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創造學思想錄```
相信我,這個對你有幫助!
一:論人的偉大——《思想錄》節選
思想形成人的偉大。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死命的東西更高貴。
二:《建築師的思想錄 》
這本談建築的書,如果你把它當作哲學書來讀,也許更合適。這么說,實際上是假定談建築的書與哲學書應當有所區分。對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這個假定的確是存在的。建築究竟應該怎麼談?我(們)未必清楚,不過,張永和還是使我(們)產生了疑惑:竟然這樣談建築,可以嗎?不可以嗎?
顯然,張永和了解這種疑惑,要不,他不會把自己的工作室叫做「非常建築」。在漢語中,「非常」這個詞值得玩味,它的字面意思是「不同尋常」,有一部電影,中譯作「非常嫌疑犯」(The Usual Suspects),跟原片名完全相反,但與內容卻十分貼切,是很好的意譯。「非常」的另一個習慣用法則是作程度副詞,相當於「很」、「十分」。這樣,「非常」的前一個意思是表示與usual相反,也就是unusual;而後一個意思則是表示比usual有過之而無不及,也就是more than usual。這是漢語多義或模糊的又一個例子。
回到「非常建築」這個話題,我們既可以把它理解為unusual architecture,也可以把它理解為very architecture。前一種理解,可以說是站在一種外在的立場;後一種理解,也許更符合張永和自己的立場。事實上,「非常建築工作室」的作品集出版,他把書名先後取為「非常建築」(1996)和「平常建築」(2002)。
從非常建築到平常建築乃至基本建築,不能不說其中有深意存焉。張永和後來更多用「平常建築」以及「基本建築」這些提法,這是基於他對建築本質越來越趨於刪繁就簡的理解:建築實踐意味著面臨如何理解、限定、設計、研究建築等等問題,而如果把建築動詞化,這些問題即可簡化為「如何建築?」(如何蓋房子?)。
全書由長短不一的三十多篇文字構成,短的幾百字,最長的也不過萬把字,即使是長文,相信讀者也不會把它混同於那些發表在Journal上的論文,我想,這自然是因為作者採用了一種格言或斷片式的寫作方式,簡潔、跳躍、質地密集,令人想起維特根斯坦的那些著名的哲學筆記。時間跨度長達二十多年:1982—2004。作者的身份從加州伯克利分校建築系的研究生到北京大學建築學教授。而風格(語言以及思維傾向)似乎從一開始就確立了,將最早的《自行車(的故事)》與最晚的《我的紅樓夢,或三考》做一比較,如果不看寫作日期,你想不到這中間隔了二十二年。這似乎又一次應證了我的一個觀念:人的重要品質在二十幾歲就已形成,之後的學習與經歷作用甚微。
作為一名教師,張永和有機會把自己對建築的獨特理解灌輸給學生,因此,從他有關建築教育的論述——主要是《四函》與《關於建築教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建築理念。
《四函》寫於1985年,時作者在美國印地安納州的保爾州立大學建築系教大學二年級的設計課,這四封信所錄的是他寫給學生的設計任務書。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些任務書沒有向學生布置什麼技術性指標,而是引導學生對建築基本概念進行反思。第一封信——練習,要求學生研究生活事件與人造環境之間的微妙關系,特別提醒學生重視細節。第二封信——過程,告訴學生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並傳授給他們一個經驗,那就是:在練習時堅持做筆記,把所有的思考和想法都記錄下來。事實上,張永和自己就是這樣做的,收在本書中的很多篇文字就是他的思考素描。有關過程的思想,後來他有進一步的發揮,參見寫於1988年的《過程思想》。第三封信——舞台,教導學生建築不過是提供我們行為發生的一個背景或舞台,設計必須為人的活動服務。第四封信——經歷,這封信是這門課的總結,鼓勵學生向自己的經理學習,並提供給學生三件工具:一是寫作,給所設計的方案加上一段不相乾的故事或劇情;二是把一個局部或一個細節作為設計的起點;三是繪圖必須具體,要十分注意細節。通過這門課,張永和旨在卸下學生的思想包袱,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對建築及其設計的理解。
《關於建築教育》寫於2001年,時作者在北大建築學研究中心主事,其中不僅有對以美術為基礎的傳統建築教育的全面反思,還有對新建築教育模式的積極建構,依我看,是中國建築教育的一份劃時代文獻。在文中,張永和放膽倡言,要重新定義建築學基礎:美術不是建築學的基礎,建築學的基礎是基本設計活動(思維),取代建築專業美術基礎課的是藝術修養的培養,而藝術范疇不局限於繪畫、雕刻與設計,應涉及電影、戲劇等諸多領域。事實上,張永和本人就有很好的藝術素養,他對世界電影、文學、繪畫作品了解之廣、理解之深,令人驚嘆,讀者只要細按《文學與建築》、《文學與空間》兩篇自可判斷,毋庸在此多言。
如果說傳統建築教育理解下的建築是一種美術建築,那麼,張永和所提倡的建築也許可以稱之為觀念或理論建築。必須說,這種想法並非他一個人的發明,早在1982年訪問匡溪藝術學院(Cranbrook Academy of Art)建築系時,他就與「理論建築」相遇而大受刺激,詳《匡溪行》篇。而在國人中亦不乏友聲:台灣著名建築學家漢寶德(1934— )在1980年代即雲:「也許建築根本就不是一門學問,而是一個思想的范疇。如果這樣的解釋是正確的,我也許可以把建築家定義為思想家。」(《中國建築文化講座》,北京:三聯書店,2006年1月版,16頁)
張永和當然是一個建築師,並且是在美國注冊的建築師。他也要蓋房子,他也要與僱主打交道,在這些方面,他與一般建築師沒什麼兩樣。但是,在他身上,你總會感到有什麼不同。是什麼不同呢?不錯,他在名牌大學讀書教書(2002年哈佛大學設計研究院丹下健三講座教席,2005年9月起MIT建築系主任),他獲得各種國際大獎(1987年日本新建築國際住宅設計競賽一等獎第一名,1996年美國進步建築優秀建築工程設計獎,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藝術貢獻獎,2004年WA中國建築獎優勝獎),但這恐怕都不是什麼要緊的,要我說,最大的不同可能是,一般的建築師滿足於作為工匠,而張永和則夢想成為能思想的工匠——在這個意義上,不妨說,本書就是他的《思想錄》。
帕斯卡說,人是一支會思考的蘆葦。昆德拉則說,人一思考上帝就發笑。而我知道,現實是,不思考的人、不會思考的人是多麼的多啊。
㈡ 創造學思想錄的課文教學
教學目標:
1、學會留心生活,從生活中發現哲理。
2.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3、感悟「隨錄式」文體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到創造性思維的意義和特點,初步掌握創造性思維的方法。
一、導入新課
魯班是我國的土木工匠們的祖師。
就拿鋸的發明來說吧。有一次,魯班在完成一項緊急的建築任務時,領著徒弟上山一連伐了好幾天樹,但因伐木工具落後,所以他們起早貪黑,揮動斧頭,可是木料還是供應不上,他心裡非常焦急。一天,天剛亮,魯班在幹活時,一不小心被絲茅草的葉子劃破了。他摘了片草葉,發現草葉邊緣生滿了鋸齒般的牙齒。一轉身,他又看見一隻大蝗蟲正張著兩個大板牙,很快地吃著草葉。魯班捉了個蝗蟲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齒。看看絲茅草的葉子,再看看蝗蟲的大板牙,他心裡豁然開朗。
他把毛竹劈削成條,在上面刻了很多像絲茅草葉種蝗蟲板牙那樣的鋸齒。用它去拉樹,只幾下,樹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樹干鋸出一道深溝。可是時間一長,竹皮上的鋸齒不是鈍了,就是斷了。魯班想,如果用鐵條代替竹條,就會很堅硬耐用。於是他馬上請鐵匠打了一個有鋸齒的鐵條,再用它去拉樹,真是鋒利極了。這就是鋸的發明。
二、字詞教學:
1. 字音認讀
聲譽(yù) 牡蠣(lì) 疆界(jiāng) 儼然(yǎn) 焙燒(bèi) 一籌(chóu)莫展
2. 字形辨識
3. 詞語補注
智慧: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
導致:引起。
痕跡:①物體留下的印。②殘存的跡象。
儼然;形容很好。
卓著:突出的好。
靈性:人所具有的聰明才智,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一籌莫展: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方法也想不出。籌,計策、辦法。
焙燒:把物料(如化石)加熱而又不使其熔化,以改變其化學組成或物理性質。
開拓:開辟;擴展。
優雅:①優美雅緻。②優美高雅。
三、閱讀課文,逐個分析,理解創造性思維的道理。
(一)放鬆
1、理解分析:
態度嚴肅不代表有創造力,人的精神只有在放鬆的狀態下,才有可能獲得靈感。
作者以猴子為喻,形象細致的描繪,猴子那種嚴肅的形象與下文的猴子覺得癢癢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讓人在輕松中明白事事板著面孔是沒必要的。
2、舉例:
①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精神處於放鬆狀態,記憶的能力反而會提高,創造力反而會爆發出來。
②和尚打禪,關鍵是放鬆,放鬆後才能入靜,入靜後才能頓悟。
③「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陰。」「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④橡膠硫化技術的發明創造。美國科學家古德意在實驗中不小心,把橡膠和硫磺的混合物掉落到熱得燙手的爐子上,當他刮下來時,出乎意料地發現:這種經過加熱的橡膠和硫磺的混合物,盡管很熱,但不粘了,冷卻後也不硬了。這個機遇可以說是在放鬆狀態下,無意識發現的。
(二)造就你自己的規則
理解分析:
敘述了一個打破常規獲得成功的例子。「一籌莫展」說明採用常規思維方法解開「高爾丁死結」的窘態。而亞歷山大卻打破常規思維「建立我自己的解結規則」,用劍將結劈成兩半。因循守舊和創造是對立的。死結是一種象徵,象徵著沒有創造意識。
這個寓言深入淺出地道出了「創造」二字的真諦。創造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模仿、重復、循規蹈矩、似曾相識,大多數人都能想到的絕不是好的創造,實際上根本就談不上創造。好的創造必須是新奇的、驚人的、震撼的、實效的。
死結就意味著根本無法打開,既然上帝跟我們開個玩笑,那麼,就必須採取超乎尋常的非凡手段。亞歷山大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
「造就自己的規則」,「規則」是規律、法則的意思。「自己的規則」應該是屬於自己的、與眾不同的法則,是個性化的,但必須是科學的。
(三)多問幾個假若
1、理解分析:
「經常問自己離奇的問題」用以「擴展你的思路並導致新的觀念」。離奇的問題都是奇思異想,這種奇異的想像表明了人不滿足自己的處境。多問「假若」是為了尋找新的途徑,奇思異想就是要不灶規則,如果遵守規則就不需要想像力,而沒有想像力也就不會有創造性思維。
2、舉例:
俄國科學家巴甫洛夫把「假設」看做是「科學的先遣的偵察兵」。
恩格斯說:「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設。」
現代高能物理在確定了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是有結構以後,1964年美國科學家提出了誇克模型,認為粒子是由下一層次的誇克粒子組成的。這一假說促使人們對微觀世界的探索進入了嶄新階段。
(四)使用你的想像力
1、理解分析:
這一段是講想像力在創造性思維中的重要性。
第一句話是講幼年時的想像力。第二句話是引用人們的話,從反面說。第三句話是引用名人名言,從正面說。通過正反對比,說明了保持想像力的重要性。
孩子的想像力出於他們的好奇心。長大後要有所創造,有所發明,就要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像孩子一樣想」。「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為什麼後來有的人沒能保持藝術家的靈性?「長大成人」是不是就一定會喪失想像力?
2、舉例:
孩子是富有想像力的。一個教師在黑板上用粉筆畫了一個點,問中學生是什麼,中學生的答案是「粉筆畫在黑板上的一個點」。這是惟一答案。但幼兒園孩子的回答卻有50多種。是壓扁的臭蟲,是貓頭鷹的眼睛,等等。
(五)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
理解分析:
換個角度看問題,用不同於一般人的方式看問題,就可能有所發現,走出新路。文中的「第一個」就是勇敢創造者,面對前人沒有嘗試的事物,有人發揮了想像力,打破了規矩,取得了成功。
(六)從你的箱子里走出來
理解分析:
這一段談擺脫習慣性思維的束縛。文中的「箱子」的意思就是文中所說的「 經訓練而成的思維疆界」,也就是說習慣性的思維束縛是來自人類自身的「訓練」。然後舉例證明,啟發人們要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
(七)看到畫面之外
理解分析:
這一段是來自生活的感悟。創造者要有遠見,不要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要善於發現潛在的機遇,要從眼前的事物看到發展的趨向。
文中的農民沒有想到這條鐵路將會給他的產品找到更多的市場,更沒想到這條鐵路將把他拖入競爭。通過這個例子,指出創造者要善於看到事物的發展、預測事物發展的結果,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八)順其自然
1、理解分析:
這一段也是來自生活中的感悟。「人行道的設計」一例,含有深刻的哲理。「順其自然」,也就是按照事物的本來面貌,按照其本身的規律來解決問題。
2、舉例:
我國古代有則寓言故事,講一個植樹專家所植之樹,棵棵成活,而且茁壯旺盛。人家請他介紹經驗,他說,不過順其自然。
我國古代還有一個成語故事,叫「揠苗助長」。
二、了解思想錄(語錄體)的特點。
特點:自由靈活,短小雋永,充分發揮出語錄體的特點,形式不拘一格,有的用小故事和創造者的實例,有的引用名人富有哲理的名言,有的直接說出自己的生活感受,生動形象,有生活氣息。
板書:
放鬆 (猴子癢癢——表情嚴肅)
造就你自己的規則 (亞歷山大大帝砍開高爾丁死結)
多問幾個假若 (經常問自己離奇的問題)
使用你的想像力 (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長大後呢?)
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 (第一個鋸末—燃料等) 留心生活,勤於思考
從你的箱子里走出來 (打破固定思維)
看到畫面之外 (火車-廣闊市場)
順其自然 (道路自然形成)
→留心生活,勤於思考
預習導引
1. 目標點擊
(1)了解創造性思維品質特點和創造性思維的實踐意義。
(2)掌握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等創造性思維方法。
(3)培養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學習本文新穎的表達形式。
2. 學法指導
(1)聯系生活實例解讀文章內容,歸納總結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內涵,運用於實踐。
(2)根據課文提供的範例,利用圖書館或互聯網搜集相關資料,思考「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王戎不取道旁李」、「哥倫布豎雞蛋」等故事中包含著怎樣的創造性思維品質。
句段品鑒
(1)人們對重大的事情態度嚴肅,但事事都板著臉孔則無此必要。
品析:以嚴肅的態度對待重大事情是正確的,但心態卻應該平和輕松,這樣才有利於解決問題。無論大事小事都緊張嚴肅地對待,則會於事無補。
(2)正如畢加索所說:「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在於你長大成人之後如何能夠繼續保持藝術家的靈性。」
品析:畢加索的意思是,每個人在孩子時都有許多美麗的夢想,但長大以後往往會變得實際起來,但要想成為真正的藝術家,就得保持美麗的夢想和豐富的想像,這樣,才能創新。「靈性」一詞是區別普通人與藝術家的標志。
(3)新的觀念,好的主意,常常來自攔腰截斷那些經訓練而成的思維疆界,把目光投向新的領域。
品析:「經訓練而成的思維疆界」指一個人經過訓練而形成的思維定勢。「攔腰截斷」則指大刀闊斧地改變已形成的思維定勢。因為唯有這樣做,才可能超出自己的思維的「陷阱」,產生新的觀念,好的主意。強調了要有新的觀念,必須突破思維定勢。
寫法探究
(1)每章分列小標題,內容上相對獨立,但共同圍繞創造性思維品質特點和實踐意義進行闡述。
(2)文中或援引名人名言,寓言故事,或聯系生活實例,把深刻的創造學思想闡述得淺顯易懂,能發人深思,給人啟迪。
《創造學思想錄》是對創造性思維作通俗闡釋的經典之作,也是培養同學們創造意識、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的難得範例。通過對文本資源的開發利用,會明確創造性思維的特質是打破常規,標新立異;會理解掌握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等創造性思維方法,會崇尚創造,追求創造,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發掘創造潛能,實現自我超越。
難題解析
本文在內容和表達上是如何體現創造性思想的?
從內容上講,文章八個部分,分別形象地揭示了創造性思想中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聯想思維、想像思維、多角度思維、逆向思維等多種思維品質的特徵和作用。
從表達形式上講,本文採取輯錄性的寫法,分列標題呈現各章內容不同的側重點,闡述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或援引名人名言、寓言故事,或列舉事例,顯得靈活而新穎。同時,語言簡潔明了,內容點到為止,給讀者留下想像和思考的空間。
考點指津
例:閱讀《看到畫面之外》,那個衣荷華州的農民思維的局限性表現在哪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點說明:此題考查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以及語言的表達能力。
名師點撥:做此類題目,要仔細去斟酌用詞,文段中的人物很顯然只看到了眼前的事物。
參考答案: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不能高瞻遠矚。缺乏透過現象看本質,看發展的洞察事物的能力,缺乏發散思維的能力。
㈢ 《創造學思想錄》讀後感。字數要多一點的。必採納!
創造學思想錄讀後感
今天我拿起思想品德書看了一下,給了我很大的收獲。當我讀到助人為樂這篇課文時,我就知道助人為樂的人,就是盡自己最大的能力隨時隨地的幫助別人。這是善良人都具備的高尚的道德品質——助人為樂。周皓這位大哥哥,他總是主動的幫助別人。別人遇到難題時,他不厭其煩的位同學講解,知道弄懂為止;他遇到老奶奶領著菜籃子上樓時,會主動幫著提上樓;再過橫道線時,他發現小同學不敢過,就主動帶著小弟弟、小妹妹走過去;遇到叔叔阿姨需要把手的事,他也會伸出雙手熱情相助。像周皓這位大哥哥,不是把幫助別人當做負擔,而是認為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助人為樂的人,幫助別人不圖回報,不計報酬,甚至不留名,而是以助人為自己最大的快樂。想必雷鋒哥哥大家對他並不陌生,雷鋒哥哥就是助人為樂的典範,他的所作所為,無不體現著一種中華名族崇高的美德。要建農場,他捐款最多;聞之遭災,他一次又一次的把自己積攢的津貼寄往災區;中秋節時,他把捨不得吃的月餅送給負傷和生病的同志;看見別人的車票丟了,他幫別人買;別人找不到路回家了,他不知辛苦的把人送回家……爸爸對我說,雷鋒哥哥做得好事,別人問他的姓名時,他總是說:「我叫解放軍。」看得出雷鋒哥哥不僅愛幫助別人,而且還愛國愛黨。雷鋒哥哥幫助別人是心甘情願的,既不為受到表揚和獎勵,也不圖得到別人的報答。他自己常說:「我是人名的勤務員,自己辛苦一點,多幫別人做點好事,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和快樂。」助人為樂是高尚無私的,是愛的奉獻,大力向人們宣傳這種精神,有利於形成社會的良好風氣。人的一生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當藝人遇到困難時,周圍的人伸出友誼之手,無私的幫助他(她),他就會感到社會的溫暖,就會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讓我們永遠記住:一人有事,大家相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如果人人都能與助人為樂結伴,我們的社會就會形成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良好風尚,社會就會更加安定,祖國就會更加美好。
整體構建德育體系引論》一書共分七部分,其中對構建德育目標深有體會。因為,近年來,我國中學德育改革深入推進,理念不斷創新,但德育實效不甚顯著。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學德育形式抑制學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中學德育理念落後於時代發展,固步自封。因此,學校德育已成為全人類共同關注的課題,如何解決德育的低效?如何在教育實踐中提高德育的效能?於是,德育目標的科學構建就是亟待研究的問題。
「德育」,是教育者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因此,在我國廣義的德育則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甚至還包括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等。狹義的德育指的是道德教育。十九世紀德國的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制度的國家裡,都無不把德育置於學校教育的重要地位上。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目標是德育實踐預先設定所要達到的境地和標准,是德育過程所培養的學生在思想道德品質、心理素質、智能素質等方面的規格和要求。德育目標是整體構建德育內容的依據,它指導著德育實施的全過程。德育的基本目標在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歷史時期各有不同,但是從社會本位與個人本位相結合的角度看德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但在應試教育的大前提下,學校教育中德育工作「不到位」,德育目標不合理因而嚴重影響了學校的德育質量。主要表現在:①在德育與智育的關繫上存在著重「智」輕「德」的傾向。一些學校把升學率作為「硬指標」,而把德育看作是「軟指標」、「軟任務」,可有可無,全面發展教育在客觀上已被「升學教育」所替代,學校德育成了學校教育中最薄弱的環節。②在教育目標上存在脫離實際的傾向。當前的學校德育過於追求培養「高、大、全」的「聖人」目標,而忽視了以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為內容的基本道德規范的教育,忽視了培養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負責的責任感,德育目標脫離實際,效果不佳。③對社會形勢的過分反應造成德育目標的模糊,學校作為培養人的機構,總是有對人的基本品德素質的要求,它是做人的根本,理應成為德育的核心,成為德育永恆的追求。然而,現實卻是我們的學校德育沒有真正成為教育的主體,缺乏自我意識,處於一種被動局面,社會提倡什麼,學校德育就追求什麼。德育失去了自己獨立的品格,德育的內容搖擺不定,隨社會形勢的變化而變化,缺乏自身的科學性和邏輯性。4在教育方法上存在著簡單僵化的現象。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開放程度的加大,社會上各種道德思潮和道德觀念風生雲起,學生在道德觀念上受到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和沖擊的程度也越來越大,而主要依靠直接灌輸的傳統道德教育方式在面臨社會實踐的挑戰時顯得十分蒼白無力。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大中小學校,都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德育的危機。因此,學校道德教育已成為全人類共同關注的課題,德育目標的科學構建更是亟待研究的問題
㈣ 創造學思想錄
創造學思想錄
教學目標:
1、學會留心生活,從生活中發現哲理。
2.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3、感悟「隨錄式」文體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到創造性思維的意義和特點,初步掌握創造性思維的方法。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講述魯班創造的故事):
魯班是我國的土木工匠們的祖師。
就拿鋸的發明來說吧。有一次,魯班在完成一項緊急的建築任務時,領著徒弟上山一連伐了好幾天樹,但因伐木工具落後,所以他們起早貪黑,揮動斧頭,可是木料還是供應不上,他心裡非常焦急。一天,天剛亮,魯班在幹活時,一不小心被絲茅草的葉子劃破了。他摘了片草葉,發現草葉邊緣生滿了鋸齒般的牙齒。一轉身,他又看見一隻大蝗蟲正張著兩個大板牙,很快地吃著草葉。魯班捉了個蝗蟲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齒。看看絲茅草的葉子,再看看蝗蟲的大板牙,他心裡豁然開朗。
他把毛竹劈削成條,在上面刻了很多像絲茅草葉種蝗蟲板牙那樣的鋸齒。用它去拉樹,只幾下,樹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樹干鋸出一道深溝。可是時間一長,竹皮上的鋸齒不是鈍了,就是斷了。魯班想,如果用鐵條代替竹條,就會很堅硬耐用。於是他馬上請鐵匠打了一個有鋸齒的鐵條,再用它去拉樹,真是鋒利極了。這就是鋸的發明。
二、字詞教學:
儼然:形容很像。 優雅
一籌莫展: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
三、閱讀課文,逐個分析,理解創造性思維的道理。
(一)放鬆
1、理解分析:
態度嚴肅不代表有創造力,人的精神只有在放鬆的狀態下,才有可能獲得靈感。
作者以猴子為喻,形象細致的描繪,猴子那種嚴肅的形象與下文的猴子覺得癢癢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讓人在輕松中明白事事板著面孔是沒必要的。
2、舉例:
①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精神處於放鬆狀態,記憶的能力反而會提高,創造力反而會爆發出來。
②和尚打禪,關鍵是放鬆,放鬆後才能入靜,入靜後才能頓悟。
③「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陰。」「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④橡膠硫化技術的發明創造。美國科學家古德意在實驗中不小心,把橡膠和硫磺的混合物掉落到熱得燙手的爐子上,當他刮下來時,出乎意料地發現:這種經過加熱的橡膠和硫磺的混合物,盡管很熱,但不粘了,冷卻後也不硬了。這個機遇可以說是在放鬆狀態下,無意識發現的。
(二)造就你自己的規則
理解分析:
敘述了一個打破常規獲得成功的例子。「一籌莫展」說明採用常規思維方法解開「高爾丁死結」的窘態。而亞歷山大卻打破常規思維「建立我自己的解結規則」,用劍將結劈成兩半。因循守舊和創造是對立的。死結是一種象徵,象徵著沒有創造意識。
這個寓言深入淺出地道出了「創造」二字的真諦。創造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摹仿、重復、循規蹈矩、似曾相識,大多數人都能想到的絕不是好的創造,實際上根本就談不上創造。好的創造必須是新奇的、驚人的、震撼的、實效的。
死結就意味著根本無法打開,既然上帝跟我們開個玩笑,那麼,就必須採取超乎尋常的非凡手段。亞歷山大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
「造就自己的規則」,「規則」是規律、法則的意思。「自己的規則」應該是屬於自己的、與眾不同的法則,是個性化的,但必須是科學的。
第二課時
一、繼續學習,逐個分析:
(三)多問幾個假若
1、理解分析:
「經常問自己離奇的問題」用以「擴展你的思路並導致新的觀念」。離奇的問題都是奇思異想,這種奇異的想像表明了人不滿足自己的處境。多問「假若」是為了尋找新的途徑,奇思異想就是要不灶規則,如果遵守規則就不需要想像力,而沒有想像力也就不會有創造性思維。
2、舉例:
俄國科學家巴甫洛夫把「假設」看做是「科學的先遣的偵察兵」。
恩格斯說:「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設。」
現代高能物理在確定了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是有結構以後,1964年美國科學家提出了誇克模型,認為粒子是由下一層次的誇克粒子組成的。這一假說促使人們對微觀世界的探索進入了嶄新階段。
(四)使用你的想像力
1、理解分析:
這一段是講想像力在創造性思維中的重要性。
第一句話是講幼年時的想像力。第二句話是引用人們的話,從反面說。第三句話是引用名人名言,從正面說。通過正反對比,說明了保持想像力的重要性。
孩子的想像力出於他們的好奇心。長大後要有所創造,有所發明,就要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像孩子一樣想」。「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為什麼後來有的人沒能保持藝術家的靈性?「長大成人」是不是就一定會喪失想像力?
2、舉例:
孩子是富有想像力的。一個教師在黑板上用粉筆畫了一個點,問中學生是什麼,中學生的答案是「粉筆畫在黑板上的一個點」。這是惟一答案。但幼兒園孩子的回答卻有50多種。是壓扁的臭蟲,是貓頭鷹的眼睛,等等。
(五)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
理解分析:
換個角度看問題,用不同於一般人的方式看問題,就可能有所發現,走出新路。文中的「第一個」就是勇敢創造者,面對前人沒有嘗試的事物,有人發揮了想像力,打破了規矩,取得了成功。
(六)從你的箱子里走出來
理解分析:
這一段談擺脫習慣性思維的束縛。文中的「箱子」的意思就是文中所說的「 經訓練而成的思維疆界」,也就是說習慣性的思維束縛是來自人類自身的「訓練」。然後舉例證明,啟發人們要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
(七)看到畫面之外
理解分析:
這一段是來自生活的感悟。創造者要有遠見,不要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要善於發現潛在的機遇,要從眼前的事物看到發展的趨向。
文中的農民沒有想到這條鐵路將會給他的產品找到更多的市場,更沒想到這條鐵路將把他拖入競爭。通過這個例子,指出創造者要善於看到事物的發展、預測事物發展的結果,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八)順其自然
1、理解分析:
這一段也是來自生活中的感悟。「人行道的設計」一例,含有深刻的哲理。「順其自然」,也就是按照事物的本來面貌,按照其本身的規律來解決問題。
2、舉例:
我國古代有則寓言故事,講一個植樹專家所植之樹,棵棵成活,而且茁壯旺盛。人家請他介紹經驗,他說,不過順其自然。
我國古代還有一個成語故事,叫「揠苗助長」。
二、了解思想錄(語錄體)的特點。
特點:自由靈活,短小雋永,充分發揮出語錄體的特點,形式不拘一格,有的用小故事和創造者的實例,有的引用名人富有哲理的名言,有的直接說出自己的生活感受,生動形象,有生活氣息。
板書:
放鬆 (猴子癢癢——表情嚴肅)
造就你自己的規則 (亞歷山大大帝砍開本該解的結)
多問幾個假若 (經常問自己離奇的問題)
使用你的想像力 (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長大後呢?)
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 (第一個鋸末—燃料等) 留心生活,勤於思考
從你的箱子里走出來 (打破固定思維)
看到畫面之外 (火車-廣闊市場)
順其自然 (道路自然形成)
㈤ 魯迅《故鄉》中與 創造學思想錄 一文中有一句名言與其意相近 那一句 有什麼觀點
環保徵文
——節約有限資源
大家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應該都知道。以前的地球是一片綠色,天空大海是一片蔚藍色,鳥兒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魚兒在水裡快樂的游著,其他動物在陸地上快活的奔跑,人們互相幫助``````整個地球呈現出了一片和諧的景象。地球媽媽也甜甜的的笑了。
可現在,地球變了。綠色大量減少,而黃色卻越來越多,地球這是怎麼了?這還不是人們大量砍伐樹木,這種行為不僅讓鳥兒們沒有了賴以生存的家,還造成了大面積的崩塌、洪水等。沒有了樹,我們的地球就好像失去了一個平衡架。
而且,現在各個商店都在賣易拉罐,易拉罐更是一種污染。馬路,學校都成了它們安身的「家」。還有罐子是用鋁做成的,鋁對人的身體也有很多危害。況且,做這樣的一杯可樂,就要用很多的過程,這要浪費很多的資源。
舊電池的危害更大。一旦和家庭垃圾混合以後,在一定的條件下,會產生一系列化學反映,釋放出毒素,影響人們的身體,破壞生態環境。
現在人們的科技發達了,工廠為了提高效率,竟把小河當成了排放污水的好地方,把小河弄得骯臟不堪,奇臭無比,更可恨的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也受到了污染,長江更是嚴重,垃圾到處是,讓路過的行人都捂住嘴快速走過去。
所以,我們要用實際勞動來證明。比如節約用水。如:用完水後及時關掉水龍頭;把洗菜的水用來澆花、涮拖把、沖廁所。不要以為水龍頭滴幾滴水算不了什麼。一個水龍頭每秒滴一滴水,一年就是白白流掉36方水。如果一家一戶每月節約一方水,全國一個月會節約多少水呢?
幸虧人們都領悟到了地球被污染得嚴重性,大家都已經行動起來了,一起保護我們的家園。但我還希望那些沒有動起來得人們行動起來,彎一下腰,撿起地上地一片紙,一塊果皮,讓我們的明天更美好,更漂亮!
我相信,只要我們人人努力,讓地球回到幾百年前的樣子不是不可能的!
第二
保護地球,從我做起
古往今來,地球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原來的她被小輩們裝飾得楚楚動人。可是,現在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危機。「救救地球」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強烈的呼聲。
我為周圍環境的惡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話,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為此我下定決心要從我做起愛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做一個保護環境的衛士。
在剛過去的一年中,我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植樹活動,帶領我們初一(6)中隊的班幹部創立了「綠色天使」植綠護綠小組,鼓勵隊員們在校園里認養了一棵小樹苗,利用課余時間給它梳妝打扮,為它長成參天大樹打下了基礎。在學校組織的「讓地球充滿生機」的簽字活動中,我鄭重地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並寫下了自己對環保的決心和期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我積極參加學校在世界環境日舉行的有獎徵稿,認真查閱、收集各類資料,進行社會調查,撰寫有關環境治理設想方面的文章,我經常去參加學校組織的環保講座,觀看環保方面的錄相帶,積極參預環保知識問答調查活動,認真填寫每一項提問。我參與了「紅領巾植綠護綠隊」的網站建設,在上面發布大量的環保圖片和環保知識,以及關於環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識,我國在環保方面發展動向、世界各國的環境保護情況;每個月我都利用網路、報紙,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專題和板塊「環保資訊」來告訴大家;還定期製作一些宣傳板來宣傳環保知識和生活中的環保常識。提高了大家的環保意識;號召同學們從不同的方面來關愛自己的家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周圍的環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積極動員身邊的人一起來依法保護和建設人類共有的同樣也是僅有的家園,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我還和同學們共同發起「養一盆花,認養一棵樹、愛惜每一片綠地,讓我們周圍充滿綠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飯盒和一次性筷子,讓我們遠離白色污染」的倡議。讓我們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籃子,讓我們共同走向美好的綠色的明天,走向輝煌、燦爛的未來!
據我收集到的一份報告說:「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觸目驚心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大氣污染、水質污染、雜訊污染、食品污染、不適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五大類。」一個個鐵一樣的事實告訴我們,它們像惡魔般無情地吞噬著人類的生命。它威脅著生態平衡,危害著人體健康,制約著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讓人類陷入了困境。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們——人類有時刻不忘保護環境的意識,有依法治理環境的意識,地球村將成為美好的樂園」。未來的天空一定是碧藍的,水是清澈的,綠樹成蔭鮮花遍地,人類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幸福。
「真正檢驗我們對環境的貢獻不是言辭,而是行動。」雖然我現在做得只不過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堅信要是我們人人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攜手保護我們的家園,自然會給人類應有的回報。在溫暖的搖籃——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臉——天空下成長,在愛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黃色星期天
天賢粱粕
㈥ 創造學思想錄的全文是_幫忙找一下網址
創造學思想錄羅吉爾·馮·奧赫 張開遜 譯
放鬆
人們對重大的事情態度嚴肅,但事事都板著臉孔則無此必要。猴子完全可以作出一副儼然像聲譽卓著的學者一般的嚴肅表情,但是猴子之所以看上去嚴肅,是因為它覺得癢癢。 造就你自己的規則按照古代寓言書的記載,誰能解開奇異的高爾丁死結,誰就註定成為亞洲王。 所有試圖解開這個復雜怪結的人都失敗了。後來輪到亞歷山大來試一試。他想盡辦法要找到這個結的線頭。結果還是一籌莫展。後來他說:「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解結規則。」他拔出劍來將結劈為兩半。他成了亞洲王。
多問幾個假若
經常問自己離奇的問題。如果怎麼怎麼樣,會怎麼怎麼著。如果動物變得比人的智慧還要高,會怎麼怎麼樣?如果高速公路依不同車速限制分別做成藍色、紅色而不是清一色的黑色怎樣呢?如果男人生孩子會怎麼樣呢?這類問題可以擴展你的思路並導致新的觀念。 使用你的想像力幼年時,不論講故事,還是做游戲,都在培養激發你的想像力。漸漸地你長大了,人們會說:「你已經長大了,不要再有那麼多夢想,要踏踏實實地把雙腳放在地上。」正如畢加索所說:「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在於你長大成人之後如何能夠繼續保持藝術家的靈性。」 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科學家埃爾伯特·森特·格奧爾基說:「創造性思維就是以不同於人的方式看同樣的事情。」第一個看到無用的鋸末想到可以用它壓製成引火燃料的人,獲得了與眾不同的成功。第一個看到塊狀焙燒蘇打想到用它做冰箱除臭劑的人,也成功了。第一個看到牡蠣就想到吃的人也成功了。
從你的箱子里走出來
每一種文化、工業和機構都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新的觀念、好的主意常常來自攔腰截斷那些經訓練而成的思維疆界,把目光投向新的領域。正如新聞記者羅伯特·懷爾特所說:「任何人都能在商店裡看時裝,在博物館里看歷史。但是具有創造性的開拓者在五金店裡看歷史,在飛機場上看時裝。」
看到畫面之外
1866年,一個衣荷華州的農民望著緊挨他的田邊正在修建的橫跨美洲大陸的鐵路,看見鋪好的鐵軌和駛過的火車,他想,所謂鐵路不過就是鐵軌和火車。他沒有看見什麼呢?他的產品可以更快地得到更多的市場,他們從此就要全力與來自外地的產品競爭,在一星期之內人們就可以從東海岸到達西海岸。人們可以分享知識,不同地域的人們可以相聚,可以結婚。他看見了鋼鐵和車輪,但是他沒有看見隨後將會發生的事情。
順其自然
一位建築師設計了位於中央綠地四周的辦公樓群。竣工後園林管理局的人來問他,人行道應該修在哪裡?「在大樓之間的空地上全種上草,」他回答。夏天過後,在大樓之間的草地上踩出了許多小道。這些踩出來的小道優雅自然,走的人多就寬,走的人少就窄。秋天,這位建築師就讓人們沿著這些踩出來的痕跡鋪設人行道。這些道路的設計相當優美,同時完全滿足了行人的需要。
教學目標:
1、學會留心生活,從生活中發現哲理。
2.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3、感悟「隨錄式」文體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到創造性思維的意義和特點,初步掌握創造性思維的方法。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講述魯班創造的故事): 魯班是我國的土木工匠們的祖師。 就拿鋸的發明來說吧。有一次,魯班在完成一項緊急的建築任務時,領著徒弟上山一連伐了好幾天樹,但因伐木工具落後,所以他們起早貪黑,揮動斧頭,可是木料還是供應不上,他心裡非常焦急。一天,天剛亮,魯班在幹活時,一不小心被絲茅草的葉子劃破了。他摘了片草葉,發現草葉邊緣生滿了鋸齒般的牙齒。一轉身,他又看見一隻大蝗蟲正張著兩個大板牙,很快地吃著草葉。魯班捉了個蝗蟲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齒。看看絲茅草的葉子,再看看蝗蟲的大板牙,他心裡豁然開朗。 他把毛竹劈削成條,在上面刻了很多像絲茅草葉種蝗蟲板牙那樣的鋸齒。用它去拉樹,只幾下,樹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樹干鋸出一道深溝。可是時間一長,竹皮上的鋸齒不是鈍了,就是斷了。魯班想,如果用鐵條代替竹條,就會很堅硬耐用。於是他馬上請鐵匠打了一個有鋸齒的鐵條,再用它去拉樹,真是鋒利極了。這就是鋸的發明。
二、字詞教學: 儼然:形容很像。 優雅 一籌莫展: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
三、閱讀課文,逐個分析,理解創造性思維的道理。
(一)放鬆
1、理解分析: 態度嚴肅不代表有創造力,人的精神只有在放鬆的狀態下,才有可能獲得靈感。 作者以猴子為喻,形象細致的描繪,猴子那種嚴肅的形象與下文的猴子覺得癢癢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讓人在輕松中明白事事板著面孔是沒必要的。
2、舉例: ①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精神處於放鬆狀態,記憶的能力反而會提高,創造力反而會爆發出來。 ②和尚打禪,關鍵是放鬆,放鬆後才能入靜,入靜後才能頓悟。 ③「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陰。」「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④橡膠硫化技術的發明創造。美國科學家古德意在實驗中不小心,把橡膠和硫磺的混合物掉落到熱得燙手的爐子上,當他刮下來時,出乎意料地發現:這種經過加熱的橡膠和硫磺的混合物,盡管很熱,但不粘了,冷卻後也不硬了。這個機遇可以說是在放鬆狀態下,無意識發現的。 (二)造就你自己的規則 理解分析: 敘述了一個打破常規獲得成功的例子。「一籌莫展」說明採用常規思維方法解開「高爾丁死結」的窘態。而亞歷山大卻打破常規思維「建立我自己的解結規則」,用劍將結劈成兩半。因循守舊和創造是對立的。死結是一種象徵,象徵著沒有創造意識。 這個寓言深入淺出地道出了「創造」二字的真諦。創造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摹仿、重復、循規蹈矩、似曾相識,大多數人都能想到的絕不是好的創造,實際上根本就談不上創造。好的創造必須是新奇的、驚人的、震撼的、實效的。 死結就意味著根本無法打開,既然上帝跟我們開個玩笑,那麼,就必須採取超乎尋常的非凡手段。亞歷山大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 「造就自己的規則」,「規則」是規律、法則的意思。「自己的規則」應該是屬於自己的、與眾不同的法則,是個性化的,但必須是科學的。 答案補充第二課時
一、繼續學習,逐個分析:
(三)多問幾個假若
1、理解分析: 「經常問自己離奇的問題」用以「擴展你的思路並導致新的觀念」。離奇的問題都是奇思異想,這種奇異的想像表明了人不滿足自己的處境。多問「假若」是為了尋找新的途徑,奇思異想就是要不灶規則,如果遵守規則就不需要想像力,而沒有想像力也就不會有創造性思維。
2、舉例: 俄國科學家巴甫洛夫把「假設」看做是「科學的先遣的偵察兵」。 恩格斯說:「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設。」 現代高能物理在確定了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是有結構以後,1964年美國科學家提出了誇克模型,認為粒子是由下一層次的誇克粒子組成的。這一假說促使人們對微觀世界的探索進入了嶄新階段。
【全文都在這了,共五篇短文組成(下面有分析理解)】不求贊賞,只求最佳【有問題說!】
㈦ 初一到初三所有古詩目錄
(蘇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目錄 七年級上冊(2005年6月第5版)
第一單元(親近文學)
1、 為你打開一扇門(趙麗宏)
2、 繁星(巴金)
3、 冰心詩四首(母親、紙船、成功的花、嫩綠的芽兒)
4、「諾曼底」號遇難記(雨果)
5、古代寓言二則 鄭人買履(《韓非子》) 刻舟求劍(《呂氏春秋》)
誦讀欣賞 古代詩詞三首
次北固山下(王灣) 赤壁(杜牧) 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蘇軾)
泰戈爾詩三首(金色花、告別、榕樹)
寫作 有感而發
語文實踐活動 我愛文學
第二單元(金色年華)
6、往事依依(於漪)
7、幼時記趣(沈復)
8、十三歲的際遇(田曉菲)
9、偉人細胞(秦文君)
誦讀欣賞 現代詩二首 少年歌(朱湘) 生活是多麼廣闊(何其芳)
寫作 說真話,抒真情
口語交際 與人交流注意對象、場合,用語文明得體
名著推薦與閱讀《湯姆•索亞歷險記》
第三單元(民俗風情)
10、社戲(魯迅)
11、端午日(沈從文)
12、本命年的回想(劉紹棠)
13、中秋詠月詩詞三首
十五夜望月(王建)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我的思念是圓的(艾青)
誦讀欣賞 古代詩詞三首
過故人庄(孟浩然) 游山西村(陸游) 一剪梅&S226;紅藕香殘玉簟秋(李清照)
對聯六副
寫作 從生活中找「米」
語文實踐活動 走進圖書館
第四單元(多彩四季)
14、春(朱自清)
15、三峽(酈道元)
16、濟南的冬天(老舍)
17、夏(梁衡)
誦讀欣賞 古代詩詞三首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辛棄疾) 秋詞(劉禹錫)
文筆精華(一)
充滿活力的春天(高曉聲) 夏夜(錢鍾書)
晚秋的原野(葉以群) 草原之冬(瑪拉沁夫)
寫作 觀察和描寫景物的特點
口語交際 說話有針對性,有吸引力,善於打動別人
第五單元(關注科學)
18、斜塔上的實驗(亨利•托馬斯 達納•李•托馬斯)
19、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羅迦•費•因格)
20、宇宙里有些什麼(鄭文光)
21、《夢溪筆談》二則(沈括) 以蟲治蟲 梵天寺木塔
誦讀欣賞 《論語》八則
寫作 簡單地說明小製作 修改文章專題訓練——詞語的修改
語文實踐活動 模擬科技新聞發布會
專題:狼
第六單元(奇思妙想)
22、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23、七顆鑽石(列夫•托爾斯泰)
24、蔚藍的王國(屠格涅夫)
25、皇帝的新裝(安徒生)
誦讀欣賞 古詩二首
迢迢牽牛星(《古詩十九首》)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寫作 想像
口語交際 婉轉拒絕
附錄一 應用文示例(條據 通知 日常書信)
附錄二 名家書法鑒賞(王羲之、顏真卿)
附錄三 字詞表
(蘇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目錄七年級下冊(2004年12月第4版)
第一單元(人物風采)
1、 童年的朋友(高爾基)
2、 一面(阿累)
3、 我的老師(魏巍)
4、 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余瑋)
5、 趙普(《宋史》)
誦讀欣賞 古詩二首 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 登岳陽樓(杜甫)
周總理,你在哪裡(柯岩)
寫作 觀察人物特點,寫出人物個性
口語交際 做一回小記者
第二單元(童年趣事)
6、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
7、 月跡(賈平凹)
8、 三顆枸杞豆(程海)
9、 我們家的男子漢(王安憶)
10、 柳葉兒(宋學孟)
誦讀欣賞 兩小兒辯日(《列子》)
黃紗巾(薛濤)
寫作 記事寫人線索清楚
口語交際 勸告
第三單元(建築藝術)
1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定舫)
12、 巍巍中山陵(劉敘傑)
13、 凡爾塞宮(吉祖英)
14、短文兩篇 黃鶴樓(閻伯理) 於園(張岱)
誦讀欣賞 文筆精華(二)
天壇(秦牧) 古羅馬斗雞場(喬萬尼奧里)
昆明花街(李廣田) 蘇州小巷(陸文夫)
寫作 觀察和描寫事物特點
口語交際 話須形象才動人
第四單元(動物世界)
15、 松鼠(布豐)
16、松樹金龜子(節選)(法布爾)
17、國寶——大熊貓(葉永烈)
18、黔之驢(柳宗元)
誦讀欣賞 古詩三首 蟬(虞世南) 孤雁(杜甫) 鷓鴣(鄭谷)
寫作 抓住特點介紹動物
語文實踐活動 保護野生動物的一次活動
名著推薦與閱讀《西遊記》
第五單元(信息傳播)
19、三個太陽(黃傳會)
20、錄音新聞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21「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廖文根)
22、新聞兩篇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被屏蔽詞語])
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港隆重舉行(《人民日報》)
誦讀欣賞 七子之歌(聞一多)
寫作 寫消息 修改文章專題訓練——句子的修改
語文實踐活動 網上讀寫與交流
專題:荷
第六單元(詩詞拔萃)
23、[***被屏蔽詞語]詞二首 沁園春&S226;雪 卜運算元•詠梅
24、古代詩詞三首 木蘭詩(《樂府詩集》) 觀刈麥(白居易) 破陣子(辛棄疾)
25、現代詩二首 回延安(賀敬之) 再別康橋(徐志摩)
26、歌詞三首 我的中國心(黃霑) 在希望的田野上(曉光) 黃河頌(光未然)
誦讀欣賞 古詩三首
使至塞上(王維) 黃鶴樓(崔顥) 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陶淵明)
寫作 自由作文
語文實踐活動 賽詩會
附錄一 應用文示例 申請書、聘請書、請柬、介紹信
附錄二 語法簡表(詞的分類)
附錄三 詞語表
(蘇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目錄
八年級上冊(2005年6月第4版)
第一單元(長征組歌)
1、七律•長征([***被屏蔽詞語])
2、《長征組歌》兩首(四渡赤水出奇兵、過雪山草地)(蕭華)
3、老山界(陸定一) 4、草(王願堅) 5、《長征》節選(王朝柱)
誦讀欣賞 詩人 領袖(任先青)
寫作 寫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口語交際 當一次主持人
第二單元(愛國情懷)
6、棗核(蕭乾) 7、最後一課(都德) 8、始終眷戀著祖國(劉敬智)
9、古詩四首 春望(杜甫)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
過零丁洋(文天祥) 泊秦淮(杜牧)
10、晏子使楚
誦讀欣賞 革命烈士詩二首 把牢底坐穿(何敬平) 花(白深富)
寫作 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語文實踐活動 開展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專題:長城
第三單元(至愛親情)
11、背影(朱自清) 12、甜甜的泥土(黃飛) 13、人琴俱亡(劉義慶)
14、我的母親(鄒韜奮) 15、父母的心(川端康成)
誦讀欣賞 古詩三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己亥雜詩(龔自珍)
寫作 合理安排文章的結構
口語交際 一姿一容總關情
第四單元(江山多嬌)
16、小石潭記(柳宗元) 17、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18、阿里山紀行(吳功正) 19、美麗的西雙版納(李舵)20、藍藍的威尼斯(馬信德)
誦讀欣賞 古詩三首 望岳(杜甫)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登飛來峰(王安石)
寫作 寫參觀游覽的文章
口語交際 假如我是導游
名著推薦與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第五單元(人與環境)
21、蘇州園林(葉聖陶) 22、都市精靈(舒乙) 23、幽徑悲劇(季羨林)
24、明天不封陽台(杜衛東) 25、治水必躬親(錢泳)
誦讀欣賞 文筆精華(三) 大地上的事情(葦岸)
寫作 記敘中結合抒情和議論
修改文章專題訓練——標點符號的修改
實踐活動 一次有意義的集體視聽活動
第六單元(高新科技)
26、從小就要愛科學(蘇步青) 27、在太空中理家(傑瑞•M•利寧傑)
28、奇妙的克隆(談家楨)29、送你一束轉基因花(小祥)30、(師生自薦課文)
誦讀欣賞 古詩二首 雁門太守行(李賀) 別雲間(夏完淳)
寫作 自由作文
語文實踐活動 師生自行設計
專題「漢字」
附錄一 應用文示例(規則、計劃、表揚信、建議書、倡議書)
附錄二 名家書法欣賞(米芾、趙孟兆頁)
附錄三 修辭簡表
附錄四 字詞表
(蘇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目錄 八年級下冊(2004年12月第3版)
第一單元(詠物抒懷)
1、海燕(高爾基) 2、白楊禮贊(茅盾)
3、石榴(郭沫若) 4、馬說(韓愈)
5、紫藤蘿瀑布(宗璞)
誦讀欣賞 文筆精華(四) 楊柳(豐子愷)
寫作 運用聯想,豐富寫作內容
口語交際 清楚連貫地表達思想觀點,不離話題
專題:鳥
第二單元(道德修養)
6、紀念白求恩([***被屏蔽詞語]) 7、敬業與樂業(梁啟超)
8、多一些寬容(郭安鳳) 9、人的高貴在於靈魂(周國平)
10、陋室銘(劉禹錫)
誦讀欣賞 詩詞曲三首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范仲淹)
寫作 寫簡單的議論文
口語交際 聽出討論的焦點,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
第三單元(事理說明)
11、沙漠里的奇怪現象(竺可楨) 12、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伽利略)
13、短文兩篇 活板(沈括) 核舟記(魏學洢)
14、叫三聲誇克 15、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賈祖璋)
誦讀欣賞 山市(蒲松齡)
寫作 寫簡單的說明文
語文實踐活動 如果我主辦校刊
第四單元(小說之林)
16、孔乙己(魯迅) 17、范進中舉(吳敬梓)
18、口技(林嗣環) 19、變色龍(契訶夫)
20、窗(泰格特)
誦讀欣賞 文筆精華(五) 一雙明亮的眼睛(巴金)
寫作 寫人記事突出中心
語文實踐活動 市場新商品調查
名著推薦與閱讀《水滸傳》
第五單元(人生體驗)
21、錯過(劉心武) 22、散步(莫懷戚)
23、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24、我驕傲,我是一棵樹(李瑛)
25、有的人(臧克家)
誦讀欣賞 古詩二首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
寫作 從生活中提取有價值的寫作素材 修改文章專題訓練
語文實踐活動 社會熱點問題研討會
專題「葉」
第六單元(精彩演講)
26、悼念瑪麗•居里(愛因斯坦) 27、在莫泊桑葬禮上的演說(左拉)
28、在聯邦德國海姆佗市市長接見儀式上的答詞(公劉)
29、在蕭紅墓前的五分鍾講演(郭沫若)
30、向生命中一切的青春舉杯(克努特•漢姆生)
誦讀欣賞 兩小兒辯日(《列子》)
寫作 寫簡短的演講稿
口語交際 (師生自行設計)
附錄一 應用文示例(通告、布告、啟事、廣播稿
附錄二 語法簡表(短語結構簡表)
附錄三 詞語表
(蘇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目錄 九年級上冊(2005年6月第3版)
第一單元(學會讀書一:吟哦諷誦而後得之)
1、鼎湖山聽泉(謝大光) 2、林中小溪(普里什文)
3、飛紅滴翠記黃山(柯藍) 4、畫山綉水(楊朔)
綜合學習與探究
誦讀欣賞 文筆精華(六) 《溫泉》(碧野)(節選自《山泉水暖》)
專題「氣象物候」
第二單元(學會讀書二:品味•感悟•欣賞)
5、故鄉(魯迅) 6、我的叔叔於勒(莫泊桑)
7、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 8、多收了三五斗(葉聖陶)
綜合學習與探究
誦讀欣賞 《詩經》二首 《關雎》 《蒹葭》
名著推薦與閱讀 《格列佛游記》
第三單元(學會讀書三:學學牛吃草)
9、成功(季羨林) 10、創造學思想錄(羅曼&S226;羅蘭)
11、學問和智慧(羅家倫) 12、論美(培根)
綜合學習與探究
誦讀欣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四單元(閱讀有獨特的感受)
13、散文家談散文 關於散文《白鷺》——曉雪 附:白鷺——郭沫若
14、小說家談小說 簡單的故事 精緻的情節——茅盾 附:百合花——茹志鵑
15、詩人談詩 寧靜而深沉的意境——曾卓 附:一個深夜的記憶——魯藜
綜合學習與探究
誦讀欣賞 鄉愁(餘光中)
修改文章專題訓練——結構的調整
第五單元(學會讀書五:藉助注釋學文言)
16、陳涉世家(司馬遷) 17、桃花源記(陶淵明)
18、與朱元思書(吳均) 19、捕蛇者說(柳宗元)
20、岳陽樓記(范仲淹) 21、醉翁亭記(歐陽修)
誦讀欣賞 詞二首 相見歡(李煜) 浣溪沙(晏殊)
第六單元(學會讀書六:讀書動筆)(自由讀寫單元)
22、綠(朱自清) 23、囚綠記(陸蠡)
25、環球城市 風行綠牆(宋淑運) 25、一雙手(姜孟之)
綜合學習與探究
誦讀欣賞 綠(艾青)
古代詩詞三首 龜雖壽(曹操) 使至塞上(王維)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專題:廣告多棱鏡
附錄一 應用文示例(簡單的會議記錄、簡單的總結、簡單的調查報告、簡單的實驗報告、說明書)
附錄二 名家書法欣賞
附錄三 修辭簡表
附錄四 詞語表
(蘇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目錄九年級下冊(2004年12月第2版)
第一單元(學會閱讀七:比較與辨微)
1、威尼斯商人(節選)(莎士比亞) 2、江村小景(田漢)
3、《陳毅市長》選場(沙葉新) 4、一厘米(畢淑敏)
綜合學習與探究
誦讀欣賞 文筆精華(七)
莎劇獨白兩則 《哈姆雷特》 《雅典的泰門》
古詩二首 《飲酒》(陶淵明) 《行路難》(李白)
第二單元(學會讀書八:迅速捕捉閱讀信息)
5、藤野先生(魯迅) 6、生命與和平相愛(鐵凝)
7、熱愛生命(傑克•倫敦) 8、享受生活(海倫•凱勒)
綜合學習與探究
誦讀欣賞 文筆精華(八) 《老人與海》(節選)(海明威)
專題「系統思想與統籌方法」
第三單元(學會讀書九:疑為學之始)
9、送行(比爾博姆) 10、給我的孩子們(節錄)(豐子愷)
11、台階(李森祥) 12、呼蘭河傳(節選)(蕭紅)
綜合學習與探究
誦讀欣賞 文筆精華(九) 《往事》之七(冰心)
第四單元(學會讀書十:知人論世讀經典)
13、曹劌論戰(《左傳》) 14、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15、《孟子》二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魚我所欲也
16、愚公移山(《列子》) 17、出師表(諸葛亮)
1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綜合學習與探究
誦讀欣賞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修改文章專題訓練——文章的綜合修改
名著推薦與閱讀 《朝花夕拾》
第五單元(學會讀書十一:橫看成嶺側成峰)
19、雪(魯迅)
20、《雪》四人談
讀《雪》需要聯想(王蒙)
靈魂的柔軟和堅硬(黃蓓佳)
簡潔精純的《雪》(斯妤)
《雪》的獨特之處(李允經)
綜合學習與探究
誦讀欣賞 文筆精華(十) 《延安紡車抒懷》(吳伯簫)
專題 我心中的語文
附錄一 應用文示例
附錄二 語法簡表
附錄三 詞語表
㈧ 創造學思想錄在江蘇省語文書上的八條改小標題用成語,歇後語,彥語等改
第一講 畫龍點睛 精心擬題 知識要點: 1、標題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擁有一雙迷人的「眼睛」,讀者對本文便會一見鍾情。 2、「題好一半文」。 3、從內容上看,文章的題目要力求新穎脫俗,使人一見有為之一震的感覺。 4、從立意上看,要「求真求細」「量體裁衣」,力求讓擬定的題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精神。 考試說明: 近幾年來,無論是高考,還是中考,作文命題的思路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命題者為考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話題,提供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寫作自由。那麼,話題作文如何為自己的「文章」巧施「脂粉」,使其呈現富有表現力的清新面孔呢? 1、巧用修辭 修辭能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能夠生動鮮明地把意思表達出來。如: (1)比喻 《我渴望老師的「陽光」》(四川成都)以「陽光」喻暖人的關愛,簡潔含蓄,如將喻體換成「熱情幫助」之類,則索然無味。又如《我發現女孩也可以做「太陽」》(江蘇南通)、《家,我們成長的避風港》(山西長治),這些設喻佳題也都富於文學色彩。 (2)借代 遼寧大連一位考生緊扣母親烏黑發絲中的白發展開敘寫,揭示歲月無情、母愛無價這一真諦,給文章擬題目《黑白債》,借色彩代本體,又亮出線索,寄託深情。又如《人生需要掌聲》(安徽合肥),這一標題借「掌聲」代「鼓勵」,也很有創意。 (3)層遞 《好讀書
㈨ 初三上冊語文補充習題答案 要完整的
五、歷史悠久、姿態萬千、生命力強蘇教版初三語文《補充習題》參考答案(九上)
一、鼎湖山聽泉
練習
一、1、循;2朗;3佯;4、翼5、詳6嬉;7盎8迥
二、略
三、鼎湖山泉水清澈晶瑩
活潑可愛,它使鼎湖山生意盎然,滋潤萬物
所以說"泉水是"
四、不矛盾這運用了襯托的手法以有聲襯無聲
五、略
六、游蹤、山腳--山中---半山腰;時間、近黃昏---日暮--入夜復式
問題探究
第二句,第五句、虛寫
二、林中小溪
練習
惹:招惹,擬人手法,生動地寫出了水流的活潑
惹:(飛翔時)帶動,以動襯靜
寫出了林中的寂靜
二、1、悄悄、粼粼;2、閃閃、晃晃
三、1、比喻、擬人;2、設問
四、第一類、象徵著一種平淡
沒有激情、沒有戰斗的生活;小溪象徵著激盪奔騰的生活
五、略
六:正確
問題探究
一、略
二、表現了作者擺脫了孤獨和失望情緒,融於自然、社會,體會到人生的真諦和幸福感
三、"只要有隻蟬起個音表示不同的心情"、"讓人忘卻憂慮
悠遊其中
留給人一些惆悵、一些傷感"所以說
三、飛紅滴翠記黃山
隨文練習
一、
1、道教傳說,神仙運用法術使物發生變化借指僧道用言語啟發人悟道泛指啟發指導
2、這里指點染而使之美化
二、
1、侵蝕奇特
2、興奮肅穆
3、沉醉誕生
三、1、3
四、地殼中的岩漿凝固後所形成的花崗石群,經過億萬年的日曬雨淋、水流侵蝕以及其他氣候因素的影響
最終在距今二三百萬年時形成了黃山體會到作者對黃山松敬仰與贊頌之情
六、略
問題探究
一、
1、介紹了登天都峰感受主要介紹的是峰頂所見
2、眼前實見之景和想像之景特點是高、陡、險
3、豐富了黃山峰石的文化內涵,給人們以更大的想像空間
二、描繪了鴿群、柳條、鴨、鷹隼等抑鬱深沉的感情基調
2、心理、動作期待雨水的煩躁的心態
四、畫山綉水
隨文練習
一、
1、因為整個句子是陳述的語氣,前一個分句只是整個句子的賓語
2、此處問號表示的是一種驚喜的語氣
二、
1、品評烘襯風致神態
2、怠慢寶庫健壯貯藏
三、笨拙遲鈍說明桂林山水的美麗是無法用語言文字表達的
四、起過渡的作用不多餘起強調的作用,更突出了桂林山水豐富的文化內涵
五、錯對
六、贊頌了古代勞動人民剛直骨氣、助人為樂的優秀品質反應了舊社會勞動人民苦難的生活這樣寫的目的是讓我們每一位讀者都能牢記過去
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略
問題探究
一、不是不調和這樣寫體現了作者所處那個時代的印記,作者這樣安排正體現了他的寫作用意
二、
1、總的印象:密得多、青得多、幽得多、也靜得多
單獨地看:從地面直拔起來,陡升上去
合起來看:互相連接,互相掩映,互相襯托
顏色的變化:不斷變化著深淺濃淡的顏色,整體上呈綠色
春山:一片翠綠
到處點綴著鮮艷的花朵
山的情貌:更為清晰
彷彿在流動
山的姿態:不斷變化
2、略
專題:氣象物候
看雲識天氣
一、②①②①二、象徵預兆點綴陰森三、1改句比原句語言生動形象
通俗易懂
2、改句比原句多用了擬人修辭,更加生動語言活潑四、雲的形態變化怎樣看雲識天氣
雲和天氣的關系總分總五、作詮釋引用作比較六、參考書77頁
問題探究
一、1如何通過雲彩的形態來判別天氣
2、不能刪掉因為"往往"說明了在大多數情況下,在幾個鍾頭內便要下雨或者下雪
也會有其他情況存在
而去掉就顯得太絕對了
"往往"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
二、1、說明當天空出現鉤鉤雲的時候,過一會就要下雨了2、朝霞意味著這天會陰雨連綿,而出現了晚霞那麼最近幾天都將晴空萬里
大自然的語言
萌發孕育銷聲匿跡風雪載途草長鶯飛連翹盛開
②句因為"懸殊"就存在著差異很大
與"很大"重復
①句"避免"比"減輕"程度深,應在其後
首先第二個因素第三個因素此外;有必要,因為運用這些表順序的詞語使文章條理清晰
層次分明
自然現象利用物候知識研究農業生產
發展成為一門科學
作比較舉例子列數字
大自然的一些現象給人以信息
與語言的功能是一樣的,而將大自然擬人化,用"大自然的語言"比喻豐富多變的物候現象
說明了認識物候現象的重要性
這些都是描寫人們日常生活中現象
都是一些物候現象
自然引出下文說明,使得文章更貼近生活通俗易懂
問題探究
一、1物候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2、從反面舉例說明物候研究的意義
古代詩詞中的物候
一、略
二、大雁驚起高高地飛敵軍《折楊柳》曲上市
三、A
問題探究
一、1不是
是祁連山2、舉一反三以少見多手法3、因為祁連山海拔高,氣候惡劣主峰山頂終年積雪不化4、抱比枕更加傳神烘托出軍營中枕戈待旦的高度警惕
二、1擬人可見稻花香2、蛙聲十分歡快天上星星稀疏3明月…視覺聽覺
稻花…嗅覺聽取…聽覺七八個…視覺觸覺
五、故鄉
一、略
二、陰晦:陰沉昏暗陰暗:陰深灰暗
嗤笑:譏笑恥笑:嘲笑
寒噤:因受冷或受驚而身體發抖瑟索:身體因寒冷而蜷縮或發抖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隔絕:彼此分離、絕斷
三、B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冷膜
四、1、我奔波勞碌2、閏土辛勤勞苦3、官紳、楊二嫂們處心積慮挖空心思
五、4暗示他日後將在求神拜佛中麻醉自己
六、只有美好的的願望而不去實踐,希望必然落空,等於沒有
雖然實現希望困難重重
但只要去探索實踐,就有實現的可能
七、略
問題探究1、我和閏土從小關系很好,後來兩人之間隔膜起來,這種人際關系的變化會不會在他們的下一代身上從現呢?小說就是通過在同我和閏土這一組人物關系的有機聯結中,對宏兒和水生這一組關系加以描寫,而形象的提出這個問題的
二
1、美在傳遞愛意,安靜中透著溫和,有父親般的慈祥盪滌人的心靈要有一個浸滿人間大愛的靈魂
2、側面烘托
六、我的叔叔於勒
略
略
三、B BA
四、作家沒有拋開主線
而是插入了對於勒的介紹
讓情節舒緩下來
五、說話斷斷續續,突出父親此時內心極度的惶恐和不安
六、說明了我對叔叔的同情,對父母做法的不滿
七、安排我去付錢,別讓女兒女婿看見
改坐別的船突出出了克拉麗絲的有心計
冷酷無情的性格
一、參考:於勒思念家鄉
但又知道哥哥嫂嫂的性格,不會認自己的
所以不會回家也可能存有一絲希望,哥哥良心發現
會讓自己回家
二、
1表示對高局長的否定
他不是一個真正的書法家他是一個官僚氣十足
附庸風雅的人
2、參考:結尾最精彩,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發人深思
八、多收三五斗
一、A
二、略三、略
四、米行糶米
街上購物、船頭議論五、略
六、因為在豐年豐收給他們帶來希望,但是米價的猛跌帶給他們極大的失望和打擊,揭示農民命運的悲慘
二、問題探究一、
1用景物描寫反襯江南吳縣河埠頭上熱鬧的景象
2從數據上體現今天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政策的優越
3通過對比揭示封建制度對農民的剝削,從而更加珍惜新的生活二、1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著眼於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要到的地方
2恐懼心理的描寫
3是一個有耐心、教子有方、關心子女成長的人
九、《成功》答案
隨文練習
一、1、錯綜復雜2紛紜3、浩劫4、事理至明、無待饒舌
二、略
三、贊揚、作用、重要性
四、1、作者對自我標榜的唯物主義行為的深惡痛絕
實質是對他們的諷刺
2、委婉的諷刺
3、贊頌與推崇
4、表明作者謙虛的態度
五、道理論證與引用論證
因為文章在前面對"成功之道"作了許多分析,認為天資與機遇都是沒有辦法預期的、無能為力的,只剩下一條路--勤奮
六、如陳景潤閱讀上千本文獻
終成為數學家馬克思寫《資本論》
問題探究
一、略
二、1、學業的精深造詣來源於勤
2、因為學業方面的精深造詣來源於勤奮好學,實踐證明勤奮是點燃智慧的火把
只要我們不怠於勤
善求於勤
就一定能在艱苦的勞動中贏得事業上的巨大成就
3、三、四兩段運用舉例論證,五段運用道理論證作用是更好的證明了文章的中心論點
十、創造學思想錄
二、
難於解決的難題(繩索打成的結)
思維定勢
三、雄厚的實力、非凡的勇氣與智慧、上下團結一心
四、我們要從不同角度,多問為什麼,勇於思考,敢於發問,培養發散性思維
五、同意
六、舉例具體有力地說明了順應自然規律的重要意義
問題探究
一、
下定義、舉例子、列數字、做比較
往往以判斷代替想像
以抽象代替思維,不注意利用想像區以發展自己的想像力,從而導致了想像力的衰退和枯竭
什麼是想像力,為什麼青年以後想像力衰竭
如何鍛煉想像力
二、1、收獲
肉體或精神的創造;葡萄汁
"我產生我的思想和行動,作為我身體的果實,永遠把血肉賦予文字"
前半句比喻創造,後半句比喻創造的巨大價值
全句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創造的重大意義和巨大價值
生命在於創造先提出中心論點
然後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創造的價值
十一、學問和智慧
一、1、銖會浮新
2、讀書得間鞭辟入裡豁然貫通高頭講章讀破五車
二、若把人生比作一種漂流,那家便是是溫暖的港灣
三、"透視"在這里的意思是對事物的深刻的認識;"反想"是指全面、多角度的思考和品味;"遠瞻"則是指對事物的發展的預見
四、作用:承上啟下,由"人的智慧"論及"書的智慧"
從關照人--"世間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呼應"沒有智慧"的"從事研究工作"的"許多人"
到了關照人們寫作閱讀的書--"缺少智慧的書"
論證方法:對比論證
五、1,選擇好的適宜自己的書需要智慧;2,感悟、品味、剖析書本需要智慧;3
讀出獨特的感受和認識需要智慧;4
學以致用需要智慧
六、3、4
因為3、文中所有論據均來自於學習生活實際;4、本文能受讀者喜愛
除了擁有正確的觀點
還在於充滿智慧的語言
問題探究:
一、論點:積累知識和培養能力不應當形成矛盾關系
事實論據:略
二、1、自己認為而事實並不是那樣(意思對即可)
2、學齡前兒童的提問是"孩子式的
幼稚的,表層的";人長大後
極少數大人的提問是"非常智慧的
節骨眼上的,深層面的
觸及到世界深層結構的"(可引用原文也可概括回答,意思對即可)
3、文章第③段主要運用了例證法(舉例論證)
用愛因斯坦一生都在追問"為什麼"證明愛因斯坦保持"童心",造就了自身的偉大(意思對即可)
十二、論美
隨文練習
一、1、華美2、俊俏3、文雅4、完善;完滿;完好;完備;圓滿
二、珍惜美貌才能
三、1、不能,說明美貌的人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2、不能,表示推測,語氣委婉
四、證明優雅行為之美勝於形體之美
五、美的行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層層深入
六、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七、略
問題探究
1、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
2、前
給人美的感受,具體的美後
美是一種意識
一種個人的意識
社會的意識美是一種情趣,美是一種感受抽象的美
二、1、舉止彬彬有禮的人,一定能贏得好的名譽
2、贊賞細心、自然、純真的舉止鄙視粗放不拘的禮儀
3注重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