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痢疾葯發明者

痢疾葯發明者

發布時間:2021-06-16 18:25:42

1. 什麼是痢疾

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包括急性菌痢、慢性菌痢和中毒性菌痢三種類型。急性菌痢和慢性菌痢比較常見,病情進展緩慢,一般不會引起嚴重致命後果;中毒性菌痢比較少見,發病急、進展快,發現不及時容易導致死亡。典型的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後重、膿血便和大便次數多而量少為主要特徵。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但以夏秋季節多見。得了痢疾病人會出現稀便、膿血便,開始為稀便,繼而出現黏液膿血便,有明顯的下墜感,病人總想上廁所排大便,但又排不出多少大便或者沒有大便排出,這種現象叫里急後重。如果急性菌痢診斷治療不及時徹底,急性菌痢會轉為慢性菌痢,患者身體虛弱,病程可反反復復持續幾個月。目前對痢疾治療效果比較好的抗生素有:氟哌酸、利復星等、頭孢氨苄、頭孢等,可以根據葯品說明書上的指導選擇服用。

2. 細菌性痢疾的常見治療葯物有哪些

細菌性痢疾主要是抗菌葯物治療。常用的葯物有:諾氟沙星

3. 什麼是痢疾

痢疾桿菌是革蘭氏陰性兼性菌,不具動力,在普通培養基中生長良好,最適宜溫度為37℃,在水果、蔬菜及腌菜中能生存10日左右;在牛奶中可生存24日之久;在陰暗潮濕及冰凍條件下生存數周。陽光直射有殺滅作用,加熱60℃10分鍾即死,一般消毒劑能將其殺滅。
所有痢疾桿菌均能產生內毒素、細胞毒素、腸毒素(外毒素),志賀氏痢疾桿菌尚可產生神經毒素。志賀氏菌屬有菌體抗原0及表面抗原k,有其群與型的特異性,據生化反應及抗原組成,痢疾桿菌可分為4群:①a群:包括志賀氏菌及其血清型1~15;②b群:包括福氏菌及其血清型:1a~c、2a~b、3a~c、4a~c、x、y等;③c群:包括鮑氏菌及其血清型1~18;④d群:宋內氏菌屬:1。臨床上可以特異性血清作凝集反應加以定型。目前以福氏和宋內氏菌占優勢,某些地區仍有志賀氏菌群流行。福氏菌感染易轉為慢性,宋內氏菌感染則多呈不典型發作,志賀菌的毒力最強,可引起嚴重症狀。
痢疾桿菌對結腸粘膜上皮細胞有吸附和侵襲作用,對腸粘膜上皮細胞具有侵襲力的菌株才能引起結腸典型病變,而對上皮細胞無侵襲力的菌株並不引起病變。胃酸、腸道菌群產生的短鏈脂肪酸、過氧化氫以及大腸桿菌素等,對痢疾桿菌有殺滅或拮抗作用。人體腸粘膜產生的分泌型iga等特異性抗體,對痢疾桿菌有重要排斥作用。某些足以降低人體全身和胃腸道局部防禦功能的因素,如慢性病、過度疲勞、暴飲暴食及消化道疾患等,則有利於痢疾桿菌侵入腸粘膜而致病。
痢疾桿菌侵入腸粘膜上皮和因有層,並在其中繁殖,引起腸粘膜的炎症反應,固有層呈現毛細血管及小靜脈充血,並有細胞及血漿的滲出與浸潤、甚至可致固有層小血管循環衰竭,從而引起上皮細胞變性甚至壞死,壞死的上皮細胞脫落後可形成小而淺表的潰瘍,因而產生腹痛、腹瀉、膿血便。直腸括約肌受刺激而有里急後重感,內毒素可致全身發熱。
中毒性菌痢
全身中毒症狀與腸道病變程度不一致,雖有毒血症症狀,但腸道炎症反應極輕。除痢疾桿菌內毒素作用外,可能與某些兒童具特異體質,對細菌毒素呈現強烈反應,引致微血管痙攣、缺血和缺氧,導致dic、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腦水腫和腦疝

4. 什麼是痢疾,怎麼得來的

痢疾

時間:2006年3月23日 來源:d3721.com

常識
痢疾是由痢疾桿菌所引起的腸道傳染病,臨床主要以腹痛、里急後重、瀉下膿血便,便次頻為主要特徵。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季多見。痢疾的傳染途徑是糞便、手、口,即痢疾病人排出的大便中存在著大量的痢疾桿菌,可以通過污染水源引起大流行,也可以通過蒼蠅、蟑螂等污染食物,還可以通過病人用過的餐具、玩具、工具等傳染給健康人。無論是通過什麼途徑,只要痢疾桿菌進入人體消化道,就有可能在腸道內大量繁殖,經數小時-7天左右的潛伏期引起痢疾。
病因病理
痢疾因進入人體的痢疾桿菌菌型不同,數量多少及每個人的抵抗力不同,所以,症狀也各不相同。因此臨床上將痢疾分為急性慢性兩種。
一、 急性痢疾:急性痢疾根據症狀又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和中毒型4種。在中毒型中,根據病情又分為休克型和腦型。雖然家長不必對孩子的病況進行嚴格的分型,但應了解痢疾的基本症狀和病情變化的結局。
( 1). 輕型痢疾這是痢疾中最輕的一種,一般只有輕度腹痛、腹瀉,大便每天2-4次,呈水樣或糊狀,無膿血,有時混和黏液,解便後腹痛緩解,多數不發熱或只有低熱。由於症狀不典型,常常被誤診為一般的腸炎。(2). 普通型此型具有較典的痢疾症狀,有發熱,體溫可高達39℃左右,個別孩子可高達40℃以上。開始可無腹痛、腹瀉,只有惡心、嘔吐、頭痛等症狀。因此,開始時常被誤診為重感冒,數小時之後開始出現陣發性腹痛、腹瀉。開始為稀便,繼而出現膿血便,因為此時腸黏膜已出現潰瘍和壞死,故有明顯的下墜感。(3). 重型,重型痢疾起病急,有高熱,每日大便次數可達20-30次,大便呈膿血樣,量少,腹痛劇烈,下墜較重,甚至不想離開便器,四肢發涼,很快出現脫水現象,有的可發生意識障礙。( 4). 中毒型,中毒型痢疾多見於2-7歲的兒童,常突然發病,開始時只有高熱,體溫可達40℃,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口唇指甲青紫,皮膚常出現花紋,呼吸淺而弱,可反復出現驚厥。多數孩子沒有腹痛、腹瀉和嘔吐,少數孩子只有輕度腹痛、腹瀉,大便無膿血。除上述症狀外,若出現休克症狀的叫休克型,表現為脈膊細弱,血壓下降或測不出,少尿或無尿,有呼吸困難、咯血現象,可因發生心力衰竭而死亡。若出現腦部症狀者叫腦型。腦型的主要表現是煩燥、嗜睡、血壓正常或增高,有劇烈頭痛,頻繁嘔吐,呼吸增快,有時出現呼吸暫停、嘆息樣呼吸或雙吸氣,很快進入昏迷狀態,而側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二、 慢性痢疾凡病程超過2個月者,稱為慢性痢疾、多數是因輕型痢疾治療不徹底或孩子患有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寄生蟲等病體質較弱所致。這種類型的病兒多無高熱,有時可出現腹痛、腹瀉、嘔吐和低熱,大便每日3-5次,可有正常便與黏液便和膿血便交替出現。患慢性痢疾的病兒,因長期營養不良,抵抗力差,易合並其他細菌感染,如肺炎、結核等。
痢疾的臨床症狀:發熱(體溫一般在38-39度),腹痛、腹瀉、初為模糊壯或稀水樣便逐漸轉為粘液或膿血便、里急後重及腹部壓痛。臨床表現輕重不一,中毒性痢疾症狀是,起病急,發展快,突然高熱,體溫常達40度以上,精神萎靡,面色蒼白,休克等表現。

治療
(一)急性菌痢的治療

(1).一般治療 卧床休息、消化道隔離。給予易消化、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對於高熱、腹痛、失水者給予退熱、止痙、口服含鹽米湯或給予口服補液鹽(ORS),嘔吐者需靜脈補液,每日1500ml~3000m。小兒按150~200lml/kg/日,以5%葡萄糖鹽水為主。中毒症狀嚴重時可用氫可琥珀酸鈉100mg加入液體中靜滴,或口服強的松10~20mg,以減輕中毒症狀。

( 2).病原治療 由於耐葯菌株增加,最好應用≥2種抗菌葯物,可酌情選用下列各種葯物:
磺胺類:磺胺甲基異惡唑(SMZ)加甲氧苄胺嘧啶(TMP),即復方新諾明(SMZco),1.02次/日,首次加倍,兒童50mg/kg/日,連用5~7日。喹諾酮類:為人工合成的廣譜抗菌葯物,作用於細菌DNA旋轉酶,阻止DNA合成,有殺菌效果。此外組織滲透性強,少有耐葯產生。①吡哌酸(PPA)0.53次/日或1.02次/日,連用5~7日。②氟哌酸(NFLX)0.4,2~3次/日。③氟啶酸(ENX)0.1,3次/日,小兒酌減。抗生素:可適當選用慶大黴素(8萬u2次/日,小兒3000~5000u/kg/日,或卡那黴素0.52次/日)肌注或靜滴,療程均為5~7日。還可選用丁胺卡那黴素、磷黴素及頭孢菌素類等。利福平:對痢疾桿菌也有一定殺滅作用。

( 3) .中醫中葯治療:①辨證論治:表未解里熱已盛者應表裡雙解,用葛根黃連湯加減;濕重於熱者應利濕清熱,用胃苓湯加減;熱重於濕者應清熱利濕,用白頭翁湯加減;濕熱互滯者用芍葯湯加減。②黃連素0.4g,每日3次,兒童30 mg/kg/日,連用5~7日。生大蒜口服。③亦可選用馬齒莧、地榆、苦參、地錦草等單方草葯煎湯口服,早晚各一次。

(4).針刺:取天樞、氣海、關元、足三里或止痢穴(左下腹相當於麥氏壓痛點部位)。配止瀉、曲地、陽陵泉等強刺激,不留針。

(二)中毒性菌痢的治療

( 1).抗感染 選擇敏感抗菌葯物,聯合用葯,靜脈給葯,待病屬於情好轉後改口服。具體抗菌葯物同上。

( 2).控制高熱與驚厥退熱可用物理降溫,加1%溫鹽水1000ml流動灌腸,或酌加退熱劑。
躁動不安或反復驚厥者,採用冬眠療法,氯丙嗪和異丙嗪1~2mg/kg,肌注,2~4小時可重復一次,共2~3次。必要時加苯巴比妥鈉鹽,5mg/kg肌注,或水合氯醛,40~60mg/kg次,灌腸,或安定0.3mg/kg/次,肌注或緩慢靜推。

( 3).循環衰竭的治療:基本同感染性休克的治療。主要有:①擴充有效血容量;②糾正酸中毒;③強心治療;④解除血管痙攣;⑤維持酸鹼平衡;⑥應用糖皮質激素。

(4).防治腦水腫與呼吸衰竭,東莨菪鹼或山莨菪鹼的應用,既改善微循環,又有鎮靜作用。脫水劑: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0/kg/次,4~6小時一次,可與50%葡萄糖交替使用。
地塞米松:0.5~1.0mg/kg/次,加入莫菲滴管中靜滴,必要時4~6小時重復一次。
吸氧,1~2立升/分,慎用呼吸中樞興奮劑,必要時氣管內插管與氣管切開,用人工呼吸器。

( 5).中葯:生脈散或枳實注射液,靜脈或肌肉使用,以升高血壓,改善微循環,抗休克。

(三)慢性菌痢的治療

( 1).尋找誘因,對症處置。避免過度勞累,勿使腹部受涼,勿食生冷飲食。體質虛弱者應及時使用免疫增強劑。當出現腸道菌群失衡時,切忌濫用抗菌葯物,立即停止耐葯抗菌葯物使用。改用酶生或乳酸桿菌,以利腸道厭氧菌生長。加用B族維生素、維生素C、葉酸等,或者口服左旋咪唑,或肌注轉移因子等免疫調節劑,以加強療效。

( 2).對於腸道粘膜病變經久有愈者,同時採用保留灌腸療法,可用1~5000呋喃西林液150ml,或加氫化可地松100mg,或5~10%大蒜溶液150ml加強地松20mg及0.25%普魯卡因10ml,保留灌腸,每晚一次,10~14日為一療程。
預防調護
(1)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食不潔瓜果,不吃變質食物,做到飢飽有度,不酗酒,以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2)切生熟菜的刀具及砧板最好能分開。如無條件者,至少在每次使用前用開水燙一下。(3)注意身體鍛煉,增強身體素質。(4)夏秋季節不能貪涼過度。(5)保持情緒舒暢,避免抑鬱、憂思、惱怒過度。(6)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習慣。(7)患者應注意隔離與卧床休息。(8)飲食以半流質為主,忌辛辣、生冷與油膩的食品。

5. 磺胺葯是誰發明

德國醫生杜馬克發明了磺胺葯。磺胺有著一種特殊的殺死細菌的方法。原來,細菌在內生長繁容殖的時候需要一種生長代謝物質,這種生長代謝物質叫對氨基苯甲酸,它在酶的參與下合成葉酸,進一步再合成催化蛋白質、核酸合成的輔酶F。在這個代謝途徑中如果發生某種障礙,就會使這些致命菌的生長繁殖受抑制。在化學葯品中,磺肢的結構與對氨基苯甲酸很相似,當磺胺存在時,細菌體內合成葉酸的酶由於不能明察秋毫,就會把磺胺當作對氨基苯甲酸結合,這樣菌體合成的葉酸就成了「假葉酸」,「假葉酸」不能繼續再合成輔酶F,結果致命菌代謝發生紊亂,進而死亡。而人和動物可利用現成的葉酸生活,因此不受磺胺的干擾。

磺胺類葯物能治療多種傳染性疾病,能抑制大多數革蘭氏陽性細菌。如肺炎球菌、β-溶血性鏈球菌等和某些革蘭氏陰性細菌(如痢疾桿菌、腦膜炎球菌、流感桿菌)的生長繁殖,對放線菌引起的疾病也有一定的療效。

6. 古代能治療痢疾嗎

可以 見《濟生方》。宋以前有腸澼、赤白沃、 痢疾變形蟲
熱利、痢病、下痢(或「痢」)、滯下等名稱。《醫碥》卷三:「痢由濕熱所致,或飲食濕熱之物,或感受濕熱之氣,積於腸胃,則正為邪阻,脾胃之運行失常,於是飲食日益停滯,化為敗濁,膠粘腸胃之中,運行之機,益以不利,氣郁為火,與所受濕熱之氣混合為邪,攻刺作痛,……」有腹痛瀉次頻仍,下利赤白粘凍,里急後重等症。後世更明確指出痢疾多由飲食不潔,感受疫毒之氣,使腸道產生積滯,傳導失常所致,當辨其虛實分別論治。而痢疾所下之赤白粘凍,《醫學原理·痢門》謂:「其赤者血分受傷,屬於小腸;白者氣分受傷,屬於大腸。」《明醫指掌》:「濕熱之積,干於血分則赤,干於氣分則白。」在臨床上,實證宜清熱化濕,涼血解毒,消積導滯為法。邪盛正虛者,宜祛邪扶正,兼用行血調氣,此所謂「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虛證當補中益氣,溫陽固澀。痢疾又可分為多種,按不同的病因、癥候(包括症情輕重和病程以及下痢之色),大致有暑痢、濕熱痢、風痢、疫痢、氣痢、毒痢、熱痢、寒痢、噤口痢、久痢、休息痢、奇恆痢、赤痢、白痢、赤白痢、五色痢等多種,中醫所說之痢疾,既等同於現代醫學的痢疾,也包括阿米巴痢、潰瘍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及其他一些腸道感染、中毒等引致的腸道傳化、吸收功能失調的疾病。
黃芩、黃柏、炒地榆、炒仙鶴草各15克,炒山楂、炒麥芽各30克,車前草10克,白術30克。水煎服,日一劑,分兩次服完。主治菌痢。 ●炒白術、炒山葯各30克,赤石脂20克,罌粟殼10克,車前子(包煎)15克。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主治菌痢。 ●石榴皮、地榆各50克。水煎服,日1劑,分3次服。主治菌痢

7. 痢疾是什麼

痢疾
痢疾,古稱腸辟、滯下。為急性腸道傳染病之一。臨床以發熱、腹痛、里急後重、大便膿血為主要症狀。若感染疫毒,發病急劇,伴突然高熱,神昏、驚厥者,為疫毒痢。

痢疾初起,先見腹痛,繼而下痢,日夜數次至數十次不等。多發於夏秋季節,由濕熱之邪,內傷脾胃,致脾失健運,胃失消導,更挾積滯,醞釀腸道而成。

【診斷要點】

痢疾依據病人接觸病史及其典型的臨床表現,即可確立診斷。

痢疾分證,有白痢、赤痢、赤白痢、噤口痢、休息痢等。

1.白痢:濕勝於熱,邪傷氣分,其症痢下粘膩白物,或如豆汁,腹痛後重,胸腹痞悶,溲行色白或黃,或稱濕痢。

2.赤痢:熱勝於濕,邪傷血分,其症痢下物為黃赤色,或純赤色,或如魚腦,腹痛,里急後重,小便赤熱,煩渴引飲,或見高熱,亦名熱痢。

3.赤白痢:濕熱蘊積,氣血兩傷,其症赤白雜下,狀如魚腦,腥臭異常,煩渴,腹痛,脈濡而數,亦名濕熱痢。

4.噤口痢:下痢赤白,嘔逆,不能納食,胸脘痞悶,神疲乏力。多因濕熱不化,壅塞胃口,或穢濁阻隔胃脘而成。

5.休息痢:正虛邪陷,留連腸胃,痢久不愈,屢發屢止,神氣疲憊,面色萎黃,形羸無力,脈象細弱。

中醫治療痢疾
1、濕痢疾
治法 清熱燥濕,調氣行血
方葯 芍葯湯加減
2、寒濕痢
治法 溫化寒濕,調氣行血
方葯 胃苓湯加減
3、疫毒痢
治法 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方葯 白頭翁湯加減
4、虛寒痢
治法 溫補脾腎,澀腸固脫
方葯 真人養臟湯加減
5、陰虛痢
治法 養陰泄熱,清腸止痢
方葯 駐車丸合黃連阿膠湯加減
6、休息痢
治法 益氣健脾,調氣導滯
方葯 參苓白術散加減

8. 常用痢疾的葯物

老葯,痢特靈

9. 李樹芬的成就:

在波士頓城,李樹芬日間專習英文,夜間隨父補習中文,星期日則跟波特夫人習讀聖經。波特夫人是一個善良的中年美國婦女,對該地華僑幫助甚多,曾資助一個華籍學生就讀哈佛大學至畢業。因此,華僑對她深具好感。李樹芬除星期日跟波特夫人學聖經外,每逢周四,他還到波特夫人家裹補習英語會話及學習車縫家政。這樣的日子很快就過了4年,到他16歲那年,父親因退休回國,李樹芬也隨行返鄉,並承雙親之命,和寶珍女士結婚。
婚後,李樹芬隨父親再度赴港,人拔萃男書院學習,專修英文兩年,取得大學預科資格,然後轉而考進了香港西醫學堂。在學數年間,每逢寒暑假期,李樹芬都回鄉度假,並運用所學到的知識為鄉親服務。那時鄉間醫生缺乏,不少鄉親得知樹芬回鄉,紛紛上門求醫,他都很樂意為病人解除痛苦。有一年夏季,外祖母家鄉痢疾流行,他便攜帶大量葯物,與另一同學一起策馬前往救治。該村頗大,居民眾多,患痢疾者竟達70餘人。李樹芬帶去的所有針葯很快用盡,隨即到離該村幾里遠的小葯房配購,再攜葯跑回來為病人施葯。那次出診,雖然辛苦勞累,李樹芬卻覺得是學醫者應盡的一分職責,同時也是臨床實習的一次好機會,十分認真地為病者診治,毫無倦意,深得鄉親的敬佩。
李樹芬在香港西醫學堂勤奮攻讀了5年。1908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獲得內外科學士學位。一出校門,希加牧師便介紹他到公理學校擔任英文教員,但摯友陳元英卻極力主張他繼續研究醫學,並資助其留學費用。於是,李樹芬就赴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系繼續深造。
愛丁堡大學醫學系,向來名氣較高,當時我國留英學醫的學生,大都願到該校就讀。該大學教授,都是享譽國際的名醫學者,治學嚴謹,對學生的要求也較高。李樹芬在注冊入學時,學校當局認為香港醫科畢業的學生普遍水準不高,對李樹芬能否完成學業表示懷疑。李樹芬就加倍用功,經過兩年的苦心研讀,終於通過考試合格,於1910年在愛丁堡大學畢業,獲內外科醫學學士銜。在畢業典禮上,校長致詞時提到,在愛丁堡大學的歷史上,李樹芬是第一個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此銜的學生。畢業後,李樹芬又得到清政府贈予的免費學位,所以又繼續在愛丁堡大學修讀一年,兼獲熱帶病學和衛生學學士銜。1911年,李樹芬學成歸國。 在讀書期間,李樹芬既是一個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好學生,同時他還是中國民主革命運動的活躍分子。早在1905年,他由李白重介紹,在香港加入了中國同盟會。人會儀式是在香港荷里活道《中國日報》社閣樓由陳少白主持的。李樹芬人會後,積極活動,曾在香港等地籌得港幣60多萬元,用於支持民主革命運動。
李樹芬從英倫回國後,因為身為「官學生」,奉清政府的命令,到東三省南部向總督趙爾豐報到。當時東北疫症流行,趙總督見過李樹芬之後,立即委派他為南滿防疫總醫官,並囑其回家省親後上任。李樹芬辭別爾豐後,隨即南下回鄉。當時,革命黨人武昌起義已成功;,革命形勢如火如荼,燃遍了華南各省。李樹芬乘回鄉之際,脫離清政府投身革命運動。因他早已是同盟會員,當途經上海時,被當時是同盟會南方支部部長的胡漢民派任為總軍醫。於是,李樹芬便日夜忙於組織醫衛人員救護傷兵及受傷同志,把回鄉一事丟在腦後。廣州光復後,胡漢民又委任李樹芬為購械專員,專程赴日本洽商購買軍械事宜,並請日本政府宣布承認革命政府為中國合法政府。李樹芬赴日本後,多次找日本軍政部部長洽商,因日方遲遲未表態支持,李只好先回國。就在回國途中,接到日本政府電報,邀他回東京繼續磋商。經李氏的努力,日本政府不但表示正式承認革命軍政府,且允許無限制供給軍械。1911年12月,革命軍用李氏從日本購回的軍械,裝備好軍隊北上光復了南京。
民國初年,李樹芬在廣州被委任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衛生司長(當時只設衛生司長不設衛生部長)兼臨時總統府醫事顧問,並曾對孫中山先生所患肝癌的診治,發表過中肯的意見。但當時由於政局仍未統一,國內軍合割據,內亂頻仍,李樹芬在衛生司任上雖努力盡職,動員和組織群眾同各種疫情作戰,並制定各種防病治病措施,卻無法貫徹執行,只好辭職回港,專心懸壺行醫了。此時,李樹芬因與前妻彼此個性及興趣各不相同而離婚。待數年後,他邂逅了陳珍女士,才重結百年之好。
1920年,李樹芬不幸染上了肺病,後轉為肺炎,迫得暫停業務,易地休養。他曾赴浙江杭州西湖及歐美等地作長期旅行,經18個月後始告痊癒。自此,李樹芬對肺病的治療,尤其是對外科手術的治療,更加悉心研究,又再赴愛丁堡母校深造。研習了一年後,獲得愛丁堡皇家外科手術學院會員資格,專於婦科學及外科手術學。他在愛丁堡大學完成這一段學程後,即回香港。在香港,李樹芬第一個成功地採用了外科手術來治療肺病。他所施用的療肺手術方式,包括腦神經切除術、肺尖腔局部萎陷術、人工氣胸術、胸膜內外肺松解術、胸膜腔射油術、胸廓成形術等;後來,他更發明了用於切除扁桃體的儀器一—「李氏自動綁結器」。此儀器後被一美籍外科手術醫師稱為「中國謎」。在李樹芬的醫案中,曾成功地做了不少罕見的病症手術。例如,一宗施割膀胱石症,該石之大,幾乎占膀胱全部,至為駭人;另一宗令人難以置信的病例為卵巢瘤,患者為一中年婦女,該瘤之大,致使該婦女無法行動,而站立時,腹部有如懷鼓。由於瘤體過於龐大,手術須分作兩階段施行:先將腹部的積水抽出,使腹部血脈恢復流動,然後進行第二段手術,剖腹割除卵巢內的毒瘤。手術宣告成功,該婦女也隨後復原出院。李樹芬高明的醫術引起港英當局的重視,1922年授予李氏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職銜。
1923年,李樹芬被廣東省當局邀任為廣東公醫學院(即現中山醫科大學的前身)院長,任期為兩年。他接任醫學院院長後,公醫學院百事待興,瑣屑繁雜,諸事躬親,加以樓宇不足,無從擴展。同時,需欵額大,財政支出困難,他就自願赴美國籌欵,環行美國各地,費時近一年,籌得欵項50多萬美元。學院對此筆欵項,大半用在建設解剖學與生理學兩系,及購置必需儀器。因之,學院的設備及各項課程,均已與大學水準相同,南京教育部遂批准將廣東公醫學院正名為廣東公臀大學醫學院。同時,李樹芬也被推為該大學監督。任廣東公臀大學校長兩年期滿後,他便返回香港,再度懸壺濟世。不久,他應趙學、尹文楷及關心焉三位醫學前輩之邀,出任香港養和醫院院長。1926年,李樹芬又被推選為該院董事局主席兼該院院長。接任後,他將該院的英文名稱改為。HONGKONGSA-NATORIUMANDHOSPITAL。,中文名稱仍為。養和醫院。,他同時還改組了醫院的機構,擴充了手術室,增建了新的院舍。1932年,新院終告落成。新院計有產科部及28問私家病房,每間均有9尺寬的騎樓,面向花園;後有走廊,面向後山園林,設計美妙,被前香港醫務總監譽為「全遠東之冠」。
由於醫院擴大,護士不足,而香港又經常缺乏護士,故大部份護士要由廣州聘來。1927年,養和醫院經香港當局准許,設立護士學校,培養人才。至1934年,養和醫院又獲准設立產科學校,以適應社會需要,使養和醫院的醫療及護理功能日臻完善。
養和醫院在不斷擴展中,而業務也不斷地龐大起來,一切已具規模,業務亦漸上軌道。故李樹芬的事務,亦隨之不斷增加。那時,其弟李樹培適在歐洲深造完畢回港,兩兄弟乃共同攜手,另設立李樹芬醫務院。在院務與私人業務極繁忙中,他仍利用工作餘暇,獻身於社會。1932年,他經競選獲任為香港衛生局委員。此外,還曾任香港政府行政局及立法局議員,聖約翰救傷隊區主任及外科醫生、香港中華醫學會會長、醫務委員等職。自1934年開始,他被香港政府任命為「非官守太平紳士「。 1941年12月,香港淪陷之後,李樹芬的住家被日軍洗劫,養和醫院也經常遭受日兵騷擾,但他仍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與日本軍官周旋,盡力保護朋友及醫院護士,濟助被關進集中營中的友人,因而受到日軍的三次審問。但日軍也想利用李樹芬的聲望,迫他出任香港中日醫學會會長之職。李樹芬不願出賣良心,經過周密的策劃,終於在友人的幫助下,於1943年8月1日避過了日軍的監視,逃出香港,回到祖國大陸,開始了他的長途旅行。他先後到過桂林、昆明、重慶等地和印度、英國、美國。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u月,他立即趕回香港,以董事長兼院長的名義,接收回香港養和醫院。當他重返時,這所離別了不及兩年半的醫院,已面目全非,樓房破敗不堪,內部各種設備,如手術儀器及其他設備等,幾乎全部損壞;所有供病床使用的毛毯及床單等物,幾乎全部腐爛發霉。李樹芬為此苦心策劃,戮力營謀,乃得規模復具,業務重振,使醫院病床增至350張,後來更增至500多張。這樣,養和醫院便成為當時亞洲甚至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私立醫院。
李樹芬對醫療事業的貢獻及其精湛的醫術,不單獲得港澳同胞的公認,而且在國際臀療界中亦享有聲譽。1956年李被推為美國胸科學會監察委員,1961年又被日內瓦國際外科學院授予名譽院士的榮銜。1963年3月3日,美國的胸科學會舉行國際胸科大會,推舉李樹芬為該胸科學會主席,他的醫學基金會,亦在此時舉行成立典禮。
李樹芬不但是一位著名的外科醫生,而且是一位慈善的社會福利者,他為造福社會和培植下一代,於1963年以他的資產在香港成立了李樹芬醫學基金會,對促進醫學教育科學研究、慈善贈臀等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1964年,李樹芬榮獲美國國際外科學院「國際百周年傑出外科醫師」獎。1966年李樹芬病逝,終年79歲。李樹芬之弟李樹培先生,現任香港養和醫院董事長兼院長、李樹芬醫學基金會主席,他秉承其先兄李樹芬先生的遺志,熱心於家鄉的教育事業,從基金會中撥款港幣150萬元在家鄉興建李樹芬紀念中學,該校已於1986年全部竣工,為本邑培育英才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閱讀全文

與痢疾葯發明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