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發明的打麻將

誰發明的打麻將

發布時間:2021-06-15 18:13:50

① 麻將是誰發明

說法一 麻將,又稱麻雀、雀牌、馬將等,它與骨牌、葉子、馬吊有密切的淵源。 骨牌起自北宋宣和二年,又稱宣和牌。分天、地、人、和、長、短、無名、七等共32張,按點和等級分大小。一張12點的天牌」與任意一張7點牌在一起,是九點;一張11點的短牌」與一張8點的人牌」在一起,也是九點;前者大稱天九」,後者稱人九」。骨牌為矩形塊狀,為今後的麻將製作形式作了提示。 葉子,就至今尚保留著的窄條紙牌。起源於唐朝。宋代王辟子《澠水燕談錄》說葉子」系一禪師獻給李世民的。葉子」暗示二十世李」,即唐可傳給20世。 葉子」到明朝發展為馬吊」。紙質品,共40張,分為文錢、索子、萬字、十字4門。文錢分空沒文、半文和一文至九文。索子分一索至九索。萬字分一萬貫到九萬貫。十字分九十萬貫到二十萬貫。萬字」十字」均以水滸人物為標志等級。 到清朝,加入中發白東南西北風,成了麻將。 說法二 現今人們熟悉的麻將牌,傳說還有一段傷心的故事。 從前,有個父母雙亡的少年,姓麻,單名一個人字。他聰明勤勞,好勝心極強,家裡卻一貧如洗。有一天,一位大將軍得勝回朝,他披紅掛彩,騎著高頭大馬,惹得市民們都擁在街道邊觀看。麻人也在其中,他望著八面威風的大將軍,對身邊的同伴說我以後也要做個大將軍,好好威風一下!」同伴們聽罷,笑得前仰後合,譏諷他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你連飯也吃不上,還想當大將軍?」 麻人聽後,一言不發。從此,他起早摸黑地練起武來。同伴們見他當真想做將軍,就給他取了個外號,叫他麻將」◇來叫順了,真名反而忘了。沒過多久,麻將就無法練武了。因為光練武不幹活,飯都沒得吃了,木棍也耍不起來。沒辦法,只得先幹活掙錢換飯吃。麻將有一手搓麻繩的手藝,又快又好,因此請他幹活的人很多。喂,麻將,今天到我家搓。」麻將,明天到我家去搓。」這樣今天給東家搓麻繩明天給西家搓麻繩,麻將乾脆放棄了練武,到江湖上做起了販賣麻繩的生意。心中卻暗暗發誓做不成將軍至少也要做個大富翁!此後,麻將常備著大小不等的細麻繩,賺了一個銅子兒就用細繩串起來,口裡念道一銅,兩銅,三銅……」九銅後加一個就挽作一圈掛起來,稱為一束。有了十束就稱之為一萬。他還備了四隻白板箱,打算攢滿十萬,裝滿四大箱。 千辛萬苦,總算積到了九萬,好友們就勸他你歷經了那麼多春夏秋冬,已是兩鬢染霜;走遍東南西北,既觀賞了各地的梅蘭竹菊,又飽受了風霜雨雪之苦。不要一心想發財,也該保重身體,回家享享清福了。」麻將聽了,覺得有理,就打道回府了。可是當麻將回到家裡一看,不由驚呆了四隻白板箱空空如也。原來,麻將一心賺錢,心裡全撲在錢上,對子女疏於管教。他的兒子紅中,蓋房子,娶妻子,生兒子都是大搞排場,揮金如土,將他一生的血汗錢花得一文不剩。麻將得知實情,氣得將四隻白板箱砸得粉碎,不久便含憤身亡。麻將的好友們聞訊趕來,忙幫著料理後事,他們把砸碎的白板箱集攏來,說也奇怪,這些碎塊都差不多大小,共計一百四十四塊。為了紀念麻將,他們便把他的一生經歷刻在了木板上。從此就有了筒子、萬子、東南西北、梅蘭竹菊、發財、白板、紅中,稱之謂麻將牌」,並且很快就在民間流行開來。 說法三 據傳,麻將牌是明朝時一個名叫萬秉迢的人發明的。萬秉迢被施 耐庵《水滸傳》書中的108位好漢所折服,於是想做一副娛樂工具來紀 念他們。經過幾天精心設計,終於研製出了麻將牌。他把麻將牌設計 為108張,暗喻《水滸》中的108位好漢。牌中的九索指九紋龍」史進,二索指雙鞭」呼延灼,等等。這108位好漢,因分別來自四面八 方,於是牌中有東、南、西、北各4張。而梁山泊聚義的群雄有貧有富, 出身各異,因此又設中、發、白。發者是發財之家,白者是白丁、貧民,中者是中產人家。麻將又分萬、筒(北方稱餅)、索(北方稱條), 即是發明人萬秉(餅)迢(條)的諧音。 說法四 麻將原是護糧牌」之說,倒是頗有趣味。有關資料記載,江蘇太倉,曾為古時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穀,以供 南糧北調」,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不少糧食。管理糧倉的官吏為了獎勵捕雀的數目,憑此發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字,既可觀賞,又可做游戲,也是兌取獎金的憑證。這種護糧牌後經演變而定型,便成為今天的麻將牌,其玩法、符號和稱謂術語無不與捕雀有關。例如,筒」的圖案就是火葯槍的橫截面,筒」即是槍筒,幾筒則表示幾支火葯槍。索」即束」,是用細繩串起來的雀鳥,獎金則是按鳥的多少來計算的。萬」即是賞錢的單位,幾萬就是賞錢的數目。還有東南西北」為風向,故稱風」,火葯槍射鳥應考慮風向。中、白、發」中」即射中之意,故為紅色。白」即白板,放空炮。發」即發放賞金,領賞發財。麻將玩法的術語也無不與捕雀護糧有關。如碰」,即嘭」的槍聲。又如成牌叫糊」,糊」實為鶻」的諧。
求採納

② 麻將是誰發明的呢

麻將是中國的國粹,中國人總是愛以搓八圈或是以桌上游泳來稱呼,近來更有醫學研究發現,老年人多打麻將可以預防老人痴呆症,不可諱言,麻將是一件令人不能自己的博奕游藝,但是你知道麻將的由來嗎? 麻將本名應是「抹將」,抹的是水滸傳的108個好漢。相傳元末明初有個名叫萬秉迢的人,非常推崇施耐庵筆下的梁山好漢,欲將水滸傳的故事讓達官貴人也知水滸故事,進而愛民護民遂發明麻將,將水滸英雄融入這個游戲中。麻將以108張為基數,分別隱喻108條好漢。如牌中九條喻為「九條龍」史進,二條喻為「雙鞭」呼延灼,一餅喻為「黑旋風」李逵。 之所以分為萬、餅、條三類,是取其本人姓名的諧音。每類從一到九各有四張牌,剛好108張。108條又是從四面八方匯聚梁山,所以加上東、西、南、北、中午個方為各掭四張牌計20張。這些好漢有富貴貧窮各階層,所以再加上「發」、「白」隱喻富有及窮白,加上八張牌,整副牌共計136張。 後來又加上各種花牌,整副牌共計144張。另有一種民間趣話,打麻將用四方桌既是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也是指春夏秋冬四季,每人十三張牌,因為一季有十三個星期。四季合五十二周,共三百六十四天,加上贏了時的那一張,代表一年最後一天共三百六十五天,恰好一年。這也是另一種趣話。 由來二 麻將起源於護糧倉,麻將牌起源江蘇太倉,這是蘇州雜文作家"谷新之"研究得出的結論。 太倉在古時是皇家糧倉,倉內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糧北運」。糧倉既設,雀患便生。守倉兵丁以捕雀取樂,倉官變鼓勵為獎勵,發給竹製籌牌記數酬勞。這籌牌上刻有字,可用來作游戲的工具;這牌子又是賞錢,有證券價值,於是便可以用來作輸贏。這種游戲流傳下來,演變定型,便成了麻雀牌,即今天的麻將。其玩法,術語等都與捕捉麻雀有關。 譬如筒、索、萬。筒的圖案是火槍的象形符號(截面圖)。幾筒表示幾具火槍。索即束,是細束捆串起來的鳥雀,所以一索圖案的是鳥,二索上像竹節,表示鳥雀的腳,官吏驗收時以鳥足計數,兵丁將鳥雀集合成「束」。萬,即賞錢。 另外,東、西、南、北為風向,土槍無力,發射時要考慮風?。中,即打中,故塗紅色。白,即白板,打空槍之謂。發,即得賞發財。「碰」, 即「砰」,槍聲。成牌之「胡」,實為「鶻」;屬鷹的一種,有高強的捕鳥本領,有了鶻就不愁抓不到麻雀,故每局牌勝皆曰「鶻」。除此,麻將中的「吃」,「杠」等術語幾乎都要與捕捉麻雀聯系起來。 那麼,麻雀牌又怎麼叫作「麻將牌」呢?原來太倉方言的「鳥雀」就叫作「麻將」,「打鳥」或者「打麻雀」統稱「打麻將」,故麻雀牌也叫「麻將牌」。 由來三 我國最早有關麻將的計載,是宋朝楊大年著的「麻將經」。其中的內容和現今的麻將差不多。麻將發展到了清朝,沒有「一鳥」(一索),並且七個字是「公」、「侯」、「將」、「相」、「文」、「武」、「百」,清廷懷疑這七字和反清復明有關,於是下令禁之。到了道光年間,秀才陳實門坐他哥的船四處游歷,船上的船員無聊聚賭,陳實門日日觀之,於是起了改進賭具的念頭,船行時風向時常改變,於是他把公侯將相改成東南西北風,當時船在各處交易的貨幣制度是,十筒相當於一索,十索相當於一萬。其中「筒」即是中間有洞的銅幣,索就是把一堆銅幣串起。於是他將這些用在麻將上,但一索和二索極易混淆,某日他看到了船上養的鳥,靈機一動將一索改成「鳥」。麻將至此已大致成形,但文武百這三字要改成什麼呢?陳實門為此傷透了腦筋。有一次船員在下棋時用炮將軍對方,說道「吾炮百發百中也」。陳實門聽了就將文武百取百發百中之中發百改為中發白替之,這就是我們今日的麻將了。 號稱「國粹」的麻將雖風靡已久,可起源問題似乎仍困擾著不少人。《書屋》雜志二零零五年第一期中就有一篇《麻將學發微》,其作者在文中感慨時至今日,麻將仍是「妾身未明」。是否果真如此呢?且先來梳理一下至今仍比較流行的幾種麻將起源說。 麻將的起源說可分為「湖說」、「鄭和說」、「太倉鶻說」、「寧波說」等。「湖說」派以清代文學家戴名世和民國歷史學家瞿兌之為代表,認為「麻將當為馬將之訛,馬將又源於馬吊。」馬吊中多天罡地煞的梁山好漢形象,宋江是萬萬貫的最大牌,成牌曰「湖」,這「湖」即指梁山泊。「鄭和說」則根據麻將中的一些叫法如北風、索,以及東非沿岸有人會打麻將的事實,推斷出是鄭和七下西洋時的發明。說水手常年在海上漂泊,閑暇之餘漸漸玩出了這種風靡世界的游戲;而且成牌時曰「和」(音胡),恰好和三寶大人的名對上了號。前幾年風靡一時的「太倉鶻派」則斷定麻將的發源地在江蘇太倉,理由是該地曾是皇家糧倉,作儲米之用,因患雀災,遂有打麻雀之游戲,其中有索筒餅等,先在兵丁中流行,後慢慢傳入民間,成牌時曰「鶻」(音胡)。鶻是老鷹的一種,想那麻雀見了老鷹當然就玩完,因此當某人叫出「鶻」字成牌後,其他幾家就只能乖乖俯首就擒。立論新穎

③ 麻將是誰發明出來的

④ 麻將是誰發明的

麻將的由來眾說紛紜,其實它是我國明代傑出航海家鄭和在航海 之中的一大發明。鄭和為何發明麻將呢?這與他航海大有關系。明宣 德年間,鄭和為了能給常年累月航海的船員開解海上生活中的無聊, 在船上設計出了一種竹牌游戲,故後來麻將也有竹牌之稱。 觀麻將中的一些牌名,還真的與航海有關。如:風向是出海航運 最關心的大事,所以,鄭和設計的這竹牌游戲即以「東、南、西、北」 風4張牌為始。當船靠岸時必須拋錨系繩索,為此,在麻將中又設計了 一至九條(索)的牌名。出海航行,淡水是必不可少的,而其時裝水 的器具為竹筒,在船上一直要排上九行,於是便在麻將中有了一至九 筒的名目。麻將中的九張萬字牌是緣於出海之前,朝廷按照級別撥發 給每個船員一至九萬串的銅錢。「春、夏、秋、冬」四張「花」牌則 是代表一年四個季度的區分與變化。 「麻將」的發明者——鄭和<P> 提起打麻將,中國可能無人不曉,但麻將的歷史由來許多人卻並不了解,細說起來很有一番意思。麻將是中國人發明的一種娛樂工具,深受國人喜愛,但其發明過程有一段歷史背景故事。</P> <P> 據說,明朝的三保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組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船隊,並率數萬將士,名義上是經商貿易,實質是尋找失蹤的小皇帝建文帝。</P> <P> 在長年的航海過程中,許多將士因海上生活單調枯燥和思鄉之苦,精神萎迷不振,甚至積郁成疾。</P> <P> 鄭和看了非常著急,擔心長此下去,後果不堪設想。他認為必須要製作一種新的娛樂工具,給將士們解除煩悶,這種娛樂工具既要製作簡便,又要讓廣大士兵都能學會,最好能容納兩個以上的人同時參與。</P> <P> 經過冥思苦想,鄭和終於想到就地取材,利用船上現有的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圖案,再制定游戲規則,放在吃飯的方桌上就能供四人同時娛樂。</P> <P> 在文字圖案的確定上,為了迎合將士們的心理和航海的實際,鄭和同樣動了一番腦筋。比如:紅「中」代表中原大地,迎合將士們的思鄉之情,由於中國的帝王一向偏愛紅色基調,故特意將「中」字設置成紅色。</P> <P> 因為航海的目的名義上是經商,故竹牌刻上「發」字,以迎合大家的發財心理,發多少財?「一萬」、「二萬」、「三萬」……「九萬」。</P> <P> 由於航海中受食品來源製作條件的限制,將士們的日常主食是烙制的圓形大餅,吃多少餅?「一餅」、「二餅」、「三餅」……「九餅」。</P> <P> 遇到風平浪靜時,將士們也常捕魚來改善伙食,捕多少條魚?「一條」、「二條」、「三條」……「九條」。</P> <P> 船隊在海上航行,將士們整天看到的是一片白茫茫的滄海,故竹牌中設置了「白皮」。</P> <P> 鄭和當年航海使用的是帆船,所以最關心的是風向,故竹牌刻置了「東」、「南」、「西」、「北」風。</P> <P> 長年的海上航行,人們感受最深切的是季節冷暖的變化,乾脆就刻上「春桃」、「秋菊」、「夏荷」、「冬梅」四朵花來代表一年四季,盡管後來竹牌上的圖案發生了變化,但「花」的叫法仍然沒變。</P> <P> 鄭和發明的這種新式竹牌娛樂工具,不像「圍棋」、「象棋」那樣深奧難學,普通士兵一學就會,很快就在將士中推廣開來。將士們萎迷不振的狀況也隨之一掃而光,鄭和也為終於找到了排遣將士們郁悶和思鄉煩惱的途徑而開心。</P> <P> 後來一些將士們向鄭和反映:這種竹牌太好玩了,大家都非常喜愛,將士們一玩起來就精神麻木、如痴如醉,不僅樂不思鄉,而且有時連飯都忘了吃。但大家都把玩這種游戲叫打「竹牌」,名稱不太雅觀,還是請主帥另賜一個名字吧?鄭和想了想回答:既然這種游戲能夠麻痹將士們的精神,那就叫做「麻將」好了。</P> <P> 從此,「麻將」的名字就產生了,而且由海上傳到陸地,打法也不斷花樣翻新,逐漸成為中國人的主要娛樂工具。</P> <P> 應該說,當初鄭和發明「麻將」有其積極意義,在解決海上航行的寂寞和孤獨方面功不可沒。也許沒有「麻將」的發明,很可能由於將士們精神上的崩潰而導致重大變故發生,使後續的航行難以進行。</P> <P> 比如:後來的西方航海家麥哲倫的環球航行中,就曾發生了其中一艘帆船中途叛亂返航的情況。可見咱們中國老祖先確有先見之明,鄭和用一種普及性的游戲,就巧妙地化解了可能造成的航海悲劇。</P> <P> 至於後來「麻將」成為中國人的主要賭博用具,這當然是鄭和當初發明「麻將」時始料未及的。那些整天沉溺在「麻將」場上難以自拔的人,是賭博的劣根性較強,還是「麻將」的誘惑力太大?這就很難解釋了。俗話說:「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總之,不能簡單地歸結到「麻將」本身。</P> <P> 希望了解了「麻將」歷史由來的人們,不要曲解了鄭和發明「麻將」的初衷目的,千萬不能樂而忘憂、不思進取,將自己有限的生命無謂地消磨在「麻將」牌上,而應該抓緊機遇、只爭朝夕,為中華民族的重新崛起努力奮斗

⑤ 春節人們最愛打麻將,麻將到底是誰發明的

麻將牌是千百年來由多種棋牌活動融合演變而成的,然後在清代道光至清末時期,形成了一套144張牌和每把13張的定型打法。起初是與一個名叫萬秉迢的人相關,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明朝鄭和下西洋時因為無聊在軍隊了發明了麻將。

關於麻將的由來,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明朝鄭和下西洋時,船上沒有什麼娛樂設施,將士們無聊想家,鄭和為了穩定軍心,發明了一種娛樂工具。他以紙牌,牙牌,牌九等為基礎,以100多塊小木片為牌子,以艦隊編制,分別刻了1—9條,以船上的水桶數量刻了1—9桶(筒),為了吸引人的金錢刻了1—9萬和發財,根據風向,刻了東南西北,然後又以“大中華耀兵異域”的口號刻了紅中,根一年四季刻了四個花牌,最後有一塊牌不知道刻什麼好,就索性不刻了,就是現在的白板。

⑥ 麻將是誰發明的(撲克呢

鄭和.
提起打麻將,中國可能無人不曉,但麻將的歷史由來許多人卻並不了解,細說起來很有一番意思。麻將是中國人發明的一種娛樂工具,深受國人喜愛,但其發明過程有一段歷史背景故事。據說,明朝的三保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組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船隊,並率數萬將士,名義上是經商貿易,實質是尋找失蹤的小皇帝建文帝。在長年的航海過程中,許多將士因海上生活單調枯燥和思鄉之苦,精神萎迷不振,甚至積郁成疾。鄭和看了非常著急,擔心長此下去,後果不堪設想。他認為必須要製作一種新的娛樂工具,給將士們解除煩悶,這種娛樂工具既要製作簡便,又要讓廣大士兵都能學會,最好能容納兩個以上的人同時參與。經過冥思苦想,鄭和終於想到就地取材,利用船上現有的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圖案,再制定游戲規則,放在吃飯的方桌上就能供四人同時娛樂。

在文字圖案的確定上,為了迎合將士們的心理和航海的實際,鄭和同樣動了一番腦筋。比如:紅「中」代表中原大地,迎合將士們的思鄉之情,由於中國的帝王一向偏愛紅色基調,故特意將「中」字設置成紅色。
因為航海的目的名義上是經商,故竹牌刻上「發」字,以迎合大家的發財心理,發多少財?「一萬」、「二萬」、「三萬」……「九萬」。
由於航海中受食品來源製作條件的限制,將士們的日常主食是烙制的圓形大餅,吃多少餅?「一餅」、「二餅」、「三餅」……「九餅」。 遇到風平浪靜時,將士們也常捕魚來改善伙食,捕多少條魚?「一條」、「二條」、「三條」……「九條」。 快樂教育社區船隊在海上航行,將士們整天看到的是一片白茫茫的滄海,故竹牌中設置了「白皮」。!p0F!w$BXUR m0鄭和當年航海使用的是帆船,所以最關心的是風向,故竹牌刻置了「東」、「南」、「西」、「北」風。
長年的海上航行,人們感受最深切的是季節冷暖的變化,乾脆就刻上「春桃」、「秋菊」、「夏荷」、「冬梅」四朵花來代表一年四季,盡管後來竹牌上的圖案發生了變化,但「花」的叫法仍然沒變。 鄭和發明的這種新式竹牌娛樂工具,不像「圍棋」、「象棋」那樣深奧難學,普通士兵一學就會,很快就在將士中推廣開來。將士們萎迷不振的狀況也隨之一掃而光,鄭和也為終於找到了排遣將士們郁悶和思鄉煩惱的途徑而開心。 後來一些將士們向鄭和反映:這種竹牌太好玩了,大家都非常喜愛,將士們一玩起來就精神麻木、如痴如醉,不僅樂不思鄉,而且有時連飯都忘了吃。但大家都把玩這種游戲叫打「竹牌」,名稱不太雅觀,還是請主帥另賜一個名字吧?鄭和想了想回答:既然這種游戲能夠麻痹將士們的精神,那就叫做「麻將」好了。 從此,「麻將」的名字就產生了,而且由海上傳到陸地,打法也不斷花樣翻新,逐漸成為中國人的主要娛樂工具。
應該說,當初鄭和發明「麻將」有其積極意義,在解決海上航行的寂寞和孤獨方面功不可沒。也許沒有「麻將」的發明,很可能由於將士們精神上的崩潰而導致重大變故發生,使後續的航行難以進行。
後來的西方航海家麥哲倫的環球航行中,就曾發生了其中一艘帆船中途叛亂返航的情況。可見咱們中國老祖先確有先見之明,鄭和用一種普及性的游戲,就巧妙地化解了可能造成的航海悲劇。 至於後來「麻將」成為中國人的主要賭博用具,這當然是鄭和當初發明「麻將」時始料未及的。那些整天沉溺在「麻將」場上難以自拔的人,是賭博的劣根性較強,還是「麻將」的誘惑力太大?這就很難解釋了。俗話說:「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總之,不能簡單地歸結到「麻將」本身。 希望了解了「麻將」歷史由來的人們,不要曲解了鄭和發明「麻將」的初衷目的,千萬不能樂而忘憂、不思進取,將自己有限的生命無謂地消磨在「麻將」牌上,而應該抓緊機遇、只爭朝夕,為中華民族的重新崛起努力奮斗。

說法一 麻將,又稱麻雀、雀牌、馬將等,它與骨牌、葉子、馬吊有密切的淵源。 骨牌起自北宋宣和二年,又稱宣和牌。分天、地、人、和、長、短、無名、七等共32張,按點和等級分大小。一張12點的天牌」與任意一張7點牌在一起,是九點;一張11點的短牌」與一張8點的人牌」在一起,也是九點;前者大稱天九」,後者稱人九」。骨牌為矩形塊狀,為今後的麻將製作形式作了提示。 葉子,就至今尚保留著的窄條紙牌。起源於唐朝。宋代王辟子《澠水燕談錄》說葉子」系一禪師獻給李世民的。葉子」暗示二十世李」,即唐可傳給20世。 葉子」到明朝發展為馬吊」。紙質品,共40張,分為文錢、索子、萬字、十字4門。文錢分空沒文、半文和一文至九文。索子分一索至九索。萬字分一萬貫到九萬貫。十字分九十萬貫到二十萬貫。萬字」十字」均以水滸人物為標志等級。 到清朝,加入中發白東南西北風,成了麻將。
1PltD?.f+Z0
g&DQs-t6r0x4x0說法二 現今人們熟悉的麻將牌,傳說還有一段傷心的故事。 從前,有個父母雙亡的少年,姓麻,單名一個人字。他聰明勤勞,好勝心極強,家裡卻一貧如洗。有一天,一位大將軍得勝回朝,他披紅掛彩,騎著高頭大馬,惹得市民們都擁在街道邊觀看。麻人也在其中,他望著八面威風的大將軍,對身邊的同伴說我以後也要做個大將軍,好好威風一下!」同伴們聽罷,笑得前仰後合,譏諷他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你連飯也吃不上,還想當大將軍?」 麻人聽後,一言不發。從此,他起早摸黑地練起武來。同伴們見他當真想做將軍,就給他取了個外號,叫他麻將」◇來叫順了,真名反而忘了。沒過多久,麻將就無法練武了。因為光練武不幹活,飯都沒得吃了,木棍也耍不起來。沒辦法,只得先幹活掙錢換飯吃。麻將有一手搓麻繩的手藝,又快又好,因此請他幹活的人很多。喂,麻將,今天到我家搓。」麻將,明天到我家去搓。」這樣今天給東家搓麻繩明天給西家搓麻繩,麻將乾脆放棄了練武,到江湖上做起了販賣麻繩的生意。心中卻暗暗發誓做不成將軍至少也要做個大富翁!此後,麻將常備著大小不等的細麻繩,賺了一個銅子兒就用細繩串起來,口裡念道一銅,兩銅,三銅……」九銅後加一個就挽作一圈掛起來,稱為一束。有了十束就稱之為一萬。他還備了四隻白板箱,打算攢滿十萬,裝滿四大箱。 千辛萬苦,總算積到了九萬,好友們就勸他你歷經了那麼多春夏秋冬,已是兩鬢染霜;走遍東南西北,既觀賞了各地的梅蘭竹菊,又飽受了風霜雨雪之苦。不要一心想發財,也該保重身體,回家享享清福了。」麻將聽了,覺得有理,就打道回府了。可是當麻將回到家裡一看,不由驚呆了四隻白板箱空空如也。原來,麻將一心賺錢,心裡全撲在錢上,對子女疏於管教。他的兒子紅中,蓋房子,娶妻子,生兒子都是大搞排場,揮金如土,將他一生的血汗錢花得一文不剩。麻將得知實情,氣得將四隻白板箱砸得粉碎,不久便含憤身亡。麻將的好友們聞訊趕來,忙幫著料理後事,他們把砸碎的白板箱集攏來,說也奇怪,這些碎塊都差不多大小,共計一百四十四塊。為了紀念麻將,他們便把他的一生經歷刻在了木板上。從此就有了筒子、萬子、東南西北、梅蘭竹菊、發財、白板、紅中,稱之謂麻將牌」,並且很快就在民間流行開來。
WBv#O:a.b+zW0
u} P L+\f2\3f$Ah2B0說法三 據傳,麻將牌是明朝時一個名叫萬秉迢的人發明的。萬秉迢被施 耐庵《水滸傳》書中的108位好漢所折服,於是想做一副娛樂工具來紀 念他們。經過幾天精心設計,終於研製出了麻將牌。他把麻將牌設計 為108張,暗喻《水滸》中的108位好漢。牌中的九索指九紋龍」史 進,二索指雙鞭」呼延灼,等等。這108位好漢,因分別來自四面八 方,於是牌中有東、南、西、北各4張。而梁山泊聚義的群雄有貧有富, 出身各異,因此又設中、發、白。發者是發財之家,白者是白丁、貧 民,中者是中產人家。麻將又分萬、筒(北方稱餅)、索(北方稱條), 即是發明人萬秉(餅)迢(條)的諧音。 說法四 麻將原是護糧牌」之說,倒是頗有趣味。有關資料記載,江蘇太倉,曾為古時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穀,以供 南糧北調」,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不少糧食。管理糧倉的官吏為了獎勵捕雀的數目,憑此發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字,既可觀賞,又可做游戲,也是兌取獎金的憑證。這種護糧牌後經演變而定型,便成為今天的麻將牌,其玩法、符號和稱謂術語無不與捕雀有關。例如,筒」的圖案就是火葯槍的橫截面,筒」即是槍筒,幾筒則表示幾支火葯槍。索」即束」,是用細繩串起來的雀鳥,獎金則是按鳥的多少來計算的。萬」即是賞錢的單位,幾萬就是賞錢的數目。還有東南西北」為風向,故稱風」,火葯槍射鳥應考慮風向。中、白、發」中」即射中之意,故為紅色。白」即白板,放空炮。發」即發放賞金,領賞發財。麻將玩法的術語也無不與捕雀護糧有關。如碰」,即嘭」的槍聲。又如成牌叫糊」,糊」實為鶻」的諧音。
撲克牌的誕生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但迄今沒有一個定論,法國人認為撲克是法國人在1392年發明;比利時人說比利時早在1379年就出現了撲克牌;義大利人則說撲克是義大利人1376年發明,還有說是埃及、印度、朝鮮等國發明,而更多的西方人確認為,中國紙牌在12-13世紀(南宋時期)傳入歐洲,依此說法,最早發明撲克牌的國家應該算是中國。 撲克牌的造型、規格、張數由早期各國不一(如義大利為22張,德國為32張,西班牙為40張,法國為52張)發展到的54張撲克牌是由1392年法國創始出現的52張撲克牌的模式,外加大、小王演變而來的。此後,各國撲克牌張數逐漸統一為現在的54張模式。從最初以「點數」的畫面發展到現在以豐富多彩的「花色」作為背景,逐步從娛樂的單一功能演繹成一種多功能、全方位的文化載體的畫面風景。各國人民都以本國民族文化對四種花色給予不同的文化闡述。法國人將四種花色理解為矛、方形、丁香葉和紅心;德國人把四種花色理解為樹葉、鈴鐺、橡樹果和紅心;義大利人將四種花色理解為寶劍、硬幣、拐杖和酒杯;瑞士人將四種花色理解為橡樹果、鈴鐺、花朵和盾牌;英國人則將四種花色理解為鏟子、鑽石、三葉草和紅心。撲克牌的花色,歷來說法很多。比較集中的說法有以下兩種:一說是這四種花色代表當時社會的四種主要行業,其中黑桃代表長矛,象徵軍人;梅花代表三葉花,象徵農業;方塊代表工匠使用的磚瓦;紅桃代表紅心,象徵牧師。另一說是這四種花色來源於歐洲古代占卜所用器物的圖樣,其中黑桃代表橄欖葉,象徵和平;梅花為三葉草,意味著幸運;方塊呈鑽石形狀,象徵財富;而紅桃為紅心型,象徵智慧和愛情。撲克牌的54張模式解釋起來也非常奇妙:大王代表太陽、小王代表月亮,其餘52張牌代表一年中的52個星期;紅桃、方塊、梅花、黑桃四種花色分別象徵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種花色有13張牌,表示每個季節有13個星期。如果把j、q、k當作11、12、13點,大王、小王為半點,一副撲克牌的總點數恰好是365點。而閏年把大、小王各算為1點,共366點。專家普遍認為,以上解釋並非巧合,因為撲克牌的設計和發明與星相、占卜以及天文、歷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閱讀全文

與誰發明的打麻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