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周朝發明

周朝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14 23:09:55

『壹』 中國古代的創造發明有哪些

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是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其實中國古代除了這四項發明,還有很多厲害的發明創造,中國古代的科技十分璀璨和精彩,只不過大多數科技發明在長年累月間已不知不覺融入我們的生活,讓人們很容易忽視了它們的艱辛的創造過程。下面這些例子都是中國古代的創造。

還有,在外國人眼裡中國的代名詞「瓷器」;天下第一橋「趙州橋」;不用一釘一鉚的古代建築「榫卯」;御敵於萬里之外的「長城」等等,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還遠遠不止這些。它們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展現了古人強大的創造力。它們曾經甚至現在都在影響和改變著這個世界。

『貳』 關於周朝歷史

周朝:

由周族人(古代華夏族的一支,後完全融入漢族)建立。分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分。春秋和戰國。
周族有著悠久的歷史,長期在陝甘一帶活動,後以岐山之南的周原為主要的根據地。至公元前11世紀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強大。它一面征伐附近小國,擴充實力;一面把它的都邑從周原遷到今天長安縣灃水西岸,建成豐京。它不斷向東進逼的勢態,加劇了與商朝的矛盾。商王帝辛一度將西伯昌(文王)囚於里。周臣用美女、珍寶進獻商王,帝辛才放了西伯昌。西伯昌回到國內後,進一步加緊了伐商的准備。此時,商王朝政治腐敗,內外矛盾空前尖銳。文王認為伐商條件已成熟,臨終前囑太子發(武王)積極准備伐商。武王即位以後,出兵車300乘、士卒4.5萬人、虎賁(沖鋒兵)3000人,浩浩盪盪地向東進發。庸、蜀、羌、鬃、微、盧、彭、濮等許多小國也率兵會合。周武王在牧野誓師,歷數商紂之罪。商紂王發兵17萬與周軍對陣,但軍士們無心戰斗,前徒倒戈,引導周軍攻紂。商紂王倉惶逃遁,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遂亡。從此,中國歷史進入了周王朝時代。
武王克商以後,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來的統治地區,又征服了四周的許多小國。但如何牢固控制東方的大片領土,成了武王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於是,他採用「分封親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同姓宗親和功臣謀士分封各地,建立諸侯國。一個個諸侯國成為對一方土地進行統治的據點,它們對周王室也起到拱衛的作用。武王把商紂之子武庚(祿父)封於商都,藉以控制商人;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為侯,監督武庚;又將周公封於魯、姜尚封於齊、召公封於燕。周武王死後,其子繼位。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管叔、蔡叔對周公不滿,散布流言,說周公意在謀取王位。不久,武庚與管、蔡串通一起,並聯合東方的徐、奄、薄姑等國發動叛亂。周公調大軍東征,用了三年時間,終於平定了武庚與管、蔡之亂,殺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東征取得全面勝利,使周王朝的統治得到鞏固。 武王滅商之後,回到鎬京,深感鎬京與新征服地區相距太遠。他意在夏人活動中心的伊洛河地區建立新的都邑。他的這一想法尚未實現,突然病逝。從寶雞出土的何尊銘文中看到,成王即位後,繼承了武王之遺志,決定在洛陽附近建一新邑,「宅茲中國」。從這里對新征服地區進行統治,可大大縮短距離。為此,成王曾派召公去洛陽附近「相宅」。不久,洛邑(成周)與武王所建的鎬京(宗周)一起,成為西周時期政治、軍事、文化的中心。為徹底鏟除殷遺民的復國夢想,成王時還將殷頑民遷至成周。

由於周公旦在宗周攝政,魯侯之爵由他的長子伯禽就封。魯的地望在今天的山東曲阜,已發現魯城遺址;姜尚所封的齊國,在今山東臨淄;召公所封的燕國在今北京房山,也已發現城址和燕侯墓地;武庚叛亂被平息後,該地封給武王之弟康叔,為衛侯,已在河南浚縣發現衛國遺址;紂的庶兄微子啟未參預武庚叛亂,他作為商族的後裔被封為宋侯,其地在今河南商丘;在衛國的西邊,還有個晉國,成王攻滅唐國後,以其地封給他的兄弟唐叔虞,在今山西翼城與曲沃交界處已發現其遺址。這些諸侯國的封地往往形成犄角之勢,互有聯系、互相制約,因而在早期階段對政治局面的穩定確曾起到一定的作用。文獻中所說「成康之際,四十年刑錯不用」,正說明成王平定武庚叛亂後,周王朝出現了一段安定的局面。 周人在經過一系列戰爭之後,控制的地域南到巴、濮、鄧、楚;北到肅慎、燕、亳;東邊到達濱海;西邊直抵甘、青。其范圍比商朝的地域還大。周王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國家機器,對域內實行有效的統治。制訂的刑罰,比商代更系統。常備軍的人數比商代還多,在宗周駐有六師,在成周駐有八師。全國的土地與臣民,名義上都屬周王所有,即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以,周王封給諸侯土地與臣民時,要舉行授土授民的儀式。所封的諸侯國,要定期朝見周王,有保衛王室的義務。他們還要向周王納貢服役(包括兵役),如果不納貢服役,就是侮慢王室,要受到懲處。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受封者常常擅自割讓或交換土地,漸漸將土地變為私有財產。同時,隨著新開墾的土地越來越多,私田的數量也在增加。私田的出現,對以井田制為基礎的土地公有制,起到腐蝕和沖擊的作用。 西周時期的社會經濟比商代又有發展。大量使用奴隸生產,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剩餘勞動產品,促使各種手工行業得到發展。青銅業生產進一步擴大,除王室控制的青銅作坊外,諸侯國也有自己的青銅作坊。青銅產品的數量更多,用途也更廣,幾乎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青銅業的發展,推動了其它行業的興盛。文字的使用也更廣泛,除了在甲骨上契刻文字外,在上萬件銅器上都鑄刻有銘文,記錄了當時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許多事件。最多的一件鑄有499個字,不亞於當時的一篇文獻。農業、畜牧、紡織、冶金、建築、天文、地理等科學技術也有不少新進展。這些成就促使人們的生產、生活都有變化。考古學家在西周晚期的墓葬中發現了人工冶制的鐵器,說明至少在西周晚期,人們已經掌握了人工冶鐵技術。這一發現,表明人在改造客觀世界的斗爭中,又掌握了一種有效的手段。

到了周厲王時,國內矛盾日趨尖銳。厲王橫徵暴斂,虐待百姓,還不讓國人談論國家政事。公元前841年,終於發生國人暴動。厲王逃到彘(今山西霍縣),國人推共伯和行天子事。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國歷史確切紀年的開始。周宣王繼位後,汲取教訓,改變政策;為解除戎狄的威脅,還發動了對戎狄的防禦戰爭,取得了勝利。在對荊楚、淮夷的戰事中,也取得了一些勝利,因而號稱「中興」。但是社會中各種矛盾依然存在,整個社會仍處於動盪之中。

歷史的發展總是不平衡的。商周時期中原已進入青銅時代的繁盛時期,周邊的一些地區仍相對落後一些。因此,為財富及利益所驅動,周人與其它國族的戰爭幾乎一直不斷。江漢流域是蠻族的根據地。昭王率大軍征伐南蠻,遭到蠻族的強烈抵抗,周朝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昭王也死於漢水之中。這是西周早期周王朝遭到的一次嚴重失敗,從此失去了對南方各國的控制能力。穆王與宣王也曾南征,均未獲得重大的戰果。東方的夷族也時常侵擾周境,戰事不斷。噩侯馭方不堪周朝的奴役,「率南淮夷、東夷,廣伐南國東國」,一直打到成周附近,震驚朝野。周王派西六師、東八師前往作戰,仍無力抵禦。後靠同姓諸侯的兵力增援,才取得了勝利。西北方的犬戎是西周時期最重要的外患。穆王時,犬戎的勢力逐漸強大,阻礙了周朝與西北各國的往來,穆王西征犬戎,「獲其五王」,並將一批犬戎部落遷到太原,打通了周與西北各國的道路。以後,犬戎仍屢次侵犯周境。宣王之子幽王,寵愛褒姒,想殺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做王位繼承人。宜臼的母親是申侯的女兒。申侯勾結犬戎攻打周王,殺幽王於驪山之下,犬戎乘機掠走大量財寶。西周就此滅亡。宜臼靠諸侯的幫助,登上王位,是為平王。他遷居洛邑,從此,歷史進入東周時期。

『叄』 周朝的文明成果

文化方面的成就
第一、「五行」與《周易》。
西周末年就已出現了對「五行」的認識。《尚書•洪範》把水、火、木、金、土這五種物質稱為「五行」,並認識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認為「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牆;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牆作甘」。 「水曰潤下」,是指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火曰炎上」,是指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木曰曲直」,意思是指木具有生長、升發的特性;「金曰從革」,是指金具有肅殺、變革的特性;「土爰稼牆」,是指土具有種植莊稼,生化萬物的特性。西周時期的人們基於這種認識,把宇宙間各種事物分別歸屬於五行。
《周易》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力彌久而不衰。

第二、文字與文學
西周流傳下來的甲骨文與青銅銘文,與商代基本相同,但西周時期出土的器物較多,銘文的篇幅也較長,所以成為金文的主要部分。金文的文字內容比甲骨文更豐富。從殷商器上的一兩字到西周春秋器上的數百字,記錄了祭典訓誥、征伐功勛、賞賜策命、盟契誓約、婚嫁家用等史事。跟青銅器一起鑄成的銘文,其形式要求庄嚴,穩重,端肅,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禮於器」的禮儀文化的特點。

第三、禮樂

周代是最早對「禮」(祭祀、朝饗等儀式)和「樂」(伴隨「禮」進行的樂舞)作出詳細規定的時代,這就是所謂「制定禮樂」。周代的禮樂制度有兩條基本內容,一是規定等級,二是規定伴隨禮的樂舞基本是雅樂。

第四、服飾

中國服飾制度,在周代逐步完善,帝王、諸侯、貴族都依照場合與身份穿著服飾。
周代的服飾,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領開向右邊;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著一條寬邊的腰帶,肚圍前再加一條像裙一樣的「韍」,用來遮蔽膝蓋,所以又叫做「蔽膝」。

科技方面的成就
第一、天文學

西周時,天文學家通過觀測恆星,在黃道帶和赤道帶的兩側,確定了二十八個星座作為標志,稱為二十八宿。依據這些星座,天文學家來確定天體的位置和許多天象,如日、月食等發生的位置。由太陽在二十八宿中的位置,便可知道一年的季節,這比觀測早晚星象以觀察太陽所在位置而定季節的方法要精確。
關於日食的觀測,《詩經·小雅·十月之交》有明確的記載。所記日食發生在周幽王六年十月初一日,即公元前七百七十六年九月六日。這是中國最早的以日月合朔為一月開端的記錄。

第二、地理學
由於軍事、政治和經濟等方面的需要,地圖在西周時期已經廣泛應用。如周公在選定洛邑城址時,就事先繪制地圖。《周禮》大司馬的屬官有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司險「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大司徒的屬官有土訓「掌道(解釋)地圖以詔地事」,等等。這些專職官吏各有專用的地圖,說明地圖的繪制已經相當發達。

第三、醫學
西周時,專門的醫學書籍還沒有出現,人們對疾病的認識多散見於《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山海經》等當時的文獻之中。同商朝相比,此時人們對疾病的認識已有了明顯的進步,對於熱病、昏迷、浮腫、逆產和不孕等疾病已經可以認識,並有了固定的病名。比如《詩經》中就記載了古代一些疾病的病名和癥候,如:瘨(癲狂)、閔(傷癰)、狂(疑)、首疾(頭痛)、噎(氣息不利)、疚(心憂憊之病)、朦(失明)、震(有娠)、身(懷孕)、瞽(盲人)等。《山海經》、《周禮》等也分別記載了多種疾病的名稱和內容,如腫瘍、潰瘍、金瘍、瘧疾、疥、癉疽、足腫病、佝僂病、禿頭、胼脅等。
對疾病的診斷,《周禮·天官》是這樣記載的:「以五氣、五聲、五色視其生死,兩之以九竅之變,參之以九藏之動。」。

第四、數學

周代很重視貴族子弟的教育,從幼童開始,就要教以禮、樂、射、御、書、數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號稱為「六藝」。數學是其中的一門,可見有關數學的知識已廣泛應用於社會生活的各方面,並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第五、生活設施

相傳黃帝時代已有水井,夏代則有「伯益作井」的傳說。早期的水井都是土井,即穿地而鑿。到了商周時期,人們逐漸發明了井裙、井蓋、井亭等設施。根據出土的殷墟遺址,發現當時已經有了地下排水管道;在周代城廓的遺址中也發現了比商代更為先進的地下水道。

『肆』 戰國時期有哪些科技發明

夏代的歷法,是我國最早的歷法。在夏代,農業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考專古發現在夏代已經有屬谷、稻、麥、菽、瓜等多種農產品。傳說禹的大臣儀狄開始造酒,夏王少康又發明了秫酒的釀造方法。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為主。夏朝都城出現了車,但還不能確認是人力車還是馬車,因為車轍只有1米寬,和商朝的2米寬車轍不同,商朝已經確認使用馬車了。
天文:商代日歷已經有大小月之分,規定三百六十六天為一個周期,並用年終置閨來調整朔望月和回歸年的長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記錄。
數學: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萬的數字,明確的十進制,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計算能力。光學知識在很早就得到應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鏡,能在較小的鏡面上照出整個人面。

『伍』 為什麼周朝以前的夏朝,有那麼多的神話傳說

中國歷史上經歷了很多的朝代,但通常人們所說的夏朝是不是真的存在,現在在史學界也沒有一個確定的定論,因為從出土的文物來看,夏朝的存在令人存疑。而周朝之前的夏朝又是一個神話傳說繁盛的時代,通常來說,神話傳說是人們對未知事物或者是無法解釋的事物存在的一個幻想出來的事物,而在歷史研究中,盡管有不承認夏朝存在的說法,但不得不承認關於夏朝的傳說多如牛毛。

神話傳說就像古代傳說中的圖騰龍一樣,說白了也是人們內心世界的一個反映罷了,其實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寄託。但是,這些神話傳說也從一個側面展現出古代人民對於生活的熱愛,而且使得我們對那個時代充滿了好奇,啟發我們的想像力,感受那樣一個充滿變化卻又多姿多彩的社會。對人或事物的神化一定程度上說明人們對未知事物的一個全新的包容心態,我們從政神話傳說中也可以衍生出許許多多的思想,其實也推動了人們的想像力。

『陸』 誰知道周朝的歷史

周朝是中國史上最長壽的王朝,分為西周、東周兩個時期。

西周(公元前1066年-前771年),是周朝作為最高統治的主要時期。

周朝的前身是殷商西邊的一個方國,國君姬昌任用姜尚為相,為周朝奠基,史稱「周文王」。
姬發是文王的繼承者,在姜尚、周公、召公等人的輔佐下,孟津誓師、牧野大戰,消滅了殷商,在鎬京建立周朝,實行分封制,史稱「周武王」。
天下剛剛安定,武王就去世了,弟弟周公攝政監國,平定東部的叛亂,營建洛邑,製作禮儀規范朝綱,安定社會。
周公後來歸政於武王的兒子成王,成王在太公望、召公、畢公等的輔佐下,繼續發展國力,並打敗了東夷。
成王去世後,康王即位,在一群老臣的教導下,又啟用新人,勤於政事,平易近民,刑罰幾十年不用,社會更加安定。康王還北擊鬼方,使周朝的邊境獲得了空前的安定,史稱成王、康王兩代統治的時期為「成康之治」。成康之治是我國奴隸社會的黃金時代,社會生產力獲得很大提升,青銅器文明進入鼎盛。
康王去世後,昭王即位,王道微缺,南巡漢水時,葬身於魚腹之中。周天子的威望開始有所減少。
周穆王即位後,決心振興周朝。在他統治的50多年裡,多次征伐那些對周朝構成威脅的諸侯和外族,戰功卓著。穆王又制定刑律,賞罰並重。相傳他是一位旅遊的愛好者,曾率隊遠游西域昆侖,與西王母相會。後世所傳的「八駿圖」「穆天子傳」都與周穆王有關。
穆王之後,也許是周朝獲得了安定的保障,也許是繼承者驕奢淫逸,周朝沒有繼續強盛,而漸漸走向衰微。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四代,諸侯朝貢的數量漸漸減少。
到了厲王的時候,為了重振周朝的威信,他採取了苛刻的政策,任用佞臣,大肆揮霍,連年對外征戰,變本加厲地剝奪,壟斷山澤之利,引起民眾的不滿和議論。厲王不聽大臣召虎的勸告,不許國人言論,甚於於派人監視並嚴厲處置國人,最終引起「國人暴動」。
「國人暴動」後,周厲王被流放,臣民們推舉賢德的卿士(共伯和、召虎、周公後裔等)共同處理政務,史稱「共和行政」,這年是公元前841年,《史記》以此年為明確紀年。
共和十四年後,眾位卿士認為太子已經可以擔當政務了,於是周宣王即位。宣王在共和元老們的輔佐下,開始了周朝的振興,史稱「宣王中興」。
但是在宣王末年,對於楚國的討伐失利,中央軍損失慘重,從此周朝在防禦外族方面就不得不依靠支持王室的諸侯了。即位後的周幽王,昏庸無能,「烽火戲諸侯」,造成了外族犬戎攻入鎬京,西周滅亡。

東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是周朝衰落、諸侯爭霸稱雄的時期。

即位後的周平王,迫於西北防禦危機,遷都洛邑,東周開始。在平王的時代,周天子仍有一定的威信,中原的諸侯如鄭、衛、晉、魯等國依然支持周王室,但中央實力的下降已經是事實。
平王之後的桓王,與鄭國產生了矛盾,最後被鄭庄公打敗,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一些強大的諸侯開始主導中原格局,鄭庄公是第一個敢於稱雄的中原諸侯,史稱「春秋小霸」。
隨後,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等相繼稱霸中原,秦國、宋國、吳國、越國也參與了爭霸行列。

東周分為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戰國(公元前275年-前221年)兩個時期。
在春秋時代,周天子的名望被各爭霸的諸侯利用,但在戰國,各諸侯已經完全拋開周天子,獨立地進行爭霸的兼並戰。
在戰國,趙、魏、韓、齊、楚、秦、燕等七個國家不斷兼並小國,史稱「戰國七雄」。
周王室後來內部紛爭,分裂為東西兩周(與時間段上的東西周不同),公元256年,秦國滅亡周王室,獲得九鼎,周朝宣告結束。

『柒』 周朝誕生了春秋戰國,同是分封制的商朝怎麼沒有誕生類似的時期呢

首先,商朝與周朝,與其是朝代的交替,不如說是文明的沖突。我們這片土地對歷史的傳承,合法性的延續非常重視,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著天命輪替,文明萬世一體的核心價值觀。對商的描述與其說是對歷史的褒貶,不如說是對歷史的重構,今天的中國歷史更多的是周文明的延續,須知,即使是文明早熟的中國,商周時期也有很強的部落時代遺留,周與商是朝代,更是部族,周處西,由西羌演化而來,而商處東,是東方部落,與現代中國文明相比,他的社會結構很像阿茲特克,依靠更發達的文明,以武力掠奪周圍部落的人口,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商的文明形態並不一定是大家現在想像的崇尚祭祀,而是整個社會是以祭祀為核心,以殺人為核心的這種很不"中國"的形態,周作為商的屬國不一定是我們想像中周朝諸侯那種封建諸侯,而是幫助商捕捉人牲的工具。

另外,禮成於周,孔夫子推崇,儒家將此等思想延續到現在,古時把持文字傳承的絕大多數都是儒家這一幫子,看周之前的商,鄙夷自然是多少有些的吧。史料及考古顯示了商時的人畜人殉過於殘酷無情,周順應生產力的發展漸漸摒棄了這些自然是有進步意義。現在人們看商,看周,大多都有些清醒的認識了,褒誰貶誰都沒什麼意思,就事論事而已。周有禮,商也有人,都是種花院的開拓者。商朝在當時的已知世界裡是一頂一的扛把子,稱作“天邑商”,氣勢與地位上絲毫不弱於強漢盛唐,強到可以隨意割草周邊國家(部落),在需要奴隸祭祀時就外出征伐,每戰都必定是碾壓,因為在上古時期,青銅就是生產力,就是那個年代的核武器,天子鑄九鼎的傳統就是從商朝演化而來,九鼎可以集合國境內大部分青銅,一旦開戰就可以迅速鑄成武器,對其他國家進行碾壓。

相比之下,其他部族的武器多是石器或者木器,即便有青銅,產量也不足以軍用,像商朝這樣能夠一定范圍武裝的,可以說對其他國家形成絕對的優勢,這種優勢保持了八百多年。商朝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鬼神崇拜,商朝的鬼神崇拜幾乎可以說是基本國策,由殷都周圍的萬人坑可以推測,一次祭獻的奴隸數量就有數萬人之多,這么大的人口,唯一的解釋就是商朝出征周邊部族掠奪人口為奴。商朝可以說是完完全全把奴隸不當人看的時代。還有商朝是宗教信仰非常濃厚的朝代,一切社會生活都圍繞著祭祀活動,祭司擁有巨大的權力,如果一直這樣發展下去的話,有可能形成基督教那樣邏輯嚴密、掌控嚴厲的宗教勢力,對中國來說不是好消息。幸好周朝打破了這一現象。綜上,周朝相對商朝而言在許多方面都進步了許多。

『捌』 中華文化起源於周朝,那麼起源於何時何地呢

歷史上的趙括,跟紙上談兵故事裡頭的趙括是有區別的。

歷史上的趙括,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才能和膽識的大將。

他能夠與強大的秦軍對峙,被圍40多天,軍隊斷糧多日,始終沒有投降秦軍。說明這個人還是非常有膽識的一個將軍。

只要根據歷史來分析的話,他的戰略思想和作戰原則,還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他只是沒有考慮周全,才被秦兵包圍。戰場瞬息萬變,它的失敗也是偶然事件而已。

總而言之,歷史上的趙括應該不是一個無能之輩,他可能被後來的很多小說家誤解,難免出現歪曲和演義的成分。

『玖』 周朝是在怎樣的社會背景下發明冰鑒

看他擁有奴隸和土地的多少。

閱讀全文

與周朝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