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編輯工作本質上是一種創造性思維的腦力勞動,編輯過程,就是創新過程」這句話出自哪
現代編輯的創新意識--《編輯學刊》1993年04期
② 對於專利創造性的定義有什麼意義
可以申請發明專利,就必須具備如下特點:
(一)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即:指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對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非顯而易見的.如果發明是其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試驗可以得到的,則該發明是顯而易見的,不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就不能申請專利;非顯而易見,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可以申請專利.
(二)顯著的進步:如果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能夠產生有益的技術效果.有益是指: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更好的技術效果,如質量改善、產量提高、節約能源、防治環境污染等;發明提供了一種技術構思不同的技術方案,其技術效果能夠基本上達到現有技術的水平;發明代表某種新技術發展趨勢:盡管發明在某些方面有負面效果,但在其他方面具有明顯積極的技術效果。
專利是受法律規范保護的發明創造,它是指一項發明創造向國家審批機關提出專利申請,經依法審查合格後向專利申請人授予的在規定的時間內對該項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
在我國,專利的含義有兩種:
1、口語中的使用,僅僅指的是「獨自佔有」。例如「這僅僅是我的專利」。
2、知識產權中的三重意思,比較容易混淆。
第一:專利權的簡稱,指專利權人對發明創造享有的專利權,即國家依法在一定時期內授予發明創造者或者其權利繼受者獨占使用其發明創造的權利,這里強調的是權利。專利權是一種專有權,這種權利具有獨占的排他性。非專利權人要想使用他人的專利技術,必須依法徵得專利權人的授權或許可。
第二:指受到專利法保護的發明創造,即專利技術,是受國家認可並在公開的基礎上進行法律保護的專有技術。「專利」在這里具體指的是技術方法——受國家法律保護的技術或者方案。(所謂專有技術,是享有專有權的技術,這是更大的概念,包括專利技術和技術秘密。某些不屬於專利和技術秘密的專業技術,只有在某些技術服務合同中才有意義。)專利是受法律規范保護的發明創造,它是指一項發明創造向國家審批機關提出專利申請,經依法審查合格後向專利申請人授予的該國內規定的時間內對該項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並需要定時繳納年費來維持這種國家的保護狀態。
第三:指專利局頒發的確認申請人對其發明創造享有的專利權的專利證書或指記載發明創造內容的專利文獻,指的是具體的物質文件。
③ 闡述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關系。為什麼人要創造性社會實踐
人的價值包括人的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兩個方面.人的社會價值是指個人的創造活動對於滿足社會需要所作的貢獻;人的個人價值是指社會對人的創造性活動在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給以尊重和滿足.人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是不可分割的.人的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是現實的人的價值的兩個方面,本質上是統一的.
1、人是社會的人,人生具有社會歷史性和客觀實踐性,人的社會價值就表現為個人行為同他人、社會群體需要之間的一種肯定關系,標志著作為客體的人對作為主體的他人或人類社會的有用性,貢獻和意義.而人生的自我價值表現為人還具有對自己的有用性,即滿足自己的需要.一般物在主體同客體的關系中,只是作為客體而存在,而人則既是主體又是客體.在人生價值關系中,所反映的.主要是個人和社會的關系,也包括個人與自我的關系,社會和「自我」都處於價值主體的地位.從個人對社會的關系來說,他表現為客體,因為他的人生價值要靠社會來評價.從個人的行為或一生對自己的利害關系來說,他又表現為主體,就是說他是站在個人需要的立場上來評價自己的行為有無價值的.正是人本身在價值關系中所具有的這種主客體兩重性,構成了人生價值的二重性.一方面,人生價值必然具有社會性;另一方面,人生價值又都具有自我性.社會實踐反復證明,世界上任何一個有價值的人,其人生在對社會、對他人具有價值意義的同時,都毫無例外地對自我也具有價值.
2、作為人生價值的主體,無論是「社會」還是「自我」,都具有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的需要.因此,人生價值的兩重性又進一步體現為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人生的物質價值是指個人以其創造的物質財富和服務性勞動,滿足社會和自我的需要,促進社會繁榮和發展.人生的物質價值不僅僅指個人和社會的物質消費價值,而且包括物質生產價值.人生的物質價值是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前提,也是人生價值的基礎.人生精神價值,是個人以他創造的精神產品及其思想觀念,道德情操等滿足社會和自我的精神需要,促進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求.
④ 什麼是創造性,創造性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創造性
一般認為創造性是指個體產生新奇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內力或特性,容故也稱為創造力。新奇獨特意味著能別出心裁地做出前人未曾做過的事,有社會價值意味著創造的結果或產品具有實用價值或學術價值、道德價值、審美價值等。
創造性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發明,二是發現。發明是製造新事物,例如瓦特發明蒸汽機,魯班發明鋸子。發現是找出本來就存在但尚未被人了解的事物和規律,如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規律等。
理解創造力這一概念要把握以下幾點:
①創造力是一種有別於智力的能力,創造力測驗的內容是智力測驗內容上沒有的,是智力測驗測不出來的能力;
②創造力指在各種創造性活動中的能力,既有科學創造活動,又有技術創造和藝術創造活動,還有其他方面的創造活動;
③新穎獨特是指前所未有、與眾不同,這是創造力的根本特徵;④創造產品(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有社會或個人價值。
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其主要特徵有三個: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
⑤ 什麼是創作,創作和創造性、獨創性之間是什麼關系
創作就是一種行動,創造性和獨立性是對行動的總結或者說描述升華
⑥ 雜志社編輯或報社編輯需要具備哪些才能
編輯需要具備:成為讀者思想的引路者
1.讀者是編輯工作的起點,編輯又是讀者與作者之間不可或缺的橋梁與紐帶。能否在編輯工作中貫徹「從讀者出發,為讀者服務」的指導方針,是整個編輯出版工作成敗的關鍵所在。編輯工作首先必須面向讀者。編輯不是為自己、也不是為作者編輯報刊,而是為讀者編輯報刊,是把個人生產的精神產品轉化為批量生產的物質形態推薦給讀者,以期產生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人曾敏銳地指出,編輯不是作者的代表,而是讀者的代表。要真正成為讀者的代表,編輯工作者應當具備一定的思想素質和工作能力。
首先,編輯應具備開放的意識。編輯應最大限度地深入到讀者之中,把握來自各個層次讀者的信息反饋,以指導和改進編輯工作。
其次,編輯工作者還應具備敏捷的工作作風,能夠在短時間高效率地綜合反饋信息,確定或改進內容,讓社會最需要的精神產品通過寫作和編輯環節,迅速傳達到讀者手中。
再次,編輯還應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能夠一絲不苟、實事求是地針對作品中可能出現的錯訛謬誤,嚴格把關,既對作者負責,同時又對讀者負責。
2.編輯必須引導讀者。編輯必須有良好的鑒別能力,去粗去精,去偽存真,准確地把握涌動在閱讀群體中的閱讀主潮,順應並引導閱讀潮流的健康發展。
首先,編輯必須樹立堅定的自主意識。編輯也不能視讀者為上帝,唯命是從,不能讓一些思想反動、內容低劣、格調不高的作品散布於社會,以迎合部分讀者的需要。
其次,編輯必須對精神產品有獨到的價值評估和取向,要善於把那些暫時還不為讀者接受的內容,藝術地灌注到出版物中,使之逐漸被讀者所了解和接受,這就要求編輯要具備較好的開拓意識和創造性品質。
再次,編輯還應具備敏銳的眼光,有出色的預見能力。優秀的編輯能夠在紛紜復雜的閱讀需求中洞察秋毫,高屋建瓴地把握閱讀潮流的發展趨向。平庸的編輯只能被裹挾在閱讀潮流中東倒西歪,人雲亦雲,有的甚至被拋在潮流後面拾人牙慧,抱殘守缺。
成為報刊活力的創新者
報刊是否具有充沛的活力,取決於辦報主導思想是否正確、稿件是否高質量、版面是否新穎等。編輯責無旁貸地成為創造這種活力的先行者。
1.編輯要提高對稿件價值的判斷力。編輯既可以從大量稿件中篩選出價值較高的稿件,也可以在稿件中某些有價值內容被一大堆次要材料淹沒時,通過創造性勞動,將其凸顯出來。這種創造性勞動,是決定稿件成為作品的最基本條件。編輯的工作就是要去其糟粕、存其精華,而且將有價值的材料升華,使得稿件的價值大增,有的甚至可以將「死稿」變成好稿。
2.編輯對稿件標題的處理,也是一種最具增值性的創造性工作。標題是文章的眼睛。題文一致、一語破的、簡潔明快、旗幟鮮明、生動活潑,是標題製作的基本要求。編輯製作標題,往往費盡腦汁突出稿件最新穎、最重要、最有特點、最本質的事實,用最精煉的語言表達,達到最具吸引力和「誘惑力」。
3.編輯的創造性,還體現在報刊的版面上對形式、風格的美的追求。編輯編排版面,不是多篇稿件的隨便拼湊,而是按照編排思想,賦予它們相應的表現形式。
4.編輯在版面上的創造性,還表現在編排思想上。隨著讀者閱讀水平的提高,以往那種說教式的對政策圖解式的報道已令讀者生厭,而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社會熱點問題引起群眾越來越多的關注。編輯需要把握住這一生活的脈搏,獨創性地運用各種編排手段,反映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使這些問題能夠通過版面的處理給讀者以深刻印象。
5.編輯在版面上的創造性,還表現在編排方法上。編輯在安排版面時,需要對整個版面全盤考慮,盡可能以適當的、新穎美觀的形式來體現編排思想。
甘願為人作嫁衣
1.編輯要培養良好的思想素質,應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編輯工作的特點,要求編輯必須具有淡泊名利的襟懷。編輯加工有時比寫作更費力費神,沒有相當的業務水平是難以勝任的,因此編輯必須有一定的自我犧牲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才會長期安心於編輯工作,才能熱心「為他人作嫁衣」。
2.編輯同時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和厚重的理論知識。編輯素質的高低主要體現在信息的捕捉和鑒別的准確性上。捕捉和鑒別信息的能力是多種能力和水平的綜合,是長期積累的結果,是編輯的職業敏感。編輯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了解、收集、整理、傳播知識和信息。
3.編輯應加強稿件加工能力和提高文字功夫。一般來說,稿件都需要修改,或大改,或小改,如標點、別字等。而修改文章就需要高度的責任感和過硬的文字基本功,編輯修改文章的水平是由編輯自身素質、水平所決定的,其中文字功夫尤顯重要。
4.編輯的科研能力和寫作能力也應加強。編輯由於工作的特殊性,能接觸和掌握各方面大量的信息資料,這就為科研活動提供了物質條件,只要編輯認真學習,不斷探索,積極開展科研活動,就能不斷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⑦ 做編輯要具備什麼條件
以下為六個條件:
1.必須愛書、愛讀書、愛思考
用范先生的話來說,不愛讀書不愛書的人,有什麼理由會愛出版?出版辛苦瑣碎,又不賺大錢,不愛書的人來了也耽不長。另外一位老出版家陳原同志更說,編輯愛讀書愛書,還不是一般地愛,一般地讀,還必須大量地讀。
編輯的學習跟大學的學習不一樣。大學是正規的學科學習,編輯的學習是橫向的面、需要博和雜,因為你面對的是各方面多學科的專家,面對的是各種思潮的選擇、和對各類社會現象的觀察思考。你沒有專家深入,但是你的知識面如果足夠寬,那麼你跟作者交流的時候,就可以提供多幾個角度的思考,也因此,或許對作者也可能有那麼一點點的幫助和啟發。獵涉廣了,而且愛思考,才能將知識、資訊活用。
2.必須有很強的職業敏感
那個時候范用經常拿著報紙或者文件或者書:「快快快,這個題目,這個題目,快快快,找這個作者去聊一聊……」 當時的《幹校六記》、《傅雷家書》、《隨想錄》、《為人道主義辯護》、《文化生活譯叢》等等就是這么來的,很多書都是這么來的。因為他不斷地讀書,密切關注整個思想文化的發展,關注社會各方面的變化,腦子里時時張著弦,碰到問題就會馬上激發他的編輯靈感——這就是編輯的職業敏感,不會因為下班,吃飯或跟朋友在聚會而有所放鬆或減弱,反而是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可能觸發這根弦。當然,這跟經驗也有關系。
3.對待工作的責任心
編輯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他們是在相對獨立的條件下工作的。責任心要求編輯在整個工作中精益求精,每一個具體問題、每一個細節,每一項取捨,都要認真對待。編輯工作過程中,做多做少、做快做慢、做精做粗,是盡心竭力、還是敷衍塞責,是做得完美、還是適可而止,都有個自我把握問題。這其中自我要求就反映了慎獨的意識和表現。一個優秀的編輯,不是在他人督促下工作的,不是在制度和規章約束下工作的,慎獨是他們的道德常態。
4.對待作品的道德心
不論作者的地位、聲望、表現力及與編輯交往的態度如何,編輯都應該以稿件作為工作的依據,並且要以稿件達到標准為目的。編輯與作者的關系是圍繞稿件展開的,是工作關系中的道德要求。因此編輯要對作者尊重、親和、周到、鼓勵,拿出有分量的意見。與稿件編輯工作沒有直接關系的行為,是應該避免的。
5.編輯自身的創造力
編輯工作是催生和培育新作品的工作。這就決定了編輯的作品必須是出新的,有創造性的,甚至是前沿的。編輯各種類型的作品,一個基本要求應該是「新」,作品的存在和價值,就在於「新」。沒有創造性,「新」的意義就不存在。所以對編輯工作必須提出創造性的要求。
6.具備五種意識
一是信息意識,也就是信息獲取、過濾、分析和使用意識。獲得了有用信息,不知如何使用,也是白搭,不能產生效益。二是選題策劃意識,隨時留心,處處留意,不管何時何地,都要做有心人,並隨時與自己的編輯工作結合起來,隨時產生選題策劃靈感。三是市場化意識或者經營意識,要從市場出發和分析閱讀風向來策劃選題,要懂得市場、應對市場。四是超前意識,也就是編輯要有預感或預見,提前看到並引領閱讀潮流。五是創新意識,既可創新選題於新市場,也可創老選題於新靈魂。
(7)編輯的價值和創造性擴展閱讀:
編輯簡介
編輯是一種工作類別,也是一類職業身份。指對作品等進行編寫。從事此項工作的人士,中文被稱為「編輯」或「修改」,編輯屬於一種職業,其對應英文詞彙為Editor。編輯工作的主要負責人為主編或總編輯(總編)。研究編輯基礎理論、編輯活動規律及編輯實踐管理的綜合性學科,屬於人文科學范疇。編輯工作是現代出版事業的中心環節。
中文名:編輯
外文名:Editor
任職單位:出版社、雜志社、網路媒體等
工作:排版、完善作品
參考資料:網路-編輯
⑧ 編輯工作的特點是什麼
編輯工作的特點: 1.政治性:把握為人民、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堅持基本路線,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把好政治關。 2.思想性:通過生產有精神文化內容的出版物來為社會服務。保證先進,避免落後腐朽思想。 3.科學性:傳授科學知識,幫助消費者掌握專業技術,引導消費者樹立科學意識,指導消費者形成科學生活方式;保證出版物內容合乎科學。 4.創造性:原創、再創。獨自的創新又有一定依附性,離不開作者創作。 5.選擇性:對作者創造的作品進行選擇,使其中有價值的形成出版物向社會傳播。對稿件審讀。 6.加工性:對已有作品追加創造性勞動。加工整理稿件或提出修改意見。 7.中介性:聯系精神生產過程和物質生產過程的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