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很多人想要健康長壽,從小開始人們該怎樣做
平靜對待復雜環境,可以增壽2~5年,經常聽見有人說,所有的疾病都與精神有關,這可不是空穴來風。曾經有人用老鼠做過這樣的試驗:在老鼠長成年後不斷用各種各樣不重復的方式嚇唬它們,例如閃爍的燈光、各種頻率的噪音、天敵、死亡的危險等等。結果表明,遭受恐嚇的老鼠其壽命往往縮短1/2~1/3,而解剖之後甚至能在老鼠內臟發現這些恐嚇留下的物理痕跡:扭曲或者有所收縮。不少人在感受自己身體變化時也發現了類似情況。有人在精神負擔過重的情況下短時間內頭發會突然變白或脫光。如果能夠平靜對待周圍發生的問題,你便可以成為一個長壽的人。
經常關注醫學發展,可以增壽2~5年,假如青黴素這種葯物至今還不被人們所知,那麼人的平均壽命會減少10~20年。現在,仍然還有許多人在為保證人體健康而不斷地想出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我們應該隨時關注最新的科學發明和創造,以便能夠使用這些新技術和新產品。
Ⅱ 關於健康的名言有哪些
健康: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
旺盛的精力寓於健康的身體。——(中國作家)吳運鋒
使身體充滿精力的最有效的辦法是快活的習慣。(中國作家)葛德文
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於在與自己的生命開玩笑。——(中國教育家)陶行知
經得起各種誘惑和煩惱的考驗,才算達到了最完美的心靈的健康。(英國哲學家)培根
要是您在狂暴的感情沖動之下犧牲您的健康,生命也將不免於毀滅。——(英國戲劇家、詩人)莎士比亞
面色紅潤的健康之神在陽光里生活,在大海里游泳,在野外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美國作家)愛默生
健全的思想寓於健全的身體,此話雖短,卻道出了世上何為幸事的真諦。——(英國哲學家)洛克
健康人不知道健康的珍貴,只有病人才知道——這是醫生的格言。——(英國作家)卡萊爾
人說通往健康的最可靠的路就是:切莫假設自己有病。醫生的話令人胡思亂想,我們切不可輕易相信。——(英國政治家)邱吉爾
不論有多麼出眾的才能和力量,不論有多麼高明的見識,一旦卧床不起,人生就將化為烏有。——(日本社會活動家)池田大作
只有健康值得我們在追求它的時候不惜使用時間、汗水、麻煩和寶貴的財富,乃至生命。——(法國作家)蒙田
只要失去健康,生活就充滿痛苦和壓抑。沒有它,快樂、智慧、知識和美德都黯然失色,並化為烏有。——(法國作家)蒙田
失卻了健康,什麼愛情啦,榮譽啦,財富啦,權力啦,就都不能使人振奮。——(英國作家)蓋伊
在男人或女人身上,一個潔凈、健強而堅實的肉體,比最美麗的面孔更美麗。(美國詩人)惠特曼
肉體與靈魂的安寧就是生物體井然有序而和諧的生命和健康。——(英國作家)奧古斯丁
偉大的事業基於高深的學問,堅強的意志在於強健的體魄。——(中國政治家)孫中山
我們要使每個人在各方面都發展,既會跑,又會游泳,既走得快,又走得好,使整個身體都很健康。——(前蘇聯政治家)加里寧
我們得到生命的時候帶有一個不可少的條件:我們應當勇敢地保護它一直到最後一分鍾。——(英國作家)狄更斯
健康為最好的天賦,知足為最大的財富,信任為最佳的品德。——(印度佛祖)釋迦牟尼
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健全的精神。——(英國哲學家)洛克
人類所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德國哲學家)叔本華
保持健康的惟一辦法是:吃你不願吃的東西,喝你所不愛喝的飲料,做你所不想傲的事情。——(美國作家)馬克·吐溫
健康是智慧的條件,是愉快的標志。——(美國作家)愛默生
健康不是身體狀況,而是精神狀況的問題。——(美國發明家)愛迪生
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責任。——(荷蘭哲學家)斯賓諾爾
幸福十分之九是建立在健康基礎上的,健康就是一切。一(德國哲學家)叔本華
如果你想盡可能保持健康,那麼你對健康考慮得越少越好。——(美國法學家)霍姆斯
保持身體健康是一種職責,但是只有極少數人意識到這一點。——(英國詩人)斯賓塞
為了能夠從我們智慧的武器中獲取利益,身體應該是健康和結實的。——(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
關於健康的名言警句:
健康的人最重視的是生活;特別是有天才的人,因為他比別人更需要生活。——(法國作家)羅曼·羅蘭
健康本身是歡樂與滿足的源泉。一(美國隱修士)彼得
有規律的生活原是健康與長壽的秘訣。——(法國作家)巴爾扎克
良好的健康狀況和由之而來的偷快的情緒,是幸福的最好資金。——(英國詩人)斯賓塞
我們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也就是教育的出發點。——(中國教育家)陶行知
給你的朋友以時間,給你的妻子以閑暇,放鬆你的頭腦,讓你的身子休息,這樣你就能更好地完成你所習慣的工作。——(法國寓言作家)費德魯斯
幸福的首要條件在於健康。——(英國國藝家)柯蒂斯
當我們健康的時候,我們都會給生病的人出好主意。——(古羅馬喜劇家)泰倫提烏斯
保持健康,這是對自己的義務,甚至也是對社會的義務。——(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
良好的健康狀況,精神飽滿和體力充沛——這是朝氣勃勃地感知世界、樂觀主義精神和隨時准備克服困難的思想的最重要條件。——(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
健康是靈魂的支柱,重要的根基。——(美國政治家)林肯
健康是人的身體和心靈的健康,兩者缺一不可,否則,就不能稱之為健康。——(德國哲學家)尼采
科學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波蘭科學家)居里夫人
我首先要請你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時代在好轉,它將對你的身體提出很多的要求。所以你要鍛煉它,而不要損害它。——(德國思想家)馬克思
如果沒有健康,智慧就不能表現出來,文化無從施展,力量不能戰斗,財富變成廢物,知識也無法利用。——(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衣裳能比健康的皮膚和發達的肌肉更美麗。——(前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
健康勝過力量與外貌。——(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健康是幸福的主要因素,鍛煉是健康的重要保證。——(英國物理學家)湯姆遜
健康是智慧的條件,快樂的標志,也是開朗和高尚的天性。(美國作家)愛默生
健康不是人生的目的,而是最基本的條件。離開了健康就不能工作,至少不能像健康時那樣生氣勃勃地工作。——(日本小說家)武者小路實篤
健康當然比金錢更為可貴,因為我們所賴以獲得金錢的,就是健康。(英國作家)塞·約翰遜
健康的身體是由於體內寒熱溫燥的平衡。——(俄國作家)庫里什普
健康的時候。人們會忘記肉體,專注地從事各自的工作;而當健康受到影響時,人們才感覺到肉體的痛苦。——(日本小說家)武者小路實篤
健康的軀體是靈魂的客廳,而病體則是監獄。(英國哲學家)培根
健康是一種自由——在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
健康是人的第一幸福,第二是溫存的秉性,第三是正道得來的財產,第四是與朋友分享快樂。——(英國詩人)羅·赫里克
健康是為我們的事業和我們的福利所必需的,沒健康,就不可能有什麼福利,有什麼幸福。——(英國哲學家)洛克
身體要過著一種有規則的、有節制的生活,方才能保持健康。——(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
身體健康的主要標准在能忍耐勞苦,心理健康的標准也是一樣。——(英國哲學家)洛克
身體最強健的人不容易受飲食或勞作的影響,最茵的草木也不容易受風日之類影響。——(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
養成簡單樸素的生活習慣,是增進健康的一大因素,使人對於生活必需品不加挑剔。——(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雞魯
沒有什麼比健康更快樂的了,雖然他們在生病之前並不曾覺得那是最大的快樂。——(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
良好的健康和充沛旺盛的精力,這是朝氣蓬勃感知世界、煥發樂觀精神、產生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意志的一個極重要的源泉。——(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
青春與健康往往是形影不離的,美好的青春是要由健康來保證的,而青春期的健康鍛煉正是健康的基礎。——(科威特作家)穆尼爾·納索夫
最窮苦的人也不會為了金錢而放棄健康,但是最富有的人為了健康甘心情願放棄所有的金錢。(美國心理學家)柯爾頓
強健的體魄恢復時,智力和創造力就會再生。——(法國作家)羅曼·羅蘭
鍛煉身體,短時間內效果不顯,但持之以恆,其功自見。就像儲蓄一樣,零存整取,積久即成巨款。——(中國作家)孫允中
Ⅲ 為什麼泡麵之父連吃60年泡麵,還是健康長壽
我們要說到最簡單方便的一款面,就是我們經常吃的方便麵了。說到方便麵,我們大家也都知道方便麵被我們歸入了垃圾食品的一類,這是因為方便麵屬於油炸食品,而且它的調料當中還有多種添加劑,所以好多人都覺得經常吃方便麵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但是好多人又表示對方便麵愛不釋口,如果隔一段時間不吃的話,就會非常的想念,但是每次又在心裡緊張好久。
並且吃泡麵的方式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為泡麵屬於油炸食物,所以說我們大家在煮泡麵的時候,最好先將泡麵焯一下水,這樣就可以去除泡麵當中的大部分油脂,而且我們在煮泡麵的時候可以再加入雞蛋,培根蔬菜或者是其他自己喜歡的食材,這樣可以使泡麵更加營養一些。
當然我們最應該感謝的就是泡麵之父的發明給我們,大家真的帶來了許多的便利,而且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泡麵的確是非常美味的一款美食。
Ⅳ 人過50歲,能做到哪些動作,說明身體健康易長壽呢
人的一生,有這樣幾個階段: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系刪除!
Ⅳ 如何長壽
人的長壽雖和遺傳有關、和環境有關,與飲食有關,但我們在客觀的環境中,哪些和長壽有關呢?答案是「與自已的節制有關。」
長壽的關鍵在於有所節制。
節制官欲:要養成「吾目三省吾身」的美德,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自覺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和金錢物慾的誘惑,以「少私、寡慾、靜心、超然」自勉,以節制權欲。否則,挖空心思向上爬,思慮過多,五臟內傷,精血漸少,體質下降,得不償失也。
節制財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作為現代人,一定要有通過努力工作,勤奮學習,創造佳績,從而取得相應的報酬。而妄想一夜暴富,橫財天上掉下來,不是鋌而走險,以身試法.便是陷入別人設下的陷阱,成為六合彩、地下傳銷、賭博的犧牲品。一旦事發,不但財產丟失,精神與身體也會遭受相當的打擊。
節制色慾:雖說男女之情是人之大欲,但是,過度沉溺其中,危害便是極大的。尤其是包二奶、嫖娼之類,更為社會法律與道德所不容,還易染上各種性病,尤其是目前尚未有特效葯的艾滋病。傳統醫學認為,男女性事過多會導致腎虧,腎虧而精血不足,會導致短命。雖有點危言聳聽,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節制酒欲:少量酒有活血之功,然而經常酗酒則危害極大。一次飲酒過量會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先興奮後抑製作用.重度中毒可使呼吸、心跳抑制而死亡。而長期的飲酒過度,會導致慢性酒精中毒,對旰臟、大腦等產生難以逆轉的危害,於長壽不利。
節制逸欲: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能增加心肺功能,以長期的眼光來看,可以減少心臟血管疾病的危險性。運動是控制體重最有效的方式,同時可以控制熱量的攝取量。運動有助於改善體型,使人擁有健康的感覺。運動還有助於消除精神的緊張與壓力,減少老化現象。應盡量避免以車代步,應多多運動,在運動中得到快樂與長壽。
節制玩欲:年少之時,偶爾玩個通宵無可厚非。而中老年人.則應杜絕此類嚴重耗傷身體的事情發生。就拿打麻將來講,玩一二個小時沒有什麼,然而坐半天不動,輸了不服氣,贏了還想贏更多.結果拿身體為本錢來耗著。實為不明智之舉。
總之,勞逸結合是長壽的前提,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節制是健康長壽的基礎。
Ⅵ 人類可以健康長壽嗎
目前,關於克服衰老的理論大約有30多種,但還沒有一種得到完全證實或完全可以操作運用。但是,因此而感到絕望還為時過早。我們有充分的根據宣布,21世紀完全有可能實現人類長壽的夢想。
在激素葯物研究領域頗有名氣的法國科學院博洛教授,30多年來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求解人類衰老之謎,以期實現人類長生不老的夢想。他發現,人的腎上腺能夠製造脫氫表雄酮激素。他認為,後者同人的衰老有直接關系。博洛在研究中發現,脫氫表雄酮具有一個極其不同的特點:它在血液中的含量是其他類固醇激素含量的10~100倍並以硫酸鹽的形式循環。當人長到7歲時,體內首次出現這種激素,此後這種激素含量不斷增加,到25歲時達到高峰。然後開始減少,到75歲時,機體中脫氫表雄酮的含量總共只剩下10%。
因此,正是這種激素減少的程度標志著每個人衰老的程度。這一觀察結果使博洛產生這樣一種思想:補充脫氫表雄酮的不足,利用專門的葯物使機體返老還童。他在這一發現的基礎上研製出「青春永駐丸」。在自願者身上所作的葯物測試取得了令人震驚的結果;幾乎80%的受試者明顯地變年輕了。
美國內華達州的桑迪·肖和達克·皮爾遜夫婦在美國相當有名。妻子桑迪是生物化學家,丈夫達克是物理學家。他們發現,長壽秘訣在於食用大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E、A、C、B,以及礦物質。這一論點與美國醫學協會的看法不同,該機構認為,每天攝取的維生素量應該是幾十毫克,而桑迪和達克把這一標准提高了50倍。他們不僅著書立說,向世人推廣自己發現的長壽秘訣,而且還研製出「返老還童丸」,葯丸中每種維生素都是超大劑量。這種神奇的葯丸創造了奇跡:使煙和酒這些令人折壽的東西變得對人體無害,減肥效果顯著,提高了機體對癌、細菌和病毒感染以及心臟病發作的抵抗能力,促進免疫系統,使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降低40%,甚至還能化解煙霧的污染。但主要一點是,這種神奇的葯丸能阻止細胞的毀壞。
莫斯科土壤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化學家弗羅洛夫打算至少活到400歲,他認為,到21世紀末,這一年齡將成為地球人的平均年齡,因為他發明了「返老還童箱」。
弗羅洛夫經這25年的探索後發現,導致衰老的主要物質是通過食物和飲水進入人體的重金屬。在人過了25歲停止發育後,骨頭里積累的重金屬開始可怕地增加。
起初在軟組織里積累,然後是神經組織。於是,人們開始衰老。弗羅洛夫研製了利用淋巴系統通過皮膚把促老物質重金屬排出體外的「返老還童箱」。具體的作法是:躺在箱內,頭探箱外,在氣壓略有降低的情況下,皮膚的汗孔張開,二氧化碳氣、硫化氫氣和水氣通過毛孔進入體內,與重金屬發生反應,形成的殘余物通過淋巴系統排出體外。
這樣做幾次之後,最先從皮膚看出變化,皮膚變得年輕了。通過每周在箱內呆20分鍾,機體就會逐漸變得年輕。
Ⅶ 2o世紀重大科技發明
指出20世紀知識領域的兩項最偉大突破核裂變和DNA研究院同
時也帶來了兩種最大的危險,即核武器擴散和克隆人。
發明的世紀:創造與毀滅
20世紀孕育了許許多多驚人的想法,誕生了許多使人們的生
活比以前更舒適、更健康、更長壽的發明創造,但同時又使人類
掌握了毀滅自己的工具。
讓我們以1900年一位發明家的目光,藉助某種神奇的力量,
看看一個世紀以後的生活。
他會認識一些諸如汽車、電話、飛機之類的機器,因為這些
機器都是一個世紀前發明的。
還有一些機器,諸如宇宙飛船、激光器、深海艦艇等等,只
是生活在他那個時代的未來學家們腦海里設想的一些東西。
另外一些機器他可想像不到了:計算機、網際網路、核能、基
因工程等等。
過去的100年是從馬車、蘸水筆這類東西開始的。知識只屬於
圖書館和一小部分上層人士,而疾病、流行病和畸形都會過早奪
去人的生命。
在這個世紀將要結束時,機器使者從地球被送到了太陽系的
最外層,出現了電子郵件和實況衛星轉播,知識通過網際網路得到
了普及,醫不領域的突破也使得瘟疫、天花和白內障成了聖經中
講述的故事。
隨著物理學世紀讓位於生物技術世紀,更多的奇跡將會出現
。
明年的某個時候,分子生物學家將公布第一張人體基因草圖
。
科學作家馬特·里德利在他即將面世的《基因》一書中寫道
:「短短的幾年以後,我們對自身基因的了解將從一無所知變為
了如指掌。」
「我真誠地相信,我們生活在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知識時代
,沒有任何事物我們不了解。」
一些預言認為,25年之後,可以通過脫氧核糖核酸(DNA)碎
片分析出病人的基因組成,醫生能夠根據分析結果為患者開了對
基因經過修改的葯物,治療各類癌症、血友病、心臟病和鐮狀細
胞貧血症等疾病。
也有可能找到預防和治療艾滋病以及諸如帕金森氏症、杭廷
頓斯舞蹈病(一種遺傳性慢性舞蹈病)、瘋牛病等復雜腦部疾病
的疫苗或方法。
體積只有細菌大小的納米機器人能夠隨著人的血流游動,檢
測人體重要的信號或清除動脈中危險的沉積物。
然而,事情也有另外的一面。
20世紀是在充滿希望的氣氛中開始的,人們深信科學是促進
人類進步的工具。儒勒·凡爾納曾經樂觀地說過:「只要是人能
想到的事,總有人能做到。」
但是兩次世界大戰和一次冷戰卻使得許多傑出的科學家成了
毀滅而不是進步的工具。
在21世紀即將到來之際,人們對實驗室中進行的研究時常感
到恐懼和懷疑。
知識領域的兩項最偉大突破——核裂變和DNA研究同時也帶來
了兩種最大的危險:核武器擴散和克隆人的危險。
哲學家羅素曾經這樣寫道:「科學提高了人類控制大自然的
能力,因此據認為很可能會增加人類的快樂和富足。這種情形只
能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但事實上人類總是被激情和本能所束縛
。」
下面是本世紀一些最重要的發明與發現:
飛機:1903年,兩位自行車製造商萊特兄弟進行了第一次機
動飛行試驗。1930年,英國工程師弗蘭克·惠特爾首次申請噴氣
式發動機的專利。但是德國在航空研究領域的成就使其成為第一
個研究成功噴氣式飛機的國家,德國研製的海因克爾·赫178型飛
機於1939年飛上藍天。
第一架噴氣式客機——英國的彗星1號於1949年試飛成功。2
0年以後,在這種飛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波音7 47寬體噴氣式飛
機使得國際間空中旅行更加快捷、舒適和廉價。未來的發展項目
包括可容納700名乘客的超大型客機;更新的超音速協和式飛機;
以及令人不可思議的「空中轎車」——也能在空中飛行的汽車。
電視機:提起電視機的發明,人們最常想到的是蘇格蘭工程
師約翰·貝爾德。他在1923年首先為他製造的有8條顯像線的裝置
申請了專利。1930年,第一台電視機投放市場,他將這個裝置命
名為「電視接收器」。
1932年,英國廣播公司開始傳送世界上第一套定期播放的電
視節目。今天,電視節目通過無線中繼站、有線以及衛星傳送已
經遍及世界的每個角落。然而輿論仍在為它是有益教育還是文化
禍害而爭論不休。
青黴素:這種世紀神奇葯物是1928年由蘇格蘭人亞歷山大·
弗萊明發現的。當時他在培養皿中發現一種黴菌可以殺死細菌。
但是直到10年以後,牛津大學的三位研究人中找到了對這種
黴菌進行提純並作為葯物使用的方法時,他的發現才得到廣泛應
用。青黴素的大規模生產開始於1943年,並在二戰中得到了大大
推進。青黴素拯救了無數生命,也帶動了整個抗生素家族的誕生
。
原子裂變:頗有爭議的原子時代開始於1942年。當時,作為
研製核武器的曼哈頓計劃的一部分,設在芝加哥大學體育場的一
個核反應堆達到臨界狀態。
1945年7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
爆炸成功。一個月之後,兩顆原子彈(一顆鈾彈和一顆鈈彈)相
繼在日本廣島和長崎上空爆炸。二次大戰結束之後,美蘇之間的
對抗又把世界捲入了可怕的軍備競賽。核能如今已在發達國家得
到廣泛應用。
電子計算機:第一台實用型電子機械計算機是1943年由英國
數學艾倫·圖靈發明的。這台名為「巨人」的計算機是用來破譯
納粹密碼的。
此後的不斷革新使得電子計算機的體積越來越小,能力卻提
高了成千上萬倍:晶體管(1947年)、集成電路(1 959年)和微
處理器(1970年)的發明提高了數據運行速度;硬碟(1956年)
、數據機(1980年)和滑鼠(1983年)的發明了又提高了獲
取數據的能力。未來還會出現一些「智能」型裝置:諸如手錶型
對話器,能及時提醒你購買牛奶的冰箱等等。
避孕葯:1954年由美國醫生格雷戈里·平卡斯發明。這種口
服葯片——由兩種可抑制排卵的荷爾矇混合而成—— 引發了一場
性與社會革命。婦女們第一次可以有效地節制生育,使她們能夠
選擇是否要孩子以及何時要孩子。在這場革命過程中,婦女們擺
脫了在性自由和工作權利方面所受的束縛,最終使她們在政治和
經濟上取得了史無前例的地位。
DNA:1953年2月28日,英國科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劍橋
一家酒吧宣布:「我們已經發現了生命的秘密。」克里克和美國
人詹姆斯·沃爾森確定DNA是一種存在於細胞核中的雙螺旋分子,
能夠決定遺傳。
破譯人類和動植物的基因密碼為攻克疾病和提高糧食產量開
拓了廣闊前景。在今後的1/4世紀里,研究人員可能為癌症、心臟
病、血友病、糖尿病及許多致命疾病找到基因療法。但基因研究
也給人們提出了諸如克隆等倫理方面的難題。
激光:激光的概念源於愛因斯坦1917年提出的激光波的設想
。但直到40年後,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戈登·古爾德
發現了「刺激輻射散發放大光束」(即激光)的強大威力,並將
這種光束應用於切割加熱物質和測量距離之後,這一構想才成為
現實。
古爾德花了將近30年時間才為他的發現申請到專利,當時,
他發現的激光技術已在許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例如焊接、掃描
、手術、計算、CD唱片、VCD影碟和零售業等。
器官移植:1967年是一個里程碑。那一年南非醫生克里斯蒂
安·伯納德為患者實施了世界上首例心臟移植手術。隨著研究控
制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的葯物不斷開發出來,如今的醫生已經可以
為患者進行手、肝臟、皮膚、視網膜甚至睾丸的移植手術。今後
要攻克的領域將是治療阿耳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的腦細胞移
植,還有異體移植——即把動物器官移植到人身上。
試管嬰兒:路易斯·布朗今年度過了她的21歲生日。這位英
國姑娘是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由從她母親體內取出的卵子
和她父親的精子孕育而成。胚胎冷凍技術的首次應用是1984年,
胚胎移植於1990年開始。試管技術為不育夫婦帶來了希望與歡樂
,同時也引發了一些倫理問題。例如50多歲甚至60多歲的婦女是
否有權利生育孩了,因為孩子在童年時期父母就會過世。
太空探索:1957年10月4日,隨著蘇聯人造地球衛星一號(一
個環繞地球軌道運行、發出嘟嘟信號的小型衛星)的發射成功,
太空時代開始了。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成為
進入太空的第一人。1969年7月 20日,尼爾·阿姆斯特朗登上月
球標志著美國人贏得了登月競賽的勝利。其它航天大國有西歐(
歐洲航天局)、中國和日本。
衛星縮短了世界各地的距離,為人們提供了廉價與即時的通
話、電視、廣播和數據鏈接服務,同時也為航海、天氣預報和科
學研究提供信息。人類已開始對太陽系的各大行星進行探索。隨
著國際空間站在下個千年的建成,載人航天將進入一個新紀元。
網際網路:它是打破信息堡壘的工具,它使人們廉價地獲取各
種知識成為可能。網際網路是由五角大樓一個秘密的通信網路發展
起來的。它如同一個蜘蛛網,即使一部分網線中斷,整個網路仍
完好無損。網路的首次通信,好數據包交換,是196 9年,在南加
州兩個實驗室的計算機之間進行。
網際網路在民間真正得到廣泛應用是在1989年。英國計算機奇
才蒂姆·伯納斯—李設計出一種不受中央系統工程和專用軟體約
束、使用簡便的連接方式和傳輸數據的地址。如今的網路用戶已
達1.83億,據估計到2003年將增加到5億。
Ⅷ 古代名醫孫思邈,健康又長壽,他的養生秘訣是什麼
發常梳。將雙手掌互搓數次,令掌心發熱,然後10指向後,由前額開始用手疏頭發,經後腦至回頸部。早晚各做數次。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做梳頭動作,可以明目,防止頭痛、耳鳴、白發和脫發。
腹常揉。搓手36下,手熱後雙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就好像自己的身體就是一個時鍾。揉的范圍要由小到大,做9-36下。這動作可以幫助消化和吸收,消除腹部鼓脹。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
這些動作可以強化膝頭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得由雙腳做起。輕松地散步的時候,最好心無雜念。
Ⅸ 20實際的一些的重大發現和發明有哪些
回顧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明與發現
指出20世紀知識領域的兩項最偉大突破核裂變和DNA研究院同
時也帶來了兩種最大的危險,即核武器擴散和克隆人。
發明的世紀:創造與毀滅
20世紀孕育了許許多多驚人的想法,誕生了許多使人們的生
活比以前更舒適、更健康、更長壽的發明創造,但同時又使人類
掌握了毀滅自己的工具。
讓我們以1900年一位發明家的目光,藉助某種神奇的力量,
看看一個世紀以後的生活。
他會認識一些諸如汽車、電話、飛機之類的機器,因為這些
機器都是一個世紀前發明的。
還有一些機器,諸如宇宙飛船、激光器、深海艦艇等等,只
是生活在他那個時代的未來學家們腦海里設想的一些東西。
另外一些機器他可想像不到了:計算機、網際網路、核能、基
因工程等等。
過去的100年是從馬車、蘸水筆這類東西開始的。知識只屬於
圖書館和一小部分上層人士,而疾病、流行病和畸形都會過早奪
去人的生命。
在這個世紀將要結束時,機器使者從地球被送到了太陽系的
最外層,出現了電子郵件和實況衛星轉播,知識通過網際網路得到
了普及,醫不領域的突破也使得瘟疫、天花和白內障成了聖經中
講述的故事。
隨著物理學世紀讓位於生物技術世紀,更多的奇跡將會出現
。
明年的某個時候,分子生物學家將公布第一張人體基因草圖
。
科學作家馬特·里德利在他即將面世的《基因》一書中寫道
:「短短的幾年以後,我們對自身基因的了解將從一無所知變為
了如指掌。」
「我真誠地相信,我們生活在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知識時代
,沒有任何事物我們不了解。」
一些預言認為,25年之後,可以通過脫氧核糖核酸(DNA)碎
片分析出病人的基因組成,醫生能夠根據分析結果為患者開了對
基因經過修改的葯物,治療各類癌症、血友病、心臟病和鐮狀細
胞貧血症等疾病。
也有可能找到預防和治療艾滋病以及諸如帕金森氏症、杭廷
頓斯舞蹈病(一種遺傳性慢性舞蹈病)、瘋牛病等復雜腦部疾病
的疫苗或方法。
體積只有細菌大小的納米機器人能夠隨著人的血流游動,檢
測人體重要的信號或清除動脈中危險的沉積物。
然而,事情也有另外的一面。
20世紀是在充滿希望的氣氛中開始的,人們深信科學是促進
人類進步的工具。儒勒·凡爾納曾經樂觀地說過:「只要是人能
想到的事,總有人能做到。」
但是兩次世界大戰和一次冷戰卻使得許多傑出的科學家成了
毀滅而不是進步的工具。
在21世紀即將到來之際,人們對實驗室中進行的研究時常感
到恐懼和懷疑。
知識領域的兩項最偉大突破——核裂變和DNA研究同時也帶來
了兩種最大的危險:核武器擴散和克隆人的危險。
哲學家羅素曾經這樣寫道:「科學提高了人類控制大自然的
能力,因此據認為很可能會增加人類的快樂和富足。這種情形只
能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但事實上人類總是被激情和本能所束縛
。」
下面是本世紀一些最重要的發明與發現:
飛機:1903年,兩位自行車製造商萊特兄弟進行了第一次機
動飛行試驗。1930年,英國工程師弗蘭克·惠特爾首次申請噴氣
式發動機的專利。但是德國在航空研究領域的成就使其成為第一
個研究成功噴氣式飛機的國家,德國研製的海因克爾·赫178型飛
機於1939年飛上藍天。
第一架噴氣式客機——英國的彗星1號於1949年試飛成功。2
0年以後,在這種飛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波音7 47寬體噴氣式飛
機使得國際間空中旅行更加快捷、舒適和廉價。未來的發展項目
包括可容納700名乘客的超大型客機;更新的超音速協和式飛機;
以及令人不可思議的「空中轎車」——也能在空中飛行的汽車。
電視機:提起電視機的發明,人們最常想到的是蘇格蘭工程
師約翰·貝爾德。他在1923年首先為他製造的有8條顯像線的裝置
申請了專利。1930年,第一台電視機投放市場,他將這個裝置命
名為「電視接收器」。
1932年,英國廣播公司開始傳送世界上第一套定期播放的電
視節目。今天,電視節目通過無線中繼站、有線以及衛星傳送已
經遍及世界的每個角落。然而輿論仍在為它是有益教育還是文化
禍害而爭論不休。
青黴素:這種世紀神奇葯物是1928年由蘇格蘭人亞歷山大·
弗萊明發現的。當時他在培養皿中發現一種黴菌可以殺死細菌。
但是直到10年以後,牛津大學的三位研究人中找到了對這種
黴菌進行提純並作為葯物使用的方法時,他的發現才得到廣泛應
用。青黴素的大規模生產開始於1943年,並在二戰中得到了大大
推進。青黴素拯救了無數生命,也帶動了整個抗生素家族的誕生
。
原子裂變:頗有爭議的原子時代開始於1942年。當時,作為
研製核武器的曼哈頓計劃的一部分,設在芝加哥大學體育場的一
個核反應堆達到臨界狀態。
1945年7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
爆炸成功。一個月之後,兩顆原子彈(一顆鈾彈和一顆鈈彈)相
繼在日本廣島和長崎上空爆炸。二次大戰結束之後,美蘇之間的
對抗又把世界捲入了可怕的軍備競賽。核能如今已在發達國家得
到廣泛應用。
電子計算機:第一台實用型電子機械計算機是1943年由英國
數學艾倫·圖靈發明的。這台名為「巨人」的計算機是用來破譯
納粹密碼的。
此後的不斷革新使得電子計算機的體積越來越小,能力卻提
高了成千上萬倍:晶體管(1947年)、集成電路(1 959年)和微
處理器(1970年)的發明提高了數據運行速度;硬碟(1956年)
、數據機(1980年)和滑鼠(1983年)的發明了又提高了獲
取數據的能力。未來還會出現一些「智能」型裝置:諸如手錶型
對話器,能及時提醒你購買牛奶的冰箱等等。
避孕葯:1954年由美國醫生格雷戈里·平卡斯發明。這種口
服葯片——由兩種可抑制排卵的荷爾矇混合而成—— 引發了一場
性與社會革命。婦女們第一次可以有效地節制生育,使她們能夠
選擇是否要孩子以及何時要孩子。在這場革命過程中,婦女們擺
脫了在性自由和工作權利方面所受的束縛,最終使她們在政治和
經濟上取得了史無前例的地位。
DNA:1953年2月28日,英國科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劍橋
一家酒吧宣布:「我們已經發現了生命的秘密。」克里克和美國
人詹姆斯·沃爾森確定DNA是一種存在於細胞核中的雙螺旋分子,
能夠決定遺傳。
破譯人類和動植物的基因密碼為攻克疾病和提高糧食產量開
拓了廣闊前景。在今後的1/4世紀里,研究人員可能為癌症、心臟
病、血友病、糖尿病及許多致命疾病找到基因療法。但基因研究
也給人們提出了諸如克隆等倫理方面的難題。
激光:激光的概念源於愛因斯坦1917年提出的激光波的設想
。但直到40年後,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戈登·古爾德
發現了「刺激輻射散發放大光束」(即激光)的強大威力,並將
這種光束應用於切割加熱物質和測量距離之後,這一構想才成為
現實。
古爾德花了將近30年時間才為他的發現申請到專利,當時,
他發現的激光技術已在許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例如焊接、掃描
、手術、計算、CD唱片、VCD影碟和零售業等。
器官移植:1967年是一個里程碑。那一年南非醫生克里斯蒂
安·伯納德為患者實施了世界上首例心臟移植手術。隨著研究控
制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的葯物不斷開發出來,如今的醫生已經可以
為患者進行手、肝臟、皮膚、視網膜甚至睾丸的移植手術。今後
要攻克的領域將是治療阿耳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的腦細胞移
植,還有異體移植——即把動物器官移植到人身上。
試管嬰兒:路易斯·布朗今年度過了她的21歲生日。這位英
國姑娘是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由從她母親體內取出的卵子
和她父親的精子孕育而成。胚胎冷凍技術的首次應用是1984年,
胚胎移植於1990年開始。試管技術為不育夫婦帶來了希望與歡樂
,同時也引發了一些倫理問題。例如50多歲甚至60多歲的婦女是
否有權利生育孩了,因為孩子在童年時期父母就會過世。
太空探索:1957年10月4日,隨著蘇聯人造地球衛星一號(一
個環繞地球軌道運行、發出嘟嘟信號的小型衛星)的發射成功,
太空時代開始了。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成為
進入太空的第一人。1969年7月 20日,尼爾·阿姆斯特朗登上月
球標志著美國人贏得了登月競賽的勝利。其它航天大國有西歐(
歐洲航天局)、中國和日本。
衛星縮短了世界各地的距離,為人們提供了廉價與即時的通
話、電視、廣播和數據鏈接服務,同時也為航海、天氣預報和科
學研究提供信息。人類已開始對太陽系的各大行星進行探索。隨
著國際空間站在下個千年的建成,載人航天將進入一個新紀元。
網際網路:它是打破信息堡壘的工具,它使人們廉價地獲取各
種知識成為可能。網際網路是由五角大樓一個秘密的通信網路發展
起來的。它如同一個蜘蛛網,即使一部分網線中斷,整個網路仍
完好無損。網路的首次通信,好數據包交換,是196 9年,在南加
州兩個實驗室的計算機之間進行。
網際網路在民間真正得到廣泛應用是在1989年。英國計算機奇
才蒂姆·伯納斯—李設計出一種不受中央系統工程和專用軟體約
束、使用簡便的連接方式和傳輸數據的地址。如今的網路用戶已
達1.83億,據估計到2003年將增加到5億。
據法新社
(摘自1999年12月27日中國新聞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