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魚雷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它是採用哪種發動機的
魚雷是海戰中在水中使用的武器。現在的魚雷,發射後可自己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遇到艦船,只要一接觸就可以爆炸。它具有航行速度快、航程遠、隱蔽性好、命中率高和破壞性大的特點,可以說是 「水中導彈」。它的攻擊目標主要是戰艦和潛水艇,也可以用於封鎖港口和狹窄水道。魚雷雷身形狀似柱形,頭部呈半圓形,以避免航行對阻力太大。圖6-7所示是線導魚雷的外形和結構。它的前部為雷頭,裝有炸葯和引信;中部為雷身,裝有導航及控制裝置;後部為魚尾,裝有發動機和推進器等動力裝置。魚雷的動力系統能源分別為燃氣和電力等。根據不同的需要,魚雷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直徑為533毫米以上的為大型魚雷;直徑在400~450毫米之間的為中型魚雷;直徑為324毫米以下的為小型魚雷。魚雷主要用艦船攜帶,必要時也可以用飛機攜帶。在港口和狹窄水道兩岸,也可以從岸上發射。魚雷在水中航行的速度為70~90千米/時。
魚雷的前身是一種誕生於19世紀初的 「撐桿雷」,撐桿雷用一根長桿固定在小艇艇艏,海戰時小艇沖向敵艦,用撐桿雷撞擊爆炸敵艦。1864年,奧匈帝國海軍的盧庇烏斯艦長把發動機裝在撐桿雷上,利用高壓容器中的壓縮空氣推動發動機活塞工作,帶動螺旋槳使雷體在水中艇行攻擊敵艦。但由於艇速低、艇程短、控制不靈,盧庇烏斯的發明未策投入使用。曾參與上述研製工作的英國工程師羅伯特·懷特黑德於1866年成功地研製出第一枚魚雷。該魚雷借鑒了盧庇烏斯的發明,用壓縮空氣發動機帶動單螺旋槳推進,通過液壓閥操縱魚雷尾部的水平舵板控制魚雷的艇行深度。當時魚雷的艇速僅11公里/小時,射程180—640米,尚無控制魚雷艇向的裝置。因其外形似魚,而稱之為 「魚雷」,並根據懷特黑德的名字(意譯為 「白色」)(而命名為 「白頭魚雷」。幾乎與盧庇烏斯和懷特黑德同時,俄國發明家亞歷山德羅夫斯基也研製出類似的魚雷裝置。1887年1月13,俄國艦艇向60米外的土耳其2000噸的 「因蒂巴赫」號通信船發射魚雷,將其擊沉。這是海戰史上第一次用魚雷擊沉敵艦船。
1899年,奧匈帝國的海軍制圖員路德格·奧布里將陀螺儀安裝在魚雷上,用它來控制魚雷定向直航,製成世界上第一枚控制向的魚雷,大大提高了魚雷的命中精度。1904年,美國人E·W·布里斯發明發熱力發動機代替壓縮空氣發動機的第一條熱動力魚雷(亦稱蒸汽瓦斯魚雷),使魚雷的航速提高至約65公里/小時,航程達2740米。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魚雷已被公認為是僅次於火炮的艦艇主要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魚雷擊沉的運輸船達1153萬噸,占被擊沉運輸船總噸位的89%;艦艇162艘,占被擊沉艦艇總數的49%。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魚雷擊沉的運輸船總噸位達1366萬噸,占被擊沉運輸船總噸位的68%;艦艇達369艘,占被擊沉艦艇總數的38.5%。
1938年,德國首先在潛艦上裝備了無航跡電動魚雷,它克服了熱力魚雷在航行中因排出氣體形成航跡而易被發現的缺點。1943年,德國首先研製出單平面被動式聲自導魚雷,它可接收水而艦艇的雜訊自動導魚雷,提高了命中率。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又發明了線導魚雷,發射艦艇通過與魚雷尾部連接的導線進行制導,不易被干擾。50年代中期,美國製成雙平面主動式聲自導魚雷(又稱反潛魚雷),它可在水中三維空間搜索,攻擊潛航的潛艇。1960年,美國又首先研製出 「阿斯羅克」火箭助飛魚雷(又稱反潛導彈),它由火箭運載飛行至預定點入水自動搜索、跟蹤和攻擊潛艇。70年代後、魚雷採用了微型電腦,改進了自導裝置的功能,協強了抗干擾和識別目標的能力。雷的航速已提高到90—100公里/小時,航程達4.6萬米,盡管由於反艦導彈的出現,使魚雷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它仍是海軍的重要武器。特別是在攻擊型潛艇上,魚雷是最主要的攻擊武器。
目前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魚雷的研究、改進和製造,目的是使魚雷更輕便,進一步提高命中率、爆炸力和捕捉目標的能力。
② 魚雷是根據什麼發明的
魚雷不是根據仿生學發明的,因其外形似魚,而稱之為 「魚雷」。
魚雷的前身是一種誕生於19世紀初的 「撐桿雷」,撐桿雷用一根長桿固定在小艇艇艏,海戰時小艇沖向敵艦,用撐桿雷撞擊爆炸敵艦。1864年,奧匈帝國海軍的盧庇烏斯艦長把發動機裝在撐桿雷上,利用高壓容器中的壓縮空氣推動發動機活塞工作,帶動螺旋槳使雷體在水中艇行攻擊敵艦。但由於艇速低、艇程短、控制不靈,盧庇烏斯的發明未策投入使用。曾參與上述研製工作的英國工程師羅伯特·懷特黑德於1866年成功地研製出第一枚魚雷。該魚雷借鑒了盧庇烏斯的發明,用壓縮空氣發動機帶動單螺旋槳推進,通過液壓閥操縱魚雷尾部的水平舵板控制魚雷的艇行深度。當時魚雷的艇速僅11公里/小時,射程180—640米,尚無控制魚雷艇向的裝置。因其外形似魚,而稱之為 「魚雷」,並根據懷特黑德的名字(意譯為 「白色」)(而命名為 「白頭魚雷」。幾乎與盧庇烏斯和懷特黑德同時,俄國發明家亞歷山德羅夫斯基也研製出類似的魚雷裝置。1887年1月13,俄國艦艇向60米外的土陡其2000噸的 「因蒂巴赫」號通信船發射魚雷,將其擊沉。這是海戰史上第一次用魚雷擊沉敵艦船。
1899年,奧匈帝國的海軍制圖員路德格·奧布里將陀螺儀安裝在魚雷上,用它來控制魚雷定向直航,製成世界上第一枚控制向的魚雷,大大提高了魚雷的命中精度。1904年,美國人E·W·布里斯發明發熱力發動機代替壓縮空氣發動機的第一條熱動力魚雷(亦稱蒸汽瓦斯魚雷),使魚雷的航速提高至約65公里/小時,航程達2740米。
③ 最早的魚雷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英國工程師羅伯特·懷特黑德於1866年成功地研製出第一枚魚雷。該魚雷用壓縮空氣發動機帶動單螺旋槳推進,通過液壓閥操縱魚雷尾部的水平舵板控制魚雷的艇行深度。當時魚雷的艇速僅11公里/小時,射程180─640米,尚無控制魚雷艇向的裝置。因其外形似魚,而稱之為 「魚雷」。
④ 中國的魚雷
外電報道: 中國目前正在研製新型「空氣泡」高速魚雷。這是一種類似俄羅斯的暴風雪型的魚雷。這種魚雷依靠其高速的打擊速度來實現摧毀攻擊目標的最後抵抗能力。
目前伊朗當局在無視國際社會對其的制裁下,已在前期根據俄羅斯提供的暴風雪號魚雷技術,研製開發了用於對抗美國海軍航母的所謂新型作戰武器。「鯨魚」快速魚雷。他的最高時速可達201節(103米/秒)在這樣的高速作用下,他完全可以依靠重力沖擊,來完成打擊。幾乎可以不使用戰斗部。其航程約為97公里。
而中國研製的這種空泡魚雷,據悉目前來看,無論在射程上面,還是航速上面,都遠超越伊朗。中國目前海軍使用的十分先進的魚11型重型魚雷。是中國自行開發的尾流指導攻擊魚雷。中國目前就是在的基礎上,研製空泡魚雷。目前,普通高速魚雷中,中國的魚雷11可以達到超過美國mk48ADCAP型高速魚雷的速度即72節最大。但是航程要小於MK48為90公里而目前最快的普通高速魚雷是英國研製的「旗魚」他的最大航速是75節。但是航程只有80公里。因此可以看出,目前中國海軍魚雷技術已經超越了他的「防禦」思維范圍。
中國空泡魚雷技術,是根據中國的前期對於俄羅斯空泡技術的研究。因此獲得的,但是,俄羅斯則拒絕了這種說法。他們認為中國空泡魚雷是中國自行開發產物。無論技術與特點,都與俄羅斯的有很大不同。中國目前在其內部水域多次秘密實驗的空泡1型魚雷,其最大航速在250節-300節。屬於急速魚雷。而俄羅斯目前研製的暴風雪2型最大航速是324節。(600公里小時)。中國魚雷直徑是533mm與俄羅斯類同,但是採用了目前俄羅斯還在研究的高速光纜纖維指導傳輸指令系統。
這種系統使得中國空泡魚雷出現了稱為首批「指導急速魚雷」的可能。他目前最大作用深度(淡水)170米。最大距離90公里。指導系統為:光纜指令傳輸。戰雷部為300公斤。在無戰雷部情況下,可以在90公里以內一次依靠撞擊擊毀美國航母最為薄弱的水下下部。
中國研製這種非常恐怖的急速魚雷,事實上,它是在為「解放台灣」作出前期准備。在對於台島作戰期間,中國海軍潛艇部隊,必須執行看守,監視美國關島海軍航母部隊。以及封鎖日本西南島嶼對台海增兵的企圖。因此,如果使用這種急速魚雷,中國即便是最為原始的W,R級潛艇,都可以在必要海區實施攔截,因為這種魚雷目前,在任何一個國家海軍防禦手段中,對於他都是處於「攔截空白」伊朗的波斯灣公開實驗已經說明這一點。目前美國海軍部也在積極應對這種戰術,採取加固航母裝甲措施,以及研製急速對抗擊毀措施。
⑤ 魚雷發明一百多年,身經百戰,為何全世界只有9個國家能造魚雷
魚雷顧名思義就是能在水裡作戰的導彈,所以魚雷屬於非常精密的武器,而且由於潛艇的體積約束還有大海的壓強這些,想要研製出魚雷並且能工在海裡面成功打擊目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般來說,獨立的火控雷達和導彈本身就能組成簡單的反艦導彈系統,而潛艇的魚雷則需要聲納、數據處理、專用魚雷發射管甚至潛艇特殊的CIC控制台,才能實現准確的命中。
⑥ 是在哪一年發明的魚雷
1866年成功地研製出第一枚魚雷。該魚雷用壓縮空氣發動機帶動單螺旋槳推進,通過液壓閥操專縱魚雷尾屬部的水平舵板控制魚雷的艇行深度。當時魚雷的艇速僅11公里/小時,射程180─640米,尚無控制魚雷艇向的裝置。因其外形似魚,而稱之為 「魚雷」。
1887年1月13,俄國艦艇向60米外的土耳其2000噸的 「因蒂巴赫」號通信船發射魚雷,將其擊沉。這是海戰史上第一次用魚雷擊沉敵艦船。
⑦ 魚雷發明一百多年,為什麼全世界只有9個國家能造
因為現代的魚類技術難度更大,通過戰雷頭上的聲學部件,可以分辨出最近、最大的螺旋槳音音源,從而跟蹤、撞擊而實現對海軍艦艇的殺傷。在這一時間內,魚雷的技術含量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不僅要求極端精密的高精度加工能力,也要求相當優秀的電子原件生產、開發能力,才能製造出聲學魚雷。
在今天的世界海軍裝備方面,也僅僅只有少數國家能真正進行魚雷的研發製造。從公開的信息發現,美國海軍根據其作戰使命,主要還是使用熱雷,當然也有電雷。歐洲國家,如法國,近年來在開發輕型,甚至重型電動魚雷方面,取得了相當的成就,其電雷技術領先世界。
⑧ 魚雷是誰發明的
1868年,英國工程師來羅伯特自•懷特海德,把用小船裝著炸葯、用電線導航的「撐桿雷」發展成了一種能在水中自行推進的炸彈。由於它的外形像魚,又可像魚一樣在水中前進,人們就稱其為「魚雷」。
1899年,奧匈帝國海軍制圖員路德格•奧布里將陀螺儀安裝在魚雷上控制魚雷定向指航,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枚可控制方向的魚雷,大大提高了魚雷的命中精度。 1904年,美國人E•W•布里斯發明了燃燒寶,以熱力發動機代替壓縮空氣發動機製造了第一個熱動力魚雷(亦稱蒸汽瓦斯魚雷),至此,魚雷被公認為一種現代化兵器。
⑨ 魚雷是怎樣發明的
魚雷的前身是一種誕生於19世紀初的「撐桿雷」。撐桿雷用一根長桿固定在小艇前部,海戰時小艇沖向艦艇,用撐桿雷撞擊爆炸敵艦。1864年,奧匈帝國海軍盧庇爾斯艦長把發動機裝在撐桿雷上,利用高壓容器中的壓縮空氣推動發動機活塞,帶動螺旋槳使雷體在水中前行攻擊對方艦船。
1868年,英國工程師羅伯特·懷特海德,把用小船裝著炸葯、用電線導航的「撐桿雷」發展成了一種能在水中自行推進的炸彈。由於它的外形像魚,又可像魚一樣在水中前進,人們就稱其為「魚雷」。
1899年,奧匈帝國海軍制圖員路德格·奧布里將陀螺儀安裝在魚雷上控制魚雷定向指航,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枚可控制方向的魚雷,大大提高了魚雷的命中精度。1904年,美國人E·W·布里斯發明了燃燒寶,以熱力發動機代替壓縮空氣發動機製造了第一個熱動力魚雷(亦稱蒸汽瓦斯魚雷),至此,魚雷被公認為一種現代化兵器。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魚雷有了很大的發展。由德國人製造的蒸汽瓦斯魚雷1分鍾可行進900多米,航程遠達8000米,載炸葯超過100千克,如果准確命中的話,一下子就可以擊沉一艘大軍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魚雷擊沉的運輸船總噸位達1366萬噸,魚雷的威力在這個時候也讓世人大開眼界。
在魚雷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航空魚雷的問世。1914年的聖誕節,在英國的軍艦「方舟」號上搭載的水上飛機,襲擊了停泊在庫克斯港內的德國艦艇。這是海戰史上第一次由艦載航空兵從海上發起的進攻,雖然未能取得顯著的戰果,卻顯示了飛機對海戰的影響。事後,制定這次作戰計劃的萊斯克蘭奇少校說:「如果我們的飛機當時攜帶的是魚雷而不是小型炸彈,那麼德國軍艦完全可能被擊沉。」受這次戰斗的鼓舞,英國人很快研製出專用的航空魚雷。這種魚雷不需要像艦載魚雷那樣通過魚雷發射管的強大推力發射出去,而是藉助飛機俯沖的加速度產生最初的動力。發射方式和投擲炸彈相似,飛行員一按控制鈕,機翼下的魚雷夾自動打開,魚雷自然下落,入水後水平前進,直奔目標。
1915年8月12日,英國海軍航空兵艾德蒙茲中校駕駛一架「肖特184」水上飛機,在馬爾馬拉海用航空魚雷擊沉了一艘5000噸的土耳其供應艦。這不僅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航空魚雷攻擊,而且也首創了艦載航空兵擊沉艦船的記錄。此後,各國不斷完善魚雷的製造技術,無航跡電動魚雷、線導魚雷、自導魚雷等紛紛問世。時至今日,魚雷的航速已提高到90-100千米/小時,航程達46千米。盡管由於反艦導彈的出現,使魚雷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它仍是海軍的重要武器。特別是在攻擊型潛艇上,魚雷依舊是不可缺少的攻擊性武器。
⑩ 魚雷是誰發明的
魚雷來的前身是一種誕生於19世紀初的源 「撐桿雷」,撐桿雷用一根長桿固定在小艇艇艏,海戰時小艇沖向敵艦,用撐桿雷撞擊爆炸敵艦。
http://ke..com/view/22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