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GDP這個概念是誰提出來的
自1953年聯合國發布了「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及其附表」以來,後歷經1968年、1993年兩次大的修訂,SNA系統就成為國際最為流行的國民收入計算體系,國內生產總值(GDP)也成為最重要的經濟指標。
庫茲茨,197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是經驗統計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建立了現代國民收入核算的基本結構,人稱GDP之父;他運用大量歷史統計資源闡釋各國經濟增長的特點和各種變數的變化趨勢及相互關系,並對如何實現經濟增長提出了許多深刻見解。
❷ 解釋為什麼GDP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沒有GDP這個發明,我們就無法進行國與國之間經濟實力的比較;貧窮與富裕的比較;沒有GDP這個總量指標我們無法了解一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快還是慢,是需要刺激還是需要控制。因此GDP就像一把尺子,一面鏡子是衡量一國經濟發展和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標。
GDP同時衡量兩件事:經濟中所有人的總收入和用於經濟中物品與勞務產量的總支出。GDP既衡量總收入又衡量總支出的秘訣在於這兩件事實際上是相同的。對於一個整體經濟而言,收入必定等於支出。
(2)gdp發明人擴展閱讀:
在實際核算中,GDP的三種表現形態表現為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用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計算的結果分別稱為生產法GDP、收入法GDP或分配法GDP、支出法GDP。按三種方法計算的GDP反映的是同一經濟總體在同一時期的生產活動成果,因此,從理論上講,三種計算方法所得到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
❸ GDP這個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請看GDP的來源
有兩個非常聰明的經濟學新秀------女青年左小蕾小姐和男青年湯敏先生,他們經常為一些高深的經濟學理論爭辯不休。
一天飯後去散步,為了某個經濟學模型的證明兩位傑出青年又爭了起來,正在難分高下的時候,突然發現前面的草地上有一堆狗屎。左小蕾小姐就對湯敏先生說,如果你能把它吃下去,我願意出5000萬。5000萬的誘惑可真不小,吃還是不吃呢?湯敏先生掏出紙筆,進行了精確的數學計算,很快得出了經濟學上的最優方案:-----吃!於是左小蕾小姐損失了5000萬,當然,湯敏先生的這頓加餐吃的也並不輕松。
兩個人繼續散步,突然又發現一堆狗屎,這時候湯敏先生開始劇烈的反胃,而左小蕾小姐也有點心疼剛才花掉的5000萬。於是湯敏先生說,你如果把它吃下去,我也給你5000萬。於是,左小蕾小姐用不同的計算方法也進行了一番精確的數學計算,很快也得出了相同的計算結果------經濟學上的最優方案,-----吃!左小蕾小姐雖然艱難的也將狗屎吃了下去,但心滿意足的收回了5000萬,而湯敏先生似乎也找到了一點心理平衡。
可突然,兩個新秀同時嚎啕大哭起來:鬧了半天我們什麼也沒有得到,卻白白的吃了兩堆狗屎!他們怎麼也想不通,只好去請他們的導師,中國的「著名經濟學家」蕭灼雞老教授給出解釋。
聽了兩位高足的故事,沒想到這位「著名的經濟學」大師也嚎啕大哭起來。好容易等情緒穩定了一點,只見「著名經濟學家」蕭灼雞老教授顫巍巍的舉起一根手指頭,無比激動地說:「1個億啊!1個億啊!我親愛的同學,我代表國家和人民感謝你們,你們僅僅吃了兩堆狗屎,就為中國經濟貢獻了1個億的GDP!」
❹ 為什麼國內生產總值是20世界最偉大的發明
美國經濟學家薩謬爾森(經濟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和諾德豪斯在他們的著名教科書《經濟學》中指出:國內生產總值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與太空中的衛星能夠描述整個大陸的天氣情況非常相似,國內生產總值能夠提供經濟狀況的完整圖象,它能夠幫助總統、國會和聯邦儲備委員會判斷經濟是在萎縮還是在膨脹,是需要刺激還是需要控制,是處於嚴重衰退還是處於通漲威脅之中。沒有像國內生產總值這樣的總量指標,政策制定者就會陷入雜亂無章的數字海洋而不知所措。國內生產總值和有關數據就像燈塔一樣,幫助政策制定者引導經濟向著主要的經濟目標發展。
美國前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馬丁
❺ GDP是誰發明的它真的有效么
開 始GDP是估算得出的,真正統計上來的還是工農業產值那些硬指標。計委用的也是那個指標,那個時候的GDP主要作用還是用於中外經濟比較,我們還是用國民 收入這些東西。就想我到美國,看到華氏溫度都要換算成攝氏溫度,心裡才有譜。我們也是這樣,家裡用著國民收入,工農業產值啊這些指標,到了聯合國群英會 時,就從懷里掏出個GDP數字和他們虛乎虛乎,比較比較。但長久了也不是個事,因為這根本是兩個體系的東西,當時離文革不遠,主席語錄還都能背,其中之一 是說我們黨是最講認真的。所以總是估算不是個事, 所以到了92年,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迎來最大的一次變革,就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全面採用聯合國當時剛剛公布的SNA核算體系。
92年1月, 國務院通過了」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試行方案」 也稱中國新核算體系. 92年8月公布實施通知, 從此開始了正式的中國國民生產總值核算並開始編制經濟循環帳戶和資產負債表,廢棄了應用多年的MPS體系。
俗話說的好,當官的一句話,當兵的跑斷腿。80年代已經建立的各種計量經濟模型原來是依賴MPS體系的來預測國民收入的。由於從MPS轉向到SNA體系, 所以當時各單位已有的計量經濟模型都需要重新修訂, 實際上就是重新編制. 在我們單位就是我承擔了這個任務。
MPS和SNA的區別很多, 歸根到底還是歸因於計劃經濟體系和西方市場經濟體系的思想差別. 計劃經濟只承認物質生產, 不承認非物質生產創造的價值。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商品交換不產生價值, 你想啊, 連商品交換都不產生價值, 那法律, 醫療, 教育, 金融, 保險, 科學研究, 公眾服務, 社會服務這些服務業產出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 連商品都不能算, 在MPS體系下那還有什麼經濟含義。從這點上看,我們看歷史時也不能太難為古人,馬克思年代即使是英國,社會服務也很還不發達,正經服務業,大概也就是餐 飲,娛樂屆一些娼妓,加上倫敦股票交易所那幫吸血鬼,大概也就這些。馬克思從中確實看不到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在馬克思理論上發展起來的MPS也不可能包含 那些非物質生產。
MPS認為只有物質生產才創造價值, 社會產品是物質生產部門生產勞動的有用成果,非物質生產部門如文化教育、衛生醫療、公共事業、住宅管理、生活旅遊等部門提供的各種服務,是沒有經過人類勞 動過濾的物質資源,或雖然經過人類勞動,但卻是無效成果的廢品、廢料,或是家庭的自我服務的勞動成果,都不算是社會產品,不計入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總量。 從使用價值來看社會產品包括工業、農業、建築業三大部門的產品構成;從價值來說,社會產品由產品進入消費領域所需的社會必要勞動來決定,必須把商業與貨物 運輸部門的增加值計算進占。因此,社會產品的范圍不僅包括工業、農業、建築業三大部門,同時也包括商業和運輸等部門的活動成果.
而西方的SNA體系, 則包含各種經濟活動, 基本只要是和錢有關的東西都想包含在內。古人雲:」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誠不我欺啊。
《更多資料看下面的參考資料鏈接》很長的。
❻ GDP是誰提出的
GDP英文全稱是「Gross domestic proct」,指在一定時期內,在一國領土上合法產出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1934年,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家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在給美國國會的報告中正式提出GDP這個概念,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聯合國貨幣金融大會)決定把GDP作為衡量一國經濟總量的主要工具。
❼ GDP作為一個經濟數據,最早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B1931年,英國國會召集了一批專家來討論一些經濟中的基本問題,認為必須對國民收入進行一個全面而廣泛的評估。不久之後,Simon Kuznets被安排去發展一套統一的國民帳戶體系。這個體系就被認為是GDP的原形。進入20世紀30年代,John Maynard Keynes的理論為當時的大蕭條開出了一劑葯方。他強調了貨幣政策的重要性,而一種新的國民帳戶體系對其實施又有著實質性的影響。這兩種觀點正式合在一起,就成了GNP(Gross National Proct)。
❽ 在GDP這一概念發明之前,要對經濟狀況作出評價是困難的,它的確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GDP是國民經濟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深化、擴展、向前推移。由於實踐的需要,人們發現了GDP這一經濟總量指標對經濟活動評價的作用,隨著實踐的發展,人們認識到GDP指標的局限性,開始了對綠色GDP的研究和深化對GDP的認識。(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綠色GDP克服了GDP固有的缺陷,採用這一指標,有利於引導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❾ 是誰創造了GDP學說
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縮寫,意為國內生產總值,指的是一國(或地區)一年以內在其境內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GDP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 要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生活水平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自然就是要計算這個國家(或地區)所取得的產品與服務的數量。為了使我們能夠把所有的產品與服務的數量用一個數字來表達,經濟學家想到了各種產品和服務的價格這一數字。因為所有的商品或服務都有價格,可以用價格來疊加。比如說,一杯飲料是5元錢,理一次發是10元錢,等等。不過,同一商品或服務的價格會變化。比如,一台21英寸彩電的市價,兩年前也許是3000元,現在可能只要1500元。如果單從貨幣數量來看是減少了一半,但從實物的效果來看,仍然還是一台21英寸彩電。所以,我們在利用商品的價格來計算其數量的變化時,還必須考慮到價格變化的因素即物價變化水平,並做出相應的調整。按照這個原理,如果我們要比較一個人今年的經濟生活水平相對去年的變化情況,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計算出他去年全年收入多少(假定為2萬元),然後,計算他今年全年收入是多少(比如是2.4萬元),再計算出今年物價水平比去年變化了多少(假定上漲了5%)。這樣剩下的就是簡單的算術問題了:今年的2.4萬元,扣除物價因素的話,相當於去年的2.29萬元(2.4÷1.05),再以這一數字除以去年的2萬元,就可以知道此人實際的生活水平,今年比去年是提高了14.5%。 將同樣的計算方法運用到計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生活水平上,就可以得出GDP數字。我國是從1985年開始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在具體的核算過程中,基本上是按國際通行的核算原則,即對各種類型資料來源進行加工計算得出的。主要資料來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統計資料、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等;第二部分是行政管理資料,包括財政決算資料、工商管理資料等;第三部分是會計決算資料,包括銀行、保險、航空運輸、鐵路運輸、郵電通信系統的會計決算資料等。近年來,統計資料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是採用抽樣調查方法和為避免中間層次干擾的超級匯總法來獲得的。 可能有讀者會問,我國不同時期發布的同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往往是不一樣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GDP的計算需要經過以下三個過程:初步估計過程、初步核實過程和最終核實過程。在初步估計過程中,某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是在次年的年初,依據統計快報進行初步估計得出的。統計快報比較及時,但范圍不全,准確性不很強。初步估計數一般於次年2月底發表。其次是在次年第二季度,利用統計年報數據對國內生產總值數據重新進行核實。年報比快報統計范圍全,准確度也高,採用這類資料計算得到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是初步核實數。但工作並沒有就此結束。因為核算除了大量統計資料外,還要利用諸如財政決算資料、會計決算資料等大量其他資料,這些資料一般來得比較晚,大約在第二年10月左右才能得到,所以在第二年年底的時候,根據這些資料再做一次核實,叫最終核實。最終核實數在隔一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上發布。三次數據發布後,如果發現新的更准確的資料來源,或者基本概念、計算方法發生變化,為了保持歷史數據的准確性和可比性,還需要對歷史數據進行調整。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GDP數字的不斷變化。 GDP統計本身也有一定的缺陷和偏差,主要表現在:使GDP增長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正面因素,即社會的進步,科技發展,生產要素投入的增加,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使GDP增長;二是為消除負面影響而進行的生產活動,也可以促進GDP的增加。例如不清潔生產造成環境污染、水土流失,而治理環境污染的生產活動又形成新的GDP。GDP沒有將正面的建設性和負面的破壞性活動區別開來,忽略了自然資源方面出現的稀缺,而這已經危及經濟可持續發展所需維持的生產力水平。GDP也沒有明確考慮主要由污染而導致的環境質量下降,以及隨之而來的對人類健康和財富的影響,甚至把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性利用作為生產的增加來加以核算。為克服這種種弊端,才有學者提倡以「綠色GDP」作為更為全面的經濟指標來衡量經濟發展水平。 ❿ 為什麼說GDP是人類偉大的創造 如果沒有GDP我們無法談論一國經濟及其景氣周期,無法提供經濟健康與否的最重要版依據。所以諾貝爾權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在《經濟學》教科書中把GDP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GDP與太空中的衛星能夠描述整個大陸的天氣情況非常相似,它能夠提供經濟狀況的完整圖象,幫助總統、國會和聯邦儲備委員會判斷經濟是在萎縮還是在膨脹,是需要刺激還是需要控制,是處於嚴重衰退還是處於通漲威脅之中。沒有像GDP一樣的燈塔般的總量指標,政策制定者就會陷入雜亂無章的數字海洋而不知所措。 所以說GDP只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與gdp發明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