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耕種發明

耕種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15 03:40:30

⑴ 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是耕種,文字還是宗教

我覺得宗教不是人類發明的,比如佛教是佛陀在前世的天界看到娑婆世界的眾生太苦從而降生到人間並且把佛學帶來的。
當然在耕種、文字、宗教這三樣事物里,我個人認為宗教最偉大。宗教是凈化人類靈魂思想的,如果人類的靈魂很墮落很骯臟,那麼人類的文字傳播的就會是下流卑鄙的信息、人類通過耕種所收獲的果實滋養的也只是低劣的物種而已。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⑵ 誰發明了耕種的農業工具

神農氏神農氏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葯的發明者,繼伏羲以後,神農氏是又一個對中華民族頗多內貢獻的傳奇人物。容他發明了農耕技術而號神農氏,因以火德王,又稱炎帝,然而關於神農氏是否就是炎帝這個問題,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此外還發明了你說的木杴

⑶ 古人耕種的典故有哪些

  1. 舜在歷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

  2. 炎帝就是在中國古代傳說的農業的鼻祖「神農氏」,他是遠古時期的帝王,也是「三皇」之一。因為他的家族生活在姜水的河邊,所以他們姓「姜」。他後來發明了農業的耕種法,所以叫他「神農」,又因為他重視火德(古代五行之一,就是金、木、水、火、土),而火的性質是炎熱,所以叫他「炎帝」。傳說炎帝的母親是被神龍繞身而懷孕的,生下他後,是個牛頭人身的小孩,而且頭上有角。

    炎帝教人們學會了種地、收獲,所以他是農業的發明人,是農業神,所以叫「神農」。除了農業,他還教人們灌溉,發明許多的農具,例如斧頭、鋤頭,他還發明了五弦琴,讓大家累的時候彈唱娛樂。他還是桑麻、陶器的發明人,指導人們種桑樹和麻,然後用蠶絲和麻線織布,做衣服。

    為了給人們治病,神農還親自品嘗野草,找到治病的草,所以他經常中毒,他這種獻身精神受到人們的崇敬,現在民俗把他稱為「葯王」,所以中國第一部葯物學著作就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神農本草經》。炎帝後來因為勞累病死了,有的說是在嘗草葯時中毒死的。

    炎帝和黃帝後來聯合打敗了蚩尤,組成了一個大的部落聯盟,這就是現在中國人的祖先,中國人經常稱自己是「炎黃子孫」。.

⑷ 耕種時代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農作物栽培歷史各有不同,近東和歐洲開始於公元前6500-3500年;東南亞,開始於公元前6800-4000年;在中美洲和秘魯,大約開始於在公元前2500年。大多數最先進行作物栽培的地區是半乾旱氣候的江河流域。在歐亞大陸,作物栽培的方法是,先耙地,然後犁地播種;而在中美洲,因為沒有牛馬等,他們的主要作物---玉米在播種時是用木棍在地上捅個小洞再點種子。
歐亞大陸在古代,人們先是到處打獵和採集果實,後來發展到可以栽培植物,有了可靠的食物供應後,人們就建立村莊和城鎮,更多的人可以去發展新技術、提供服務,進一步促使了這種轉變,最後,一個農業文明就形成了。中國古代,各個江河流域的人們就種植大豆、柑橘、桃、梨、大麻和茶樹等,還飼養動物,精通園藝,特別是花卉。 現在的伊拉克一帶地區很早就開始種植作物,他們發明了輪子,用滑輪來從人工渠里汲水,他們還建設了相當復雜的灌溉系統,他們馴化了駱駝、猴子和馬等動物。在古代埃及,人們利用尼羅河的水和肥沃的土壤,種植小麥、大麥和蓖麻等,埃及人還栽培棕櫚,除了公牛和馬外,他們還飼養家禽、綿羊、山羊和豬。在印度北部的印度文明(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750年)時期,他們種植小麥、大麥和水稻,還栽培棉花、芝麻、茶樹和甘蔗。 還馴化了雞,水牛等用來耕種田地。農民使用犁,修建了很好的灌溉系統和很大的谷倉。
古代美洲在古代中美洲---現在的墨西哥等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玉米馴化前,中美洲的人還是到處打獵,耕種只是隨便種種而已。公元250年到1600年,墨西哥和中美洲等地產生了瑪雅-托爾鐵克-阿芝特克文明,人們用玉米做雜交來提高產量,還種植豆類、南瓜、胡椒、鱷梨、煙草和棉花。他們建有水渠和水上花園。還發展了乾旱農業,發明了保持水分的耕作技術。
公元1200年左右,印加人在安第斯山脈的惡劣環境中建立了一個國家,他們使用石器,修建了梯田、灌溉和排水系統。給土地施用肥料,還建造了石倉來貯藏糧食。印加人種植玉米、白甜馬鈴薯和南瓜等,還馴化了美洲駝做工,羊駝取毛。
古希臘和羅馬從公元前2000年開始,希臘人就栽培糧食作物,主要是大麥,還種植橄欖樹、無花果和葡萄,飼養牲畜。希臘人發明了水車用來從低處向高處提水。

⑸ 誰發明了農業耕種和農業工具

滴管農業是【以色列】發明的。並且在以色列國家實現了廣泛的應用,並在周邊國家進行了推廣,甚至中國也大量引進了他們的設備和技術。

⑹ 在古代,是誰發明前所未有耕種術

在索取時代,人類主要是靠天生活,對大自然提供的食物只是拿來,而缺乏認識。神農時代,「人民眾多,禽獸不足」,「行蟲走獸,難以養民」的客觀現實要求必須改變靠天吃飯的狀態,實現人類依靠自身耕種獲得食物的目標。炎帝率領眾部落發現那些可以食用的植物,並掌握了它們的生長規律,從而發明了最早的耕種業。《管子·輕重篇》載:「神農作,樹五穀淇山之陽,九州之民,乃知穀食,而天下化之。」又雲「神農教耕生谷,以致民利」。《逸周書》曰:「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遂耕而種之。」《新語·道基》載:「至於神農,以為行蟲走獸難以養民,乃求可食之物,嘗百草之實,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穀。」《搜神記》卷一記載:「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穀。故天下號神農也。」
農作物栽培歷史各有不同,近東和歐洲開始於公元前6500-3500年;東南亞,開始於公元前6800-4000年;在中美洲和秘魯,大約開始於在公元前2500年。在古代,人們先是到處打獵和採集果實,後來發展到可以栽培植物,有了可靠的食物供應後,人們就建立村莊和城鎮,更多的人可以去發展新技術、提供服務,進一步促使了這種轉變,最後,一個農業文明就形成了。中國古代,各個江河流域的人們就種植大豆、柑橘、桃、梨、大麻和茶樹等,還飼養動物,精通園藝,特別是花卉。 現在的伊拉克一帶地區很早就開始種植作物,他們發明了輪子,用滑輪來從人工渠里汲水,他們還建設了相當復雜的灌溉系統,他們馴化了駱駝、猴子和馬等動物。在古代埃及,人們利用尼羅河的水和肥沃的土壤,種植小麥、大麥和蓖麻等,埃及人還栽培棕櫚,除了公牛和馬外,他們還飼養家禽、綿羊、山羊和豬。在印度北部的印度文明(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750年)時期,他們種植小麥、大麥和水稻,還栽培棉花、芝麻、茶樹和甘蔗。 還馴化了雞,水牛等用來耕種田地。農民使用犁,修建了很好的灌溉系統和很大的谷倉。
在古代中美洲---現在的墨西哥等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玉米馴化前,中美洲的人還是到處打獵,耕種只是隨便種種而已。公元250年到1600年,墨西哥和中美洲等地產生了瑪雅-托爾鐵克-阿芝特克文明,人們用玉米做雜交來提高產量,還種植豆類、南瓜、胡椒、鱷梨、煙草和棉花。他們建有水渠和水上花園。還發展了乾旱農業,發明了保持水分的耕作技術。
公元1200年左右,印加人在安第斯山脈的惡劣環境中建立了一個國家,他們使用石器,修建了梯田、灌溉和排水系統。給土地施用肥料,還建造了石倉來貯藏糧食。印加人種植玉米、白甜馬鈴薯和南瓜等,還馴化了美洲駝做工,羊駝取毛。

⑺ 耕田工具是誰發明的

炎帝發明農耕之具首都北京有一處明清時建築——先農壇,是明清兩朝的帝王們祭祀炎帝、祈求五穀豐登的祭壇,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並且向世人開放。這里每天都有許多人或參觀緬懷、或散步健身,沐浴在雖已虛化卻依然神聖的先祖的祥瑞氣氛當中。 炎帝,又被後人稱為神農、田祖、先嗇、五穀王、五穀先帝、粟王、先農。之所以羅列這么多的稱呼,沒有其它原因,只因為確有這么多稱呼。只需稍微想一想,就會發現這些稱謂當中,每一個都充滿著對炎帝的敬愛和紀念,每一個都確立起炎帝在我們這樣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悠久歷史上的地位。中國歷經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以後,從神農氏開始進入了以農業種植為主要經濟的歷史時期。從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時代遺址、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以及湖北京山屈家嶺等遺址發現的粟、黍、稻得知,我們的祖先懂得種糧至今已有七千年至六千年的歷史。到炎帝時代,人們對於農業的認識已經非常深刻,對農耕和土地的認識已經非常成熟。他們大規模墾荒造地,發展農桑,馴養動物,製造農具,邁出了人類文明史上十分重要的一步。 神話《神農捋穗》中,神農發現了高粱和蕎麥。《咒鳥識谷》中神農從鳥吃谷籽知道了谷籽能食用。《神鞭降牛》和《降牛耕田》等神話都說神農始初教民以手掘地,後來以石掘地,再後來以人拉木耒耜犁地,直至學會馴牛,用牛力解放人力。雖然是神話,卻也符合人類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過程中的一般認識規律。 炎帝在阪泉之戰中敗給軒轅黃帝以後,蒙黃帝不殺,便來到歷山,開始焚林拓荒,從事稼穡。歷山,位於古舜都保岱西北3里處,古籍中又稱烈山、厲山。歷山背後有一塊面積約400畝的平台地,相傳就是炎帝墾荒的地方,這個地方叫四頃梁。清道光十五年重修的《保安州志》記載:「炎帝焚林耕種之處,四周崗阜圍合,儼如城郭,中為平地,田可四頃。故又名四頃梁。」炎帝時候,涿鹿城南的桑乾河泛濫,一片汪洋。炎帝帶人登上歷山山頂極目四望,發現北面有一大片平展展的山地。這塊山地四周有土丘環圍著,就像黃帝城一樣,這就是四頃梁。只見蒿草叢生,遍地荊棘。炎帝非常高興,他連蹦帶跳地跑下山頂,來到這塊平地上,立即帶領人們焚林墾田。熊熊烈火燃燒了好幾天,拔草、挖地,一天、兩天……那時候,刀耕火種的,刀是什麼樣的刀?石頭磨成的刀;斧是什麼樣的斧?石頭磨製的斧。這人手少,工具笨,進度特別慢。炎帝馬上派神鵲給黃帝傳信,請求派人來支援,以免誤了農時。連年戰亂,民生凋敝,黃帝正為恢復農業生產犯愁呢。一接到消息,立即給炎帝調派了一千名兵士趕到了四頃梁。大家一起汗流浹背地幹活,進度還是慢,那石刀、石斧一類的兵器一下只砸一個小坑。再看兵士們個個手上打了血泡,人人疼得呲牙咧嘴。炎帝心中焦急,怎樣才能加快進度呢?炎帝可是個經驗豐富、愛動腦筋的好庄戶,他很快就琢磨出了石犁,名耒耜,犁尖像熨斗似的,與兩側的刃一起破土。石犁中間有孔,與上面的犁架連接著,用繩子綁牢固。犁頭尖尖的斜插進土裡,前面有兵士拉,後面有兵士手扶犁架並用力向前推著。這個石犁所過之處,黃土盡翻花,這樣翻土耕地,既省了人力,效率又高了好幾倍。這是農具上的一次大革命,人們為這種農具的發明歡呼雀躍,由衷地稱贊炎帝,拜服他的智慧。文物是歷史的腳印,是文明的見證。今天,從黃帝城、阪泉、蚩尤寨、釜山等處發現的遠古石器、兵器、骨器、陶器等,正反映了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時期炎帝、黃帝、蚩尤以及先民們生產、生活、爭戰的本來面貌。 繼發明石耒耜之後,炎帝根據多年來了解的農具方面的知識,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進了木耒耜。據說炎帝後來到湖南任職時,做了大量的木耒耜。如今,那裡以耒耜命名的以紀念炎帝的地名有耒山、耒水、耒陽等。 炎帝在四頃梁住著,專門負責為黃帝司農,連年墾荒種地,發現人們依然勞作辛苦,尤其是每年耕地的時候。愛動腦筋的炎帝又琢磨起來。他從人拉犁的姿勢上受到了啟發,便用牛耕田替代了人耕田。至今,在農村還可以看到幾乎完全一樣的牛耕田的場面。用牛力解放人力是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的。在我國,上古時期包犧氏時代就進入到了人工飼養家禽、家畜的歷史階段,這在考古學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我們當地就流傳著馬師皇(皇帝的牧正)馴養六畜(指牛、馬、羊、雞、狗、豬)、神農馴牛耕田等民間故事。漢字中犁地的「犁」字用「牛」和「利」組字,說明人與牛、牛與農耕早在造該字之前就已經建立了親密的關系,牛與耕田犁地是分不開的。牛是一種溫順的大型牲畜,自古以來與人類相存相依,在人類與自然界的斗爭中,它吃苦耐勞,為農業生產默默效力,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受人類的感激甚至是崇拜。炎帝馴牛耕田,是農耕經濟的重大突破,也是生產力的第一次大解放,對於華夏這個農業大國來說,具有十分重大的社會意義。炎帝被尊為中華始祖之一、中國農耕經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是當之無愧的。 傳說中,炎帝在歷山四頃梁拓荒種田,年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因而,這里逐漸形成了一些村落,人們在這里安家置業,娶妻生子,繁衍不息。這些後人都以農為本,世代相傳。炎帝的兒子柱,因為善植百穀百蔬,而官為農正,即管理農業的大臣。到了虞舜時代,舜帝親自到歷山上焚林墾田,承繼著炎黃大業。 民以食為天。人類從茹毛飲血到耕田種植,表現了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執著樸素的追求。始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聰明才智,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開拓創造,他們開墾延展著種植的土地,他們堅守捍衛著生存的土地,因為他們的不斷探索,使人類的希望一次次變成了現實,使文明在他們的身後閃耀著智慧的光芒。讓我們記住,土地是民之根本,是社稷之源。始祖炎帝站在遠古的歷山頂上告訴著我們:請深愛滋育我們的土地,帶著這份深愛去進行新的發明創造。

⑻ 誰發明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耕種方法

棄發明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耕種方法。

棄,後稷,周朝的始祖,姬姓,名棄,出生於晉南翼城棄里村,後在稷山(今山西稷山縣)為農官(官名後稷),被稱之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農神)。

母為帝嚳高辛氏元妃有邰女姜嫄,出生於古邰城(今陝西武功縣西南)。曾經被堯舉為「農師」,被舜命為後稷。後稷教民耕種,被認為是開始種稷和麥的人。

(8)耕種發明擴展閱讀:

棄大量種植稷谷,成熟收獲後去皮煮食,感到香味可口能充飢。但當地靠漁獵為生的人們卻看不慣這些,故意踐踏他的稷田,使棄十分傷心。

為了讓姬棄依天順時,教民稼穡,堯帝命羲仲、姜叔、和仲、和叔四人(史稱羲和)分駐至稷山汾北的高渠、東庄、西社一帶,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觀察星象變化、晝夜長短和鳥獸毛羽更換等觀象,確定時令。

⑼ 棄發明耕種出自哪篇故事

出自司馬抄遷所著《史記》襲中《周本紀》根據《尚書·堯典》及《尚書·皋陶謨》所載。
後稷,周朝的始祖,姬姓,名棄,出生於晉南翼城棄里村,後在稷山(今山西稷山縣)為農官(官名後稷),被稱之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農神)。
司馬遷的《周本紀》根據《尚書·堯典》及《尚書·皋陶謨》篇載「後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長兄帝摯九年讓位於四弟唐堯,帝堯知棄懂得稼穡之道,便舉為「農師」,封以周氏。帝舜時,黎民百姓缺糧,帝命令他播種百穀,並封他於邰(相傳今陝西省咸陽市武功縣西南),號曰「後稷」。

閱讀全文

與耕種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