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ic卡的發明

ic卡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15 02:15:28

A. IC卡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IC卡的最初設想是由日本人提出來的。1969年12月,日本的有村國孝先生提出一種製造安全可靠的信用卡方法,並於1970年獲專利。那時叫ID卡(Identification Card)。1974年,法國的羅蘭德─穆瑞拉發明了帶集成電路晶元的塑料卡片,這就是早期的IC卡,並取得了專利權,但一時尚未實用化。1983年,這一發明受到法國政府的重視,由政府出面推動IC卡的實用化。

B. IC卡的最初設想是由哪國人提出

IC卡,又稱「集成電路卡」、智能卡,英文名稱「Integrated Circuit Card"或「Smart card",是法國人Roland morono 於1974年發明的,將具有存儲、加密及數據處理能力的集成電路晶元模塊封裝於和信用卡尺寸一樣大小的塑料基中,便構成了IC卡。

IC卡具有防磁、防靜電、抗破壞性和耐用性強、防偽性好、存儲數據安全性高(可加密)、數據存儲容量大、應用設備及系統網路環境成本低、品種型號齊全、技術規范成熟等特點。正是由於IC卡具備諸多無可比擬的優點,因此在金融、稅務、公安、交通、郵電、通訊、服務、醫療、保險等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和應用。

IC卡作為一種新的高科技產品正在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其關鍵在於卡的應用,它標志著又一種新的信息處理手段的問世。未來多功能的卡的普及與應用將改變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是人類全面邁向電子化時代的鑰匙。

●IC卡國際標准尺寸ISO9002標准:

ISO7816定義了IC卡晶元中點到卡左邊沿距離為:15.06mm,到上邊沿的距離為:23.89mm(8-pin),22.62mm(6-pin),寬度:85.72-85.74mm,高度:54.03-53.92mm,厚度:0.83mm.

●IC卡的分類

按存儲容量分:IC卡的存儲量小的幾十個Bit,大到幾十個K BYTE

按安全級別分:(1)非加密存儲卡 (2)邏輯加密存儲卡 (3)CPU卡

接連接方式分:接觸式和非接觸式

按IC晶元廠家:德國Siemens、法國Gemplus、美國Atmel、荷蘭Philips等

●非接觸式IC卡:

非接觸式IC卡又稱射頻卡,是世界上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在卡片靠近讀寫器表面時即可完成卡中的數據的讀寫操作,它成功地將射頻識別技術和IC卡技術結合起來,解決了無源(卡中無電源)和免接觸這一難題,是電子器件領域的一大突破,與接觸式IC卡相比較,非接觸式IC卡具有以下優點:

1.可靠性高

非接觸式IC卡與讀寫器之間無機械接觸,避免了由於接觸讀寫而產生的各種故障。例如:由於粗暴插卡,非卡外物插入,灰塵或油污導致接觸不良等原因造成的故障。此外,非接觸式IC卡表面無裸露的晶元,無須擔心脫落,靜電擊穿彎曲,損壞等問題,既便於卡片的印刷,又提高了卡片使用的可能性。

2.操作方便、快捷

由於使用射頻通訊技術,讀寫器在10cm范圍內就可以對卡片進行讀寫,沒有插拔卡的動作。非接觸式IC卡使用時沒有方向性,卡片可以任意方向掠過讀寫器表面,讀寫時間不大於0.1秒,大大提高了每次使用的速度。

3.安全防沖突

非接觸式IC卡的序列號是唯一的,製造廠家在產品出廠前已將此序列號固化,不可更改。世界上沒有任何兩張卡的序列號會相同。非接觸式IC卡與讀寫器之間採用雙向驗證機制,即讀寫器驗證卡的合法性,同時卡也驗證讀寫器的合法性。非接觸式IC卡在操作前要與讀寫器進行三次相互認證,而且在通訊過程中所有數據被加密。卡中各個扇區都有自己的操作密碼和訪問條件。

· 另外, 非接觸式IC卡與讀寫器之間無機械接觸,從而避免了由於接觸讀寫而產生的各種故障。

· 非接觸式卡表面無裸露的晶元,無需擔心晶元脫落、靜電擊穿、彎曲損壞等問題。

· 使用時沒有方向性,卡可以任意方向掠過讀寫器表面,避免了接觸式讀寫中由於座口鋏小而難以把卡插入的困難。

· 採用雙向驗證機制,讀寫器驗證IC卡的合法性,同時驗證讀寫器合法性,而多數普通有接觸式IC卡均為單向驗證。

每張卡均有唯一的序列號。製造廠家在產品出廠前已將序列號固化,不可再更改,該序列號具有唯一性。

常用的型號:

MF1 ICL10、MF1 ICS50、SLE44R35S,同時我公司還可以為客戶提供未層壓卡(Inlet)供客戶疊合,生產成品白卡,以及各式非接觸式、接觸式IC卡讀寫器。

●射頻卡生產流程:

卡片中料沖孔→晶元擺放定位→天線繞制→碰焊連接晶元與線圈→檢驗測試→印刷卡片面料→層壓→疊合→檢驗測試→沖卡→檢驗→成品出廠.

●MI系統參數

MI非接觸式IC卡符合MIFARE1國際標准,數據保存期為10年,可擦寫次數無限。MI卡內嵌專用晶元,環型天線,加密控制邏輯電路和通訊邏輯電路,卡與讀寫器之間的通訊採用標准DES和RES交叉演算法,具有極高的智能和保密性能。

●工作原理

讀寫器向MI卡發一組固定頻率的電磁波,MI卡內的LC串聯諧振電路受激勵產生共振,將電荷送至另一電容內儲存,當所積累的電荷達到2V時,即可為卡片供電,將卡內數據發射出去或接收讀寫器傳來的數據。

●應用范圍

由於非接觸式IC卡具有更加方便,快捷的特點,可廣泛應用於電子錢包,通道收費控制,公交自動售票,停車自動收費,食堂售飯,考勤和門禁等多種場合。

C. 智能卡的發展歷史

IC卡的最初設想是由日本人提出來的。1969年12月,日本的有村國孝(KuNItakaArimura)提出一種製造安全可靠的信用卡方法,並於1970年獲得專利,那時叫ID卡(IdentificationCard)。1974年,法國的羅蘭·莫雷諾(RolandMoreno)發明了帶集成電路晶元的塑料卡片,並取得了專利權,這就是早期的IC卡。1976年法國布爾(Bull)公司研製出世界第一枚IC卡。1984年,法國的PTT(Posts,Telegraphs andTelephones)將IC卡用於電話卡,由於IC卡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隨後,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Organization)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的聯合技術委員會為之制訂了一系列的國際標准、規范,極大地推動了IC卡的研究和發展。
IC卡較之以往的識別卡,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可靠性高──IC卡具有防磁、防靜電、防機械損壞和防化學破壞等能力,信息可保存100年以上,讀寫次數在10萬次以上,至少可用10年;二是安全性好;三是存儲容量大;四是類型多。從全球范圍看,現在IC卡的應用范圍已不再局限於早期的通信領域,而廣泛地應用於金融財務、社會保險、交通旅遊、醫療衛生、政府行政、商品零售、休閑娛樂、學校管理及其它領域。
目前在中國,隨著金卡工程建設的不斷深入發展,IC卡已在眾多領域獲得廣泛應用,並取得了初步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00年,全國IC卡發行量約為2.3億張,其中電信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公用電話IC卡1.2億多張,行動電話SIM卡超過4200萬張,其它各類IC卡約6000萬張。2001年IC卡總出貨量約3.8億張,較上年增長26%;發行量約3.2億張,較上年增長40%。從應用領域來看,公用電話IC卡發行超過1.7億張,SIM卡發行5500萬張,公交IC卡為320萬張,社保領域發卡為1400萬張,其它發卡為8000萬張。
盡管IC卡的發行量保持了較高的增長率,但市場銷售額在IT市場中的比重還很小。據CCID統計,2001年中國計算機市場銷售額約2502億元,而IC卡市場銷售額不到21億元。IC卡市場還構不成中國IT業的亮點,對IT市場的拉動作用並不明顯。這一方面制約IT企業對IC卡技術的投入,另一方面,也預示著中國IC卡市場的巨大發展空間。隨著政府管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技術研發水平的提升,IC卡市場競爭格局將發生深刻的變化。由於高端晶元、核心模塊、金融POS機、生產設備等被國外企業所掌握,造成國外品牌對一些細分市場的相對壟斷。隨著政府智能卡項目的啟動,移動通信市場的逐步開放,國內企業技術實力和工藝流程的優化,使得國外品牌市場份額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而國內品牌將會有快速的發展。一些從電信市場成長起來的國內IC卡企業,依託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實力,將在身份證、金融、社保、交通等領域繼續拓展業務,直接參與國際化競爭。
2002年乃至今後5年,是中國IC卡應用向縱深發展的時期。中國IC卡市場格局必將由無序走向有序,市場競爭必將由有限走向無限,IC卡市場將逐步走向成熟,進入微利時代。在這種形勢下,單純的發卡量和新產品的數量並不能衡量IC卡產業與市場的發展水平,市場發展的程度最終取決於IC卡的應用水平及其帶來的社會效益。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講,加強行業規范,推動IC卡企業由產品和技術型轉向應用和服務型,將成為中國IC卡市場發展的重要趨勢。
1970年,法國人羅蘭德·莫瑞諾(Roland Moreno)第一次將可進行編程設置的IC(IntegratedCircuit)晶元放於卡片中,使卡片具有更多的功能。當時,他對這項技術的描述是:鑲嵌有可進行自我保護存儲器的卡片。這樣就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張IC卡。
在此後的三十多年裡,隨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信息安全技術等的發展,IC卡種類更加豐富,技術也更趨成熟,已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下面將從不同的角度對IC卡進行詳細分類和簡單分析。一、 根據鑲嵌的晶元的不同劃分為:
1. 存儲卡:卡內晶元為電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以及地址解碼電路和指令解碼電路。為了能把它封裝在0.76mm的塑料卡基中,特製成0.3mm的薄型結構。存儲卡屬於被動型卡,通常採用同步通信方式。這種卡片存儲方便、使用簡單、價格便宜,在很多場合可以替代磁卡。但該類IC卡不具備保密功能,因而一般用於存放不需要保密的信息。例如醫療上用的急救卡、餐飲業用的客戶菜單卡。常見的存儲卡有ATMEL公司的AT24C16、AT24C64等。
2.邏輯加密卡:該類卡片除了具有存儲卡的EEPROM外,還帶有加密邏輯,每次讀/寫卡之前要先進行密碼驗證。如果連續幾次密碼驗證錯誤,卡片將會自鎖,成為死卡。從數據管理、密碼校驗和識別方面來說,邏輯加密卡也是一種被動型卡,採用同步方式進行通信。該類卡片存儲量相對較小,價格相對便宜,適用於有一定保密要求的場合,如食堂就餐卡、電話卡、公共事業收費卡。常見的邏輯加密卡有SIEMENS公司的SLE4442、SLE4428,ATMEL公司的AT88SC1608等。
3.CPU卡:該類晶元內部包含微處理器單元(CPU)、存儲單元(RAM、ROM和EEPROM)、和輸入/輸出介面單元。其中,RAM用於存放運算過程中的中間數據,ROM中固化有片內操作系統COS(Chip OperatingSystem),而EEPROM用於存放持卡人的個人信息以及發行單位的有關信息。CPU管理信息的加/解密和傳輸,嚴格防範非法訪問卡內信息,發現數次非法訪問,將鎖死相應的信息區(也可用高一級命令解鎖)。CPU卡的容量有大有小,價格比邏輯加密卡要高。但CPU卡的良好的處理能力和上佳的保密性能,使其成為IC卡發展的主要方向。CPU卡適用於保密性要求特別高的場合,如金融卡、軍事密令傳遞卡等。國際上比較著名的CPU卡提供商有Gemplus、G&D、Schlumberger等。
4.超級智能卡:在CPU卡的基礎上增加鍵盤、液晶顯示器、電源,即成為一超級智能卡,有的卡上還具有指紋識別裝置。VISA國際信用卡組織試驗的一種超級卡即帶有20個健,可顯示16個字元,除有計時、計算機匯率換算功能外,還存儲有個人信息、醫療、旅行用數據和電話號碼等。
二、 根據卡與外界數據交換的界面不同劃分為:
1. 接觸式IC卡:該類卡是通過IC卡讀寫設備的觸點與IC卡的觸點接觸後進行數據的讀寫。國際標准ISO7816對此類卡的機械特性、電器特性等進行了嚴格的規定。
2.非接觸式IC卡:該類卡與IC卡設備無電路接觸,而是通過非接觸式的讀寫技術進行讀寫(如光或無線技術)。其內嵌晶元除了CPU、邏輯單元、存儲單元外,增加了射頻收發電路。國際標准ISO10536系列闡述了對非接觸式IC卡的規定。該類卡一般用在使用頻繁、信息量相對較少、可靠性要求較高的場合。
3. 雙界面卡:將接觸式IC卡與非接觸式IC卡組合到一張卡片中,操作獨立,但可以共用CPU和存儲空間。
三、 根據卡與外界進行交換時的數據傳輸方式不同劃分為:
1. 串列IC卡:IC卡與外界進行數據交換時,數據流按照串列方式輸入輸出,電極觸點較少,一般為6個或者8個。由於串列IC卡介面簡單、使用方便,目前使用量最大。國際標准ISO7816所定義的IC卡就是此種卡。
2. 並行IC卡:IC卡與外界進行數據交換時以並行方式進行,有較多的電極觸點,一般在28到68之間。主要具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數據交換速度提高,二是現有條件下存儲容量可以顯著增加。
各式各樣的智能卡和SIM卡
四、 根據卡的應用領域不同可劃分為:
1. 金融卡:也稱為銀行卡,又可以分為信用卡和現金卡兩種。前者用於消費支付時,可按預先設定額度透支資金;後者可作為電子錢包或者電子存摺,但不能透支。
2. 非金融卡:也稱為非銀行卡,涉及范圍十分廣泛,實際包含金融卡之外的所有領域,諸如電信、旅遊、教育和公交等等。
(3) 交通卡: 應用廣泛
(4) 政府應用卡:現在應用較廣泛,比如最近大力推廣的社保卡。
智能卡(Smart card或IC Card),又稱智慧卡、聰明卡、集成電路卡及IC卡,是指粘貼或嵌有集成電路晶元的一種攜帶型卡片塑料。卡片包含了微處理器、I/O介面及存儲器,提供了數據的計算、訪問控制及存儲功能,卡片的大小、接點定義目前是由ISO規范統一,主要規范在ISO7810中。常見的有電話IC卡、身份IC卡,以及一些交通票證和存儲卡。
滿意請採納

D. IC卡 發展史

IC卡定義
IC-integrate circuit,集成電路。[1]
IC卡是指集成電路卡,我們一般用的公交車卡就是IC卡的一種,一般常見的IC卡採用射頻技術與IC卡的讀卡器進行通訊。IC卡與磁卡是有區別的,IC卡是通過卡里的集成電路存儲信息,而磁卡是通過卡內的磁力記錄信息。IC卡的成本一般比磁卡高,但保密性更好。
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電路卡)是繼磁卡之後出現的又一種新型信息工具。IC卡在有些國家和地區也稱智能卡(smart card)、智慧卡(intelligent card)、微電路卡(microcircuit card)或微晶元卡等。它是將一個微電子晶元嵌入符合ISO7816標準的卡基中,做成卡片形式;已經十分廣泛地應用於包括金融、交通、社保等很多領域。
IC卡讀寫器是IC卡與應用系統間的橋梁,在ISO國際標准中稱之為介面設備IFD(Interface Device)。IFD內的CPU通過一個介面電路與IC卡相連並進行通信。IC卡介面電路是IC卡讀寫器中至關重要的部分,根據實際應用系統的不同,可選擇並行通信、半雙工串列通信和I2C通信等不同的IC卡讀寫晶元。
非接觸式IC卡簡介又稱射頻卡,成功地解決了無源(卡中無電源)和免接觸這一難題,是電子器件領域的一大突破。主要用於公交、輪渡、地鐵的自動收費系統,也應用在門禁管理、身份證明和電子錢包。
……
IC卡原理:IC卡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射頻讀寫器向IC卡發一組固定頻率的電磁波,卡片內有一個IC串聯協振電路,其頻率與讀寫器發射的頻率相同,這樣在電磁波激勵下,LC協振電路產生共振,從而使電容內有了電荷;在這個電荷的另一端,接有一個單向導通的電子泵,將電容內的電荷送到另一個電容內存儲,當所積累的電荷達到2V時,此電容可作為電源為其它電路提供工作電壓,將卡內數據發射出去或接受讀寫器的數據。
[編輯本段]接觸式IC卡介面技術原理
IC卡讀寫器要能讀寫符合ISO7816標準的IC卡。IC卡介面電路作為IC卡與IFD內的CPU進行通信的唯一通道,為保證通信和數據交換的安全與可靠,其產生的電信號必須滿足下面的特定要求。
1.1 完成IC卡插入與退出的識別操作
IC卡介面電路對IC卡插入與退出的識別,即卡的激活和釋放,有很嚴格的時序要求。如果不能滿足相應的要求,IC卡就不能正常進行操作;嚴重時將損壞IC卡或IC卡讀寫器。
(1)激活過程
為啟動對卡的操作,介面電路應按圖1所示順序激活電路:
◇RST處於L狀態;
◇根據所選擇卡的類型,對VCC加電A類或B類,
◇VPP上升為空閑狀態;
◇介面電路的I/O應置於接收狀態;
◇向IC卡的CLK提供時鍾信號(A類卡1~5MHz,B類卡1~4MHz)。
在t』a時間對IC卡的CLK加時鍾信號。I/O線路應在時鍾信號加於CLK的200個時鍾周期(ta)內被置於高阻狀態Z(ta 時間在t』a之後)。時鍾加於CLK後,保持RST為狀態L至少400周期(tb)使卡復位(tb在t』a之後)。在時間t』b,RST被置於狀態H。I/O上的應答應在RST上信號上升沿之後的400~40 000個時鍾周期(tc)內開始(tc在t』b之後)。
在RST處於狀態H的情況下,如果應答信號在40 000個時鍾周期內仍未開始,RST上的信號將返回到狀態L,且IC卡介面電路按照圖2所示對IC卡產生釋放。
(2)釋放過程
當信息交換結束或失敗時(例如,無卡響應或卡被移出),介面電路應按圖2所示時序釋放電路:
◇RST應置為狀態L;
◇CLK應置為狀態L(除非時鍾已在狀態L上停止);
◇VPP應釋放(如果它已被激活);
◇I/O應置為狀態A(在td時間內沒有具體定義);
◇VCC應釋放。
1.2 通過觸點向卡提供穩定的電源
IC卡介面電路應能在表1規定的電壓范圍內,向IC卡提供相應穩定的電流。
1.3 通過觸點向卡提供穩定的時鍾
IC卡介面電路向卡提供時鍾信號。時鍾信號的實際頻率范圍在復位應答期間,應在以下范圍內:A類卡,時鍾應在1~5MHz;B類卡,時鍾應在1~4MHz。
復位後,由收到的ATR(復位應答)信號中的F(時鍾頻率變換因子)和D(比特率調整因子)來確定。
時鍾信號的工作周期應為穩定操作期間周期的40%~60%。當頻率從一個值轉換到另一個值時,應注意保證沒有比短周期的40%更短的脈沖。
[編輯本段]IC卡的分類
①按照IC卡與讀卡器的通信方式,可將IC卡分為接觸式IC卡和非接觸式IC卡兩種。接觸式IC卡通過卡片表面8個金屬觸點與讀卡器進行物理連接來完成通信和數據交換。非接觸式IC卡通過無線通信方式與讀卡器進行通信,通信時非接觸IC卡不需要與讀卡器直接進行物理連接。
②按照是否帶有微處理器,比卡可分為存儲卡和智能卡兩種。存儲卡僅包含存儲晶元而無微處理器,一般的電話IC卡即屬於此類。將指甲蓋大小的帶有內存和微處理器晶元的大規模集成電路嵌入到塑料基片中,就製成了智能卡。銀行的IC卡通常是指智能卡。智能卡也稱為CPU(中央處理器)卡,它具有數據讀寫和處理功能,因而具有安全性高、可以離線操作等突出優點。所謂離線操作是與聯機操作相對而言的,它可以在不連網的終端設備上使用。離線操作不僅大大減少了通信時間,也能夠在移動收費點 (如公共交通)或通信不順暢的場所使用。
③按照應用領域來劃分,IC卡可以分為金融卡和非金融卡兩種。金融卡又分為信用卡和現金儲值卡;非金融卡是指應用於醫療、通信、交通等非金融領域的IC卡。
[編輯本段]IC卡的優點
IC卡的外形與磁卡相似,它與磁卡的區別在於數據存儲的媒體不同。磁卡是通過卡上磁條的磁場變化來存儲信息的,而IC卡是通過嵌入卡中的電擦除式可編程只讀存儲器集成電路晶元(EEPROM)來存儲數據信息的。因此,與磁卡相比較,IC卡具有以下優點:
①存儲容量大。磁卡的存儲容量大約在200個數字字元;IC卡的存儲容量根據型號不同,小的幾百個字元,大的上百萬個字元。
②安全保密性好。IC卡上的信息能夠隨意讀取、修改、擦除,但都需要密碼。
③CPU卡具有數據處理能力。在與讀卡器進行數據交換時,可對數據進行加密、解密,以確保交換數據的准確可靠;而磁卡則無此功能。
④使用壽命長。
[編輯本段]IC卡的主要技術
IC卡核心是集成電路晶元,是利用現代先進的微電子技術,將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元嵌在一塊小小的塑料卡片之中。其開發與製造技術比磁卡復雜得多。IC卡主要技術包括硬體技術、軟體技術及相關業務技術等。硬體技術一般包含半導體技術、基板技術、封裝技術、終端技術及其他零部件技術等;而軟體技術一般包括應用軟體技術、通信技術、安全技術及系統控制技術等。
①EEPROM技術。電擦除式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是IC卡技術的核心。該技術使晶體管密度增大,改善了性能,增加了容量,達到在同樣面積上存儲更大數據量的目的。
作為數據或程序的存儲空間,EEPROM的數據可以至少保持 10年的時間,擦寫次數達10萬次以上。EEPROM技術還提供了很大的靈活性,通過設置不可修改的標志位,能夠將EEPROM單元轉變成可編程只讀存儲器、只讀存儲器或不可讀的保密存儲單元。
該技術的先進性使得帶有保密存儲器的IC卡得到快速發展和應用。例如,在各種收費系統(公用電話、電表、公路收費等等)及訪問控制等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以EEPROM為核心的 CPU卡也廣泛應用於行動電話、銀行部門、多應用卡及要求有公共密鑰演算法的高安全性應用領域。
②RFID技術。射頻識別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是一種利用電磁波進行信號傳輸的識別方法,被識別的物體本身應具有電磁波的接收和發送裝置。RFID系統使用的通信頻段范圍為<135kHz或>300MHz~GHz級。
射頻識別IC卡是一種使用電磁波和非觸點來與終端通信的 IC卡。使用此卡時,不需要把卡片插入到特定讀寫器插槽之中。一般來說,通信距離在幾厘米至1米范圍內。射頻識別卡使用得較多,而且發展潛力較大。
射頻識別IC卡有主動式和被動式之分。主動式卡是指卡片需要主動靠近讀卡器,用戶需要將卡在讀卡器上晃過才完成交易;被動式卡不用出示卡片,只要走過讀卡器的范圍,即可完成交易。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非接觸IC卡就採用了獨特的RFID技術。預計此種技術將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③加密技術。IC卡中的CPU卡採用特殊的加密技術,不僅可以驗證信息的正確性,同時還能檢查通信雙方身份的合法性,從而保證信息傳送的安全性。這是通過IC卡中存儲的銀行密鑰與讀卡器兼黑盒子中存儲的銀行密鑰的相互校驗來實現的,從而保證了持卡者本身和讀卡器雙方都具有合法身份。總之,採用先進的加密技術後,不僅具有高度安全性、嚴謹性,還具有靈活便捷、成本低等優勢。
除上述技術之外,還有Java卡技術、IC卡ISO標准化技術、IC卡生物認證技術及數據壓縮技術等軟、硬體新技術。由於IC卡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功能越來越強,使得IC卡的應用領域不斷向縱深方向拓展。
[編輯本段]IC卡的主要應用
IC卡的開發、研製與應用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計算機、通訊、網路、軟體、卡的讀寫設備、應用機具等多種產品領域的多種技術學科。因此,全球IC卡產業在技術、市場及應用的競爭中迅速發展起來。IC卡已是當今國際電子信息產業的熱點產品之一,除了在商業、醫療、保險、交通、能源、通訊、安全管理、身份識別等非金融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外,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也日益廣泛,影響十分深遠。
IC卡雖然進入我國較晚,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發展迅速。 1995年底,國家金卡辦為統籌規劃全國IC卡的應用,組織擬定了(金卡工程非銀行卡應用總體規劃)。為保證IC卡的健康發展,在國務院金卡辦的領導下,信息產業部、公安部、衛生部、國家工商管理局等各個部委紛紛制定了IC卡在本行業的發展規劃。
①IC卡在銀行系統的應用。銀行卡大體分為兩類:信用卡和儲值卡。
信用卡,即貸記卡,有小額信貸功能,即可以小額透支。它要求持卡人有較高的信譽度,透支的錢應及時存入。
儲值卡,即借記卡,不需要建檔案,不需要擔保,不能夠透支,一般用於小額提取或消費。目前國內各商業銀行所發放的銀行卡大多數為借記卡。
據統計,發達國家的現鈔流通量僅占流通實力的8%,基本上是信用卡及各種金融卡主宰金融市場。而我國的現鈔流通量則高達25%以上,大量現金的「體外循環」為腐敗現象的滋生和各種經濟犯罪提供了生存土壤,不僅擾亂了經濟秩序,還嚴重影響社會的穩定及人民幣的價值和信譽。電子貨幣或銀行IC卡的普遍應用,正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辦法。
目前的銀行卡大多數仍為磁卡,在塑料卡片上有磁條和凸印字。磁條中記錄賬號和密碼等基本信息,而實際款項存儲在由網路連接的銀行計算機硬碟上。用戶提取或存入的款項在不同的銀行賬戶之間進行資金往來。用戶消費的款項由銀行和商戶之間進行結轉和清算。這種磁卡在使用時需要訪問主機賬戶,因此只能在聯機處理時間內使用,其速度和穩定性取決於通信線路的質量,在網路達不到的場所則無法使用。
我國發展金卡的方針是「兩卡並用,磁卡過渡,發展IC卡為主」。未來的發展趨勢必將是IC卡逐步取代磁卡。
IC卡既可以由銀行獨自發行,又可以與各企事業單位合作發行聯名卡。這種聯名卡形成銀行IC卡的專用錢包賬戶。例如,醫療保險專用錢包不得消費,不得提取現金,只能在指定醫院等場所使用。當前,聯名卡主要有保險卡、財稅卡、交通卡、校園卡等多種。由於IC卡既方便又快捷,因此在發達國家已相當流行。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大量採用IC卡電子錢包,以支付交通、通訊、稅收等費用。
②IC卡收費系統。它包括電費、水費、煤氣費、通信費等各種消費資源費用的收取。該類系統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可靠性。通過預先收費,可以增加管理部門的可用資金,為居民提供優質服務,改變對資源先消費後收費的不合理狀況。對於用戶而言,IC卡收費可消除收費人員入戶的騷擾和准備現金零錢的煩惱;同時,還有利於用戶根據自家用電、用水、用煤氣的情況,進行計劃消費。
③IC卡醫療保險系統。隨著我國醫療體制的改革,居民持保險公司發行的IC卡到醫院就醫,就醫費用將由保險公司支付。醫療IC卡除了具有醫療費用的支付功能外,卡內還可以存儲病人的病歷。病人看病可以到不同的醫院,醫生可根據卡內的病歷信息快速進行診斷和治療。
④公交管理系統。乘客持公交管理部門發行的預先付費IC卡乘車,上車時只需在汽車門口的收費機前晃一下(主動式卡),收費機自動完成收費。這樣,能有效地減少上下車時間,加快車輛周轉速度,提高管理效益,杜絕貪污、假幣現象。
其它,還有交警管理系統、工商管理系統、IC卡電子門鎖、IC卡稅務管理系統、高速公路收費系統等多種IC卡應用系統。
IC卡隨著半導體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元的發展而產生,也必將隨著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等的高速發展而迅速發展壯大。不斷擴大IC卡的應用領域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
在全球IC產業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的情況下,IC卡必然向更高層次方向發展。諸如從接觸型IC卡向非接觸型IC卡轉移,從低存儲容量的IC卡向高存儲容量發展,從單功能IC卡向多功能 IC卡轉化,從單系統的IC卡向多系統IC卡轉化,由非銀行系統轉向銀行系統應用,由民用轉向軍用,由區域網向網際網路遷移等。新技術不斷涌現,IC卡品種繁多,這充分說明了IC卡的強大生命力。在未來的幾年中,IC卡將會越來越多地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
[編輯本段]IC卡安全
作為電子貨幣的IC卡,其上記錄有大量重要信息,安全性是很重要的,作為IC卡應用系統開發者必須為IC卡系統提供合理有效的安全措施,以保證IC卡及其應用系統的數據安全。影響IC卡及應用系統安全的主要方式有:使用用戶丟失或被竊的IC卡,冒充合法用戶進入應用系統,獲得非法利益;用偽造的或空白卡非法復制數據,進入應用系統;使用系統外的IC卡讀寫設備,對合法卡上的數據進行修改,改變操作級別等;在IC卡交易過程中,用正常卡完成身份認證後,中途變換IC卡,從而使卡上存儲的數據與系統中不一致;在IC卡讀寫操作中,對介面設備與IC卡通信時所作交換的信息流進行截聽,修改,甚至插入非法信息,以獲取非法利益,或破壞系統。常用的安全技術有: 身份鑒別和IC卡合法性確認,報文鑒別技術,數據加密通訊技術等。這些技術採用可以保證IC卡的數據在存儲和交易過程中的完整性,有效性和真實性,從而有效地防止對IC卡進行非法讀寫和修改。總體上,IC卡的安全包括物理安全和邏輯安全兩方面:
(一)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包括:IC卡本身的物理特性上的安全性,通常指對一定程度的應力、化學、電氣、靜電作用的防範能力;對外來的物理攻擊的抵抗能力,要求IC卡應能防止復制、竄改、偽造或截聽等。常採用的措施有:採用高技術和昂貴的製造工藝,使無法偽造;在製造和發行過程中,一切參數嚴格保密;製作時在存儲器外面加若干保護層,防止分析其中內容,即很難破譯;在卡內安裝監控程序,以防止處理器或存儲器數據匯流排和地址匯流排的截聽。
(二)邏輯安全
常用的邏輯安全措施有:存儲器分區保護,一般將IC卡中存儲器的數據分成3個基本區:公開區、工作區和保密區;用戶鑒別,用戶鑒別又叫個人身份鑒別,一般有驗證用戶個人識別PIN,生物鑒別,手寫簽名。下面只介紹生物鑒別技術中的一種———指紋識別技術:
指紋識別技術是利用指紋唯一、不變、不可偽造、隨身攜帶等的特點和IC卡作為個性化數據載體及大容量內存的優勢,既實現了人物合一的真實身份認證,又滿足了各種應用系統對數據載體卡片化、離線化的需求,是用軟硬結合方式確保信息安全可靠實用的途徑。
用IC卡保存指紋特徵數據、使用人員信息、私鑰等關鍵信息、通過指紋識別認證持卡人真實身份,解決網路信息安全瓶頸最有效的手段,是對信息安全(軟體)認證、密鑰體系最有效的補充。既是IC卡應用更高層次的系統創新,又是用戶真實身份認證領域的一次*。智能卡讀卡器驗證卡的有效性,後指紋身份驗證,通過雙重驗證,確保系統安全可靠。
可根據需要將指紋信息儲存在IC卡內,通過輸入用戶的活體指紋信息與卡內的指紋資料進行比對,實現用戶真實身份的認證及IC卡的各種應用。亦可將指紋資料儲存在計算機或網路系統內,通過輸入用戶的活體指紋信息與儲存的指紋信息資料進行比對,實現用戶真實身份的認證,具有很大的靈活性。
指紋IC卡鑒別技術可廣泛應用於網路通信、資料庫管理、電子商務與電子支付中的許可權設置、數據存取、密鑰管理等。包括計算機系統、互聯網、電子商務系統、政府、企業區域網系統中管理員的身份認證以及金融、保險、證券等行業重要系統及部門職員的授權管理,證券交易所、信用卡用戶、保險受益人的身份認證以及安防業等應用。
[編輯本段]常見IC卡型號
以下列舉常見IC卡型號,以供參考:
1Kbit非邏輯加密卡,無分區只可進行讀、寫數據操作;工作電壓5V±10%;數據保存期:100年;循環擦寫1,000,000次;主要使用於電話卡、預付費水電表等行業。溫度范圍:-25℃-70℃。

E. .智能卡即IC卡最早是在哪個國家問世的.

選D法國,是日本人提出,法國製造第一枚IC卡。
IC卡的最初設想是由日本人提出來的。1969年12月,日本的有村國孝(KuNItakaArimura)提出一種製造安全可靠的信用卡方法,並於1970年獲得專利,那時叫ID卡(IdentificationCard)。1974年,法國的羅蘭·莫雷諾(RolandMoreno)發明了帶集成電路晶元的塑料卡片,並取得了專利權,這就是早期的IC卡。1976年法國布爾(Bull)公司研製出世界第一枚IC卡。1984年,法國的PTT(Posts,Telegraphs andTelephones)將IC卡用於電話卡,由於IC卡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隨後,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Organization)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的聯合技術委員會為之制訂了一系列的國際標准、規范,極大地推動了IC卡的研究和發展。
IC卡較之以往的識別卡,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可靠性高──IC卡具有防磁、防靜電、防機械損壞和防化學破壞等能力,信息可保存100年以上,讀寫次數在10萬次以上,至少可用10年;二是安全性好;三是存儲容量大;四是類型多。從全球范圍看,現在IC卡的應用范圍已不再局限於早期的通信領域,而廣泛地應用於金融財務、社會保險、交通旅遊、醫療衛生、政府行政、商品零售、休閑娛樂、學校管理及其它領域。
目前在中國,隨著金卡工程建設的不斷深入發展,IC卡已在眾多領域獲得廣泛應用,並取得了初步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00年,全國IC卡發行量約為2.3億張,其中電信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公用電話IC卡1.2億多張,行動電話SIM卡超過4200萬張,其它各類IC卡約6000萬張。2001年IC卡總出貨量約3.8億張,較上年增長26%;發行量約3.2億張,較上年增長40%。從應用領域來看,公用電話IC卡發行超過1.7億張,SIM卡發行5500萬張,公交IC卡為320萬張,社保領域發卡為1400萬張,其它發卡為8000萬張。
盡管IC卡的發行量保持了較高的增長率,但市場銷售額在IT市場中的比重還很小。據CCID統計,2001年中國計算機市場銷售額約2502億元,而IC卡市場銷售額不到21億元。IC卡市場還構不成中國IT業的亮點,對IT市場的拉動作用並不明顯。這一方面制約IT企業對IC卡技術的投入,另一方面,也預示著中國IC卡市場的巨大發展空間。隨著政府管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技術研發水平的提升,IC卡市場競爭格局將發生深刻的變化。由於高端晶元、核心模塊、金融POS機、生產設備等被國外企業所掌握,造成國外品牌對一些細分市場的相對壟斷。隨著政府智能卡項目的啟動,移動通信市場的逐步開放,國內企業技術實力和工藝流程的優化,使得國外品牌市場份額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而國內品牌將會有快速的發展。一些從電信市場成長起來的國內IC卡企業,依託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實力,將在身份證、金融、社保、交通等領域繼續拓展業務,直接參與國際化競爭。
2002年乃至今後5年,是中國IC卡應用向縱深發展的時期。中國IC卡市場格局必將由無序走向有序,市場競爭必將由有限走向無限,IC卡市場將逐步走向成熟,進入微利時代。在這種形勢下,單純的發卡量和新產品的數量並不能衡量IC卡產業與市場的發展水平,市場發展的程度最終取決於IC卡的應用水平及其帶來的社會效益。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講,加強行業規范,推動IC卡企業由產品和技術型轉向應用和服務型,將成為中國IC卡市場發展的重要趨勢。
1970年,法國人羅蘭德·莫瑞諾(Roland Moreno)第一次將可進行編程設置的IC(IntegratedCircuit)晶元放於卡片中,使卡片具有更多的功能。當時,他對這項技術的描述是:鑲嵌有可進行自我保護存儲器的卡片。這樣就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張IC卡。
在此後的三十多年裡,隨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信息安全技術等的發展,IC卡種類更加豐富,技術也更趨成熟,已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下面將從不同的角度對IC卡進行詳細分類和簡單分析。一、 根據鑲嵌的晶元的不同劃分為:
1. 存儲卡:卡內晶元為電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以及地址解碼電路和指令解碼電路。為了能把它封裝在0.76mm的塑料卡基中,特製成0.3mm的薄型結構。存儲卡屬於被動型卡,通常採用同步通信方式。這種卡片存儲方便、使用簡單、價格便宜,在很多場合可以替代磁卡。但該類IC卡不具備保密功能,因而一般用於存放不需要保密的信息。例如醫療上用的急救卡、餐飲業用的客戶菜單卡。常見的存儲卡有ATMEL公司的AT24C16、AT24C64等。
2.邏輯加密卡:該類卡片除了具有存儲卡的EEPROM外,還帶有加密邏輯,每次讀/寫卡之前要先進行密碼驗證。如果連續幾次密碼驗證錯誤,卡片將會自鎖,成為死卡。從數據管理、密碼校驗和識別方面來說,邏輯加密卡也是一種被動型卡,採用同步方式進行通信。該類卡片存儲量相對較小,價格相對便宜,適用於有一定保密要求的場合,如食堂就餐卡、電話卡、公共事業收費卡。常見的邏輯加密卡有SIEMENS公司的SLE4442、SLE4428,ATMEL公司的AT88SC1608等。
3.CPU卡:該類晶元內部包含微處理器單元(CPU)、存儲單元(RAM、ROM和EEPROM)、和輸入/輸出介面單元。其中,RAM用於存放運算過程中的中間數據,ROM中固化有片內操作系統COS(Chip OperatingSystem),而EEPROM用於存放持卡人的個人信息以及發行單位的有關信息。CPU管理信息的加/解密和傳輸,嚴格防範非法訪問卡內信息,發現數次非法訪問,將鎖死相應的信息區(也可用高一級命令解鎖)。CPU卡的容量有大有小,價格比邏輯加密卡要高。但CPU卡的良好的處理能力和上佳的保密性能,使其成為IC卡發展的主要方向。CPU卡適用於保密性要求特別高的場合,如金融卡、軍事密令傳遞卡等。國際上比較著名的CPU卡提供商有Gemplus、G&D、Schlumberger等。
4.超級智能卡:在CPU卡的基礎上增加鍵盤、液晶顯示器、電源,即成為一超級智能卡,有的卡上還具有指紋識別裝置。VISA國際信用卡組織試驗的一種超級卡即帶有20個健,可顯示16個字元,除有計時、計算機匯率換算功能外,還存儲有個人信息、醫療、旅行用數據和電話號碼等。
二、 根據卡與外界數據交換的界面不同劃分為:
1. 接觸式IC卡:該類卡是通過IC卡讀寫設備的觸點與IC卡的觸點接觸後進行數據的讀寫。國際標准ISO7816對此類卡的機械特性、電器特性等進行了嚴格的規定。
2.非接觸式IC卡:該類卡與IC卡設備無電路接觸,而是通過非接觸式的讀寫技術進行讀寫(如光或無線技術)。其內嵌晶元除了CPU、邏輯單元、存儲單元外,增加了射頻收發電路。國際標准ISO10536系列闡述了對非接觸式IC卡的規定。該類卡一般用在使用頻繁、信息量相對較少、可靠性要求較高的場合。
3. 雙界面卡:將接觸式IC卡與非接觸式IC卡組合到一張卡片中,操作獨立,但可以共用CPU和存儲空間。
三、 根據卡與外界進行交換時的數據傳輸方式不同劃分為:
1. 串列IC卡:IC卡與外界進行數據交換時,數據流按照串列方式輸入輸出,電極觸點較少,一般為6個或者8個。由於串列IC卡介面簡單、使用方便,目前使用量最大。國際標准ISO7816所定義的IC卡就是此種卡。
2. 並行IC卡:IC卡與外界進行數據交換時以並行方式進行,有較多的電極觸點,一般在28到68之間。主要具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數據交換速度提高,二是現有條件下存儲容量可以顯著增加。
各式各樣的智能卡和SIM卡
四、 根據卡的應用領域不同可劃分為:
1. 金融卡:也稱為銀行卡,又可以分為信用卡和現金卡兩種。前者用於消費支付時,可按預先設定額度透支資金;後者可作為電子錢包或者電子存摺,但不能透支。
2. 非金融卡:也稱為非銀行卡,涉及范圍十分廣泛,實際包含金融卡之外的所有領域,諸如電信、旅遊、教育和公交等等。
(3) 交通卡: 應用廣泛
(4) 政府應用卡:現在應用較廣泛,比如最近大力推廣的社保卡。
智能卡(Smart card或IC Card),又稱智慧卡、聰明卡、集成電路卡及IC卡,是指粘貼或嵌有集成電路晶元的一種攜帶型卡片塑料。卡片包含了微處理器、I/O介面及存儲器,提供了數據的計算、訪問控制及存儲功能,卡片的大小、接點定義目前是由ISO規范統一,主要規范在ISO7810中。常見的有電話IC卡、身份IC卡,以及一些交通票證和存儲卡。
滿意請採納

F. 一卡通的發展歷程

電子門鎖與一卡通
Electronic Locks and Magnetic Cards
每一家飯店在選擇客房門鎖時都十分慎重。這是源於一種安全的理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飯店的服務與設施要體現時代的風貌,在高星級飯店中安裝電子門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飯店門鎖的發展史
鎖的歷史之久遠,是人所共知的,但多數人了解的是彈子機械鎖。它的原理是利用幾個高低不同的彈子配以相應的鑰匙打開一把鎖。幾十年前,幾乎所有的飯店都是使用這種機械鎖。這種使用彈子的鎖,其結構天生存在著安全性的問題。因彈子的個數有限,高低位置有限,用一些其他工具容易打開。同時鑰匙—旦丟失或被利用,非常容易被復制,解決的辦法只有更換門鎖。這樣對於一個講究經濟效益的飯店來說,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1967年Vir19Card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把卡片鎖,正是這一有著幾十個孔的卡片改變了鎖的歷史。首先,它有多達32個彈了,這就使得在沒有鑰匙的情況下打開門鎖要經過天文數字般的排列組合,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情。再有卡片鎖的卡片,也就是鑰匙,一旦丟失或被復制,客人可到前台使原有的鑰匙卡片作廢,製作一把新的鑰匙卡片。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可以有相應級別的通用鑰匙,解決服務和管理問題。這就從安全性和經濟性及服務管理等方面解決了問題。卡片鎖的發明為以後的磁卡鎖、IC卡鎖、感應卡鎖、指紋觸摸鎖等各種含有高新技術鎖的應用打開了思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有多種電子卡門鎖存在的條件下,飯店選擇哪種介質的卡呢?
磁卡是20世紀?0年代初誕生的,當時僅局限於歐洲的工業領域。它的發展異常迅速,估計今年流通的磁卡數量可達到20多億張。這種成本非常低的磁卡被應用於各種領域,在它的磁條上可以存放很多信息。但它的存貯量並不大,安全性能可通過加密手段來完成,同時也可不加密,對外開放。它對網路要求較高,因大部分磁卡是代表了一種認證,各種業務的辦理要由相應的中央計算機來完成。
IC卡又叫集成電路卡,是由法國人莫蘭在20世紀70年代發明的。它是一張鑲嵌集成電路晶元的信用卡大小的塑膠卡片。正是這張卡片,擁有ROM、RAM、CPU、EEPROM等,與微處理器相似。因此IC卡就有了磁卡所不具備的種種優良的信息處理性能。如存儲量大、保密性好、擁有運算功能等等。它可以在不具備網路的情況下使用,有時它也可作一個電子錢包。它的發展前景廣闊,能佔有與磁卡相差無幾的市場份額。但它的成本較高,約是磁卡的10倍。
選擇磁卡給個理由
北京飯店選擇了磁卡,首先這是因為客人住店是先消費後結賬,因此從飯店管理的角度要求,將客人的全部應收款項記入飯店前台的管理系統中,而不將款項打入客人的卡中;第二,飯店內的網路建設是齊全的。各消費站點均有相配套的設備,是廣義的樓宇網路建設;第三,飯店對顧客的服務不同於很多為節省人力資源採用的自助服務,因此,客人的身份識別是非常重要的;第四,住店客人一般均持有Master、VISA、AMERICAN EXPRE5S、長城、牡丹、龍卡等消費卡,這些全部是磁卡;第五,磁卡的成本是相當低的,飯店為給客人留下一個有意義的紀念物,贈送一個印有飯店標志的磁卡,既是客人住店的紀念品,又可通過客人宣傳飯店;第六,一次性的消費磁卡對客人來講還有一種安全感,因磁卡是當時新做的;第七,當客人丟卡或某級管理人員管理不善時,容易做相應處理;第八,其他設備均接受磁卡。
一卡通的運作模式
目前智能化飯店提出了飯店一卡通的需求。它是指在一個或幾個建築群內或在飯店集團內實行一卡消費、身份認證及客房電子門鎖的並用。一卡消費的服務項目除住房外,還有餐廳、咖啡廳、酒吧、各種娛樂設施、商場、停車場等。由於飯店信息系統的集成度越來越高,「一卡通」的概念不是幾個獨立系統的單個功能的組合,而是一種集成。也就是說,在集成系統中,要有一個統一的發卡體系,在整個集成系統中所有客人的信息均是共享的,它們是在同一個協議下工作的。各個系統各司其職,共同完成飯店對客人的各種服務功能。由於飯店的經營是以追求效益為原動力,因此,電子卡的選擇是在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降低成本、有利於管理 的前提下進行的。門鎖磁卡信息由前台電腦自動寫入,並可由POS機上讀出,這樣來保證整個系統的完整性、可靠性、安全性和一致性。
當磁卡不是一卡通時,報失後只需做一張新卡。新卡在門鎖上一劃,舊卡就自動作廢了。若是一卡通,舊卡雖然不能進門,但有可能在餐廳的收款機上使用因此,門鎖廠商、前台系統廠商、收款機廠商要有統一的協議。當客人到餐廳用餐後出示磁卡,前台信息要與客人的簽字完全吻合,這時收款員才可簽單。
磁卡門鎖運用體會
在北京飯店的運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磁卡的管理涉及到飯店的很多部門,在管理上要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在對客人的管理中,對於散客要當面制卡。對於團隊客人要提前製作統一交給客人。前台要做好客人的報失補卡、損壞補卡及行李員卡的製作。客房部要合理分配樓層卡、組卡、區域卡、大區域卡的使用人員。對於清潔工、酒水清點員、夜班開床人員及領班主管合理分配相應的磁卡。保衛部製作各種授權卡、封門卡並對全部磁卡進行總控制。在意外事故後立即提取門鎖保留的全部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工程部門的管理主要是針對門鎖的日常維護,在規定時間內更換電池,清洗磁卡,保證門鎖長期穩定地運行。系統方面的維護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在集成的系統中,任何一個子系統的問題最終要反映到母系統中,並可能造成整個系統的故障。因此,從系統的角度要有相應的檢測報告程序。日常的保養十分重要。
電子門鎖的發展,依賴於整個社會技術的進步。當有新的需求出現後,就要適應它的發展。所以,如果其他種類的高科技卡(如非接觸式IC卡)成本下降到用戶可接受的范圍內,並且相應設備也得到同步發展時,飯店門鎖的應用可能會有新的飛躍

G. IC卡的發明者是誰

IC卡是由法國人Roland Moreno於上個世紀70年代初發明的,是集成電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的簡稱,為現代信息保存、傳遞和處理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手段.作為電子貨幣的IC卡,其上記錄有大量重要信息,安全性是很重要的。

H. 一卡通的產生與發展

電子門鎖與一卡通
Electronic Locks and Magnetic Cards
每一家飯店在選擇客房門鎖時都十分慎重。這是源於一種安全的理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飯店的服務與設施要體現時代的風貌,在高星級飯店中安裝電子門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飯店門鎖的發展史
鎖的歷史之久遠,是人所共知的,但多數人了解的是彈子機械鎖。它的原理是利用幾個高低不同的彈子配以相應的鑰匙打開一把鎖。幾十年前,幾乎所有的飯店都是使用這種機械鎖。這種使用彈子的鎖,其結構天生存在著安全性的問題。因彈子的個數有限,高低位置有限,用一些其他工具容易打開。同時鑰匙—旦丟失或被利用,非常容易被復制,解決的辦法只有更換門鎖。這樣對於一個講究經濟效益的飯店來說,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1967年Vir19Card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把卡片鎖,正是這一有著幾十個孔的卡片改變了鎖的歷史。首先,它有多達32個彈了,這就使得在沒有鑰匙的情況下打開門鎖要經過天文數字般的排列組合,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情。再有卡片鎖的卡片,也就是鑰匙,一旦丟失或被復制,客人可到前台使原有的鑰匙卡片作廢,製作一把新的鑰匙卡片。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可以有相應級別的通用鑰匙,解決服務和管理問題。這就從安全性和經濟性及服務管理等方面解決了問題。卡片鎖的發明為以後的磁卡鎖、IC卡鎖、感應卡鎖、指紋觸摸鎖等各種含有高新技術鎖的應用打開了思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有多種電子卡門鎖存在的條件下,飯店選擇哪種介質的卡呢?
磁卡是20世紀?0年代初誕生的,當時僅局限於歐洲的工業領域。它的發展異常迅速,估計今年流通的磁卡數量可達到20多億張。這種成本非常低的磁卡被應用於各種領域,在它的磁條上可以存放很多信息。但它的存貯量並不大,安全性能可通過加密手段來完成,同時也可不加密,對外開放。它對網路要求較高,因大部分磁卡是代表了一種認證,各種業務的辦理要由相應的中央計算機來完成。
IC卡又叫集成電路卡,是由法國人莫蘭在20世紀70年代發明的。它是一張鑲嵌集成電路晶元的信用卡大小的塑膠卡片。正是這張卡片,擁有ROM、RAM、CPU、EEPROM等,與微處理器相似。因此IC卡就有了磁卡所不具備的種種優良的信息處理性能。如存儲量大、保密性好、擁有運算功能等等。它可以在不具備網路的情況下使用,有時它也可作一個電子錢包。它的發展前景廣闊,能佔有與磁卡相差無幾的市場份額。但它的成本較高,約是磁卡的10倍。
選擇磁卡給個理由
北京飯店選擇了磁卡,首先這是因為客人住店是先消費後結賬,因此從飯店管理的角度要求,將客人的全部應收款項記入飯店前台的管理系統中,而不將款項打入客人的卡中;第二,飯店內的網路建設是齊全的。各消費站點均有相配套的設備,是廣義的樓宇網路建設;第三,飯店對顧客的服務不同於很多為節省人力資源採用的自助服務,因此,客人的身份識別是非常重要的;第四,住店客人一般均持有Master、VISA、AMERICAN EXPRE5S、長城、牡丹、龍卡等消費卡,這些全部是磁卡;第五,磁卡的成本是相當低的,飯店為給客人留下一個有意義的紀念物,贈送一個印有飯店標志的磁卡,既是客人住店的紀念品,又可通過客人宣傳飯店;第六,一次性的消費磁卡對客人來講還有一種安全感,因磁卡是當時新做的;第七,當客人丟卡或某級管理人員管理不善時,容易做相應處理;第八,其他設備均接受磁卡。
一卡通的運作模式
目前智能化飯店提出了飯店一卡通的需求。它是指在一個或幾個建築群內或在飯店集團內實行一卡消費、身份認證及客房電子門鎖的並用。一卡消費的服務項目除住房外,還有餐廳、咖啡廳、酒吧、各種娛樂設施、商場、停車場等。由於飯店信息系統的集成度越來越高,「一卡通」的概念不是幾個獨立系統的單個功能的組合,而是一種集成。也就是說,在集成系統中,要有一個統一的發卡體系,在整個集成系統中所有客人的信息均是共享的,它們是在同一個協議下工作的。各個系統各司其職,共同完成飯店對客人的各種服務功能。由於飯店的經營是以追求效益為原動力,因此,電子卡的選擇是在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降低成本、有利於管理 的前提下進行的。門鎖磁卡信息由前台電腦自動寫入,並可由POS機上讀出,這樣來保證整個系統的完整性、可靠性、安全性和一致性。
當磁卡不是一卡通時,報失後只需做一張新卡。新卡在門鎖上一劃,舊卡就自動作廢了。若是一卡通,舊卡雖然不能進門,但有可能在餐廳的收款機上使用因此,門鎖廠商、前台系統廠商、收款機廠商要有統一的協議。當客人到餐廳用餐後出示磁卡,前台信息要與客人的簽字完全吻合,這時收款員才可簽單。
磁卡門鎖運用體會
在北京飯店的運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磁卡的管理涉及到飯店的很多部門,在管理上要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在對客人的管理中,對於散客要當面制卡。對於團隊客人要提前製作統一交給客人。前台要做好客人的報失補卡、損壞補卡及行李員卡的製作。客房部要合理分配樓層卡、組卡、區域卡、大區域卡的使用人員。對於清潔工、酒水清點員、夜班開床人員及領班主管合理分配相應的磁卡。保衛部製作各種授權卡、封門卡並對全部磁卡進行總控制。在意外事故後立即提取門鎖保留的全部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工程部門的管理主要是針對門鎖的日常維護,在規定時間內更換電池,清洗磁卡,保證門鎖長期穩定地運行。系統方面的維護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在集成的系統中,任何一個子系統的問題最終要反映到母系統中,並可能造成整個系統的故障。因此,從系統的角度要有相應的檢測報告程序。日常的保養十分重要。
電子門鎖的發展,依賴於整個社會技術的進步。當有新的需求出現後,就要適應它的發展。所以,如果其他種類的高科技卡(如非接觸式IC卡)成本下降到用戶可接受的范圍內,並且相應設備也得到同步發展時,飯店門鎖的應用可能會有新的飛躍。
希望能給你有所幫助,如果有更多咨詢請聯系我們!

I. 智能卡的發展歷史

IC卡是集成電路卡(Integrated CircuitCard)的英文簡稱,在有些國家也稱之為智能卡、智慧卡、微晶元卡等。將一個專用的集成電路晶元鑲嵌於符合ISO7816標準的PVC(或ABS等)塑料基片中,封裝成外形與磁卡類似的卡片形式,即製成一張IC卡。當然也可以封裝成紐扣、鑰匙、飾物等特殊形狀。
IC卡的最初設想是由日本人提出來的。1969年12月,日本的有村國孝(KunitakaArimura)提出一種製造安全可靠的信用卡方法,並於1970年獲得專利,那時叫ID卡(IdentificationCard)。1974年,法國的羅蘭·莫雷諾(RolandMoreno)發明了帶集成電路晶元的塑料卡片,並取得了專利權,這就是早期的IC卡。1976年法國布爾(Bull)公司研製出世界第一枚IC卡。1984年,法國的PTT(Posts,Telegraphs andTelephones)將IC卡用於電話卡,由於IC卡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隨後,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Organization)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的聯合技術委員會為之制訂了一系列的國際標准、規范,極大地推動了IC卡的研究和發展。
IC卡較之以往的識別卡,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可靠性高──IC卡具有防磁、防靜電、防機械損壞和防化學破壞等能力,信息可保存100年以上,讀寫次數在10萬次以上,至少可用10年;二是安全性好;三是存儲容量大;四是類型多。從全球范圍看,IC卡的應用范圍已不再局限於早期的通信領域,而廣泛地應用於金融財務、社會保險、交通旅遊、醫療衛生、政府行政、商品零售、休閑娛樂、學校管理及其它領域。
在中國,隨著金卡工程建設的不斷深入發展,IC卡已在眾多領域獲得廣泛應用,並取得了初步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00年,全國IC卡發行量約為2.3億張,其中電信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公用電話IC卡1.2億多張,行動電話SIM卡超過4200萬張,其它各類IC卡約6000萬張。2001年IC卡總出貨量約3.8億張,較上年增長26%;發行量約3.2億張,較上年增長40%。從應用領域來看,公用電話IC卡發行超過1.7億張,SIM卡發行5500萬張,公交IC卡為320萬張,社保領域發卡為1400萬張,其它發卡為8000萬張。
盡管IC卡的發行量保持了較高的增長率,但市場銷售額在IT市場中的比重還很小。據CCID統計,2001年中國計算機市場銷售額約2502億元,而IC卡市場銷售額不到21億元。IC卡市場還構不成中國IT業的亮點,對IT市場的拉動作用並不明顯。這一方面制約IT企業對IC卡技術的投入,另一方面,也預示著中國IC卡市場的巨大發展空間。隨著政府管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技術研發水平的提升,IC卡市場競爭格局將發生深刻的變化。由於高端晶元、核心模塊、金融POS機、生產設備等被國外企業所掌握,造成國外品牌對一些細分市場的相對壟斷。隨著政府智能卡項目的啟動,移動通信市場的逐步開放,國內企業技術實力和工藝流程的優化,使得國外品牌市場份額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而國內品牌將會有快速的發展。一些從電信市場成長起來的國內IC卡企業,依託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實力,將在身份證、金融、社保、交通等領域繼續拓展業務,直接參與國際化競爭。
2002年乃至今後5年,是中國IC卡應用向縱深發展的時期。中國IC卡市場格局必將由無序走向有序,市場競爭必將由有限走向無限,IC卡市場將逐步走向成熟,進入微利時代。在這種形勢下,單純的發卡量和新產品的數量並不能衡量IC卡產業與市場的發展水平,市場發展的程度最終取決於IC卡的應用水平及其帶來的社會效益。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講,加強行業規范,推動IC卡企業由產品和技術型轉向應用和服務型,將成為中國IC卡市場發展的重要趨勢。
1970年,法國人羅蘭德·莫瑞諾(Roland Moreno)第一次將可進行編程設置的IC(IntegratedCircuit)晶元放於卡片中,使卡片具有更多的功能。當時,他對這項技術的描述是:鑲嵌有可進行自我保護存儲器的卡片。這樣就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張IC卡。
在此後的三十多年裡,隨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信息安全技術等的發展,IC卡種類更加豐富,技術也更趨成熟,已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閱讀全文

與ic卡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