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關3D列印機的書
推薦一本必讀的書《3D列印:從想像到現實》,我看過,很受用。其他的還有《 解析3D列印機:3D列印機的科學與藝術》重點講解3D列印機結構和原理的,看這兩本就足夠了,我這有幾本電子版的,留QQ可以發你。
如果還想了解更多,還有《從數據基因的角度看3D 列印》,《掘金3D列印 》,《3D列印:三維智能數字化創造》,《3D列印:列印未來》,《 3D列印:改變世界的新機遇新浪潮》,《3D列印:從平面到立體》等等。
忘採納,南京小不點。
Ⅱ 我國對3D列印技術制定了哪些規劃文件
近期,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文中,將3D列印技術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標志之一,引發了世人對3D列印的關注。作為新生事物,3D列印究竟是什麼含義?它與傳統產品開發和生產製造有什麼區別?發展3D列印的意義何在?我國發展現狀如何?下一步應如何發展?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將依次作出解答。
3D列印概況
3D列印機依託多個學科領域的尖端技術,在航空航天、汽車摩托車、家電、生物醫學等領域得到了一定應用,發展前景廣泛。
什麼是3D列印
3D列印(3Dprinting)是製造業領域正在迅速發展的一項新興技術,被稱為「具有工業革命意義的製造技術」。運用該技術進行生產的主要流程是:應用計算機軟體,設計出立體的加工樣式,然後通過特定的成型設備(俗稱「3D列印機」),用液化、粉末化、絲化的固體材料逐層「列印」出產品。
3D列印是「增材製造」(AdditiveManufacturing)的主要實現形式。「增材製造」的理念區別於傳統的「去除型」製造。傳統數控製造一般是在原材料基礎上,使用切割、磨削、腐蝕、熔融等辦法,去除多餘部分,得到零部件,再以拼裝、焊接等方法組合成最終產品。而「增材製造」與之截然不同,無需原胚和模具,就能直接根據計算機圖形數據,通過增加材料的方法生成任何形狀的物體,簡化產品的製造程序,縮短產品的研製周期,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
3D列印所需的關鍵技術
3D列印需要依託多個學科領域的尖端技術,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1、信息技術:要有先進的設計軟體及數字化工具,輔助設計人員製作出產品的三維數字模型,並且根據模型自動分析出列印的工序,自動控制列印器材的走向。
2、精密機械:3D列印以「每層的疊加」為加工方式。要生產高精度的產品,必須對列印設備的精準程度、穩定性有較高的要求。
3、材料科學:用於3D列印的原材料較為特殊,必須能夠液化、粉末化、絲化,在列印完成後又能重新結合起來,並具有合格的物理、化學性質。
3D列印的應用領域
具體應用領域包括:
1.工業製造:產品概念設計、原型製作、產品評審、功能驗證;製作模具原型或直接列印模具,直接列印產品。3D列印的小型無人飛機、小型汽車等概念產品已問世。3D列印的家用器具模型,也被用於企業的宣傳、營銷活動中。
2.文化創意和數碼娛樂:形狀和結構復雜、材料特殊的藝術表達載體。科幻類電影《阿凡達》運用3D列印塑造了部分角色和道具,3D列印的小提琴接近了手工藝的水平。
3.航空航天、國防軍工:復雜形狀、尺寸微細、特殊性能的零部件、機構的直接製造。
4.生物醫療:人造骨骼、牙齒、助聽器、假肢等。
5.消費品:珠寶、服飾、鞋類、玩具、創意DIY作品的設計和製造。
6.建築工程:建築模型風動試驗和效果展示,建築工程和施工(AEC)模擬。
7.教育:模型驗證科學假設,用於不同學科實驗、教學。在北美的一些中學、普通高校和軍事院校,3D列印機已經被用於教學和科研。
8.個性化定製:基於網路的數據下載、電子商務的個性化列印定製服務。國內3D列印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3D列印機雖然發展迅速,但仍面臨缺乏宏觀規劃和引導、研發投入不足、產業鏈缺乏統籌發展、缺乏教育培訓和社會推廣等一系列問題。
3D列印的發展現狀
1.技術研發
我國已有部分技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其中,激光直接加工金屬技術發展較快,已基本滿足特種零部件的機械性能要求,有望率先應用於航天、航空裝備製造;生物細胞3D列印技術取得顯著進展,已可以製造立體的模擬生物組織,為我國生物、醫學領域尖端科學研究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撐。
2.產業應用
目前,依託高校成果,對3D列印設備進行產業化運作的公司實體主要有:北京殷華(依託於清華大學)、陝西恆通智能機器(依託西安交通大學)、湖北濱湖機電(依託華中科技大學)。這些公司都已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產業化,部分公司生產的攜帶型桌面3D列印機的價格已具備國際競爭力,成功進入歐美市場。
一些中小企業成為國外3D列印設備的代理商,經銷全套列印設備、成型軟體和特種材料。還有一些中小企業購買了國內外各類3D列印設備,專門為相關企業的研發、生產提供服務。其中,廣東省工業設計中心、杭州先臨快速成型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設立了3D列印服務中心,發揮科技人才密集的優勢,向國內外客戶提供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3D列印存在的問題
1.缺乏宏觀規劃和引導
3D列印產業上游包括材料技術、控制技術、光機電技術、軟體技術,中游是立足於信息技術的數字化平台,下游涉及國防科工、航空航天、汽車摩配、家電電子、醫療衛生、文化創意等行業,其發展將會深刻影響先進製造業、工業設計業、生產性服務業、文化創意業、電子商務業及製造業信息化工程。但在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發展智能製造業的相關規劃中,對3D列印這一交叉學科的技術總體規劃與重視不夠。
2.企業對技術研發投入不足
我國雖已有幾家企業能自主製造3D列印設備,但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研發力量不足。在加工流程穩定性、工件支撐材料生成和處理、部分特種材料的制備技術等諸多具體環節,存在較大缺陷,難以完全滿足產品製造的需求。
而占據3D列印產業主導地位的美國3Dsystems、stratasys等公司,每年都投入1000多萬美元研發新技術,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10%左右。兩家公司不僅研發設備、材料和軟體,而且以簽約開發、直接購買等方式,獲得大量來自企業外部的相關細分技術、專利,已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3.產業鏈缺乏統籌發展
3D列印行業的發展需要完善的供應商和服務商體系、市場平台。供應商和服務商體系中,包含工業設計機構、3D數字化技術提供商、3D列印機及耗材提供商、3D列印設備經銷商、3D列印服務商。市場平台包含第三方檢測驗證支持、金融支持、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等支持。而目前國內的3D列印企業還處於「單打獨斗」的初步發展階段,產業整合度較低,主導的技術標准、開發平台尚未確立,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還處於無序狀態。
4.缺乏教育培訓和社會推廣
目前,企業購置3D列印設備的數量非常有限,應用范圍狹窄。在機械、材料、信息技術等工程學科的教學課程體系中,缺乏與3D列印相關的必修環節,3D列印停留在部分學生的課外興趣研究層面。
我國發展3D列印產業的重要戰略意義
發展3D列印產業,可以在提升我國工業領域的產品開發水平的同時有助於攻克技術難關,並且易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就業。
當前,全球正在興起新一輪數字化製造浪潮。發達國家面對近年來製造業競爭力的下降,大力倡導「再工業化、再製造化」戰略,提出智能機器人、人工智慧、3D列印是實現數字化製造的關鍵技術,並希望通過這三大數字化製造技術的突破,鞏固和提升製造業的主導權,加快3D列印產業發展,推動我國由「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的轉變。
1、發展3D列印產業,可以提升我國工業領域的產品開發水,提高工業設計能力
傳統的工業產品開發方法,往往是先開磨具,然後再做出樣品,而運用3D列印技術,無需開磨具,可以把製造時間降低為以前的1/10到1/5,費用降低到1/3以下。一些好的設計理念,無論其結構和工藝多麼復雜,均可利用3D列印技術,短時間內製造出來,從而極大地促進了產品的創新設計,有效克服我國工業設計能力薄弱的問題。
2、發展3D列印產業,可以生產出復雜、特殊、個性化產品,有助於攻克技術難關
3D列印可以為基礎科學技術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在航天、航空、大型武器等裝備製造業,零部件種類多、性能要求高,需要進行反復測試。運用3D列印,除了在研製速度上具有優勢外,還可以直接加工出特殊、復雜的形狀,簡化裝備的結構設計,化解技術難題,實現關鍵性能的趕超。
Ⅲ 吳懷宇的吳懷宇(中國科學院):
中國3D科技創新產業聯盟副理事長 。任職於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NLPR)、中國-歐洲信息,自動化與應用數學聯合實驗室(LIAMA)。目前擔任多個國際刊物的評審專家和國際程序委員會成員等學術任職,擔任過ICCV/ CVPR/ ACCV國際程序委員會委員、程序主席秘書、以及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項目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國家科技計劃高新領域評審專家。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3D智能數字化列印、計算機三維視覺、視覺形狀感知分析與處理、視頻圖像處理、計算機交互圖形學等。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其中因取得突出研究進展獲首批國家青年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連續資助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計劃863項目(四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一等)、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南京市科技領軍人才計劃等多項國家重大科研課題。在計算機視覺/計算機圖形學領域的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P、IEEE Transactions on CSVT、IEEE Transactions on ITS、ICCV、CVPR等國際權威期刊/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相關技術申請國際/國家發明專利6項。著有《3D列印:三維智能數字化創造》(3D Printing: Three-Dimensional Creation via Intelligent Digitization)一書。研究成果應用到國產3D影視動漫製作當中,如國產三維動畫電影《麋鹿王》中的三維形狀漸變,該動畫片獲得第13 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動畫片獎、第二十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提名獎。
作為我國3D智能數字化列印領域的前沿領軍人物,受《中國科學報》、《光明日報》 、《中國自動化學會通訊》邀請撰寫長篇技術評論並連載在最新版面上,標題分別為:《3D數字化與3D列印:用「虛擬」再造「現實」》、《3D數字化與3D列印:轉向「中國智造」的產業機遇》、《智能數字化與3D列印:「中國智造」推動「全球第三次工業革命」》、《3D列印:智能數字化》 。先後主持和參與基於隨機回歸森林與多源數據融合的高精度三維動態形狀獲取、流形調和分析的三維形狀匹配與檢索、立體視覺方法的三維運動捕捉系統研究及其應用、面向復雜非規則多運動對象的大規模全景動態光場採集與再現系統、虛實融合協同工作的集成環境和關鍵技術的科研工作,相關成果被CCTV新聞聯播、中國科技網 、CETV中國教育電視台等報道。 [專著]:
* 吳懷宇,《3D列印:三維智能數字化創造》 ,電子工業出版社(全彩印刷),2014.1(第1版)、2015.1(第2版)
BOOK:Huai-Yu Wu, 3D Printing: Three-Dimensional Creation via Intelligent Digitization, PHEI Press, 2014.1(First Version)、2015.1 (Second Version)
[論文]:
* Huai-Yu Wu, Chunhong Pan, Hongbin Zha, Qing Yang, Songde MA. Partwise Cross-Parameterization via Nonregular Convex Hull Domains.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TVCG), Volume: 17 , Issue: 10, 1531-1544, 2011. SCI Indexed
* Huai-Yu Wu, Chunhong Pan, Qing Yang, Songde MA. Consistent Correspondence between Arbitrary Manifold Surface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ICCV 2007), Rio de Janeiro, Brazil, October 14-20, 2007.
* Huai-Yu Wu, Hongbin Zha. Robust Consistent Correspondence Between 3D Non-Rigid Shapes Based On 'Dual Shape-DNA'.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ICCV 2011), Barcelona, Spain, 6-13 November, 2011.
* Huai-Yu Wu, Hongbin Zha, Tao Luo, Xu-Lei Wang, Songde MA. Global and Local Isometry-Invariant Descriptor for 3D Shape Comparison and Partial Matching.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n (CVPR 2010), pp.438-445,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June 13-18, 2010.
* Huai-Yu Wu, Chunhong Pan, Hongbin Zha, Songde MA. Model Transction for Triangle Meshes.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CST), 25(3): 584-595, May 2010. SCI Indexed
* Huai-Yu Wu, Chunhong Pan, Kun Zeng, Qing Yang, Songde MA. An Efficient Skeleton-Free Pose Retargetting Method for Triangular Meshes. Journal of Electronics ,Vol. no. 4, pp. 659-664, 2008. SCI Indexed
* Lingfeng Wang, Huai-Yu Wu, Chunhong Pan. Manifold Regularized Local Sparse Representation for Face Recogni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TCSVT), 2014. SCI Indexed
* Lingfeng Wang, Huai-Yu Wu, Chunhong Pan. Fast Image Upsampling via the Displacement Field.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TIP), 2014. SCI Indexed
* Lingfeng Wang, Hongping Yan, Huai-Yu Wu, Chunhong Pan. Forward-Backward Mean-shift for Visual Tracking with Local Background Weighted Histogram.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ITS), 2013, (accepted). SCI Indexed
* Huai-Yu Wu, Chunhong Pan, Qing Yang, Hong-Xia Wang, Songde MA. Model Transction with Mean-value Shape Representation. Computer Graphics International (CGI 2008), Istanbul, Turkey, 2008.
* Huai-Yu Wu, Chunhong Pan, Jia Pan, Qing Yang, Songde MA. A Sketch-based Interactive Framework for Real-time Mesh Segmentation. Computer Graphics International (CGI 2007), Petrópolis, RJ, Brazil, 2007.
* Jia Pan, Huai-Yu Wu, Chunhong Pan, Qing Yang. A Novel Scheme for Efficient Cross-parameterization. Computer Graphics International (CGI 2007), Petrópolis, RJ, Brazil, 2007.
* LingFeng Wang, Huai-Yu Wu, Chunhong Pan. Adaptive eLBP for Background Subtraction. The Asi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CCV 2010), Queenstown, New Zealand, 2010.
* LingFeng Wang, Huai-Yu Wu, Chunhong Pan. Mean-shift Object Tracking with a Novel Back-Projection Calculation Method. The Asi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CCV 2009), Xi』 an, China, 2009. (Oral: acceptance rate: 5.22%)
* Tao Luo, Huai-Yu Wu, Hongbin Zha. Crease Detection on Noisy Meshes via Probabilistic Scale Selection. The Asi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CCV 2009), Xi』 an, China, 2009. (Poster: acceptance rate: 25.22%)
* Huai-Yu Wu, LingFeng Wang, Tao Luo, Hongbin Zha. 3D Shape Consistent Correspondence by Using Laplace-Beltrami Spectral Embeddings. ACM SIGGRAPH VRCAI'2009 (The 8th ACM SIGGRAP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rtual-Reality Continuum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Instry), ACM Press, Yokohama, Japan, 14-15 Dec, 2009.
* Huai-Yu Wu, Tao Luo, LingFeng Wang, Xu-Lei Wang, Hongbin Zha. 3D Shape Retrieval by Using Manifold Harmonics Analysis with an Augmentedly Local Feature Representation. ACM SIGGRAPH VRCAI'2009 (The 8th ACM SIGGRAP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rtual-Reality Continuum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Instry), ACM Press, Yokohama, Japan, 14-15 Dec, 2009.
* Huai-Yu Wu, Chunhong Pan, Qing Yang, Jia Pan, Songde Ma. Mean-value Laplacian Coordinates for Triangular Meshe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Graphics, Imaging and Visualization (CGIV 2006), Sydney, Australia, pp.
* Huai-Yu Wu, Qing Yang, Chunhong Pan. An Efficient Skeleton-Free Mesh Deformation Method with Motion Capture Data. I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su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VIE 2006), Bangalore, India, pp.465–469, 2006.
* Kun Zeng, Liang Lin, Huai-Yu Wu, Chunhong Pan, Qing Yang. Image Sketching Using Low-, Mid-level Vision Cue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2008.
* Lingfeng Wang, Huai-Yu Wu, Chunhong Pan. Region-based Image Segmentation with Local Signed Difference Energy.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PRL), 2013 (accepted). SCI Indexed
* Hong-Xia Wang, Chunhong Pan, Haifeng Gong, Huai-Yu Wu. Facial Image Composition Based on Active Appearance Model.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 (ICASSP 2008), 2008.
* 吳懷宇. 3D智能數字化與3D列印:「中國智造」的新機遇. 《光明日報》,2013
* 吳懷宇. 3D數字化與3D列印: 用「虛擬」再造「現實」. 《中國科學報》技術評論專欄,第5777期,2013-4-10
* 吳懷宇. 3D數字化與3D列印:轉向「中國智造」的產業機遇. 《中國科學報》技術評論專欄,第5782期,2013-4-17
* 吳懷宇.智能數字化與3D列印:「中國智造」推動「全球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國自動化學會通訊》,2013 * 吳懷宇,潘春洪,陳艷琴,趙兩可. 基於增量主成分分析的特徵與模型互匹配人臉跟蹤方法. 國際PCT發明專利: PCT/CN2013/078331, 2013.
* 吳懷宇,潘春洪,王舒暘、沙金正. 一種基於單攝像頭與運動捕捉數據的人臉表情編輯方法. 國際PCT發明專利: PCT/CN2013, 2013.
* 吳懷宇、潘春洪、王瑩、李成華、汪凌峰. 基於點對應的3D形狀資料庫分析與局部檢索技術. 國家發明專利: IB147192, 2015.
* 吳懷宇、潘春洪、鄭薈. 一種基於超體素圖割的視頻顯著物體分割方法. 國家發明專利: IB147153, 2014.
* 吳懷宇,潘春洪,楊青,馬頌德. 一種直接傳遞三維模型姿態的方法. 國家發明專利: 200610078215.0, 2006.
* 潘春洪、王紅俠、吳懷宇. 一種人臉圖像自動合成方法. 國家發明專利: 2008102467465, 2008. * Principal Investigator,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High-Quality 3D Dynamic Shape Capture Based on Random Regression Forests and Multi-Data Fusion,2013.01 - 2016.12* Principal Investigator,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A Study of 3D Shape Match and Retrieval based on Manifold Harmonics Analysis, 2010.01 - 2012.12
* Principal Investigator,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The First Class): Digital Geometry Processing for 3D Scanned Data based on the Laplace-Beltrami Eigenfunctions, 2008-2010
* Principal Investigator, Beijing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A Key Study on 3D Media Shape Retrieval, 2013.01 - 2015.06
* Main Investigator,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Program (China's 863 program): Large-scale panoramic dynamic light field collecting and relighting system for complex and irregular multiple moving objects, 2009.1-2010.12* Main Investigator,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Program (China's 863 program): Indivialized Transformation and Reuse Technology on Cartoon Material Library, 2005-2006
* Main Investigator,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Program (China's 863 program): The Integrated Environment and Key Technology based on Virtual and Real Fusion Cooperation, 2009.1-2010.12
* Main Investigator,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Program (China's 863 program):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of 3D Motion Capture System based on stereo vision methods, 2004.10-2005.10
────────────────────────────────────────────────────────
Ⅳ 誰有《3D列印 三維智能數字化創造》這個完整的電子書嗎
有啊。。。。
Ⅳ 3d列印技術是如何理解的
第一次接觸
一種利用太陽能將沙子融化並列印出固體物品的機器Solar Sinter。這種機器「列印」出來的作品看似粗糙,但實際上它已經是一個很超前的玩意了——它使用的材料是沙子,能量則是太陽能。換句話說,使用這種機器,你甚至可以在沙漠中輕松造出一座城。
但實際上,3D列印的概念在上個世紀 80 年代就出現了。1995 年 MIT 創造了了「3D列印」這個名詞,隨後3D列印便開始在實驗室萌芽。然後慢慢的,3D 技術開始運用在醫療模型、建築模型等行業,被應用在更廣泛的領域。
3D 列印機普及,走向現實
3D技術開始越來越靠近人們的生活,3D列印機也越來越平民化。原來的 3D列印機非常龐大,基本上都只存在於大醫院、研究機構以及相關企業中。購買這樣的機器不僅要花幾十幾百萬,而且列印材料也價格不菲。
但現在,3D列印機可以做到和普通的噴墨列印機一樣大小。很多創業公司都提供各種各樣的列印機,比如 MakerBot 提供的 彩色3D列印機、香港 Makible 2000塊錢的3D列印機、維也納工業大學能打出 沙粒大小賽車模型的超高速列印機等等。
另外,3D列印設計軟體也越來越多,有 iPhone 上設計 3D 物品的 Sculpteo、iPad 上 3D 設計軟體 123D Design、通過 Kinect 掃描 3D 模型到列印機的 Kinect-To-Print、將 3D 圖紙模擬成 3D 模型的增強現實軟體 Augment等。
除了 3D列印機和軟體,還有一些提供 3D服務的創業公司,比如 「全民武器計劃」、MakieLab、 GrabCAD、 Shapeways、 Formlabs、 Stratasys等。
神奇的 3D列印作品
到今天,人們已經用 3D 列印技術列印出了很多東西。除了下面會提到的一些復雜的 3D 幾何模型,業內已經用 3D 列印機列印了心臟瓣膜、下顎骨、 電路板、汽車、 房子、 自動步槍,甚至還有鞋子、內衣或生肉。
3D列印暢想
由於 3D列印成品的可塑性非常強,從二維到三維,3D 列印可以精確到 600dpi,每層 0.01 毫米的厚度。所以幾乎任何復雜的結構都可以輕松列印出來,例如克萊因瓶、莫比烏斯網、門格爾海綿等。這就給人們帶來了 極大的想像力,很多人都在暢想 3D 列印會給各個行業帶來哪些革命性的改變。
YC創始人 Paul Graham 說:「 硬體復興的時代已經到來。」互聯網女王 Mary Meeker 在其《 2012互聯網趨勢報告》中也聲稱:「3D 列印機的出現,讓個性化定製成為可能,生產製作將面臨變革。」而之前曾提出《長尾理論》的 Chris Anderson也從《連線》辭職,轉向關注 3D 列印技術給世界帶來的長尾效應。
所以說,3D 列印未來已觸手可及。如果你真的喜歡的話,現在就可以嘗試購買一台 3D 列印機,開啟自己的創造之旅吧。
3D列印普及障礙
3D列印目前普及的障礙在於材料和成本。材料來說,現有的材料種類遠不夠豐富,也不接近民用材料,換句話說,很多材料即使能3D列印,但也不夠環保,達不到民用標准。絕大多數的3D列印機只能列印1種或性質接近的幾種材料。出現混合材料或多種材料的列印機也是未來的趨勢。
成本是普及的最大障礙,正如電腦在幾十年前的階段。目前高精度的3D列印機都是比較大型且昂貴,技術專利基本掌握在國外巨頭公司手中,民用的小型機使用的是十幾年前的開源技術,精度達不到使用需求。國產的3D列印機往往是噱頭大於實際,無論從穩定性還是產品質量遠遠落後國外,所以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無疑也使列印機設備及耗材價格居高不下。通過對國外機器的拆解我們會發現,其實整機成本並不高,主要部件如激光器等則價格高昂,而且目前也無法實現國產化。原材料的配方也是另外一個壟斷的因素,國產材料始終無法達到與進口材料一樣的質量.舉例來講SLS技術使用的粉末,即使是日本產的替代粉也不及原裝的質量好。
相信未來3D列印會像以前的2D列印一樣,成本和價格會隨著國產化和技術成熟而逐步降低,然後逐漸普及。
就人才技能而言,我們以MIT團隊研製的Form 1舉例,他們的團隊中,材料專家起了很大的作用,幫助開發了他們低成本的光敏樹脂,比同類材料價格低了1半以上。
其次就是圖形技術人才,3D列印非常需要內容作為支撐,如何開發簡單易用的建模軟體非常重要。正如iphone需要App store。 所以未來無論是OPEN GL WebGL開發人才還是3D掃描,3D建模技術人才都將幫助3D列印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普及。
Ⅵ 有關3D列印機的書
推薦一本必讀的書《3D列印:從想像到現實》,我看過,很受用。其他的還有《
解析3D列印機:3D列印機的科學與藝術》重點講解3D列印機結構和原理的,看這兩本就足夠了,我這有幾本電子版的,留QQ可以發你。
如果還想了解更多,還有《從數據基因的角度看3D
列印》,《掘金3D列印
》,《3D列印:三維智能數字化創造》,《3D列印:列印未來》,《
3D列印:改變世界的新機遇新浪潮》,《3D列印:從平面到立體》等等。
忘採納,南京小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