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凡·高《向日葵》是什麼時候創作的
1888年2月凡·高移居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在阿爾的12個月,既是他一生中創作最輝煌的時期也是他一生中最悲凄的階段;在那裡他畫了大量烈日下輝耀的麥田、向曰葵,開花的果樹以及室內外景色等。凡·高喜歡畫向日葵,在他的這類作品中凡·高以強烈刺激的視覺和感情色調,以急速蜿蜒的粗大筆觸,構成畫面一種緊張的運動感。從一系列凡·高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似乎是在一種難以控制的激情下作畫的,他的激情常常和灼熱陽光下的燦爛景色交融在一起,正像人們所說的是一位「撲向太陽的畫家」。在《黃麥子》、《畫家的居室》、《阿拉斯之橋》、《收獲》、《梨花》、《星月野》等作品中,都呈現著金黃色的主調。正如他的繪畫所表現的那樣,他是一位易於激動的人,由於長期貧困生活的折磨,和長期在藝術上的忘我鑽研,使他天生脆弱而又容易興奮的神經在受到外在的激動時,而不能駕馭自己,終於發展成嚴重的瘋狂病,而此時正是他藝術創作上的黃金時期。
2. 向日葵的創作背景
1888年4月,已35歲的梵高從巴黎來到阿爾勒,來到這座法國南部小城尋找他的陽光,他的麥田,他的向日葵……梵高創作了大量描繪向日葵的作品。這幅是其中最著名的,現藏於英國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
梵高一生創作了共十一幅向日葵。梵高的藝術是偉大的,然而在他生前並未得到社會的承認。他作品中所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其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時代的前面,的確難以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他以環境來抓住對象,他重新改變現實,以達到實實在在的真實,促成了表現主義的誕生。在人們對他的誤解最深的時候,正是他對自己的創作最有信心的時候。因此才留下了永遠的藝術著作。他直接影響了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以至於20世紀初出現的抒情抽象肖像。
《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整幅畫以黃色為主,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彷彿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梵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梵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其中有十幅在他死後散落於世界各地,只有一幅保存在梵高美術館。梵高在給他的弟弟的信中提到十二棵與十四棵向日葵的結構分布。他用十二棵向日葵來表示基督十二門徒,他將南方畫室的成員定為12人,加上本人和弟弟2人,一共14人。
梵高筆下的向日葵,像一團熊熊的烈火,那樣的華麗,那團烈火似乎想要將每個觀看過它的人的心燃燒,讓每個觀看過它的人震驚於梵高的想像力。
3. 梵高向日葵創作背景
創作背景
收到高更准備前往阿爾的消息,梵高很高興。同年8月,他畫了第一幅《向日葵》。他原本想畫12幅向日葵來裝點他在阿爾租住的小屋,以迎接高更的到來,但剛畫完4幅高更就來了,並給梵高帶來了新顏料和一種黃麻質材的畫布。
高更對梵高的這種金黃色的組合十分喜愛,對已掛在小屋的《向日葵》給予了高度評價。在高更的鼓動下,1888年10月,梵高用高更帶來的黃麻又畫了第5幅向日葵。但是不久,兩位藝術家因藝術理念上的差異發生了劇烈的沖突,情緒過激的梵高,揮舞著菜刀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1889年1月,梵高在對高更的思念中,畫了第6幅向日葵,這一次,他在花瓶里插了15朵向日葵,調整了自己的風格,消除了一切可能帶來現實主義聯想的細節,以迎合高更的藝術趣向。因為他要把這一幅送給高更。
因為對友情的期望過於強烈,對既得的友情過分看重,所以當對方讓他失望之後,由此而來的痛苦對梵高來說是致命的。失去高更的梵高從此一蹶不振,兩年後的1890年,他放下畫筆,拿起手槍,結束了自己37歲的生命。
梵高的某張信件上,記載了他本打算將他的作品《羅蘭夫人的肖像》安置在中央,然後兩側各展示一副《向日葵》作品的想法。因此,這些相似的向日葵作品,與其說是他重復練習所產生的東西,不如認為他本來就打算創作多張作品。
(3)向日葵創造擴展閱讀:
畫作內容代表
1、F號碼:F453
作品尺寸:73.5 × 60cm
向日葵數:3隻
創作時期:1888年8月
收藏地點:私人收藏(美國)
備註:《花瓶里的三朵向日葵》被認為是第一幅作品,人們稱之為梵高的「無名」向日葵,畫的是青綠色背景下,上了綠釉的罐子里插著三株橙黃色的花朵。
2、F號碼:F459
作品尺寸:98 × 69cm
向日葵數:5隻
創作時期:1888年8月
收藏地點:1945年美國轟炸日本城市蘆屋市時被毀。
3、F號碼:F456
作品尺寸:91 × 72cm
向日葵數:12隻
創作時期:1888年8月
收藏地點:德國慕尼黑新美術館(Neue Pinakothek)
備註:《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被認為是第三幅作品,共畫了12朵向日葵,背景是青綠色的。
4、F號碼:F454
作品尺寸:92.1 × 73cm
向日葵數:15隻
創作時期:1888年8月
收藏地點:英國倫敦國家畫廊(The National Gallery)
備註:梵高基於他自身所喜愛的12隻向日葵基礎上所創作的第四個作品。15朵向日葵從一隻簡單的陶罐里冒出來,背景是耀眼的黃色。花兒有的新鮮挺拔,環繞著火焰般搖曳著的花瓣。有的則快要結子,已經開始凋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向日葵
4. 求解梵高創作《向日葵》的背景、歷程及其生平
文森特·梵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有10幅在他死後散落各地,只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術館展出。梵高認為黃色代表太陽的顏色,陽光又象徵愛情,因此具有特殊意義。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種花姿來表達自我,有時甚至將自己比擬為向日葵。
梵高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
梵高那些曾引起他同時代大多數人迷惘的作品,如今卻已印在明信片上,印在掛歷上,成了暢銷貨。企業家們則一窩蜂似地將梵高的名字帶進了生意的領域,如梵高領帶、梵高圓珠筆、梵高香皂、梵高電影,梵高歌劇,其作品更是國際油畫拍賣市場上的遙遙領先者。
(4)向日葵創造擴展閱讀:
梵高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畫家,他曾在寫給弟弟的信中提到,「向日葵是屬於我的花」。梵高筆下的向日葵像是跳動的火焰,顏色鮮艷奪目,明亮的黃色飽和度極高,簡直可以被稱為「黃色的交響曲」。
梵高喜歡用純色點畫的繪畫技術。它去掉了輪廓線,把每個形狀都分解成彩色小點構成的區域,不僅使色彩化整為零,而且傳達了他追求光線和色彩的情緒。
梵高生前並不為世人所理解,他曾說「死很難,但活著更難」。在窮困潦倒之時梵高飽嘗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但他反而鞭策自己在逆境中尋找光明,他所畫的《向日葵》系列就體現了他對生命的理解。
5. 梵高 向日葵創作過程
高手...就饒了我吧
6. 梵高的油畫向日葵在幾年創造的
1888年 91X72厘米
作品以飽滿而純凈的黃色調,展示了畫家內心中似乎永遠沸騰著的熱情與活力,那一團團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僅散發著秋天的成熟,而且更狂放地表現出畫家對生活的熱烈渴望與頑強追求,那一塊塊熾熱的黃色,不僅融集著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洩著畫家對生命的盡情體驗與永久激動。
梵谷集中精力創作《向日葵》系列作品時,正是他的藝術成熟時期,此時他非常喜歡使用黃色。對於渴望鮮明色彩的梵高來說,黃色代表太陽的顏色,具有特殊意義;同時,陽光又象徵愛情,他以此來表達自己的願望,我們從中不難看出他堅持使用黃色的用意。梵谷以《向日葵》的各種花姿來表達自我,有時甚至將自己比擬為向日葵。梵谷寫給弟弟西奧的信中多次談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其中說明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兩種構圖。
一九七八年,在倫敦拍賣會上,梵谷的《向日葵》以大約五十九億日圓的天價被日本人買走了,這個消息震驚了全世界
7. 圖畫<向日葵>是誰創造的
可否是梵谷的那副
8. 梵高《向日葵》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梵高嚮往太陽的光輝鮮明,也用向日葵代表自己,抒發自己內心的狂熱和喜愛。
向日葵是梵谷的崇拜物,因為在他的眼裡,向日葵是太陽之光,是光和熱的象徵,是他內心翻騰的感情烈火的寫照,也是他苦難生活的縮影。夏天裡,梵谷表現出一種異常旺盛的創作慾望。梵谷在給他弟弟的信中說:「我想畫上半打的向日葵來裝飾我的畫室,讓純凈的或調和的鉻黃,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種程度的藍色底子上,從最濃的委羅奈斯的藍色到最高級的藍色,閃閃發光。「
梵谷集中精力創作《向日葵》系列作品時,正是他的藝術成熟時期,此時他非常喜歡使用黃色。對於渴望鮮明色彩的梵高來說,黃色代表太陽的顏色,具有特殊意義,而這種色調與向日葵永遠朝向太陽的精神又如此吻合。「無論多高多大,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來處」.這就是向日葵的精神。同時,陽光又象徵愛情,他以此來表達自己的願望,我們從中不難看出他堅持使用黃色的用意。梵谷以《向日葵》的各種花姿來表達自我,有時甚至將自己比擬為向日葵。向日葵這種花是表現他思想的最佳題材。夏季短暫,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長,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結束自己短暫的一生。
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兩種構圖,他以12來表示基督十二門徒,他還將南方畫室(友人之家)的成員定為12人,加上本人和弟弟西奧兩人,一共14人。
9. 梵高什麼時候創作向日葵
1888年 91X72厘米 《向日葵》 凡·高最有名的作品無疑是這幅《向日葵》。他曾多次描繪以向日葵為主題的靜物,他愛用向日葵來布置他在阿爾的房間。他曾說過:「我想畫上半打的《向日葵》來裝飾我的畫室,讓純凈的或調和的鉻黃,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種程度的藍色底子上,從最淡的維羅內塞的藍色到最高級的藍色,閃閃發光;我要給這些畫配上最精緻的塗成橙黃色的畫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繪玻璃一樣。」凡·高確實做到了讓阿爾八月陽光的色彩在畫面上大放光芒,這些色彩熾熱的陽光,發自內心虔誠的敬神情感。 梵谷作畫時,懷著極狂熱的沖動,追逐著猛烈的即興而作,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是那樣艷麗,華美,同時又是和諧,優雅甚至細膩,那富有運動感的和彷彿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梵谷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梵谷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10. 梵高創作《向日葵》時的時代背景是怎樣的
文森特•梵高 (1853-1890)出生於荷蘭贊德特鎮一個新教牧師之家,24歲之前,曾在海牙、倫敦、巴黎等地的古匹爾畫店當店員。後來成為傳教士,在比利時西南部的博里納日礦區傳教,由於同情和支持窮苦礦工的要求而被解職。在度過了一段極度失望和貧困的生活後,他決定在藝術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脫。1880年以後,他到處求學,向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求教,向荷蘭風景畫家安東•莫夫學g,但最後還是決定自學。他克服種種困難,努力按自己的認識表現世界。在1886年以前,他的作品還都處於探索的時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紡織工》等。1886年凡•高隨他擔任古匹爾畫店高級職員的弟弟來到巴黎,結識了圖魯茲一勞特累克。
藝術是偉大的,然而在他生前並未得到社會的承認。他作品中所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其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時代的前面,的確難以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他以環境來抓住對象,他重新改變現實,以達到實實在在的真實,促成了表現主義的誕生。在人們對他的誤解最深的時候,正是他對自己的創作最有信心的時候。因此才留下了永遠的藝術著作。他直接影響了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以至於20世紀初出現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彷彿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梵谷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梵谷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向日葵》是梵高在法國南部所作。在法語裡面,向日葵的意思是「落在地上的太陽」,人們往往把它看作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徵。梵高的向日葵不是一種亮麗明快、充滿著希望和幻想的向日葵,而是比較瘋狂的。在梵高的精神世界裡面,他看到的一切對象都充滿著一種生命———一種存在著壓制和反壓制關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