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儀器的延伸發明

儀器的延伸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16 21:53:20

Ⅰ 哪些發明運用了延伸法的創新方法

整體思維
創新方法是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和科學工具的總稱,其中科學思維是科回學技術取答得突破性、革命性進展的先決條件,科學方法是實現科學技術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基礎,科學工具是開展科學研究和實現發明創造的必要手段。

Ⅱ 儀器有些什麼樣的發明故事

儀器通常用於科學研究或技術測量、工業自動化過程式控制制、生產專等用途,一般來說專用於屬一個目的。儀器構造較為復雜,屬於高新技術產品,由多個部件組成的。儀器體積、重量、形狀有各種各樣,最小的可以直接拿在手中操作,較大體積的儀器一般被稱為裝置或設備。精密儀器隸屬於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與信息科學與技術密切相關,它能夠改善、擴展或補充人的官能。人們用感覺器官去視、聽、嘗、摸外部事物,而時鍾、顯微鏡、望遠鏡、溫度計等儀器儀表可改善和擴展人的這些官能,讓人們對世界有了更新的認識。

19世紀到20世紀,工業革命和現代化大規模生產促進了新學科和新技術的發展,後來又出現了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等,儀器儀表因而也得到迅速的發展。現代儀器儀表已成為測量、控制和實現自動化必不可少的技術工具。

Ⅲ 儀器科學與技術是發明什麼的

不是要發明什麼,而是可以幫助人發現什麼。幫助人發現我們人類正常不能觀察,感覺,體檢的一些自然的現象,從而提高人類的認知能力,並且通過人的分析,總結,歸納,並從中找出規律也就成為發明了。

Ⅳ 近代以來的科學儀器發明史

17世紀初的一天,荷蘭小鎮的一家眼鏡店的主人利伯希(Hans Lippershey),為檢查磨製出來的透鏡質量,把一塊凸透鏡和一塊凹鏡排成一條線,通過透鏡看過去,發現遠處的教堂塔尖好象變大拉近了,於是在無意中發現瞭望遠鏡的秘密。1608年他為自己製作的望遠鏡申請專利,並遵從當局的要求,造了一個雙筒望遠鏡。據說小鎮好幾十個眼鏡匠都聲稱發明瞭望遠鏡,不過一般都認為利伯希是望遠鏡的發明者。
18世紀時西方開始探索電的種種現象。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
在十八世紀電的量性方面開始發展,1767年蒲力斯特里,與1785年庫侖,發現了靜態電荷間的作用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定律,奠定了靜電的基本定律。
在1800年,義大利的伏特,用銅片和錫片浸於食鹽水中,並接上導線,製成了第一個電池,他提供首次的連續性的電源,堪稱現代電池的元祖。1831年英國的法拉第,利用磁場效應的變化,展示感應電流的產生。1851年他又提出物理電力線的概念。這是首次強調從電荷轉移到電場的概念。
1865年、蘇格蘭的馬克斯威爾,提出電磁場理論的數學式,這理論提供了位移電流的觀念,磁場的變化能產生電場,而電場的變化能產生磁場。馬克斯威爾預測了電磁波輻射的傳播存在,而在1887年德國赫茲展示出這樣的電磁波。結果馬克斯威爾將電學與磁學統合成一種理論,同時亦證明光是電磁波的一種。

Ⅳ 這種儀器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東漢,張衡。這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Ⅵ 顯微鏡是誰發明的

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製造出來的。發明者是亞斯·詹森,荷蘭眼鏡商,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他們用兩片透鏡製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並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

後來有兩個人開始在科學上使用顯微鏡。第一個是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他通過顯微鏡觀察到一種昆蟲後,第一次對它的復眼進行了描述。第二個是荷蘭亞麻織品商人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學會了磨製透鏡。他第一次描述了許多肉眼所看不見的微小植物和動物。

1931年,恩斯特·魯斯卡通過研製電子顯微鏡,使生物學發生了一場革命。這使得科學家能觀察到像百萬分之一毫米那樣小的物體。1986年他被授予諾貝爾獎。

(6)儀器的延伸發明擴展閱讀


粗調部分故障的排除

粗調的主要故障是自動下滑或升降時松緊不一。所謂自動下滑是指鏡筒、鏡臂或載物台靜止在某一位置時,不經調節,在它本身重量的作用下,自動地慢慢落下來的現象。其原因是鏡筒、鏡臂、載物台本身的重力大於靜摩擦力引起的。解決的辦法是增大靜摩擦力,使之大於鏡筒或鏡臂本身的重力。

對於斜筒及大部分雙目顯微鏡的粗調機構來說,當鏡臂自動下滑時,可用兩手分別握往粗調手輪內側的止滑輪,雙手均按順時針方向用力擰緊,即可制止下滑。如不湊效,則應找專業人員進行修理。

鏡筒自動下滑,往往給人以錯覺,誤認為是齒輪與齒條配合的太松引起的。於是就在齒條下加墊片。這樣,鏡筒的下滑雖然能暫時止住,但卻使齒輪和齒條處於不正常的咬合狀態。運動的結果,使得齒輪和齒條都變形。尤其是墊得不平時,齒條的變形更厲害,結果是一部分咬得緊,一部分咬得松。因此,這種方法不宜採用。

此外,由於粗調機構長久失修,潤滑油乾枯,升降時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甚至可以聽到機件的摩擦聲。這時,可將機械裝置拆下清洗,上油脂後重新裝配。

微調部分故障的排除

微調部分最常見的故障是卡死與失效。微調部分安裝在儀器內部,其機械零件細小、緊湊,是顯微鏡中最精細復雜的部分。微調部分的故障應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修理。沒有足夠的把握,不要隨便亂拆。



Ⅶ 羅坤生發明研製的儀器真的那麼神奇嗎

統一場安樂儀產品是一種流水鳥叫聲的聲頻信息電子儀,是在各型全息儀及全息仿生儀的基礎上增強效果所設計的集成化電路。設計緊湊、小巧,儀器正面右下方和背面上正中有不易仿製的羅坤生親筆鑒名,機體便於隨身攜帶,使用簡便;外觀造型美觀,外殼色澤為熒光奶白色,正背面版採用銀色鋁合金;機體體積100х62х26.5mm<1mm.

優點1:統一場安樂儀產品是一種流水鳥叫聲,聲音更加逼真,摸擬創造出一個優雅而美妙的大自然環境,易使人產生一種類似回歸大自然,尤如置身於充滿生機、春意盎然、到處是流水、鳥啼的自然界中,便於人體的放鬆入靜,使身心同時受到調節。

優點2:統一場安樂儀產品克服了D型和金獎全息儀工作電流大、耗電大、定時不準確(統一場安樂儀改為數碼式定時1小時和2小時,任自己選擇)和因充電引起儀器易出故障及無法連續開機使用等缺點改型設計而成,並擁有兩套獨立、完整的仿生發聲和放大系統,由2隻喇叭組合發聲播出。 優點

3:統一場安樂儀產品設計了干電池供電使用方式,國內外兼可用。

Ⅷ 何謂「主幹發明、延伸發明和聯姻發明」各舉出一個事例並說明它們的各自特點。

主幹發明:是指該發明技術方案實施後是以有形物品表現的。
延伸發明:是指對已有的產品、方法,在保持其原有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通過改進使其獲得新的特性,新的部分質變。
聯姻發明:是指把一種物品或者物質改變成另一種狀態或另一種物品和物質所利用的手段和步驟的技術方案。

Ⅸ 誰發明了顯微鏡

最早的顯微鏡是世紀末期在荷蘭製造出來的。發明者是亞斯·詹森,荷蘭眼鏡商,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他們用兩片透鏡製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並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

1931年,恩斯特·魯斯卡通過研製電子顯微鏡。這使得科學家能觀察到像百萬分之一毫米那樣小的物體。1986年他被授予諾貝爾獎。

顯微鏡是人類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物之一。在發明出來之前,人類關於周圍世界的觀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鏡幫助肉眼所看到的東西。

(9)儀器的延伸發明擴展閱讀:

顯微鏡的分類:

1、偏光顯微鏡

偏光顯微鏡(Polarizing microscope)是用於研究所謂透明與不透明各向異性材料的一種顯微鏡,在地質學等理工科專業中有重要應用。

2、光學顯微鏡

通常皆由光學部分、照明部分和機械部分組成。無疑光學部分是最為關鍵的,它由目鏡和物鏡組成。早於1590年,荷蘭和義大利的眼鏡製造者已經造出類似顯微鏡的放大儀器。

3、攜帶型顯微鏡

攜帶型顯微鏡,主要是近幾年發展出來的數碼顯微鏡與視頻顯微鏡系列的延伸。

4、數碼顯微鏡

數碼顯微鏡是將精銳的光學顯微鏡技術、先進的光電轉換技術、液晶屏幕技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開發研製成功的一項高科技產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顯微鏡

Ⅹ 心裡話儀器發明的出來了嗎

對於不懂測謊的人,比較容易就騙過去了,大部分中國的測謊專家就這水平。
但是遇到真正懂的人就等死吧,瞞的越多,露的越多。

閱讀全文

與儀器的延伸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