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削發明志是什麼意思
削發明志意思是剃頭發來表明自己對志向的堅定。
越王勾踐,他和吳王夫差打仗,結果輸了。
他就採取了一種很極端的方式,把自己的頭發剪了,住在破舊的草屋,每天舔著苦膽,用來懲罰自己,表明自己的決心和志向。
因此有一句話就叫削發明志,卧薪嘗膽。
成語典故:
1、圖窮匕見
荊軻按秦王的要求,接過秦舞陽手裡裝有地圖的匣子,當場打開,取出地圖,雙手捧給秦王。
秦王慢慢展開卷著的地圖,細細觀看。快展到盡頭時,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荊軻見匕首露現,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舉起匕首便刺。
2、卧薪嘗膽
越王勾踐回國以後,立志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
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
3、手不釋卷
三國時,呂蒙是吳國的大將。呂蒙作戰勇猛,平時卻不肯讀書。
孫權勸道:「你讀點歷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孫權道:「漢先武帝從前行伍出身,卻手不釋卷。」從此,呂蒙勤勉自學,受益匪淺。
㈡ 古人剃發以明志
古人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是不能有損傷的,剃發等於是要損傷從父母那裡得來的頭發,所以是要下很大決心的,因此常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已經下了很大決心,表明自己的志向!
㈢ 公安部門對犯罪嫌疑人實施剃發是否合法
男性罪犯一入獄,監獄就給其剃光頭發――這不僅是一種慣例,而且似乎還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必須要做的事,所以我從小到大所看到的那麼多的男性罪犯,無一例外都被剃了大光頭。對此,筆者也是司空見慣了,直到有一天,我的腦海里突然冒出一個問號:監獄有權強行給罪犯剃光頭嗎?
前幾天,我目睹一群被押送轉移的男性罪犯,個個都是大光頭,和周圍人群精心梳理的時髦發型形成了極其強烈的對比,當時我的心咯噔一下: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罪犯為啥個個都剃了光頭?是出於自願,還是出於被迫?自願恐怕不可能,盡管留光頭也是一種另類時尚,但不會人人都喜歡;要是被迫,那麼監獄有強行給罪犯剃光頭的權利嗎?
翻遍《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未見罪犯進監獄必須剃光頭發的條款,也未見該法授予監獄給罪犯剃光頭的權力。該法倒是明確規定:「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而強行剃光罪犯的頭發,顯然是對罪犯的一種侮辱。在現代法治社會,對私權來說,法無禁止即自由;對公權來說,法無授權即禁止。監獄強行剃光罪犯的頭發,並沒有法律依據,往輕里說是不妥,往重里說則是侵犯了罪犯的權利。
怎麼理發,應是每個人一生下來就擁有的權利,是一種天賦人權。無論在我國,還是在外國,頭發都非同小可。有些人以「發」明志,如我國清末時,男人們以剪掉大辮子表示對舊時代的決裂。有些人以「發」彰顯一種生活態度,如我國古代有的詩人,留一種高高的特殊發型,以示自己與眾不同,志向高潔。更多的人將頭發當成美的載體,精心梳理,作為對美的追求。頭發甚至關乎人的生死,明末清兵入關時,「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當時許多人為了自己的信仰,寧可死也要留住自己的頭發。由此可見,頭發的極端重要。
罪犯也是人,也有愛美之心。一方面,他們對美的追求,是對心靈的凈化;另一方面,美對他們來說,也是促其好好生活、重新做人的一種感召和力量。
罪犯犯罪入獄,當然要失去一部分權利,包括一定程度的自由,接受法律的懲處,以此洗刷罪行,警示世人。但罪犯並沒有完全喪失自己所有的權利。筆者以為,監獄不應強行給罪犯剃光頭,罪犯完全有留自己喜歡發型的權利(只要這種發型不妨礙他人,不影響服刑,不妨礙監獄的工作)。
司法機關抓罪犯入獄,並不僅僅著眼於對罪犯的懲罰,更重要的是對罪犯的改造。《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第一章總則第三條明確規定:「監獄對罪犯實行懲罰和改造相結合、教育和勞動相結合的原則,將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改造罪犯,盡管方法很多,但無論如何不能讓美缺席,要對罪犯進行美的教育,要時時刻刻讓罪犯感受到美,讓美對罪犯進行充分的熏陶,不僅要讓罪犯看到周圍環境的美、先進人物心靈的美,也要盡量使其自己在不被限定的范圍內美起來,對美有所追求,比如留個自己喜歡的發型。而這,在罪犯向守法公民的改造過程中,是極其重要的。假如監獄弄得罪犯連愛美之心都沒有了,監獄的工作便是失敗的,而罪犯也是斷然不會改造好的。
罪犯關於自己頭發的權利,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個小小的「細節」,其實並不盡然。假如每一個權力機關在每一個「細節」上,都能合理運用公權,都能充分尊重公民應有的權利,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法治國家的進程才能加快。我們欣慰地看到,這些年來,司法機關對罪犯的應有權利越來越尊重了,對罪犯的管理越來越依法辦事了,越來越人性化了,只要法律沒有禁止的,都盡量滿足罪犯的要求。如重慶市黔江區21歲男青年蔡孟林被槍決前要求與家人合影被允許,成為我國第一個刑前能與家人合影的死刑犯(2003年4月12日東方網)。再比如,2003年1月8日,服刑期間的張要輝向永州市看守所寫了一個要求請假結婚的書面報告,最後公安部作出了同意結婚的批復,張要輝由此成為全國首位被允許結婚的服刑罪犯(2003年5月16日新華網)。
筆者覺得,在現代法治社會,所有人的應有權利都應得到尊重與維護,因為只有這樣,每個人的權利才能得到尊重與維護。筆者之所以追問罪犯關於頭發的權利,用意也正在於此。
㈣ 談談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最感動你的人和事是什麼請簡單說一下原因
1、單霞
1月26日,湖北武漢,90後護士,兩個孩子的媽媽一護士單霞, 投入抗擊疫情時,毅然剪掉了齊頭長發"光頭明志」。
剃光長發,單霞卻笑著對同事說:「沒有關系,頭發沒有了可以再長嘛,現在的首要問題是,保護自己的同時,盡力去救更多的人。
2、郭琳
郭琳,只是一位護士,但她卻將護士的職位演繹的豐滿、盡職。在人海中逆行的她充滿自信,她發出了堅定的聲音:「請相信,我們一定凱旋而歸!」這是她的選擇。什麼重要,也沒有生命重要。但她的選擇卻是犧牲自己的生命,去挽救更多的人。
3、鍾南山院士
2003年「非典」肆虐,作為疫情重災區,廣東省召開會議對這一結果進行討論。 輪到鍾南山發言時,他沉默良久,搖搖頭一他不同意 典型衣原體是引|起這次疫情的元兇。最終,他用有理有據的論述說服了疫情防控政策制定者。後來的事實證明,鍾南山的觀點是正確的,他的意見在「非典」狙擊戰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如今,84歲的鍾老再次掛帥親征。勸誡國人沒有特殊情況不要進入武漢,而他自己卻沖在抗戰的前線,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奔赴武漢,火車上疲憊的身影使人淚目。
原因:醫護人員,他們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有家人是別人的孩子或父母。面對疫情,他們也怕,但是責任讓他們選擇了逆行,勇敢面對。
㈤ 剃發易服既然已經過去,為什麼漢族不肯恢復漢服
恢復漢服只是時間問題,我堅信做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是不可能沒有自己的民族服飾,總有一天會恢復漢服!
㈥ 刮毛明志什麼意思
刮毛明志和剃發明志是一個意思,就是說為表明自己的決心,把自己的頭發剃掉。
㈦ 什麼叫剃發明志
剃發明志就是指用剃頭發來表明自己對志向的堅定。
剃發明志的典故:版
古時候認為頭發是父母權所賜不可輕易損毀,剃發是一種恥辱,就像是給奴隸在臉上用烙鐵刺字一樣的羞辱。
而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打仗,結果輸了。他就採取了一種很極端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頭發剃了,住在破舊的草屋,每天舔著苦膽,用來懲罰自己,表明自己的決心和志向。
(7)疫情剃發明志擴展閱讀
剃發明志的近義詞:
一、卧薪嘗膽
釋義:形容一個人忍辱負重,發憤圖強。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譯文:越王勾踐回國後,時刻不忘吳國受辱的情景。他在自己的屋裡掛了一隻苦膽,坐著著都要嘗嘗苦膽的味道提醒自己。
二、奮發圖強
釋義:振作精神,以求強盛。
引證:郭沫若《科學的春天》:「我祝願中年一代的科學工作者奮發圖強,革命加拚命,勇攀世界科學高峰。」
㈧ 蓄發明志還是削發明志
兩種說法都是有的。不能說哪個錯。
蓄發明志,乃是表達自己長大成熟了,就留了長發。
削發明志一般指一個人經歷了某些苦難。把頭發削光(或割短),以明其志。
㈨ 灌籃高手櫻木花道剃發明志是多少集
第60集19分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