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冰塊是誰發明的如題 謝謝了
自然形成的!
② 古代沒有發明冰箱之前,人們是如何在夏天獲取冰塊的呢
冰盆內沉李浮瓜,涼亭上偎紅倚翠。
清人蘭陵笑笑生著作《金瓶梅》第二十七會記述:炎炎夏日,西門慶命令下人去准備酒食。不一會兒,下人便送來了冰鎮在盆里的李子、西瓜。讓人看的,好不快活。
最近幾年氣候變暖,夏天一年比一年熱,有許多地方夏天最高溫度恐怕都已經破了記錄。好在現在有冰箱空調,炎炎夏日來一杯冰飲多麼幸福。試問,古人的夏季生活中,是否也有冰塊的身影呢?遍查古籍,有文字記載的儲冰,最早出現在到周朝。在《周禮·天官·凌人》記錄有“凌人”一職,是專門負責斬冰儲冰的官員。如果夏日裡,君王賜給臣下一杯冷飲,這臣子還不待高興的飛起。
結語:
古代的人們,熱愛生活、勤於思考。先是取冰於自然之中,而後借冰製冰,最後能夠做到無中生有、人工製冰。足矣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至於製作冰飲,更是讓人佩服。不知看官,您還知道古人哪些高超智慧呢?
③ 哪個朝代開始使用冰塊,古人如何製冰
現在已經到了夏天,天氣異常炎熱,常常使人悶的發暈。如果這個時候來兩口冷飲也會覺得非常爽快。我們現在的科技可以讓我們輕松的度過酷暑,有雪碧,雪糕,酸奶,但是沒有這些先進科技的古代人是怎麼獲得冰塊的呢,下面就來講解一下。
但是上面說的這些冰塊也只有貴族階層才能夠享受。到了唐朝末年,火葯開始出現,有人發現硝石除了煉火葯還有其他的特性,就是溶於水之後會吸收大量的熱量,最終形成冰塊。到了這個時候,夏天的市面上也出現了冰鎮飲料,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冰糖水。
一直到了宋代,飲食文化極為繁榮,冷飲也成為了普通百姓可以享受的東西。這個時候市面上不但有果汁,還有用碎冰加入各種水果的甜品。
④ 棒冰是什麼時期發明的 棒冰是誰發明的 為何而發明
一個美國人復Frank Epperson 1905年,一個十一歲制男孩Frank Epperson在冬天,把一杯果味汽水忘在走廊上,裡面還插著一根攪拌用的棍子,後來飲料與棍子凍結在一起了,吃起來味道還真好!十八年後,即1923,Epperson申請了"凍在棍子上的冰" 的專利,起名為「 Epsicle ice pop」,他的孩子後來又給它改名叫「Popsicle」(棒冰的英文). 1925, Frank Epperson把棒冰專利賣給著名的紐約Joe Lowe 公司。現在是則由Good Humor公司擁有「Popsicle」棒冰的專利權
⑤ 在冰箱沒有發明之前,古代老百姓是如何在夏天獲得冰塊的
古代的普通老百姓不可能用得起冰塊,只有富貴人家在頭年冬天大量貯藏天然冰雪於冰窖中,第二年夏天到來時,便從冰窖中取出冰塊使用。
嚴格來說,這只能稱之為「存冰」,不能叫「製冰」。
冬天即將到來時,首先得准備存冰地點。存冰地點就是挖地窖,官府有官府的存冰地窖,富貴人家有富貴人家的地窖。
首下圍林暑未蒸, 九華初御轉涼增。
南熏殿里笙歌起, 四月清和已進冰。
這首詩就是乾隆皇帝專為冰窖提的,因為一到夏季炎熱時,皇宮大內都能取出冰塊供皇室人員消暑納涼。御膳房為了增加花樣,還把冰塊做成各種冰鎮小食。
這其中就有一道乾隆特別喜歡的小食:冰鎮小食。用葡萄乾,棗干,各種水果切塊,把冰塊打碎,混合老酸奶冰鎮,就成了一道清涼解暑的冰鎮小食。
⑥ 中國古代夏天怎麼製冰的哪個朝代發明的製冰術
制和造還不太一樣,制是加工,造是憑空而來中國古代利用冰塊儲存食物的歷史非常悠久,至少在商朝就已經建造冰窖了,這玩意古稱凌陰,據說起於四千年前。而冰箱這種器物也很早就出現了,七七年出土的曾侯乙墓中就有這種器物,叫做冰鑒。上古人推崇糊狀食物,常見的有各種羹,糜,湯,酒等,顯然,冰這種東西沒理由不做羹來食用。因此來說,冰激凌極有可能是商朝人發明的。
雖然利用冰的歷史很悠久,但是因為中國的四季分明,有很多種儲冷方式,中國人又天生聰明,早就發明出腌/釀/臘/熏/乾等很多食物保存方式,那相變製冷技術自然也不著急開發,說是唐人開發的,也講的通,不過硝石製冰,恐怕成本很高,說是用來降溫還有幾分可靠性。至於說大量製造冰激凌,還商業化了,我看絕無可能。因為中國人最懂養生嘛,向來咱們就是吃熱食熟食,為了一時之快,敢冒拉肚子風險的人還是少數。
⑦ 古人是如何製作冰塊的呢
很遺憾的告訴你,古人並不是製作冰塊,他們只是是儲存冰塊。
古代的勞動人民是很聰明的,他們在冬天的時候會收集一些冰塊,然後放到冰窖裡面,在夏天的時候就算天氣炎熱,但是冰窖裡面也會涼冰冰的只要維持在一定的溫度,冰塊就不會融化。所以古人在夏天的時候才能夠吃到源源不斷的冰塊。
綜上所述,古人並不生產冰塊,他們只是冰塊的搬運工。我們現在可以靠冰箱或是大型冰廂來生產冰塊,古代人只能用冰窖來存儲它們。從這一點上來看,我們現在是比較幸福的了,夏天的時候想吃就吃,而且價錢還比較便宜。就算是讓我回到古代當皇帝,我都不願意呢。
⑧ 冰棒是誰發明的
炎炎夏日,如何才能消暑呢?來跟冰棍降降溫吧!隨著夏天的來臨,市民紛紛采購各式各樣的防暑降溫產品,而冰棒作為當之無愧的防暑利器為人們所青睞,經常是批發上幾十支囤積在家裡。
不像冰激凌那般含有大量奶油不僅增加攝入熱量,還不利於健康,冰棒價格低廉,製作簡單,果汁、牛奶甚至是白開水加點糖凍成冰塊即可。
就是這簡單的冰棒,是我們多少人「童年的回憶」?走街串巷的小販騎著自行車,車後一個白色箱子,打開一層又一層的棉布,掀開泡沫箱子,一股涼涼的氣息撲面而來,頓時清爽了不少,一樣的包裝,只是顏色不同,白色的是牛奶味,桔黃色的是橙子味......吃起來脆脆的透心涼,在夏季食用既解渴又解暑。
⑨ 創意實用小發明制透冰塊
為讓你在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中有所遵循,開闊視野,活躍思維,我們向你介紹搞小發明常見的幾種選題思路和創造技法。但願你從中得到精神的鼓勵、方法的啟迪,產生研究與創作的靈感,會心地說一聲:「我能行!」。
一、什
么是科學小發明
一提到"發明"二字,有些同學就害怕了,那有多難啊!其實創造發明並不神秘,有好多中小學生的發明,都在全國甚至國際上獲了獎呢!
科學小發明,是指青少年在日常學習、生活、勞動中,對那些感覺到用起來不稱心、不方便的東西或方法,運用自己學過的科學知識,設計、製造出目前還沒有的更稱心、更方便的新物品或新方法。它同"大發明"比較起來,選擇的范圍比較窄,解決的問題比較單一,使用的材料比較好找,所花的經費也不多,所以稱為"小發明"。
小發明有沒有質量標准呢?有。一件優秀的小發明應具備"三性",即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1.新穎性。新穎性是指你在完成這個小發明之前,還沒有出現過同樣內容或技術的產品。也就是說,你既在街上的商店裡買不到同樣的產品,也沒有在書刊、廣播電視中看或聽到過介紹;同樣的發明,既沒有由他人向專利局提出過申請並記載於專利申請文件中,也沒有由他人申報參加各級發明創造比賽。但是,如果你在別的發明上增加了新的功能、新的方法、新的用途,或是將原有的幾件物品巧妙地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新個體,增加了新的功能,那也算具有新穎性。
好客鞋
一天,魏強同學跟爸爸到一個朋友家做客,一進門就把他給難住了:主人家鋪著地毯,不換鞋顯得不禮貌。換鞋吧,腳又有臭味。回家後,魏強就想:如果有一種拖鞋,不用脫下腳上的鞋就能穿,那該多好!後來,他從旅遊鞋上的尼龍搭扣得到啟發:將拖鞋上的鞋袢裝上尼龍搭扣,一按就搭上,一掀就拉開,要肥要瘦不就可以調節了嗎?於是他找來一雙舊拖鞋,剪開鞋袢,縫上尼龍搭扣,做成了"好客鞋"。這項小發明在第四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中獲得了三等獎。
其實,魏強的小發明只不過是將尼龍搭扣這項別人的發明移植到拖鞋上,但使拖鞋有了新的功能,尼龍搭扣也有了新用途,這項小發明也就具備了新穎性。
2.創造性。創造性是指小發明同原來的同類產品已有的技術相比,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方便肥皂盒
一般的肥皂盒裝點水,肥皂就會發粘,不容易取出來,肥皂的壽命也很短。天津的范平同學利用杠桿原理發明了方便肥皂盒。打開肥皂盒,肥皂就會立起來。它和同類產品相比,技術上要先進一些,獲得了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一等獎。
3、實用性。實用性是指該發明能夠製造或使用,並且產生積極的效果。小發明要能夠做成實實在在的物品,不能只是想法或設計圖紙,而且還要能夠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防蟲樹裙
山西臨縣盛產棗子,但棗曲蟲對棗子的危害很大。劉艷同學仔細觀察棗曲蟲的生長活動規律,發現雌蟲要爬上樹干與雄蟲交配再殘害樹葉、樹果。他就想了一個辦法,在樹乾的半腰圍一圈硬塑料片,內層塗上除蟲葯膏,使雌蟲上不了樹。這種簡單巧妙的防蟲樹裙,實用性強,受到了棗農的歡迎,榮獲第六屆全國青少年發明比賽一等獎。
當然,完成一件小發明並不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這么簡單,它要經過選題、構思設計、製作、實踐檢驗與改進、成功等步驟。
搞小發明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發明的對象,考慮研究什麼問題,這就是選題。對青少年來說,應從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學校、家庭及周圍的生活圈中去尋找發明題材。如當你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難時,你肯定會說:"要是有某某東西就好了。"這個你想的所要發明的東西就可作為發明對象。不過,同學們在選題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設計製作能力,不要空想辦不到的發明。
體裁選好後,接著是構思設計。也就是根據基本的科學原理和經驗,設計出選題對象的形態、結構、方法與實施方案。構思時盡可能想出多套設計方案,再根據可行性與實用性精選出最佳結構方案。方案以取材簡單、巧妙易行、缺點最少為好。
構思成熟後,就可以開始製作了。製作時應盡可能利用現有條件,在少花錢甚至不花錢的前提下製作出精巧的作品。某些技術上的問題,可以向老師和家長請教,有時還可以找一些有關廠家幫助製作部分部件。
小發明樣品完成後,還要進行實踐檢驗與改進。即將作品拿去使用一段時間,在使用中發現問題,並向家長老師和同學廣泛徵求意見,看還有沒有改進或不合理的地方。然後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對小發明加以改進。幾乎每件優秀的小發明都是"改"出來的。
至此,你將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接下來,就可申報參加各級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申請專利或向報刊投稿了。參賽的申報文件主要包括組委會提供的申報表、項目說明和證明材料,其中,項目說明內容為:發明的選題是怎樣發現的、發明方案是怎樣設計的、發明作品是怎樣製作的?這項發明如何體現出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你的創造性貢獻是什麼?進一步完善該發明的建議和設想。附上外觀圖(最好還有黑白照片)、結構圖、原理圖和其它必要的圖表資料。凡涉及醫療保健用品、動植物新品種和國家保護的動植物的小發明項目,還必須提供有關部門的證明材料。
科學小發明是一件人人能做的事,也是一項趣味無窮的實踐活動。只要大家用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膽探索,動手實踐,勇於突破條條框框的束縛,就會有所創新,有所發明。
二小發明選題思路
1、列舉缺點找選題
學搞小發明首先就要學會選擇發明課題。
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從學習、生活中不順當、不方便、不合意的事情著手,列舉缺點,多問"有什麼缺點需要克服的?"再去尋找克服缺點的方法,這種根據現有物品的缺點而提出改革設想的方法稱缺點列舉法,也是選擇小發明題目的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
四用防觸電插座
電源插座幾乎家家都有,但它很容易觸電,對於小孩子來說特別危險,而且插上拔下很麻煩。上海的徐琛同學解剖了幾種傳統的電源插座,設計了一種"四用防觸電插座",這種插座在普通插座的插孔中,加裝了兩道絕緣的活門,只有插頭同時插入兩個插孔時,才能接通電源。這樣,當小孩不注意把小手或鐵釘等插入任一插孔時,由於有兩道門擋著,也就不會觸電了。這項小發明榮獲了第二屆全國青少年科學創造發明比賽一等獎。
氣壓水瓶的改進
氣壓水瓶有缺點嗎?有!由於它的出水管直插瓶內水底,所以每次壓水時,底部的沉澱物往往使壓出的水變渾濁。北京的張雪克同學針對這個缺點,對氣壓水瓶作了改進,他把吸水管口接了一截橡膠管,管口加一個塑料浮球,由於球始終浮在水面上,所以氣壓水瓶底部的沉澱物不會從吸管吸出。該發明獲得了第二屆全國青少年創造發明比賽三等獎。
列舉物品的缺點實際上就是發現問題,而創造發明正是為了解決存在的問題。所以,我們每發現一個缺點,提出一個問題,往往就找到了一個發明的題目。
那麼,怎樣研究和發現缺點呢?
首先,要隨時留意自己日常使用的物品存在哪些不足或不方便之處,並善於抓住一件物品深究細挖。傘,是大家常用的遮陽避雨的工具,似乎沒有什麼文章可做,可一些大小發明家卻抓住它不放,花樣日異翻新,如太陽傘、雙人傘、折疊傘、母子傘、快乾傘、天文傘……層出不窮。可見,一件事物有很多的發明題材可搞,而同一題材又可用各種不同的設計方案構成不同的發明。再拿鋼筆來說吧,它的缺點還很多,如筆帽容易脫落或丟失,筆尖容易堵塞,圓形筆桿容易從桌上滑落損壞筆尖,晚上停電或野外作業寫字看不見……當你盡可能多地列舉出某一物品的諸多缺點後,再根據你的能力,選擇某一缺點或部分缺點作為研究對象,確定小發明課題。
充氣太陽灶太陽
能對人們極有吸引力,但目前的太陽灶造價高,工藝復雜,又笨重(50千克左右),調節也麻煩,野外工作和旅遊時攜帶就不方便了。上海的連鑫等同學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明確了主攻方向:簡化太陽灶的製作工藝,減輕重量,減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獲取最大的功率。他們首先把兩片圓形塑料薄膜邊緣粘結,充氣後就膨脹成一個拋物面,再在反光面上貼上真空鍍鋁滌綸不幹膠片。用打氣筒向內打氣,改變裡面氣體壓強,隨著打氣的多少,上面一層透明膜向上凸起,反光面向下凹,可以達到自動會聚反射光線的目的。這種"無基板充氣太陽灶"只有4千克重,拆裝方便,便於攜帶,獲第三屆全國青少年科學發明創造比賽一等獎。
該發明實際上是多種移植的結果:他們把充氣玩具的技術,日常商品商標的不幹膠貼片,凸透鏡似的拋物面結構,移植到新的太陽灶上來,他們把課本上的光學、流體力學的原理等知識,移植到太陽灶的設計上,從而成功地完成了小發明。
蠟燭燈
蠟燭是人們常用的一種照明工具,但燭焰怕風,燭體不易固定,亮度不能控制。怎樣改進這些缺點呢?湖北監利中學的柳國弘同學先考慮固定燭體與防風,他將蠟燭插在一個鐵筒中,罩上一個玻璃罩。他聯想到卡口式燈泡的固定方式,並借用到蠟燭燈上,安了個彈簧以使燭焰保持在燈罩的最佳中心位置。
怎樣使蠟燭不流淚呢?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不斷降低蠟燭頂部溫度,使熱量向四周傳導散發。汽車的發動機前面均有金屬散熱片,是否也可以借鑒到蠟燭燈上來呢?他在潤膚香脂金屬盒上鑽一個大孔,將剪好的散熱片剪成電扇片的形狀,在中心打一個同樣的大孔,將剪好的散熱片焊接在盒上(兩者的大孔要對齊)。
怎樣控制燭焰的亮度呢?他受煤氣爐的空氣閥的啟發,用內外兩個帶氣窗的套圈套在一起(內圈用散熱片下面的鐵盒,外圈用一另做的塑料圈),通過轉動氣門來控制空氣流量,實現了調節燭焰亮度的願望。這個發明可說是一項2"移花接木"的綜合體,燈罩是從煤油燈來的,固定方式是從卡口燈泡來的,散熱片是從汽車來的。
由此可以看出,移植法是一種很有意義的發明思路,同學們掌握得好,能搞出相當好的小發明。
運用移植法大關鍵是要擴大知識面,了解一些新技術、經常分析一些物品或其某一結構的原理、功能。這樣,大腦里可供移植的信息多了,你搞小發明時就可信手拈來,為你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