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飛機雙垂尾技術是誰發明者
世界上第一架飛機「小鷹崗」號就是雙垂直尾翼!!!
② 蘇-27飛機是由哪個國家發明的
蘇-27是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單座雙發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斗機,主要任務是國土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北約組織給予的綽號是"側衛"(Flanker).該機於1969年開始研製,1977年5月20日首飛,1979年投入批生產,1985年進入部隊股役。該機採用翼身融合體技術,懸壁式中單翼,翼根外有光滑彎曲前伸的邊條翼,雙垂尾正常式布局,楔型進氣道位於翼身融合體的前下方,有很好的氣動性能,j進氣道底部及側壁有柵型輔助門,以防起落時吸入異物。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機頭略向下垂,大量採用鋁合金和鈦合金,傳統三梁式機翼。4餘度電傳操縱系統,無機械備份,按靜不穩定設計。該機主要是針對美國的F-16和F-15設計的,用以取代雅克-28P、蘇-15和圖-28P/128截擊機,具有機動性和敏捷性好、續航時間長等特點,可以進行超視距作戰。該機完成的"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動作顯示出了其優異的飛行性能和操縱性能,以及發動機良好的加速性能,飛行性能要高於第三代戰斗機,但其機載電子設備和座艙顯示設備相對來講要落後許多,且不具隱身性能。該機有多種改型,包括蘇-27P單座陸基型、蘇-27UB串列雙座教練型、蘇-27K艦載戰斗/攻擊型、蘇-27KU並列雙座戰斗轟炸型、P-42(由蘇-27專門改裝的飛機,創造了31項官方世界紀錄)等。至1992年,獨聯體國家已裝備了300多架蘇-27飛機,目前生產的飛機主要用於出口。
記得採納啊
③ 蘇-27飛機是由哪個國家發明的
蘇-27是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單座雙發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斗機,主要任務是國土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北約組織給予的綽號是"側衛"(Flanker).該機於1969年開始研製,1977年5月20日首飛,1979年投入批生產,1985年進入部隊股役。該機採用翼身融合體技術,懸壁式中單翼,翼根外有光滑彎曲前伸的邊條翼,雙垂尾正常式布局,楔型進氣道位於翼身融合體的前下方,有很好的氣動性能,j進氣道底部及側壁有柵型輔助門,以防起落時吸入異物。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機頭略向下垂,大量採用鋁合金和鈦合金,傳統三梁式機翼。4餘度電傳操縱系統,無機械備份,按靜不穩定設計。該機主要是針對美國的F-16和F-15設計的,用以取代雅克-28P、蘇-15和圖-28P/128截擊機,具有機動性和敏捷性好、續航時間長等特點,可以進行超視距作戰。該機完成的"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動作顯示出了其優異的飛行性能和操縱性能,以及發動機良好的加速性能,飛行性能要高於第三代戰斗機,但其機載電子設備和座艙顯示設備相對來講要落後許多,且不具隱身性能。該機有多種改型,包括蘇-27P單座陸基型、蘇-27UB串列雙座教練型、蘇-27K艦載戰斗/攻擊型、蘇-27KU並列雙座戰斗轟炸型、P-42(由蘇-27專門改裝的飛機,創造了31項官方世界紀錄)等。至1992年,獨聯體國家已裝備了300多架蘇-27飛機,目前生產的飛機主要用於出口。
④ 誰能講講全動式垂尾的一些內容,看網上的定義不懂。
一般的飛機尾翼由
水平尾翼
和
垂直尾翼
共同構成,顧名思義,水平尾翼就是水平方向上的尾翼,而垂直尾翼就是垂直方向上的尾翼。但隨著戰機的不斷發展,在雙垂尾戰機開始出現了
外傾
的垂直尾翼(如F-22、F-35等等),雖然已經不是垂直的了,但依然還叫垂直尾翼(也叫V尾)。
無論是水平尾翼還是垂直尾翼,一般都由兩個部分構成:固定的安定面和鉸接的
舵面
。固定的安定面主要負責穩定飛機,而可活動的舵面則負責控制飛機的飛行姿態(如轉彎、俯仰)。
而全動垂尾,則把原來的安定面和舵面整合到一起,即整個垂尾只有一個面,這個面即具有安定面的穩定功能,同時也具有舵面的調節功能(整個面是可活動的),全動垂尾因為要兼顧穩定和舵面的功能,因此對飛控系統要求要比普通垂尾要求高很多。另外由於V尾是外傾的,所以本身具有一定的水平尾翼功能,因此飛控系統中還要考慮水平方向上的影響,難度將復雜得多。
關於J-20的垂尾,官方的說法為「差動垂尾」,這里我也順便補充一下吧,一般雙垂尾飛機的舵面控制是同步的,比如飛機要向左轉彎,兩個垂尾的舵面都同時向左轉0.5。而差動垂尾是指兩個垂尾之間的動作可以是不一致的,比如說一個偏0.5,另一個偏0.3,當然2個垂尾的舵面也可以一個向左一個向右,如一個偏0.5,另一個偏-0.5(這就可以當
減速板
的功能用了),這就是差動。差動可以是全動的(如J-20),也可以是非全動的(如F-22)
⑤ 殲-31誰發明的
殲-31(中國編號:J-31,綽號:鶻鷹,英譯:Gyrfalcon,英文:Shenyang J-31)戰斗機,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航工業沈飛)研製的第五代單座雙發隱形戰斗機[2]。
該機是針對國際市場需求研發的隱身多用途戰斗機,綜合作戰效能優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該機採用單座、雙發、外傾雙垂尾、全動平尾的常規氣動布局,兩側布置大S彎進氣道,設有內置彈艙。
殲-31戰斗機具有高生存力:低雷達可探測性、低紅外輻射特性、優異的電子對抗性能、低易損性設計;多任務能力:強大的目標探測和外部信息綜合能力、優異的態勢感知和信息共享能力、超視距多目標攻擊和大離軸角全向攻擊格鬥空戰能力、對地和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適應復雜氣象條件和廣地域使用能力;優異的綜合保障能力;高性價比。
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時32分,殲-31戰斗機在沈陽成功首飛。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同時試飛兩種第五代戰斗機原型機的國家[4]。殲-31將與中國隱形戰斗機殲-20形成高低搭配,並擬推出隱形戰斗機的出口型號,還有發展為替代殲-15的新一代隱形艦載戰斗機的潛力。
2014年11月,殲-31戰斗機首次亮相第十屆珠海航展並進行飛行表演。
⑥ 人們發明了哪些飛機,分別有哪些作用。
基本分類
飛機不僅廣泛應用於民用運輸和科學研究,還是現代軍事里的重要武器,所以又分為民用飛機和軍用飛機。
民用飛機除客機和運輸機以外還有農業機、森林防護機、航測機、醫療救護機、游覽機、公務機、體育機,試驗研究機、氣象機、特技表演機、執法機等。
飛機還可按組成部件的外形、數目和相對位置進行分類。
按機翼的數目,可分為單翼機、雙翼機和多翼機。按機翼相對於機身的位置,可分為下單翼、中單翼和上單翼飛機。
按機翼平面形狀,可分為平直翼飛機、後掠翼飛機、 前掠翼飛機和三角翼飛機。
按水平尾翼的位置和有無水平尾翼,可分為正常布局飛機(水平尾翼在機翼之後)、鴨式飛機(前機身裝有小翼面)和無尾飛機(沒有水平尾翼);正常布局飛機有單垂尾、雙垂尾、多垂尾和V型尾翼等型式。
按用途可分為戰斗機、轟炸機、攻擊機、攔截機。按推進裝置的類型,可分為螺旋槳飛機和噴氣式飛機;
按發動機的類型,可分為活塞式飛機、渦輪螺旋槳式飛機和噴氣式飛機;按發動機的數目,可分為單發飛機、雙發飛機和多發飛機。
按起落裝置的型式,可分為陸上飛機、水上飛機和水陸兩用飛機。
還可按飛機的飛行性能進行分類:
按飛機的飛行速度,可分為亞音速飛機、超音速飛機和高超音速飛機。
按飛機的航程,可分為近程飛機、中程飛機和遠程飛機。
——網上資料僅供參考
⑦ 世界上第一架飛機是由誰發明的
第一架飛機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關於世界上最早的飛機到底是由誰發明各國尚存在爭議,但較為普遍的觀點是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
飛機是20世紀初最重大的發明之一,萊特兄弟在1903年12月17日進行的飛行作為「第一次重於空氣的航空器進行的受控的持續動力飛行」被國際航空聯合會(FAI)所認可,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
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開啟了人們征服藍天歷史。
(7)雙垂尾誰發明擴展閱讀:
飛機發明者爭議
飛機是人類在20世紀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學技術成就之一,有人將它與電視和電腦並列為20世紀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三大發明。關於世界上最早的飛機到底是由誰發明各國尚存在爭議,但較為普遍的觀點是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
1、美國:認為飛機的發明者是美國人萊特兄弟(Wilbur Wright和Orville Wright),於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點35分在美國試飛成功。
2、法國:認為世界最早的飛機是由法國人克雷芒·阿德爾(Clément Ader)發明,於1890年10月9日在法國試飛成功,部分人認為他發明了歷史上第一架飛機。
3、巴西:認為是巴西人阿爾貝托·桑托斯·杜蒙特(Alberto Santos-Dumont)發明了飛機,1906年10月12日桑托斯-杜蒙特的「14 bis」飛機成功地飛至60米高空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動力飛行,之前的飛行並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飛」的標准。
4、德國:飛機製造業先驅古斯塔夫-韋斯科普夫於1901年成功試飛「禿鷲」飛行器,可以離開地面飛行2.5公里,古斯塔夫將比萊特兄弟研製飛機的時間早兩年誕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飛機
⑧ 什麼是掠翼飛機
早期的飛機多採用直機翼,後來為提高飛機的飛行速度,做超音速飛行,飛機發明家們竭智盡力地研究機翼的形狀和布局,而前掠、後掠、變後掠、斜翼和X翼等形形色色的飛機機翼就是他們獨創工巧的設計。這些機翼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帶有掠角,因此,我們把裝有這些機翼的飛機統稱為掠翼飛機。
第一架前掠翼飛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現的德國制容克JU-287大型噴氣轟炸機。它的最大飛行速度是810千米/小時,比當時的任何螺旋槳飛機都快得多。有人認為這種飛機的試飛成功是高速飛機設計的一項革命性突破。但奇怪的是,在飛行中發現,鋁合金前掠翼發生嚴重顫振和翼梢扭曲變形,成為它的致命弱點,這種飛機的研製並因此而擱置。
20世紀80年代,隨著復合材料和控制技術的進步,前掠翼飛機才東山再起,重新發展。美國格魯門公司研製了兩架X-29A前掠翼驗證機,機翼上用碳纖維復合材料,以特殊鋪層的辦法製做蒙皮而解決了這一關鍵問題。在愛德華空軍基地試飛時,發現這種飛機的升力增大了30%~40%,阻力減小了10%~20%,重量減輕了約25%,飛行速度達到音速的15倍,取得了驚人的成果,因此被列為未來戰斗機最有希望的方案之一。
現在,美國計劃將X-29A驗證機的試驗成果應用到先進技術戰斗機的方案上,著手研製具有實戰能力的前掠翼戰斗機。他們提出的方案很多,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前掠雙垂尾的布局。這種戰斗機做大機動飛行時前掠立尾前方的氣流恰好垂直於它的前緣,這樣,方向舵就會達到非常好的氣動效果,而且橫側操縱能力也會大大增強。當然發動機的轉向噴口也可以幫助縱、橫向操縱,使其更加機動靈活。
後掠翼飛機,人們對它並不陌生。早期的一些亞音速戰斗機為改善性能也採用後掠機翼,美國在20世紀40年代初研製成功的XP-55戰斗機就是典型的一種。現役超音速戰斗機的機翼都帶後掠,令人矚目的美國F-16和俄羅斯米格-29戰斗機就是採用大後掠角的邊條翼和三角翼組合的布局,使氣動特性得到極大改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從德國法西斯手中繳獲了大量國防機密資料,發現梅塞施米特公司當時正在設計變後掠翼的P-1101戰斗機,該設計可使平直機翼轉成後掠翼,又可把後掠機翼轉成平直機翼,這引起美國空軍的極大重視,並決定製造樣機進行試驗。1948年,貝爾公司承擔了研製任務,樣機定名為X-5變後掠翼研究機。
1951年,第一架可變後掠翼飛機試飛成功。1964年,美國的F-111變後掠翼戰斗機問世,轟動世界,此後各國飛機設計師紛紛仿效,先後已有十多種先進的變後掠翼戰斗機和轟炸機問世服役。如美國的F-14,俄羅斯的米格-23、米格-27、蘇-27等戰斗機;美國的B-1、俄羅斯的「海盜旗」等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等。
變後掠翼飛機在高速飛行時機翼轉成大後掠角,飛機的阻力小、加速性能好、抗陣風能力強;起落和低速飛行時,機翼轉成平直和小後掠角,飛機的續航時間增長、經濟性能好、起落距離短、安全,因而成為現代戰斗機和轟炸機設計中的重要舉措。
X形機翼飛機的方案很早就有了。美國對它的研究也不少,而美國航宇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末提出X形機翼的新型戰斗機方案卻很奇特。
這種飛機機翼為X形翼,一副前掠,一副後掠,像一隻大蝙蝠。飛機的機身短,進氣道和發動機都裝在腰部,噴口處於X形翼後緣匯交處。發動機的噴氣流從機翼表面上向後誘導出強氣流,不但帶走前掠翼與邊條翼匯交處形成的亂流,而且這股氣流產生的環量可以大大提高機翼的升力,據估計,這種飛機的機動性能將極其優越。
美國西科斯基公司提出了直升機和X型翼飛機結合為一體的新方案,用X形機翼進一步進行轉換試驗。計劃中的這種飛機具極強的性能,在各種飛行條件下都能夠達到最佳的飛行狀態,人們正企盼著這種新型飛機的問世。
⑨ 飛機是什麼人發明的.
20世紀初,美國的萊特兄弟在世界的飛機發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在1903年製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動力進行載人飛行的飛機「飛行者一號」,並且獲得試飛成功。他們因此於1909年獲得美國國會榮譽獎。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
⑩ 飛機的發明
簡史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設計製造的飛機進行了成功的飛行,這是世界上首次實現重於空氣航空器的有動力、可操縱飛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機已用於作戰,當時飛機的速度已達180~220千米/時,升限6000~7000米,航程400~450千米,轟炸機載彈量1000~2000千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飛機的速度達到750千米/時,轟炸機載彈量可達10噸左右。
20世紀40年代中期以後,發動機由活塞式發展到噴氣式,飛機的飛行性能顯著提高。80年代飛機的升限已超過30000米,最大速度超過3倍音速,航程超過20000千米,最大載重量超過100噸。
發展趨勢
進一步提高飛機速度(有的國家正考慮研製高超音速噴氣式飛機)和超音速飛行性能,提高飛機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改善維護保障性能和提高經濟性(特別是降低全壽命費用)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跨大氣層飛行器的研製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動向。
飛機的發明者萊特兄弟
1877年冬天,一場大雪降在美國的代頓地區,城郊的山岡上到處是白茫茫一片。一群孩子來到堆著厚厚白雪的山坡上,乘著自製的爬犁飛快地向下滑去。山坡上頓時響起陣陣笑聲。
在他們旁邊,有兩個男孩靜靜地站著,眼睜睜地看著歡快的爬犁從上而下劃過。大一點的男孩嘆道:「嗨!要是我們也有一架爬犁該多好啊!」
另一個孩子撅著嘴說道:「誰叫我們爸爸總不在家呢!」他靈機一動,又接著說道:「哥哥,我們自己動手做吧!」被稱做哥哥的男孩一聽,頓時笑了起來,愉快地說道:
「對呀!我們自己也可以做。走,奧維爾,我們回去!」於是,兩個孩子一蹦一跳地跑下山坡,向家裡飛快地跑去。
這弟兄兩個就是萊特兄弟,大的叫威爾伯,小的便是奧維爾。他們從小就喜歡擺弄一些玩意,經常在一起做各種各樣的游戲。他們的爺爺是個製作車輪的工匠,屋裡有各種各樣的工具,弟兄兩個把那裡當作他們的樂園,經常跑去看爺爺幹活。時間一長,他們就模仿著製作一些小玩具。因此,弟兄兩個決定,這次要做架爬犁,拉到山坡上與同伴們比賽。當天晚上,弟兄倆就把這種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一聽,非常高興地說道:「好,咱們共同來做吧!」
於是,弟兄倆個跑到爺爺的工作房裡,找到很多木條和工具,不假思索就幹了起來。
「不行」媽媽阻止他們說,「干什麼事情得有個計劃,我們首先得畫一個圖樣,然後才做!」
弟兄倆個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同媽媽一起設計圖樣。媽媽首先量了兄弟倆身體的尺寸,然後畫出一個很矮的爬犁。「媽媽,別人家的爬犁很高,為啥你畫的爬犁這么矮?這能行嗎?」弟弟奧維爾不解他問。
「孩子,要想叫爬犁跑得快,就得製成矮矮的,這樣可以減少風的阻力,速度也就會快多了。」媽媽溫和地解釋道。弟兄倆個這才明白,干任何事情都不應莽撞,應首先弄懂道理。
過了一天,萊特兄弟的矮爬犁做成了。弟兄倆把它推到小山岡上,剛放在山坡上,就跑來了一個男孩。
「快來看呀,萊特兄弟扛了一個怪物!」這個男孩大驚小怪地叫道。
不一會兒,孩子們都圍了上來,指手劃腳地議論著這個怪模怪樣的東西。萊特兄弟不以為然,勇敢地說道:「誰和我們比賽!」
先前跑過來的男孩連忙叫道:「我來!我來與他們比賽!」說完,就把自己爬犁拉了過來。
比賽結果,當然是萊特兄弟獲勝,孩子們再也不嘲弄這個爬犁,反而圍起來左瞧右看,似乎想從中找到什麼。
萊特兄弟非常高興,帶著勝利的喜悅回家去了。
聖誕節到了,爸爸也從外地回來。聖誕節早晨,爸爸把禮物送給了他們,兄弟倆急不可耐地打開一看,是一個不知名的玩具,樣子好怪好怪的。
爸爸告訴他們,這是飛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飛去。「鳥才能飛呢!它怎麼也會飛!」威爾伯有點懷疑。
爸爸笑了一笑,當場做了表演。只見他先把上面的橡皮筋扭好,一鬆手,它就發出嗚嗚的聲音,向空中高高地飛去。兄弟這才相信,除了鳥、蝴蝶之外,人工製造的東西,也可以飛上天。於是,弟兄倆便把它拆開了,想從中探索一下,它為何能飛上天去。
從這以後,在他們的幼小心靈里,就萌發了將來一定製造出一種能飛上高高藍天的東西。這個願望一直影響著他們。1896年,萊特兄弟在報紙看到一條消息:德國的李林塔爾因駕駛滑翔機失事身亡。這個消息對他們震動很大,弟兄倆決定研究空中飛行。
這時候,萊特兄弟開著一家自行車商店。他們一邊幹活掙錢,一邊研究飛行的資料。三年後,他們掌握了大量有關航空方面的知識決定仿製一架滑翔機。
他們首先觀察老鷹在空中飛行的動作,然後一張又一張地畫下來,之後才著手設計滑翔機。1900年10月,萊特兄弟終於製成了他們第一架滑翔機,並把它帶到離代頓很遠的吉蒂霍克海邊,這里十分偏僻,周圍既沒有樹木也沒有民房,而且這里風力很大,非常適宜放飛滑翔機。
兄弟倆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把滑翔機裝好,先把它繫上繩索,像風箏那樣放飛,結果成功了。然後由威爾伯坐上去進行試驗,雖然飛了起來,但只有1米多高。
第二年,兄弟倆在上次製作的基礎上,經過多次改進,又製成了一架滑翔機。這年秋天,他們又來到吉蒂霍克海邊,一試驗,飛行高度一下子達到180米之高。
弟兄倆非常高興,但並不滿足。他們想能否製造一種不用風力也能飛行的機器?
兄弟倆反復思考,把有關飛行的資料集中起來,反復研究,始終想不到用什麼動力,把寵大的滑翔機和人運到空中。有一天,車行門前停了一輛汽車,司機向他們借一把工具用用。來修理一下汽車的發動機。弟兄倆靈機一動,能不能用汽車的發動機來推動飛行。
從這以後,弟兄倆圍繞發動機動開了腦筋。他們首先測出滑翔機的最大運載能力是90公斤,於是,他們向工廠訂制一個不超過90公斤的發動機。但當時最輕的發動機是190公斤,工廠無法制出這么輕的發動機。
後來,一名製造發動機的工程師知道了這件事情,答應幫助萊特兄弟。過了一段時間,這位工程師果然造出一部12馬力、重量只有70公斤的汽油發動機。
弟兄倆非常高興,很快便著手研究怎樣利用發動機來推動滑翔機飛行。經過無數次的試驗,他們終於把發動機安裝在滑翔機上,不過是在滑翔機上安上螺旋槳,由發動機來推動螺旋槳旋轉,帶動滑翔機飛行。
1903年9月,萊特兄弟帶著他們裝有發動機的飛行再次來到吉蒂霍克海邊試飛。雖然這次試飛失敗了,但他們從中吸取了很多經驗。過後不久,他們又連續試飛多次,不是因為螺旋槳的故障,就是發動機出了毛病,或是駕駛技術的問題。
萊特兄弟毫不氣餒,仍然堅持試飛。就在這時,一位名叫蘭萊的發明家,受美國政府的委託,製造了一架帶有汽油發動機的飛機,在試飛中墜入大海。
萊特兄弟得知這個消息,便前去調查,並從蘭萊的失敗中吸取了教訓,獲得了很多經驗,他們對飛機的每一部件作了嚴格的檢查,制定了嚴格的操作規定,於1903年12月14日,又來到吉蒂霍克,進行試飛試驗。
這天下午,兄弟倆先在地面上安置兩根固定在木頭上的鐵軌,並有一定的斜度,好讓飛機方便地滑行。接著,就把他們製造的飛機,放在鐵軌上面。
最後是由誰先飛的問題,兄弟倆爭執不下,只好用拋硬幣的方法,由威爾伯先飛。
威爾伯上機後,伏卧在飛機正中,一會兒便發動飛機,發動機傳出轟鳴的聲音,螺旋槳也慢慢地轉了起來。
飛機在斜坡上剛滑行3米,就掙脫了結在後面的鐵絲,呼嘯著升到空中。
「飛起來啦!」奧維爾興奮地叫道。
話音未落,飛機突然減慢速度,很快掉落在地上。整個飛行時間不到4分鍾。
奧維爾趕忙跑上前去。威伯爾已從墮落的飛機里跳了出來,兄弟倆趕緊觀察飛機,飛機也未受損。
「是什麼問題呢?」兄弟倆左思右想,逐一檢查。發動機沒毛病,螺旋槳轉動很好,技術操作也完全正確。……「哥哥,我知道原因了!」奧維爾滿面笑容地說道:「咱們是利用斜坡滑行的,距離只有3米飛機就起飛了。而這時螺旋槳的轉動還沒有達到高速,所以一會兒就栽了下來。」「對呀!」威爾伯點頭稱是,接著說道:「咱們不能利用斜坡滑行起飛,而要靠螺旋槳的力量飛上去。這樣吧,把鐵軌裝在平整的地方再試驗一下。」
他們連續工作了三天,把鐵軌又重新安置在一片平坦的地面上。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點鍾,天空低雲密布,寒風刺骨。被兄弟倆邀來觀看飛行的農民凍得直打寒顫,一再催促兄弟倆快點飛行。
這次由奧維爾試飛,只見他爬上飛機,伏卧在駕駛位上。一會兒,發動機開始轟鳴,螺旋槳也開始轉動。
突然,飛機滑動起來,一下子升到3米多高,隨即水平地向前飛去。
「飛起來啦!飛起來啦!」幾個農民高興地呼喚起來,並且隨著威爾伯,在飛機後面追趕著。
飛機飛行了30米後,穩穩地著陸了。威爾伯沖上前去,激動地撲到剛從飛機里爬出來的弟弟身上,熱淚盈眶地喊道:「我們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45分鍾後,威爾伯又飛了一次,飛行距離達到52米,又過了一段時間,奧維爾又一次飛行,這次飛行了59秒,距離達到255米。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駕駛飛機飛行成功,萊特兄弟把這個消息告訴報社,可報社不相信有這種事,拒不發布消息。萊特兄弟並不在乎。繼續改進他們的飛機。不久,兄弟倆又製造出能乘坐兩個人的飛機,並且,在空中飛了一個多小時。
消息傳開後,人們奔走相告,美國政府非常重視,決定讓萊特做一次試飛表演。
1908年9月10日這天,天氣異常晴朗,飛機飛行的場地上圍滿了觀看的人們。人家興致勃勃,等待著萊特兄弟的飛行。
10點左右,弟弟奧維爾駕駛著他們的飛機,在一片歡呼聲中,自由自在地飛向天空,兩支長長的機翼從空中劃過,恰似一隻展翅飛翔的雄鷹。
人們再也抑制不住他們的激動心情,昂首天空,呼喚著萊特兄弟的名字,多少人的夢想終於變為現實。
飛機在76米的高度飛行了1小時14分,並且運載了一名勇敢的乘客。當它著陸之後,人們從四面八方圍了起來。過後不久,萊特兄弟在政府的支持下,創辦了一家飛行公司,同時開辦了飛行學校,從這以後,飛機成了人們又一項先進的運輸工具。
飛機
飛機
有動力裝置和固定機翼的重於空氣的航空器。動力裝置用於產生推(拉)力或動力升力,機翼用於在大氣中運動時產生升力。也有人把氣球、飛艇以外的航空器泛稱為飛機。
分類
按用途分為軍用飛機和民用飛機。軍用飛機包括:戰斗機、強擊機、轟炸機、戰斗轟炸機、反潛機、偵察機、預警機、電子對抗飛機、空中加油機、軍用運輸機、軍用教練機等。民用飛機包括:運輸機(客機、客貨機、貨機)、體育運動飛機、公務飛機、農業飛機、試驗研究機和其他專門用途飛機等。
飛機還可按組成部件的外形、數目和相對位置進行分類。按機翼的數目,可分為單翼機、雙翼機和多翼機。按機翼相對於機身的位置,可分為下單翼、中單翼和上單翼飛機。按機翼平面形狀,可分為平直翼飛機、後掠翼飛機、 前掠翼飛機和三角翼飛機。按水平尾翼的位置和有無水平尾翼,可分為正常布局飛機(水平尾翼在機翼之後)、鴨式飛機(前機身裝有小翼面)和無尾飛機(沒有水平尾翼);正常布局飛機有單垂尾、雙垂尾、多垂尾和V型尾翼等型式。按推進裝置的類型,可分為螺旋槳飛機和噴氣式飛機;按發動機的類型,可分為活塞式飛機、渦輪螺旋槳式飛機和噴氣式飛機;按發動機的數目,可分為單發飛機、雙發飛機和多發飛機。按起落裝置的型式,可分為陸上飛機、水上飛機和水陸兩用飛機。還可按飛機的飛行性能進行分類:按飛機的飛行速度,可分為亞音速飛機、超音速飛機和高超音速飛機。按飛機的航程,可分為近程飛機、中程飛機和遠程飛機。
組成
飛機的主要組成部分有機體、起落裝置、動力裝置、飛行控制系統、機載設備,以及其它系統。作戰飛機還有機載武器系統。
機體包括機翼、機身和尾翼。
機翼的功用是在大氣中運動時產生升力,還裝有副翼和擾流片;沒有尾翼的飛機,機翼上裝有縱向操縱裝置(升降副翼),此外,機翼上還裝有增升裝置。
機身用於安置人員,裝載設備、貨物、武器、動力裝置和燃料等。機翼、尾翼都固定在機身上,有的飛機的起落架支柱也固定在機身上。
尾翼分為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水平尾翼一般由水平安定面和升降舵組成,垂直尾翼由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組成。有的飛機將水平尾翼做成一個整體,可以操縱偏轉,稱為全動平尾。有些飛機沒有水平尾翼,在機翼前面裝有水平小翼面,稱為前翼或鴨翼。水平尾翼保證飛機的俯仰穩定性、操縱性和平衡。垂直尾翼保證飛機的方向穩定性和操縱性,並與機翼、副翼或擾流片或差動平尾共同保障飛機的橫向穩定性和操縱性。
起落裝置
用於保障飛機起飛、著陸、在地面(水面)上停放和滑行中支持飛機。它包括起落架、機翼增升裝置、起飛加速裝置和著陸減速裝置,有的飛機還有攔阻鉤等。
起落架在飛機飛行時一般可收起,一些老式飛機和低速飛機的起落架不能收起。起落架有輪式、浮筒、船身、滑橇等型式。
動力裝置
航空發動機及保障發動機工作的各種裝置和系統的總稱。包括推進系統、起動系統、操縱系統、燃油系統、滑油系統以及發動機固定裝置、推力方向控制系統和滅火設備等。
現代飛機最常用的發動機是燃氣渦輪發動機,包括渦輪噴氣發動機、渦輪風扇發動機、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和螺旋槳風扇發動機。活塞式發動機只用於輕型飛機,火箭發動機用於試驗飛機和加速裝置上。
飛行控制系統
用以傳遞操縱指令、驅動舵面和其他機構以控制飛行姿態,有主操縱系統和輔助操縱系統之分。前者用於操縱飛行軌跡,包括駕駛桿(盤)、腳蹬、方向舵、連接升降舵(或全動平尾)和副翼的傳動裝置以及其它專門裝置。後者包括調整片、襟翼、 減速板、可調安定面和機翼變後掠角的操縱機構。按控制指令的來源不同,飛機飛行控制系統又可分為飛機人工飛行操縱系統和飛機自動飛行控制系統。
機載設備
包括駕駛導航儀表、發動機儀表、無線電通信設備、雷達、電氣設備、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設備。軍用飛機還裝有電子對抗等特種設備。
作戰飛機的武器系統包括武器和彈葯、火力控制系統、武器裝掛和發射裝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