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走茶涼的涵義
「茶」涼不涼,完全是自然現象。有些人之所以對「人走茶涼」深惡痛絕,主要是將「人走茶涼」與「過河拆橋」、「忘恩負義」之間畫上等號。但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尤其是黨員與黨員、幹部與幹部之間,我們提倡的是正常、純潔、健康的交往,反對的是庸俗的人際交往觀念。從這個角度來說,「茶」涼不涼又有什麼關系呢?「茶」涼不涼也跟人「走」不「走」又有什麼必然聯系呢?現在有個別領導幹部,雖然退休離開了工作崗位,仍然好擺老資格,或「拉大旗作虎皮」,或利用自己工作時的關系網為個人謀取私利,一旦其非分之舉和無理要求被所拒絕,便惱羞成怒,動輒指責其他人「不講感情」、「忘恩負義」,感慨「人走茶涼」。這樣看來,「茶」還是涼點好。
「公道自在人心」,老百姓心中永遠有一桿秤 。優秀的黨員幹部贏得群眾擁護和愛戴,靠的不是「在位」的小恩小惠和積累的威勢,只有正直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才會在群眾心中具備永恆的生命力。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雖然離開我們多年了,但他們的名字同永駐我們心中。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沈浩等新時代的楷模,將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終身的事業,人民群眾永遠不會忘記他們。2009年冬,積勞成疾的優秀黨員幹部高發明同志逝世時,濱州市數千名幹部群眾灑淚為他送行,這還能說「人走茶涼」?而對那些對個人名利斤斤計較的人,盡管在位時大家對他畢恭畢敬,但一旦離職人心這杯茶不涼才怪。 倡導「人走茶涼」的名人,不光是吳官正同志 ,至少筆者就聽人民日報原總編輯范敬宜也說過同樣的話。那是在1998年,范敬宜剛剛從總編輯職位上退下之後。他不光口說,而且公開著文「專論」。那文章是這樣開頭的:「一直想就『人走茶涼』之說發點議論,但心存顧慮,因為那時還在『台上』,怕遭『站著說話不腰疼』之譏。現在角色轉換,到了『台下』,似乎可以『叟言無忌』了」。隨後,范叟痛痛快快地「發」了一通「人走茶必涼」的議論,並以自作打油詩結尾:「人走自然茶就涼,不涼反而不正常,只要留得真情在,縱然成冰又何妨?」雖然吳官正同志有關「人走茶涼」的議論是最近才公開發表的,但實際是講於1997年底,與范敬宜同志「發點議論」的時間差不多。時間重疊,多半隻是巧合;而二位的「高見」,卻是理念的相通與相「和」。這也反映了領導層對官場弊端一種難得的清醒共識。
有人認為,倡導「人走茶涼」,體現了一種清醒、一種智慧、一種胸懷、一種品德。筆者同意這種評價,因為對「人走茶涼」的態度,的確反映了截然不同的思想境界。權力觀端正,時時牢記公僕的身份、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並堅持努力實踐,就會欣然面對「人走茶涼」;只有利慾熏心、視權位為私器的官員,才會挖空心思力保「人走茶熱」,以便當事方或貪權戀棧、濫發「餘威」,或繼續攀附、交換利益。
Ⅱ 微信成語小超人第32關怎麼過 第三十二關
人走茶涼,詞語,比喻世態炎涼,人情淡漠。出自京劇《沙家浜》,是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自創的語言,為阿慶嫂的唱腔寫的詞。現在表示世態炎涼,當權的人離開崗位以後,對別人沒有利用價值,人家就忽視他了。
本義
一杯茶,人走開了,自然慢慢地就涼了,冷了。
寓意
世態炎涼。人走茶涼,這句話單從字意上說,就是倒了一杯招待客人的熱茶,客人走了,沒有喝的這杯熱茶時間久了也自然的涼了。
正常現象
依我看來,「人走茶涼」其實是一種自然現象 。何以見得?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曾有一個妙喻,原話已不準了,大意是說:友誼好比一壺開水,一旦離開爐子就逐漸涼下來了。朋友尚且如此,何況是一般的工作關系?在位時朝夕相處,自然交往頻繁,離崗後相見日稀,沒有那麼多要事向你請示、商量,「茶」的降溫便成為一種必然。如果哪位領導幹部退下以後,依舊賓客盈門,酬酢不絕,倒有點反常了,對本人而言,也未必是件輕松愉快的事。
辯證地看
「茶」涼不涼,完全是自然現象。有些人之所以對「人走茶涼」深惡痛絕,主要是將「人走茶涼」與「過河拆橋」、「忘恩負義」之間畫上等號。但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尤其是黨員與黨員、幹部與幹部之間,我們提倡的是正常、純潔、健康的交往,反對的是庸俗的人際交往觀念。從這個角度來說,「茶」涼不涼又有什麼關系呢?「茶」涼不涼也跟人「走」不「走」又有什麼必然聯系呢?現在有個別領導幹部,雖然退休離開了工作崗位,仍然好擺老資格,或「拉大旗作虎皮」,或利用自己工作時的關系網為個人謀取私利,一旦其非分之舉和無理要求被所拒絕,便惱羞成怒,動輒指責其他人「不講感情」、「忘恩負義」,感慨「人走茶涼」。這樣看來,「茶」還是涼點好。
「公道自在人心」,老百姓心中永遠有一桿秤 。優秀的黨員幹部贏得群眾擁護和愛戴,靠的不是「在位」的小恩小惠和積累的威勢,只有正直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才會在群眾心中具備永恆的生命力。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雖然離開我們多年了,但他們的名字同永駐我們心中。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沈浩等新時代的楷模,將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終身的事業,人民群眾永遠不會忘記他們。2009年冬,積勞成疾的優秀黨員幹部高發明同志逝世時,濱州市數千名幹部群眾灑淚為他送行,這還能說「人走茶涼」?而對那些對個人名利斤斤計較的人,盡管在位時大家對他畢恭畢敬,但一旦離職人心這杯茶不涼才怪。
大力倡導
倡導「人走茶涼」的名人,不光是吳官正同志 ,至少筆者就聽人民日報原總編輯范敬宜也說過同樣的話。那是在1998年,范敬宜剛剛從總編輯職位上退下之後。他不光口說,而且公開著文「專論」。那文章是這樣開頭的:「一直想就『人走茶涼』之說發點議論,但心存顧慮,因為那時還在『台上』,怕遭『站著說話不腰疼』之譏。現在角色轉換,到了『台下』,似乎可以『叟言無忌』了」。隨後,范叟痛痛快快地「發」了一通「人走茶必涼」的議論,並以自作打油詩結尾:「人走自然茶就涼,不涼反而不正常,只要留得真情在,縱然成冰又何妨?」雖然吳官正同志有關「人走茶涼」的議論是最近才公開發表的,但實際是講於1997年底,與范敬宜同志「發點議論」的時間差不多。時間重疊,多半隻是巧合;而二位的「高見」,卻是理念的相通與相「和」。這也反映了領導層對官場弊端一種難得的清醒共識。
有人認為,倡導「人走茶涼」,體現了一種清醒、一種智慧、一種胸懷、一種品德。筆者同意這種評價,因為對「人走茶涼」的態度,的確反映了截然不同的思想境界。權力觀端正,時時牢記公僕的身份、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並堅持努力實踐,就會欣然面對「人走茶涼」;只有利慾熏心、視權位為私器的官員,才會挖空心思力保「人走茶熱」,以便當事方或貪權戀棧、濫發「餘威」,或繼續攀附、交換利益。
Ⅲ 濱州經濟開發區的發展優勢
堅持把轉方式調結構、擴總量上規模作為率先科學發展的生命線,按照「一產抓特色、二產抓延伸、三產抓拓展、總體抓提升」的思路,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和服務型經濟。建區以來,以優良的環境、高效的服務,區內擁有渤海活塞、魏橋紡織、宏橋股份、芬蘭奧斯龍等7家上市公司,世界500強及國內500強的中信集團、魏橋創業集團、浪潮集團、月星家居以及芬蘭奧斯龍集團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來區投資興業,形成了鋁材深加工、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葯、紡織家紡、現代服務業、高效生態農業六大主導產業,產業聚集效應異常明顯。
環境友好型工業集聚膨脹。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一手抓新興產業培植,瞄準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葯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注重提升產業整體素質,促進產業集群化發展。全區形成了以高精度鋁板帶箔、投資28億元的航空鋁材等項目為龍頭的鋁材深加工新材料產業鏈;以世界500強全球最大的高檔汽車用輪轂——中信戴卡輪轂公司、中國汽車零部件活塞行業龍頭企業——山東濱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最大的汽車濾芯紙生產跨國集團——芬蘭奧斯龍濱州基地,以及國內內燃機配件骨幹企業海得曲軸等為龍頭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世界領先科技「蜂膠疫苗」發明企業——綠都生物、世界首創純植物萃取類脂疫苗佐劑發明企業——沃華生物、農業部定點生產獸用生物製品的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華宏生物等項目為龍頭的生物醫葯產業鏈。以世界500強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濱魏工業園、高檔紡織產業園、擁有中國馳名商標的東方地毯等項目為龍頭的紡織家紡產業鏈。
現代服務業不斷壯大。立足現代服務業與工業良性互動,傾力打造黃河三角洲現代服務業拓展區。充分發揮省級環渤海萬畝物流園平台作用和轄區三個高速路出入口及汽車總站的交通優勢,全面對接濱州港,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努力把西城物流園區打造成環渤海物流集散中心。以浙江大市場、美信城世貿中心、福豪鋼材市場、五金建材城、月星家居商城等為載體,百億級商貿市場初具規模。圍繞打造環中海CBD,創新服務業態,積極培育綠色總部經濟,以齊商銀行、招商銀行、恆豐銀行、交通銀行、金融大廈及保險、擔保、證券等各類金融機構為引領,規范運作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構建起銀行、保險、擔保等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形成了渤海18路金融一條街,打造千萬稅收樓座、億元收入樓宇,全面提升和完善服務功能,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大力實施「文化強區」戰略,注重推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加快黃河三角洲文化產業園建設,建成創意性、藝術性、科技性高度融合的大型公共文化服務集群。聘請國內一流設計公司規劃建設黃河文化與民宗文化相輔相成、相互融合的南海文化旅遊產業園,打造「南海生態娛樂城,佛韻休閑宜居地」。按照「一河清泉水、一道風景線、一條產業帶」的理念,立足大氣、生態,體現特色,打造精品,建設了秦皇河公園,連接中海、南海、黃河,將黃河三角洲文化產業園、中海旅遊觀光園、南海文化旅遊產業園、黃河古鎮文化旅遊園貫穿一線,形成集旅遊、觀光、健身、娛樂於一體的「一軸四園」的生態文化旅遊新格局。
高效生態農業特色明顯。小開河為軸線,規劃建設了荷花長廊,將櫻花園、玫瑰園、海棠園、蔬菜園四大萬畝基地和綠洲「三A」級黃河溫泉旅遊度假村貫穿一線,打造「一廊四園」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區。 濱州市規劃局獲悉,省、市城鎮化工作會議之後,濱州市城區城中村改造規劃編制進度加快。濱州經濟開發區「14片區」建設布局規劃已編制完成。其中杜店辦事處規劃康怡小區、馨怡小區、博雅小區、和諧小區、平安小區5個片區,共安置村莊54個;沙河辦事處規劃河馨小區、河藝小區、河美小區、河諧小區4個片區,共安置村莊37個;里則辦事處規劃宿家小區、夏家小區、五街小區、蘇集小區、岔吳小區、彭集小區、張集小區、司家小區8個片區,共安置村莊97個。
2010年,經濟開發區規劃分局按照「重點突破,以點帶面」的工作原則,率先啟動6個居住小區(每個辦事處2個)規劃實施,涉及整村遷建7個,共規劃拆遷1587戶。其中,杜店南、北街村確保7月底完成整體拆遷,安置在馨怡小區;來家、李肖海村5月底實現整體拆遷,安置在康怡小區;沙河辦事處段家村6月底實現整體拆遷,安置在河美小區;里則辦事處宿家和街北趙村12月底實現整體拆遷,分別安置在禮義小區和禮志小區。
Ⅳ 關於濱州市職稱評定的疑問,請專業人士作答,謝謝
請問你是哪方面工作需要進行職稱評定呢?(教師 工程師 醫學衛生 經濟)
以醫學為例子:
⒈要有選擇性地提供任現職以來最能反映本人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的代表作。要按代表水平由高到低依次遞減的順序填寫,並在報刊封面上依此順序編號排列。一項內容不得在以上兩欄中重復填寫;
⒉必須是發表在具有全國統一刊號(CN、ISSN)報刊上的論文,公開出版的具有統一書號(ISBN)的著作;
⒊「時間」填寫報刊或著作的出版時間:×年×月;
⒋「題目」的填寫,先註明「論文」、「著作」,然後寫文章名稱。如「論文:《×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D2%A9%CE%EF">葯物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D6%CE%C1%C6">治療×病的臨床效果分析》」;
⒌「報刊或出版社」填寫報刊或出版社的法定全稱。
八《申報評審衛生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信息核對表》中的「傾斜項目」,系指依據上級有關政策在職稱評審工作中可以適當傾斜照顧的項目,如「援藏」、「援疆」、「援外」、「衛生支農」等。
一申報人須提供的評審材料類別、數量:
⒈《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表》原件1份(A4紙型);
⒉《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簡表》原件一式3份(A4紙型);
⒊使用「山東省衛生系列職稱評審信息管理系統」列印的《申報評審衛生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信息核對表》原件2份(A4紙型),其中1份裝入呈報人檔案,另外一份由呈報單位集中裝訂成冊;
⒋反映本人任現職以來專業技術水平、能力、業績的業務工作總結1份(經單位審核後,由單位負責人簽字並加蓋單位公章);代表性著作(限提交2部)、論文(限提交4篇)原件;代表性科研課題、科研成果或發明專利(限提交5項),其中,科研課題已立項或通過成果鑒定的應提交科研課題立項書或項目鑒定表原件,提交非標准原件的,課題承擔人一頁應有立項或鑒定部門的公章,科研成果獲獎的應同時提交鑒定、獲獎證書及獲獎公報(或光榮冊)原件;任現職以來獲得的行政獎勵、榮譽稱號及專業學術團體兼職等證書、證明原件,每項不超過3件;
⒌學歷或學位證書原件及復印件各1份。學歷(學位)證書丟失的,可提交本人檔案中「畢業生登記表」復印件,復印件應經單位人事部門審核蓋章、單位主管人事的負責人簽字、主管部門審核蓋章,上報材料時須同時攜帶呈報人的人事檔案備查。學歷證書復印件由呈報部門集中裝訂成冊;
五條 具備第三條和下列條件者可晉升為副主任醫師、副主任葯師、副主任技師、副主任護師:
1. 通曉本科理論,了解國內外本科技術發展情況,並能吸取最新科研成就用於實際工作(中醫葯專業須通曉中醫葯理論,熟悉經典醫著);
2. 有豐富的臨床或技術工作經驗,能熟練地掌握本科技術操作,解決本科復雜疑難問題。能掌握一門外國語(中醫、中葯人員暫不作為必備條件),並有一定水平的科學論文或著作;
3. 能夠指導本科全面業務,能為醫療、科研和教學培養高級人才;
4. 從事本科主治醫師(或相當職務)工作五年以上。
需要參加職稱計算機和職稱英語考試了
提醒一下 職稱英語是一年考一次 全國統考 江蘇例外 職稱計算機考試是各地區自主進行 一年多次
山東的2010年職稱英語考試報名正在進行中 建議你可以先考一個衛生類的c級以後評職稱的時候用的到
對於發表刊物 我想公務員之家和新晨範文網能夠幫到你。裡面發表了很多刊物
Ⅳ 人走茶涼什麼意思
人走茶涼的本意是:給客人倒的熱茶,客人走了,茶沒有人喝,也就慢慢的涼了。
寓意:比喻世態炎涼人情淡漠。
來自京劇《沙家浜》,是由著名作家王增祺創作的語言,為阿慶的唱詞而寫。現在社會處於一個冷漠的狀態,在掌權者離職後,他沒了可以讓人利用的價值,人們就忽視了他。
「茶」涼不涼,完全是自然現象。有些人之所以對「人走茶涼」深惡痛絕,主要是將「人走茶涼」與「過河拆橋」、「忘恩負義」之間畫上等號。但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尤其是黨員與黨員、幹部與幹部之間,我們提倡的是正常、純潔、健康的交往,反對的是庸俗的人際交往觀念。從這個角度來說,「茶」涼不涼又有什麼關系呢?
網路_人走茶涼 辯證地看
Ⅵ 人走茶涼是不是代表這個人死了
不是這個意思,意思是一個人失去了某種能力,一般是指權利,一個人不在領回導的位置了,沒了答權利了,人們馬上對他就冷淡了,這種現象,一般用人走茶涼來形容,相同意思的語句還有,人在人情在,等等,真心在幫你期待採納,
Ⅶ 人的錢權不在了曾經的稱兄道弟的人一個個離開了你用成語怎麼形容
人走茶涼
Rén zǒu chá liáng
【解釋】一杯茶,人走開了,自然慢慢地就涼了,冷了。比喻世態炎涼,人情淡漠。
【出處】《明代嫖經》與《青樓韻語》,原句是:來的都是客,全憑錢一囊,相逢開口笑,過後不思量,人一走,茶就涼。意指娼妓與嫖客都是假情假意,世利有加,不會對恩客付出真心。
【爭論】
人走茶涼」其實是一種自然現象[。何以見得?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曾有一個妙喻,原話已不準了,大意是說:友誼好比一壺開水,一旦離開爐子就逐漸涼下來了。朋友尚且如此,何況是一般的工作關系?在位時朝夕相處,自然交往頻繁,離崗後相見日稀,沒有那麼多要事向你請示、商量,「茶」的降溫便成為一種必然。如果哪位領導幹部退下以後,依舊賓客盈門,酬酢不絕,倒有點反常了,對本人而言,也未必是件輕松愉快的事。
「茶」涼不涼,完全是自然現象。有些人之所以對「人走茶涼」深惡痛絕,主要是將「人走茶涼」與「過河拆橋」、「忘恩負義」之間畫上等號。但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尤其是黨員與黨員、幹部與幹部之間,我們提倡的是正常、純潔、健康的交往,反對的是庸俗的人際交往觀念。從這個角度來說,「茶」涼不涼又有什麼關系呢?「茶」涼不涼也跟人「走」不「走」又有什麼必然聯系呢?現在有個別領導幹部,雖然退休離開了工作崗位,仍然好擺老資格,或「拉大旗作虎皮」,或利用自己工作時的關系網為個人謀取私利,一旦其非分之舉和無理要求被所拒絕,便惱羞成怒,動輒指責其他人「不講感情」、「忘恩負義」,感慨「人走茶涼」。這樣看來,「茶」還是涼點好。
「公道自在人心」,老百姓心中永遠有一桿秤[2] 。優秀的黨員幹部贏得群眾擁護和愛戴,靠的不是「在位」的小恩小惠和積累的威勢,只有正直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才會在群眾心中具備永恆的生命力。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雖然離開我們多年了,但他們的名字同永駐我們心中。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沈浩等新時代的楷模,將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終身的事業,人民群眾永遠不會忘記他們。2009年冬,積勞成疾的優秀黨員幹部高發明同志逝世時,濱州市數千名幹部群眾灑淚為他送行,這還能說「人走茶涼」?而對那些對個人名利斤斤計較的人,盡管在位時大家對他畢恭畢敬,但一旦離職人心這杯茶不涼才怪。
Ⅷ 百世快遞今天從臨沂發明天能到濱州嗎
原則上 能