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哈拉帕文明創造者

哈拉帕文明創造者

發布時間:2021-06-16 07:07:19

㈠ 南亞文明的源頭是發現與什麼流域的哈拉帕文明

哈拉帕,創造者是土著居民達羅毗茶人

㈡ 哈拉帕遺跡怎麼進入啊

古代印度文明在歷史上稱為「印度河文明」,因這一文明最早發現於哈拉帕,也稱「哈拉帕文明」。這一文明顧名思義,發源於印度河流域,位於南亞次大陸的核心地區的西北邊陲,所以很多文化遺址今天已不在印度境內,而在巴基斯坦境內。但在歷史上,這兩個國家文明的起源是同源的。1925年,考古學家宣布,在印度河流域發現了巨大的城市遺址,其文化大約興起於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3000年代中後期進入繁盛時期,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前後,這里出現一些奴隸制小國家。考古發現,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這兩座城市布局整齊,主要街道寬達10米,分別向東西和南北整齊排列,房間一般用磚砌成,既有簡陋的小屋,也有設計精美的宮殿,這些情況反映了明顯的貧富懸殊和階級對立。
實際上,這一文明雖以哈拉帕命名,但保存最為完整的還是摩亨佐·達羅。此城佔地約85萬平方米,人口約為3.5萬~4萬,其規模在當時是少見的。哈拉帕文明或印度河文明是建立在農業基礎上的,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那城堡內外巨大的谷倉有力地述說著這一文明產生的背景和性質。根據考古發掘證實,農業是主要生產部門。當地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人。從生產力來看,這些文明的創造者還處於銅石並用時代,在已發掘的遺址中發現了發達的青銅冶金業,發現有青銅或銅制的斧、鐮、鋸、鑿、劍、刀、矛、箭,以及少量的金、銀製品。另外,還發現了大量石制的刀、罐、秤錘等。從生產關系來看,顯然已有了私有制的存在和貧富的分化。在摩亨佐·達羅的下城,即位於東部的居民區,富裕之家往往樓房數層,下層作廚房和盥洗間,上層用作寢室;而普通居民,一般只有一間陋室,更無上下水道的設施。從哈拉帕那些成排的工棚來推測,奴隸的使用已不是個別現象。這個文明的創造者,不僅生產小麥、大麥、瓜果、椰棗、棉花等,而且還飼養狗、馬、豬、牛及大象和駱駝,在制陶、編織和造船、雕刻等方面也擁有很高的技藝。
哈拉帕文化的發現表明古代印度河流域已經有相當高度發達的文化,它為後來印度文化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摩亨佐·達羅考古遺址,位於巴基斯坦南部的信德省拉爾卡納縣,靠近印度河右岸。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摩亨佐·達羅考古遺址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今巴基斯坦所在地區最早的文明,是在肥沃的印度河流域發展起來的。到約公元前2500年時,這里已出現規模較大的城市,其中之一就是摩亨佐·達羅。
哈拉巴與摩亨佐?達羅兩處城市遺址,規模都相當大。街道布局整齊,縱橫相交,房屋一般用磚建造,有的包括許多大廳和房間,還有兩層建築,並有良好的排水設備。而一些小房則根本沒有排水設備。這些情況說明,社會上已有財產的不平等和階級的對立,已經存在依靠剝削養尊處優的統治者。印度河文明已經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它們主要存留於各種石器、陶器、象牙制的印章上,這些文字元號有象形的、亦有用方。圓等幾何圖案組成的,一般認為屬於達羅毗茶語族,至今尚未成功釋讀。正因如此,關於印度河文明來源問題,也一直成為考古學家與歷史學家爭論不休的斯芬克斯之謎。到底是土著文明呢?還是外來文明呢?
綜上,這兩個文明無本質不同,都是印度早期文明的代表,證明在亞利安人催毀這一切之前,印度次大陸已出現較高度發達的人類文明.目前考古學家對這兩個遺址的解讀是這樣.

㈢ 為什麼「印度人的歷史是中國人,阿拉伯人寫的」

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古文明之一,至遲在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就有古代印度人創造的哈拉帕文明,這個時間比中國的夏朝要早,中國的夏朝是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
(印度河流域最早的文明,哈拉帕文化的分布區域)
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哈拉帕文明突然衰落,哈拉帕文明為什麼會突然之間消失?歷史學家莫衷一是,有人認為是自然災害導致的,有人認為公元前2000年左右,北方來了一批印歐語系人種,哈拉帕文明遭到破壞。這些印歐語系人種就是早期的雅利安人,而哈拉帕文明的創造者就是今天的達羅毗荼人。
(圖為今天的印度明星愛斯維雅·萊,看今天印度的人長相似乎是北方的白種人雅利安人與南方達羅毗荼人的混血兒)
(今天印度明星黛安娜·海登)
埃及文明、兩河流域的文明都有文字,並且這些文字還被破譯了,唯獨哈拉帕文明的文字無法破譯,因為哈拉帕的印章文字不與今天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的任何民族的語言相關,是典型的孤立語,無法破譯。
(哈拉帕文化的文字)
這樣一來,印度的在公元前1500以前的歷史,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只能依靠考古學。
公元前1500年以後,雅利安人進入印度河流域,創造了吠陀文明,佛教就是誕生在這一歷史時期,但是呢,這一時期的歷史同樣沒有文獻資料,而是依靠傳說材料,傳說材料倒是挺豐富的。
(吠陀文化時期的印度)
佛教產生以前,印度的歷史主要依靠四部吠陀——梨俱吠陀(Rig Veda)、娑摩吠陀(Sama Veda)、夜柔吠陀(Yajui Veda)、阿闥婆吠陀(Atharva Veda),加上梵書(Brahmana)和奧義書(Upanishad),一共就6本書,而且這6本書是哲學加文學著作,不是歷史學著作。因為印度沒有史料,所以這些傳說材料就變成了史料。所以有很多中國人覺得奇怪,為什麼我們《史記》里記載的三皇五帝、堯、舜、禹,甚至是夏朝的歷史,國際學術界不承認,而印度吠陀文明的研究卻完全依靠傳說材料,因為印度沒有歷史材料,只有傳說材料。
佛教產生以後,大量的佛教經典成為研究公元前6世紀前後印度歷史的重要材料,佛教經典同樣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史料。
印度人為什麼不喜歡寫歷史書?因為印度人深受婆羅門教和佛教的影響,宗教觀念十分的強,只有空間觀念,沒有時間觀念,對世界的認知不是線性的,而是有很深的輪回觀念。認為反正歷史是不斷毀滅的,為什麼要記錄呢?
(佛陀在兩棵娑羅樹間入涅盤)
在古代印度,掌握文化的是雅利安人,他們認為文字是記錄神的事情的,而人類的歷史根本不值得一提。婆羅門教和佛教對歷史記錄非常的不感興趣,對探討高深的哲學問題則非常的感興趣,印度的佛教很少對宗教人物和英雄人物的事跡進行記載。
那麼有人會問,中世紀的基督教也喜歡探討宗教問題,但是為什麼也喜歡記錄歷史呢?因為中東、兩河流域的宗教與印度的宗教不一樣,基督教有末日審判,有時間觀念,而印度的宗教是輪回,輪回就是循環,對世界的感知不是線性的。這就是為什麼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世界喜歡記錄歷史,而印度的印度教、佛教世界則不喜歡記錄歷史。
直到公元前7世紀,印度的歷史還是處於朦朧狀態,沒有確切的年代記錄,也沒有比較系統而切實的政治史資料,後來為什麼漸漸清晰了呢?因為印度河流域的文明開始與兩河流域和中國的文明開始發生系統的接觸。所以說公元7世紀以後,印度的歷史都是希臘人、波斯人、中國人寫的。
(希臘人、波斯人與印度發生系統性接觸的標志性事件就是亞歷山大東征)
當然中國人寫印度的歷史主要是從西漢開始的,這個時間點在張騫通使西域以後,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中國人只關心與中國相關的印度歷史,佛教傳入中國以後的魏晉南北朝,中國人開始了解佛教的發源地印度,並且設法去印度取經,中國文人喜歡寫歷史,每到印度的一個地方,就把當地的政治制度、風土人情記錄下來。於是這些材料,成為研究中世紀印度史的重要資料。
例如印度笈多王朝(320年—540年)時期的歷史,主要依靠法顯的《佛國記》,中國東晉名僧法顯於公元399年從長安出發,歷經千辛萬苦到達印度,法顯把歷經15年30餘國的印度見聞寫出《佛國記》,成為今天研究印度笈多王朝超日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資料。
(《佛國記》又名《法顯傳》)
還有就是後來玄奘寫的《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印度戒日帝國時期的重要資料,而且是研究這一時期,中亞和印度的第一手資料。
(戒日王朝時期的印度,圖中很多地名都有中文名字,中國人也比較熟悉,如曲女城、那爛陀)
正因為印度的歷史有很多是漢文寫的,所以中國人不懂梵語、波斯文、阿拉伯文,也可以研究印度的歷史,這就是為什麼晚清民國時期很多著名學者都是研究印度史的專家,發表了印度史的論文。當然如果想變成重量級學者,得懂梵文、波斯文和阿拉伯文。

㈣ harappa 的歷史及相關資料

哈拉帕文明
哈拉帕

哈拉帕(Harappa)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中心,位於沙西瓦爾(Sahiwal,距拉哈爾約250公里)西南35公里處,也是印度河流域古文明遺址中發現最早的。哈拉帕考古遺址發現於1920-1921年,規模比摩亨佐達羅考古遺跡要大,但是地上部分在修建拉哈爾和木爾坦之間的鐵路時被破壞。倖免於難的一些公墓則向世人揭示了當時豐富多彩的文化。

哈拉帕發掘出的古物與摩亨佐達羅考古遺跡的很相似,像是公元前2000年至1700年時的摩亨佐達羅古城的姊妹城。這里以農業和貿易為主要的經濟來源。這里是最早發現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但從規模和條件來說都比不上摩亨佐達羅。位於拉合爾西南186公里處的哈拉帕遺址,需要騎沙希華牛(Sahiwal)才能到達。哈拉帕位於Ravi河畔,於1920-1921年間發現。但之前這里一直被用作採石場,很多建築很早被挖掘出來,因此現在處於很差的狀態。

從哈拉帕發掘的陵墓中發現,許多墓主人都戴著指環、滑石珠鏈、腳鐲和手鐲。墓裡面滿是銅鏡、銻棒、輕薄的湯勺、以及不同形狀大小的容器與水壺。一些女性屍骨上還戴有小珠串成的腳鐲和鑲嵌著珍貴寶石的束腰。

在哈拉帕甚至出土了一些前哈拉帕文化的文物,它們與果德迪吉(Kot Diji)出土的文物就極為相似。在博物館展出的出土文物包括:赤陶玩偶、競技者、珠寶、動物雕像、銅器和銅雕。

四千年前創造哈拉帕文明的北印度土著民族現在還活著!!!!!!!!!!

布拉灰人 Brahuis

南亞和西亞的跨界民族。大多分布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少數分布在信德省。此外在阿富汗、伊朗以及土庫曼也有分布。信仰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使用布拉灰語,屬達羅毗荼語系西北語族。無文字。一般認為,他們是古代自古印度西北進入印度南部的原始達羅毗荼人的滯留部分。但由於長期處在鄰近各族的包圍之中,他們同化他族或被他族同化的過程較快,今布拉灰人已難以辨出原來的人種特徵。他們至今保留著氏族部落和部落聯盟組織。實行部落內婚,喜結堂、表親。因居住地區自然條件不同 ,有的以務農為業,種植小麥、大麥、玉米等穀物;有的以畜牧為業;少部分人當農業工人或從事運輸。

哈拉帕文化
南亞次大陸的青銅時代文明。從公元前2350年或更早,到前1750年。因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而得名。由於主要城市遺址哈拉帕又稱哈拉帕文化。

遺址
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是該文明的兩座典型城址,都已具備較大規模。摩亨佐達羅城址位於巴基斯坦信德邦拉爾卡納,哈拉帕城址位於印度旁遮普邦拉維河左岸。兩城面積均約2.5平方千米,人口估計各為3~4萬,可能是兩個獨立國家的都城或城邦聯盟中心。摩亨佐達羅城市規劃整齊,西部為統治者居住的衛城,東部為下城居民區。衛城有城牆和濠溝環繞,北半部中央建大浴池,並有良好的供水排水系統。浴池可能是祭祀前沐浴的宗教禮儀建築。池西有規模宏大的谷倉,池東池北可能為最高統治者的宅第。衛城南部有會堂和寺廟建築群。下城內街道整齊,房屋用燒磚砌成。哈拉帕城址也由西部的衛城和東部的下城組成,衛城北面有6座谷倉和若干冶煉爐,還有可容數百僱工的住房,衛城南部為墓地。

經濟和文化
印度河文明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和家畜飼養業,還從事漁獵和各種手工業。金屬加工以紅銅和青銅為主要原料,採用鍛、鏨、焊和失蠟法鑄造等技術,製造斧、錛、鐮、鋸、魚鉤、矛劍等。也有鉛制的小瓶、銀容器和金飾物等。大量陶器施紅衣黑彩,器物以高圈足的盤和通體帶孔的圓筒深腹器最富特徵。當時還出現了棉紡織業、造船業、象牙加工業、石料加工業等。對外貿易發達,通過陸路和海路與中亞、伊朗、兩河流域和埃及等地進行交往。

當時已使用文字,所用符號約500個,這種文字所表達的語言一說屬達羅毗荼語;一說屬印歐語系。該文化青銅雕像製作頗精,有舞女、車子和動物形象等。常見陶塑女像,一般認為主要是神像。紅銅、象牙、陶土製作的印章具有特色。

起源和衰落
有人認為該文化起源於西亞;有人認為主要從前哈拉帕文化發展而來,在發展中受到西亞的影響。後一種說法較為流行。其創造者,一般認為是達羅毗荼人。

印度河文明中心地區約從公元前1800年開始衰落。衰落的原因,較通行的說法是外族的大規模入侵。另一個較有力的說法,是由公元前1700年左右發生的地震和由地震引起的水災所造成。

㈤ 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
南亞次大陸的青銅時代文明。從公元前2350年或更早,到前1750年。因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而得名。由於主要城市遺址哈拉帕又稱哈拉帕文化。
遺址 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是該文明的兩座典型城址,都已具備較大規模。摩亨佐達羅城址位於巴基斯坦信德邦拉爾卡納,哈拉帕城址位於印度旁遮普邦拉維河左岸。兩城面積均約2.5平方千米,人口估計各為3~4萬,可能是兩個獨立國家的都城或城邦聯盟中心。摩亨佐達羅城市規劃整齊,西部為統治者居住的衛城,東部為下城居民區。衛城有城牆和濠溝環繞,北半部中央建大浴池,並有良好的供水排水系統。浴池可能是祭祀前沐浴的宗教禮儀建築。池西有規模宏大的谷倉,池東池北可能為最高統治者的宅第。衛城南部有會堂和寺廟建築群。下城內街道整齊,房屋用燒磚砌成。哈拉帕城址也由西部的衛城和東部的下城組成,衛城北面有6座谷倉和若干冶煉爐,還有可容數百僱工的住房,衛城南部為墓地。
經濟和文化 印度河文明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和家畜飼養業,還從事漁獵和各種手工業。金屬加工以紅銅和青銅為主要原料,採用鍛、鏨、焊和失蠟法鑄造等技術,製造斧、錛、鐮、鋸、魚鉤、矛劍等。也有鉛制的小瓶、銀容器和金飾物等。大量陶器施紅衣黑彩,器物以高圈足的盤和通體帶孔的圓筒深腹器最富特徵。當時還出現了棉紡織業、造船業、象牙加工業、石料加工業等。對外貿易發達,通過陸路和海路與中亞、伊朗、兩河流域和埃及等地進行交往。
當時已使用文字,所用符號約500個,這種文字所表達的語言一說屬達羅毗荼語;一說屬印歐語系。該文化青銅雕像製作頗精,有舞女、車子和動物形象等。常見陶塑女像,一般認為主要是神像。紅銅、象牙、陶土製作的印章具有特色。
起源和衰落 有人認為該文化起源於西亞;有人認為主要從前哈拉帕文化發展而來,在發展中受到西亞的影響。後一種說法較為流行。其創造者,一般認為是達羅毗荼人。
印度河文明中心地區約從公元前1800年開始衰落。衰落的原因,較通行的說法是外族的大規模入侵。另一個較有力的說法,是由公元前1700年左右發生的地震和由地震引起的水災所造成。

㈥ 何謂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在古代印度具有怎樣的地位

古代印度文明在歷史上稱為「印度河文明」,因這一文明最早發現於哈拉帕,也稱「哈拉帕文明」。這一文明顧名思義,發源於印度河流域,位於南亞次大陸的核心地區的西北邊陲,所以很多文化遺址今天已不在印度境內,而在巴基斯坦境內。但在歷史上,這兩個國家文明的起源是同源的。1925年,考古學家宣布,在印度河流域發現了巨大的城市遺址,其文化大約興起於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3000年代中後期進入繁盛時期,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前後,這里出現一些奴隸制小國家。考古發現,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這兩座城市布局整齊,主要街道寬達10米,分別向東西和南北整齊排列,房間一般用磚砌成,既有簡陋的小屋,也有設計精美的宮殿,這些情況反映了明顯的貧富懸殊和階級對立。

實際上,這一文明雖以哈拉帕命名,但保存最為完整的還是摩亨佐·達羅。此城佔地約85萬平方米,人口約為3.5萬~4萬,其規模在當時是少見的。哈拉帕文明或印度河文明是建立在農業基礎上的,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那城堡內外巨大的谷倉有力地述說著這一文明產生的背景和性質。根據考古發掘證實,農業是主要生產部門。當地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人。從生產力來看,這些文明的創造者還處於銅石並用時代,在已發掘的遺址中發現了發達的青銅冶金業,發現有青銅或銅制的斧、鐮、鋸、鑿、劍、刀、矛、箭,以及少量的金、銀製品。另外,還發現了大量石制的刀、罐、秤錘等。從生產關系來看,顯然已有了私有制的存在和貧富的分化。在摩亨佐·達羅的下城,即位於東部的居民區,富裕之家往往樓房數層,下層作廚房和盥洗間,上層用作寢室;而普通居民,一般只有一間陋室,更無上下水道的設施。從哈拉帕那些成排的工棚來推測,奴隸的使用已不是個別現象。這個文明的創造者,不僅生產小麥、大麥、瓜果、椰棗、棉花等,而且還飼養狗、馬、豬、牛及大象和駱駝,在制陶、編織和造船、雕刻等方面也擁有很高的技藝。
哈拉帕文化的發現表明古代印度河流域已經有相當高度發達的文化,它為後來印度文化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㈦ 一般認為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創造者是什麼人

「印度河文明」最開始的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前2300年~前1750年,其文明並不是本土居民產生的文明,而是外來者創造的文明。
哈拉巴文化之後,外來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歐羅巴人種)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在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到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
在此之後古波斯人、古希臘人(孔雀王朝)等相繼進入印度,並建立國家,創造了各時代的文明。

㈧ 四大文明古國的建立者分別是誰

古埃及:美尼斯
古巴比倫:阿摩利人阿姆納努姆的部落首領蘇姆阿布姆
古中國:禹
古印度:摩訶帕德摩•難陀

㈨ 哈拉伯與摩亨佐·達羅遺跡有什麼異同如題 謝謝了

古代印度文明在歷史上稱為「印度河文明」,因這一文明最早發現於哈拉帕,也稱「哈拉帕文明」。這一文明顧名思義,發源於印度河流域,位於南亞次大陸的核心地區的西北邊陲,所以很多文化遺址今天已不在印度境內,而在巴基斯坦境內。但在歷史上,這兩個國家文明的起源是同源的。1925年,考古學家宣布,在印度河流域發現了巨大的城市遺址,其文化大約興起於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3000年代中後期進入繁盛時期,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前後,這里出現一些奴隸制小國家。考古發現,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這兩座城市布局整齊,主要街道寬達10米,分別向東西和南北整齊排列,房間一般用磚砌成,既有簡陋的小屋,也有設計精美的宮殿,這些情況反映了明顯的貧富懸殊和階級對立。 實際上,這一文明雖以哈拉帕命名,但保存最為完整的還是摩亨佐·達羅。此城佔地約85萬平方米,人口約為3.5萬~4萬,其規模在當時是少見的。哈拉帕文明或印度河文明是建立在農業基礎上的,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那城堡內外巨大的谷倉有力地述說著這一文明產生的背景和性質。根據考古發掘證實,農業是主要生產部門。當地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人。從生產力來看,這些文明的創造者還處於銅石並用時代,在已發掘的遺址中發現了發達的青銅冶金業,發現有青銅或銅制的斧、鐮、鋸、鑿、劍、刀、矛、箭,以及少量的金、銀製品。另外,還發現了大量石制的刀、罐、秤錘等。從生產關系來看,顯然已有了私有制的存在和貧富的分化。在摩亨佐·達羅的下城,即位於東部的居民區,富裕之家往往樓房數層,下層作廚房和盥洗間,上層用作寢室;而普通居民,一般只有一間陋室,更無上下水道的設施。從哈拉帕那些成排的工棚來推測,奴隸的使用已不是個別現象。這個文明的創造者,不僅生產小麥、大麥、瓜果、椰棗、棉花等,而且還飼養狗、馬、豬、牛及大象和駱駝,在制陶、編織和造船、雕刻等方面也擁有很高的技藝。 哈拉帕文化的發現表明古代印度河流域已經有相當高度發達的文化,它為後來印度文化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摩亨佐·達羅考古遺址,位於巴基斯坦南部的信德省拉爾卡納縣,靠近印度河右岸。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摩亨佐·達羅考古遺址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今巴基斯坦所在地區最早的文明,是在肥沃的印度河流域發展起來的。到約公元前2500年時,這里已出現規模較大的城市,其中之一就是摩亨佐·達羅。 哈拉巴與摩亨佐達羅兩處城市遺址,規模都相當大。街道布局整齊,縱橫相交,房屋一般用磚建造,有的包括許多大廳和房間,還有兩層建築,並有良好的排水設備。而一些小房則根本沒有排水設備。這些情況說明,社會上已有財產的不平等和階級的對立,已經存在依靠剝削養尊處優的統治者。印度河文明已經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它們主要存留於各種石器、陶器、象牙制的印章上,這些文字元號有象形的、亦有用方。圓等幾何圖案組成的,一般認為屬於達羅毗茶語族,至今尚未成功釋讀。正因如此,關於印度河文明來源問題,也一直成為考古學家與歷史學家爭論不休的斯芬克斯之謎。到底是土著文明呢?還是外來文明呢? 綜上,這兩個文明無本質不同,都是印度早期文明的代表,證明在亞利安人催毀這一切之前,印度次大陸已出現較高度發達的人類文明.目前考古學家對這兩個遺址的解讀是這樣.

閱讀全文

與哈拉帕文明創造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