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療法

發明療法

發布時間:2021-06-15 16:24:47

A. 古代火的發明與什麼療法具有密切關系

A 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或現象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分析能力。本題所列的四個選項中,古代軍事技術與火葯發明是應用關系;至於爆破技術用之於建築,這還是現代建築史上的事。A和B兩個選項有著內在聯系,但醫療術不等於煉丹術。火葯的發明是人們在煉丹時偶然發現的。因此,本題的答案只有A。

B. 樊長喜發明的樊字療法是怎樣來降服冠心病的

對冠心病及由血液循環障礙造成的這些非傳染性疾病,不一定非要用葯物來治療。況且,這類疾病用葯物來治療是無法根治的。因為葯物所能起到的作用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擴張血管,使血管的官腔暫時擴大,血液循環暫時會得到改善,病情可以暫時減輕。但葯效過去後,血管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所以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二是消栓、溶栓。但血栓被溶解後,卻又導致血液的濃度升高了,「垃圾」沉積血管內壁的現象更加嚴重了。雖然病情暫時得到了改善,而它卻又埋下了危害更大的禍根。這正如人們常說的:「治住了咳嗽添上了喘」。
現在來談談用樊字療法治療這類疾病的原理——樊字療法是藉助患者自身的體重,利用行走或踏步時所產生動能,為其配套的工具「血管凈化器」提供能量。當每隻腳踏到地面上時,「血管凈化器」便產生很大的反向壓力,迫使部分血液快速流入下肢靜脈。而靜脈裡面有種特殊的機關叫做「靜脈瓣」,它的作用是,在血液向上流動時,它會隨即收起瓣膜,使瓣膜的膜片倒向血管壁,使該段靜脈血管的大門打開,讓上行的血液順利通過;但在腳抬起時,靜脈瓣的瓣膜會迅疾展開,隨即關閉這段靜脈血管的大門,不準許血液向下流動。就好像壓水井的閥門一樣,只允許水向上流,不允許水向下流。這樣,隨著不停的行走或踏步,兩腳足底部的血液被迫快速向上流動,從而推動全身的血液都加快了循環速度。這等於在足底加裝了一個增壓泵,幫助心臟向全身供血;既減輕了心臟的勞動強度,又增強了心臟的工作效率。
這樣,在血液循環加快後,首先起到的作用是,那些由供血不足造成的病症開始漸漸好轉;接下來所起的作用是,血液循環加快後所產生的勢能,將那些血液中的「垃圾」和粘附在血管內壁上的「垃圾」,慢慢地、一點兒一點兒地沖掉、帶走;隨著血液不停的循環,那些「垃圾」在流經肝臟和腎臟時,被分解、過濾,最後由排泄系統排出體外。
經過一段時間的連續使用,血管中的「垃圾」被清理干凈了、血液循環暢通了,那些由血液循環障礙造成的種種疾病,就會自行消失。
因此,很多患者病好後都這樣總結說:「用葯物來治這些病,就好像是揚湯止沸;用樊字療法來治這些病,就好像是抽薪止沸」。
《新華社》2009年10月2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10月16日、《科技日報》2009年4月23日等眾多媒體都對「樊字療法」作了報道。
世界名人俞吾金說:「科學就是對常識的不斷沖擊、突破和超越」。

C. 血清療法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血清療法的發明在20世紀初期曾引起過巨大的轟動。由於應用白喉和破傷風桿菌的抗毒血清能抵抗白喉和破傷風桿菌毒素,血清療法被認為是治療細菌感染的有效方法。這項方法的發明人,德國醫學家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榮獲了1901年首次頒發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諾貝爾獎委員會的頒獎詞高度評價了他「在血清療法方面的工作,特別是應用於白喉方面。」並認為「他以這一項工作開辟了醫學科學領域中的一條新路,從而給醫生們一種和疾病與死亡作斗爭的勝利武器。」

1901年,由於貝林在抗毒素血清治療,特別是運用血清治療法防治白喉和破傷風等疾病方面的功績,他獲得了第一次設立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當時傳染病是對人類健康威脅最大的一種疾病,而且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血清療法給當時對傳染病的治療帶來了極大的鼓舞,在化學療法和抗生素出現之前,醫生們曾經在相當長時期內指望用血清療法治療其他傳染病。這也成為馮·貝林榮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原因。雖然馮·貝林當時的資歷和聲望都比科赫與艾利希低,但他獲得諾貝爾獎卻比他的老師(科赫是在1905年因研究結核桿菌而獲得諾貝爾獎的)和同事(艾利希是在1908年因免疫學方面的成就而獲得諾貝爾獎的)都早。

貝林以及北里柴三郎的血清治療為征服傳染性疾病提供了一種重要依據。但是,生產白喉抗毒素的方法最初是很不理想的。直到艾利希設計出了測量血清中抗毒素含量的定量方法,並且解決了大量生產白喉抗毒素的技術問題後,血清治療才成了對付疾病的普遍有效手段。

D. 中國排於療法發明人

排瘀療法又叫刺絡療法,是針灸療法中一種獨特的治療方法,植根於中國傳版統的權經絡學、針灸學、氣血學。《黃帝內經》雲:「萬病之源在於瘀。」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說的就是「瘀」與病痛的關系。《黃帝內經》及《金匱要略》中都有關於瘀血致病的精湛論述。瘀血所阻塞的經絡不同,則由其引發的病症相應不同。排瘀療法即根據上述病理,採用專業技術和專業工具以排出瘀血、疏通經絡,恢復人體器官的正常功能,達到「通則不痛」的治療目的。排瘀療法自古有之,而今更為醫學界、養生界廣大有識之士所認同、所接受和竭力推行,是為國內外大量臨床經驗所證明了的一種療效神奇的自然療法。

E. 日光療法是誰發明的

一,日光療法是斐塞司博士在觀察貓曬太陽以後突發靈感而發明的一種療法,並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二,日光療法的適用:
風濕病患者採用日光浴,宜用較強、溫度較高的日光照射,宜在夏天中午時局部照射;伴有活動性肺結核、系統性紅斑狼瘡光過敏者、心力衰竭及發熱性疾病時禁用日光浴療法;在進行日光浴時,氣溫不能太低,還應考慮地面日光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地面越高、大氣越稀薄,其中的塵埃、煙霧也顯著減少,日光被吸收的機會也較少,故高處比低處日光強。含紫外線多。一般地說,高原比平原、高山比低地、農村比城市、海濱比內陸更適宜日光浴療法;日光浴最好在飯後30分鍾進行,不應在空腹時進行;照射中或照射稍後,如有惡心、嘔吐、眩暈、體溫上升等症狀時,應立即停止照射,以後要減少照射量,每次照射後要給以足夠的水分作為預防;日光浴數日後,如發生全身不適、疲勞、失眠、食慾不振等,可能是日光的蓄積作用和刺激過強的反應,應暫停日光浴治療;在進行日光浴治療時,應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照射量由小到大,如皮膚紅腫,則為燒灼特徵,應中止治療;不應在日光浴治療過程中看書看報或睡眠。

三,治療前准備
備好木椅、布單、卧墊、有色眼鏡、草帽等。

四,操作方法
一般採取全身日光浴,也可根據病變部位的不同,採取背光浴、面光浴、部分肢體浴等。全身日光浴等。全身日光浴要求赤身裸體,並不斷地翻轉身體,使各部分能充分地接受日光的照射。初行日光浴時,每次照射10分鍾即可,以後可逐漸增加到30分鍾。局部日光浴者可用雨傘或布單遮擋,每次日光浴後可用35攝氏度的溫度淋浴,然後靜卧休息。一般連續20天左右。

五,注意事項
(1)不能在氣溫太低的時候進行日光浴。一年四季均可進行日光浴,一般以上午8~10時、下午2~4時進行較好,因此時紫外線較充足,且氣溫也較適宜。
(2)照射的時間要根據體質的好壞而定,虛弱者時間宜短些,強壯者、慢性病患者照射時間宜長些。
(3)頭部要注意遮擋,以免引起頭暈、頭痛。

F. 是誰發明芳香療法如題 謝謝了

「芳香療法」是1937年法國化學家Renee Maurice Gattefosse 所發明的。在偶然的機會里他發現歐薄荷或熏衣草(Lavender)的油有特殊的治療力量。 有一次在自己家的香料實驗室他不小心燙了手。在驚慌下立刻從身邊的瓶子里倒出歐薄荷油塗在手上。他的手很快就痊癒並且沒有傷疤。他認為這是因為歐薄荷油的奇特效果。 此經驗引起了他的興趣,並開始研究一些「香精油」的治療效果。這些油來自天然材料而且純度很高,是蒸餾植物的花製成的。他稱這個新的方法為「芳香療法」。 在化學上屬於芳香族的香精油很早以前就有人使用。古代埃及人用香精油做浴後按摩和處理木乃伊之用。希臘人則用在醫葯和化妝。 芳香療法(Aromatherapy)起源於古埃及等文明古國,近代盛行於歐洲,是使用精油來達到舒緩精神壓力與增進身體的健康的古老療法,起初多用在提神或宗教冥想方面。 芳香療法進入中國的時間並不久遠,卻很快受到國內人士的青睞,在這片遼闊的地域上卻處處開花,各個行業都出現了芳香療法的身影。為什麼國人如此的醉心於芳香療法呢?其實,芳香療法和我國的傳統中醫療法有著非常神似的地方。 芳香療法與中醫療法均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均具有治療疾病、美容、養生的功效,均需在各自理論的指導下進行。芳香療法中的精油相當於中醫療法中的中葯,某一味葯物都有著自身的功效,以治療相應的疾病,解決相應的問題,多種單味葯物組成的方劑卻能更好地治療某種疾病或治療靠某種單味葯不能治療的疾病,這就是幾味葯物的共同作用,單方精油相當於單味葯,復方精油則相當於一付方劑,而基底油的有些作用則似煎葯的水,只是精油在美容美體上的使用比中葯更靈活,作用更廣泛。中葯需炮製,精油也需萃取,中醫療法會用到針灸、刮痧板等器具,芳香療法則需用到薰煙、芳香噴霧機等器具;中醫療法有推拿、點穴等手法,芳香療法也有自己獨特的按摩手法;中醫療法有葯物內服、外敷、吸納、推拿按摩、點穴針灸、刮痧等作用方法,精油也同樣具有內服、吸納、親和等多種作用方式

G. 我想知道,發明一種治療手法能申請專利嗎

我理解你說的意思是:一種疾病的治療方法?
這是不行的,專利法第25條規定,對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都是不授予專利權的;
當然,你在發明一種治療手法的過程中創造性的發明了某種醫療器械,這是可以申請專利

H. 華佗發明的麻醉療法是什麼

華佗 (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游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

他發明了麻沸散,開創了世界麻醉葯物的先例。歐美全身麻醉外科手術的記錄始於十八世紀初,比華佗晚一千六百餘年。華佗採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術,開創了全身麻醉手術的先例。這種全身麻醉手術,在中國醫學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醫學史上也是罕見的創舉。

I. 順勢療法的發明創立

哈內曼發明了一種利用這些物質製造非常稀釋的制劑的方法。首先,把某種物質在酒精中浸泡幾個星期,過濾浸泡液得到該物質的「母酊劑".然後, 他使用一些母酊劑通過用水反復的稀釋和強烈的搖動(震盪),得到最終的葯劑。直到現在,仍然用相同的基本的基本程序來製造順勢療法 的葯劑。
最後得到的葯劑往往甚至不含有原始物質的一個分子,正統的科學認為,這會致使葯劑失去活性。但是,順勢療法醫師卻聲稱使用這種方法對葯劑進行稀釋和震盪實際上能夠使它更加有效,似乎劇烈的搖動可以把能量傳輸到水中並且留下了對原始物質的記憶。順勢療法醫師稱之為強化,根據它們稀釋的次數,這些葯劑能夠得到不同的勢能。常見的勢能級別(以稀釋次數增加的順序)為6c、12c、 30c和200c。葯劑的稀釋次數越少(稱為低勢能),功效越小,作用持續時間越短。除了酊劑之外,也有用來口服的糖基葯片、葯丸、顆粒和粉末的順勢療法葯劑,有些也可以做成乳劑或葯膏直接塗到皮膚上。
順勢療法的一個核心概念,叫做「康復系統」,是人體的一種功能性系統。順勢療法支持者聲稱人體有著強大的自我康復功能。簡單的說「康復系統」是人體組織自我免疫和自我修復的一種功能調節系統。
他們聲稱康復系統遍及人體各個組織,並在那裡發揮著極其驚人的自我修復功能。在這個龐大的系統里,自我康復與外因治療之間存在著一個紐帶,就是精神牽引,這種牽引起著順勢引導和順勢推動的作用。以外力調整身體,使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功能順暢,將自然康復力量送往各個病灶。
醫學界普遍認為順勢療法不起任何作用(即效果不強於安慰劑),相反還會延誤病情,國內卻有部分企業以此牟利。對待順勢療法,應持謹慎態度。

J. 孫思邈發明了什麼療法

葯王孫思邈對我國醫葯學貢獻的「二十四個第一」:

1、 醫學巨著《千金方》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臨床醫學網路全書,被國外學者推崇為「人類 之至寶」;
2、 第一個完整論述醫德的人;
3、 第一個倡導建立婦科、兒科的人;
4、 中西醫結合工作第一人;
5、 第一個麻風病專家;
6、 第一個發明手指比量取穴法;
7、 第一個創繪彩色《明堂三人圖》;
8、 第一個將美容葯推向民間;
9、 第一個創立「阿是穴」;
10、第一個擴大奇穴,選編針灸驗方;
11、第一個提出復方治病;
12、第一個提出多樣化用葯外治牙病;
13、第一個提出用草葯喂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的人;
14、第一個提出「針灸會用,針葯兼用」和預防「保健灸法」;
15、系統、全面、具體論述葯物種植、採集、收藏的第一人;
16、第一個提出並試驗成功野生葯物變家種;
17、首創地黃炮製和巴豆去毒炮製方法;
18、首用胎盤粉治病;
19、最早使用動物肝治眼病,現在證明富含維生素甲p
20、第一個治療腳氣病並最早用彀樹皮煎湯煮粥食用預防腳氣病和腳氣病的復發,比歐洲人 早一千年,現在證明富含維生素乙;
21、首創以坤劑(雄黃等)治療瘧疾病,比英國人用砒霜製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
22、第一個提出「防重於治」的醫療思想;
23、首用羊饜(羊甲狀腺)治療甲狀腺腫。
24、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間,向群眾和同行虛心學習、收集校驗秘方的醫生。

閱讀全文

與發明療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