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張衡發明渾天儀

張衡發明渾天儀

發布時間:2021-06-16 23:19:25

⑴ 張衡渾天儀 有什麼作用原理是什麼》/

其實網路知道上已經有過這類問題了,摘出如下,希望能幫到你
搜索答案時,鍵入渾天儀,可以有更多的相關問題及解釋

從《渾天儀圖注》記載可以看出小渾是一個較渾天儀小些的木質圓球,在圓球上先畫出一大圓為赤道,再畫一個與之成24度交角的大圓為黃道,在黃赤道上均分成365又¼刻度,兩者的起始都在冬至點。在赤道北極及其相沖處(即南極),各用針

⑵ 張衡創制的「渾天儀」是什麼什麼用途及材料

渾天儀

關於天體結構,曾有三種學說,即宣夜說,廿天說,渾天說。渾天說認為天是一個圓球,把地包在球中,圓球不停轉動。此說近於實際,故為史官所用。
渾天說的代表人物,是東漢的太史令張衡。他不但是有名的文學家和反讖緯的思想家,也是傑出的科學家。張衡在西漢天文學家落下,耿壽晶等人創造的渾天儀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種(漏水轉渾天儀)。這種渾天儀於順永建五年前創制,是早期的渾天儀。
渾天儀是用精銅鑄成的球體模型。它利用齒輪,帶動渾象繞軸旋轉,並使渾象的轉動與地球的周日運動相等,這樣就可以把當時肉眼能觀測到的天體現象,幾乎全部表示出來。人們坐在屋裡看儀器,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日月星辰起落的現象,這在當時確是一項了不起的創造。後來,在此基礎上,先後經過唐代僧一行,未代張思訓和蘇頌等人的改進,製造了世界上最早天文鍾,在中國科技史上又寫上了光輝的一筆。

到了唐貞觀七年,天文學家李淳風在東晉史官丞南陽孔挺所造的(兩重環銅渾儀)的基礎上,增加了三辰儀,把兩重環改為三重環,成為一架比較完備的渾儀,稱為(渾天黃道儀)。三重環分別為:一,外重環,包括地平環,子午還,赤道環,總為(六合);二,中間重環,包括黃道環,赤道環,白道環,總稱為(三辰儀),各環之間的相對位置固定,而整個環組則可以繞軸旋轉;三,內重環,包括極軸,赤經只環,窺管,總稱為(四游儀)。唐代以後所造的渾天儀,基本上與李淳風的渾天儀相似,只是規環或零部件有所增減而已。從北未開漿,渾天儀漸漸簡化,到了元代,郭守敬更進行徹底改革,創制出(簡儀)。現時陳列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的一具渾天儀,為明英完正統二年到七年間仿製而成的。左圖為北京古觀象台,當中位於中間的是建於明正統七年的渾天儀。

⑶ 張衡發明的渾天儀是干什麼用的

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渾天儀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坐標的一種儀器,而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表.它們是我國東漢天文學家張衡所制的.西方的渾天儀最早由埃拉托色尼於公元前255年發明.葡萄牙國旗上畫有渾儀.自馬努埃一世起渾天儀成為該國之象徵.

關於天體結構,曾有三種學說,即宣夜說,廿天說,渾天說.渾天說認為天是一個圓球,把地包在球中,圓球不停轉動.此說近於實際,故為史官所用.

渾天說的代表人物,是東漢的太史令張衡.他不但是有名的文學家和反讖緯的思想家,也是傑出的科學家.張衡在西漢天文學家落下,耿壽晶等人創造的渾天儀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種(漏水轉渾天儀).這種渾天儀於順永建五年前創制,是早期的渾天儀.

渾天儀是用精銅鑄成的球體模型.它利用齒輪,帶動渾象繞軸旋轉,並使渾象的轉動與地球的周日運動相等,這樣就可以把當時肉眼能觀測到的天體現象,幾乎全部表示出來.人們坐在屋裡看儀器,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日月星辰起落的現象,這在當時確是一項了不起的創造.後來,在此基礎上,先後經過唐代僧一行,未代張思訓和蘇頌等人的改進,製造了世界上最早天文鍾,在中國科技史上又寫上了光輝的一筆.

到了唐貞觀七年,天文學家李淳風在東晉史官丞南陽孔挺所造的(兩重環銅渾儀)的基礎上,增加了三辰儀,把兩重環改為三重環,成為一架比較完備的渾儀,稱為(渾天黃道儀).三重環分別為:一,外重環,包括地平環,子午還,赤道環,總為(六合);二,中間重環,包括黃道環,赤道環,白道環,總稱為(三辰儀),各環之間的相對位置固定,而整個環組則可以繞軸旋轉;三,內重環,包括極軸,赤經只環,窺管,總稱為(四游儀).唐代以後所造的渾天儀,基本上與李淳風的渾天儀相似,只是規環或零部件有所增減而已.從北未開漿,渾天儀漸漸簡化,到了元代,郭守敬更進行徹底改革,創制出(簡儀).現時陳列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的一具渾天儀,為明英完正統二年到七年間仿製而成的.左圖為北京古觀象台,當中位於中間的是建於明正統七年的渾天儀.

⑷ 張衡發明的渾天儀靠什麼作動力

關於天體結構,曾有三種學說,即宣夜說,廿天說,渾天說。渾天說認為天是一個圓球,把地包在球中,圓球不停轉動。此說近於實際,故為史官所用。
渾天說的代表人物,是東漢的太史令張衡。他不但是有名的文學家和反讖緯的思想家,也是傑出的科學家。張衡在西漢天文學家落下,耿壽晶等人創造的渾天儀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種(漏水轉渾天儀)。這種渾天儀於順永建五年前創制,是早期的渾天儀。
渾天儀是用精銅鑄成的球體模型。它利用齒輪,帶動渾象繞軸旋轉,並使渾象的轉動與地球的周日運動相等,這樣就可以把當時肉眼能觀測到的天體現象,幾乎全部表示出來。人們坐在屋裡看儀器,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日月星辰起落的現象,這在當時確是一項了不起的創造。後來,在此基礎上,先後經過唐代僧一行,未代張思訓和蘇頌等人的改進,製造了世界上最早天文鍾,在中國科技史上又寫上了光輝的一筆。

⑸ 張衡發明的渾天儀有何種作用

張衡不但寫書,對觀察到的現象加以理論總結,而且將這些加以實踐,從而創造出能實際操作的天文儀器。除了地動儀,他還發明了渾天儀,這是一種天文儀器,可以反映天上星星的變化。

⑹ 張衡發明的渾天儀有什麼作用

渾天儀
關於天體結構,曾有三種學說,即宣夜說,廿天說,渾天說。渾天說認為天是一個圓球,把地包在球中,圓球不停轉動。此說近於實際,故為史官所用。
渾天說的代表人物,是東漢的太史令張衡。他不但是有名的文學家和反讖緯的思想家,也是傑出的科學家。張衡在西漢天文學家落下,耿壽晶等人創造的渾天儀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種(漏水轉渾天儀)。這種渾天儀於順永建五年前創制,是早期的渾天儀。
渾天儀是用精銅鑄成的球體模型。它利用齒輪,帶動渾象繞軸旋轉,並使渾象的轉動與地球的周日運動相等,這樣就可以把當時肉眼能觀測到的天體現象,幾乎全部表示出來。人們坐在屋裡看儀器,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日月星辰起落的現象,這在當時確是一項了不起的創造。後來,在此基礎上,先後經過唐代僧一行,未代張思訓和蘇頌等人的改進,製造了世界上最早天文鍾,在中國科技史上又寫上了光輝的一筆。
到了唐貞觀七年,天文學家李淳風在東晉史官丞南陽孔挺所造的(兩重環銅渾儀)的基礎上,增加了三辰儀,把兩重環改為三重環,成為一架比較完備的渾儀,稱為(渾天黃道儀)。三重環分別為:一,外重環,包括地平環,子午還,赤道環,總為(六合);二,中間重環,包括黃道環,赤道環,白道環,總稱為(三辰儀),各環之間的相對位置固定,而整個環組則

⑺ 張衡的「渾天儀」有什麼作用

張衡用銅製造了一種測量天文的儀器,叫做「渾天儀」。上面記錄著日月星辰等天文的現象,他設法利用水力來轉動這種儀器。據說什麼星從東方升起來,什麼星向西方落下去,都能在渾天儀上看得清清楚楚。

⑻ 渾天儀是什麼樣的張衡發明的

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渾天儀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坐標的一種儀器,而版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權象的儀表。渾天儀發明者是閬中人落下閎,後又被我國東漢天文學家張衡所改進。中國現存最早的渾天儀製造於明朝,陳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渾象的構造是一個大圓球上刻畫或鑲嵌星宿、赤道、黃道、恆穩圈、恆顯圈等,類似天球儀。

渾儀是一觀測儀器,內有窺管,亦稱望管,用以測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體的赤道坐標,也能測定天體的黃道經度和地平坐標。渾儀由早期四游儀和赤道環組成。從漢代到北宋渾儀增加了黃道環、地平環、子午環、六合儀、白道環、內赤道環、赤經環等。北宋的沈括取消白道環、改變一些環的位置。元代郭守敬取消了黃道環,並把原有的渾儀分為兩個獨立的儀器:簡儀和立運儀。

閱讀全文

與張衡發明渾天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