物、線條、顏色、公式、聲音等,大腦驚人的儲存能力使我們累積了海量的資料。就像電腦一樣,如果沒有一個很科學的檢索系統,很容易導致數據無法讀取,甚至系統崩潰。
而如果以類似牛頓、達芬奇等人的輔助記憶方法來看,他們將數據依據彼此間的關聯性進行分層分類管理,使資料的儲存、管理及應用因更有系統化而增加大腦運作的效率,同時藉由顏色、圖像、符碼等的使用,將龐大的信息量匯聚到一張圖上,極大的提高了記憶效果。
經過現代科學反復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將不同元素融合到一張圖上,不但能提升記憶力,改善思維,還能協調左右腦的功能,因此,這張圖被科學家稱為"思維導圖"。
『玖』 簡述創造性思維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徵
創造性思維的概念
創造性思維就是指發散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遇到問題時,能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多結構去思考,去尋找答案,既不受現有知識的限制,也不受傳統方法的束縛。其思維路線是開放性、擴散性的。它解決問題的方法更不是單一的,而是在多種方案、多種途徑中去探索、選擇。創造性思維具有廣闊性,深刻性、獨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靈活性等特點。
創造性思維主要特徵
1、創造性思維具有新穎性,它貴在創新,或者在思路的選擇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維的結論上,具有著前無古人的獨到之處,在前人、常人的基礎上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突破,從而具有一定范圍內的首創性、開拓性。
2、創造性思維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它無現成的思維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闊天空地發揮想像力。
3、創造性思維具有藝術性和非擬化的特點,它的對象多屬"自在之物",而不是"為我之物",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存在著兩種可能性。
4、創造性思維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首先,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增加人類知識的總量;其次,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提高人類的認識能力;再次,創造性思維可以為實踐活動開辟新的局面。此外,創造性思維的成功,又可以反饋激勵人們去進一步進行創造性思維。正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人'之可貴在於能創造性地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創新人才的智力結構的核心,是社會乃至個人都不可或缺的要素。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獨有的高級心理活動過程,人類所創造的成果,就是創造性思維的外化與物化。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基礎上發展創造性思維起來的,是人類思維的最高形式,是以新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強調開拓性和突破性,在解決問題時帶有鮮明的主動性,這種思維與創造活動聯系在一起,體現著新穎性和獨特性的社會價值。創造性思維的特性主要包括:思維的求實性:善於發現社會的需求,發現人們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從滿足社會的需求出發,拓展思維的空間。
『拾』 根據五大人格理論富有想像創造力強是哪類人的特徵
根據五大人格理論富有想像創造力強是——開放型人的特徵
開放性(openness):具有想像、審美、情感豐富、求異、創造、智能等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