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科技創造財富的案例

科技創造財富的案例

發布時間:2021-06-16 01:05:09

Ⅰ 名人知識創造財富的例子

美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正值經濟蕭條時期,一個男孩在家小店打工收入微薄。一次工作時,他發現桌下有50美分,錢雖然不少但他並沒有據為己有,而是誠實地交給了老闆。老闆在高興之餘一口氣答應讓他長期工作下去,其實這是老闆對男孩的考驗。男孩因此在經濟困難時有生活保障,並在之後一直以誠信處事,終獲成功。他便是新澤西曼哈頓航運線總裁阿瑟。因為誠實,他贏得信任,獲得機遇,以至創造一生財富。可見誠信的巨大力量,它引導人步入一條正確航道,促進發展帶來物質財富。

Ⅱ 世界上一些有名的企業家因為創新成功的事跡

專家聚首2003中國財富品質論壇

創造財富是需要某些品質的,而財富品質是可以學習的。企業家對社會的貢獻不僅僅在於物質財富,更在於寶貴的精神財富。由胡潤領銜的優秀團隊,花費數月時間寫就的《財富品質》,深入剖析了中國財富英雄們的成功特質,總結出企業家們較多涉及的十大財富品質(詳見附件「解讀財富品質」)。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對話交流,讓更多追求財富的中國大眾分享那些優秀企業家的精神財富,從而更快奔向小康。

2003年3月31日晚《中國財富品質論壇》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開幕,以下為會議實錄全文:

張維迎:歡迎大家來參加我們今天晚上的中國財富品質論壇,我首先要證明一下,我們財富本身沒什麼品質,今天晚上要討論的是創造財富的這些人的品質問題。坐在台上的嘉賓有創造財富的人,也有渴望財富的人,但是我們今天晚上的主角是兩個人,我們的主角是對中國財富的創造者進行搜尋、排行的人,他就是胡潤先生,他是英國人,生在盧森堡,在英國的德赫漢大學拿到學位,也在中國人民大學留過學,從93年起在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任職,他2001年從安達信辭職。不過在他辭職之後,安達信現在已經不存在了。有關中國富人排行榜的研究,我們知道中國在改革的二十多年裡面,企業家一批一批在成長,中國的富人也越來越多。到93年,我從英國牛津大學回來的時候,那時候萬元戶已經不算富了,但是有一句話叫「一萬元不叫富,十萬元才起步,過了一百萬才算個體戶」。當然,現在一百萬對好多中國人來講,也可能已經不是一個問題,好多人買房子、買車,動不動就幾百萬。但在中國由於各種原因,我們一直沒有對富人進行一個排行,重要的原因,所有中國的富人都是害怕富的,窮人是喜歡富,但是富不了,可富人又害怕富。我想就連國家統計局都難以搞到這樣一個信息,胡潤先生是不畏艱難,在中國收集大量的信息,並且一個一個企業去走訪,在1999年第一次列出了中國首富一百名,先是在美國財富雜志上發表,之後連續又四年為財富雜志排出中國的富人榜,但是他本人多富有,我不知道。今天坐在這里的,有幾個富的人,坐我旁邊的是杜廈先生,有人又叫他杜夏先生,他跟我是二十一年的老朋友,他最初在南開大學當教授,是中國最早下海的一批知識分子,而且是教授級的知識分子,他從事連鎖銷售,在北京、西安有好多的分店;我們還有一位創造財富的人是湖北天發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龔家龍先生。杜廈在2002年中國富人排行榜中名列第71位,我很懷疑,因為排的很不準確。今天還有一位特別嘉賓是薛惠英女士,她是下崗再創業的明星,我們知道在國外好多人為什麼當企業家創業,都是因為失去工作,沒有工作要找口飯吃,只有自己僱傭自己,就變成了企業家。這一位薛惠女士在這么艱難的情況下,開始自己的創業過程,這在全世界都很普遍。另外我們也有渴望財富的人,是黨宏偉同學。他來自陝西偏僻的地方,現在是光華管理學院的四年級大學生,我剛才講到我們今天研究的是創造財富的人的品質,不是財富本身的品質。我不知道理解得對不對。

胡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財富觀念,每個人對財富本身的看法都不一樣。

張維迎:下面我們請胡潤先生給我們講一下他的財富品質榜,是他專門對此進行了一些研究。我們表示歡迎。

胡潤: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今天晚上我會盡量用中文說,今天晚上我們首先要把財富品質名次榜揭榜。我們請張維迎教授和我們一起來。

張維迎:下面請胡潤先生講解一下他的財富品質榜。

胡潤:我最早到北大來可能是13年之前,13年前我在人民大學學習,經常到北大來,主要的原因是這里的飯菜比較好,所以經常來。今天晚上我特別高興,因為這是第一次在全球揭榜我們的財富品質榜。我認為目前中國的企業家精神在全球是最讓人興奮的。為什麼呢?我們可以了解中國這一代對社會、對經濟、對政治方面的作用,可在英國這是完完全全的兩件事情,在我的國家,我們英國首富,他是做房地產的,他的一塊土地是四百多年之前就在他的家族裡的,我們現在沒法看他的第一代企業家是怎麼進入社會,美國是一樣的,摩根、肯尼迪,這些有名的企業家已經去世,我們看不見他當時的影響,但是中國不一樣。中國現在是第一批企業家,我們可以了解第一批企業家的價值的影響,對社會的影響,對經濟的、對各個方面的影響。所以我們財富品質榜是這樣一個概念。

很多人都問我做財富榜的原因,99年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問我,中國的變化是哪裡來的?比如說中關村的變化是哪裡來的,誰在領導?我當時在安達信,張維迎教授說了,公司已經沒了,但是沒關系,人還在,所以我當時就想知道這個變化是誰在領導?誰在做?為什麼?因為我是一個英國人,我相對其他很多的歐美人我應該很熟悉中國。為什麼?因為我是學中文的,我在上海工作了兩年,我應該很熟悉中國,了解中國人,但是有人問怎麼回事,我不知道怎麼回答。所以我開始做了財富榜,做了兩年以後,我改變了,我發現很多中國人也感興趣。我們現在,很多人談笑的時候都問應該怎麼發財。為什麼這么多人對財富榜感興趣?因為他們想了解怎麼發財。我們這個財富品質榜,是我們分析這些企業家的品質,看看每一個人都有一些品質,而且我們想主動讓這些人,讓每一個人都了解他的品質,他的優勢在哪裡,這是財富品質榜的建立的概念。

我也應該說一下我們是怎麼做的。這是我們采訪100名企業家的調查結果,我很驕傲,我們做了調查以後,我們就發現中國企業家認為誠信是最主要的品質;把握機遇是第二重要,誠信第三重要,務實第四重要,等等。我們同時也做過兩個調查,一個是你們,北大的MBA和北大的學生,這里也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結果。我們發現把握機遇放在前面,我們也發現領導才能也是放在非常前面的,才能被企業家們放在第七位,但是你們認為放在最前面。這也給我很多啟示,為什麼有這么多變化,這也是我希望今天晚上討論的。我們做了一個調查,是在新浪網上,很多網友也回答他們認為哪一個品質是最主要的。我們就發現把握機遇是最重要的。我們發現誠信和創新也是很重要的。

這是我們今天的目的,我就想給大家看十大財富品質。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品質,我們盡量發現這些品質是哪裡來的。我希望我們今天晚上可以多了解這些嘉賓認為他們自己擁有的品質,然後我們再討論。

張維迎:謝謝胡潤先生,他給我們介紹了他的調查結果——企業家的品質對創造財富的人的重要性。我個人認為這些品質是很難進行排序的,因為他們相互之間不可替代,而且每一個人,每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有什麼的境遇,他有什麼樣的素質,還需要什麼樣的素質,可能在企業不同發展階段,就不一樣了。我個人認為,如果說有學生問我,這個東西你怎麼排序,哪一個比較重要?我可能應該學學孔老夫子的辦法,看你缺少什麼我就覺得什麼是最重要的。比如說缺誠信的人,我就說你要想成功誠信是最重要的。對於一個不敢冒險的人來講,可能冒險是最重要的。對於不能把握好自己的機會,經常錯過機會的人,可能把握機會是最主要的。對於每一個人可能都不一樣,但是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在這十個方面都需要有很好的造就,當然一個人在某一個方面可能有缺陷,在另一個方面可以彌補,他在其他方面目前可能差一點,但是也可能成功。

台上幾位嘉賓都有所感覺,我所知道杜總在中國是一個比較成功的企業家,他在80年代的時候特別喜歡出風頭,在90年代以後他富了以後,他特別的低調,我們請過他幾次,他總是說自己還不夠富有,等我有更多的財富,我的企業更為成功之後,讓我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店以後,我一定來光華管理學院,所以今天晚上他來了。

張維迎:胡潤,你要送我書是吧。那你先送給我書吧。

胡潤:我們要送給光華管理學院我們的第一套新書,是我們的財富品質、財富時刻、財富基因、財富情感。

張維迎:我要放在我們的圖書館里。下面我們利用這個機會請台上的嘉賓,就這個問題來進行討論。首先,請杜總來講。

杜廈:非常感謝,胡潤先生和張維迎教授給我們這樣一個機會,和大家一起聊聊有關財富的問題。我首先抗議張維迎教授說我80年代喜歡出風頭,在中國語言里風頭有點貶義,我們是在學術界是很好的朋友,我們倆第一次相識是在21年前在西安,他剛剛讀完大學畢業,我們共同參加一個學術會議,我們在一起相聚,那時候就成為好朋友,這是一段歷史,我伴隨這20多年的路程,看著張維迎教授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教授。我走向個體戶,二者的分野居然如此清晰和差異這么遙遠,張維迎教授請我到北京大學來講點東西,我總感到我已經疏於此道很多年了,我現在已經54歲了,日薄西山,在座的各位都是如蓬勃欲出的紅日,借一位老人的話說,世界是你們的,不是我們的,這是我們推辭的原因。

我首先要說,胡潤做了一件好事,動機不清楚,盡管這個好事有很多令人感到遺憾,甚至身居富人榜,但是這個主旨是好。一個是叫做為富不仁,畢人已經富了,必然不仁。第二個無商不奸。這個財富榜有助於讓國民改變這樣一種看法,下面我想說說我對這個財富品質的看法。我個人既不同意胡潤先生說把它分作輕重排序,也不同意張維迎先生說的,有的愛吃咸、有的愛吃甜,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企業家,要真正為社會創造財富,並且在失敗的過程以後,能夠取得成功,所有的品質都需要具備,缺一不可。如果缺少了誠信,一切化做烏有,如果缺少了把握機遇你將是一個傻瓜,機遇從你身邊走你抓不住,你不會成功,所有這些都必須要具備。我16年前在大學里當教授,在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這16年的風風雨雨、艱苦歷程,我自認為我是走了正確的道路,我認為這十條我都有,我如果缺少這十條的任何一條,我可能又回大學去了。

在這十條裡面我不同意最後一條。我覺得最後一條的定義錯誤。你看看胡潤的書,外國人把冒險做到第一位,中國人把冒險做到最後一位。有的人喜歡現在去伊拉克,我的很多朋友都希望現在到伊拉克,到底美國人最後能不能統治這個世界,這跟創業和財富沒有關系。我想當他問冒險對中國人來說是不是創造財富的品質的時候,就相當於是問競爭意識,競爭是最殘酷的冒險,經濟裡面的競爭,幾乎全部符合競爭法則,兩個人的商品在市場競爭必定淘汰一個。這樣的精神是企業家所希望具備的。如果提冒險中國人就把它放在最後一個,中國人是不喜歡冒險的,但是中國人喜歡競爭,中國人是最喜歡賭的,作為企業家沒有賭的天性,沒有競爭的天性就不可能成為企業家。所以如果把這個詞換作競爭意識,我相信它最起碼應該排在第二位,不應該排在最後一位。

張維迎:你說你哪一個都具備,你現在覺得哪一個你不具備。

杜廈:我哪一個都具備。我審視我自己的成長過程,我16年前,離開張維迎下海到今天,我從沒有星期天,16年都是如此。

張維迎:有沒有哪一個階段,哪一個不具備?

杜廈:但是我確實不是吹牛,這十個品質我確實都有。

張維迎:我們相信你會繼續地成功,剛才講到一個問題,賭和冒險是不一樣的,賭實際上為了碰運氣,冒險一般來講一定有一個失誤的判斷,好多情況下在我們一般人看來,是冒險,但對當事人來說是自信心,他的判斷跟你不一樣,這可能有一定的差異。

胡潤:你說的想法不對,我會把冒險放在第一,看企業家這個詞的時候,你會看看它的定義,同時把冒險放在自己身體上,然後要冒險管理,最早我們就開始分析這些品質,我認為冒險肯定會變成第一,可能是因為我的詞錯了。企業家,我翻漢語大辭典沒找到這個詞。

張維迎:時代需要具有冒險精神的企業家,八十年代的時候,我寫了一篇文章,裡面有冒險這個詞,後來編輯再三斟酌,把冒險改成探索精神。在八十年代來講,看排序的話,冒險一定是把握機會相聯系,所謂一個冒險,如果不和機會聯系起來,冒險就沒有意義。下面我們有請黨宏偉同學來講。

黨宏偉:我先冒一回險。本來像我這樣的人,是沒有資格談財富品質,但是我想講講我為什麼討論財富,我想發現自己的財富品質,在1999年12月31日,上個世紀最後一天的時候,我們北大食堂門口排一塊長布,寫你在新世紀想實現什麼心願,夢想是什麼,我寫的是我想成為中國首富,我要成為中國首富。大家可能會問這個小夥子是誰,不知天高地厚,我是北大光光華管理學院99會計系的學生,我來自陝西農村,我的家鄉十年九旱,我的父親在文革中受的教育,他只有初中文化,我的母親是一個文盲,他們都是非常朴實的農民,以種地為生,在我出生的時候,我一生要走的路似乎就確定了,就是和一起玩耍的夥伴都差不多,我可能上到初中就差不多了,或者像父母一樣做一個純粹的農民。也可能成為民工中的一員,我可能在二十多歲就結婚了,這樣我的人生就確定了。但是我不想這樣,我不想過這樣的生活。小的時候,我經常站在父母旁邊,看著來往的汽車,我父母說我很傻,我想走出這個天地,對我來說,要走出這片天地,唯一出路就是讀書。1987年我七歲的時候,我進入我們村的小學。

張維迎:在十種品質裡面,你覺得你最具有哪種品質?

黨宏偉:我覺得他漏了一項,我覺得是夢想,我渴望改變我自己的生活,我不甘心,我想改變它,我有這樣的動力。

張維迎: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

杜廈:夢想最重要的地方是一天一個樣,每天做一個夢。我和張教授一起教書的時候,我曾經夢想成為中國最著名的經濟學教授。但是夢想是會改變,我下海不是我的學術成果和學術地位在下降,張維迎教授可以證明,當時是很火的時候,我決定下海了,當時下海的動機也是一個夢,我認為我們中國的學者,絕大多數不懂經濟,不懂市場。我可沒說張維迎教授。當時80年代有一種現象,就是國家領導人和地方領導人,大批決定中國命運的人,經常向一些年輕人,包括張維迎教授和我本人去請教一些問題,有的時候我感到因為你說的一句話很可能就變成中國的政策了,很危險。所以我決定下海,我想自己給自己定八到十年的時間,讓自己到海里游泳,然後再回到教授的崗位,但是這不可能了。後來一兩年之後就得沒可能了,然後就有了新的夢,既然下海了,就想成為中國首富,但現在又變了,因為我覺得成為中國首富沒意義。我40歲開始下海,我窮盡我自己的一生,最多還活20、30年,因為我的生命有限,我追不上比爾蓋茨,所以我決定調整自己。如果這個桌子上面玩兒的人,還剩下四個,我就是其中的一個游戲者,這是我今天的夢想。

張維迎:在80年代,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經濟學家,他水平不比我低,而且南開大學也是我們中國最優秀的經濟學研究基地。我想下面有請龔總,龔家龍在1988帶領七個人,從做鍋碗瓢盆起家,現在他手下有兩家上市公司,其中有一家是賣汽油的,你們開車要加油,最大的公司是中石化和中石油,但是他在這個市場裡面也佔有一席之地。

龔家龍:我很贊同剛才幾位談到,一個企業家這些素質都應該具備。對於有冒險精神我是很贊同的。我們就在很小的時候,我那個地方有一個領導,他跟我說,人就要有一點野心,有一點冒險精神,沒有野心是不行的。當時我在機關工作,88年很多人都到海南島去,我也到海南島去了,到那個地方雖然也買了一些地,賣地賺的錢也是我們剛開始的第一桶金。剛才也介紹了,我主要是經營兩個油,一個是石油,一個是吃的油。兩個油,可能說到天宜大家可能知道,說到國嘉耙,是我前年收購的國嘉耙。我的名字是祖父給我取的,讓我學農,因為我父親、父親都是學農的大學畢業生,後來登身份證的時候就弄錯了,我一直還想在農業,農產品的加工方面發展,怎麼樣帶動億萬農民富裕,所以我干起了油質的加工。剛才說到冒險、把握機遇和領導才能,應該說一個好的企業家,應該都具備這些品質。有了這些素質以後,首先要設計一個目標。我的目標,以前在石油公司時,我要做成中國的第三大石油的零售品牌,同時食用油五年帶動一千萬戶農民加入我的團隊,讓他們富裕,這有一點野心。

張維迎:你剛才你講到,你認為冒險第一,你講講你冒的最大的一次險是什麼?

龔家龍:一說到冒險,好象有點貶義,不管是工人把工作丟掉,還是幹部從機關把工作丟掉,我認為都是一種冒險精神。

張維迎:下面我們請薛惠英女士,她1998年的時候,在工作二十多年的時候下崗,一家人湊了八十萬塊錢,從廣東進了五千隻雞,干起了飼業。她成立了北京京郊最大的烏雞養殖場。對她來講,一個下崗女工,借八十萬塊錢,買回來五千隻烏雞也冒了很大的風險,養雞很不容易,發病會死光,這是很大的一個冒險。我想請薛女士談一下你的感想。

薛惠英:今天我非常榮幸能向各位老師、教授、前輩來學習,能給我這次機會,我非常高興,我把98年下崗以後所經歷的一些坎坷簡單地匯報一下。我先謝謝張教授給我幾分鍾的時間。

我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土生土長的北京通州區人,我叫薛惠英,原來我在通州區北京燕京背景集團辦公室工作,我從事行政工作,從一參加工作的時候我就是搞行政工作,大家都知道,現在整個社會舊的體制需要改革,社會需要向前發展,這種舊的國有企業的模式必須要改,我就是在改革當中其中一分子。當時我整個人想不通,下崗,當時不理解,作為我,28歲入黨,我一直做行政工作,好多人就說你是辦公室主任,看著你,你不下崗,是不是有好的政策?當時我有我的想法,我想這是大勢所趨,所以我在我們集團第一個要求下崗,是迫不得已帶頭下崗。下崗以後,其實我可以在家待著,為什麼這么說?我愛人92年下海了,他是從事珠寶行業,我家庭也有一定的收入,不能說富裕,但有一定收入,我可以在家當太太,帶帶孩子,也可以打麻將,可是作為我,我是屬牛的,我有一股牛勁,我不服輸。

為什麼這么說?下崗的,我整體一看,基本上女同志多。都說女同志能頂半邊天,我看關鍵時刻都把女同志甩在後面,我一定要為半邊天爭氣,做成一件事。我要為女同志爭光。所以我走北京各大超市,各大批發市場,我想我能幹什麼?搞科技,我沒那個水平,沒那文化,所以我就是考慮了一下,自己在哪個台階上,立足點在哪兒,應該從哪兒起步?從我的自身素質到我的經濟基礎,我給我自己選定位置,我想我在農村一定有我的一番事業。比起他們,我起碼是大專生,我跟一些農民搶飯吃肯定沒有問題。當時我這么想,確實這么想,後來我就走市場。走完市場,我看中了我們北京的烏雞銷售,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所以說各個方面的素質都相當高,人對自己的生活水平也有相當高的要求,所以說烏雞市場確實很好,銷的很好。我走完以後就下決心。我要搞一個最大的烏雞養殖場,來供應北京市的市場,要讓我們的烏雞走遍千家萬戶,所以就橫下一條心。那時候從機關下到下邊選地,一個城裡人在農村,那個泥濘的路,什麼都沒有,我選的那塊地,很多黃草。選這個之前,我找了一些有關這方面的專業人員了解建場這方面的知識。沒有什麼干擾,沒有什麼村莊和住戶,這樣可以防止雞瘟。我選了那片地,就在大興庄村,張家灣鎮。一百畝地,當時是三十畝,現在已經擴大到一百畝,蓋起了房,高跟鞋扔了,也不穿了,穿上了工作服。我愛人在深圳,這邊就我一個人跑,開著車,到處買建材,我在家最小,從來都是受寵,什麼都沒干過,回家盡哭鼻子。當著人可不能哭。經過一年的多的時間,這一百畝地的廠房建成了,這里的坎坷很多。

當時我投資了180萬元,我愛人非常支持,他說想干這個事業,就干吧,後來我把所有投上了。但是在邊建設邊生產當中,資金是一個最大的問題,比我預想到的困難的多的多,該過春節了,我的工人要吃,兩萬只雞要吃,我兜里一翻就一毛錢,我不知怎麼辦。我姐姐也陪我來了,我姐姐幫我借了很多錢,我的朋友借了十萬塊錢,就連我兒子,剛剛上初中,我不知道他私自攢錢,從他的房間里,拿了錢過來了。我的兒子捏著錢,聽我跟愛人談沒有錢,他走過來,拿著一千塊錢跟我說,媽媽我這一千塊錢夠雞吃幾天了,我很受感動。我和我愛人看著兒子就掉眼淚,是我兒子也給了一次力量,所以我一定要把它干成。當然誰創業都有艱難。現在我經過這幾年努力,我們場是一百畝,有兩個商品雞場,一個種雞場,有七台電腦孵化機,商品雞我們可以每年出40萬到60萬只,孵化能力是200萬只,在我的努力下,我帶動了300多戶姐妹,都是從我這兒學的技術。我是全方位提供服務,帶動她們也致富,她們最少的也得八千元,最多的兩三萬塊錢。當然,比起我們的老前輩來,我們是脫貧。不過能帶動這么多戶,我們企業今年成為北京市標准化養殖小區,順利達標,而且我們在今年三月份,被北京市認定為安全食品生產基地,這非常不容易。

為什麼說我今年被評為全國下崗再就業標兵?為什麼給我這么大榮譽呢?可能因為我帶動了300多戶姐妹,我經過這么風風雨雨有這么一點體會,剛才胡潤老師的幾點,我覺得都是很好的,很精闢的論斷,我覺得這些是成功者每個人身上必須具備的,我還不夠成熟,今天給我上了一堂課,給我鼓了一次勁,下回我一定在全國把我的烏雞叫響。謝謝大家!

張維迎:我們看一下薛女士,女同志比較細,到市場一看,烏雞比較好銷售,所以她動這個腦子,然後做下去,做得非常成功。世界上所有事情都這樣,長的快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薛惠英:為什麼是綠色安全食品?我們已經達標了,從飼料到管理,嚴格按照北京市的地方標准來做,所以希望我們大家身體永遠健康,多吃烏雞更加漂亮。謝謝!

張維迎:安全第一,好吃第二,別吃出毛病來了。下面我想請胡潤先生,你對剛才幾位講的有什麼評論?

胡潤:先從黨先生開始,要做一個很大的企業,要做中國首富,我覺得這樣的一個目標可能是一個夢想,但是如果加上一個眼光,我覺得是一個好事情。我見到所有的企業家,其中很少的企業家是為了掙錢做大,這是我的一個概念。在我經驗下,他們喜歡做,他們就開始做,然後發現他們做得越來越好,然後他們就繼續做。有一個人在四川,我問他你一輩子錢用不掉,你為什麼繼續工作?他就是這樣談一點,他就說,如果我做這個工作,我發現我會做什麼。人們是開始做企業,然後發現他們做得越來越好,像你薛女士,做得越來越好,喜歡繼續做,一下子就變成最大的杜廈。

黨宏偉:我打斷一下,我講一下我自己的看法,你這么說可能沒有體會到一個人沒錢,他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你可能沒過過那種徹底沒有錢的生活。

張維迎:他的意思就是說你當你一無所有的時候,你的心情會是怎麼樣的?

胡潤: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中國和英國、歐美最大的區別,二十年之前,我們班上的企業家基本上都是普通人,都是窮人,都是吃過苦,這跟歐美那些排行榜富人最大的區別,英國、美國這兩個地方,我們有一些富人排行榜,但是25%的錢是繼承的,他們不是從零開始的,我也不是從零開始。在中國往往是零開始的。

張維迎:我想說一點關於財富的問題,大家希望自己富有,我覺得我一個觀點,富人實際上是窮人的奴隸,他是給窮人在打工,作為企業家,特別是老杜和老龔都有這種感覺,財富是一種不斷奮斗的手段,富人也消費不了什麼,富人是給窮人打工,他創造這種機會,為整個社會的發展帶來價值。

龔家龍:我很贊成張教授說的。我們當老闆,實際上我們給我們的全體工人打工,為什麼這么說呢?我們和老杜先生一樣,我們從開始創業那天開始,88年開始的,實際上88年以前,我們已經開始了創業,我們沒有星期天休息,我們職工每天八個小時工作,星期天還休息,確實是我們給他們打工。

張維迎:你打工快樂嗎?

龔家龍:確實很快樂,我每當看到我的企業能夠帶動我的職工,我有七十億的資產,在帶動了將近一千萬的農民,利用冬季水稻地種油菜,以前這個地在我們長江流域都是空著的,都是休息的。國家要想讓農民富裕起來,從產量上已經沒有多大的希望,只有從怎麼合理地利用土地。我們動員農民把冬季閑著的地種上油菜,平均一畝地我們按照十畝地算,一個冬季就可以增加四千塊錢收入,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給他們多少種子,教他們怎麼種,每當看到這個時候,看到農民賣菜籽的時候,感到非常欣慰。沒有我們企業家干大企業,這些賣菜籽,他們的菜籽可能賣不出去。現在國家油還不夠吃,每年從國外進口幾百萬的油滿足中國的市場,就是因為我的企業帶動了這么多農民大家來種這個菜籽,城市的居民看到我們的生產的油是最好的,因為菜籽是油中之王,應該比大豆、比花生油都好,這是最好的油。謝謝大家!

杜廈:我覺得剛才黨同學說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像我這一代人都非常非常的窮困過,窮人的想法和我這邊的金發碧眼的先生不一樣的,歐洲和歐美比我們早進入現代化發展過程兩百年左右,在這樣一個過程以後,財富的含義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中國,我們在曾幾何時還在一個月只可以銷售五兩、半斤豬肉,我相信在座的,包括今天的生活也在從美國和英國水準來看,也是在貧困線以下。我們這樣一個窮困的大國,想要有一個致富可能的時候,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錢,掙越來越多的錢,這個絕對正確,而且是這個社會前進的根本動力。胡潤他的祖輩已經參與了對亞洲的侵略。據我所知,他的祖輩有兩代人在印度,肯定運過鴉片來中國,他們在那個時候不像胡潤今天笑的那麼燦爛,他們也是像某種貪

Ⅲ 科技創造財富對你的啟發

科技--雙刃劍
當然,那些從科學知識轉化出來的技術成果中,純粹只能作惡的太少。絕大部分既可以為社會造福,也可以危害社會,傷人害命。所以,「雙刃劍」才是它們最准確的比喻。

利用科學發明稱霸世界,是「雙刃劍」的一個例子。最早描寫科學狂人的是凡爾納。他在《世界主宰》中描寫了一個隱身在火山口中的狂人羅比爾。他發明了水陸空三棲航行器,以此為稱霸的手段。不過,凡爾納是個忠厚長者,寫壞人總是寫不到位。這位「世界主宰羅比爾」的形象也十分滑稽。

在威爾斯的《隱身人》中,格里芬隱身後狂性大發,自稱「隱身人一世」。不過,他連一個英國偏僻的村莊都沒有統治得了,就被村民們當成怪物圍捕致死了。

在《大獨裁者》中,前蘇聯作家別利亞耶夫塑造了一個典型的科學狂人形象。德國心理學家施蒂納長期研究動物之間的信息傳遞,終於發明了用腦電波直接控制他人思維的設備。他離開科學界,混入金融家戈特利布門下,先是控制了戈特利布和他的主要助手,再控制商界對手,甚至可以製造股市風波供其獲利。最後,當施蒂納的陰謀被識破後,居然使用這一武器和幾個國家的軍隊對抗,讓進攻的軍隊魂不附體,四散奔逃。只是被蘇聯同行用同等武器襲擊,施蒂納的陰謀才告失敗。而蘇聯科學家則將控制他人思維的儀器改造成造福人類的工具:它大大加快人類個體之間的信息傳遞,協調集體勞動,甚至可以讓一個樂隊不再有指揮。

趙南元曾經說過:由道德狂人和宗教狂人製造的災難和浩劫在歷史上層出不窮,在現實中也比比皆是。而科學狂人卻只出現在好萊塢的科幻恐怖片中。所以,晚近時期,科幻作家筆下利用科學作惡的人,不再是那些動不動就想控制全世界的瘋子。這些惡人要通過手頭的新技術,實現一些較具體,影響范圍較小,但更為現實的目標。

羅賓·科克以「醫學恐怖小說」見長。《死亡激素》是他的一部科幻題材醫學恐怖小說。死亡激素本是人體固有的一種激素,和生長激素一樣由腦垂體分泌,只是要在性激素分泌停止後才出現。醫學家海耶斯受到太平洋鮭魚的啟發,這種鮭魚在產卵後立即死亡。海耶斯最終從鮭魚頭部提取了死亡激素的誘發劑。注射到生物體內,可以使死亡激素立刻大量釋放。

海耶斯供職於一家大型會員制保健中心。一些功成名就的中年人加入這個保健中心,以便得到終生保健治療。然而,一段時間以來,總是有一些中年人突然死亡。他們都有煙酒惡習,但進入保健中心前體驗表明,他們的身體情況還很正常。瘁死時,他們的心血管都極度衰老。這個死亡名單里最終包括了海耶斯自己。這些表面上的正常死亡引起了醫生傑遜的懷疑。他經過反復調查,終於發現是保健中心雪莉等人將海耶斯提取的死亡激素誘發劑暗地裡施給這些人,讓他們早點死亡,以免等這些人衰老以後,被迫大量提供免費葯品。

在小說結尾處,幾個書中人物就死亡激素問題,直接討論起科技的善與惡,要不要設置法律來約束科學家,使他們不能隨心所欲地進行發明創造。這說明,作者在創作時,對科學的善惡問題有自覺的認識。

十九世紀末,摩天大樓在美國誕生,很快便成為科技和財富相結合的象徵。到了二十世紀後半葉,東亞許多國家和地區加入了摩天大樓競賽,高層建築豎起的速度,用「雨後春筍」來形容恐怕不過分。而摩天大樓帶來的高成本負擔和災難隱患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小說《摩天大樓失火記》便以此為題材。

小說問世時,世界第一高樓是芝加哥的西爾斯大廈。作者在故事中虛構了新的世界第一樓,就座落在西爾斯大廈對面,以致於小說最後,搶救隊可以在西爾斯大廈和「世界第一樓」之間架起鋼索救人。這座世界第一樓的老闆為了趕工期,偷工減料,導致電路負載過大,在開業典禮那天引起暗火。摩天大樓特有的「煙囪效應」使暗火逐層向上,直到頂樓。在那裡,數百位達官貴人正在舉行慶祝儀式。由於保安疏漏等原因,等到人們發現大火,已經無法撲滅了。

作品對於摩天樓火災隱患的擔憂是通過消防大隊長的口說出的。火災發生後,消防大隊長來到現場,遇到建築師,質問後者道:你們明知現在消防技術對七層以上的火災無能為力,為什麼還要建造這么高的樓?而在結尾處,他講了一段更為恐怖的話:今天還不錯,只有二百人死亡。以後,類似的火災將會導致成千上萬人死亡。到那時,你們才知道應該建什麼樣的樓!電影拍攝於八十年代,十幾年以後,這段恐怖預言落在世界貿易中心的雙子塔上。911襲擊中,五角大樓的傷亡就遠遠小於世界貿易中心。如果不是高層建築來「助威」,911襲擊可能只是一次放大的洛克比空難。

這部小說後來改編成大腕雲集的電影,頗有影響。只不過小說結尾處,包括州長在內的許多人沒有逃出火海。電影則加了一個比較光明的結尾:搶救人員炸開了樓頂的水箱,澆滅了大火。不過那並不是現實。對於911事件中那樣的熊熊烈焰來說,屋頂水塔里的水真可謂杯水車薪。

1972年,人類跨過了轉基因技術的門坎,地點是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它釋放了一種幾乎無限的可能性:按照人類的需求,將不同物種的基因混合起來,創造自然界沒有的新物種。基因技術一出世,立刻就被運用到農業科技中,創造了大量新物種。它們在提供高產農作物的同時,也製造了針對轉基因作物接受與抵制的大風波。不久前一次武漢農民搗毀轉基因實驗田的風波說明,這場抵制風潮現在已經吹到國內。短篇科幻《替天行道》便是以轉基因作物為素材的。

在這篇小說里,美國MSD生物公司投資二十億美元,研製成功「魔王品系」麥種。它高產、抗病,品質優良。為了防止農民將收獲的麥子留種,MSD公司在魔王麥的基因中混入了導致不孕的毒蛋白基因。這樣,第二代麥種如果沒有公司秘密掌握的特別溶劑來抑制毒蛋白基因,都將無法生長。出於保護知識產權的手段,這本無可厚非。MSD公司一名低級職員負責將它推銷到中國陝西地區。第一年收成極好,第二年,一些農民偷偷留種,結果導致大片麥田失收。雖然MSD公司曾經作過大量預防性研究,但這種自殺基因還是因為某些特別病毒的搬運功能,擴散到其它麥種上。黑色的死亡小麥瘟疫般地傳播開了。

在關於糧食的「壞科學」作品裡,《永生糧》也是很有趣的一例。別利亞耶夫筆下的科學家布羅依爾不僅沒有惡意,甚至連MSD公司那樣的商業目的都沒有。他培養出一種單細胞生物,可以直接從空氣中獲得養分,自身不斷膨脹,並且可以直接食用,成為「永生糧」。然而,這種「永生糧」不僅沒有解決飢餓問題,反而導致農民破產,加重了經濟危機。最後,夏天來臨,適宜的溫度又使「永生糧」飛速滋生,覆蓋了一片又一片土地,成為人造災難。

網路技術自從七十年代出現以來,以井噴的方式向全世界傳播。在筆者認識的人中間,凡是上過網的,沒有一個會選擇從此不再接觸網路。它已經成為許多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但網路也使許多人上癮,成為它的俘虜。如今,網癮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新的教育問題。而據筆者的觀察,成年人中也早已經有著大量的網癮患者,只不過他們獨立負責,不象青少年那樣,有監護人去向社會輿論反映這個問題。

在短篇科幻《藕荷色的蒲公英》中,星河就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網癮現象普遍存在的未來世界。在這個離現在並不遙遠的時代中,上網成癮已經是嚴重的社會問題,甚至需要強制戒斷。和今天的戒毒所一樣,出現了司法體系內的戒網監獄。小說令人怵目驚心地描寫了網路成癮後的反應:晝夜顛倒,無法從業,難以與人交流,著魔般地到處尋找上網工具,甚至用監獄暴動來反抗強制性戒癮。更由於作者使用了第一人稱,從一個網癮患者的角度講這個故事,極好地表現了網路癮的危害。小說中描寫的嚴重生理反應,在如今某些網路成癮者身上多少已經存在了。

作者還設想了未來社會強制戒斷網癮的具體措施:首先要使成癮者基本脫離網路,這是強制性的,有法律作後盾。當然,為了使他們的精神不至崩潰,會在監視下有限制地上網。然後強迫成癮者參加大運動量活動。一個長年坐在電腦前的人,身體情況相當惡化。另外,強製成癮者讀紙印的書,逐漸擺脫對電腦的依賴。

1928年,一次實驗室中的偶然現象,加上英國醫學家弗萊明有準備的頭腦,幫助人類進入了抗生素時代。如今,抗生素已經成為醫生們慣用的武器。然而,濫用抗生素導致細菌耐葯性增加,也形成了新的醫療問題。長篇科幻《生死平衡》描寫的便是這一題材。雖然作者王晉康在科幻圈裡早已很有名氣,但他能為科幻圈以外的公眾所關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部小說,因為它涉及了當今科技前沿的一個棘手問題。

小說以中東為背景,描寫了某軍事狂人對鄰國發動細菌戰的故事。與此平行的一條線索,則是皇甫家族對「平衡醫學」的研究。作為一個小說中虛構的元素,平衡醫學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借這個元素,講述了他對抗生素濫用問題的關注。通過醫學狂人皇甫右山之口,作者這樣寫道:「耐葯菌株如洪水一樣發展,連大腸桿菌和痢疾桿菌這種普通病菌也有了耐葯菌株,抗生素也奈何不得。治療敗血症的青黴素用量已由幾萬單位加大到幾千萬單位,但死亡率仍回升到抗生素問世前的水平。」《科幻世界》97、5、15頁。

作者甚至虛構了一個腎功能衰竭症患者的病例。這是一個高幹家屬。正是由於她的地位,能夠大量使用新葯,好葯,才在二十多年的時間里落入到抗生素濫用的陷井中。作者用長長的病歷記錄,描寫她怎麼樣一步步「小病大養」,最終被葯物包圍的可怕結局。
■正方:當人類為科技高奏凱歌的同時,請不要忘記,科技也同樣可以給邪惡的心靈以魔鬼般的力量

人類將毀於科技,還基於現代科技對人類發展的全方位扭曲,這集中表現在社會關系、精神領域和倫理道德三個層面

■反方:科技是保護人類最堅固的盾牌,我們相信,科技的不斷完善,必將把人類帶入一個更加美好和神秘的境界

人類將不會毀於科技,因為科技發展的歷程證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技給人類帶來的難題,都可以通過科技本身的再進一步來解決

吳天(正方一辯):首先,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方面,科技的好處不用我多費唇舌,待會兒對方辯友一定洋洋灑灑,然而常常被我們認為的加以淡化甚至忽略的卻是它的負面影響。不同於其他事物,科技的反面鋒如刃,利如劍,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雙刃劍。然而假如您以為人類已經清醒意識到雙刃劍的存在,那您就有些過分天真了,當人類一次次自豪地表示,新科技正以最快速度加以應用,而表現出我們人類是多麼的高效率時,您可曾想過,這同時也意味著對科技負面效應的來不及了解,或者根本不想了解,正是災難的發端,科技的毀滅性正體現這種趨勢的無以逆轉。

第二,現代科技發展的不確定性,使得科技這把雙刃劍,變成了達摩克里斯之劍。人類對科技的使用早已到了急不可耐的地步,經年累月的堆積,使得科技的負作用正隨時在全球范圍內爆發,這是科技毀滅性趨勢的更深層次危機。

第三,對科技的高度依賴,使得達摩克里斯之劍蠢蠢欲動。人類對科技高度信任而產生的主觀依賴更使利劍能夠任意施威,一觸即發,這第三種趨勢直接導致了科技是有毀滅人類的力量,當人類為科技高奏凱歌的同時,請不要忘記,科技也同樣可以給邪惡的心靈以魔鬼般的力量。

鄭蔚(反方一辯):首先我方要指出科技的負面效用不能歸罪於科技,恰恰相反,那正是人類未能從整體上科學地認識世界,以及不合理使用科技所造成的惡果。

第二,對方辯友高估了科技給人類帶來的困難,卻低估了人類解決這些困難的能力。目前暫時不能解決的科技難題不等於將來也不能解決。我方認為人類將不會毀於科技,因為科技發展的歷程證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技給人類帶來的難題,都可以通過科技本身的再進一步來解決。70年代,科學家曾經預言,由於科技產品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到21世紀初人類將面臨一個能源危機,而現在,能源的開發和微太陽能源開發,使這種恐慌盪然無存。

第三,科技掌握在人類手中,人類可以通過倫理道德與法律規范來創建一個科學的防範體系,使一個個單項的技術發明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整個體系中得到制約。

簡安均(正方二辯):對方辯友說人類有道德法律,但是道德法律管得住科技嗎?科學家到公海復制人,道德法律可是管也管不住啊。我方認為,人類將毀於科技,還基於現代科技對人類發展的全方位扭曲,這集中表現在社會關系、精神領域和倫理道德三個層面。首先,科技的發展趨勢是有毀滅人類社會生活的潛在威力。其次,科技的毀滅性威力,還表現在它對人類生活的不斷沖擊與毀滅,這集中表現在人類的兩個科技新寵,互聯網和基因技術。互聯網的勇士們早就宣布,要將網路變成一種生活,可是,當虛擬替代了真實,作為社會的人的存在也就消失了,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再看基因技術,生命科技治療疾病,但另一方面卻是在干預自然,製造更完美的人類,但是基因改造的完人究竟是人類還是高科技產品呢?今天基因技術對人類內在自然的改變更直接沖擊人類精神家園的最後一道防線——倫理道德,科技對人類社會的全方位扭曲,正毀滅著我們的社會基礎和精神世界。

張文博(反方二辯):剛才對方辯友大大地誇張了科技所帶給人類的負面影響,雖然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高科技會帶給人類負面影響的可能性,但是任何科技成果都可能有利有弊,影響並不等於毀滅。

首先科技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

其次,如果沒有科技,人類早就滅亡。科技是保護人類最堅固的盾牌,我們相信,科技的不斷完善,必將把人類帶入一個更加美好和神秘的境界,所以我方認為,人類將不會毀於科技。

付欣(正方三辯):剛才對方辯友犯了兩個錯誤:第一,對方辯友果然洋洋灑灑大談科技的好處,可是科技的好處我方也並不否認啊,只是對方辯友你真的認為,水能載舟,水就一定不能覆舟嗎?第二,對方辯友說,人類是有理性的,但是有理性不代表不滅亡,下面我將從現代科技發展的趨勢出發,論證我方命題。

第一,科技發展正從個人趨勢走向國家趨勢和社會趨勢。個人對科技生活的追求與依賴並非什麼大問題,問題是這種追求與依賴正在以一種獨特的價值觀的形式變成國家趨勢和社會趨勢,科技已經變成這個世界上唯一正確的方向,一切與之違背的思想都要為之讓路。

第二,科技的毀滅性趨勢突出表現在科技被神化,而大自然卻被工具化,正是科技,讓人類不再覺得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正是科技,讓人類覺得手中握有新的上帝,而不斷地把大自然工具化。然而,當自然秩序被打破,請問人類將立於何處?

吉星(反方三辯):剛剛對方辯友把一切錯誤都歸罪於科技,是片面的,是沒有真正理解科技與人類的關系,科技不是水,人類是可以控制科技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它消極的一面。

下面我將從現實的角度出發,來闡述我方的觀點。第一,高新科技的發展使人類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獲,中新網消息,機器人首次在中國協助進行微創外科手術;《自然》雜志報道,細胞大小的一隻納米牛終於誕生了。以上這種種由科技帶給我們的成果,把人類推向一個更加繁榮的起點。

第二,以目前的高科技來解決我們現有的問題,毋庸置疑的,許多問題會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而迎刃而解,小到垃圾已不再污染環境,大到能源危機已不再令人擔憂。

第三,人類在若干年後的科技發展水平,相信是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想像不到的,就像石器時代正在鑽木取火的人類一樣,他們不可能想像得到,現在我們的世界已經有了煤氣和電嘛。人類不會毀於科技,反之科學只會使人類越來越進步。

交鋒

■正方:看看今天的基因技術,已經在沖擊倫理道德這人類精神家園的最後一道防線了,您怎麼辦?

■反方:人類可以控制科技,人類不會毀於科技

陳曉歡:請問對方辯友,今天談「將」是不是談趨勢?

王青梅:我們當然是在談趨勢,而我們所說的趨勢是基於在歷史和現實當中,找到我們的依據來談的將來。

簡安均:謝謝對方同意我方觀點,談將來當然要看趨勢,以現實做基礎,以趨勢做判斷,科技的毀滅性趨勢,對方辯友怎麼看不到。

吉星:可對方辯友就是忽略了歷史,我們要從歷史的方面來證明科技不會毀滅人類。

付欣:對方辯友那個叫趨勢嗎?對方辯友那個叫做看著歷史對未來的幻想。

鄭蔚:對方辯友,我方至少還把我方的推斷基於歷史,而對方辯友卻做出憑空猜測,難怪對方辯友會用這種不科學的方法得出這個不科學的結論。

吳天:我方明明是立足現實看趨勢,對方辯友為什麼看不到呢?請問今天的科技都獨立發展了,這還不是毀滅趨勢嗎?

王青梅:我想請問對方辯友,你想做股市的評估,難道你可以不看過去的歷史數據嗎?

陳曉歡:對方辯友,今天不斷告訴我們,科技有多好,可是好壞並存難道不可能嗎?好壞並存難道不能毀滅嗎?

鄭蔚:我方並不否認好壞並存,但是我方認為的是人類可以控制科技,人類不會毀於科技。

簡安均:對方辯友如果真的認為人類可以控制科技,請明確地告訴我們如何控制。

王青梅:對方辯友一直在羅列科技給人們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應,而且一直還在訴說基因技術的危險,完全忽略了基因技術對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如果說基因技術一無是處,那為什麼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還要花十年的時間,用轉基因技術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朵能發光的「胡奇花」?請你做出解釋。

陳曉歡:我們並沒有否認科技帶來的好處啊,可是我抱你的同時,我就不能刺你一刀嗎?我抱你一下,跟我刺你一刀有矛盾嗎?

鄭蔚:對方辯友至今為止,一直在迴避我方提出的問題,如果人類將會毀於科技,那對方辯友是不是認為新加坡政府所實施的科學技術五年計劃是在加速這種毀滅?

簡安均:實施科學計劃跟人類將毀於科技並沒有矛盾啊,我們今天站在這邊,我們就是要了解這個趨勢,對方辯友還沒有看到這個趨勢,為什麼要侃談趨勢以後的問題呢?

王青梅:那對方辯友的意見就是說,科技既然一無是處,那咱們是不是應該停止發展科技呢?

付欣:對方辯友的邏輯真奇怪,一方面他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一方面又在問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還不會走就想要跑,真是奇怪啊。

鄭蔚:我方覺得對方辯友更是奇怪,一方面,一邊說人類將會毀於科技,一方面又不放棄科技,要繼續發展科技,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吳天:不是我們自相矛盾,是因為人在趨勢下,不得不低頭啊,看看今天的基因技術,已經在沖擊倫理道德這人類精神家園的最後一道防線了,您怎麼辦?

王青梅:我想請問對方,具有科學素養的四位辯手,既然科技將毀滅人類,那為什麼我們還要這么刻苦地學習科技知識呢?

總結

■正方:科技在為人類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埋下了毀滅的種子

■反方:我們要追求真理,但是絕不能以個別現象為普遍,也不可能從針眼裡看世界

王青梅(反方四辯):在此我要指出對方辯友所犯的三個嚴重的錯誤:第一,以點概面。片面強調和無限誇大了科技的負面效應。

第二,斷章取義,因為科技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就斷言科技將毀滅人類,完全忽略了人文精神和倫理道德對科技起到的約束和導向作用。

第三,對方是在以停滯的眼光看事物,只指出了科技現在存在的問題,而我方則是以發展的觀點指出了科技具有創新性的本質,現代科技帶給我們的是日新月異的變化和更新更快解決問題的方法。

下面我將就我方觀點進行總結:第一,人類是有理性的,否則就不會有科技的誕生,我們要追求真理,但是絕不能以個別現象為普遍,也不可能從針眼裡看世界。

第二,科技是可控的,在這一點上,我方已經列舉了大量的事實。在此要強調的是,目前存在的問題通過人類的自律和科技的發展,是完全可以變成可控的,在人類理性和科技發展的雙重保險下,人類將不會毀於科技。

陳曉歡(正方四辯):首先對方告訴我們,未來的科技有多好,可是今天辯題中的這個「將」字,就是告訴我們,站在今天看明天,而不是站在明天看明天。

然後對方又從歷史的角度告訴我們,科技有多少多少好處,我方也不否認啊,可是科技有再多的好處也不能掩蓋它帶來的壞處,今天這場辯論的焦點問題在於科技帶來的壞處是,會還是不會毀了人類,對方辯友卻一再王顧左右而言他,立論偏題是對方辯友所犯的第二大錯誤。

接著對方又天真地告訴我們,科技的發展是可以受到人類控制的,可是我們看到的是科技正在決定政治、經濟乃至一個國家的實力和地位,它早已凌駕於一切道德法律理性良知之上,還有什麼能控制它呢?

總結我方的觀點,首先科技在為人類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埋下了毀滅的種子,現在什麼人都敢講科技以人為本,難道為人服務就叫做以人為本嗎?其次,科技被神化,人卻被工具化,一切以科技優先,這樣的事例在我們的周圍世界比比皆是啊,科技本來只是一種工具,然而當它被神化,人卻被工具化時,這樣的人類本身就是一種毀滅。第三,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主宰著人類的命運,科技發展的獨立性早已超出了人類的控制,而反過來主導著人類,科技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我們只有敢於承認這個毀滅性的趨勢存在之後,我們才能再對大家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評委亮分

周端昌(評委代表):

在整隊的默契方面,我們評判團覺得,兩隊都有非常良好而且非常強而有力的反駁能力,其中要指出正方在自由辯論方面發揮的能力比較平均,就是說幾乎每一位辯論員都有能力隨時隨地的站起來反駁對方的論調。這場比賽,我個人覺得節奏實在很快,不過因為節奏很快,開始的時候其實很難分出勝負,可以說到第二位甚至到第三位代表發言的時候,還是勝負難分。最後到了第四位和自由辯論之後,尤其是第四位發言人先後辯論之後,我們才覺得形勢比較明朗。在個人的表現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正方的第四位代表,我個人認為,他在辯論方面,非常有人情味,雖然有時論調有點近於強詞奪理,不過在自由辯論那種形式下,有時候是無可厚非的。評委判定:正方勝出。

本報訊2001國際大專辯論會已於本月初在新加坡結束,中央電視台將於國慶節期間播出全部七場辯論的精彩實況錄像。與前幾屆純哲理思辯的內容相比,本次比賽的辯題更貼近現實社會生活。

國際大專辯論會每兩年舉辦一次,由中央電視台和新加坡傳媒集團聯合主辦。此次在獅城舉行,普及推廣華語的主旨甚為明確。參賽大學不僅包括武漢大學、東吳大學和香港大學,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和馬來亞大學,風行漢語的澳洲和北美也有悉尼大學和首次參賽的加拿大溫莎大學參加,著名的英國牛津大學也是頭一遭參賽。四名辯手中竟有兩名不列顛紳士和一名金發飄逸的小姐。

武漢大學辯論隊和馬來亞大學進入決賽,馬來亞大學獲冠軍,武漢大學取得亞軍,三辯余磊被評為最佳辯手。本報獲得授權,將於今日起刊發精彩辯詞。

Ⅳ 求一個科技創造財富的故事

百萬主頁

Ⅳ 智慧創造財富的故事

1、今天一次性給你 億元;今天給你1元,接下來連續30天每天都給你前一天2倍的錢。

很多人選了1,可是我告訴你,選2的結果是171億多。這題目告訴我們,不要期望一夜暴富,起點哪怕低到僅有「1元錢 」,但只要你每天努力多一點,每天進步 一點,就能創造一個意想不到的奇跡。

2、三個工人砌牆,有人 問他們在幹嘛?第一個人沒好氣說:"砌牆 ,你沒看到嗎?"第二個人笑笑:"我們在蓋一幢高樓。"第三個人笑容滿面:"我們正在建一座新城市。"10年後,第一個人仍在砌牆,第二個人成了工程師,而第三個人 ,是前兩個人的老闆。

同樣的起點,不一 樣的終點,這就是心態的力量。想法決定活法!

3、一個薪水值8000元的人 ,就別只願付他7500元,雖然省下了500元,實際卻涼了他的心。相反,痛痛快快的加薪付他10000元,他就會拿出兩倍的能耐為你賣命。

記住,寧可花兩個人的錢,去招一個能人,也不要用一個人的錢,去招兩個差人。


4、有一個孤兒,向高僧請教如何獲得幸福。高僧指著一塊陋石說:「你把它拿到集市去,但無論誰要買這塊石頭,你都不要賣。」孤兒來到集市賣石頭,第一天、第二天無人問津,第三天有人來詢問。第四天,石頭已經能賣到一個很好的價錢了。

高僧又說:「你把石頭拿到石器交易市場去賣。」第一天、第二天人們視而不見,第三天,有人圍過來問,以後的幾天,石頭的價格已被抬得高出了石器的價格。

高僧又說:「你再把石頭拿到珠寶市場去賣……」

寓意:你可以想像得到,又出現了那種情況,甚至於到了最後,石頭的價格已經比珠寶的價格還要高了。

5、有三個人因故要在監獄服刑三年,監獄長答應他們每人可以提一個要求。美國人愛抽雪茄,就要了三箱雪茄。 法國人最浪漫,他要了一個美麗的女子在獄中相伴。 而猶太人說,他要的是一部可以與外界隨時溝通的電話。

三年很快就過去了。 美國人率先從監獄里沖出來,嘴裡鼻孔里都塞滿了雪茄,大喊道:「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忘記要火了。

接著出來的是法國人,只見他手裡抱著一個小孩子,美麗女子手裡牽著一個孩子,肚子里還懷著第三個寶寶。

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地握住監獄長的手說:「這三年來我每天與外界聯系,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300%,現在我已經是10億身價了。為了表示感謝,我送你一輛勞施萊斯!」

Ⅵ 奮斗創造財富的事例 急!!!

1,貝多芬拼搏成長
大作曲家貝多芬小時候由於家庭貧困沒能上學,十七歲時患了傷寒和天花之後,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愛情上也屢遭挫折,在這種境遇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生命的頑強拼搏中,他的意志佔了上風,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
2,司馬遷寫《史記》 漢朝司馬遷繼承父業,立志著述史書.他游歷各地,閱讀了大量書籍.不料正在他著手編寫《史記》時,遭到了李陵之禍的株連.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負重,身受腐刑,幽而發憤,經過十餘年的艱苦奮斗,終於寫成了鴻篇巨著——《史記》

3.強敵面前,破釜沉舟:秦朝末年,諸路義軍雲集討伐秦軍,但懾於秦軍的強大,不敢進攻只有項羽挺身而出,引兵東渡,並且在渡河後,破其釜,沉其舟,連住宿的草棚子都燒掉了士兵帶3日糧,以示無生還的決心這樣,斷絕了楚軍的退路,向後退,必定死路一條;往前沖,倒有可能殺出一條血路楚軍在決心拼一死的激勵下,士氣大振,人人奮勇,結果是「敗章邯,擄王離,大破秦軍」

4、把失敗變為拼搏的動力:舉世聞名的拳王阿里,善於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把失敗變為頑強的、科學的拼搏的動力1973年3月底,在聖地亞哥的一次拳擊比賽中,阿里被名不見經傳的肯•諾頓打碎了下巴,以慘敗告終輿論界為之大嘩,嘲諷、挖苦的信件雪片般飛來面對這種情況,阿里表現得相當冷靜,他從慘痛的失敗中找出了失敗的原因:輕敵他把這些意外的打擊變為行動的動力,毫不鬆懈地苦練終於在數月後的洛杉磯比賽中,他一拳打敗了肯•諾頓,重新取得了勝利

5、意志脆弱的德國醫生邁爾:沒有一定的膽量,就不敢舉起正確的旗幟,更經不起習慣勢力的打擊德國青年醫生邁爾,是能量守恆定律的發現者之一,他的論文受到權威性雜志主編的壓制,拒不發表邁爾自費出版後,竟橫遭誹謗和譏笑對此,邁爾吃不消了,精神受到極大的刺激,跳樓自殺未遂,後被關進精神病院,在痛苦的折磨中度過了餘生

6、離成功只差1英里:世界著名游泳女將弗洛倫絲•查德威克在1950年橫渡英吉利海峽後,想再創奇跡,便從卡德林那島游向加利福尼亞海灘當她在海水中拼搏了60多個小時後,由於大霧彌漫,她看不到近在1英里處的海岸,她覺得疲倦極了,便上了小艇,終致功虧一簣她說,如果當時能看到海岸,她就一定有信心和力量游向終點

7、韓干畫馬:韓干是唐代畫家,尤以畫馬最為著名,和曹霸齊名他原來在長安一家酒店當伙計,酒店緊靠大道,酒店門口,拴滿飲酒客人的坐騎他抓緊幹活的空隙,用一根竹枝代筆,在泥地上練習基本功,勾勒馬的骨架,外形,描摹馬的各種情態天天練,月月練,天長日久,他在地上能畫出一匹匹體形優美,神態各異的馬匹來,人們交口稱贊著名詩人兼畫家的王維發現了韓乾的畫馬才華,尤其被他那種勤奮苦練基本功的精神所感動,特拿出兩萬文錢資助韓干購置畫具

8、用一隻眼睛跳水:1996年7月,奧運百年盛會在亞特蘭大揭開序幕,18歲的伏明霞不僅蟬聯跳台金牌,還拿了跳板冠軍,成為36年來第一位在一屆奧運會上包攬兩塊跳水金牌的女運動員亞特蘭大奧運會之前,伏明霞帶著肩傷參加了選拔賽,在明知被個別裁判故意壓分的情況下,她從容以對,獲得了兩個項目四個參賽名額中的兩個在奧運會上,全國億萬觀眾通過熒屏看到跳台上揮灑自如的伏明霞,可又有誰看得出她的一隻眼睛正發炎呢?比賽結束後,她給姐姐打電話說:「姐,你知道嗎?我是用一隻眼睛跳水的」

9、「拚命三郎」精神:「快節奏、滿負荷、高效率、工作狂」,湖北鍾祥市的群眾這樣評價他們的市委書記陳永貴從上任的那天起,他就把自己的整個身心與鍾祥的事業捆在一起,工作不分白天黑夜陳永貴就是憑著「拚命三郎」的精神,贏得了全市百萬人民的支持,換來了鍾祥的發展變化: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已達到54.3億元,綜合實力連續4年進入全省十強行列,農業增加值居全國第五、全省第一

10、老將王義夫:王義夫是中國射擊隊的老將,已經44歲了,還在射擊場上拼搏不止他一共參加了六次奧運會,取得了兩金兩銀一銅的佳績,雅典奧運會奪金牌仍無退役的打算,准備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這種拼搏精神一直被眾人稱道不已

11、葉喬波頑強拼搏:中國女子速滑運動員葉喬波是中國第一位冬奧會獎牌獲得者,也是第一個榮獲世界短距離速滑錦標賽全能冠軍的中國人他在速滑運動場上拼搏多年,並長期與傷痛作斗爭,被主席授予「體壇尖兵」的榮譽稱號

Ⅶ 為什麼說科技是創造財富的重要途徑

因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力量在當今社會是很強大的,信息技術的發展也是很內迅速飛快,人在容發展,社會也在發展。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是發展生產力的決定性因素,在現代社會中依靠科技進步才能帶動生產力的發展。

Ⅷ 如何理解「科技創造財富」

因為鄧爺爺說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閱讀全文

與科技創造財富的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