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電感誰發明的

電感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6-15 07:22:27

『壹』 變壓器是誰發明

好象很難說是誰發明的,就象問微電腦,電子管,三極體,是誰發明的一樣. 19世紀下半葉,隨著科學理論的成熟,以電機的發明和電力的應用為標志 的第二技術革命爆發了。 18世紀以來,奧斯物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原理。這就為電動機和發電機的製造奠定了理論和實驗基礎。1891年俄國工程師多列沃——多布羅活爾斯其提出了三相羝流電理論,發明三相交流發電機。變壓器,電動機燈泡也先後被發明。最終導致了資本主義電氣化時代的到來。 亨利(1797—1878),1797年12月17日生於美國紐約州奧爾貝尼市,1822年畢業於奧爾貝尼學院,1826年被聘為奧爾貝尼學院物理學教授,1867年任美國科學院第一任院長。 1829年,亨利改進電磁鐵,他用絕緣導線密繞在鐵芯上,製成了能提起近一噸重物的強電磁鐵。同年,亨利在用實驗證明不同長度的導線對電磁鐵的提舉力的影響時,發現了電流的自感現象:斷開通有電流的長導線可以產生明亮的火花。1832年,他在發表的論文中宣布發現自感現象。1835年1月,亨利向美國哲學會介紹了他的研究結果,他用14個實驗定性地確定了各種形狀導體的電感的相對大小。他還發現了變壓器工作的基本定律。 家用電器上「好店123」呀!

『貳』 為什麼要發明電感

電感不是發明的,而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觀現象,是被人發現後使用在電力系統中的。電感可以被用來限制迴路的短路電流、產生諧振過電壓、抵消電容的容抗等等

『叄』 無線電的發明者是誰

1894年,20歲的馬可尼從雜志上讀到,赫茲在實驗室里做過電磁波傳送試驗之後斷然否認了利用電磁波進行通信的可能。他並沒有迷信權威,而是認為利用電磁波跨越空間傳送通訊將遠遠優於通過電線傳輸。

為了證實自己的設想,馬可尼開始搜集資料進行試驗。結果,馬可尼成功地看到了赫茲所觀察到的現象。第二年,電波信號已經可以發射2.7千米了。這一成功使馬可尼心中產生了一個使無線電網路布滿全球的夢想。

為增大信號接收距離,馬可尼研製了檢波器。他還自製了一個更大的電感線圈,並接上了天線,以使信號傳到更遠的距離。經過試驗,信號傳到了1.6千米以外的地方。就這樣,馬可尼發明了自己的無線電報。

『肆』 互感器是誰發明的

是匈牙利人Ottó Titusz Bláthy發明的,甚至互感器(Transformer)這個詞彙都是Ottó發明的。

『伍』 電感單位是什麼

電感的單位是什麼?

電感的單位是亨利(H)。如果變化率為1安培/秒的電流產生1伏特的反電動勢(反電壓),則這個器件或電路就具有 1 亨利的電感量。
當一個線圈通過1安(A)的電流可以產生1韋(Wb)的磁通時,這個線圈具有1亨(H)的電感量。
電感的單位還有毫亨(mH)和微亨(μH)。
1亨=10³毫亨=10^6微亨
電感的符號以大寫的 L表示;;類似於電阻的符號用R表示。

※※※※※※※※※※ 1、知識小科普 有關電學方面的常見術語 ※※※※※※※※※※

有關電的術語,watt(瓦特)和電壓單位volt(伏特)分別是以英國科學家James Watt(1736—1819)和義大利科學家Alessandro Volta(1745—1827)的姓氏命名的。兩個單位名稱可以分別縮略為W和V;派生詞kilowatt(千瓦)、kilovolt(千伏)、megawatt(兆瓦)、megavolt(兆伏)都是常用的詞;復合詞watt—hour meter(電表)、voltmeter(電壓表)、voltaicbattery(伏打電池組)等都是人們所耳熟能詳的。再看以下的例子:

1.電流強度單位ampere(安培)是以法國科學家Andre Marie Ampere(1775—1836)的姓名命名的。
2.電阻單位ohm(歐姆)是以德國科學家George Simon Ohm(1787—1854)的姓氏命名的。
3.電感單位henry(亨利)是以美國科學家Joseph Henry(1797--1878)的姓氏命名的。
4.電磁感應強度單位gauss(高斯)是以德國科學家Karl Froedrich Gauss(1777—1855)的姓氏命名的。
5.磁通量單位weber(韋伯)是以德國科學家Wilhelm Eard Weber(1804—1891)的姓氏命名的。

6.磁通勢單位gilbert(吉伯)是以英國科學家William Gilbert(1540—1603)的姓氏命名的。
7.磁通量單位maxwell(麥克斯韋)是以英國科學家James Clerk Max—well(183l一1879)的姓氏命名的。
8.磁場強度單位oersted(奧斯特)是以丹麥科學家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的姓氏命名的。
9.磁通量密度單位tesla(特斯拉)是以美國科學家Nikola Tesla(1856—1943)的姓氏命名的。
10.電量單位faraday(法拉第)是以英國科學家Michael Faraday(1791—1867)的姓氏命名的,以他的姓氏構成的復合詞有一大堆:Faraday cage(法拉第罩、靜電屏蔽)、Faraday cup(法拉第筒)、Faraday effect(法拉第效應)、Faraday rotation(法拉第旋轉)、Faraday』S constant(法拉第常數)。

11.力的單位newton(牛頓)是以英國物理學家Isaac Newton(1642—1727)的姓氏命名的。
12.能量和功的單位joule(焦耳)是以英國物理學家James Prescott Joule(1818—1889)的姓氏命名的。
13.放射線強度單位curie(居里)是以波蘭物理學家Marie Curie(1867—1934)的姓氏命名的。
14.長度單位fermi(費米)是以義大利物理學家Enrico Fermi(1901—1954)的姓氏命名的。
15.光譜線波長單位angstrom(埃)是以瑞典物理學家Anders Angstrom(1814—1874)的姓氏命名的。

16.壓強的國際制單位pascal(帕斯卡)是以法國物理學家Blaise Pascal(1623—1662)的姓氏命名的。
17.Marchese Guglielmo Marconi(1874—1937)是義大利人,他發明的無線電報使英語增加了幾個跟他的姓氏有關的詞:marconi(發無線電報)、marconigram(無線電報)、marconigraph(無線電報機)。
18.Luigi Galvani(1737--1798)在解剖青蛙時發現了生物電現象,許多有關電的術語都來自他的姓氏:galvanic(電流)、galvanise(給……通電)、galvanism(伏打電)、galvanometer(電流計)、galvanistical(電療的)等等。

........................

※※※※※※※※※※ 2、人物簡介 被命名為電感單位的科學家亨利 ※※※※※※※※※※

亨利(Joseph Henry,1797~1878)是美國物理學家,1797年12月17日誕生於美國紐約州奧爾貝尼一個貧窮的家庭。亨利小時候父親長年有病。母親為了照料父親,只好把六歲的亨利送到五十多公里外的戈爾維鄉下,寄養在親戚家裡。亨利在戈爾維上小學,10歲就輟學,在一家鄉村小店當學徒。老闆見小亨利聰明、機靈,很喜歡他,讓他上午上班,下午去學校學習。有一次,他到教堂去玩耍,發現有一塊地板是活動的,原來下面有一條地道直通教堂圖書館。從此只要有空,亨利就鑽進地道到圖書館去看書。後來小店老闆知道了,乾脆帶亨利走正門去那裡讀書,還和他一起討論問題,使亨利養成良好的自學、鑽研的習慣。亨利14歲那年父親去世,他回到母親身邊,在奧爾貝尼一位製表工匠那裡學習手藝。他當時的抱負是當演員和劇作家。母親為了維持生活,把空餘的房間出租,有一位房客成了亨利的好朋友。有一次房客借給亨利一本1808年出版的《格里戈利關於實驗科學、天文學和化學講演集》。這本書內容豐富,有啟發性,深深地吸引了亨利。從此,他的興趣發生轉移,決心獻身於自然科學。亨利17歲在奧爾貝尼學校上夜校,只用了七個月就取得鄉村小學教師資格。他白天教書,晚上做研究。後來在奧爾貝尼學院任職,經常利用實驗室空閑時間做些電學實驗。不久,他去伊利運河工地任測量工程師。1832年亨利應聘任新澤西學院(今普林斯敦大學)自然哲學教授,1846年經國會推選任華盛頓史密松博物館館長,同年亨利創設氣象局。1867年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第一任院長。

亨利在物理學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對電磁學的獨創性研究。

1829年亨利對英國發明家威廉·史特京(1783~1850)發明的電磁鐵作了改進,他把導線用絲綢裹起來代替史特京的裸線,使導線互相絕緣,並且在鐵塊外纏繞了好幾層,使電磁鐵的吸引作用大大增強。亨利最初製作的電磁鐵能吸起300千克鐵。後來他製作的一個體積不大的電磁鐵,能吸起一噸重的鐵塊。

1829年8月,亨利對繞有不同長度導線的各種電磁鐵的提舉力做比較實驗。他意外地發現,通有電流的線圈在斷路的時候有電火花產生。第二年8月,亨利對這種現象又進行了研究。1832年他發表了《在長螺旋線中的電自感》的論文,宣布發現了電的自感現象。

1830年8月,亨利在電磁鐵兩極中間放置一根繞有導線的條形軟鐵棒,然後把條形鐵棒上的導線接到檢流計上,形成閉合迴路。他觀察到,當電磁鐵的導線接通的時候,檢流計指針向一方偏轉後回到零;當導線斷開的時候,指針向另一方偏轉後回到零。這就是亨利發現的電磁感應現象。這比法拉第的發現幾乎早一年,遺憾的是亨利沒有及時公開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法拉第不但在1831年就報告了自己的發現,而且在1851年又總結出了電磁感應定律。因此,後人把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優先權歸屬於法拉第,並且用法拉第的名字來命名電磁感應定律。

1842年亨利在實驗室里安裝了一個火花隙裝置,在40米外放一個線圈來接收能量,線圈和檢流計相接,形成迴路。當火花隙裝置的電火花閃過的時候,和線圈相接的檢流計指針就發生偏轉。這個實驗的成功,實際上實現了無線電波的傳播。

亨利的實驗雖然比赫茲的實驗早了40多年,但是當時的人們包括亨利自己在內,還認識不到這個實驗的重要性。

此外,亨利還先於莫爾斯(1791~1871)發明了電報機,並且成功地研究了長距離輸送電力的問題。

亨利的貢獻很多,只是當時沒有立即發表,因此他失去了許多發明的專利權和發現的優先權。但是亨利仍然不失為公認的著名電學家。亨利於1878年5月13日在華盛頓去世,終年81歲。後人為了紀念亨利,特地用他的名字來命名電感的單位,簡稱「亨」。

『陸』 誰發現了自感現象

A、焦耳發現了焦耳定律;亨利發現了自感現象,符合事實,故A正確.
B、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磁效應;洛安培發現了磁場對電流的作用規律,故B錯誤.
C、法拉第最早引入了電場概念;楞次發現了楞次定律.故C錯誤.
D、庫侖發現了點電荷的相互作用規律;密立根通過油滴實驗測定了元電荷的數值,符合事實.故D正確.
故選:AD.

『柒』 集成電路是誰發明的

​集成電路是不是誰發明的,是科技進步的產物。

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採用一定的工藝,把一個電路中所需的晶體管、二極體、電阻、電容和電感等元件及布線互連一起,製作在一小塊或幾小塊半導體晶片或介質基片上,然後封裝在一個管殼內,成為具有所需電路功能的微型結構;其中所有元件在結構上已組成一個整體,使電子元件向著微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方面邁進了一大步。它在電路中用字母「IC」表示。集成電路發明者為傑克·基爾比(基於硅的集成電路)和羅伯特·諾伊思(基於鍺的集成電路)。當今半導體工業大多數應用的是基於硅的集成電路。

集成電路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引出線和焊接點少、壽命長、可靠性高、性能好等優點,同時成本低,便於大規模成產。它不僅在工、民用電子設備如電視機計算機等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同時在軍事通信等方面也得到廣泛應用。

發展
總體來看,IC設計業與晶元製造業所佔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010年已分別達到25.3%和31%;封裝測試業所佔比重則相應下降,2010年為43.7%,但其所佔比重依然是最大的。

據《中國集成電路封裝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顯示,在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IC 設計、晶元製造和封裝測試三業的格局也正不斷優化。2010年,國內IC設計業同比增速達到34.8%,規模達到363.85億元;晶元製造業增速也達到31.1%,規模達到447.12億元;封裝測試業增速相對稍緩,同比增幅為26.3%,規模為629.18億元。

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已初步形成集聚長三角、環渤海和珠三角三大區域的總體產業空間格局,2010年三大區域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佔全國整體產業規模的近95%。集成電路產業基本分布在省會城市和沿海的計劃單列市,並呈現「一軸一帶」的分布特徵,即東起上海、西至成都的沿江發展軸以及北起大連、南至深圳的沿海產業帶,形成了北京、上海、深圳、無錫、蘇州和杭州六大重點城市。

去年年初,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於印發進一步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從財稅、投融資、研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等方面給予集成電路產業諸多優惠,政策覆蓋范圍從設計企業與生產企業延伸至封裝、測試、設備、材料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產業發展政策環境進一步好轉。前瞻網《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表示,根據國家規劃,到2015年國內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將在2010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銷售收入超過3000億元,滿足國內30%的市場需求。晶元設計能力大幅提升,開發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晶元,而封裝測試業進入國際主流領域。「十二五」期間,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將步入一個新的黃金發展期。

『捌』 電磁感應現象是誰發明的

電磁感應是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邁克爾·法拉第於1831年10月17日首次發現。
電磁感應屬於物理自然現象,只能是被發現,而不能說是被發明。
1820年奧斯特發現電流磁效應後,許多物理學家便試圖尋找它的逆效應,提出了磁能否產生電,磁能否對電作用的問題。後來又有科學家發現金屬對附近磁針的振盪有阻尼作用,電磁阻尼和電磁驅動是最早發現的電磁感應現象,但都由於沒有直接表現為感應電流,當時未能予以說明。
1831年8月,法拉第做了幾十個實驗,把產生感應電流的情形概括為 五 類 :變化的電流 , 變化的磁場,運動的恆定電流,運動的磁鐵,在磁場中運動的導體,並把這些現象正式定名為電磁感應。進而,法拉第發現,在相同條件下不同金屬導體迴路中產生的感應電流與導體的導電能力成正比。由此電磁感應存在的現象被發現。

閱讀全文

與電感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