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接地的發明

接地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16 09:02:03

A. 獨立的器件及晶元組合如何實現接地

集成電路與分立元件電路相比有體積面積小、功能多、線路組合可以標准化、參數一致性好。分立元件:體積他大、相對耗能高、故障率高。
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採用一定的工藝,把一個電路中所需的晶體管、電阻、電容和電感等元件及布線互連一起,製作在一小塊或幾小塊半導體晶片或介質基片上,然後封裝在一個管殼內,成為具有所需電路功能的微型結構;其中所有元件在結構上已組成一個整體,使電子元件向著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面邁進了一大步。它在電路中用字母"IC"表示。集成電路發明者為傑克·基爾比(基於鍺(Ge)的集成電路)和羅伯特·諾伊思(基於硅(Si)的集成電路)。當今半導體工業大多數應用的是基於硅的集成電路。

B. 石墨接地產品的創始人和研發者是誰

石墨接地產品是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的阮江軍教授團隊研發的。他還創辦了黌門電工公司,專門做科研產業轉化工作。

C. 發明創造的事例

1、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

愛迪生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因為他有電燈、留聲機、電影和蓄電池等一千多種發明成果,所以人們稱他為「發明大王」、「魔術師」。

愛迪生最大的功績是發明了電燈,然而在他的發明創造中,最引起當時社會震驚的,莫過於留聲機了。在1877年秋天,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轟動了整個紐約,各家報館的新聞記者。

像潮水般地涌來報道這一特大新聞。這一發明一經傳出,激起當時社會急速而巨大的狂熱達數月之久,鐵路特開專車前去參觀,許多人開始不相信這個發明。

疑心他是先在裡面藏了個什麼會說話的東西騙人的,有個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對著收音盤背誦《聖經》中的一串專門名詞。

當這些名詞一字不漏的從機器中重復出來時,人們才相信這東西確實不是虛假的,並且齊聲稱奇,報紙把留聲機稱之為19世紀的奇跡。

2、電話的發明

貝爾,就是發明電話的人。他1847年生於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製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並萌發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

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應對面的交談。於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啟發了貝爾。

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了聲音。

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在鐵片後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

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

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製成了電話機。在一次實驗中,一滴硫酸濺到貝爾的腿上。

疼得他直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你,請到我那裡來!」這句話由電話機經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里,電話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貝爾成為電話發明的專利人。

3、羅蘭·希爾發明郵票的故事

人類社會的發展,決定了人類單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在地球上長期存活下去的。人類需要幫忙,人類需要交流,信息傳遞成了人類生存必需的基本活動之一。

最初是打手勢,之後發明了語言,用馬拉松式的長跑傳遞口信。再以後發明了文字,開始書信傳遞,於是有了古代郵驛。當時的郵資是按郵件運遞路程和信件紙張數量逐件計算的。

即「遞進郵資制」,收費的標准也很高。如果遇到江河泛濫、橋梁坍塌,信件就得多走幾百公里。總計下來,郵資高得嚇人。如此昂貴的郵資,是平民百姓望而生畏。

他們把寄信看成一件奢侈的事情。19世紀30年代是改革的黃金年代,改革造就了一代英雄。羅蘭·希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在世界郵政史上樹起了一座劃時代的里程碑。

羅蘭·希爾經過多年的調查主張大幅度降低郵費,實行郵件不分遠近、一律收費1便士的均一郵資。他還提出使用「印刷精美的郵政用品」來預先支付郵資。這種紙的大小與郵資圖樣大小相仿。

背面塗上一層薄膠,人們只要沾濕背膠就能夠將其貼在信件上,這就是羅蘭·希爾關於郵票的最初創意。為此,羅蘭·希爾上書政府,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推薦。

1839年8月17日,維多利亞女王批准了這個議案,決定英國自1840年1月10日起實行1便士均一郵資法。羅蘭·希爾也被女王任命負責郵政改革工作。為了把創意中的1便士郵票變成現實。

羅蘭·希爾要求就應使用具有防偽性能並能在公眾中取得信譽的圖案作為郵票的圖案。於是採用了威廉·懷恩創作的維多利亞女王的側面頭像,這樣既顯示了發行郵票的權威性。

又透過郵票宣傳了英國,宣傳了女王。郵票採用黑色油墨印刷,1840年4月15日,最後印出了世界上第一批郵票——黑便士郵票。

4、張衡發明地動儀的故事

中國的歷史上,除了文人雅士、帝王將相,也有很多的科學家,張衡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個。張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發明就是「地動儀」了。

那個時期,經常發生地震。有時候一年好幾次。發生一次大地震,就會給老百姓和國家帶來很多的傷害。當時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徵兆,認為是鬼神造成的。

張衡卻不信神邪,他對記錄下來的地震現象經過細心的考察和試驗,發明了一個能測出地震的儀器,叫做「地動儀」。地動儀是用青銅製造的,形狀像一個酒壇,四圍鑄著八條龍。

龍頭伸向八個方向。每條龍的嘴裡含著一顆小銅球,龍頭下面,蹲了一隻張著大嘴的蛤蟆。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朝著那個方向的龍嘴就會自動張開來,把銅球吐出。

銅球掉在蛤蟆的嘴裡,發出響亮的聲音,就告訴人們那邊發生地震啦。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動儀正對著西方的龍嘴突然張開來,吐出了銅球,這是報告西部發生了地震呀。

但是,那天洛陽一點地震的跡象也沒有,更沒有聽說附近有什麼發生了地震。於是,朝庭上下都議論紛紛,說張衡的地動儀是騙人的玩意兒。

過了沒幾天,有人騎著快馬來向朝廷報告,離洛陽一千多里的金城、隴西一帶發生了大地震,連山都有崩塌下來的。大夥兒這才真正的信服了。

5、避雷針的發明

1752年,46歲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用綢子做了一個風箏,並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天氣里用麻線把風箏放上天空。麻線下端系了一把金屬鑰匙,當雨水把麻線澆濕以後就變成了導電體。

這時,他把手靠近鑰匙,突然看到電火花在鑰匙和手指之間跳過,同時,手指感到一陣刺痛。這個實驗證明了天空中打雷實際上就是一種大規模的放電現象。

由此,使富蘭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築物上裝一根金屬導線,導線下端接地,根據尖端放電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築物遭到雷擊的危險。這就導致了避雷針的發明。

由於避雷針的發明,人類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幾分安全。關於避雷針的發明,似乎是一個偶然事件。一個巧合提醒了一位偉人突發奇想,導致了發明和創造。

D. 電器為什麼要接地線

電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少不了電。但同時,電是看不到、摸不著的。萬一觸電,電流小還算幸運,但如果電流過大,就會危及人的生命,電老虎就要吃人了。為了保證人身安全,人們就為電器增加了第三根線保護地線,簡稱地線。地線一頭與電器的外殼相接,一頭與埋入地下的接地極連接。 這樣一來,當電器內部的絕緣損壞時,電就從地線流入地下,人就不必擔心會觸電了。但可能有人會說:電器我見了不少,可從來沒有看到有什麼線接入地下呀?接地線,並不是從每個電器上接一條電線,然後埋到地下。你們看,大多數電器的插孔都有三隻腳,其中一個就可接地線,這個地線都是事先裝置好了的,也許一棟大樓只要一根地線就行了,其它電器都與這個地線相連。同時,一般電器的外殼上都設有接地裝置。使用電器時,只要插三腳插頭,就是接地了。所以,你看上去電器似乎沒接地,實際上都早已接好了,要不然,你能用得這樣安全嗎?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電器都要接地線呢?並非如此。

E. 接地線是什麼

生活用電大多是單相220伏電源,家裡的電線通常有兩根,一根是火線,一根是零線,零線雖不帶電,但沒有零線,電流形不成迴路就無法工作;但我們有了零線,為什麼用電冰箱、電風扇、洗衣機等電器,還要接地線呢?
電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少不了電。但同時,電是看不到、摸不著的。萬一觸電,電流小還算幸運,但如果電流過大,就會危及人的生命,「電老虎」就要吃人了。為了保證人身安全,人們就為電器增加了第三根線——保護地線,簡稱地線。地線一頭與電器的外殼相接,一頭與埋入地下的接地極連接。
這樣一來,當電器內部的絕緣損壞時,電就從地線流入地下,人就不必擔心會觸電了。但可能有人會說:「電器我見了不少,可從來沒有看到有什麼線接入地下呀?」接地線,並不是從每個電器上接一條電線,然後埋到地下。你們看,大多數電器的插孔都有三隻腳,其中一個就可接地線,這個地線都是事先裝置好了的,也許一棟大樓只要一根地線就行了,其它電器都與這個地線相連。同時,一般電器的外殼上都設有接地裝置。使用電器時,只要插三腳插頭,就是接地了。所以,你看上去電器似乎沒接地,實際上都早已接好了,要不然,你能用得這樣安全嗎?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電器都要接地線呢?並非如此。比如電視機就不必接地線,因為電視機上人所能接觸的金屬部件都不與機殼相連,如果將這種結構的電視機接地線後,一旦電源插頭接反了,反而會使機殼帶電引起危險。

F. 科學家怎樣發明的避雷針

現代避雷針是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的.富蘭克林認為閃電是一種放電現象.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在1752年7月的一個雷雨天,冒著被雷擊的危險,將一個系著長長金屬導線的風箏放飛進雷雨雲中,在金屬線末端拴了一串銅鑰匙.當雷電發生時,富蘭克林手接近鑰匙,鑰匙上迸出一串電火花.手上還有麻木感.幸虧這次傳下來的閃電比較弱,富蘭克林沒有受傷.在成功地進行了捕捉雷電的風箏實驗之後,富蘭克林在研究閃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的一致性時,他就從兩者的類比中作出過這樣的推測:既然人工產生的電能被尖端吸收,那麼閃電也能被尖端吸收.他由此設計了風箏實驗,而風箏實驗的成功反過來又證實了他的推測.他由此設想,若能在高物上安置一種尖端裝置,就有可能把雷電引入地下.富蘭克林把這種避雷裝置:把一根數米長的細鐵棒固定在高大建築物的頂端,在鐵棒與建築物之間用絕緣體隔開.然後用一根導線與鐵棒底端連接.再將導線引入地下.富蘭克林把這種避協裝置稱為避雷針.經過試用,果然能起避雷的作用.避雷針的發明是早期電學研究中的第一個有重大應用價值的技術成果.而避雷針在最初發明與推廣應用時,教會曾把它視為不祥之物,說是裝上了富蘭克林的這種東西,不但不能避雷,反而會引起上帝的震怒而遭到雷擊,但是,在費城等地,拒絕安置避雷針的一些高大教堂在大雷雨中相繼遭受雷擊.而比教堂更高的建築物由於已裝上避雷針,在大雷雨中卻安然無恙.由於避雷針已在費城等地初顯神威,它立即傳到北美各地,隨後又傳入歐洲.避雷針傳入法國後,法國皇家科學院院長諾雷等人開始反對使用避雷針,後來又認為圓頭避雷針比富蘭克林的尖頭避雷針好.但法國人仍然選用富蘭克林的尖頭避雷針.據說當時的法國人把富蘭克林看作是蘇格拉底的化身.富蘭克林成了人們崇拜的偶像.他的肖像被人們珍藏在枕頭下面,而仿照避雷針式樣的尖頂帽成了1778年巴黎最摩登的帽子.避雷針傳入英國後,英國人也曾廣泛採用了富蘭克林的尖頭避雷針.但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富蘭克林的尖頭避雷針在英國人眼中似乎成了將要誕生的美國的象徵.據說英國當時的國王喬治二世出於反對美國革命的盛怒,曾下令把英國全部後家建築物上的避雷針的尖頭統統換成圓頭,以示與作為美國象徵的尖頭避雷針勢不兩立,這真是避雷針應用史上一件有趣的事情.它的工作原理是:在雷雨天氣,高樓上空出現帶電雲層時,迅雷針和高樓頂部都被感應上大量電荷,由於避雷針針頭是尖的,而靜電感應時,導體尖端總是聚集了最多的電荷.這樣,避雷針就聚集了大部分電荷.避雷針又與這些帶電雲層形成了一個電容器,由於它較尖,即這個電容器的兩極板正對面積很小,電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說它所能容納的電荷很少.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電荷,所以,當雲層上電荷較多時,避雷針與雲層之間的空氣就很容易被擊穿,成為導體.這樣,帶電雲層與避雷針形成通路,而避雷針又是接地的.避雷針就可以把雲層上的電荷導人大地,使其不對高層建築構成危險,保證了它的安全. 避雷針為什麼要裝在樓頂?帶電的雲,首先是從上往下運行,在高處安避雷針,就將首先將雲中的電放掉,以後到房子接觸雲的時候,就基本沒有或只有少部分電而沒有危險了。

G. 科學如何直接/間接地影響我們的生活..... 給一些例子..謝謝.)

直接的比如電燈的發明讓人們的夜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間接的 比如電腦的出現,讓腰間盤突出,痔瘡的人越來越多了

H. 防雷、接地技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是什麼

現代防雷技術的理論基礎在於閃電是電流源,防雷的基本途徑就是要提供一條雷電流對地泄放的合理的阻抗路徑,而不能讓其隨機性選擇放電通道,簡言之就是要控制雷電能量的泄放。德國專家希曼斯基在《過電壓保護理論與實踐中》提出了現代防雷保護的三道防線:外部保護---將絕大部分雷電流直接引入地下泄散;內部保護---阻塞沿電源線或數據線、信號線引入的侵入波;過電壓保護----限制被保護設備上雷電過電壓幅值。這三道防線相互配合,各盡其職,缺一不可。詳細請參見如下資料:
http://wenku..com/view/9e06db11f18583d049645934.html

I. 接地電阻測試儀是如何發展至今的

接地電阻測試儀是檢驗、測量接地電阻的常用儀表,也是電氣安全檢查與接地工程竣工驗收不可缺少的工具,廣泛應用於電力、鐵路、交通、部隊、電信、金融、化工、氣象等領域的電氣設備接地測量及傳輸線路的接地測量等等。近年來由於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接地電阻測試儀也滲透了大量的微處理器技術,其測量功能,內容與精度是一般儀器所不能相比的。
接地電阻測試儀的發展里程
最初人們對接地電阻的測量是用伏安法,這種試驗是非常原始的。下圖是用安培計、伏特計的測量方法。在測定電阻時須先估計電流的大小,選出適當截面的絕緣導線,在預備試驗時可利用可變電阻R調整電流,當正式測定時,則將可變電阻短路,由安培計和伏特計所得的數值可以算出接地電阻。
伏安法測量地阻有明顯的不足之處,第一:繁瑣、工作量大。試驗時,接地棒距離地極為20~50米,而輔助接地距離接地點40~100米。另外受外界干擾影響極大,在強電壓區域內有時無法測量。五六十年代蘇聯的E型搖表測量取代了伏安法測量。由於攜帶方便,又是手搖發電機,工作量比伏安法小。七十年代國產接地電阻測試儀問世,無論在測量范圍、分度值、准確性還是結構、體積、重量,都要勝於"E"型搖表。因此,相當一段時間內接地電阻儀都以手搖表為典型儀器。手搖式表在使用時,應將設備自身接地體與設備斷開,以避免接地體影響測量的准確性。上述儀器由於手搖發電機的關系,精度都很差
八十年代數字接地電阻測試儀的投入使用給接地電阻測試帶來了生機,雖然測試的接線方法同手搖表沒什麼兩樣,但是其穩定性遠比搖表指針式高得多。在此基礎上又出現了一種數字式接地電阻測試儀,測試時採用兩線法在線測量,不必打輔助接地樁,把水管、暖氣管道或交流電插座的零線做為輔助接地,能測量接地電阻、土壤電阻率、交流電壓等指標,並有自動補償功能,不僅提高了測量精度,還具有防誤操作、智能提示等功能。這使接地電阻測量更方便和快捷。後又發展為3線法和四線法。其缺點是在一些無良好輔助接地或不能打地樁的環境下不能使用。真正接地電阻測試儀技術的一個創舉是在九十年代---鉗口式地阻儀的誕生打破了傳統式測試方式。鉗口式接地電阻測試儀稱得上接地電阻測試的一大革命,鉗口式接地電阻測試最大特點是使用快捷、方便,只要鉗住接地線或接地棒就能測出其接地電阻。但鉗口式地阻儀主要用於檢查在地面以上相連的多電極接地網路,通過環路地阻查詢各接地極接地情況,但不能替代整個網路的工頻接地電阻測量。同時由於鉗口法測量採用電磁感應原理,易受干擾,測量誤差比較大,不能滿足高精度測量要求。接地電阻真實值為什麼至今仍是一個懸而未解的難題?主要是沒有理想的測量儀器,接地搖表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測試值精度很差,有時同一個接地電阻成了一個抽象的物理量,使人很難捉摸。隨著科學儀器的發展,先進接地電阻測試儀完全控制了接地電阻測試的領域,可以做到測試值正確無誤。目前智能式接地電阻儀不僅功能強大,而且可以應付現場各種復雜情況,如有效地排除干擾、自動跟蹤最合適測試條件、出現各種問題當即智能提示等等三.接地電阻測試儀的選用單鉗口接地電阻測試儀是當前較為熱門的一種地阻測試儀。由於儀器體積小巧,操作又十分簡便,因此不失為檢測接地裝置好壞最理想的儀器。該儀器適用於輸出電線桿塔、微波塔、避雷針等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測量。單鉗口接地電阻測試儀在測試時雖然使用一定頻率的信號以排除干擾,但在被測線纜上有很大電流存在的情況下,測量也會受到干擾,導致結果不準確,且無法測量土壤電阻率。雙鉗法也存在同樣問題,所以建議在外界有強干擾的情況下選用地樁輔助法進行測量。對於大型的系統接地、網路接地、土壤電阻率的測試及具有良好接地條件的輔助裝置(水龍頭,水管裝置)的場合,也應該選擇地樁輔助法接地電阻測試儀。該儀器能有效保證地阻測量值的重復性、穩定性。

J. 變電所什麼情況下用接地變

變電站的接地是工作接地和保護接地。工作接地:是供電系統為保證工作參數(如三相電壓對地平衡),而採取的工作接地。保護接地:是為了在異常狀態下減小危險性而設的。

對接地裝置有下列要求:
①、室內角鋼基礎及支架要用截面不小於 25 × 4mm2 的扁鋼相連接做接地干線,然後引出戶外,與戶外接地裝置連接;
②、接地體應距離變(配)電所牆壁三米以外,接地體長度為 2.5 米,兩根接地體間距離以5米為宜;
③、接地網形式以閉合環路式為好,如接地電阻不能滿足要求時,可以附加外引式接地體;
④、整個接地網的接地電阻不應大於4歐。

閱讀全文

與接地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