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基因是什麼,遺傳因子是什麼
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遺傳因子來源於孟德爾 他在做豌豆實驗的時候還不知道基因的存在 取了個名字叫遺傳因子 實際上就是現在的基因
㈡ 基因是誰創造的
基因來(Gene,Mendelian factor),也稱為遺自傳因子。是指攜帶有遺傳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狀的基本遺傳
基因——遺傳的密碼
單位。基因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表達自己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從而控制生物個體的性狀表現。
基因有兩個特點,一是能忠實地復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徵;二是基因能夠「突變」,突變大絕大多數會導致疾病,另外的一小部分是非致病突變。非致病突變給自然選擇帶來了原始材料,使生物可以在自然選擇中被選擇出最適合自然的個體。
「基因」所形成的DNA的特殊雙螺旋結構,不但可以「復制」繁衍自己,而且還可以與「氨基酸」進行臨時的「結合」,從而就像一把「機械手」一樣,將各種「氨基酸」重新組合成各種「形狀」,而只要不同「性質」的東西,形成了不同的「整體形狀」,放在不同的「位置」,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功能」,於是「氨基酸」和「基因」的絕配組合,就製造出了各種使「整體」更加「穩定」的「蛋白質」。於是「氨基酸」和「基因」就成了穩定的「共存」狀態。
㈢ 為什麼遺傳因子要被更名為基因
1909年,丹麥生物學家約翰遜給孟德爾的「遺傳因子」一詞起了一個新名字,叫做「基因」(gene),並提出了表現型和基因型的概念,從此,基因一詞就代替原來的遺傳因子被人們使用了。
㈣ 是誰把遺傳因子命名為基因
A、孟德爾提出「遺傳因子」,後來丹麥生物學家約翰遜把「遺傳因子」命名為「基因」,A正確;
B、孟德爾在實驗中採取了假說--演繹法發現了分離定律與自由組合定律,B正確;
C、艾弗里通過實驗證明S型菌的DNA是導致R型菌轉化的「轉化因子」,C正確;
D、薩頓通過類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於染色體上的假說,摩爾根通過實驗證明了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D錯誤.
故選:D.
㈤ 生物 遺傳因子和基因型有關系嗎解釋
遺傳因子首先由孟德爾最先提出,那時候還沒有基因的概念,遺傳因子指的其實就是基因。
基因型又稱遺傳型。是某一生物個體全部基因組合的總稱。它反映生物體的遺傳構成,即從雙親獲得的全部基因的總和。據估計,人類的結構基因約有5萬對。因此,整個生物的基因型是無法表示的;
遺傳學中具體使用的基因型,往往是指某一性狀的基因型。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㈥ 因子是什麼 基因又是什麼
因子是在基因還沒發現之前對它的一種定義,也叫遺傳因子。基因是遺傳信息的基本單位。一般指位於染色體上編碼一個特定功能產物(如蛋白質或RNA分子等)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㈦ 遺傳因子名稱改成基因的原因是什麼
自從1900年三位科學家戲劇性地同時發現了孟德爾那篇遺傳學論文以後,遺傳學成為生物學家的研究熱點,許多生物學家投入了對生命遺傳秘密的進一步探索之中。
1909年,丹麥植物學家和遺傳學家約翰遜將決定和控制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內在的某種細微因子稱為「基因」,他覺得孟德爾假設中的「遺傳因子」概念使用不方便,「基因」意思是最基本的因子,比「遺傳因子」更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質。但在當時,科學家們並不能實際了解「基因」到底是什麼東西,也無法親眼看見這個神秘的小東西。
㈧ 遺傳因子與基因的區別是什麼
遺傳因子就是後來的基因,只是受科學時代的限制,名稱不同,但基因這一名稱更專業。
生物學中的「因子」類似於英語中的「something」,最初的含意就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比如遺傳因子演化為後來的基因;肺炎雙球菌中的轉化因子演化為DNA,也就是後來的基因。
㈨ 遺傳因子和基因的關系
人體內有23對染色體,22對是常染色體,1對性染色體(之所以說23對,而不是46條,是因為它們是同源的,其中一個來自爸爸,另一個來自媽媽)。有色分裂的時候,所有的染色體都會復制,由著絲粒的牽引位於赤道板的位置,注意這是46條染色體,每條含兩分子DNA(即為姐妹染色單體),而在減數分裂的時候同源三色體分別位於赤道板的兩側,所以是23對,每一對都關於赤道板對稱,每一條含兩分子DNA(即為姐妹染色單體)。
孟德爾提出的「遺產因子」的概念,1909年,丹麥植物學家和遺傳學家約翰森用「基因」一詞代替了「遺傳因子」。
遺傳應該指一個過程,就是母本和父本的基因通過減數分裂得到的生殖細胞結合並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