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書的由來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後期,就出現了有關占卜吉凶的書。當時紙尚未發明,人們就地取材,以龜甲和獸骨為記錄材料,把占卜的內容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這就是最早的圖書---甲骨的書。
我國最早的書還有「簡策」、「版犢」、「帛書」。用竹做的」稱「簡策」。把竹筒破成一條條又窄又平的細分簽,就可用筆在上面寫字,當紙使用。一條竹簽叫「簡」,許多條竹簽連結在一起叫「策」。「簡策」最早出現在南朝中葉。
用木頭做的書稱「版牘」。把樹鋸成若干段,再將段鋸成薄片就叫「版」,在「版」上寫字後,就叫牘。把薄片編起來,就是「版牘」。「帛書」是寫在絲織品帛上的書。
1993年10月,郭店楚簡出土於沙洋縣紀山鎮郭店一號楚墓。這是一次轟動全世界的考古大發現。
郭店楚簡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原裝書。共804枚,其中有字簡726枚,簡上字數13000餘個。經古文字專家研究整理得知,郭店楚簡全部為先秦時期的18篇典籍。其內容為儒家和道家兩派著作。道家著作有《老子》(甲、乙、丙)三篇和《太一生水》,儒家著作有《緇衣》、《魯穆公問子思》、《窮達以時》、《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聞之》、《尊德義》、《性自命出》、《六德》、《語叢》(四篇)。眾所周知,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政策使先秦大量的學術典籍付之一炬,但郭店楚簡在此之前深埋地下,逃過了這一劫難,得以重見天日。
⑵ 書是誰發明的
書是從古代開始就有的,
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是一片葉子,
很有可能是一片竹子。
⑶ 歷史上的書是誰發明的啊
書的起源 圖書是記錄語言的,語言是用文字表達的。沒有文字就不可能有書。文字是怎樣 起源的呢? 在遠古時候,文字還沒有產生,人們只能依靠語言來表達思想,傳達消息。但是 聲音不能傳得很遠,也不能保存和記錄下來。人們需要交流思想,需要積累和傳播 知識。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只有靠口傳記憶了,可是,時間長了,事情多了,就 會忘記,就會記錯,那怎麼辦呢?我們的祖先為了補救這個缺陷,曾經 創造了許多幫助記憶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實物來喚起記憶,這 就流行了「結繩記事」、「刻木記事」和「堆石記事」等等各種方法。 「結繩記事」,就是在繩子上打結,用結子的大小、多少和位置來表 示不同的意義。現在,這種記事方法在漢族中已絕跡了,可是在我國兄 弟民族中,如雲南的僳僳族、哈尼族,台灣的高山族,都還有這種結繩 記事的習慣。 除了結繩,刻木記事也非常流行,就是在木頭上刻上許多不同的符號來表示不 同的事物。 這種結繩和刻木是幫助回憶記事的符號,是書的前身,但還不算文字,如果要 說「文字」,就是以後發展起來的「圖畫文字」。我們的祖先把從事生產勞動,與 周圍環境有著密切關系的事物畫在他們所居住的洞穴壁上。在我國周口店山頂洞以 及法國、西班牙的深山古洞中,都發現和留存著舊石器時代人所繪的畫,這些畫畫 得很逼真,使人一見就知道是什麼意思。後來,就慢慢地只用幾根線條來組成一個 大概形似的輪廓,把原來復雜細致精確的圖畫,簡化為一定形式的圖案符號,使人 們看到這個符號,就能知道代表什麼事物,這么一來,這些簡化的原始文字元號就 和語言有了意象關系。以後就逐漸地用它來代替語言表達思想,進而交流經驗、傳 播知識,這樣,便出現了原始的圖畫文字。 這種圖畫文字,起初是很不統一的。有繁有簡,後來就有人進行整理、統一、 簡化,也使書寫方便了。當時,整理創造文字的人很多,這里要說的就是傳說的倉 頡造字。我國古代曾有這樣的記載,說倉頡長有4隻眼睛,非常聰明,生下來就會 字。他上觀日月星辰,下看山川鳥獸,倉頡就根據它們的形象,創造出文字來。但 是話又說回來,歷史上是否真有倉頡這個人呢,這就很難說了,這都是根據傳說和 古書的記載流傳下來的。不過,說它長有4隻眼睛,文字是他一人創造,這是不符 合事實的。因為文字是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社會生活共同創造的,倉頡只不過對文 字進行搜集和整理罷了。
⑷ 關於書的歷史
甲骨的書,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後期,當時紙尚未發明,人們就地取材,以龜甲和獸骨為材料,把內容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這就是甲骨的書。石頭的書在古代,石頭也用來作書寫材料,甚至將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於石上。
簡牘的書簡牘是對我國古代遺存下來的寫有文字的竹簡與木牘的概稱。縑帛的書,縑帛是絲織物,輕軟平滑,易於著墨,幅的長短寬窄可以根據文字的多少來剪裁,而且可隨意折疊或捲起,攜帶方便,可以彌補簡牘。古代寫本書在紙發明初期,紙書並未完全取代簡牘與縑帛圖書,而是三者並用。
人類許多偉大的創造,大都經過漫長歲月的發展的過程,並聚合無數人的心力,時刻成長、壯大,圖書也不例外。以我們中國為例,它至少已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發展歷史,其間人們所投入的智慧與勞力,更無與倫比。
圖書在迭次的創造改進,才有今天的面貌。大體來說,史歷上,除了某些為特殊目的所製作的圖書之外,書籍的發展,略有脈絡可尋。最早人們的交往,在彼此示意之時,可能只藉手勢或音量做為媒介。
然而無論生產圖書方法如何改變,其基本原理,卻都脫離不了舊日的方式。當日製版、印刷、造紙等製作圖書要件,可以說無一不是從國人舊有的發明中蛻變而來的。所以當我們緬懷人類文明的進步及圖書發展的歷史時,總難抑制住一股無名的興奮與榮耀的心情。當然,如何自勵自省,紹續先人光輝遺緒,或將更具有意義。
⑸ 書是誰發明的
書不是哪一個人發明的,更不是秦始皇發明的。最早沒文字的時候人們內是用接繩記事。有了容文字還沒紙的時候,就刻在樹皮、樹葉、獸皮、獸骨及動物的甲殼啊上面,後來有用竹片,就是所謂的「簡策後來在西漢時(公元105年)蔡倫發明了紙,很快現代意義上的書就開始發展起來啦!隨著唐朝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後來宋慶歷年間活字印刷排版的發明,圖書事業就更快的發展啦!
⑹ 是誰發明了書,是誰發明了科學,我很好奇
你是小孩子吧?所以這樣提問。
書不是一個東西,是幾個合在一起的。
首先應該有人寫文章,然後印刷出來
再有人折疊好,裝訂好了,切好邊。
主要的活字印刷是畢升發明的。
科學是大千世界各個方面都有的,
不同的方面,發明者是不同的人。
活字印刷也是一個科學發明
⑺ 電子書的發明人
邁克爾·喬伊斯 (Michael Joyce)發明
1987年10月 世界上第一本 電子書 《下午》版(Afternoon)出版
Afternoon作者權Michael Joyce,使用Storyspace 軟體編寫 的第一本通過嚴格審查的超文本格式的 電子書 。這本 電子書 在ACM會議上公之於眾並通過5寸的軟盤發行。
⑻ 書是誰發明的
廣義的書,是指書籍,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書也就應然而生,肯定不是某一個人專發明的。
但書的形式,屬也不是由哪一個人來發明的,而是一個逐步演化的過程。
在中國,最早的是由卷軸開始,發展到唐朝出現了旋風裝,繼而出現貝葉裝,再出現蝴蝶裝、包背裝,最後再發展到線裝,這就形成了中國式的包括日本、韓國在內等亞洲國家的書籍形式。
在西漢前期,仍然是以竹簡作文備案,直到公元105年蔡倫發明了紙,很快現代意義上的書也就開始發展起來。
⑼ 書的發明者是誰
你好!
書的發明者已經死了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